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均衡奏响时代发展新乐章
教育均衡奏响时代发展新乐章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现有16个镇20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0.2万人;有中小学、幼儿园126所,在校学生49482人,教职工3213人。
为了全面深化和谐丹凤创建工作,建设公平高效人民满意的丹凤教育,2008年,县委、县政府启动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工作。全县上下秉持 “崇实进取、尚德砺志”的核心理念,坚持“塑造精神、构建文化、拓展内涵、提升品位”发展思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使全县各校的育人环境、设备设施、师资队伍和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万千景象。丹凤县先后荣获陕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健康教育示范县、体育工作先进县、幼儿教育先进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和商洛市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丹凤县教育体育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最佳教育局和文明单位。
第二篇:奏响和谐发展新乐章
奏响和谐发展新乐章
--石油开发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综述
本报讯(通讯员薄其江)2008年,面对全局压限电、成本紧张等严峻形势,石油开发中心克服油藏品位低、开发管理难、工农关系复杂、员工思想多元等诸多难题,生产原油72万吨,比去年净增8.8万吨,不仅成为油田增产最多的单位,而且始终保持了员工队伍和谐稳定,中心思想政治工作奏响了和谐新乐章。
班子建设是关键
“和谐建设,班子是表率。”今年,这家中心把“双促”活动作为全年思想政治工作主线,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力。中心新一届党政班子调整后,及时提出了班子自身建设目标,即树立“团结、干事、廉洁、民主、爱民”五种形象,努力打造“思想统一、政治坚定、团结和谐、作风端正、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并公开向班子成员约法三章:“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秉公用权,不谋私利;自警自省,接受监督。”8名中心领导经常深入偏远、艰苦的基层队,带头参加“机关干部基层跟班劳动”和“党员奉献日”活动,积极帮助基层解决难题。据统计,中心班子成员累计跟班劳动120余天,协调解决问题200多个。他们认真开展“抓源头、促清廉”活动,建设风清气正、勤政廉明的廉洁文化。编写了《廉洁文化宣传画册》,建设了“廉洁文化长廊”;党委书记带头讲廉政党课,先后举办了“党风廉政教育宣传月”活动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集体收看了《廉洁治家》、《慎交友》、《坚持艰苦奋斗才能抗住腐败》等警示教育录像,组织80余名党员干部到油田两个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廉洁从业意识不断增强。据统计,全年有14人
-1- 主动上交有价证券、礼品、礼金折合人民币10余万元。
思想引领是先导
“行动和,必先思想和。”针对新进员工多、转岗员工多、成份复杂、思想多元的实际,这家中心坚持用石油传统、胜利精神和“难动文化”教育和引导员工,融合思想,聚合力量。他们在中心网页开辟了形势任务教育专栏,先后编发《形势任务教育报告材料》8期,深入开展了以“讲形势、讲任务,正视困难、共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形势任务教育。扎实开展“两讲”活动,先后为基层发放《像铁人一样工作》书籍300余册,举办“两讲”专题宣讲报告3场,受教育干部员工达1000余人次。为扩大教育成果,他们还举办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演讲比赛和代旭升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法制教育讲座7场,积极号召广大干部员工为中心生产建设贡献力量。他们还以中心成立五周年为契机,编制了《“百万吨中心”发展规划》,提出了“创建百万中心,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愿景,锤炼了“难动敢动,迎难而动”企业精神,开展了“难动神韵”大型文化采风和企业文化标识征集与评选活动,编写了创业发展五周年大事记、宣传画册、书法绘画摄影集,举办了专题文艺晚会和“难动神韵”书画展,教育干部员工重温发展历程,感受“难动精神”,体会创业艰辛,提高了员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自觉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了“百万吨中心”建设上来。
关注民生是根本
“员工生活无小事。”该中心基层单位大多偏远分散,工作生活环境较为艰苦,文化娱乐相对单调。中心党委高度重视民生建设,坚持把关注民计民生作为做好群众和稳定工作、建设“和谐中心”的重要举措来抓,下大力气优化、美化基层工作生活环境,丰富员工物质文
-2- 化生活。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配套完成基层生活办公点16个,员工食堂、澡堂31个,学习培训室、技术练兵场和文体活动场60余个,空调100多台,并为部分基层单位修整了办公室、宿舍,绿化、美化了庭院。中心心系基层员工和弱势群体,坚持开展“三联系”和“送文化下基层、送健康到井站、送凉爽到一线”活动。中心领导与22个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先后走访慰问困难员工、老党员112人次,发放慰问品、慰问金合人民币27余万元;先后举办了第六届“双促杯”乒乓球赛、员工篮球赛,为基层送去大型文艺汇演8场、电视机28台、收音机439台、图书1万余册,初步解决了偏远基层员工文化生活枯燥、单调的难题;为胜海、胜龙、胜发等单位偏远井站员工举办职业病防治讲座3场次,健康查体270余人次,送去防疫、消毒药品50余箱,发放健康宣传材料3000余份;组织了7批、116名员工健康疗养,组织健康查体900余人,深受基层员工好评。
-3-
第三篇:城乡手拉手奏响教育均衡乐章
城乡手拉手奏响教育均衡乐章
——当涂县江心初级中学与马鞍山市第八中学手拉手活动总结
随着农村学校硬件条件的逐步改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学校管理水平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薄弱的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马鞍山市启动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教科研手拉手活动。充分发挥市教科研先进单位优质教育资源优势,支持和帮助农村中学提高教科研水平,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手拉手活动在建设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实现了共赢,也奏响了城乡教育均衡的乐章。我们江心中学也成为了这样一个美妙的音符。
