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糯垌镇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糯垌镇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镇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我镇的地质灾害往往发生在山体陡坡和岩容地带,其突发性、危害性极大,经济损失比较严重。
为规范地质灾害的管理,明确镇政府和镇直各相关部门、社会各阶层及公民在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职责、目标和任务,保证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防治方案。本防治方案涉及的范围是我镇辖区。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我镇地质灾害种类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等。根据2006年地质灾害区划和调查以及2010年发生的地质灾害统计,全镇发现需监测的各类地质灾害点3处,经过前几年年的治理,我镇已对海杰村白坟冲滑坡、秋久冲泥石流和塘坪村小水滑坡申请撤销,于2014年重新确立塘坪村小水为地质灾害防治点。因此,除了重点防治塘坪村小水这个点之外,另外列入本年度防治的是地质灾害易发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范围
根据我镇地质灾害调查的结果以及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以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包括灾害规模、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危险性等)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建设状况与发展规划、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将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
(一)地质灾害防治点
—1—
塘坪村小水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点
此区域为我镇唯一一个地质灾害防治点,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在2013年已申报撤销此地质灾害防治点,与2014年重新确立为我镇的地质灾害防治点。此地灾点共涉及农户4户,20多人。此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点工作,必须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监测的方法。一是开展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工作,在调查与勘查的基础上做好地灾的治理工作;二是在汛期认真做好监测预警工作;三是落实责任人,做到巡查、监测、预警到位到点及时;四是应急方案详尽周全,措施得力。
(二)重点防治区
塘坪村上下谷、六孔河、石桥坪高棠村大坪、大地村酌山易发区 以上区域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开挖边坡较高,坡角较大,现状地质灾害发育规模较大,稳定性差,危险程度较高,每一个片区有30左右人居住。特别在汛期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一是开展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工作,并作好监测预警;二是搬迁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的居民和建筑,避免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三是进行农村建筑工程综合治理,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三)次重点防治区 大地村望甩、良垌易发区
以上区域开挖边坡较高,坡度较大,曾发生局部地质灾害,规模较小,但稳定性较差,对建筑物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本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以防为主、治理为铺。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勘查、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局部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等。对 —2—
未来工程建设活动,通过加强村镇规划管理,防止新增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四)镇内切坡临坡点建房点的地质灾害防治
我镇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切坡临坡建房点共47户(317人)分布在塘坪、绿云、大地、高棠村,现已将47户分成18个联保小组,落实了相关责任人与联保组长,要求在汛期信息畅通,监测到位,一旦地质灾害隐患发生,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由于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每年的汛期雨季,同时 也受到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综合这些规律,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汛期雨季和工程建设施工期。
(一)汛期雨季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我镇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上岩石裂隙和节理发育,岩 土体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人类工程活动频繁,雨季大量水流渗入土层,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再加上斜坡卸荷作用,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降雨过 后,由于水分流失,土体收缩开裂,也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4-10月是我镇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 范期。当日降雨量超过50毫米或每小时降雨量超过20毫米时,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二)工程建设施工期
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大。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活动,由于破坏了山体的自然平衡和植被,在施工期间,若未能及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防范措施,极易导致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执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防治工作应以调查评估、隐患监测为主,避让与治理并重。对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内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将以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方法减灾防灾;对地质灾害次重点防范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应以监测及积极治理 为主;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其他工程建设活动,应重点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灾措施,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防止新增人为诱发地质灾害。
2016年,各村(社区)、镇直各有关部门应当做好以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制度
地质灾害发生后,由镇政府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动员和组织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由国土规建环保安监所会同水利站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其他有关镇直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灾民安置、卫生防疫、社会治安等工作。
(二)加强规划和管理
严禁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从事其他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严格控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工程建设活动。在易发区内的工程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各村(社区)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镇、村规划的管理力度。
—4—
(三)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
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来说,监测预警是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之一。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次重点防范区为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重点区。
