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拜民为师的时代乐章(上)
拜民为师的时代乐章----“迎接党代会,迈向新征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述评(上)
湖南日报记者 禹振华
这是一场以人为本的民生盛宴,这是一次执政为民的民意恳谈。
一边是民众指尖流淌心声,另一边是省委躬身聆听期盼----通过跨越时空的‚亲密接触‛,我省于9月15日启动的‚迎接党代会,迈向新征程‛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活动,结出了‚金秋的果实‛。
情深一片谋发展,力集一处为富民。正如省委言辞恳切寄语全省人民时所言----‚拜人民为师,是我们真诚的心愿‛,‚三问‛活动中纷至沓来的建言,宛如一双双灵巧的手,奏响了拜民为师的时代乐章。
这曲时代乐章,是我省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单元‛。探寻这个‚历史单元‛的细节,触摸到的是人民主体地位的永恒。
‚三问‛活动是一扇大门,省委与民众情感交融。‚三问‛于民,既是一份民生大礼包,也是‚拜人民为师‛的制度和理念创新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地阐明了‚拜人民为师‛的必由之路。
早在2006年,省委便决定在全省开展‚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这一做法,开创了全国省级党代会的先河。
今年11月,将在长沙召开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为广开言路,省委的‚三问‛活动敞开大门,全方位地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途径问政、问需、问计,与民众情感交融,开始新的写满希望梦想、饱含时代温度的科学发展征程。
从‚双献‛到‚三问‛,我省在‚拜人民为师‛的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等方面‚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大量探索积累宝贵经验,送出了一份民生大礼包,贡献了一曲富含‚湖南元素‛的拜民为师时代乐章----
问政于民,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需于民,把话筒递到每个人手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问计于民,顺民意接地气,‚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畅通的渠道,使省委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直通车‛畅通无阻。提交建言的人群中,既有见识卓著的专家学者,也有朴实无华的市井百姓;既有在外工作的湖南人,也有在湖南工作的外地人;既有党政机关干部,也有个体私营业主;既有白发长者,也有莘莘学子…… ‚三问‛,成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热议话题:
‚迫不及待,今天一上班马上就上网来看看了。嗯,真的有好多人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我的小日子肯定会好些的。‛----对网友‚活着是一生的事‛的兴奋,我们感同身受。
‚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要使‘三问’做到长问、久问、勤问、真问,建议在媒体上长期开设‘三问’栏目。‛----对张志华老人言语间的期盼,我们深以为然。
……
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民,最实在的成果归于人民,最持久的动力源于人民。经过5年的成长,省委‚三问‛,既是我省‚拜人民为师‛理念的‚成人礼‛,也是站在新起点上的‚出征式‛。
饱含湖湘儿女热情和智慧的建言,全为肺腑之言,多有真知灼见,其对湖南发展的现状认识与前景展望,将个体智慧与湖南整体发展集于一身的担当和责任意识,令人钦佩。对于他们参与献策的热情和助力发展的激情,省委倍加珍视;对于他们所提交的建言和需求,各级党政部门正在努力 践行。
‚三问‛活动是一条途径,省委与民众相互信任。‚三问‛于民,既汇集成了‚湖南智慧‛的新高地,也记录了民主进程的新坐标
诗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其实,新的不仅是太阳,更是在太阳下生活的人民和人民的生活。
从9月15日起的一个半月,湖南‚三问‛所讲述的故事,已被全省、全国乃至生活在海外的湖南人放在了聚光灯下。
这个故事里,既汇集有‚湖南智慧‛的新高地,也记录了民主进程的新坐标,放飞着美好生活的新愿景。找寻这一‚故事‛的根源,是我们走向未来的现实需要----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1960年访问中国后说:‚毛泽东的哲学非常简单,就是人民起决定作用。‛
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民情上达,更善待民意民智。省委书记周强尤其看重民情民意:今年7月,他将农民工请进省委做客,聆听大家的梦想和心愿;8月,他在人民网寄语:‚网上留一言是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网下办一事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 10月,他不仅亲自拟定‚三问‛活动主要内容,还专门作出批示:‚望认真收集各方面意见,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发扬民主、集中民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问政于民知得失,求的是发展之道;问需于民知冷暖,求的是和谐之本;问计于民知虚实,求的是创新之力。‚三问‛活动这条途径,反映了省委与民众的相互信任,在汇集民众智慧共谋科学发展的同时,也清晰地传递出民主政治建设前行的足音。