一、重视加强共建工作,积极提供服务保障
2009年,是我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起始年,也是我们两校缔结友好单位、组成发展合作伙伴的一年。作为双方学校领导,都十分重视这次难得的交流共建机会,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校长专门管理,多次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商定共建事宜,全方位地做好服务与保障工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实现了健康持续开展。为解决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双方学校积极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实际问题,妥善地做好了交流教师的学习生活保障,为他们提供了宽松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让交流教师能够安心学习,舒心工作,学有所得,教有所乐。
交流教师的辐射、纽带作用明显
双方的交流教师思想素质高、业务素质强,能够以校为家,安心从教,团结同志,服从安排,敬业爱岗,各项工作积极主动,扎实进取,并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他们虽然家校异地,条件艰苦,生活不便,但从无怨言,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表现出了良好的敬业精神。他们按时参加学校考勤和各种会议,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积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以自己的规范言行、敬业态度影响学生,辐射教师,赢得了广大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羊里中心小学的王兴良主任、吕玉梅和卢秀芝老师,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积极担负学校的教务和班主任工作,虚心向附小的优秀教师学习,工作扎实勤奋,能够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处处敢于领先,甘于奉献,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快速提升,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附小的吴修峰主任、刘玉爽和李杰老师,服从领导安排,团结同志,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积极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头作用,和广大教师一道投身教研教改,带头上示范课、研究课,及时与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热情帮助青年教师解答疑难,较好的发挥了引领指导作用。吴修峰主任分工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除了忙于日常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事务工作,经常为部分青年教师指导备课和教法研究,随时应邀参加听课指导工作,热心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中,都有他参与的身影。他担负了学校大多数的文字材料工作,有时牺牲双休日、加班加点、甚至熬夜,也无怨无悔,一如既往地履行好自身职责,默默无闻地完成好分内工作,得到
了教办、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交流教师,他们积极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及时传播各自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先进经验,加强沟通和交流,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参与学校的各项建设,促进了共建双方的优势互补,经验
共享和共同提高。
三、共建还需继续完善,交流渠道还将拓宽
尽管我们的共建交流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双方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双方的工作事务繁忙,工作安排有时冲突,学校的网络平台无法实现共建等,一些意向和活动不能如期实现,影响了某些共建活动的按时开展,二是某些活动开展的深入程度不够,两校教师间的沟通交流还不够及时到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协商和研究,切实解决以上问题,争取在各个方面深入细致的开展共建,扎实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力争在学校文化建设、教学管理评价、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师成长、艺术教育、学生发展等方面密切加强沟通和交流,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
落实三年实施方案和下活动计划,最终实现
两校交流合作、互动共建、互补联谊、共享共赢的目标,促进共建双方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自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以来,平南县教育局系统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广大师生,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城乡学校教育协调发展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结对共建活动,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一、健全组织,拓展结对共建活动深度。教育局党委以关注计划落实、关注课堂、关注轻负优质、关注精细化管理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校际结对共建活动,促进进城乡学校间优势互补。一是及时健全组织,落实工作责任。为加强“结对共建”活动的领导,教育局党委及时成立“结对共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此项活动的日常工作。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委员分片牵头负责,各党支部结对具体负责,层层落实的结对共建责任体系。目前全县教育系统共有80多个城乡学校党支部,共1300余名党员教职工参与了“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二是加强联系调研,找准共建切入点。通过整合局机关及城区学校党支部的力量,组织160多人次深入乡镇农村学校党支部,通过电话联系、书面联系、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乡镇农村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乡镇农村学校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共收集梳理93条结对共建的意向性目标,找准了结对共建活动的切入点,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制定结对方案,明确共建目标。结合自身的实际,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教育局机关
