第一篇:榕江县瑞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榕江县瑞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2014年—2016年)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规划执行时限为三年,2014年至2016年。
二、学校基本情况
榕江县瑞里小学座落在乐里镇大瑞村,学校创建于1938年,至今有70多年的历史。开始创办时,无校舍,借寺庙为教室,开办短期小学。1940年起开办长期小学,校名为瑞里乡国民中心学校。1950年10月,瑞里解放,瑞里乡国民中心学校,改称瑞里小学。1951年9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瑞里小学设为贵州省瑞里民族小学。1954年9月,省立民族小学搬迁到乐里,瑞里民族小学改为瑞里小学。
1975年9月至1983年7月学校增设初中班,在校生数为400余人,小学开设一至五年级,初中开设初一至初三,有10个教学班,教职工20人。瑞里小学改为瑞里学校。1999年学校搬迁新校址,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小学共开设16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800余人。2003年初中部撤并乐里中学,瑞里学校改称瑞里小学。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638平方米,校舍面积3252平方米,有教职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0人,合同制教师6人。在校适龄学生362人,其中女生166人,住校生190人,共开设11个教学班级。是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三、学校现状分析
1、确立了基本的办学理念。
【教育追求】: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和未来奠定基础。【学校愿景】:让幸福和快乐誉满校园。【学校精神】:锐意进取,追求卓越。【校训】: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校风】:立品立习,同心同乐。【教风】:博爱立人,笃诚立业。【学风】:良习修正身,学海取博闻。【办学策略】:注重养成教育,促进内涵发展。【培养目标】:培养文雅明礼、乐学有智的好少年。
【管理原则】:规范管理,自觉执行,民主运作,和谐发展。【服务理念】:以爱为源,至诚至善。
【学校口号】: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踏实每一步,快乐每一天;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长;给孩子一个美丽的今天,许孩子一个绿色的未来。
【教师誓词】:作为一名瑞里小学的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神圣的职责,学生是我服务的对象。在此我庄严宣誓:铭记“博爱立人 笃诚立业”的教风,付诸实际。以博爱之心,传承文明薪火;以寓乐之教,育就快乐学子。博采众长,上下求索,修己以达人;教书至乐,存性启真,育时代英才。
【学生誓词】:我是瑞里小学的一名学生,我为在这里学习感到自豪!在此我庄严宣誓:铭记“养成良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的校训,涵养天性,乐思乐学,日有所进。诚信时时处处,为瑞里小学添彩;奋斗时时刻刻,为中华民族争光。
【学校宣言】:浸润书香,传承经典。倾注真情而教之,桃李芬芳;磨砺百年立品牌,再铸辉煌!瞻望未来,立鸿鹄之伟志;开拓创新,沐教改之春风。建幸福校园之誉,行素质教育之实。时代弥新,秉承“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和未来奠定基础”的理念,扬“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力倡“立品立习,同心同乐”的校风,聚社会各界之关怀,率文教精英,倾毕生心力,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幸福和快乐誉满校园的现代小学。
2、育人功能初具雏形
一是处室基本齐全。有远程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等。
二是校园内教育牌、提示牌、提醒牌,体现教育与文化内涵。有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三是校园净化、绿化、美化突出。校园干净、整洁,师生卫生习惯好,绿化有整体规划与设计,绿树成荫、厕所不臭,得到领导好评。
3、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学生方面: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制度、先进班集体评选制度等评选制度健全。教师方面: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评选制度健全,教师绩效考核、班级考评等常规量化考核有序推进。
4、存在的问题
(1)、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尽快落实新建教师住房。
教师居住条件简陋,所有教师仍然居住在上个世纪70年代修建的木质宿舍楼,房屋破旧且严重倾斜,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配套教师住房迫在眉睫。(2)、教师整体年龄偏大,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瑞里小学有教职工31人,平均年龄45岁。30岁以下有1人,31-40岁有10人,41-50岁有11人,51岁以上有9人,教师整体上来说,年龄偏老。同时31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9人,合同制教师8人,工勤人员3人,保安人员1人。专任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不高。教师信息化的观念和习惯还没有形成,在平时的工作中,老年教师对教学研究积极性不高,校园教研氛围不浓。针对这种情况,一要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树立学校品牌,二要立足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素质,三要加强与名校结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和学校管理能力,四要发挥各年龄层次教师的优势与作用。(3)、校本课程开发滞后,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学校内涵发展离不开学校本土的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是个很好的载体,现在我们开 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流于形式,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我们要植根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和本片区的人文地理,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觉得亲近、自然,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人格塑造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底蕴。(4)、学校没有多媒体平台,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
(5)、学校缺乏自己的特色,还没有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山区学校、薄弱学校的潜力与优势。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集中体现。
1、精神文化建设
(1)、建设良好的校风。结合本校实际,通过修改和完善校训、校风、校标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团结、勤奋、向上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校风建设的本质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将重点抓好校风的主体——教风(包括工作作风)和学风的建设。(2)、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各班要利用班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大队部要充分发挥职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的活动。健全学校兴趣小组:如篮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中国象棋队、舞蹈队、合唱队等。
(3)、结合地区特色办好校刊,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广大师生的精神素养。校刊是师生展示才华的一个舞台,也是学校办学成果的一个记录。学校决定从2014年开始创办瑞里小学校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文化内涵。
