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郝凤梅论文 浅谈如何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
浅谈如何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
贾河口中学:郝凤梅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方法即评价问题已经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衡量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素质发展状况,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各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自觉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多方面潜能发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已进行了一段时日了,到底结果如何,落到实处没有,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有的地方虽出台了一些政策,如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必须达到什么等级学生才有资格升上高中或重高等,但在整个大的考试评价制度没发生改变的今天,升学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又有谁会牺牲学校的前途而去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呢?
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将何去何从?答案是肯定的。迎难而上。到底怎样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达到预想的教育目标,我作为一个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目的及意义
1.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过去对学生思想品质的评价通常只靠班主任写评语的办法进行,致使学生之间思想品德行为表现的优劣很难比较。素质评价为德育工作者测量和评定学生的表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
2.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和诊断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更加明确的工作方向,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
期望的方向发展,对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于肯定、否则给于否定,这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起到社会导向作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3.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校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进行检验和改进,借助评价,学校和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行为情况,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为进一步检验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学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构建可操作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的权重是评价结果判断的关键。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基础课程的特点,按照社会对人才所应具有的能力要求,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不是要把考试连根拔掉,而是要建立包括考试在内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不但要看考试成绩,也要看其他方面的表现,要用时代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全面发展。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接受那鲁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时说:“对你们当中获得荣誉、奖励和奖章的人,我要说干得好;而对学习成绩为C的学生,我要说的是你们也可以成为总统。”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关心学生能否在各类大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做人的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各方面发展的和谐性,具有各方面发展的潜能。“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长。”因此,评价学生的标准应该包括考试评价,心理品质评价,动手能力评价在内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在我国对课程的考核,目前主要采用百分制的考试方法,每个课程都有一次或者两次的考试评定成绩。考试成绩作为总评成绩。虽然我们在提倡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却没有体现出综合素质的考
核。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指标矩阵,将期末考试成绩、网络学习和自测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研究报告、小论文成绩、竞赛成绩、出勤表现成绩都纳入其中,并通过讨论确定矩阵元素中各个指标的具体取值。通过归一化处理、一致性检验得到同层次组合权重。最终的权重就作为总成绩的评定标准。综合素质评价体制建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
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同时特别要强调被评价对象的自评,即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2、评价的方法原则
(1)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
(2)由定量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
(3)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缺乏对于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适当评价,不利于肯定学生个体的成绩。个人内差异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之间成绩与能力差异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出的前后纵向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等;
(4)由绝对性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绝对评价是对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或“达标”的程度所作出的评价,也被称为“标准参照评价”。这种评价过于重视统一性,忽视了评价的差异性和层次
性。我们提倡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促进所有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4、评价的功能
一定要突出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充分评价出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特长,学生的潜力和学生的成功。不能把结果作为排序和奖惩的主要手段。
5、评价内容的表述
宜采用定性叙述,等级制、星级制和鼓励性的评价措施。要承认差异,强调个性,重视特长,可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学生以肯定。如A为优秀,B 为良好;C为通过或及格;D为还需要努力,还需要上来,意为不够及格四类。也可以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定性的描述,以鼓励和提希望为主,让学生容易接受。
6、评价机制的透明度
评价不要搞得太神秘,使学生产生恐惧和不安,评价的整个机制应该增加透明度,无论是评价的主体,内容、时间、方法,结果和它的运用功能都有应该增加透明度,以使学生配合,支持和参与。
课程的成绩评定虽然不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是也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因为新的评价体系中,注重了过程和能力的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把能力评价的过程明朗化、程序化是实现人才能力评价的重要过程。在评价体系中吸引学生参与,对课程实现能力培养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三、要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
要真正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不是一句空话,要付出大量而艰辛的劳动。因此打造一支业务精良、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认为在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努力提高教师整体待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让教师成为大家都羡慕的职业。
一是创新模式,强化培训育人才。本着“按需培训,学用一致,促进成长”的原则,创新队伍建设的载体,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教师培
训模式,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起多彩的舞台。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开展“四心”教育活动,引领教师关爱学生、诚待同事、忠于事业、感恩社会。
二是创新思路,优化配置用人才。以激发教师活力、提升职业幸福感为目标,完善资格准入、合同聘任、职称评聘、考核评比等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合同管理”,在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上,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师职称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建立起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和有效约束机制,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才竞争环境。
四、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健全的制度为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否落到实处,也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推行,制度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改革要从根本上获得突破,需要政府保驾护航,破障清淤,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机制和外部环境。