和城区学校的40个党组织分别与乡镇农村学校党组织签订了共建协议,并围绕共过组织生活、共抓队伍建设、共享教育资源、共商学校发展、共同帮困扶贫等五个方面,根据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适合学校发展、富有创新和特色的实施方案,多层面交流,以推动城乡学校结对共建走向深入。
二、创新载体,突出结对共建活动特色。通过开展一系列结对共建活动,不断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是开展城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为了让优秀的教学资源惠及全县各学校,教育局党委把“学科教学研究课”作为结对共建活动的有效载体,组织城区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边远山区乡镇、农村学校上示范课,让山区乡镇和农村学校老师吸取优质教学的精髓,提高教学能力。如今年春季期小学组教研员分别深入平南镇小、二小、附小、镇隆中心校、国安甘雅小学、平山盛富小学、四灵小学、大鹏高坪小学、思界新旺小学、大洲甘岭小学等十个乡镇20多间小学进行常规教学调研活动;在平南镇小等城区学校举办了小学五、六年级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讨会、小学科学教学研讨会、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研讨会、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研讨会、全县首届小学教学能手汇报展示课、小学师生朗读比赛。截至目前,教育局党委组织了60多位优秀教师,开展了45次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共上示范课180节。通过这种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实现了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二是开展送教支教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城镇学校党组织都组织了1-2次“送课下乡”、“送教下乡”等支教助教活动,通过上示范课、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把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了农村学校,进一步提升了农村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如在春季期组织了黄治林、张展明、石薇、韦觉华等小学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分别平山镇、安怀镇、同和镇、镇隆镇、大鹏镇、丹竹镇、大洲镇、大坡镇、东华乡等七个乡镇上示范课。共计有42名城区学校教师到13所乡镇中小学开展帮扶支教,加大对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帮扶力度,促进我县城乡教师学习交流,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三是开展帮困扶贫活动。充分利用城区条件和优势,发动党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热心人士,帮助农村学校完善办公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器械、娱乐设施等。目前,城区学校向农村学校捐赠了一批体育器械和1万余册图书等,认真落实一名城区党员教师做好“三个一”的活动,即:帮扶一名农村贫困党员
教师或学生,联系一名农村35岁以下青年教师,每季度深入一次联系人员家中,有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四是开展“师德建设年”紧密结合。组织全县广大教职工开展以“守师德、铸师魂、树形象”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学习讨论活动。每个教职工通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学习心得,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权利和义务,牢固树立起为学生、为家长、为学校服务的意识。通过初选和复评考核等程序,评出大安镇小的何梅芳老师等66人为我县中小学首届学科带头人,今年年底全系统将表彰 100名“师德建设年”活动先进个人、出版《“百个经典师德小故事”材料汇编》,表彰20名“师德标兵”和 20个“师德先进集体”。
三、强化实效,建立结对共建活动机制。积极探索结对共建长效机制,使结对共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建立联动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四个联动”机制,促进结对共建活动。即:组织联创,城乡结对学校不断深化结对的内涵,拓展结对的广度和深度;目标联结,结对学校围绕“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整合两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两校发展的共同目标;宣传联合,要共同推荐典型,加大宣传表彰力度,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活动联办,结对共建学校联合策划、共同举办相关活动,推动学校文化生活的经常性、丰富性、多样性,真正结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二是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共同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即:领导互访,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做好有关协调工作,保证结对共建工作顺利开展;教师互访,以公开课、示范课、讲座课为载体,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中青年党员干部的互访,农村学校每年选派一名校级领导到城区学校学习培训,城区学校不定期到农村学校指导,以增进其在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发展规划、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学生互学,城乡学校学生建立“手拉手”互助互学活动,建立“一帮一”的联系手册,让学生、家长明确联系的对象,鼓励学生捐款、捐物,使农村贫困生、困难生得到精神上、物质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三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制定城乡结对共建目标考核办法,采取问卷调查、双方互评、过程督查等方式,确保结对共建目标的实现,做到结对共建工作一年有计划,半年有小结,季度有汇报,月月有检查。