(4)集思广益,设计瑞里小学校标,让标志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理想追求。规范学生校服,计划本学期我校学生统一征订了一套秋冬校服,校服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让学生统一穿校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化学校的整体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要着手研究校歌和校园网站建设,扩大学校影响面与知名度。
(5)、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或其它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生入队教育活动;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开展先进班级及优秀队员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注重法制教育,开设法制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开展学生值周活动,建立学生监督岗,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良好行为。
2、物质文化建设
(1)、按照“全方位、高标准、创新性、独特性”的目的要求,对校园建筑设施、植物及人文景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大到主体建筑,小到角角落落、一草一木,做到全面规划设计、精心斟酌取舍,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能够很好的外显学校的理念体系。彻底整治校容校貌。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更新宣传窗、黑板报、图书室等思想文化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学生书画作品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教育熏陶,更好地实现学校“处处皆育人”的文化建设目标。
(2)、加强学校物质环境建设:功能区,功能设施主题教育功能明晰,整体特色明显。装饰风格与色彩和谐统一,清新洁净,反映出学校独特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进行绿化,植物品种合理配置,花园景点设置适当,管理规范。
(3)、校园整体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对现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食堂和厕所、体育设施等,进行整体再包装,做到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细化、深化教育功能,统一建筑装饰风格,突出学校特色和文化底蕴。校门、学生活动场所、更新国旗护栏等设施的设置使其更加实用、美观、和谐、统一。按照从形式到内容体现整体美感的要求,设计清晰醒目、各具特色、风格统一、相映成趣的功能楼标识。
(4)、校园绿化美化: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充分考虑花木品种的层次差异和花季差异,进行合理搭配,形成疏密相宜、错落有致、深浅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校园绿色景观。根据学校实际,培植适当面积的草坪,栽培优良品种花草。
(5)、校园环境净化:保持校园整洁,没有卫生死角。引导师生养成“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环境天天净,清洁时时保”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
(6)完善学校的校园广播。上下课改铃声为轻音乐,小喇叭进各教室,课午间还可听轻音乐、歌曲,给学校管理带来方便,给师生带来身心享受。
(7)抓好学校网站建设,实现教育信息共享,加快学校办学信息化进程。
3、制度文化建设
(1)、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2)、把制度文化建设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按照“全面、规范、科学、可行”的要求,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系统,修订完善学校德育、教学、科研、后勤、安全等系列管理制度,全体教职工的绩效工资评价方案(细则)和其它各种奖惩制度,加强依法治校,不断增强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自觉养成自律自护、自主成长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一)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任务实施步骤:
1.2014年对学校的物质环境进行整体规划,提升校园环境的教育品位,为师生的工作、学习和休息,提供舒适、高雅、惬意的环境。2、2015年各教室进投影仪或多媒体小平台。3、2014-2016年,努力筹措资金,建设教师宿舍楼。
(二)精神文化建设主要任务实施步骤: 1、2014年,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对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学校校训、校歌、校标(校徽)、校风、教风、学风进行重新审定,教代会通过后,予以施行。创办瑞里小学校刊。2、2015年设计开展系列性、教育性、趣味性、实践性、特色性的文化教育活动,为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精神文化修养铺路搭桥。编撰自己的校本课程。3、2016年,进一步加强以校刊、校园网站为龙头的精神文化阵地建设,不断推动教育科研的理性进程。
(三)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任务实施步骤: 1、2014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学生养成教育,制定并落实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具体要求。2、2015年,继续做好教师绩效考核和班级考核制度。
3、完善学生奖学金制度,发挥激励功能。
4、统筹校园文化建设各管理环节,遵循时代性、科学性、发展性原则,整理编撰出具有校本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文本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性支撑。
六、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保障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做到时时抓,抓出进度,抓出成效。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保障:
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做到人人抓,抓出活力,抓出质量。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
每年的学校财务预算要依据本规划实施方案确定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划拨专项资金,确保建设经费的及时投入运作。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依法运行、务求实效、推出品牌。成立榕江县瑞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杨正国
副组长:杨春喜 吴厚祥
成 员:全体教职工
榕江县瑞里小学 2014年7月28日
第二篇:道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道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格调的校园文化,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职工素质和凝聚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近年来,我校从多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了以《论述校园文化建设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巨大作用》为课题的党建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明确了学校办学方向和办学理念,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校“三风”,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有了明显改善;二是加强了校园环境和宣传栏、广播站、文化走廊等校园文化阵地的领导和建设;三是开展了一系列以报恩文化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观看爱国影片,节日、纪念日教育等。这些工作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现正值文明创建,借文明之风,我校全体师生树立起“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决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再争先争优,特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如下;