1.专业监测由广西梧州地质环境监测站进行。我镇今年未对灾害隐患点进行专业监测。
2.群测群防工作由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村(社区)、单位或居民承担,各村(社区)以及各有关单位负责组织监测网络的落实,选派工作认真、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责任心强的人员为监测人,开展群众性简易监测,各灾害危险点要有明确的监测责任人。
3.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者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向镇人民政府和村委或者国土所报告。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 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扩大。
4.对灾害隐患未彻底治理或受威胁群众未搬迁前,必须对其进行严密的连续监测,可采用设桩简易监测或目视监测的方法进行。
(四)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
1.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尽快对严重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治理。
2.在2017年汛期前,对地质灾害隐患的危急程度进行评估,划定地质灾害高危范围,对部分高危地段的房屋实施搬迁,由政府部门对居民实施异地安置。
3.根据我镇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采用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七、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责任人
我镇各个地质灾害隐患所在区域的村(社区)和有关单位、居民是群测群防体系的基层单位,对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由所在的村(社
—5—
区)和有关单位落实人员组成监测组或监测人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通知受灾人员和受威胁人员撤离。
地质灾害监测人的主要职责:
(一)认真学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熟悉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并积极做好周 边群众的宣传工作,争取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持。
(二)掌握地质灾害监测的基本方法,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工作。采用目视等方法 定期监测隐患体及其周边环境的异常变化,如:是否产生新的地面裂缝、地面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情况等。如发现地面及房屋出现裂缝,应采用设桩监测方法,定时监 测裂缝宽度变化情况。
(三)旱季要求每10天进行监测一次,汛期雨季每天进行监测一次,监测点变异加快和大雨、暴雨期间要每小时进行监测一次,并加强值班和巡查,雨后10天内每天进行监测一次。并根据监测变异情况,将监测资料及情况定期上报镇政府和国土所。当地质灾害出现变形骤然加剧异常时,应立即上报,并协助有关部门果断采取应急措施,避免灾害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应急防治措施包括:
1.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变形阶段进入临滑时,崩滑灾害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协助政府部门及时通知危险区内的居民立即进行撤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应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 —6—
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渗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的排水。
(四)积极保护好监测工具和设施,及时制止破坏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设施的行为。
—7—
第二篇:糯垌中学
糯垌中学“控辍保学”责任书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有效控制辍学、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与各教师签订该责任书。
一、每位教师保证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不强迫学生购买教学教铺资料,不向学生推销其它用品。
二、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按时上下课、按时放学,作业符合标准,不用作业惩罚学生、不剥夺学生的考试权利。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不公开排列学生的考试名次。禁止使用侮辱性语言批评学生,不得以任何借口停学生的课和赶学生回家,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不变相体罚学生。
三、班主任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情况,强化考勤制度。如遇学生无故缺席的应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原因。视情节进行说服教育,若出现辍学苗头的,应上报政教处,以便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防止学生逃学和流失。
四、规范学生的休学、转出、转入、复学等手续。班主任、教师不得擅自让学生转出、退学。
五、为了更好地促进控辍保学工作,学校将实施奖惩制度。对于辍学率为零的班级将给予奖励,并作为优秀班主任评比加分的依据。辍学率高的班级,学校也将给予一定的处罚和批评,并扣除适当的班主任评估分。由教师或班主任人为因素造成学生辍学的,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对辍学率高的班级,该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终考核一票否决,不予评优。
六、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此责任书一式两份,学校与教师各执一份。
学校:(签章)教师签字:
年月日
第三篇:镇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方案
樟村坪镇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关于开展乡(镇)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 ”宣传培训活动的整体部署和具体要求以及全区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 ”宣传培训会上的要求,结合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制定樟村坪镇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方案。
一、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对象包括全镇各村(居)委会全体干部,各监测点责任人及监测员,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各矿山企业分管领导及监测技术人员,共计约150人。
二、培训目的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切实增强各村(居)委会全体干部,各监测点责任人及监测员,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各矿山企业分管领导及监测技术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自然及人为活动所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
三、培训内容
(一)如何做好农村自建房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尽
可能的避免自然或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二)如何在日常工作尤其是汛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险情巡查等工作。
(三)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制定,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启动和实施防灾预案。
(四)各监测人员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点监测并如何做好监测记录。
(五)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及宣传内容。
(六)如何加强全镇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学习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点。
四、培训师资
(1)聘请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宜昌站工程师授课。
(2)聘请夷陵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工程师授课。
(3)国土资源所负责地质灾害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授课。
五、培训教材
使用国土资源部统一培训教材《防灾减灾知识读本 》和《地质灾害宣传教育片》,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写具体教案。
附件:
樟村坪镇地质灾害防治
“ 五到位 ” 宣传培训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柏松镇委书记、镇长