1.政府及社会要确立“绿色升学率”的概念。所谓绿色升学率,就是在合理利用、保护和提高学生、教师、社会健康储备和生命活力前提下所实现的升学率,换言之就是有利于保护和增进个人、教育系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升学率。教育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律令:在将学生培养成人、教育成才的同时,必须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健康储备,并努力增进其存量,确保其源远流长,永续利用。现在出现的某些学校的优等生因不堪学习重负而跳楼自杀的现象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是悲剧,决不能让它重演。
2.政府要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在升学、就业压力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仅仅依靠家庭、学校来推进素质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政府在推行素质教育方面要有所作为。一是在招考聘用人才尤其是公务员时,把学历仅是参考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示范性学校是政府办精英教育行为的必然结果。我们期待优质教育资源使用出现平民化的回归。三是学生高考中考报名施行社会化。在升学率
上,学校之间就失去了可比性,学校里素质教育的进步可能就会少了许多羁绊,减轻许多压力,使学生相应地轻松起来。
3.教育考评宜淡化分数。要想让学校、教师放开手脚去搞素质教育,就必须先消除学校和教师的后顾之忧。当前学校和教师不是没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而是担心在以升学率和以教学成绩为主的考评中落后,从而影响学校质量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生源和效益,因此,尽管有良好的愿望却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得不忍痛割爱,违心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如果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在学年考评中淡化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将学校的办学秩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效果、学校科普、体育、音乐、美术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评的主要依据,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就能真正落到实处,素质教育也许就能有效地得到实施。
总之,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集全社会之力用心浇灌,方能让素质教育的硕果遍布神州大地。作为一名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我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第二篇:浅谈如何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
浅谈如何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到实处
邓庄中学宋伟伟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方法即评价问题已经成了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综合素质评价,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衡量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素质发展状况,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各门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自觉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多方面潜能发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已进行了一段时日了,到底结果如何,落到实处没有,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有的地方虽出台了一些政策,如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必须达到什么等级学生才有资格升上高中或重高等,但在整个大的考试评价制度没发生改变的今天,升学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又有谁会牺牲学校的前途而去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呢?
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将何去何从?答案是肯定的。迎难而上。到底怎样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达到预想的教育目标,我作为一个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目的及意义
1.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过去对学生思想品质的评价通常只靠班主任写评语的办法进行,致使学生之间思想品德行为表现的优劣很难比较。素质评价为德育工作者测量和评定学生的表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
2.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和诊断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更加明确的工作方向,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于肯定、否则给于否定,这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起到社会导向作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3.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校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进行检验和改进,借助评价,学校和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行为情况,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为进一步检验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学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构建可操作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的权重是评价结果判断的关键。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基础课程的特点,按照社会对人才所应具有的能力要求,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不是要把考试连根拔掉,而是要建立包括考试在内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不但要看考试成绩,也要看其他方面的表现,要用时代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全面发展。美国总统小布什在接受那鲁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时说:“对你们当中获得荣誉、奖励和奖章的人,我要说干得好;而对学习成绩为C的学生,我要说的是你们也可以成为总统。”我们的学校管理
和教育教学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关心学生能否在各类大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做人的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各方面发展的和谐性,具有各方面发展的潜能。“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长。”因此,评价学生的标准应该包括考试评价,心理品质评价,动手能力评价在内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在我国对课程的考核,目前主要采用百分制的考试方法,每个课程都有一次或者两次的考试评定成绩。考试成绩作为总评成绩。虽然我们在提倡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却没有体现出综合素质的考核。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指标矩阵,将期末考试成绩、网络学习和自测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研究报告、小论文成绩、竞赛成绩、出勤表现成绩都纳入其中,并通过讨论确定矩阵元素中各个指标的具体取值。通过归一化处理、一致性检验得到同层次组合权重。最终的权重就作为总成绩的评定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体制建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主体
改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同时特别要强调被评价对象的自评,即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2、评价的方法原则
(1)由终结性评价发展为形成性评价,实行多次评价和随时性评价、“档案袋”式评价等方式,突出过程性;
(2)由定量评价发展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学习的动机、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
(3)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是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从而确定其成绩的适当等级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作“常模参照评价”,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缺乏对于个人努力状况和进步程度的适当评价,不利于肯定学生个体的成绩。个人内差异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方面或不同学科之间成绩与能力差异的横向比较和评价,以及对个体两个或多个时刻内的成就表现出的前后纵向评价,这种评价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提供准确和动态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能、改进学习策略等;
(4)由绝对性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绝对评价是对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或“达标”的程度所作出的评价,也被称为“标准参照评价”。这种评价过于重视统一性,忽视了评价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我们提倡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促进所有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4、评价的功能