一、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1、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教育方针,以育人为宗旨,以塑校园精神文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结合学校实际,朝着现代化、科学化、艺术化、个性化的方向,创造健康和谐的新文化。
2、努力实现以公民基本道德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师生职工思想道德素质的较大提高,努力加强学校办学理念的外朔与内化,形成既高扬主旋律,有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精神核心。
3、围绕校园精神,实现以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目标的校风、学风、教风、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较大提高,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核心。
1、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活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特色校园建设。
2、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加强“三风”与校训建设、努力实现独具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
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内容的外朔和内化工作。
1、进一步明确富有时代精神和校训特色的办学理念。
2、在理念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和建设校训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3、在校园精神的指导下,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本着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
四、主要内容。
(一)制度文化建设系列
1、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管理结构。各部门协同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
2、健全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实行制度化管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落实岗位责任制,实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3、改善和加强学校党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将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保障校园维护建设顺利进行。
二、精神文化建设系列。
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落实《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守则》。完善《道观中心小学一日常规制度》、《道观中心小学住宿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3、开展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4、加强师德教育,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树立法规意识、质量意识等10种意识。
5、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抓好班风和团队活动,营造良好班风,以班风促学风。
6、发挥校歌、校训、校旗的教育作用,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化内涵,形成“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争创一流”的校园精神,增强全校师生“以校为荣、为校争光”的强烈凝聚力和向
心力,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的热爱。
三、活动文化建设系列。
1、加强生命教育,树立“珍爱生命,感恩关怀”观念,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执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计划,做到“课时、师资、教材”三落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会熟练做早操、眼保健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个人卫生习惯,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积极防控急慢性传染病,学会照顾自己,减轻父母、老师以及社会负担。
2、学习、宣传《武汉市“十不”行为规范》、《武汉市文明公约》、《武汉市民文明礼仪读本》,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师生文明意识,提高文明修养。
3、发挥校内外教育的基本作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感恩教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延伸至对社会的服务,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
4、对学生进行遵守学校校规校纪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诚实守信观念。
5、利用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五一、十一、八
一、等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时事和国防等系列主题教育,忆苦思甜,从而萌生对党和祖国的感激之情。
6、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
化。利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等节日组织开展“感恩于心、报恩于行”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内化为行为品质。
四、物质文化建设系列。
1、把握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主题,分期完成学校主要硬件建设与维修。
2、对校园内的教学楼,校内道路、活动场所以及绿化区的管理实施承包责任制,并开展评比活动,努力创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爱护学校公共财物的品质。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感恩学校,回报社会。
3、加强室文化建设,注重实用功能和人文蕴涵。开展办公室、教室布置评比,完成学校陈列室的制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浓厚的感恩氛围的熏陶。
4、宣传用字规范。制作统一的校园标识如校旗、校服;导示牌、路标牌、安全通道指示牌;校栋标识以及办公室、教室牌、岗位牌、警示牌等。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规范、引领学生言行。
5、积极开展学校、社区、家庭文化共建活动,营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感恩教育的大环境.五、校园特色建设系列。
(一)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景点。
——雕塑景点:在门楼处用电子显示屏正面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在主道路鲜艳的墙壁上展示学校的校训;在活动广场展示“爱
我中华”塑像,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展示学校形象。
——走廊景点;统筹布置校内走廊、文化长廊。在墙壁上布置学生绘画、书法、手工制作等作品和名人画像、名人感恩名句、格言等内容,以名人为楷模,学习他们高尚的思想品德。
——运动场景点:以巨幅运动标语和运动图画为主。
——文化墙景点:在校门内外适当地方建设文化墙。
(二)设置具有特色的配套设施.——在学校附近建立蔬菜基地。大约1500平方米的土地上,随着四季变化栽种各种蔬菜,常年青绿。据此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品德教育,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基地,体会劳动辛苦,培养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建设保安寨红色旅游景点。让学生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顽强不屈的斗争历程,感谢党和祖国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幸福的生活。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立志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开发报恩禅寺社会实践活动广场。报恩禅寺作为旅游区品牌景点,是道观河的象征。组织学生到报恩寺广场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的思想品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道观中心小学2009.9
