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出口水产品生产企业注册卫生规范》
出口水产品生产企业注册卫生规范
1依据
本规范根据《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2002年第20号令),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有关进口国水产品卫生法规、标准制定。2适用范围
2.1本规范适用于出口水产品生产企业。
2.2本规范中的水产品,是指所有适合人类食用的淡水或者海水水生动物或它们的可食部分,以及以它们为特征组分制成的食品。3定义
3.1出口水产品生产企业: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注册的水产品生产、加工、储存企业。
3.2前处理:改变水产品形状完整性的处理,如宰杀、去头、去皮、去脏、去鳍等。
3.3加工: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处理水产品的过程,如冷冻、加热、脱水、烟熏、油炸、罐藏、腌制、发酵等。
3.4清洁海水:未受到影响水产品安全卫生的有害微生物、有毒浮游生物、有害化学物质等污染的海水。
3.5净化:将贝类放入清洁海水或等效的人工海水中处理一段时间,以消除微生物的污染,使其适合人类食用。
3.6食品接触表面:在正常加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各种表面,如工器具、刀具、桌面、案板、传送带、制冰机、贮冰池、手套、围裙等。
3.7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企业为了保证食品卫生所制订的用于控制生产卫生的操作程序。
3.8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识别、评估以及控制的体系。4 原料
4.1企业应针对原料制定有效控制程序,保证原料的安全卫生。所有原料应来自无污染的水域。在原料的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应保证温度和时间适宜,不得使用未经许可的或成分不明的化学物质。
4.2捕捞类水产品原料的捕捞船、加工船或运输船应符合卫生要求,获得主管部门的许可;活水产品应在适宜的存活条件下运输;冰鲜水产品捕捞后应立即冷却使水产品的温度接近0℃;保鲜厨冰(水)应清洁、卫生;捕捞和在船上的前处理、冷却、冷冻处理等操作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4.3养殖类水产品的原料应来自于主管部门许可的养殖场,养殖环境和水质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养殖用饲料和兽药应符合有关规定,保证来源和成分清楚,并附有相应的证明材料;养殖过程中应有饲养日志及用药记录;养殖水产品应在适当的卫生条件下宰杀,不得被泥土、黏液或粪便污染,如果宰后不能立即加工,应保持冷却;其捕捞和运输应符合4.2的有关要求。
4.4来、进料加工类水产品的原料应有输出国主管机构的卫生证书和原产地证书;经检验检疫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5贝类生产企业应制定专门的控制程序,以保证贝类原料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4.5.1贝类原料应来自国家允许养殖或捕捞的水域,并在必要时进行净化处理。来、进料加工的贝类应来自于进口国贝类主管机构允许养殖或捕捞的水域。贝类原料的养殖者或捕捞者应获得主管机构颁发的许可证。4.5.2装载贝类原料的每一个容器应附有标签,散装贝类原料应提供相关文件,标签或文件应注明贝类养殖或捕捞的日期、地点、种类、数量以及养殖者或捕捞者的名称。企业验收时应保留相关信息资料。
4.5.3去壳贝类应有包装,并附有标签,标签应注明去壳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及卫生注册登记编号。
4.5.4企业应定期有针对性地对贝类原料进行贝毒检测,以保证原料的安全性。4.6其他要求。
4.6.1河豚鱼等自身带有生物毒素的水产品原料的处理和验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4.6.2水产品的半成品原料应来自于获得卫生注册登记的企业。
4.6.3生产用辅料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辅料应专库存放,避免污染;超过保质期的辅料不得用于水产品生产。5 厂区环境
5.1企业应远离污染源,不得建在有碍水产品卫生的区域;厂区周围应保持清洁卫生,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厂区内不得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它产品。
5.2厂区主要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坚硬路面(如混凝土或沥青路面等),路面平整、易冲洗,无积水。
5.3厂区布局和设计合理,应建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并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辅料、化学物品、包装物料储存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废弃物、垃圾暂存等设施。厂区排水系统畅通。5.4厂区内不得有卫生死角和蚊蝇孳生地;废弃物、垃圾应用加盖的不漏水、防腐蚀的容器盛放及运输,废弃物和垃圾应及时清理出厂。
5.5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烟尘的处理和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5.6厂区卫生间应有冲水、洗手、通风、防鼠、防蝇、防虫设施,易于清洗并保持清洁。5.7厂区内禁止饲养与生产加工无关的动物,应设有防鼠、防蝇、防虫设施。5.8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开,生活区对生产区不得造成影响。6 车间及设施设备
6.1车间
6.1.1车间应布局合理,防止交叉污染,符合所加工的水产品工艺流程和加工卫生要求。加工车间的面积、高度应与生产能力和设备的安置相适应。
6.1.2车间的墙和隔板应有适当高度,其表面应易于清洁;地面应耐腐蚀、耐磨、防滑并有适当坡度,易于排水、无积水,易于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洁;地面和墙壁之间的连接部分应采取弧形连接,易于清洁。
6.1.3车间内墙壁、屋顶或者天花板应使用无毒、浅色、防水、防霉、不脱落、易于清洁的材料修建,屋顶或者天花板和车间上方的固定物在结构上应能防止灰尘和冷凝水的形成以及杂物的脱落。
6.1.4车间的门、窗应用浅色、平滑、易清洗消毒、不透水、耐腐蚀的坚固材料制作,结构严密。
6.1.5车间出口及与外界相连的排水口、通风处应安装防鼠、防蝇、防虫及防尘等设施。6.1.6车间应设有能够满足工器具和设备清洗、消毒的区域,其操作对加工过程和产品不会造成污染。
6.1.7冰的制作、储存设施应符合卫生要求。
6.1.8排水系统应有防止固体废弃物进入的装置,排水沟底角应呈弧形,易于清洗,排水管应有防止异味溢出的水封装置以及防鼠网。应避免加工用水直排地面。任何管道和下水道应保证排水畅通,不积水。禁止由低清洁区向高清洁区排放加工污水。
6.1.9车间内应有单独的、足够的区域分别存放消毒剂、洗涤剂、包装物料、下脚料等,以避免交叉污染。
6.1.10车间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者照明,光线不得改变被加工物的本色。照明设施应装有防护罩。6.2 设施
6.2.1供电设施应满足生产需要。车间内的所有用电设施应防潮、防水,确保使用安全。6.2.2供水设施应能保证企业各个部位所用水的流量、压力符合要求。加工用水的管道应用无毒、无害、防腐蚀的材料制成,应有防止产生回流现象装置,不得与非饮用水的管道相联接,饮用水与非饮用水的管道应有标识加以区分。
6.2.3加工用水可以根据当地水质特点和产品的要求增设水质净化设施;储水设施应采用无毒、无害的材料制成,应建在无污染区域,定期清洗消毒,并加以防护。
6.2.4在车间入口处、卫生间及车间内适当的位置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温适宜的洗手消毒和干手设施、鞋靴消毒设施。消毒液浓度应能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洗手水龙头应为非手动开关。洗手设施的排水应直接接入下水管道。
6.2.5设有与车间相连接的更衣室、卫生间,其设施和布局不得对产品造。成潜在的污染。6.2.6卫生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门、窗不得直接开向车间。卫生间应设置排气通风设施和防蝇防虫设施,保持清洁卫生。
6.2.7不同清洁程度要求的区域应设有单独的更衣室,面积与车间人数相适应,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有适当照明。个人衣物与工作服应分开存放。