一定要突出激励和导向的功能。充分评价出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的特长,学生的潜力和学生的成功。不能把结果作为排序和奖惩的主要手段。
5、评价内容的表述
宜采用定性叙述,等级制、星级制和鼓励性的评价措施。要承认差异,强调个性,重视特长,可以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学生以肯定。如A为优秀(Excellent),B 为良好(Good);C为通过或及格(OK);D为还需要努力,还需要上来,意为不够及格(Come On)四类。也可以用有针对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定性的描述,以鼓励和提希望为主,让学生容易接受。
6、评价机制的透明度
评价不要搞得太神秘,使学生产生恐惧和不安,评价的整个机制应该增加透明度,无论是评价的主体,内容、时间、方法,结果和它的运用功能都有应该增加透明度,以使学生配合,支持和参与。
课程的成绩评定虽然不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是也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因为新的评价体系中,注重了过程和能力的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把能力评价的过程明朗化、程序化是实现人才能力评价的重要过程。在评价体系中吸引学生参与,对课程实现能力培养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三、要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
要真正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不是一句空话,要付出大量而艰辛的劳动。因此打造一支业务精良、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认为在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努力提高教师整体待遇,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让教师成为大家都羡慕的职业。
一是创新模式,强化培训育人才。本着“按需培训,学用一致,促进成长”的原则,创新队伍建设的载体,探索出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模式,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起多彩的舞台。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开展“四心”教育活动,引领教师关爱学生、诚待同事、忠于事业、感恩社会。
二是创新思路,优化配置用人才。以激发教师活力、提升职业幸福感为目标,完善资格准入、合同聘任、职称评聘、考核评比等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合同管理”,在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上,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对教师职称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建立起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和有效约束机制,营造出能者上、庸者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才竞争环境。
四、要建立一套强有力的健全的制度为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推行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否落到实处,也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顺利推行,制度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改革要从根本上获得突破,需要政府保驾护航,破障清淤,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机制和外部环境。
1.政府及社会要确立“绿色升学率”的概念。所谓绿色升学率,就是在合理利用、保护和提高学生、教师、社会健康储备和生命活力前提下所实现的升学率,换言之就是有利于保护和增进个人、教育系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升学率。教育必须遵循这样一条律令:在将学生培养成人、教育成才的同时,必须合理、高效、节约地使用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健康储备,并努力增进其存量,确保其源远流长,永续利用。现在出现的某些学校的优等生因不堪学习重负而跳楼自杀的现象就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是悲剧,决不能让它重演。
2.政府要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在升学、就业压力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仅仅依靠家庭、学校来推进素质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政府在推行素质教育方面要有所作为。一是在招考聘用人才尤其是公务员时,把学历仅是参考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示范性学校是政府办精英教育行为的必然结果。我们期待优质教育资源使用出现平民化的回归。三是学生高考中考报名施行社会化。在升学率上,学校之间就失去了可比性,学校里素质教育的进步可能就会少了许多羁绊,减轻许多压力,使学生相应地轻松起来。
3.教育考评宜淡化分数。要想让学校、教师放开手脚去搞素质教育,就必须先消除学校和教师的后顾之忧。当前学校和教师不是没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而是担心在以升学率和以教学成绩为主的考评中落后,从而影响学校质量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生源和效益,因此,尽管有
良好的愿望却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不得不忍痛割爱,违心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如果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在学年考评中淡化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将学校的办学秩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效果、学校科普、体育、音乐、美术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评的主要依据,那么,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就能真正落到实处,素质教育也许就能有效地得到实施。
总之,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集全社会之力用心浇灌,方能让素质教育的硕果遍布神州大地。作为一名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我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第三篇:把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落到实处论文
把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落到实处大石岭九年一贯制学校孙亚丽
论文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对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有效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对策有待提高、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素质综合评价。希望早日把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评价 评价体系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
一。而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人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有以下认识:
一、有效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认识
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文意识的发展,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2.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和诊断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更加明确的工作方向,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于肯定、否则给于否定,这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起到社会导向作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有效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对策有待提高
1、正确认识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的功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主要通过观察等手段搜集信息、描述学生成长,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学生自身前后差异评价,而很难进行学生之间的价值比较判断。其实这正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即它的对学生的价值发现和提升的功能。
2、提高教师评价的专业素质。教师是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组织者、参与者、操作者,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根本保证。因此,一方面应对报告册本身进行修订,使之操作更为简捷方便;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使用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诚信教育;再一方面,应给予教师该项工作量的核定,充分考虑到教师在实施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过程中投入的大量时间和精力。
3、在招生制度改革中合理、有效地使用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报告册。报告册在中考升学中能否起作用,起多大作用,是人们衡量其重要性程度的的关键。在当前其信度和效度尚未达
到一个理想水平的情况下,在招生考试中之用它可将它分出明确的招生录取的“直接依据”和“间接依据”,直接依据主要是对学生各科学习状况量化赋分和等级表现,其他方面评价可作为“间接依据”,作为同等条件下的参考依据。