第三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心中有爱
目中有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学问该如此,打造学校文化亦当如此。
石化小学学校文化主题是“博爱成人
博学成才”。围绕这一学校文化主题,我们提炼和确立了“有爱就有希望”“做用心的教育”“成就会学习的孩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多个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并努力围绕这些要素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心中有爱,目中有光。
博爱,广泛地关爱所有人。《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三国魏曹植《当欲游南山行》:“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宋欧阳修《乞出表》之二:“臣闻愚诚虽微而苟至,可以动天;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有人说博爱是舶来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其实在中国战国时代墨家就有“兼爱”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我们使用这个概念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使其赋予时代精神。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儿童少年,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儿童少年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博爱是一种宽容。作为教师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要善于体谅、理解有过错或不良行为的学生。所以出现过错,问题原因不全在学生自身,常常是成长环境使然,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改变逐渐得到解决。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让贫困家庭、流动人口、不完整家庭的子女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有平等的竞争起跑线,这一要求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科学地评价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在关爱的前提下对评估对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能发现他们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闪耀点,看到其积极的态度,挖掘其潜力,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准时间、场合,让评估起到正效应,并可以长期起作用。出于对学生爱心和责任心,要少用横比,多用纵比,激励要常用,但同时要慎用。
博爱是实际行动,是教育者的模范行为,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语言、声调、动作来体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概莫能外,这些发自内心的虔诚尊重和珍爱,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靠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的博爱氛围,造就有博爱精神的新一代。
因此,博爱的教师不仅有胸怀,更有情怀。我们基于“博爱”文化,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师德活动,创设学校的办学品牌,做最用心的教育。
博爱是一种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中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人的潜能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释放发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这里没有岐视没有压抑感。竞争是促上进的手段,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博爱是耐力和毅力,儿童少年成长是个过程,是量的积累也可能出现反复,因此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所以,我们的“石化少年特质”这样提倡:身正康健,品正行端,心怀感恩,善良乐观,责任担当,创新实践,腹有诗书,志存高远。
“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任。“爱”产生的背后就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驱使人们为了“爱”而进取。因此,爱的教育使人目中有光,这束光是打开人的心灵之光,是高于精神之上的灵魂之光,它促使人思考自己的价值,探寻世界的意义,最终走向一种信仰。它之于教师是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之于学生是成为一名造福人类的全人,这也就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
二、万物引领,课程推进。
《说文》释义,博学:“博”,大通也。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礼记·中庸》论学之道首起即为:“博学之。”
博学,我觉得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而且,博学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博学还是一种美德,其好处在于使人明事理。
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它涵盖两个层面:作为教师,应为学识渊博,做研究型、创新型的教育者;作为学生,应为广泛学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学校之于博学,当首推课程建设。
小蜜蜂勤劳、善良、团结、智慧、奉献、自律等精神,正是我们学校“博爱”文化的真实体现,我们把蜜蜂作为学校吉祥物,同时也开展“蜜蜂”文化课程的研究。蜜蜂,博采众长,博物君子的形象给了我们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灵感。我们寻蜂,习蜂,识蜂,追蜂,观蜂,诵蜂,说蜂,演蜂,唱蜂……蜜蜂文化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之中。比如语文的绘本教学、诗词鉴赏、片段写作、纪录片观看等课型都充满着蜜蜂元素;科学、数学课堂上的“遇见小蜜蜂”,通过调查、测量、计算,进行蜂巢猜想,走进蜜蜂的大数据时代;博物馆课程让学生了解蜜蜂的一生、中国蜂分布、世界蜂布局、蜜蜂生物圈;体育课中,学生们通过蜜蜂的游戏体验采蜜、合作酿蜜等。蜜蜂采蜜,是酿造甜蜜的事业,我们教育和培养学生,也是在进行一场甜蜜的事业。希望学生在蜜蜂文化课程中探索到的“甜蜜”,不仅融进学业,而且融进生命。当然,蜜蜂文化课程我们还做得不够细致,更谈不上完美。今后我们将在万物启蒙课程模式的引领下,继续把蜜蜂文化课程做深,做细,让它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落地的保障。
除此之外,在区域好课程的带领下,我们也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课程。从最初的1.0版——唯教材教,到开展了国旗下课程、公众力演讲课成、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以及四季生命成长融合课程的2.0版,再发展到如今以“万物启蒙”为引领的“枣香悠悠”的3.0版,我们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努力尝试,不断进取。我们也相信,在万物启蒙课程建设的开发中,势必会促进教师广闻博知,必定会引领学生博学成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因为自身的原因可能还会有配置还不是很高的情况出现,但是我们会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人性管理,制度规范。
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我们明白,要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操守,在制度之外,还得靠文化,刚柔并济,方得始终。
