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小城镇建设

时间:2019-05-14 04: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小城镇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一篇: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12行政管理 卢建武

国家在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我省共有1689个小城镇,它在城镇体系中层次最底.数量最大,处于乡村和城市之间,在其中起到一个蓄水池的作用。

作为基层农村干部,我认为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围绕这个问题,在我镇及周边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中,既看到了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1、转移农村劳力,化解农村矛盾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2、拓宽民营经济,优化投资环境

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

3、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活质量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民。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提高农民素质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有利于传播城镇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必将大大增强,有效地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田南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田南镇位于市域西南边陲,与新余市、上高县交界。2001年7月撤乡设镇。镇政府设龙光山之南,距城区52千米。清初兴圩,圩场地处田北村田畈之南,故名田南。镇域面积98.89平方千米,下辖9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88个村民小组。2006年,有耕地面积1933.07公顷,其中,水田1275.40公顷,旱地657.67公顷;山林面积3816.40公顷;水域面积800公顷。总户数5618户;户籍人口178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6人。

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990.2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63.40万元,农业总产值626.80万元;财政收入3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1元。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3870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1328万元,农业总产值7377万元;财政收入8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93元。

境内低丘连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面积大于山地面积。植被以松、杉、油茶林为主。2006年,有珍贵古树322株,其中百年以上树木272株,500年以上树木4株(1株罗汉松、3株古樟),均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树木。主要溪港有袁河、肖江小支流及湘泉溪。有山塘水库53座,总容量1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978.67公顷,占水田面积77%。省道上(高)新(余)公路连接南北,境内长6千米。市(县)道黄(沙岗)傅(家圩)公路横贯东西,境内长12千米。各村均通水泥路。

1986年,圩镇仅一条主街,长200米。2003年,通过市场化运作,投资500余万元,将镇政府迁至龙光山之南,并以此为中轴,拉开圩镇建设框架,面积扩大至3.72平方千米。其后,投资近1000万元,修建“田”字环形公路,总长9.20千米。投资700余万元,对圩镇进行绿化、硬化、亮化、美化。

煤炭和瓷石是支撑田南经济的“黑白”两大支柱,已经探明的石灰石储量5亿立方米,无烟煤储量500万吨。清同治年间即有煤炭开采。1986年,有乡办煤矿2家,年产原煤7.43万吨。1992年,鼓励发展私营企业,一批村办、户办、联户办小煤窑、采石场相继开工。至2000年,初步形成“白(瓷石)、黑(煤)、黄(砖)、绿(田南水酒、南瓜酱、米粉等绿色食品)”4种产业簇群。2001年6月,根据国家政策,关闭小煤窑5家。2003年,转变发展思路,投资400余万元,兴建占地33.33公顷的工业小区,引进资金和技术,新上建材和轻质碳酸钙等生产线。2004年,瑞田酒业公司投资200万元,挖掘传统酿造技术,改进加工和包装工艺,使田南老酒年产量增至100吨以上,产品畅销省内外。

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为改善集镇状况,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2003年以来,党委、政府把田南镇的集镇改造,建设中心城镇做为打造全镇经济三大品牌之一,选准突破口,本着异地搬迁、先易后难、突破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拉开了集镇改造的序幕。2003年全镇新开发总面积达到近1万平方米,是1986年以来开发面积最多的一年。新修供水管路、排水管路5000延长米,平整硬化农贸市场6000平方米,铺设电话、有线电视、供电线路10200米。2003年以来,镇中学综合楼、镇政府办公楼、镇卫生院、派出所办公楼、交警中队楼、镇敬老院等拔地而起,在城镇建设上,我们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1、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增强城镇建设的吸引力

一个城镇要健康发展,规划是基础和前提,规划既要符合本地实际,又要高起点一步到位。我镇的总体规划是在1990年经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的协助下编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已不适合我镇的实际,特别是主导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小城镇没有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和制约了群众对城区投资置业的积极性。我们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土地富硒资源丰富,农副产品丰富,特别是本地无烟煤的优势,在宜春都名列前茅。从2000年3月份开始运作,聘请县规划处重新进行了现状测绘,制作了镇域和镇区现状分析图,并制作成光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重新修编镇域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年,近期建设目标定为5年完成。小城镇开发确定了以高付、上新公路为城镇的发展轴线。实施滚动发展。不断强化城市文化意识,色彩和商业气氛,提高小城镇的文化品位和商业承载量。