6.2.8车间内应安装通风设备,其设计和安装应符合维护和清洁的要求。进气口应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蒸煮、油炸、烟熏、烘烤等产生大量水蒸汽和烟雾的区域,应设有与之相适应的强制通风和排油烟设施。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3设备和工器具
6.3.1设备和工器具应采用无毒、无味、不吸水、耐腐蚀、不生锈、易清洗消毒、坚固的材料制作,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与水产品、洗涤剂、消毒剂不发生化学反应。不得使用竹木器具。
6.3.2设备和工器具的设计和制作应避免明显的内角、凸起、缝隙或裂口。车间内的设备应耐用、易于拆卸清洗。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工艺卫生要求,与地面、屋顶、墙壁保持一定距离,以便进行维护保养、清洁消毒和卫生监控。
6.3.3专用容器应有明显的标识,废弃物容器和可食产品容器不得混用。废弃物容器应防水、防腐蚀、防渗漏。如使用管道输送废弃物,则管道的建造、安装和维护应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生产过程卫生控制
7.1 防止污染
7.1.1在生产过程中应按照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将原料前处理、半成品粗加工、精加工、成品包装等不同清洁卫
生要求的区域有效分开设置,各加工区域的产品应分别存放,防止人流、物流交叉污染。7.1.2生产过程中应避免废水、废弃物对成品、半成品造成污染;盛放水产品的容器(包括水管)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7.1.3维修设备时,不得污染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维修后要对区域进行清洗消毒。7.1.4各项工艺操作应能有效地防止产品变质和受到有害微生 物及有毒有害物品的污染。
7.1.5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应隔离存放,有明显标志,并在质量管理人员的监督下妥善处理。
7.2 清洗消毒 7.2.1企业应根据生产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清洗消毒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实施。
7.2.2班前、班后应对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班前检查合格后,方可生产。
7.2.3在生产过程中应保证有足够的频率对食品接触表面进行清洗、消毒。7.3厂房、设施、设备和工器具的维护
7.3.1厂房、设施、设备和工器具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7.3.2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
7.4虫害控制
7.4.1企业应按照虫鼠害控制计划,在厂区内放置捕鼠工具,捕鼠点应逐个编号。7.4.2应采用物理方法有效防止虫鼠进入车间;
车间内加工区域的上方不得设置诱杀昆虫的设施。
7.4.3企业应按计划对所有的捕鼠及杀虫设施进行检查和清理。
7.5水、冰、蒸汽的供应 7.5.1加工用淡水和制冰用水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工用海水应为清洁海水。企业应备有供水网络图,并标注水质 监测取样点编号。
7.5.2企业在加工前应对加工用水(冰)的余氯含量进行检测,并定期对加工用水(冰)进行微生物项目检测,以确保加工用水(冰)的卫生质量。每年对水质的公共卫生检测不少于两次。
7.5.3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静止水解冻原料、清洗半成品和清洁工器具。7.5.3加工过程中所用冰的制造、破碎、运输、储存应在卫生条件下进行。
7.5.4需要使用蒸汽的操作应保证足够的压力和蒸汽供应。7.6有毒有害物品的控制
7.6.1企业应制定并执行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计划,确保厂区、车间和化验室使用的所有有毒有害物品得到有效控制。
7.6.2企业应建立有毒有害物品的专用储存库,加锁并有专人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标识清楚。
7.6.3使用有毒有害物品时,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避免对食品、食品接触表面和食品包装物料造成污染。7.7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7.7.1前处理、烹煮、油炸、冷却、加工和储存等工序的时间和温度控制应严格按照产品工艺及卫生要求进行。
7.7.2有温度要求的工序或场所应安装温度显示装置。加工车间的温度不应高于21℃(加热工序除外)。产品经冷冻后进行包装时,包装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0℃以内。
7.7.3加工过程中,应控制产品的内部温度和暴露时间。若在加工过程中产品的内部温度在21℃以上,则加工产品的累计暴露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若在加工过程中产品的内部温度在21℃以下、10℃以上,则加工产品的累计暴露时间不应超过6个小时;若在加工过程中产品的内部温度在21℃上下波动时,则加工产品超过21℃以上的累计暴露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加工产品超过10℃以上的累计暴露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7.7.4巴氏杀菌设备应进行热分布测试,以确保加热杀菌的均匀性;热杀菌工艺应进行确认以保证其科学有效;杀菌的F值应符合有关规定;巴氏杀菌的罐装产品,其二重卷边的结构应符合罐头卷边密封的要求。
7.7.5对于易产生鲭鱼毒素的鱼种,应根据产品特性加强对从原料接收到成品全过程的时间和温度控制,必要时应进行组胺等指标的检测。7.8对在捕捞和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碎片危害的产品应设置金属探测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要定时校准。8 加工条件的特殊要求 8.1烟熏水产品
8.1.1烟熏应在单独的烟熏间(炉)进行,必要时,应装有通风系统,以使燃烧产生的烟和热不影响水产品的其他生产加工工序。
8.1.2用于烟熏鱼的发烟材料不得存在烟熏间内,其使用不得污染产品。
8.1.3禁止使用涂有油漆、清漆的、经胶合的或经过任何化学防腐处理的木料进行燃烧发烟。
8.1.4产品烟熏后、包装前应迅速冷却至产品保存所需的温度。8.1.5应在熏制或加热过程中有效地控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 生长和毒素的形成。
8.2腌制水产品
8.2.1腌制操作应在独立的加工区域内进行,不得影响其他的加工操作。
8.2.2加工用盐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得重复使用,储存场所应清洁干燥,避免污染。8.2.3用于腌制的容器,其结构应能防止腌制过程中产品受污染。
8.3罐藏水产品
加工罐藏水产品(冷藏产品除外)的生产企业,还应同时符合有关罐头规范的要求。9 包装、运输与储存
9.1包装
9.1.1包装容器和包装物料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得改变水产品的感官特性。
9.1.2包装容器和包装物料应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不破损。
9.1.3.水产品的包装不得重复使用,除非包装是用易清洗的、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并且在使用前经过清洗和消毒。
9.1.4内、外包装物料应分别专库存放,包装物料库应干燥、通风,保持清洁卫生。9.1.5水产品的外包装应标识清楚。
9.2储存
9.2.1储存库内应保持清洁、整齐,不得存放有碍卫生的物品,同一库内不得存放可能造成相互污染或者串味的食品。应设有防霉、防鼠、防虫设施,定期消毒。
9.2.2库内物品与墙壁距离不少于30厘米,与地面距离不少于10厘米,与天花板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分垛存放,标识清楚。
9.2.3预冷库(或保鲜库)、速冻库、冷(冻)藏库应配备自动温度记录装置,并定期校准。预冷库(或保鲜库)的温度应控制在0-4℃之间;冷藏库温度应控制-18℃以下;速冻库温度应控制—28℃以下;干制品等其他成品库的温度、湿度应满足产品特性要求。9.3 运输
9.3.1运输工具应符合有关安全卫生要求,使用前应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运输时不得与其他可能污染水产品的物品混装。