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即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法治校就是刚性的制度管理,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学生行为规范统一,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意思;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德治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其实,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在于他们的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所以,以德治校的柔性管理就是通过管是为了不管,达到由他律到自律。使人们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创新和创造,拥有乐业的空间,这才是学校管理的高境界。
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文化管理,都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量入为出、合理运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如何管出实效管出水平,取决于领导者的办学水平、自身素质、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刚柔并存。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又有适当的感情投资,才能管而不死,较好地调动师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研究学校的制度文化,以制度为底线,使刚性的规章制度与浓郁的人文氛围有机结合,使制度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
实施民主化管理。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校长要积极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学校制度建设有备而为,形成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职能,及时吸纳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保证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学校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可谓是让校长挠头的事,在“僧多粥少”的现实面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参与作用,让他们参与意见讨论、制度制订,然后对照各项考核细则进行自我打分排名,学校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定。通过完善的制度减少人为的因素,学校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能。
围绕“德”文化,学校注重教师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我们倡导教师树立敬业、民主平等的新风,融入师德感情。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教师要培养六种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关爱学生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道在我心,一以贯之”的“匠人精神”,甘于寂寞的坚守精神,这些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得以弘扬。其次,积极推进“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研讨课”“优秀课展评活动”来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行“私人定制”:推进“青蓝工程”(青年)“破茧工程”(中年)“夕阳工程”(老教师)帮助教师树立发展方向,开展三笔字、师德演讲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共赏经典影片或者教育故事,分享感受。校工会组织教师进行教职工运动会、元旦晚会、篮球比赛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增强团队精神,培养集体意识。开展为每一位教职工过一个暖心的生日活动,校长亲自给每一位老师写生日祝福卡,送上一束鲜花,一个蛋糕。
同时,我们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为教师办实事,从精神上激发教师的真情实感。尽可能改善教师办公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校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工作的凝聚力,学校成为真的正教工之家。学校的“暖心工程”让每一位教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创设了和谐的人文化管理。
学生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人格化,多元化。作为学校另一个主体的学生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除了相关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制度管理,我们更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了《石化小学文明公约》,同时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向善向美向上。为了更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发展,我们开展“石化之星”的评比,从学习到生活,从习惯到做人,从课堂到课外,评价的角度多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选“新时代好少年”活动,鼓励学生力争上游,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同时,我们修改了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实行多角度、多层次评价,从更全面,更个性的角度来反映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成长。在这方面我们最突出的做法就是家校合作,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的多元评价形式。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每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孩子的生存背景、生活样式、生活故事是最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学校要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交流。我们要让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的同盟者,他们应该是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共同成长者。
四、打造环境,熏陶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我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打造文化校园。
1、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墙面的布置
2、让每本书都有读者:读书吧
3、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芬芳:椅子(孩子们读书,聊天),树叶文化(设计中)每到秋天,校园中的白杨树叶落满操场,孩子们在落叶中嬉戏、玩耍。因此,我们想把树叶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叶子文化。
4、让每个班级都温馨:教室文化墙的建设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的灵魂,是照亮学校发展的那束光。它体现着学校领导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它表达着师生家长共同的愿望和憧憬,它描绘着学校自主发展的美好蓝图。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环境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又要注重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使制度文化具有护航学校深层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注重学校精神文化的形成,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激发全校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四篇: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备设施,文化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的积淀。通常反映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情景设施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它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最浅层的是环境文化,它包括各种校园环境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它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组织机构;最高层是精神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及其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学校人际关系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已掀起一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景观堆砌、无核心理念。
