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目 录
一、纽约SOHO区: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
(一)园区简介
(二)园区形成基础和发展历程
1.SOHO艺术区形成的基础
2.SOHO艺术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三)园区产业定位
1.以艺术品经营为龙头 2.以时尚产业为特色
(四)入驻机构情况分析
1.SOHO区现驻绝大多数为商业机构 2.现驻画廊情况 3.现驻博物馆情况 4.现驻影剧院情况 5.现驻商铺情况
(五)功能区分布与规模现状
1.以第六大道为界,SOHO区东部入驻机构较西部密集 2.画廊集中分布在东部中心地段 3.博物馆分散在四个区域
4.影剧院集中分布在百老汇街和第六大道 5.时装等时尚店铺沿主干道集中分布 6.SOHO区的代表性建筑:铸铁建筑
(六)园区配套
1.SOHO区基础设施 2.SOHO区商业配套
(七)园区运作模式与政策保障
1.纽约市为SOHO区制定了严格的改造方案 2.纽约市政府为SOHO区充当“把关人”
3.曼哈顿第二社区委员会负责规划SOHO区社区服务 4.SOHO联盟具体承担社区服务
5.社区居民通过选举和志愿服务参加SOHO区管理
(八)园区经验
1.工业遗产再利用使SOHO区保留了独特的历史风貌 2.非政府组织对SOHO区的存留和发展至关重要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3.政府通过严格的审查机制保持SOHO区的艺术性
4.入驻商家对艺术性的自觉保持使SOHO区成为独特的艺术商业区
二、韩国Heyri艺术村:世界十大创意艺术区之一
(一)HEYRI艺术村发展概况
1.HEYRI艺术村简介
2.HEYRI艺术村重要的文化地位 3.HEYRI艺术村的三阶段发展历程
(二)HEYRI艺术村发展主体分析
1.产权开发方:HEYRI艺术村数百位艺术家 2.建设规划方:HEYRI艺术村规划中心-设计协会 3.管理运营方:HEYRI艺术村投票选举产生的理事工会
(三)HEYRI艺术村产业业态分析
1.HEYRI艺术村产业总体业态 2.HEYRI艺术村核心艺术产业 3.其他与艺术相关的产业
(四)HEYRI艺术村空间布局
1.设施构成 2.功能分区 3.代表性建筑
(五)主要艺术家与机构入驻情况
1.入驻艺术家工作坊创作机构情况 2.入驻博物馆/展览馆展示机构情况 3.入驻音乐厅/剧院演出机构情况 4.入驻画廊/艺术商店交易机构情况 5.其他机构组织入驻情况
(六)HEYRI艺术村的营销平台与服务平台
1.举办国际性的艺术节庆和盛会,吸引国内外艺术爱好者集聚 2.召开各种文化艺术研讨会开办艺术学校,促进文化艺术交流学习3.建立旅游服务中心、规划设计中心、出入境管理处等服务平台
(七)政府政策支持与组织机制保障
1.韩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在资金、人才、组织等方面扶持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2.韩国政府鼓励文化艺术产业园区建设,给予艺术家联盟土地开发权
3.韩国坡州市政府设文化观光科、HEYRI事务局等机构负责HEYRI艺术村的发展工作 4.HEYRI艺术村设立理事会和文化教育委员会等组织,采取会员制管理
(八)HEYRI艺术村的成功关键要素分析
1.具有艺术气息的不同风格的建筑成为HEYRI艺术村的重要吸引力之一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2.全年无休的艺术节庆和文化活动成为艺术爱好者学习和交流的集聚地 3.签约众多知名艺术名家,形成品牌效应,提升了集聚区的影响力 4.艺术全产业链模式、产业研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实力 5.艺术村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平台,推动了区域内文化企业与艺术机构的发展 6.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大力支持HEYRI艺术村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三、台北华山1914:台湾最著名的创意艺术区
(一)发展概况
1.园区简介: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旗舰基地和重要地标 2.发展历程:由废弃酒厂变身文化园区
(二)主体分析
1.园区产权方和管理主体: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文化创意产业引入空间(ROT项目)改建经营主体:台湾文创发展公司
3.华山文化创意产业旗舰中心(BOT项目)建设运营主体 :华山文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4.电影艺术馆(OT项目)经营主体:台湾电影文化协会
(三)产业定位
1.核心产业是艺术展览、文艺表演 2.关联产业是创意设计 3.配套文化情景商业和特色餐饮
(四)规模现状与功能区分布
1.园区规模:占地7.21公顷
2.功能分布:10余栋各具特色的建筑和4处户外文化空间 3.标志性建筑:台北之家、果酒大楼等建筑
(五)入驻企业与机构
1.创意设计店铺入驻情况 2.文化情景体验入驻情况 3.特色餐饮店铺入驻情况
(六)招商与营销策略
1.采取商家入驻加空间租赁的经营模式
2.严格筛选入驻商家,每家店铺都有独立策展能力 3.减免租金支持非盈利性文化机构在园区举办活动 4.媒体营销与活动营销相结合,增加园区知名度 5.时间与空间的合理规划,提高空间利用率
(七)园区政策与组织机制保障
1.政府明确园区的定位,引导园区发展方向
2.政府多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改善与基础设施建设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3.政府与经营方签订详细合约,评估园区经营绩效
4.政府每年主办为期一个月的华山生活艺术节,营造艺术氛围 5.园区实施多个项目,培育扶植创意团体
(八)园区经验
1.城市中心区域怀旧的建筑与环境,实现了新与旧的完美结合 2.全年无休、种类多样的表演和展览,成为园区的人气发动机 3.以“酷”“玩”为主的精准定位,吸引大量具有玩咖精神的人群 4.众多明星在园区开设店铺、举办发布会,带来明星效应 5.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保证了园区以艺术为主的发展方向
四、纽约百老汇演艺集聚区: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
(一)百老汇简介
(二)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
1.形成模式:自发长期缓慢形成的戏剧区 2.发展阶段及影响因素
(三)运营主体
1.产业链主体 2.剧目制作公司 3.剧目经纪商 4.剧院设置 5.演出消费者 6.服务平台
(四)演出内容
1.剧目类型 2.剧目内容特点 3.品牌剧目介绍
(五)运作模式
1.集聚效应:由剧院集聚带动戏剧产业集聚再带动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 2.映射模式:剧院与剧目联动发展
3.活动吸引模式:举办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观众
(六)经营业绩
1.经济效益:每年票房收入近11.4亿美元,为纽约市贡献98亿美元
2.社会效益:为纽约市创造84000多个就业岗位,且每年吸引近70万外地游客来纽约观光
(七)经验总结
1.纽约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园区发展的土壤
2.产业链聚集优势演出资源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3.剧场梯度分布所产生的双轮效应促进运营模式的完善 4.各类协会与奖项的设置激发了园区的活力 5.政府的扶持和推动政策是百老汇顺利发展的保障
五、伦敦西区演艺集聚区: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
(一)伦敦西区简介
(二)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
(三)运营主体
1.产业链主体 2.剧目制作商 3.剧目经纪商 4.剧院设置
(四)演出内容
1.剧目类型:音乐剧、舞台剧是伦敦西区剧院的主要演出类型 2.西区音乐剧的特点:“主流”与“多元”的平衡
(五)演出消费者
1.西区的观众主要是英国人,占到观众总数的81% 2.年龄越高越喜欢看经典、严肃的剧目 3.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喜欢到西区观看演出
(六)运作模式
1.安全演出经营管理模式:通过中层“制度管理层”对剧场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2.版权交易模式:通过原创音乐剧的版权交易进行全球推广
3.“一臂之距”(THE ARM'S LENGTH)模式:政府通过中间组织干预戏剧产业的发展
(七)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1.西区剧院收益:每年吸引观众1400万人次,票房收入达5亿英镑 2.对伦敦的贡献:提供41000份工作机会,每年直接经济贡献10亿英镑
