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奏响“淌水崖水库精神”时代新乐章
学习时间:2016年2月23日上午
地点:四楼会议室 主持:纪文国
奏响“淌水崖水库精神”时代新乐章
建筑,不仅要欣赏它“凝固的乐章”,更需要读懂乐章里历久弥新的精神。淌水崖水库的建设,是九山干部群众不畏艰难、加快发展的生动写照,更重要的是孕育形成的“淌水崖水库精神”,成为砥砺事业前行的强大动力。
强大精神薪火相传,九山的面貌由此开始改变。群众所思所盼,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 时间过去了40年,淌水崖水库精神还在吗? “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九山镇党委书记张守兵告诉记者,在淌水崖水库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九山一茬又一茬的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用心谋划每一件事,精心花好每一分线,把有限的项目和资金用在解决群众最迫切的事情上,全力建设幸福美丽新九山。
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最起码要知道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8月20日,我们走进九山镇办公大楼,每个敞开门的办公室里,往往只看见一个人。工作人员介绍说:“大部分的机关干部都在各社区和村里上班。”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团结群众、服务群众。这里,57%的机关干部吃住、工作在各个社区、村庄,倾听村情民意,服务经济建设,帮助民生发展,还及时反映百姓呼声,为全镇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来到响水崖村,我们遇到了孙瑞功老人。老人参加过淌水崖水库建设,当过多年村干部,虽然已经80岁,但对村里、镇上的事非常关心。他掰着手指头历数这几年的“大事”:幼有所教、老有所养、脱贫致富、瓜果飘香……
老人说,建淌水崖水库的时候,公社党委表示,一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让九山变成“山间明湖映蓝天,滚滚弥水绕青山。马达隆隆电光闪,鱼米之乡赛江南”。“现在,这一切都实现了,而且更精彩。”
过去的目标是脱贫,现在的目标是奔小康。近年来,九山镇立足山区实际,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在过去的荒岭薄田,建设了10万亩果树林海,成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个镇发挥森林覆盖率达70%的生态优势,把生态休闲旅游作为支撑未来发展的重要潜力,打造了神牛谷农家乐、万亩采摘园、摄影写生基地、55公里林海观光大道等旅游品牌。过去的穷山旮旯,变成了好客山东最美村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站在即将投入使用的现代化九山中心小学前,我们难以相信,这所学校投入的资金是九山今年财政收入的3倍。驱动力,就是九山至今没有一处楼房小学的现实,是山里孩子对拥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条件的渴望。
还有投资8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是临朐南部地区最好的幼儿园;投资1450万元的老年服务中心,集医疗、养老于一体;投资3800万元的弥河湿地公园,把猪圈鸭棚遍地、杂草丛生的河滩地,变成群众休闲娱乐好去处;投资4600万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全镇5.2万名群众在家里一拧水龙头就能喝到纯净甘甜的自来水……
也许在一些地方,这些项目都不算什么,但在这个年财政收入只有1000万元的大山深处的乡镇,每做一件事情都异乎寻常的艰难。
“群众所思所盼,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自己没钱,就要想办法借水行舟、借船出海。”张守兵说,淌水崖水库精神告诉他们,只要想干、敢干、实干,办法总比困难多。
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历时六年的淌水崖水库建设,是九山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宏伟历程。水库建成后,返回各村的参建群众,把水库精神带了回去。
于兴平,牛寨村的当家人,因领着全村百姓劈山修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被评为感动临朐十佳人物。面对记者,他直言不讳,“是淌水崖水库精神激励着我。”
行路难、何其难。牛寨村坐落于大山深处,受大山阻隔,这里百年来没有一条路,村民外出都靠翻山越岭,走羊肠小道。没有路,生产物资进不来,丰收的果品出不去,全村老少只能在山坡上种点玉米维持生计,常年处于贫困线下。
参加淌水崖水库建设,被其精神深深感染的于兴平回村后告诉村民们:“那么高的大坝都能用肩挑人扛建成,劈山修路我们也能行。” 为给村里修条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领着村民劈山,九十年代他领着村民沿山涧修土路,可一场雨下来,土路被冲得面目全非。为了修路,他三番五次往镇上跑,申请立项。可好不容易争取立了项,一听说需要村里配套资金时,他又发了愁:8.3公里长的水泥路需要100多万元,上级虽然拨大头,可村里还要出40万元。这么多钱,贫穷的牛寨村怎么出得起? “那会儿真想不管了,可想想淌水崖水库建设上的事,这算啥?如果我们自己都灰心了,这条路就更没戏了。”于兴平下定决心,砸锅卖铁也要把路修起来!他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钱拿了出来,又向出嫁的女儿要了1000元,第一个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或掏出多年积蓄,或东借西凑,积极响应。
为节省开支,于兴平带领大家垫石子、修涵洞、砌石沿,自己动手整好了路基。在专业施工队的帮助下,5个月的时间,终于打通了牛寨与外面世界的阻隔,每年仅苹果外销一项全村就增收70多万元。
此后几年,于兴平又马不停蹄跑项目、拉资金,开发神牛谷农家乐风景区,大搞乡村旅游。牛寨火了,仅旅游+果品,就让这里的村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全村430户,有90户建起了二层楼。
据淌水崖水库指挥部第四任总指挥傅光勇统计,在六年的水库建设中,有50多人火线入党,有上百人成为各基层工作骨干。“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把淌水崖精神播撒到每一个角落,为九山的发展贡献出一份份硕果。” 大力弘扬好精神,争创发展新业绩
六年的奋战,九山干部群众为九山、为临朐、为世人建造了一座山中的水库,心中的丰碑。
时间匆匆而过,进入新时代。有着艰苦创业基因的临朐人,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再好的发展思路、再有力的发展举措,没有参与者心底的觉醒和认同,落实起来难免镜花水月。