校园环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校园环境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观的堆砌,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
大家较多的关注了学校的发展,注重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不够。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1、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认识片面。有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要求不甚了解,基本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建构;不少学校热衷于打造表面的环境文化,营建“形象工程”,深层的核心价值文化并没有建构起来,学校的人文厚度没有随着校园的日渐漂亮而有所增长;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硬件、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建设,忽视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理想信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隐”性文化的构建;有的学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的需要结合起来,人本意识不强;个别学校甚至把校园文化的创建和学校品牌的创建割裂开来,而实际上文化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和灵魂。
2、学校理念系统松散且概念不清。许多学校虽制定了一训三风,但不完整且无系统性,其表现为①系统松散。即整个理念系统没有核心理念的主导,缺乏理念系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②理念系统的概念认识不清。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各个概念所应对应的内容张冠李戴。
3、精神文化与现实脱节。有的学校的精神文化表现只停留在外显的符号层面,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与纸面上、墙面上显现的符号文化的真实价值完全脱节。
4、校园文化活动较单薄。校园文化与校园人之间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被动接纳的多,主动消化的少,主动构建自身特色活动的更少。在校园文化的构成上,节日文化活动多,平时文化活动少;常规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多,深层次的科技艺术文化活动少。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上,缺乏系统性与战略计划,往往是临时安排多,长远规划战略考虑少;从学校角度设计的活动多,从教师、学生角度设计的少。与社会的关联度不大,对其他文化如社区文化等缺乏辐射和影响力,社会认可度小。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自身特色不强
大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整体设计与长远考虑,没有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分步实施方案,随意性太强;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驾马车各奔东西,不成体系。
大多数学校校园文化没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没有注重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个性不明显。
二、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须遵从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从学校已有的条件和学校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借鉴古今人类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回归原点,整体规划;重构目标,突出特色;才能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更加卓有成效。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校长决策,理念先行
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校园文化意识。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对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学习,要以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作为领导区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方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在当前社会大气候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下,校园文化正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发展,校园文化研究的侧重正在从高等学校转移到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因此,我们每一位校长要努力树立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练,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
增强教师的校园文化意识。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举办开展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论坛,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增强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使教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者。
(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校园文化概念的规定性,决定了其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的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紧紧依随师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与逻辑性的过程,而且要自主追寻和成就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生命发展以应有的空间和权力,让生命的精神恢复自由和灵性,营造和谐校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将教师、学生的发展放到首位,做到教师、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有机结合;将精神文化作为中心并渗透到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中去,使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使各个因素协调一致,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育人性原则。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审美、怡情、养性、育德、启智等多种功能,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以“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育人”,提高育人质量。
3、校本性原则。立足校本,植根校园,建设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学校办学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并尽量物化;不断吸收先进文化,生成、创造学校自身的文化。