9.3.2运输工具应根据产品特点配备制冷、保温等设施。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10 人员卫生
10.1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和管理的人员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疾病者,应调离食品生产岗位。
10.2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和管理的人员应保持个人清洁,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进入车间时应洗手、消毒并穿着工作月艮、帽、鞋,离开车间时换下工作服、帽、鞋;工厂应设立专用洗衣房,工作服集中管理,统一清洗消毒,统一发放。生产中使用手套作业的,手套应保持完好、清洁并经消毒处理。戴手套前,双手仍应清洗干净,彻底消毒。
10.3清洁区与非清洁区、生区与熟区等不同岗位的人员应穿戴不同颜色或标志的工作服、帽,以便区分。不同加工区域的人员不得串岗。
10.4不得在更衣室、卫生间、车间等场所内吃食品、吸烟、吐痰或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等。
10.5进入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均应遵守本规范要求。11卫生质量体系的控制和运行
11.1企业应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应用HACCP原理建立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指导卫生质量体系运行的体系文件。11.2企业在建立实施HACCP计划时,应:
1)制定并有效实施基础计划;
2)在进行危害分析时,充分考虑水产品的种类、预期用途,确定危害预防措施和关键控制点;
3)保证制定的关键限值和操作限值具有可操作性,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
4)充分考虑HACCP计划的验证频率,必要时,取样进行实验室检验; 5)充分考虑HACCP计划的有效性,确保水产品的安全卫生。11.3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卫生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
11.4企业应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内设检验机构和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
11.5企业内设检验机构应具备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标准资料、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检验仪器应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并应自行开展水质和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11.6企业委托社会实验室承担检测工作的,该实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格。
11.7企业应制定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卫生控制程序,并有效执行,做好记录。
11.8企业应制定书面的SSOP程序,明确执行人的职责,确定执行频率,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
SSOP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加工用水和冰的安全;
2)水产品接触表面的清洁卫生;
3)防止交叉污染;
4)洗手消毒设施以及卫生间设施的维护;
5)防止润滑剂、燃料等污染物对水产品造成安全危害;
6)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控制;
7)员工的健康和卫生;
8)鼠害和虫害的控制。
11.9企业应制定和执行加工设备、设施的维护程序,保证加工设备、设施不对产品造成污染,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
11.10企业应制定和执行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制度,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和可追溯性等内容。
11.11企业应制定产品标识、质量追踪和产品召回制度,以保证出厂产品在出现安全卫生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召回。
11.12企业应制定和实施职工培训计划并做好培训记录,保证不同岗位的人员掌握水产品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需建立HACCP体系的企业,应由本企业接受过HACCP培训或者其工作能力等效于经HACCP培训的人员承担相应工作。HACCP小组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相应的工作。
11.13企业应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一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并做好记录。
11.14对反映产品卫生质量情况的有关记录,制定标记、收集、编目、归档、存储、保管和处理的程序,并贯彻执行;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卫生质量的可追溯性,保存期不少于2年。
12本规范的上述条款中,进口国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进口国的规定执行。13本规范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14本规范自二00四年一月三十一日起实施。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布的《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卫生规范》(国检监[1995]194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出口脱水果蔬生产企业注册卫生规范
出口脱水果蔬生产企业注册卫生规范
(2003年9月10日由国家认监委国认注[2003]51号文件公布)
1制定依据
本规范根据《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制定。
2适用范围
2.1 本规范适用于出口脱水蔬菜、脱水果蔬、脱水汤料、脱水调味料(不包括晾晒品)等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注册。
2.2 脱水果蔬是指用各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或其他农产品等原料经热风干燥、低温真空冷冻干燥或其它干燥方式加工而成的食品。
3卫生质量管理体系
3.1 出口脱水果蔬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保证出口食品卫生的质量体系,并制定体现和指导质量体系运转的质量体系文件。
3.2 出口脱水果蔬生产企业的卫生质量体系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3.2.1 卫生质量方针和目标;
3.2.2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3.2.3 生产、质量管理人员的要求;
3.2.4 环境卫生的要求;
3.2.5 车间及设施卫生的要求;
3.2.6 原料、辅料卫生的要求;
3.2.7 生产、加工卫生的要求;
3.2.8 包装、储存、运输卫生的要求;
3.2.9 有毒有害物品的控制;
3.2.10 检验的要求;
3.2.11 保证卫生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要求。
3.3 低温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加工企业必须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的要求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
4卫生质量方针和目标
4.1 出口脱水果蔬生产企业应制定本企业的卫生质量方针、目标和责任制度,并贯彻执行。
4.2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卫生质量方针、目标和责任制度的有效实施。