(八)经验总结
1.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西区剧院获得了快速稳定的发展 2.优秀人才、企业与协会等资源的聚集壮大了西区剧院的产业 3.西区剧院的剧目实验性演出体制降低了演出产业发展的风险 4.西区剧院与百老汇的良好合作关系
六、美国好莱坞:全球最大的电影工业生产基地
(一)好莱坞发展概况
1.好莱坞简介
2.好莱坞重要的全球地位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3.好莱坞三阶段发展历程
(二)好莱坞电影发展基础
1.好莱坞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电影拍摄和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爱迪生电影组织垄断了美国东部电影市场促使独立制片商向西部逃离 3.洛杉矶种族较多,文化源流最为多样化,使之成为一个永恒的故事之源
(三)好莱坞产业业态分析
1.好莱坞产业总体业态 2.好莱坞核心电影产业 3.好莱坞著名的旅游业 4.与好莱坞电影相关的产业
(四)好莱坞空间布局
1.好莱坞设施构成 2.标志性建筑
(五)主要企业与机构入驻情况
1.好莱坞入驻电影公司情况 2.好莱坞入驻中间机构情况 3.好莱坞入驻学院组织情况 4.美国电视台进入好莱坞
(六)好莱坞发展的资本平台与营销平台
1.金融资本与好莱坞电影公司的结合 2.奥斯卡金像奖成为好莱坞电影营销品牌活动 3.电影公司结合传媒集团,进行大营销整合
(七)政府支持政策与组织机制保障
1.政府出台了减税政策以吸引资本投资国内的电影业,应对“外逃制片” 2.相关部门直接提供资金和设施帮助好莱坞搭建市场平台,提高制作水准 3.政府颁布法律支持好莱坞面向海外市场的联合和垄断
4.AMPAS、行业协会、基金会等相关组织管理和推动电影产业发展
(八)好莱坞成功的七大关键要素分析
1.好莱坞电影的垂直整合经营模式使电影的产量与质量得到了保证 2.好莱坞演员明星制促进了电影的流行,影片的票房收入得以相对稳定 3.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导演创作了具有全球影响力和轰动效果的经典影片 4.精良的制作和先进的电影技术,以及多国家为其电影后期制作提供支持 5.华尔街金融资本的介入为好莱坞电影制作方提供最重要的资金支持 6.奥斯卡金像奖对好莱坞电影的宣传和展示,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7.美国政府在帮助好莱坞抢占海外市场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七、首尔数字媒体城(DMC):韩国最大的数字媒体制作基地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一)首尔数字媒体城(DMC)发展历程与原因
1.首尔数字媒体城分三个开发阶段,目前处于快速发展初期 2.数字媒体园区两个战略发展阶段 3.项目开发原因
(二)园区发展主体分析
(三)园区产业定位
1.以亚太为全局进行核心产业定位 2.围绕核心产业定位次核心产业 3.MC进入业态的细分
(四)功能区分布与规模现状
1.园区规模 2.空间布局
3.DMC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4.园区功能定位 5.重要建筑举例
(五)园区招商与营销
1.DMC已入驻企业(部分)2.土地供应情况 3.招商引资
(六)园区配套
1.主要配套设施 2.园区基础设施统计 3.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七)园区政策与组织机制保障
1.土地供应激励机制 2.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激励机制 3.针对外国投资者的补充激励机制 4.政府支持 5.土地利用要求
(八)园区经验
1.建立发达的交通设施使出入DMC高效便捷 2.新颖的城市规划使DMC各区位功能完善 3.树立全球化的项目运作意识为DMC开拓国际市场 4.大量引进技术人员为DMC奠定人才基础 5.准确的产业定位使DMC在媒体娱乐市场独占鳌头
八、首尔忠武路: 韩国电影的“心脏地带”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一)忠武路发展概况
1.忠武路是韩国电影的摇篮和风向标
2.忠武路经历了萌芽期、快速成长期,进入了调整期
(二)业态分析
1.忠武路集电影、商业、生活与一体
2.忠武路电影产业的核心环节是电影放映和电影制作
(三)功能区分布
(四)主要企业与机构入驻情况
1.20多家电影制作公司和10多家电影院 2.入驻电影制作公司情况 3.入驻电影院情况 4.入驻中介服务机构情况
(五)营销和推广
1.充分利用地铁空间进行营销推广 2.举办韩国首尔忠武路国际电影节
(六)政府支持政策与组织机制保障
1.韩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三度启动政策调控振兴民族电影 2.风险投资机构为忠武路电影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七)存在的问题
1.首尔市江南区和京畿道高阳市相继发力电影产业,忠武路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 2.随着传统大型影院的衰落和电影制作企业的搬迁,忠武路开始出现衰退迹象
九、德国汉诺威博览中心:世界最大的博览中心
(一)园区简介
(二)园区发展历程和原因
1.汉诺威博览中心的三个形成条件 2.汉诺威博览中心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园区主体分析
1.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DEUTSCHE MESSE)是汉诺威博览中心的拥有者和管理者,也是大型博览会的举办者和实施者
2.下萨克森州政府和汉诺威市政府是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的两大股东
(四)园区产业定位
1.会展业是汉诺威的支柱产业
2.汉诺威博览中心已形成完整的会展产业链 3.汉诺威展览公司已培育起世界著名的品牌展会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五)功能区分布与规模现状
1.汉诺威博览中心拥有27个展馆,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2.展示区围绕会议中心和赫尔墨斯塔成环形分布 3.会议中心所在区域是博览中心的多功能聚集区 4.赫尔墨斯塔是汉诺威博览中心的标志性建筑
(六)园区运作模式与营销
1.汉诺威博览中心管理方式:政府出资、协会监管、企业运营 2.汉诺威博览中心运营方式:展馆经营与自办展相结合 3.汉诺威展览公司营销策略:扩展国际营销、拓宽海外市场
(七)园区配套
1.汉诺威博览中心硬件设施先进 2.汉诺威博览中心软件服务完备
(八)园区政策与组织机制保障
1.德国政府大力支持展览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
2.德国政府授权专业协会对进行监管、协调,保障会展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德国政府和协会建立了完善的会展人才培训体系和认证制度 4.汉诺威市政府协调全城之力确保展会顺利举办
(九)园区经验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是汉诺威博览中心的重要保障 2.将会展上升到城市主题文化的高度以确保汉诺威博览中心的长久不衰 3.高素质会展业人才的大批培养为汉诺威展览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 4.优质的服务和完备的配套设施为汉诺威展览中心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5.展会内容的高专业性使汉诺威展览获得了全世界商家的青睐 6.树立国际战略意识为汉诺威展览争取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十、新达城国际会议与展览中心SICEC:新加坡三大会展中心之一
(一)SICEC发展概况
1.SICEC简介
2.SICEC在会展业重要的地位 3.SICEC三阶段发展历程
(二)SICEC发展主体分析
1.开发方:新达城发展公司SUNTEC CITY DEVELOPMENT PTE LTD 2.产权方:SUNTEC新达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3.运营方:ARA新达信托管理有限公司 4.管理方:APM新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三)SICEC产业定位与产业业态分析
1.SICEC产业总体业态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国外领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2.SICEC核心产业会展业 3.SICEC支撑产业广告业 4.SICEC其他配套产业
(四)SICEC规模现状与空间布局