副组长:李发兵镇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
成员:李
韩占冰丁发彦铭谭华魏长龙石祖培曹福远张国士郑发方彭善义陈万清李友国杨宏清王启明陈发智赵南阳黄廷龙镇委副书记、副镇长 镇安办主任、正科级干事 镇委宣传委员、党政综合办主任 镇工会主席、经济发展办副主任 樟村坪国土资源所所长 镇水利中心主任 樟村坪国土资源所副所长 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桃坪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砦沟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栗林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三堡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马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古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董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黄家台村党支部主任
姜德育秦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宗刚殷家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王文海羊角山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望西定犁耳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郭大伦云宵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余盛斌樟村坪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所,魏长龙兼任办公室主任,曹福远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宣传培训活动具体工作。
第四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篇一: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相关单位要继续按照武隆县6.5山体垮塌地质灾害发生后,开展本次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的同时。区政府于6月8日和7月1日召开的两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题会议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推进避险搬迁工作进度,尤其要抓紧完成紧急避险搬迁户的搬迁及大湾镇手爬岩危岩等8处特别危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危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
一、工作责任
责任领导:
主要责任单位:区国土分局
责任单位:区建委、区市政委、区交委、区水利农机局、区教委、区移民局、区经委、区中小企业局、区安监局、区发改委、区公安分局和各镇街、园区(新城、风景区)
二、工作目标
一)对所属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100%拉网式排查,排查实现三个100%一是通过开展地质灾害大排查。查找出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防范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监测、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等消除安全隐患的措施和建议。二是将排查时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00%纳入地质灾害防灾体系。三是专业技术单位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报告复核率100%
二)严厉查处可能诱发重大地质灾害的工程建设、采矿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一是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大执法。有效预防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二是坚持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原则,对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失职、渎职工作人员进行查处。三是对专业技术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三)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通过开展地质灾害大整治,确保四到位和八落实一是对排查发现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做到责任单位、防治资金、监测手段、防治措施四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警示牌、单点防灾预案、监测经费、监测人、监测记录、两卡(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监测设施、撤离路线等群测群防工作八落实进一步完善和巩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三、工作内容
特别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危岩、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重点是三峡库区、城市建设地带、重要交通干线、重大水利工程、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矿山开采、矿山采空区、学校、旅游景区等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
一)大排查工作内容
并对每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以下要求进行排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机构、责任落实、防治经费、防灾体系、监测网络、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宣传培训等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自查。
否可能扩大和变化,1.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一是排查是否做到八落实二是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规模、影响范围(包括人员、设施、生产企业等)威胁对象、发展趋势等。否可能发展为重大安全隐患。
除开展上述两个方面的排查内容外,2.对已完成工程治理或正在进行工程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要排查治理方案是否科学有效,否按照批复的治理方案实施,施工过程或效果监测是否有变形,工程施工现场是否出现新的变形,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到位。
除开展上述两个方面的排查外,3.对已采取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还要排查是否按照批复的搬迁避让方案实施,核实该隐患点的变形情况,核实影响范围是否扩大,影响范围内是否仍然存在受威胁对象。
要开展地质调查工作,4.对排查时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认真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规模、危险区范围、威胁对象、稳定性及危害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并将其纳入当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涉及本行业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参照上述要求开展地质隐患点排查。专业技术单位对本单位承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调查评价报告、勘查设计报告和工程治理等技术资料进行详细自查。
二)大整治工作内容
对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整治: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及区级相关部门必须落实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员。
按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八落实和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四到位要求及时整改完善;1.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
将隐患点纳入当地群测群防体系,2.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并按照群测群防达标建设标准,制订单点防灾预案,明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落实监测人员和监测经费,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设置警示牌和遇险撤离路线图;
及时组织群众撤离险区,3.对出现险情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应急调查,并采用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及工程治理等处置措施;
4.对在查处地质灾害防治违法违规行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三)大执法工作内容
1.对在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工作中失职、渎职并造成后果的抢险救灾中严重失职、渎职的违反地质灾害防治规定办理建设项目有关手续的