4.3 生产企业应建立保持文件化的质量体系,确保出口脱水食品的生产符合本规范的要求。5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5.1 出口脱水果蔬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与生产相适应的、能够保证其产品卫生质量的组织机构,并规定其职责和权限。
5.2 出口脱水果蔬生产企业应建立一级(直属工厂最高领导)品管机构,对工厂监管负全面管理职责。
5.3 品管部门有充分权限以执行品质管理任务,其负责人有停止生产或出货的权力。
5.4 品质管理部门应有食品检验机构,卫生管理机构,作业现场品质人员配置。
5.5 生产负责人与品质管理负责人不得兼任。
5.6 低温真空冷冻干燥企业品质管理部门应设立HACCP领导小组。,6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卫生的要求
6.1 与食品生产有接触的人员必须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6.2 生产、质量管理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者,必须调离食品生产岗位。
6.3 生产、质量管理人员保持个人清洁,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进入车间时洗手、消毒并穿着工作服、帽、鞋,离开车间时换下工作服、帽、鞋。
6.4 清洁区、非清洁区加工人员及检验人员工作服、帽应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集中管理,统一清洗、消毒、发放。
6.5 清洁区加工人员还应戴口罩和发罩。
6.6 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加工卫生、卫生质量体系等内容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后上岗。
6.7 配备足够数量的、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从事卫生质量管理工作和实验室技术检测工作。7环境卫生的要求
7.1 出口脱水果蔬生产企业不得建在有碍食品卫生的区域,厂区外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无物理、化学、生物等污染源,空气、地表和地下水洁净无污染。
7.2 厂区内不得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他产品。
7.3 厂区路面平整、无积水,厂区无易起灰尘的地面。主要通道硬化,非通道地面适当绿化。
7.4 厂区卫生间有冲水、洗手、防蝇、防虫、防鼠设施,墙裙以浅色、平滑、不透水、无毒、耐腐蚀的材料修建,并保持清洁。
7.5 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的排放或者处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7.6 厂区建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辅料、化学物品、包装物料储存等辅助设施和废物、垃圾暂存设施。
7.7 根据工艺要求需设立原料前处理场所的,不得对厂区环境造成污染。
7.8 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锅炉房应设在下风向位置。
8车间及设施卫生的要求
8.1 车间面积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布局合理,排水畅通,通风良好。
8.2 车间地面用防滑、坚固、不透水、耐腐蚀的无毒材料修建,平坦、无积水并保持清洁;车间出口及与外界相连的排水、通风处安装防鼠、防蝇、防虫等设施。
8.3 车间内墙壁、屋顶或者天花板使用无毒、浅色、防水、防霉、不脱落、易于清洗的材料修建,墙角、地角、顶角具有弧度。
8.4 车间窗户有内窗台的,内窗台下斜约45°;车间门窗用浅色、平滑、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蚀的坚固材料制作,结构严密。
8.5 按照加工流程,根据不同的清洁程度,分设与加工间相连的更衣室,更衣室内配备有更衣镜及与加工人员数目相适应的便鞋架、水鞋架及挂衣帽架等更衣设施,要避免个人衣物与工作服形成交叉污染;更衣室设有更衣柜的,应采用不发霉、不生锈、易清洁的材料制作,并保持干燥;更衣室应有消毒措施,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有适当照明。
8.6 视需要设立与更衣室相连接的卫生间。卫生间有冲水装置、洗手消毒设施及换气装置,备有洗涤用品和不致交叉污染的干手用品,水龙头为非手动开关,门窗不直接开向车间,室内应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卫生间外备有拖鞋架和专用拖鞋。
8.7 加工间入口处设有靴鞋消毒设施。加工间入口处和加工间内适当的位置设足够数量的洗手消毒设施,备有洗涤用品及消毒液,水龙头为非手动开关。
8.8 加工间内工序布局合理,清洁加工区、非清洁加工区之间应严格分开,不形成交叉污染。
8.9 加工间内操作台、工器具、传送带(车)、摆料盘用无毒、不生锈、易清洗消毒、坚固耐用的材料制作。烘干机、冻干机内不得有生锈、油漆、网带脱落破损等有可能污染产品的部件,干燥室内壁光滑,不易脱落。
8.10 蒸煮、油炸、烟熏、烘烤加工设施的上方,应设与之相适应的排油烟和通风装置,加工车间天花板不得存有凝结水。
8.11 易产生粉尘的加工工序应相对隔离,并配备相应的除尘设施。
8.12 挑选包装间温度符合产品要求,一般不高于零上20摄氏度;空气干湿度要符合产品要求;挑选包装间应有良好的空气杀菌设施和充足照明设施。挑选包装工人必须戴口罩,穿白色软底鞋;包装物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等通道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止仓库操作工人及其他非清洁区人员出入包装间。
8.13 包装间光线充足。车间内位于工作区域照明设施的照度不低于220 Lux,包装间、检验台上方的照度不低于540Lux。车间照明设施应装有防护罩。
8.14 烘干机、冻干机及有温度要求的成品库应安装温度显示和自动记录装置;各部位温度必须控制在加工工艺要求的范围之内。
8.15 加热和制冷设备的温度计、显示装置、压力表须符合要求,并经定期校准。
8.16 在加工间内适当位置设工、器具清洗消毒处或消毒间,供有82℃的热水或消毒剂,使用消毒剂的必须配备相应的充足清洁水容器以冲净工器具上的消毒剂。
8.17 加工过程中相关工序应设立除磁性金属物设施。
9原料、辅料卫生的要求
9.1 原料应来自经检验检疫机构备案的种植基地、或者具备农药检测合格证明、或者具备产地环境无污染证明。
9.2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农残监控体系,确保原料农残符合进口国有关要求。
9.3 蔬菜、水果、其他植物产品原料必须采用新鲜或冷藏的。成熟适度,风味正常,无病虫害,无腐烂。半成品原料必须来自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企业。
9.4 辅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规定,有生产厂检验合格证;严禁使用进口国不允许使用的辅料。原料、辅料进厂后应专库存放,经过进厂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超过保质期的原料、辅料不得用于食品生产。
9.5 加工用水(冰)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者其他必要的标准,每年对水质的公共卫生防疫卫生检测不少于两次,每周一次微生物检测,每天一次余氯检测。自备水源应当具备有效的卫生保障设施。
10生产、加工卫生的要求
10.1 生产设备布局合理,并保持清洁和完好。
10.2 应确定加工过程的关键工序,制定操作规程并得到连续有效的监控,对监控失效期间的产品应及时隔离处理,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
10.3 对加工过程的食品接触表面如切菜机、冻干机、烘干传送网带、前加工流水线、操作台、工具、容器手推车辆和工人的手、工作服等应定时清洗、冲霜、消毒,并定期做微生物检测。
10.4 不便于直接清洗的加热蒸发排管、成品冷藏间地面应定期维护和消毒。
10.5 班前班后进行卫生清洁工作,专人负责检查,并作检查记录。
10.6 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跌落地面的产品和废弃物,在固定地点用有明显标志的专用容器分别收集盛装,并在检验人员监督下及时处理,其容器和运输工具及时消毒。
10.7 应当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应当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0.8 加工间原料入口、废料出口应有防蚊蝇设施;废料出口尽可能远离原料进口,废料应及时、妥当地通过合理渠道处理到厂外;废料运输车辆不得污染厂区。
10.9 成品应经金属探测器检验合格。金属探测器应定时进行校准。
10.10 挑选包装间应采取适宜的消毒措施。
11包装、储存、运输卫生的要求