1.规模现状 2.设施构成 3.功能分区
(五)主要举办展会与合作机构情况
1.举办的知名展会情况 2.合作的主要展览公司情况 3.签约的会展服务供应商情况 4.加盟的协会与联盟机构情况
(六)SICEC发展的营销平台与招商策略
1.加盟国际会展协会以及联合营销联盟等机构,发挥协会成员的资源优势 2.持续赞助新加坡艺术节等活动,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 3.借助新达城杂志、数字媒体等广告资源媒介进行渠道营销
(七)政府支持与组织机制保障
1.政府采取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进行展览业务无需经特殊审批程序 2.政府设展览与会议署,负责协调协助、配合会展公司开展工作
3.新加坡展览会议协会、国际展览业协会联盟等组织管理和推动会展业发展 4.政府为新达城项目提供了最好的位置,且为项目前期的展开做了大量工作
(八)SICEC成功的五大关键要素分析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区位条件,为举办国际性会展活动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2.集金融、观光、购物及娱乐等功能为一体,为SICEC发展会展业奠定了基础 3.与有成熟经验的展览公司、会展服务供应商合作,保障每场展会的顺利进行 4.利用丰富的广告媒体资源,持续赞助新加坡文化艺术节,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5.国家大力支持会展业发展,对于新达城会展中心项目做了大量前期支持工作
附件一:SOHO区入驻机构概览(部分)附件二:DMC进入业种
附件三:2014年汉诺威博览中心会展一览(部分)
道略产文化业研究中心
电话:010-6480 2007
qq:188722967
第二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M50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及艺术品产业类)
该园区位于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总面积13.4万平方米,2011上半年园内文化企业总营收达8000万元。园区是以艺术设计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由国棉八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独特。园区建立了M50半岛1919创意设计工作站,引入杨明洁、潘微、日本文化村等设计师、艺术家和多家设计机构。园区通过聚焦艺术设计、艺术培训等特色文化产业,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艺术设计创意园区。
2.新十钢
红坊位于凯旋路、华山路之间,坐拥徐家汇和淮海路两大商圈,毗邻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高调诠释“国际文化时尚社区”。曾经上海钢铁十厂工业时代的厂房焕然一新,15000平米的中央绿地广场被红砖厂房围绕,其中B区超过2000平米的活动会场曾上演OMEGA110周年庆典。如今的租户多为建筑设计、文化艺术、传媒、时尚设计、广告设计行业,世界著名的眼镜公司夏蒙眼镜、追求个性时尚的NOVO、意大利品牌fornarian争相入驻。
3.8号桥(其他)
该园区位于黄浦区建国路8-10号,园区总面积2万平方米,上园区内文化企业上缴税收约5000万元。园区是以广告设计、动漫影视制作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唯晶动漫、吴思远电影后期制作室等特色文化企业。下一阶段,园区将进一步完善各个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4.田子坊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五家工厂组成。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工厂效益逐年下滑,有些厂房闲置多年。2000年5月,在市经委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田子坊进行了改造。开发旧厂房2万余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如今,田子坊被外界称为“上海的苏荷”。
5.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是老上海30年代的建筑,欧式经典建筑中蕴含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如今丰富多彩的时尚活动为这幢历史悠久的建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系列热力四射的定期活动已经在这里拉开序幕,从派对到演出,从创意市集到话剧沙龙,全新的打造让人耳目一新,更成为了沪上时尚达人汇聚的地标之一。
历史与时代的碰撞,时尚与建筑的结合,艺术与设计杰作的辉映,1933处处彰显独特的魅力。1933非凡的空间、绝妙的体验和汇聚多种创意元素,必将引领上海时尚创意新潮流。
6.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Xintiandi·Shanghai)是一个展现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它是领略上海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形态的最佳场所。
7.上海仓城胜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上海仓城胜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位于永丰街道辖区之内。“永丰”,得名于境内明朝天启年间的永丰桥,自古以来就是万商云集、文人辈出的富庶之地。“永丰”以深厚文化底蕴和众多文物名胜见证了“苏松赋税半天下”的历史辉煌,在镇中千米街道上,分布着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著名的大仓桥、云间第一桥、葆素堂、颐园和杜氏宗祠等,仍在散发着迷人的古典魅力。为发展“松江”支柱型影视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周庄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行程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附)9.创意仓库
苏州河北岸,坐落着一幢20世纪20年代修建的四行仓库。曾经,旧上海四大银行以此为库;曾经,八百抗日将士在此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它沧桑的外表下有着太多的历史积淀、人文底蕴;而今,当推开那厚重的大铁门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现代艺术空间:灰色的水泥圆柱整齐矗立,黑色的旧时铁门威严地划分着空间,悬空的灯光楼梯似乎通向未来世界;还有纵横的钢索,错落的空间,锈迹斑斑的索引牌,层次丰富的灯光„„这座有80多年历史的仓库,迎来了它的新生——创意仓库。
10.SVA越界
越界,漕河泾10万平方特大型创意产业园,原址为金星电视机厂。由国际知名建筑机构阿特金斯规划,率先引入OFFICE PARK概念,融合“办公 / 创意 / 休闲配套”三大功能,是目前上海最大创意产业园之一。
11.2577创意大院
国内外知名创意工作室,艺术机构,知名创意品牌代理,艺术家经纪人机构,国际艺术指数办事机构,知名品牌画廊、拍卖行,艺术博物馆,艺术银行,领馆文化机构和交流中心,广告创意制作机构,艺术传播媒体,艺术书店,人才培训机构,艺术院校试验基地及相应配套服务机构和会所等。同时积极引入长期展览展示和发布活动。
12.中图蓝桥
中图蓝桥创意产业园是由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公司、虹口区政府、上海市科委联合创立的一所兼有科技园、但突出以文化服务为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园区的主要功能包括规模企业的招商引进、中小企业的定向孵化、服务标准的研发与输出、促进特定文化服务业的集聚等。
13.1919创意码头
1919创意码头,系昔日国棉八厂,该厂筹建于1919年,至今保留了原厂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式建筑。整个园区占地13.5万平米,合计建设面积14.1万平米。1919•创意码头集合历史与现在,商业与艺术为一体,以码头和滨江景观带作为依托,打造成为北上海创意文化中心。在保留了历史建筑独特风格的同时又引入现代的时尚元素,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14.名仕街
上海名仕街时尚创意园位于上海市洛川中路1158号,总占地1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00平方米,其中个性化创意、商务办公用房30000平方米、公共服务平台(四个中心、发布厅等)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生活商务配套设施6200平方米。周边交通便利,靠近南北高架和内环高架上下匝道口,地铁1号线延长路站等。