省委‚三问‛于民的寄语,其言谆谆,其心恳恳;民众参政议政的建言,其语切切,其情殷殷。‚三问‛活动启动后,从‚开凿湘资沅运河的建议‛,到‚治理公交车的超载‛;从‚在全省规划建设绿道的建议‛,到‚对三农问题的一些思考‛……人民建言如潮水般涌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民众智慧的‚星星之火‛,呈推进科学发展的‚燎原之势‛,合力描绘着湖湘大地更加辉煌灿烂、充满活力、安定和谐的宏伟蓝图。
‚三问‛活动掀起的热潮,说明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我省人民群众的思想越来越解放,参与政府决策、寻找发展路径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与之对应的,则是湖南各级党委政府面对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热情的善意和接纳。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据此批示:‚‘三问’活动开展得好,希望加强扩大搜集面,对不同群体所反映的问题系统综合分析,为省委决策提供参考。‛
宏论有真知,片语展真诚;一言之善,贵于千金。携手奋进的深情凝聚于此,握指成拳的力量倾注于此,以人为本的理念展现于此,科学发展的优势印证于此。那些在‚三问‛活动中生长起来的事和物,将成为共同的财富,让三湘人民带着梦想走得更远。
‚三问‛活动是一个承诺,省委与民众共同完成。‚三问‛于民,既是‚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顺应民意科学发展的深层动力
中国的复苏与崛起,曾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事件‛。在以近10%的年均增速发展了30多年后,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踏上了伟大复兴之路的中国,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中部的湖南,2008年GDP总量进入‚万亿元俱乐部‛,2009年GDP再增13.6%,2010年GDP突破1.5万亿元,增长14.5%,总值和增速均列全国前十。令人惊叹的‚湖南速度‛,无疑是‚中国奇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了,并不等于可就此高枕无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发展起来了的问题不比不发展起来的时候少‛----
改革开放的巨轮在激流勇进30多年之后,正全面驶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矛盾凸显期‛,因此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在当今时代,‚机遇‛一词,已是耳熟能详。但是,长期相对顺利的发展,如果缺乏来自人民的警醒,也容易让人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老生常谈。
科学发展前无古人、世无先例,书本上没有答案。‚摸着石头过河‛,说的正是‚试错逻辑‛: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无论是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4种考验,还是战胜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4大危险,都需要与人民携手奋进。
这,让我们想起鲁迅先生的话:‚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我们都已看见----‚三问‛活动座谈会,参与者代表和网民‚扎堆‛在周强、徐守盛等领导身边,犹如他们常去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学校医院。‚三问‛形式是‚问‛,其要却在‚行‛。问答之间,流动的是关于科学发展的真知灼见,见证的是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的欣欣希望。
我们不会忘记----‚省直厅局领导访谈‛网上‚三问‛,在线网友云集。虚拟网络涌动真情,无尽空间心心相印。‚三问‛始于‚问民‛,目的却在‚惠民‛。唠家常、说心事、话期盼,竞相迸射的活力,从根本上说,来自于对人民意愿的由衷尊重。
……
人民的命运,是历史的刻度;人民的生活,是社会进步的风向标;人民的智慧,是科学发展的基石。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人民对于破解困难把握机遇的呼吁、建议甚至质疑,不是发展的拦路石,而是科学发展的深层动力。
在我省科学发展道路上,‚三问‛活动就是一个承诺,由省委与民众共同完成----从充满机遇的发展中,寻找我们必须遵循的规律,从充满挑战的发展中,坚定我们始终不渝的选择。
时间的意义,远不能用长度来衡量。回味‚三问‛活动一个半月的精彩,就像回味一本厚重的书。
在这本书里,‚民生‛为最大的政治,‚共享‛成最基本的发展思路,‚以人为本‛是最核心的理念。‚三问‛活动所奏响的拜民为师时代乐章,不仅是在为湖南的科学发展寻找答案,也在为全社会的‚拜人民为师‛积攒经验。
第二篇:“访、谈、研”拜群众为师
“访、谈、研”开展拜群众为师活动
新一届县委致力于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凝聚全县人民的才智和力量,建设实力县城、魅力县城、富裕县城、幸福县城、和谐县城,以“访、谈、研”为载体,在各级干部中深入开展拜群众为师活动。