11.1 用于包装食品的物料符合卫生标准并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易褪色。11.2 包装物料间干燥通风,内、外包装物料分别存放,不得有污染。
11.3 运输车辆定期消毒,保持干燥、卫生、无污染及异味;制冷、保温车状态良好。
11.4 成品专库储存,未经包装的产品不得进入成品库。
11.5 原料库、烘干机、冻干机、冷冻间、成品库的温度符合工艺要求,库内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有防霉、防鼠、防虫设施。
11.6 库内成品与墙壁距离至少30厘米,与地面距离至少15厘米,与顶棚距离至少60厘米。垛位之间至少能使工人通过,垛位有管理卡。库内不得存放有碍卫生的物品;同一库内不得存放可能造成相互污染或者串味的食品。
12有毒有害物品的控制
12.1脱水食品生产企业要建立有毒有害物品的专用储存库,标识清楚,专人管理。
12.2杀虫剂及其他化学药品的使用必须经过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使用。
12.3 严格执行有毒有害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规定,确保厂区、车间和化验室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燃油、润滑油和化学试剂等有毒有害物品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对产品、产品接触表面和包装物料造成污染。
12.4脱水食品生产企业应列出有毒有害物品清单,建立使用记录。
13检验的要求
13.1 企业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内设检验机构和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检验机构应直接由厂长领导,对产品质量有否决权。
13.2 企业内设检验机构具备相适应的微生物、农残、二氧化硫等检验工作所需要的标准资料、检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检验仪器按规定进行计量检定,检验要有检测记录。
13.3 企业内设检验机构必须对原料、辅料、半成品按标准取样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13.4 对检验不合格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及时出具报告并隔离不合格品,督促指导相应管理者在加工过程中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13.5 成品出厂前必须按生产批次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应按规定程序签发及保存。13.6 使用社会实验室承担企业卫生质量检验工作的,应当签有合同,并且该实验室应当具有相应的资格。
14保证卫生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要求
14.1 制定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生产过程卫生控制程序,并有效执行,做好记录。
14.2 建立并执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并做好记录,确保加工用水(冰)、食品接触表面、有毒有害物质、虫害防治等处于受控状态。
14.3 对影响食品卫生的关键工序,要制订明确的操作规程并得到连续的监控,对关键工序的监控必须有记录。
14.4 制定和执行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制度,制度包括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处置和可追溯性等内容。
14.5 制定产品标识、质量追踪和产品召回制度,以保证出厂产品在出现安全卫生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召回。
14.6 制定和执行加工设备、设施的维护程序,保证加工设备、设施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14.7 制定和实施职工培训计划并做好培训记录,保证不同岗位的人员熟练完成本职工作。14.8 建立内部审核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一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并做好记录。
14.9 对反映产品卫生质量情况的有关记录,制定标记、收集、编目、归档、存储、保管和处理的程序,并贯彻执行;所有质量记录必须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卫生质量的可追溯性,保存期不少于2年。
第三篇: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管理办法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管理办法(认监委2002年
第15号)
【发布单位】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认监委2002年第15号
【发布日期】 2002-12-19
【生效日期】 2003-01-18
【效力】
【备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2年第1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的规定,国家认监委制定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管理办法》。现予以公告,自2003年1月18日起施行。
附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管理办法》
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主管全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国外卫生注册工作。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所辖地区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的评审和注册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向国外申请卫生注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证书或者卫生登记证书;
(二)卫生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拟申请卫生注册的国家或者地区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稳定,最近一年内未出现安全卫生质量问题;
(四)能够维护国家的声誉和企业的信誉。
第四条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应当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能够证明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条件的有关资料以及厂区平面图、车间平面图、工艺流程图、卫生质量体系文件、主要生产工序的图片和国外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等。
第五条 受理申请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组成评审小组(评审人员至少3 人,其中主任评审员不少于2 人),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的审查。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符合要求的,应当组织对申请企业进行现场评审。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通知申请企业在30 日内对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进行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第六条 评审依据:
(一)《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规定的卫生注册评审依据;
(二)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主管当局规定的技术规范和卫生管理要求。
第七条 经现场评审不符合要求的,申请企业6 个月内不得重新提出申请。
第八条 评审组应当做好现场评审记录,出具评审报告,对评审结果负责。