2.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治理或治理不彻底的
3.对在地质灾害危险区、极易发区或直接威胁区内从事与地质灾害防治无关的爆破、削坡、工程建设、采矿等活动的
4.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论不宜开采而开工建设开采的
未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求配套设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或落实治理措施的5.对违反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制度。
6.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范围内及其周边进行工程建设的未按照规定进行安全影响论证的
7.矿山开采可能诱发矿山地质灾害的
或承担的项目出现质量问题的8.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和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勘查、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弄虚作假。
9.对妨碍、阻挠地质灾害监测、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的
四)及时按要求报送《地质灾害大排查明细表》和《地质灾害大排查汇总表》检查总结工作内容。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及区级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
四、工作步骤
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深化和延续,此次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和大执法工作是全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和大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此次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和大执法工作从年7月20日开始,至12月15日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建立工作机构,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20日―8月10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区级相关部门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人员,完成人员培训,做好宣传发动和安排部署工作。
由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二)大排查阶段(8月11日8月31日)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要按照大排查工作内容要求进行排查,排查率要达到100%并填写排查统计表和汇总表。同时,制定问题整改的具体工作方案,并开展大整治和大执法的相关工作。此基础上,区国土分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复查,复查率达到50%以上,区国土、建设、市政、交通、水利、移民、安监、煤监、支铁办等将排查和复查结果报相应市级行业主管部门。
针对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时发现的地质灾害防灾体系中存在问题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三)大整治大执法阶段(9月1日11月15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及区级相关部门依照《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责任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委办〔 〕77号)职责划分。按大整治工作内容进行整治。区级相关部门按照执法权限对大执法工作内容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建立长效机制,四)总结提高阶段(11月16日12月15日)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及区级相关部门对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执法查处情况、隐患整治落实情况等开展检查并进行全面总结。进一步细化、硬化、巩固专项行动成果。推进专项行动向纵深发展。
五、职责分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和谁引发、谁治理原则。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由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负责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各镇街、各园区(新城、风景区)区政府相关部门在本次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中的具体职责是
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制订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所有地质灾害点逐一建立防治预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村(居)组等基层组织作用,扎实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
区国土分局:牵头负责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区建委:负责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的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
主要范围包括: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市政基础设施及各类污水和垃圾处理场。区市政委:负责市政设施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
主要范围包括:各类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包区交委:负责公路、航道沿线边坡及周边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
括改扩建项目)周边、公路和航道沿线边坡及周边。
建水利工程影响范围。区水利农机局:负责影响水利设施和法定边界范围的地质灾害和因洪水引发灾害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主要范围包括:已建水利工程及其周边。
区教委:负责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
主要范围包括:移民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区移民局:负责三峡库区的移民迁建区、移民迁建设施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三峡库区高切坡项目等。
重点是位于危岩、陡崖和滑坡体影响范围内的企业、煤矿、非煤矿山的生产区、生活区及尾矿库(坝)废弃矿井、采空区、井口、道路等。区经委、区中小企业局、区安监局等部门:负责工业企业、煤矿和非煤矿山开采等生产活动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主要范围包括:工业企业生产、煤矿和非煤矿山开采可能引发或遭受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边坡。
区发改委(支铁办)全面负责铁路工程沿线周边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
六、工作要求
落实责任。为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加强领导。经区政府研究同意,决定成立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黄宗华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永洪、区国土分局局长牟跃进任副组长,区政府应急办(救灾办)区国土分局、区监察局、区发改委、区经委、区教委、区建委、区市政委、区交委、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水利农机局、区移民局、区安监局、区卫生局、区气象局、区房管局、交警支队、区中小企业局、区国资办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国土分局,由牟跃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李青、包秀华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及区级有关部门也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严格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区政府与各镇街、各园区(新城、风景区)及区级有关部门签订《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各镇街、各园区(新城、风景区)及区级有关部门要把领导责任、管理责任、防治责任落实到具体环节、具体岗位、具体人头。分管领导牵头抓,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具体抓,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做到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责任体系。