访,即夜访农家。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和乡镇干部都建立了农村联系点,副县级以上干部、县直单位一把手每季度深入联系点10天以上,至少与10户群众座谈。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每月深入联系点10天以上,至少访谈10户群众,采取村党支部提供名单与自主走访相结合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走访对象,进行一对
一、面对面的走访座谈,每户首访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名领导干部都建立了“夜访农家”档案,坚持做到“八必访”:一是困难户必访;二是致富能手必访;三是老党员必访;四是信职家家变
农庭庭
村必必
干访访
部;;
访必七八
户访是是
必;新家
访六录庭
;是取出
五残大现
是疾学重
退人生大
故必访。
谈,即民情恳谈。把召开民情恳谈会作为“了解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意愿、实现群众意愿”的重要途径。全县副县级以上干部,县直单位一把手,乡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每半年召开一
次民情恳谈会,遇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阶段性热点、难点问题时,视情况随机召开。参会人员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乡镇包村干部,村民代表根据会议涉及内容确定,人数在10人以上,同时邀请所在村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会议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主题,提前向村民公布,让关心关注的群众都能够及时参与。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的,当场明确承办人和办理时限,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7日内提出解决方案,向群众公布。
研,即蹲点调研。把每年的4月和10月确定为“集中调研月”,县级领导干部和乡局级单位一把手,在调研月期间驻村蹲点调研一周,做到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体验群众生活,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县委决策落实的实际效果,并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做一次形势政策报告或上一堂党课,宣讲科学发展观、党的富民政策,解答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帮助所驻村谋划一个好的发展思路;虚心向群众学习请教,写好蹲点日记,形成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各乡镇把没有列为领导干部调研联系点的村,确定为本乡镇干部的联系点,确保了每个村都有干部分包,群众问题都能够及时反映和解决。
我县各级干部在“访、谈、研”拜群众为师活动中,坚持把
问计于民、改善民生和化解矛盾贯穿始终,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把问计于民贯穿始终,更加深入的知民情。通过面对面、心贴心与群众沟通,平等地听取各方面意见,做到了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感情在一线融洽。县四大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蹲点调研,撰写民情日记130多篇,召开民情恳谈会42次,50多名单位一把手夜访农家235户,收集了群众对经济发展、民生事业、信访稳定等工作意见和建议290余条,进行认真梳理归纳后,将作为下一步改进工作、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二是把改善民生贯穿始终,更大力度的解民忧。拜群众为师活动开展以来,为农村和群众办成了修路、打井、修缮“两室”、技术培训等一批好事实事,帮助21个村完善了发展思路,338名干部深入农村,帮助全县169个村的群众顺利完成了新农保办理。三是把化解矛盾贯穿始终,促进了基层和谐稳定。全县各级干部都直接参加联系点的信访接待工作,妥善处理基层信访问题,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好信访户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解决了一批信访老案。开
把
状的展了矛盾信访一步。纠纷排查活动,萌芽稳定30多起态,进隐患巩固化解在了和谐发展
局面
第三篇:党员干部“拜人民为师”可以学到什么?
今天是
11月30号 星期三
国考后时代第 3 天
成功是个过程,不是一个结果,你现在努力以后总会有回报,不仅仅是这次国考。
你是真的生活了三百多天,还是只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三百多次?
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练字半小时,希望各位能坚持下来,不管是不是为了考试
群会一直往前走,一直会坚持下去,学无止境,上岸也要继续学习!
作业要求:
1.总结写完之后,就开始每天的作业,作业会穿插着关于面试的文章,不是说什么面试技巧,而是面试也需要一天一天的积累,不是出了成绩在下手,出了成绩2个结果,一是进入了面试,假如出成绩后你进入了面试,恭喜你,但是准备面试不是成绩出来再去准备,而是从今天开始,同样都是进入面试,现在下手准备和出成绩之后再准备,哪个更有优势?二是没有进入面试。一看没进入面试,算了,等下次机会,等到下次再出简章,在准备复习,和现在就准备复习,哪个更有优势?