第九条 申请企业经评审符合要求的,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填写《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推荐表》(格式附后), 并连同有关申请材料(必要时)一并上报国家认监委。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或者地区的注册申请要求, 逐项核实推荐所需的申请材料和有关资料。
第十条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上报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材料,经国家认监委审核符合要求的,由国家认监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局”的名义)统一向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的主管当局推荐。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上报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外卫生注册材料,经国家认监委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对外推荐。
国家认监委对被推荐企业卫生条件等需要核实的,可以直接组成评审组进行复审,经复审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对外推荐。
第十一条有关国家或者地区主管当局要求来华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或者复查的,由国家认监委组织安排,有关直属检验检疫局负责通知被检查企业。
第十二条 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企业,应当保证本企业能够持续满足卫生注册条件,可以随时接受有关国家或者地区主管当局的检查。
第十三条 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企业,由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按照《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和有关国家或者地区主管当局规定的要求,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第十四条 直属检验检疫局对获得国外卫生注册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
第十五条 对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注册登记编号,实行专厂、专号、专用管理。注册企业不得将其他企业加工的产品以本企业注册登记编号出口。违反专厂、专号、专用管理规定,国家认监委可吊销其国外卫生注册。被吊销国外卫生注册的企业,自被吊销之日起一年内不得申请国外卫生注册。
第十六条 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受理出口食品报检时,应当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卫生注册编号进行验证。对违反专厂、专号、专用的,不得受理报检、放行。
第十七条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注册证书或者登记证书被吊销或者自动失效的,其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资格自动失效。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将上述情况及时报国家认监委。
第十八条 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其出口产品在国外出现质量安全卫生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国家认监委吊销其对国外卫生注册资格,并向国外相关机构通报。被吊销国外卫生注册资格的企业,自被吊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请恢复对相关国家的注册资格。
第十九条 获得国外卫生注册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连续12 个月未向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出口注册产品的,应当在恢复对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出口注册产品前30 日内,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申请复查。经复查合格的企业,方可向有关国家或者地区出口产品。
第二十条 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评审、复审和接待国外官方检查、复查的费用由申请对国外卫生注册的企业承担。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3 年1 月18 日起施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1993 年4月24 日发布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向国外卫生注册管理规定》(国检监[1993]125 号)和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999年1 月12日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荐出口食品加工企业对国外注册做法的通知》(国检认[1999]6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企业注册规范最新专题
一、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首先申请名称预先核准。
二、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签署的《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
(二)股东或发起人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
(三)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三、公司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前条规定所列条件之日起10日内,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及其有关规定,作出核准或者驳回决定,决定核准的,发给《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四、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保留期为六个月。预先核准的公司名称在保留期内,不得用于从事经营活动。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审批或者公司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必须报经批准的项目的,申请人应当在办理公司名称预先核准后,登记机关核准的公司名称报送有关部门审批。申请人应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9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逾期申请设立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报批机关确认原批准文件的效力或者另行报批。
六、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申请设立有限公司,应当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董事长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报经审批的,还应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
(四)公司章程。(详见章程示范文本);
(五)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六)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七)载明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的姓名、住所、履历的文件、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委派、选举或者聘用的证明;