同时,将结对共建效果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
干部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真正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互相协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校自2009年3月与马鞍山第八中学签订“科研手拉手”合作协议以来,两校领导高度重视,八中的沈校长、我校的常校长,亲自抓此项工作,两校行政其他领导紧密配合,教导处精心、周密安排具体科研活动,确保了“科研手拉手”活动正常、有序、丰富地开展。具体开展了如下活动:
一、制定计划,合作交流
我校为了更好地完成“手拉手活动”,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拉手”学校共同制定了合作计划,包括送教下乡、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听课、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相互交流。为“拉手”学校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二、送课下乡,相互促进。
本学期我们接受了送教下乡活动,市八中选派叶智辉等三名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加强了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送教下乡,相互促进成为拉手学校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在教学研讨活动中,两校的教师一同学习交流,并他们把相关的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在我校进行汇报展示。备课期间,我校的年轻教师得到了八中骨干教师的精心指点。实现了教学相长,汲取了他们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听课交流,取长补短。
“手拉手”活动中,两校不仅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还开展了大范围的听课活动。两校结合本校的大型活动开展听课交流研讨活动。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拓宽了教师的视野。6月中旬,市八中举行了教学研究周活动,市八中把研究周开课安排通知我校并邀请我校派教师参加听课、研讨,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由领导带队全程参与了此次研究周活动。在9月25日--9月28日进行的我校教学擂台赛中,八中安排教师前来听课指导,课后两校教师进行了交流研讨,相互交流了意见,使两校教师受益匪浅。
10月15日至10月19日,是市八中的教学开放周时间,全校所有班级对外开放,学校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欢迎各级领导,兄弟学校教师到校听课、指导。我校部分教师前去听课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四、集体备课,加深友谊
我校是农村学校,有的学科只有一个老师任教,不能进行同年级集体备课。在“城乡手拉手”活动中,两校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我校教师分科参与到市八中的集体备课中,使我校教师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达成了资源共享,为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两校还开展了同备一节课活动。八中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同我校教师就同一节课或同一单元内容进行集体备课,两校教师就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相互交换了意见。集体备课之后又邀请了兄弟学校教师参加了我校的教研活动,在一起相互交
换了本学科的教学方法,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坦诚交流,两校教师既相互学习,又加深了彼此的友谊。
五、校本教研,取长补短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推进我校的课堂改革和发展,结合我校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两校结合校本教研工作,开展极具实效性的活动。我校的省、市级两个课题同时开题,八中领导、教师给以积极帮助和支持,并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同时八中的省级课题开题报告会也邀请我校教师参加,会上我校教师学习了宝贵经验,也提出了坦诚的建议。
六、互派骨干,互相学习。
我校选派英语教研组长潘万明老师到八中挂职,八中领导十分重视,指派该校英语组市学科带头人担任指导教师,从上课、评课、备课等环节细心指导,同时还邀请潘老师参与该校英语市级课题的研究。潘老师把在八中所学得的先进经验带回我校,使得我校英语教研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同时,八中选派语文教师来我校承担教学工作,传经送宝,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带到我校,促进了两校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两位互派教师,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克服困难,努力工作,受到了两校领导和教师的好评。两校领导于十一月十四日走访慰问了两位教师,并进行了友好交流,同时鼓励两位互派教师继续努力工作,完成好互派任务,将体会带回学校,激励其它教师努力工作。
通过本学期的“城乡手拉手”合作交流,使我校的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加深了两校的友谊,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在市教育局的带领下,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当涂县江心初级中学