注重培训。要充分利用地灾防治知识培训、发放传单、现场宣讲等各种手段,二)搞好宣传。采用电视、广播、报纸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灾防治知识和《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要狠抓地质灾害重点区域的防灾知识宣传工作,对受威胁群众、中小学生,以及镇村干部、地质灾害监测员等开展一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遇险自救能力,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全民普及、地质灾害全民预防的目标。
强化整治。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及区级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工作实际,三)扎实推进。制订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强化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要求。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确保排查不留死角,执法不留情面,整治不留后患,使此次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威胁矿山安全生产和人员生命的要立即责令停产、停工进行整改,待隐患排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突出重点。此次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要统筹兼顾,四)全面深入。点面结合。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园区(新城、风景区)管委会及区级有关部门既要全面发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要做到全覆盖;又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检查地质灾害极易发区、高发区内严重威胁群众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出现险情且急需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区监察局、区政府督查室要对各镇街、园区(新城、风景区)及区级有关部门此次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进行综合督查。对责任不落实、预防不得力、措施不到位、工作失职、虚报、瞒报、漏报等行为,五)加强督查、务求实效。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将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直接当事人的责任。
并于年12月10日前将工作总结报区国土分局。区国土分局每月14日、29日前将区领导带队检查情况、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报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每月1日、15日前将全区工作开展情况以区政府名义报市国土房管局;年12月15日前,各镇街、园区(新城、风景区)每月13日、28日前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区国土分局。区国土分局将全区工作总结以区政府名义报市国土房管局,同时抄送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篇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我镇属中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相对复杂,存在不同程度地质灾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不断加剧,地质灾害已成为我镇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切实做好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制定201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下称《防治方案》)。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
(一)20xx年我镇地质灾害概况
20xx年,我县雨量总体较少,台风较少,受汛期降雨天气的影响,我镇部分村引发了一些小型山体滑坡、崩塌、山体裂缝等地质灾害,如古石村黄耀章等5户房屋建在滑坡体上,房屋出现裂缝,地面涌水;上登村温运蒸等四户房屋建在滑坡体脚下,我镇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及时报告、发放两卡,并请专家现场勘察。全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二)20xx年地质灾害态势预测 1、20xx年我县降雨趋势分析
根据上杭县气象局分析预测:预计20xx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总降水量接近常年至略偏少。春季降水量偏少,可能发生气象干旱;雨季降水略多,期间有降水相对集中期,局部将出现洪涝灾害;夏季海上生成台风偏多,可能有2~3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对我县有较明显影响。2、20xx年地质灾害预测
根据我镇危险性地质灾害隐患点时空分布及特点、形成机制、诱发因素和环境地质条件,划出以下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次重点防护区和一般防护区。
(1)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
滑坡主要分布于中低丘陵山区,地貌呈上下陡、中间缓的山坡,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白玉、古石、新丰、新塘、璜岗、上丁、六甲等村。崩塌主要分布于县道、省道、国道沿线、矿业活动热点地区,若存在高台阶作业或底部掏采岩体张力平稳破坏,也极易造成崩塌(如采石场)。
(2)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护区
主要分布于镇内丘陵区,该区以侵入岩为主,风化强烈,残坡积厚度较大,在强降雨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水土流失。
(3)地质灾害一般防护区
主要分布于各红层盆地,该区地形平坦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镇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强降雨诱发的突发性地质灾害。4月-10月份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各村(居)委会和镇直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各村(居)委会和镇直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极端负责的精神,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建立以村(居)委会主任负责制和有关领导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把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对疏于管理、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惩处。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全县汛期为4月至10月。镇政府将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在汛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点,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要及时制订落实整改措施,并书面上报镇政府。
汛前检查的主要任务:一是检查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落实情况。主要包括村级防灾责任组织机构、危险点巡查监测责任人是否明确;信息网络是否畅通;危险区群众的应急转移方案及措施是否得力等。二是检查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区。镇防灾工作小组应认真做好险情排查,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划定警戒区域并设立警牌。在强降雨或降雨量超过当地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时,应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调查和监测,发现有明显异常情况,应及时组织调查,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三)灾前监测与安全转移
1、遇有台风或暴雨袭击时,应加强监测。各村(居)应做好监测工作,统一组织、部署地质灾害危险点避险准备和实施工作,因地制宜地做好群众及财产的转移工作。
2、当日降雨量超过50mm或连续降雨累计降雨量在50-150mm时,除应加大对危险点监测密度外,还应对房前屋后、公路沿线高陡边坡、水利设施、旅游景点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巡查。各村(居)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点受威胁人员、财产等的避险转移工作。
3、当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降雨累计降雨量大于150mm时,应实行24小时监测,还应对房前屋后、公路高陡边坡、水利设施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巡查。当地村(居)委会应迅速做好受威胁人员的强行撤离、财产转移和重要设施的保护工作;紧急情况时,可以强行组织避灾疏散。
4、镇政府将成立由各有关单位组成的地质灾害防灾救灾队伍,备足必要的防灾救灾物资,制定具体的防灾救灾方案,特别是临灾前的人员转移方案,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处置及时、转移有序。
(四)抢险救灾