4、创新性原则。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才有个性,创新才有特色。在充分考虑历史继承性、民族独特性、地域本土化的基础上,尽可能不重复别人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突出人文与科学性。
(三)重构目标,突出特色,有序发展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要渗透到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中去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系统,形成学校的凝聚力。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传承学校历史,结合学校自身优秀办学传统、发展目标和现代教育的总体趋势和要求,让广大师生广泛参与,提炼并确立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办学目标、一训三风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系统。
3、形成体现文化个性的学校形象标志,彰显校园文化底蕴。无论是校徽的制作、校赋的撰写、校歌的创作,还是校刊的编辑、校服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
4、加强三风建设,锻铸学校精神。
加强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要学校和广大师生长期、精心的培育,它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感染力,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干扰,形成催人奋进的和谐氛围,成为学校发展的独特教育资源。
加强教风建设。通过“正师风、强师德、塑师魂”等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风建设。通过教职工的言传身教,各种校园活动、主题班会、制度制约、表彰先进学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步接受学校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把学校的理念系统变为教职工、学生的自觉行动,就是塑造学校精神的过程,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是学校独特的“文化品质”。
5、开展特色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振奋师生精神。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学校特色和时代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师生主动参与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并将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融入其中,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让师生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挥洒潜能、展示个性,让大家都“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振奋精神,使校园成为大家流连忘返的乐园。
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地方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公民意识,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社会有机延伸。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学校要立足于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要深耕本土,立足于优秀的本土地域传统文化,立足于本校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从本校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和论证,确定本校的理念系统、发展优势和远景目标,统筹兼顾,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行动规划,然后坚持不懈地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员参与,注重过程,打造适合自己并能突显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聚人心,成合力,铸魂育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友富.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当代教育论坛,2007(2)[2]许丽艳.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管理,2008(3)[3]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教育发展研究,2002(1)[4]金沙.解放学校、解放教师.教育参考,2004(2)
[5]谢家鑫.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科技信息,2009年14X期
[6]张正茂,简福爱.新媒体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教育:中旬,2009年8期
[7]陆忠民.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的实践探究.小学德育,2009年16期
[8]王艳华.如何把握校园音乐文化的审美导向.文教资料,2009年8期 [9]罗丽珍.多方并举,促德育实效提高.小学德育, 2009年 14期
第五篇:南门小学三年校园文化发展规划
南门小学三年校园文化发展规划
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各项建设,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品质。文化立校是现代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坚定选择。为更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及省、市、区教育局《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校情实际,特制定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校情分析
南门小学位于老城官井路71号,创建于1972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占地面积1056.88平方米。1972年隶属于老城小学教学点;1975年取名南门小学,属于南门村村办学校;1977选址在此,1978年遵义市教育局接管,学校转为公办学校。目前学校开设6个教学班,共有在校学生306人,有在职教师13人。学校注重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良好的育人环境,优质的教育质量”的办学宗旨,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水平一直居同镇其他学校领先水平。我们力争再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优良校风营造精神美、人际和谐营造人文美”的思路,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文化底蕴丰富、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继续努力,培育以人为本、合乎规律、引领发展的理念文化;培育科学效能、民主参与、合理高效的管理文化;培育理念先进、团结合作、敬业爱岗的教师文化;培育注重体验、自主发展、低负高效的课程文化;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行为文化。
三、工作任务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工作目标:
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自然优美,室内布置整洁舒适的育人乐园。工作任务:
1、校园美化
①由于校园环境窄小,我们利用现有资源,重新完善绿化带,对各种树木整枝造型,把门卫左侧、升旗台前、围墙和厕所前的花草增加和更换,改变校园绿化单一的局面,力求一年四季校园景色各不相同。
②各种植物安置简洁的文明用语警示牌,给每棵大树取名分科,并建立档案。③学生流动较大的走廊间要有激励性的大号标语(如: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让健康相伴每一天),增强育人内涵。
④校门口放置一块活动提示栏,标示为“放学路上靠边走,平安回家勿逗留”或者是其他提示语加强安全宣传。
⑤抓好黑板报宣传阵地,分年级以竞赛的形式完成,年终进评比表彰。
⑥维修墙面,楼顶防水,所有体育设施、门窗油漆一新。并在适合位置悬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
⑦所有用房有标志牌,每层楼有“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温馨提示语,房内整洁规范。⑧校园走廊和楼道挂学生各种作品和宣传画,营造健康向上学习环境。