15.创邑•Young
创邑·Young是弘基旗下创邑系列品牌最新力作,项目位于杨浦区新江湾城区域,项目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被誉为黄金线路的地铁10号线(在建中,新江湾城-虹桥机场),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步行10余分钟即至五角场CBD。在不失都市商业氛围的前提下,独享知识杨浦、生态江湾的区位优势与人才资源,在交通便捷的新江湾城生态人文氛围中享受闹中取静的花园式办公。
第三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五种典型模式
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五种典型模式
近年来,文化创意园区这一载体在世界各地发展的有声有色。我们在考量与反思广州创意文化园区的同时,也应该让我们的目光跳出广州,用更宽阔的视野,抱着真诚学习的心态,去了解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模式以及他们的成功之道,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按园区形成方式和核心竞争力的划分,可以将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艺术联姻商业”的模式、政府引导为核心的模式、“文化底蕴助推创意区”的模式、产业链为核心的模式和科技为核心的模式五种模式。
美国纽约SOHO区:“艺术联姻商业”的模式
作为全球最大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国,美国文化创意产业是对经济增长拉动最大的产业门类,也是全美出口份额最大的产业,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版权制度的保护。
纽约SOHO(苏荷)区是美国最知名的创意园区之一,它曾是一个被废弃的地下工厂,因有大量闲置房屋且租金极其低廉,被一些从欧洲移居纽约的艺术家看中,发展成一个艺术家聚集区。20世纪50年代,为促进园区发展,纽约市政府出台法规,规定非艺术家不得进驻。全盛时期,面积不足纽约市区1%的SOHO区内,居住全纽约30%以上的艺术家。如今,SOHO区成为一个集商业与艺术于一体的完善社区。由于商业化的侵蚀,苏荷区的房价飞涨,生活成本飞涨。苏荷区画廊林立而豪华,艺术市场多被画廊老板所垄断。自由的前卫艺术家已成为一代元老,新一代的艺术家认为苏荷“堕落”了,商业气氛已从根本上取代了艺术气氛。
纽约依靠自身的国内外地位和综合实力,很自然地成为人才高地,各类人才的大量汇聚又激发城市建构创意资本的能力,进而为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纽约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能够创造大量机会释放不同群体的创意,因而可以引致文化创意人才的聚集,并为其提供激发创意的永久动力,推动创意产业园区不断发展。纽约是著名的移民城市,自由、宽容、生活方式多元化,对艺术家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艺术家在苏荷区集聚之后,这种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又进一步促进园区的创造活力,造就了如今时尚、个性、前卫,集艺术、时尚、购物、休闲于一体的都市休闲创意产业园区苏荷。
苏荷区所在的曼哈顿岛是世界金融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促进了创意园区的发育,园区的欣欣向荣又反过来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与园区的循环互动成为此类园区的重要生命体征。
英国伦敦西区:政府引导为核心的模式 英国伦敦西区是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聚集了49家剧院,平均每晚约3万人前来观演,经济连锁效益显著。英国政府鼓励创新剧作向商业化发展,很多剧目往往在国家资助剧院首演,成功后再转入商业剧院续演。有些经典剧目在一些固定剧院连演几十年,成为西区的经典和象征。
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仅2007年,伦敦西区就上演了268部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作,共演出1.7万场次。中国舞台剧《功夫传奇》就曾在伦敦大剧院连演28场。开放创新的艺术思维使西区舞台上充满了话剧、歌剧、喜剧、悬念剧、音乐剧、舞台剧、芭蕾舞、现代舞等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各种形式与风格的表演。正是这种不断创新的艺术活力,才使得西区魅力经久不衰。
伦敦西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社会的热情支持。据伦敦剧院协会统计,2007年西区演出各类剧目331部,吸引观众约1363万人次,创20多年来新高,比2006年增加10%约125万人次,全年票房收入高达约4.7亿英镑。在收益的背后,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s Council England)、伦敦发展机构(the 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DCMS)、剧院托拉斯(The Theatres Trust)等一批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对西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伦敦剧院协会也将募集资金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
直接或通过半官方机构与民间机构,以项目的形式资助园区内的文化艺术创作,是欧美政府对此类园区最常见的支持方式。英国和加拿大的“一臂之距”(Arms’Length Principle)文化管理模式在这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所谓“一臂之距”模式,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文化产业各公司和组织的运行,而是通过建立不属于官方的中间组织,由一些中立的艺术或文化事业方面的专家为政府提供指导意见并负责文化经费的具体划拨,其监管主要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保持文化的延续性。
法国巴黎左岸艺术区:“文化底蕴助推创意区”的模式
“左岸”,最早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区域而已,它指的是塞纳河左岸圣日耳曼大街、蒙巴纳斯大街和圣米歇尔大街构成的,一个集中了咖啡馆、书店、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的文化圣地。
到过巴黎的人都说巴黎的世俗与文化是隔河相望的。缓缓前进塞纳河的两边,右边是银行家,左边是艺术家。人们诙谐地称“右岸用钱,左岸用脑”。在左岸,一不留神你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的灯下,或靠在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旁。塞纳河左岸可以说是一处强力体现巴黎艺术生命,使巴黎人引以为豪的地方。直至今日,它那辉煌的历史,艺术的声名仍然使它立于众多巴黎艺术之地的重心位置。塞纳左岸还是巴黎建市之初的见证人,它的腹地集中了巴黎城创建初期的历史遗迹。
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艺术氛围比较浓厚,其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是促使创意工作者入驻的主要原因,也是吸引游客参观、引发交易行为并推动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左岸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还因为这里的整体文化氛围。这里最特别的地方是遍布着不计其数但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酒吧和啤酒馆。如果说塞纳左岸的这片区域在巴黎人眼中是非常值得永远保存着它的原貌的地方,并不只是因为这里有一些历史遗迹,最主要的是左岸保留下来的是它无形的艺术声望。无数的艺术家、作家和诗人,如海明威、毕加索、魏尔伦等都曾经常出入于这里的咖啡馆和啤酒馆中,与朋友相聚或寻找灵感。
美国好莱坞影视制作基地:产业链为核心的模式