为此,临朐县委专门下发《关于大力学习和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的决定》,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开展学习和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活动。以全面提升部门、单位和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为目标,着力解决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的工作效率、工作标准、工作质量“三个不够高”和责任心、工作纪律、创新能力、群众观念“四个不够强”等问题。大力倡树“用心用力、真抓实干、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工作风气。以“等不起”的机遇意识、“慢不得”的忧患意识、“坐不住”的责任意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办”为“追着办”,以更加高远的境界、更加自觉的担当、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作风,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实现新作为、争创新业绩。
用活动促工作开展,以工作检验活动成效,临朐党员干部在解放思想中提升了境界、在改进作风中提高了执行力,为之振奋的是点燃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激发出发展的强大动力,“借智”转型、“借力”升级,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改善民生,临朐民本民生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民生支出占到全部财政支出的78.7%;生态发展,这里“三八六”环保行动扎实推进,“两河”保护开发“十大工程”比肩推进……更多的工作,重点突出、亮点纷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赞美这方土地,她养育了一方人民;赞美淌水崖水库精神,她指引人们在这方土地上不断前进,传承一代又一代。
第二篇:学习淌水崖水库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淌水崖水库精神心得体会
付兴小学 陈孝锋
2.017年2月12日上午我们付兴小学全体教师乘校车到淌水崖纪念馆参观.我深受教育。淌水崖水库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使我的心灵深处 又一次受到了强大震撼。
淌水崖水库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临朐九山人民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修建的,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而且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临朐县九山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创造了历史奇迹。
淌水崖水库的艰苦修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淌水崖水库的修建,是临朐县九山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一个光辉典范。淌水崖水库精神就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基础、干部作风、革命事业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体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吃苦耐劳、战天斗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工作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豪情壮志。淌水崖水库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事业的感召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力弘扬的精神财富和精神食粮。
虽然在新时代,新的社会下,像过去那样艰苦的社会环境不会再有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认真学习和领悟淌水崖水库精神,将这股精神力量再次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使我身心备受鼓舞,激发了我对工作的热情,使我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坚持发扬淌水崖水库精神,坚持学习文化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我的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第三篇:淌水崖水库参观感想
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
9月7日、8日,全体职工参观临朐县淌水崖水库及水库纪念馆,深入学习淌水崖水库精神,入眼淌水崖水库雄伟壮丽,坐落于深山之中,一道斜卧式、浆砌石十连拱坝,令人叹为观止,水库东靠西大岭、青山,西靠黑松林风景区,植被茂密,少有污染,所以水质绝好。沿坝顶一路走过,连拱坝深度超20米,匠心独具的斜卧式连拱设计、重力坝设计有效减轻了水库的压力。放水闸,沿水库坝底参观栈道,踏着整齐防滑石径,到达坝底,这是一条参观游览的佳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树立在石径旁边的一块标示牌,赫然醒目的举着一行大字“亚洲第一拱形石坝”。沿阶而下,依次走过十座坝墩,两端的桥墩要矮一些,已是气势逼人,身临其境,站在桥墩下感觉自己是如此的细微。中间那座坝墩有35米高,近距离参观坝体结构,所有桥墩介用花岗岩垒筑,这是一种质地极好的石料,不仅坚固而且耐风化。一块块方正的花岗岩,成梯形排列严谨有序直达坝顶,难以想象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70年代是怎样完成的这个巨大的工程,处处显示出一凝聚了劳动人民智慧的宏伟建筑。而这些石块就取自淌水崖周围。仅凭坝高的数字,也许你感觉不到什么,当你站立再两座石墩中间,抬头仰望,感觉到的不仅仅是是吧的高大和伟岸,矗立在你面前的简直是一座丰碑,这些高耸的石坝是九山人在贫瘠的年代里,仅凭双手,靠肩挑人抬垒筑而成。跟随参观队伍走过365级台阶,正逢初秋,沿途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清流激荡,凉风习习,溪水在裸露的花岗岩河床上作千姿百态,到处是可以入得眼的奇石,茂密的植被,鸟语花香。
接着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淌水崖纪念馆,对淌水崖的修建背景,修建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墙壁上“一段辉煌的历史,一段难忘的记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种永恒的精神”的醒目大红标语,刹那间就激发起我们进一步探究、感悟 “淌水崖水库精神”的热切期望。淌水崖水库位于九山镇宋家王庄村南,始建于1973年,在那个财力物力极度匮乏的年代,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没有顶尖的设计团队,建设者们硬是凭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和集体智慧,在高达20米、常年淌水的山崖上,修筑了一座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高峡平湖”――淌水崖水库。