三、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我国对课程的考核,目前主要采用百分制的考试方法,每个课程都有一次或者两次的考试评定成绩。考试成绩作为总评成绩。虽然我们在提倡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却没有体现出综合素质的考核。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指标矩阵,将期末考试成绩、网络学习和自测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研究报告、小论文成绩、竞赛成绩、出勤表现成绩都纳入其中,并通过讨论确定矩阵元素中各个指标的具体取值。通过归一化处理、一致性检验得到同层次组合权重。最终的权重就作为总成绩的评定标准。
课程的成绩评定虽然不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是也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因为新的评价体系中,注重了过程和能力的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把能力评价的过程明朗化、程序化是实现人才能力评价的重要过程。在评价体系中吸引学生参与,对课程实现能力培养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势在必行而又任重道远,我们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不断改进完善;使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实现质的飞跃。把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谈如何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到实处
谈如何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到实处
临城县第二中学靳慧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文意识的发展,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过程中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就是德育体系呈现的一个具体方面。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已进行了一段时日了,到底结果如何,落到实处没有,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有的地方虽出台了一些政策,如综合素质评定结果必须达到什么等级学生才有资格升上高中或重高等,但在整个大的考试评价制度没发生改变的今天,升学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又有谁会牺牲学校的前途而去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呢,即使大家知道这样做是错的。
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将何去何从?答案是肯定的。迎难而上。到底怎样将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达到预想的教育目标,我作为一个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要清醒认识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目的及意义
1.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1-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过去对学生思想品质的评价通常只靠班主任写评语的办法进行,致使学生之间思想品德行为表现的优劣很难比较。素质评价为德育工作者测量和评定学生的表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
2.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和诊断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有更加明确的工作方向,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于肯定、否则给于否定,这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起到社会导向作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3.开展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学校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进行检验和改进,借助评价,学校和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行为情况,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为进一步检验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学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尊重出发,理解待人、平等沟通。
2.科学性的原则。评价指标体现大纲中提出的育人目标和标准,这是关系到育人的大问题,也是德育的基本原则。
3.导向性原则。评价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素质的提高,符合时代的要求。
4.可测性原则。评价指标分类而不交叉,按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既体现独立性,又体现层次性,有序性。具体、可操作性强。自评、互评,便于量化。
5.简明性原则。力求简单、明了,更具针对性、少而精。
6.形成性原则。班集体和个人都采用过程管理模式,以阶段性为主,重过程,轻结果。
7.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原则。
8.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
9.语言激励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三、要着力构建可操作性强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的权重是评价结果判断的关键。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基础课程的特点,按照社会对人才所应具有的能力要求,合理设置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的设置
1.课堂教学。把生活实例和教师的科研引入到教学中,采取师生互动、研讨式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理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网络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建立网络课程,把所有教学资源上网,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上网自学,学习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在线答疑系统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且可以通过自测系统了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课程实验。理化生等基础课程开设几学时实验,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知识,掌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4.撰写实验报告、小论文和进行设计制作。理化生等课程开展学生撰写小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行制作方案设计等活动,对一些学生设计的方案,有实用价值的,学校进行奖励,鼓励学生进行制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5.开展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级部门主办的学科竞赛,这是最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通过竞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加强,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在我国对课程的考核,目前主要采用百分制的考试方法,每个课程都有一次或者两次的考试评定成绩。考试成绩作为总评成绩。虽然我们在提倡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却没有体现出综合素质的考核。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指标矩阵,将期末考试成绩、网络学习和自测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研究报告、小论文成绩、竞赛成绩、出勤表现成绩都纳入其中,并通过讨论确定矩阵元素中各个指标的具体取值。通过归一化处理、一致性检验得到同层次组合权重。最终的权重就作为总成绩的评定标准。
课程的成绩评定虽然不是课程教学的目标,但是也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因为新的评价体系中,注重了过程和能力的评价,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把能力评价的过程明朗化、程序化是实现人才能力评价的重要过程。在评价体系中吸引学生参与,对课程实现能力培养给予了重要的帮助。
第五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思想品德
热爱祖国,遵守一切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遵守学校内一切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在学校与同学相处和谐,信守承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和环保活动。
2、学业水平
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学习主动,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自觉独力完成各科作业,各科学习成绩优异。连续几次获得成绩进步奖。作为学生代表,在班级介绍过学习经验。
3、社会实践
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善于与人沟通,和同学老师相处融洽,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且成效显著。能够创造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学工活动,有食雕,做风铃,模拟驾驶等活动,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耐劳性格。还参加过一些学农活动等等
4、身心健康
注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平时注意锻练身体,上放学尽量步行,外出尽量骑自 行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如打球、跑步等。讲究个人卫生,无不良嗜好,远离毒品,无网瘾。能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与失败,自我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态度。
5、艺术素质
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参加艺术作品展,到大自然欣赏自然风光,积极参加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闲暇时喜欢欣赏经典音乐,还喜欢自我涂鸦,用画笔记录美好的生活。在学习绘画期间,被老师评为构图能力最强的,因此经常帮助同学学习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