灾情发生后,镇防灾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按既定预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切实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建立防治地质灾害灾情报告制度
各村(居)及城区分局等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报告制度,做到信息畅通,为防灾救灾的指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1、速报要求:要按情况准确、上报迅速、镇为基础的原则。
2、速报内容:负责报告的各村(居)及有关单位应当根据掌握的灾情信息,尽可能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同时提出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六)《防治方案》的实施
建立镇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镇长为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挂钩村的镇领导、城区国土分局局长、村支书、村主任为具体责任人,负责组织灾害点预警信号、人员财产转移和现场监测工作。镇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应急分队(见附表),各村(居)要成立地质灾害预警群防群测小组,形成镇、村、村民小组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网络。
四、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人
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责任人,原则上是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谁就是预防责任人,在主汛期要加强巡查,以便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变形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的预报。
篇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双流县位于成都市南郊,地处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交接地带,全县覆盖面积1067km2,辖25个镇(街道办),183个行政村,1480个村民小组。全县平均人口密度为870人/km2。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平原、浅丘和低山三种地貌类型单元,其中以丘陵和平原为主,仅在东部有少量低山区。地质构造上,我县位于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县域西部属成都凹陷,东部为龙泉山断裂褶皱带。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加之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使我县成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一、20xx地质灾害防治概况
20xx年我县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省、市有关部门指导下,编制了《双流县20xx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双流县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成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全年共投入避让搬迁补助金近百万元,搬迁受地质灾害危险户50户(涉及合江、三星、万安、煎茶、白沙、兴隆6个镇),解除了地质灾害危险点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在地质灾害高发期加强了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各部门、各镇各施其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地质灾害对我县造成的损害。
二、20xx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雨趋势预测
我县地质灾害发育受区域性降雨十分明显,每年59月汛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是我县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征,多样地形、人口集中、交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也是我县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xx年我县旱涝强度接近常年水平,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为16.4oc。全年总降水量正常在850mm左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暴雨、洪涝主要发生时段为5-9月,以7-8月为盛。洪涝主要集中于金马河、府河、杨柳河、江安河、鹿溪河等沿岸,太平、合江等地区也有发生。县有关单位和各镇(街道办),特别是丘区各镇应根据气象预测,认真结合当地天气预报,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工作,落实好防范应急措施,将地质灾害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地质灾害类型预测
根据我县地形地貌情况及历史上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来看,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类型,地质灾害规模一般以小型为主,地质灾害危险点主要分布在我县东山片区各镇。
(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预测 我县地形多样、人口集中、交通发达,人类经济活动频繁,预测20xx年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县一些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带。此外,西航港街道原成都牧马山芒硝矿厂废渣堆积也是地质灾害危险点之一。相关镇(街道办)和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号)的规定,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对丘区土地整理、群众建房选址的指导,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发生。
(四)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时段预测
降雨量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县每年汛期降雨量都占到全县降雨量的80%左右,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都集中在汛期。预测今年地质灾害的发生时段仍主要集中在汛期的59月时段里。
三、20xx年我县地质灾害预防重点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根据我县地理位置,结合我县地质灾害影响和诱发因素、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20xx年我县地质灾害主要易发区为:东南部龙泉山脉断裂褶皱带、深(浅)丘、牧马山等区域。
上述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林、三星、永兴、合江、太平、正兴等一带,地形差异明显,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容易引发地质灾害。在持续降雨(或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下,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以上区域人类工程活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工作,认真做好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工作。
(二)地质灾害危险点
20xx年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对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已完成,确定了我县地质灾害危险点的分布情况、威胁程度及具体防治措施。20xx年2月28日-29日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市国土资源局对我县新报太平镇小埝村、桃源村地质灾害点进行应急调查,认定新增18处地质灾害点,涉及受威胁农户47户,目前我县现有地质灾害危险点77个,受地质灾害威胁户319户。根据我县地质灾害危险点的情况,落实相关责任单位和监测负责人。
四、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一)编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县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建设、水务、交通等部门,对县域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找准主要灾害点的分布、威胁对象、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主要措施,落实监测、预防责任人,组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镇(街道办)、厂矿企业在汛期来临前开展本区域内地质灾害检查工作。各镇(街道办)要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工作。
(二)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完善地质灾害应急系统