好莱坞(Hollywood)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这是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最先是有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所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一些是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好莱坞电影城迅速兴起,恰恰适应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电影则进一步纳入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如今好莱坞也无形成了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随着当地发达的娱乐工业,不过电影制片厂分布的范围早已不局限在好莱坞一隅,好莱坞与其周边的城市共同构成了美国影视工业的中心地区,形成了发达的电影业产业链。随着米高梅、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七大影业公司的相继落户,这些企业相互合作、紧密关联,相互构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今天庞大的好莱坞影视制作基地。
这些核心企业资金雄厚、人才密集、经验丰富,而且品牌价值较高,它们主导着园区的发展方向。各个企业和机构配置合理、相互依赖,充分发挥各自的角色优势,不仅增强企业整合外部资源的动力,也为企业创造和积累了内部资源。
创意产业链条主要包括内容创意、加工生产、市场营销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涉及若干服务商。今天好莱坞呈现出了这样一种局面:以文化创意产品的制造企业为核心,信息咨询机构服务于内容创意,后期制作、设备供应商服务于加工生产,中介机构、经纪公司服务于市场营销,更有政府、行业协会、民间组织提供综合性服务和必要的支持。
加拿大BC省动画产业园区:科技为核心的模式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简称“BC省”)位于加拿大西部,是北美通向亚太地区的重要门户。BC省的温哥华风景优美、气候宜人,一直是北美影视拍摄和制作的重要基地,被列为北美三大影视制作中心之一(另两个中心分别是纽约和洛杉矶)。除传统的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外,BC省近年来也致力于发展动画及相关产业,目前其动画制作水平、规模及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已成为北美动画产业的中心。
2003年,BC省动画产业收入达6.68亿加元,省内共有12所动画电脑学校、60多家动画制作公司。初期,BC省动画产业只为美国提供代加工服务,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原创作品越来越多,也因此分享到更丰厚的市场利润。园区另一种模式为本土制片,投资及制作的所有权均属BC本地动画公司所有,目前这块总收入占BC省游戏动画总收入75%。
文化创意企业看重所在区域重点大学的科研优势,首先在大学附近聚集,或与其合作孵化,依托那里的教授、专家、优秀学生等人才力量开始从事文化创意活动。在这些活动产生效益以后,大批类似或相关企业紧随其后进驻该地区,慢慢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园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正是BC省动画产业园区发展的最初支撑点。
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溢出效应。在科技发达、信息畅通的今天,任何一家企业使用了新技术后,其他企业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而快速掌握这种技术,并应用于自己的产品中。这种现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BC省动画产业园区中集中了大量的从事文化创意活动的企业,它们在业务范围、经营方式、产业种类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共性,甚至是完全相同的。由此引发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了避免技术溢出导致竞争优势的丧失,园区内的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在吸纳众家所长的同时竭力寻求超越,以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这样的竞争,既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又使BC省动画产业园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四篇: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有相关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而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领跑全国,赶上西方国家,就必须打造出若干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并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例如,上海应以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地为基础,加强区域和行业的协调,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规划和整合,探索建立几个功能定位合理、具有明显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如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以浦东软件园为依托,以先进的科技水平、多样的艺术形式、健康的文化内容、现代的产业功能为发展主线,重点建设文化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集中体现了“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因此,可以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为龙头整合目前分散在各区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业、多媒体内容产业和影视后期制作业,加强合作,共铸并共享“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品牌,形成优势,实现共赢。
还有,总投资12亿美元、占地1300亩的亚洲创新创意产业园区在南京浦口。这个国内首家“复合式”创意产业园主体建设项目包括软件园区、展览展示馆、教育培训中心、创意商品步行街、主题乐园及相关服务配套等。产业园建成后,将重点在数字动漫、影音娱乐、市场运作、媒体整合及人才培育5个方面大做文章,引进包括动漫策划制作等相关数字内容的150家优秀企业分批入驻。
第五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成为课题
一、命 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开篇之际,恰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举行。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不仅吹响了“文化强国”的号角,更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此次全会聚集文化议题,其意义堪比当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将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文化发展将进入新阶段。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将纪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集聚起来的精英在全球话语权中众横捭阖攻城拔寨以及与世界领先企业一决高下的文化创意企业;《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将见证一个被文化创意改变的中国,书写“中国史诗”新篇章。