和你对手的较量不仅仅是考场上,更多的是考完之后,你和对手的准备如何?从27号考完到出成绩,这段时间,我们充分利用,你的对手没在这个群,他估计就没有这种想法,压力和动力。即使在一个群,OK,每天的作业超过他,每天的质量超过他,他就被你甩开了。希望各位,能警醒,也怪我话多。
2.我邮箱还有88封作业没看,我会抓紧看完,最近单位忙,晚上单位灯坏了,但是普通群的作业和小班群的课程不会耽误。
3.坚持锻炼,坚持练字,希望你能做到,我也会做到。
4.有兴趣加入小班群的同志,可以再联系我,12月1号会调整标准。关键是有收获。小班群每天坚持练习一道国考真题。
5.今天的作业背诵默写,注意默写之后,准备镜子,对着镜子背诵。再默写。党员干部“拜人民为师”可以学到什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秋季开学典礼上指出,领导机关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他强调,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最重要的是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9月6日京华时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拜人民为师,得先知道人民群众有哪些本领,哪些是可以“拿来”的,哪些是可以给人启迪的,哪些是必须摒弃的。从人民群众那里得到道、业、惑的真理,不怕群众态度不好,不怕他们说难听的话,俯下身子低下头,拿出“程门立雪”的精神,才能真正学有所获。毛泽东在《农村调查序言》中曾描述过自己“拜人民为师”时的感受:“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知而不言,言而不尽。”眼睛向下,态度恭敬了,才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东西。具体而言,党员干部要从四个方面向人民群众学习:
学习人民群众的活跃思维。人民群众的思想是一座宝库,可以让党员干部学到很多东西。哪里的思想最活跃?答案是在群众中间。特别是基层的普通群众,虽无深厚的理论知识,却是最早变革的力量。30多年前,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郑重按下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经常下基层的人知道,有时群众的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动作,往往令人茅塞顿开。人民群众的智慧,来自于实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作“素材库”。
学习人民群众的优秀品德。中华美德靠人民群众传承,走入群众中间,可以感受到勤俭、淡泊、奋斗、知足、孝顺、责任等优秀品德。每年评选的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是对美德的弘扬,也是对美德的继承。生活在基层的道德楷模,应成为每个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李素丽,普通的公交车售票员;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奋斗;郭明义,一个坚守在一线的普通工人„„他们的优秀品德,是干部成长必须具备的。只有具备了人民群众的优秀品德,才能走进群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所怨,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学习人民群众的务实作风。群众是最讲究实际的,好不好、要不要、行不行,说到做到、说干就干,办事不会“打折扣”。人民群众的务实,体现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最烦说大话、不办事、不懂装懂、胡乱指挥的领导干部;体现为“以说多做少为耻”,大多数群众“不见兔子不撒鹰”,那些“语言巨人、行动矮子”在群众中是不会受欢迎的;体现为“以亲身实践为根本”,讲究实际行动,群众看不起“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学习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群众是最朴实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群众身上表现最为突出。他们不会讲繁琐的礼仪,不会说“嘘寒问暖”的话,不会讲大道理,却最能用行动感染人。党员干部在向人民群众学习时,不能玩“花架子”,要实实在在,“花架子”是胡弄不了群众的。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就把党员干部当亲人。党员干部要学习群众朴素的情感,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事业的进步
第四篇:七一讲话的学习心得:拜人民为师
最可爱的人是最最低层的农民,他们春耕秋种,勤劳田间,用自己的双手亲自诠释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劳动者的可贵精神,他们勤奋,他们思考,他们亲自动手,他们亲自上阵,他们在峥嵘的岁月里的生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沉淀了技术,生动自然一代代传承着一种品格,一种基层人民的质朴。
拜人民为师需从劳动起,所以今天我光荣地来到了这片土地上,甘愿接受党组织的考验,在劳动中享受那种疲惫但又快乐的光荣感,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学习,因为人民掌握着最广大的生产技术,人民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向基层的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勤勤恳恳的精神。
拜人民为师,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持久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而提出的历史性的要求。
拔草的时候从菜地摘根黄瓜放在口中清脆地咀嚼,在水井流出的水流中洗净手上的泥土,看着水漫田地的水草丰美,呼吸着荫凉下从树林中吹过的凉风…拜人民为师,从田园劳动开始…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镇:到农村去拜群众为师
**镇:到农村拜群众为师
2月16日至23日,**镇全体包村干部深入农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通过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达到凝百家心,致百家富,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充分准备。此次活动书记出思路,镇长抓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全体包村干部入村入户进行实地调查,设计并印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表》2000份。
深入调研。各管区结合辖区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措施,对于“问题村”、“难点村”,四人为一小组,集中突破;其他村由该村包村干部逐户调查和走访。通过“面对面”问计于民、“心贴心”沟通交流,对全体村级党员和10%的户进行了调查,各包村干部都以村为单位形成调研报告,全方位了解各村村级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情况,及当前村里需迫切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全面剖析。调研结束后,以管区为单位逐村进行了剖析,对各村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村级发展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力戒形式主义。这次活动共走访群众近2000户,获得因地制宜“金点子”300余条,有的成果已经转化为“实打实”解决问题的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