2、功能室美化
①学校各类用房门窗油漆一新,墙面无破损,无乱涂乱抹现象。②各科室用房有统一标识。③各办公室和功能室制作窗帘。
④各类专业用房布置有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性。有固定的室训,有相适应的警句名言。
⑤各室物品摆放整齐,干净卫生。有专人负责卫生。⑥各室线路规范,灯具安装整齐。⑦各室规章制度张贴上墙。
⑧争取建立计算机教室、完善一个标准实验室、更新图书室。⑨建成班班通和校园网站。
3、教室美化
①教室设有卫生角、图书角等,教室前黑板上方有国旗,国旗两边配上富有本班个性特色的班训。
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张贴上墙。
③清理学生课桌,尽量做到统一、整齐;闲置课桌搬至保管室备用;教室无杂物。④教室前方黑板右侧或左侧墙壁统一规划为“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级公约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⑤教室两侧墙壁统一规划为专栏,作为学习园地或评比栏,以促进班内学生间的竞争。
4、办公室美化。①总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明办公室公约》、值周教师制度等常规要求全部上墙。在规定位置张贴。
②办公室墙壁上统一张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类的激励语。③安装正冠镜一面,以方便教师上课前可以直观自己外在形象。④适当位置安放时钟一只。
⑤建立教师办公室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并纳入学期和谐年级组评比考核。⑥适当位置可张贴国画或书法一组,最好是师生自己的作品,以增强文化气息。
(二)师生行为文化建设 工作目标:
通过各类有效的校园活动的开展,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师生行为文化。工作任务:
① 领导行为文化: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高品位的职业境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高远的战略眼光、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思维、先进的教育思想、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学习与超越的毅力、强烈的忧患意识、踏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②教师行为文化:一是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二是强化师德教风建设,教师遵守《师德规范》;三是搞好校本培训,建立统一的业务学习制度,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四是加强教学研究,以科研求发展;五是加强教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评比。
③ 学生行为文化:一是从低年级开设养成教育校本课;二是按照《南门小学学生礼仪规范》要求,强化学生习惯养成;三是强化各类活动礼仪、仪式规范。
(三)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工作目标: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鲜活校园文化生活,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工作任务:
1、教学活动
①举办教师论坛、青年教师说课竞赛、课件评比、人人赛课、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②定期开展联片教研活动。
③能开展以“教师教学展示”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开放周活动。④开展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普通话水平。⑤充分发挥红领巾关广播站功能。加强宣传语言文字政策法规。⑥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活动。
2、班级文化活动
①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指导员,负责全面指导建设本班文化。②师生共同设计适合本班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训、班名、班徽等。③结合传统节日或纪念日,坚持与时俱进开展主题教育班会。
④组织学生办好班级黑板报和宣传栏,利用教室各块专栏开展班务工作。⑤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⑥争创文明班集体、养成教育示范班评比活动,树立良好班风、学风。⑦建好图书角,认真开展读书活动,努力提高班集体文化内涵。⑧开展“读名著、看名篇、背名诗、唱校歌”活动。
3、专题文化活动
①开展主题周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安全卫生周、阅读周、文明礼貌周、推普周、音乐周、班务评比周等。
②认真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切实增加学生法制观念。③认真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平安无事。
④认真开展“爱心教育周、诚信教育周、感恩教育周活动”,强化学生思想教育。⑤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体育节、科技节和文化节活动。⑥开展创建“学习型校园”活动。
(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工作目标:
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培育科学效能、民主参与、合理高效的管理文化。工作任务:
①定期召开教职工会议。
②坚持校务公开,定期组织教学开放活动和民主评议活动。
(五)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工作目标:
拓展校园文化内涵,培育以人为本、合乎规律、引领发展的理念文化。工作任务
①归纳提炼富有学校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②开展校旗、校服、校歌、校徽设计活动。
③创作具有激励性的校歌,请专业人员制作,师生人人会唱校歌。
④各班均有规范的班训、班风、班规;开展取班名,制作班徽、班规活动。
⑤每学期组织一次师德模范、教学教研之星、优秀班主任评比表彰活动,并将先进事迹在校园橱窗展示。激励师生进步。
⑥定期开展评选 “文明班级”“养成教育示范班”活动。
⑦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语言文字工作、安全教育工作、师德先进事迹、行为习惯典范,解读校风、校训、教风、学风。
四、实施步骤 1、2015年9月-12月。宣传发动、分析校情、制定规划;挖掘、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全面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侧重于环境文化建设、师生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强化。2、2016年1月-2018年1月。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侧重于活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更好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内部管理科学、高效,人际氛围更加和谐,对外声誉越来越好,师生行为习惯成为自然。3、2018年3月-7月。总结提高,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常规。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师生行为规范、文化底蕴丰富、人民满意的学校。
五、保障机制
1、统一思想。学校把贯彻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纳入学校主要议事日程,分工负责,相互协调,上下一心,齐抓共管。
2、健全机构。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参与抓;班级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执行小组,年级组长任组长,班主任具体抓,大队部协助抓。
3、培训队伍。学校大队部负责培训班主任;班主任负责培训骨干学生。
4、落实专人。校长、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专门负责抓校园文化建设。
5、采取措施。安全卫生、师生行为、读书活动、文明用语等各方面量化,坚持一月一评比,一学期一汇总。
6、保障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每学期不低于公用经费的10%。
7、实施原则。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体现个性、促进发展。
8、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名单
1、领导小组: 组 长:周万英 副组长:罗成萍
组 员:张晓娟
唐伦丽
2、执行小组: 组 长:王敏 副组长:何平组 员:各年级班主任
侯晓靓
南门小学 2015年9月
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