回顾新时期历届中央全会,把文化作为生产力来做专题系统研究讨论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第一次。《决定》明确提出要把文化发展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地方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再次突出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将之上升为中国“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命题这样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意义非凡。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的转移过程中,有个基本问题需要研究,既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而发生“牵引”影响的必是文化。一个文化强国应该具有吸引全世界按其文化理念自觉遵循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穿透力,为世界树立楷模,在文化的关键领域作出贡献。这正是“文化强国”这一科学命题提出的内在机制。在全球文化软实力竞争加剧的严酷现实面前,已经容不得中国在文化发展建设方面固步自封、稍有迟疑。只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幅度提高,才能够提出引领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潮流的各项议题,在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这就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未雨绸缪。
二、潮 头
文化正立于时代潮头,我们站在潮头前瞻:文化创意产业将涌现四大潮流
潮流一 资本加速流入文化产业
2009年7月,国务院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4月,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在政策的推动下,资本快速向产业聚集,一批相关的文化产业基金迅速成立并进入投资期。
今年4月,由建设银行发起的中国首只文化产业基金——建银国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启动,规模20亿,投资范围涵盖出版、影视、网络游戏、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而市场嗅觉敏锐的VC和pE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也开始杀入文化领域。“文化+金融”的文化产权交易也开始成为潮流。
《决定》提出,“推进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有效对接,并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支持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鼓励扶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闻风而动的金融资本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掘金力度,而在资本运营和金融创新的催化之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将步入跨越式发展。
潮流二 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
多而不强,分而据之是中国文化创意企业经营的现状。可以预期,未来通过“合纵连横”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一大推手。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创意产业的“越界”重组将迎来新的“发射窗口”。
《决定》提出,“要在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网络业、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领域,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其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动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尽快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未来几年,我们将迎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提升的时代。
潮流三 改制上市风起云涌
《决定》提出,“未来的主要任务仍然在于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并着力培育骨干企业”。未来政府将督促文化传媒国有企业改制完成,加大相关公司的投融资政策支持。跨媒体、跨区域、跨行政级次、跨所有制重组开始向纵深推进。届时,将有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国有或者私有文化传媒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意板块整体关注度将得到提升。
潮流四 文化出口将成为新亮点
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将来在支持文化发展和开放方面,也会出台力度更大的财税支持政策。文化贸易特别是版权贸易将从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我国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的尴尬局面,实现从国际文化贸易大国到文化贸易强国的转变。
三、课 题
我们踏浪而来、逐浪而兴,我们将择取怎样的浪花装点文化创意的花园?于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年鉴》编撰采集的进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自身的标准化及评价体系的构建成为首要课题。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特征逐渐完善,而标准化和评价体系作为一种超越产业品牌竞争的高层次竞争手段,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采取什么新思路、通过何种模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于什么理论、选取何种方法才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这成为《年鉴》编委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力图构建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年鉴》所确立的产业“楷模”,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又具有现实可行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参照系。
当前,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行业划分标准不清、企业界定的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文化创意产业的标准化体系还没有建立。因此,我们期冀依托标准化评价体系的引入成为新经济范式的“催化剂”,催生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的发育和发展。
2007年,文化部曾颁布《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文件指出,文化领域的标准化是促进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技术保障,是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那么,作为“重要技术保障”和“重要基础性”的“标准化”将如何构建?
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它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在这里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融和升华,是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创意产业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正因为如此,创意产业不是要从传统产业类型中完全分离出来,而是要在传统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新的创意元素,提高“创意”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创意产业以其渗透性打破传统产业的格局,在传统的产业“林”中通过越界重组,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合作,形成一个创意产业实现途径的“截层”。我们的标准化评价体系“作业点”就建立在这一独特“截层”上。