2009年12月24日
第四篇:传承光荣传统 奏响时代乐章
传承光荣传统 奏响时代乐章
——轮台工业园区开展道德讲堂感言
古语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道酬勤、地道酬善”。这些古语古训,告诉我们只有从身边小事开始,通过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多行善举争做好人,才能在点滴积累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心中的理想。
积小善,做好人“雷锋精神”铭记心中。“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这是雷锋写在日记中的一句话,也是雷锋精神最朴素最本质的诠释和表达。雷锋,没有撼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这种在平凡中彰显出的高尚品格和炽热情怀。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被赋予了新时期道德建设新内涵,它与时俱进、穿越时空、具有永久生命力,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面对当前种种“败坏道德”现象,需要更多地“新时代雷锋式人物”高举向善的风帆,呼唤道德复苏,唤醒人性真善美。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远的不说就说说“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咱们新疆“好巴郎”阿里木〃哈力克。他靠卖羊肉串谋生,生活并不富裕,却因为急公好义、乐善好施,被新疆人民亲切地称为“好巴郎”,被贵州人民誉为“草根慈善家”。他十年如一日,坚持用卖羊肉串的微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先后捐赠二十多万
元,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并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了“阿里木助学金”。2012年,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并出席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1颁奖盛典。
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不仅要铭记古语古训,继承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汲取时代先进英雄人物精神的力量。还要从身边小事开始行动,坚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鲜明立场,学习先进英雄人物们一辈子做好事、做一辈子好人的精神。
因为只有一个好人,在家庭中,才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从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做到孝敬父母、关爱子女、辛勤劳动、创业持家,使家庭生活蒸蒸日上、幸福和谐;在工作中,才会倍加珍惜每次的学习锻炼机会,做到立足本岗、无私奉献、为民服务、顾全大局,进而影响带动整个团队同心同德、干事创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在社会上,才会倍加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更加尊重他人的利益和感受,做到与人为善、以邻为伴、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进而促进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推动社会风气更加和谐温馨;在独处时,才会倍加珍视并随时思考自身的价值体现,做到慎独慎微、日省其身,不断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
如果我们都能以做“雷锋”、“阿里木”式的好人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从“小善”做起、从“小恶”改起,坚持从遵守公共秩序、注重社会公德、爱护居住环境等小事做起,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变得更加靓丽整洁,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幸福美
满。(红桥社区侯菲)
第五篇:奏响“淌水崖水库精神”时代新乐章
学习时间:2016年2月23日上午
地点:四楼会议室 主持:纪文国
奏响“淌水崖水库精神”时代新乐章
建筑,不仅要欣赏它“凝固的乐章”,更需要读懂乐章里历久弥新的精神。淌水崖水库的建设,是九山干部群众不畏艰难、加快发展的生动写照,更重要的是孕育形成的“淌水崖水库精神”,成为砥砺事业前行的强大动力。
强大精神薪火相传,九山的面貌由此开始改变。群众所思所盼,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 时间过去了40年,淌水崖水库精神还在吗? “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九山镇党委书记张守兵告诉记者,在淌水崖水库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九山一茬又一茬的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用心谋划每一件事,精心花好每一分线,把有限的项目和资金用在解决群众最迫切的事情上,全力建设幸福美丽新九山。
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最起码要知道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8月20日,我们走进九山镇办公大楼,每个敞开门的办公室里,往往只看见一个人。工作人员介绍说:“大部分的机关干部都在各社区和村里上班。”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团结群众、服务群众。这里,57%的机关干部吃住、工作在各个社区、村庄,倾听村情民意,服务经济建设,帮助民生发展,还及时反映百姓呼声,为全镇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来到响水崖村,我们遇到了孙瑞功老人。老人参加过淌水崖水库建设,当过多年村干部,虽然已经80岁,但对村里、镇上的事非常关心。他掰着手指头历数这几年的“大事”: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脱贫致富、瓜果飘香……
老人说,建淌水崖水库的时候,公社党委表示,一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让九山变成“山间明湖映蓝天,滚滚弥水绕青山。马达隆隆电光闪,鱼米之乡赛江南”。“现在,这一切都实现了,而且更精彩。”