跟随讲解员,我们了解到建设水库的一系列感人事迹:水库修建时公社仅有1万元经费,160万元的建设费用是干部群众自觉自愿丝毫不要回报地从牙缝中挤出的;6万多方精石料都是干部群众用自己的双手一块块开采、凿琢、运输来的;6000多民工施工六年半,无怨无悔;六年里,群众贡献木材近万方,一分钱都不要;施工中唯一一位牺牲者宋光起的丧事刚刚办完,其父又将另一个儿子送上了建设工地;30多个十八九岁的女青年放下了绣花针,拿起钢钎、铁锤做了石匠。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讲解员介绍,像淌水崖水库这样的石坝工程,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极高,当年使用的沙子都必须清洗干净,混合浆配料则一律用称称重,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过指挥部领导和技术人员的检查和监督。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这些,党员干部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高风亮节更让人动容。“事再难,难不住干部就难不住群众;天再冷,冻不住干部就冻不住群众”,话不深奥,却是党员干部亲身实践的最好写照,听来振聋发聩,数次泪湿眼眶。纪念馆里一张张老照片,一排排老物件,一部写实的记录片都记录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淌水崖水库的修筑凝聚了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淌水崖水库的建设过程,让我们由衷地感到,淌水崖水库建设者们,不仅修筑了一项被各界高度评价的水利工程,更凝结出了“淌水崖水库精神”。毛泽东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指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如今,在九山大地高高矗立的淌水崖水库精神,就蕴含了一种大情怀、大境界、大超越。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弘扬下,这种精神已经得到了不断的升华,升华成一种自觉,一种意志,一种光芒。弥水之源,大美九山;致敬九山,祝福九山。
第四篇:学习淌水崖水库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淌水崖水库精神心得体会
淌水崖水库的艰苦修建,体现了共产党为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淌水崖水库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在我心灵深处又一次受到了强大震撼。
20世纪70年代,九山人民在经济困难时期,在南部群山中修建起了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淌水崖水库。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而且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九山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创造了历史奇迹。,并孕育形成了以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淌水崖水库精神”,成为激励九山人民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临朐县九山镇党委、政府在全镇上下坚持开展学习和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活动,继续用淌水崖水库精神指导和推动工作。九山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为进一步学习和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牢固树立“教育发展,我有责任”的担当意识,大力倡树“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良好风气,促进全镇广大干部教师立德树人、敬业奉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全镇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淌水崖水库精神,争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要通过扎实有效的主题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大力营造学习先进、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认真学习教育专家、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学生管理经验,感受他们高尚的育人情怀,对齐先进、找准差距。要通过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召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组织开展学生、家长评教师活动,了解自己在教育教学、师德师风等方面的不足,主动认领问题,深入反思自身不足,写出个人剖析材料。
学习和弘扬“淌水崖水库精神”,扎实开展好本次主题教育,我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为推进九山教育发展,实现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教育均衡奏响时代发展新乐章
教育均衡奏响时代发展新乐章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现有16个镇20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0.2万人;有中小学、幼儿园126所,在校学生49482人,教职工3213人。
为了全面深化和谐丹凤创建工作,建设公平高效人民满意的丹凤教育,2008年,县委、县政府启动创建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工作。全县上下秉持 “崇实进取、尚德砺志”的核心理念,坚持“塑造精神、构建文化、拓展内涵、提升品位”发展思路,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创建工作,使全县各校的育人环境、设备设施、师资队伍和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万千景象。丹凤县先后荣获陕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县、健康教育示范县、体育工作先进县、幼儿教育先进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和商洛市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丹凤县教育体育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最佳教育局和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