依托城市基础条件、功能和便利性,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聚发展的态势,这种态势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中发展。作为集聚区建设基础的城市能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创新人才资源、畅通的信息媒介和便于传播共享的文化氛围,为创意社群提供良好的“创意生态”。城市具有组织和策划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机构和团体,能够使产业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城市作为各种新思想和新潮流的发源地和集聚地,为创意提供了现代性的想象空间。
因此,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能否在一个城市烙下清晰的印记,成为这个城市的符号;同时它能否有一个可聚焦的核心关键词而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它还要善于发出一个欢迎指令,既表达这个城市的文脉与精神。这三个方面是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外部视域。
创意产业已不仅仅是个体设计师、策划人及艺术家们的灵感突现,这其中也包含知识和社会经济文化传播构成,产业发展形态及社会运作方式的创新。创意产业需要集体的广泛互动和企业的多主体参与,需要整合多主体资源来建立一定规模的集群环境。
因此,我们提出资源—环境模型来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集聚程度。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化创意主体”来说,环境分为两个维度:资源禀赋和环境适应度。资源禀赋是指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切资源,包括创意社群、鼓励政策、企业战略、技术能力、本土条件、市场情况、地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环境适应度可衡量文化创意主体受环境影响而发展的适应程度,文化创意主体的环境适应度由对制度的适应程度和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的适应程度来评价。
由于目前国内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内涵、范畴界定的不同,以及统一标准的缺失,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距甚远的各种统计版本并存。由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工作的滞后,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可以支撑形势分析的比较可信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特别是关于产出的统计数据,除了各种行业性统计和地方性统计之外,国家统计基础上付诸阙如,还没有一个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统计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而行业数据与国家统计数据有很大的差异,地方统计口径也多有不同,难以汇总为全国性数据。
不仅如此,全国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已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未来发展情况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相关管理部门各自提出了自己的需求,需要有更加规范的、可行的、科学的、合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的指标体系。而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评价标准,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避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沦落为房地产开发区。
针对当前大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外部来看作为一种产业集群常常只具备一个宏观意义上的地域概念,至今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管理主体;从集聚区的内部建设来看,硬件条件、配套产业链、集聚个性需求都需要规范。这种规范来自于集聚区自身发展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来确立集聚区建设的规模、配套服务、入驻企业的选择标准等。于是,我们所见的大多数集聚区都找不到固化的文化符号,更不要说形成基于某一文化符号的产业链条了。
这些现状给我们编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确立了以文化创意集聚区为切入点来推动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方向。
四、思 考
国际文化贸易领域,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多都只输出被功利地解构的一个个抽象的文化符号,未能向世界清楚展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未能将中华文化应有的想象空间提供给世界。只有建立起能够承载、传播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创意产业,才能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应对现代社会的需要而制定文化发展策略和政策,因而令我们的社会受“现代性”的驱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现代性”,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使命。“现代性”是一个集体价值观系统,规范着人们的思想、建立人们的身份、推动经济、支配选择、引发期望。最重要的是,这些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大众对快乐、美丽、艺术、创意及幸福和尊严的认识。“现代性”支配消费者如何选择某项艺术表达形式、某类文化创意产品。简而言之,“现代性”塑造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而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依靠文化滋长,讨论“现代性”就是讨论文化的价值观。
有学者在追溯历史时提出:两千年前的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第一条丝绸之路;在15世纪,郑和下西洋,开辟了第二条丝路,这是一条海上“丝路”。在21世纪,我们将开创第三条“丝路”。先前的两条“丝路”是茶叶、丝绸、香料、水果、珠宝、黄金贸易的重要通道。21世纪的第三条“丝路”除了是新颖构思、创意产品、创意人才交流之路,亦是东方及西方文化价值交流之路。第三条“丝路”并非海上或陆上通道,也不会实质上连贯两地。第三条“丝路”穿过的是人脑精神领域中意识形态的网络联系,其动力就是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把握文化的话语权以确立和平竞争的优势。
这第三条“丝路”是当今中国文化战略的一个隐喻。站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一“思考之地”,我们将看到:在这条“丝路”上,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融为一体,文化政策互相配合,通过各地之间结盟,寻求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共通之处。这条丝路上,各个城市和国家的公民也抱着相同的愿望,邀请彼此 追寻共同的理想:以欣赏的态度接触不同文化,以欢愉的心情体验不同艺术,以开放的胸襟看待不同社群。在这条丝路上,人们互相尊重他人珍视的基本价值,共同尊重大家认同的核心信念。这条“丝路”就是中国回应文化需求全球化的答案,是开拓人类的精神疆土。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当成为连结这条“丝路”的一个个“驿站”。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战略性产业”,但眼下更是“战略性短缺”产业。“战略性短缺”的现状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性短缺”是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和矛盾的集中反映,需要在发展中予以解决。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文化消费需求的释放以及民间创业激情的迸发,对体制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引发了存量和增量领域出现联动态势,推动体制改革走向突破。