20xx年,我县将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完善地质灾害应急系统。各镇(街道办)应建立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机构,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人为主要责任人,要认真按照县政府与各镇(街道办)签订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的要求,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降雨天气预报制度、险情巡视制度,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县政府将根据灾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群众,开展调查,及时上报。
(三)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认真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县府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办)要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识灾、防灾、避灾能力,建立和完善县、镇、村、社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认真落实报警抢险措施、避险疏散路线、预警信号等防灾措施,尽量将地质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需的资金,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避让与治理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20xx年我县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大的70户农户实施避让搬迁,同时确保地质灾害、监测、检查、治理等工作顺利推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篇四: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弟394号令)、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南》以及《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指定本方案。
一、20xx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第五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下社乡人民政府
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是影响我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主要灾害之一,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盂县201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盂政办发[2012]4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地质环境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灾害隐患点情况
根据我乡地域的特点,构成我乡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是:
1、公路两侧及建筑物,省道214线切坡坡面较多,岩石裂隙发育、风化较强,在汛期期间易形成滑坡、崩塌,造成交通堵塞、危及房屋等地质灾害。
2、阳五高速公路施工废渣废石胡乱堆放,易造成泥石流、河道堵塞等地质灾害。
经排查,我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6+?处,其中滑坡?处,泥石流、河道堵塞6处。
二、重点防范区、巡查工作重点和防范期
1、重点防范区
根据灾害形成的特点及区域,我乡初步确定地质灾害防
治的重点村为:樊家汇、上细腰、下细腰、碾子坪、河西、泽泊、会里、???。
2、巡查工作重点
根据我乡的环境地质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汛期前地质灾害巡查。巡查工作要调查黄土陡崖下建房、挖窑洞以及近年来造地、造林等人为工程造成的隐患点。公路沿线要重点巡查调查潜在影响交通安全的灾害隐患点,受地质灾害等威胁的中小学校舍存在的各种次生地质灾害。
3、重点防范期
根据我乡历年的降雨以及往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确定我乡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9月,及冬季降雪及冰雪消融期。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责任单位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各村、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责任,做到具体情况有人抓,要按照相关职责,明确具体责任人,加强监管力度,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的工作,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主要负责人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调查研究、统一部署、督促检查,认真负责地抓好这项工作。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一是对威胁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防灾责任,将防灾责任到部门、基层,落实到人。二是与村委会、学校等有关责任主体签订防灾责任书。
(二)建立健全并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行县、乡、村责任制度,各村、各部门要在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隐患点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明确具体负责人,监测人员,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排查隐患、群测群防、治理资金、工程治理,基础调查、应急演练,加强监督等各项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落实。
2、建立网络,落实责任
要建立和完善乡、村的地质灾害监测和情况信息网,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各村委会主任是乡、村两级的责任人和联络员,对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点或隐患点安排专人进行监测,明确负责人和联系人,严格实行速报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以多种方式(固定电话、手机、短信、敲锣、广播、鸣笛等)通知受威胁的群众,同时速报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撤离受威胁人员,最大限度
避免或减少灾害的损失。
(三)全面排查,落实各项制度
要认真组织落实汛前排查,讯中检查,讯后核查等各项制度。
1、地质灾害巡查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汛期巡查制度,巡查人员要做到“走到、看到、记到”,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灾情扩大。
2、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各有关单位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或隐患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明确地质灾害的现状、威胁的人员和财产并报告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书面通知有关单位,做好防灾工作。
3、地质灾害值班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值班名单的安排进行值班,坚守工作岗位,保持24小时电话通畅,确保信息畅通,如有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值班记录,并及时汇报。
4地质灾害报告制度
各有关单位要积极组织力量开展汛期和重点地区的险情巡查工作,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后,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月报制度”的要求,及时上报,并做好
跟踪监测和应急防治工作。
(四)搞好应急保障,提高应急能力
各村、各相关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统一领导下,搞好应急保障,建立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应急避险演练,对每个隐患点都要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闲情灾情,依据各自职责要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地质灾害隐患实行跟踪监测、巡回检查,并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搞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育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公益性事业,管理社会化和公众积极参与是做好此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识灾、防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全社会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