过去的目标是脱贫,现在的目标是奔小康。近年来,九山镇立足山区实际,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在过去的荒岭薄田,建设了10万亩果树林海,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个镇发挥森林覆盖率达70%的生态优势,把生态休闲旅游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重要潜力,打造了神牛谷农家乐、万亩采摘园、摄影写生基地、55公里林海观光大道等旅游品牌。过去的穷山旮旯,变成了好客山东最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站在即将投入使用的现代化九山中心小学前,我们难以相信,这所学校投入的资金是九山今年财政收入的3倍。驱动力,就是九山至今没有一处楼房小学的现实,是山里孩子对拥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条件的渴望。
还有投资8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是临朐南部地区最好的幼儿园;投资1450万元的老年服务中心,集医疗、养老于一体;投资3800万元的弥河湿地公园,把猪圈鸭棚遍地、杂草丛生的河滩地,变成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投资4600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全镇5.2万名群众在家里一拧水龙头就能喝到纯净甘甜的自来水……
也许在一些地方,这些项目都不算什么,但在这个年财政收入只有1000万元的大山深处的乡镇,每做一件事情都异乎寻常的艰难。
“群众所思所盼,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自己没钱,就要想办法借水行舟、借船出海。”张守兵说,淌水崖水库精神告诉他们,只要想干、敢干、实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历时六年的淌水崖水库建设,是九山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宏伟历程。水库建成后,返回各村的参建群众,把水库精神带了回去。
于兴平,牛寨村的当家人,因领着全村百姓劈山修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被评为感动临朐十佳人物。面对记者,他直言不讳,“是淌水崖水库精神激励着我。”
行路难、何其难。牛寨村坐落于大山深处,受大山阻隔,这里百年来没有一条路,村民外出都靠翻山越岭,走羊肠小道。没有路,生产物资进不来,丰收的果品出不去,全村老少只能在山坡上种点玉米维持生计,常年处于贫困线下。
参加淌水崖水库建设,被其精神深深感染的于兴平回村后告诉村民们:“那么高的大坝都能用肩挑人扛建成,劈山修路我们也能行。” 为给村里修条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领着村民劈山,九十年代他领着村民沿山涧修土路,可一场雨下来,土路被冲得面目全非。为了修路,他三番五次往镇上跑,申请立项。可好不容易争取立了项,一听说需要村里配套资金时,他又发了愁:8.3公里长的水泥路需要100多万元,上级虽然拨大头,可村里还要出40万元。这么多钱,贫穷的牛寨村怎么出得起? “那会儿真想不管了,可想想淌水崖水库建设上的事,这算啥?如果我们自己都灰心了,这条路就更没戏了。”于兴平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起来!他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钱拿了出来,又向出嫁的女儿要了1000元,第一个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或掏出多年积蓄,或东借西凑,积极响应。
为节省开支,于兴平带领大家垫石子、修涵洞、砌石沿,自己动手整好了路基。在专业施工队的帮助下,5个月的时间,终于打通了牛寨与外面世界的阻隔,每年仅苹果外销一项全村就增收70多万元。
此后几年,于兴平又马不停蹄跑项目、拉资金,开发神牛谷农家乐风景区,大搞乡村旅游。牛寨火了,仅旅游+果品,就让这里的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全村430户,有90户建起了二层楼。
据淌水崖水库指挥部第四任总指挥傅光勇统计,在六年的水库建设中,有50多人火线入党,有上百人成为各基层工作骨干。“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把淌水崖精神播撒到每一个角落,为九山的发展贡献出一份份硕果。” 大力弘扬好精神,争创发展新业绩
六年的奋战,九山干部群众为九山、为临朐、为世人建造了一座山中的水库,心中的丰碑。
时间匆匆而过,进入新时代。有着艰苦创业基因的临朐人,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再好的发展思路、再有力的发展举措,没有参与者心底的觉醒和认同,落实起来难免镜花水月。
为此,临朐县委专门下发《关于大力学习和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的决定》,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开展学习和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活动。以全面提升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为目标,着力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工作效率、工作标准、工作质量“三个不够高”和责任心、工作纪律、创新能力、群众观念“四个不够强”等问题。大力倡树“用心用力、真抓实干、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工作风气。以“等不起”的机遇意识、“慢不得”的忧患意识、“坐不住”的责任意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办”为“追着办”,以更加高远的境界、更加自觉的担当、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实现新作为、争创新业绩。
用活动促工作开展,以工作检验活动成效,临朐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中提升了境界、在改进作风中提高了执行力,为之振奋的是点燃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激发出发展的强大动力,“借智”转型、“借力”升级,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改善民生,临朐民本民生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民生支出占到全部财政支出的78.7%;生态发展,这里“三八六”环保行动扎实推进,“两河”保护开发“十大工程”比肩推进……更多的工作,重点突出、亮点纷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赞美这方土地,她养育了一方人民;赞美淌水崖水库精神,她指引人们在这方土地上不断前进,传承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