(八)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或身份证明;
(九)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十)公司住所使用证明;
(十一)经营范围中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经审批的项目的,应提交有关的批准文件;
(十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提交的文件。
七、公司登记机关收到申请人按规定提交的全部文件、证件后,发给申请人《公司登记受理通知》,对文件、证件依法进行审查,并在30日做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
八、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准予核准登记,并自决定准予核准登记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准登记,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通知申请人,发给《公司登记驳回通知书》,退回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证件。
九、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并发给营业执照后,公司即告成立。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登记程序
一、公司名称变更登记。公司变更名称,应当自变更决议或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公司名称变更登记,并向公司登记主管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全体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四)公司章程修正案;
(五)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六)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七)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二、公司住所变更登记。公司变更住所,应当在迁入新住所前申请变更登记,并向公司登记主管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全体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四)公司章程修正案;
(五)租房协议及房产证复印件;
(六)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七)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三、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登记。公司变更法定代表人,应当自变更决议或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全体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四)公司章程修正案;
(五)董事会决议;
(六)新任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七)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八)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四、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应当提交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自股款缴足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股份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当提交国务院授权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以募集方式增加注册资本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应当自减少注册资本决议或决定作出之日起90日后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公司在报纸上登载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公告至少三次的有关证明和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公司申请注册资本变更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全体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四)公司章程修正案;
(五)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六)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七)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五、公司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自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的,应当自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公司变更经营范围应向原公司登记主管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全体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四)公司章程修正案;
(五)经营范围中涉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报送的有关批准文件;
(六)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七)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六、公司营业期限的变更登记。公司需延长经营期限的,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全体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四)租房协议及房产证复印件;
(五)公司法人股东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六)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七)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七、公司股东变更登记。有限公司变更股东的,应当自股东发生变动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有关文件:
(一)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公司全体股东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三)全体股东签署的股东会决议;
(四)公司章程修正案;
(五)股权转让协议书;
(六)新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七)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八)公司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八、公司变更类型,应当按照拟变更的公司类型的设立条件,在规定期限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有关文件:
(一)申请报告;
(二)股东会决议;
(三)章程修正案;
(四)政府授权部门的批准文件;
(五)原执照正副本;
(六)公司全体股东指定或委托办理公司变更登记的委托书。