文化体制改革既着眼于盘活体制内存量,也通过开放准入而进一步实现增量发展;数字新媒体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在3G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和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实现联姻,展示出了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或者“创意经济”时代的美好前景。
五、解 读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消费者服务业”,也是“生产者服务业”。“中间产品率”是一个产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一个成熟的产业是与其他产业相关度较高,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密切的产业。从国际经验看,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从一个主要满足最终消费需求的产业,越来越走向主要满足生产需求的产业,成为与相干产业关联性强、融合度高、相互促进作用大的“大文化产业”。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文化创意企业组织结构是合理的,如何能够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同时促进竞争和有效地鼓励个人的创造精神?
文化创意产业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组织形态区域布局的变形:产业链前端的内容原创环节采取了低集中度的市场竞争模式,分散化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是主体;产业链后端的制作和传播环节采取了高集中度的模式,大型企业集团是主体;由少数传媒巨头和大批中小企业以及自我就业的创意社群形成“准市场化”关系,又逐渐构建起了地域性“团快式”结构。现在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就是建立在这种特殊的市场组织形态之上,谋求在提高市场集中度和最大限度地鼓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之间建立平衡。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年鉴》编委会注意到,文化创意产业与一系列相关产业关联度越来越高,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以至于需要在做文化产业产业的统计时,不仅要将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列入统计,而且应该将相关产业中与文化创意有关的组织、个人及其产值列入统计,才接近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这表现出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政策进行整合的明确取向,也成为《年鉴》编辑的新视点。
在《年鉴》的编辑进程中,我们从研究“创意”本身,逐渐延伸到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组织和生产活动,即“创意产业”、“创意资本”,又拓展到以创意为基本动力的经济形态和社会组织,即“创意经济”,逐渐聚焦在具有创意的人力资本,即“创意社群”。我们关注从“工业化制造”向“艺术化创造”的转变。“艺术”这个隐喻,在这里代表着对“理性”(“经济人”隐喻)这个现代性范畴的突破。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理性”范畴内物性的创新,必然转向“艺术”范畴内生命性的创新。艺术在这里,更多代表着人的精神本身。这就是“产业为载体创意为核心”问题的文化价值观本质。
由此,我们对创意经济的评价,实际上意味着,从以效用为重心的经济,转向以价值为重心的经济;从以理性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活性资本(包括知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精神与潜意识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从以机械组织和制序为基础的经济,转向以有机组织和活的制序为基础的经济。
当我们的时间流、空间域发生变化的时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创造的应当是一种新文化;是创造传统,而不仅是继承传统;是一种文化设计,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更为健康的生存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生产的产品已经传变成文化传承的一项内容,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结晶。而且穿越产品本身的意义,成为艺术和文化的象征性要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是边界,恰恰是一种引导,是沟通向往的激发,以它所赋予的人文意义引导我们去思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映射时代的生活方式,反映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个性,同时也反映了经济、社会、政治的地位以及自我价值,最为重要的是反映了我们的历史。这就是创意产品的史诗般的历史意义,一种把产品转换成带有了不起的象征价值的梦幻之旅。
我们将创意经济与创意生态思想融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年鉴》编务实践,形成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的模式语言和评价准则,以及开展协作的衡量指标。
六、界 定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指的是,将一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和资源禀赋以最集中的方式集聚在某一地理区位内;是一系列与文化创意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个在都市中具备完善组织、明确标示、供综合使用的地区;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集生产、传播、消费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让艺术与社区发展更紧密结合。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产与消费活动的呈现,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创意,而创意灵感的获得往往来自于与其他同行相互接触的刺激,在众多的活动中特别是多样化文化聚会地点的出现,通常能充分提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获取灵感。因此,集聚地点的设置通常被考虑到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策略中。
文化创意产业园存在于人们的印象之中,而这些印象的形成取决于文化创意园区的活动、风格、形象。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是革新和创意的地方,在设计和欣赏方面经常是超时代的,并且这些超时代理念被带入园区的建筑设计、内部装饰、城市空间的纪念碑性等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刺激新的理念,成为新产品和新机会能得以开拓、努力尝试的地方。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具有园区身份和象征意义,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