九、因合分立而存续的公司,其登记事项发生变化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因合并分立而解散的公司,应当申请注销登记;因合并立而新设立的公司,应当申请设立登记。公司合并分立的,应当自合并、分立决议或者决定作出之日起30日内申请登记,提交合并协议和合并分立或者决定以及公司在报纸上登陆载公司合并、分立公告至少三次的证明和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分立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授权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十、公司登记机关收到申请变更登记应当提交的所有文件后,发给申请人世间《公司登记受理通知书》,并在30日内作出审核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准予变更登记,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办理变更登记,并发给《公司登记驳回通知书》,退回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证件。
十一、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载明事项的,公司登记机关应换发营业执照。
十二、股份有限公司应在登记机关核准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布变更登记公告,并自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将发布的公告报送公司登记机关备案。公司变更需要重新刻制公司用章的,应将新印模送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十三、公司章程修改未涉及登记事项的,公司应当将修改后公司章程或者公司章程修正案送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有限责任公司注销登记程序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清算组织应当自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三)股东会决议解散;
(四)公司因合并、分立解散;
(五)公司被法责令关闭。
一、公司依照前条第(一)——
(五)项规定注销的,应当在15日内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大会确定其人选;逾期有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申请,并及时指定清算组成员,进行清算。
二、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三、公司申请注销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清算组织负责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法院破产裁定、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决议或者决定、行政机关责令关闭的文件;
(三)股东会或者有关确认的确良清算报告;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四、经公司登记机关核准注销登记,公司终止。股份有限公司的注销登记被核准后三十日内发布注销登记公告,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发布的公告报送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第五篇:企业审核认证、出口注册自查报告
北京***集团***有限公司自查报告
北京***集团自成立以来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将质量建设作为公司的关键来抓,通过二十年努力,集团在水果原浆加工的冷破碎、浓缩果汁加工的超微过滤、饮料灌装的UHT超高温瞬时灭菌、无菌冷灌装等项工艺、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健全、实施了ISO9001、HACCP、ISO22000、OHSAS18000、ISO14001等质量、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并实施体系认证。北京***集团***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即制定了HACCP计划并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生产管理,到现在已建立了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自查,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工作并存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一、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注重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全员质量管理理念。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覆盖项目论证、技术装备基础建设与管理、原材料供应商的开发、进厂原辅料的检验、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成品外观质量的检查、成品内在质量检验、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企业并根据客户要求和产品应用领域的不同建立对应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控制规范。
长期以来,在质量建设上,质监、商检、工商等职能部门给予了公司有力的支持和指导下,质量管理水平取得了稳步上升。
二、坚持技术基础投入
公司先后斥资数千万元改造生产和科研试验设备,为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研发实践提供重要支撑和保证。
公司先后斥资数千万元改造生产和科研试验设备,为产品质量、生产能力和研发实践提供重要支撑和保证。
果浆(浓缩浆)车间引进目前世界先进的意大利FBR及德国SIG生产线。
浓缩汁车间引进意大利FBR生产线,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建有16000吨冷藏库,保证产品的贮存质量。
同时建设50吨的污水处理站,洁净排污,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三、坚持检测中心与能力的建设
公司注重加强各生产环节相关的检测实验中心和产品生产现场检测站的建设,专设原料水果收购小组及原料验收小组,从源头严把质量关;配备多种实验设备:环保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公司还对试验检测设备按照ISO10012标准进行溯源管理,有效保证了材料基础研究、产品试制和性能检测需要,满足了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各环节的检测要求。
四、按质量控制的检验、试验流程要求进行把关
首先在原辅材料上,对原料供应基地进行详细考察,专设原料水果收购小组及原料验收小组,对农药残留、微生物进行严格检测,从源头严把质量关。
在生产过程中,要对生产设备、设备和生产工艺参数、过程中进行反复抽检。
成品阶段,品控技术人员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对
每一批次的产品留样,检验数据进行档案分类管理,以保证产品信息的可追溯性。
五、坚持系统的质量专业培训
健全质量培训体系,企业全年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其中关于技术和质量的培训超3000人次。
六、建立基于数据数溯的售后体系
企业建立售后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并以产品工程技术人员为骨干,在提供售后服务的基础上完善对质量追溯后的数据收集,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分析,初步建立了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产品可靠性制度。
七、存的不足
(一)认识上的误区
通过自查,公司在质量建设上仍然局限于狭隘的产品质量管理方面,没形成全面质量的管理即TQM的高度认同,总认为产品质量是关键,没有将支持产品质量最终形成的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内部资源配置、制度体系、企业和谐等全方位要素全面纳入质量管理环节,公司将按照GB/T19580标准创建卓越绩效模式,推动公司整体质量建设的提高。
(二)能力建设的不足
公司在培训体系上虽然已较健全,人员的培训次数有了一定的保证,但针对性的专项培训力度不够,培训后的结果跟进力度不强,没有完全达到要求。
(三)资源配置不足
近年来,人力资源成本上升幅度持续加大,而产品价格由于市场的接受度偏低,难以支撑人力资源成本,推进全面质量的管理的人力成本难以全面得到支撑。
北京***集团***有限公司
201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