2、坚持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为我们这个以农业为主的镇来说,搞城镇建设根本没有资金。因此,我们不等不靠,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改造基础设施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先后争取到国家对教育、供水、农村敬老院等方面的资金投入600万元。完成了田南中学宿舍楼和综合楼、田南小学明德楼、自来水公司办公楼、田南水管站办公楼、田南卫生院、田南敬老院的建设。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比如政府原来的院子比较大,我们吸引外地客商办厂,收回的资金补充建政府新办公楼资金的缺口;倒闭的田南玻璃厂的厂房拆掉后,建成大型的集贸市场,周围的土地公开拍卖给商户建房。这样通过盘活土地、房屋等资产,使2004年建设的公共设施资金全部解决。三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2006年起,天工铸造、乐金铜业、南卓铸造、中瑞陶瓷、铭瑞陶瓷、金丽陶瓷等企业的引进,使小城镇建设延伸到冷水坑,城镇规模扩大了3倍。

3、加强领导,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是加强了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书记、镇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对于城镇建设上每个工程的决策,每项措施的出台,镇党委、政府都要认真研究。为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严格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和“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办理手续,对于违反规划的,坚决查处。二是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十年多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这样几个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建设步伐。

1、小城镇建设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一度出现了任其自由发展,一派无序、杂乱、不协调、缺乏科学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规划水平较低,缺乏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跟不上建设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就是在建筑风格方面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美感,同时建筑房屋还出现各自为阵,缺乏统一协调。

2、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性很差

从调研中看出,当前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但是在道路、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由于下水道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雨天还会出现积水现象,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3、粗放建设,居民楼发展十分缓慢

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人们观念落后。目前的房屋建设多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家相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积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低,从面积来看已经超出了单纯住房的需要。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发展,土地面积将会越来越少,土地紧张局面也必将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在这一方面,居民楼的规划建设就显得举足轻重。

4、管理滞后,小城镇环境条件较差

建设一个小城镇,造几幢房子、修几条路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把小城镇规划好、管理好。就调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居委会、城管办等部门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职能。居委会人员少,以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监督不力;城管办行政执法难,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落后,群众环保观念落后等造成小城镇环境较差,城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即使通过强行清除干净,但保持难。二是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众的不良习惯,乱摆摊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问题非常突出,出现了家家打小井,路上倒污水,处处扔垃圾的局面,“脏、乱、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5、小城镇缺乏产业支撑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尽管培育了富硒红薯特色农业,引进了田南老酒、田南米粉、忆童年南瓜酱绿色食品企业,但尚无带动型的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工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但多数招商项目成活率低,贡献少,对小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小。三是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场所缺乏,难以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6、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有效投入。

近年来,由国家免除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新财源、新税源难以创收,尽管我镇泗岗、太炕煤矿、部分企业效益好,但我镇上交财政税收7000万以上,留给自己的财政就很少了。另外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没有上级支持的情况下,以乡镇财力搞小城镇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我认为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干部要把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村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下大气力抓紧抓好。

1、提高认识,突出位置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已成为当前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乡镇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切实把实施城镇化战略放在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把规划、建设、管理好小城镇列入任期责任目标,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小城镇建设,切实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科学规划,夯实基础

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一是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抓紧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合理确定小城镇发展规模,以保证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完善城镇用地制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盘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闲置,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建设用地。坚决防止环境污染,杜绝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相结合。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工业集中区、住宅小区、主要街区、各类市场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等,都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编制详细规划。在人民群众承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标准高质量配套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

3、广辟融资渠道,引进多元投资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一是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要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乡镇要组建综合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镇直部门、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二是要实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区、镇两级财政、金融部门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引导、支持小城镇建设;三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4、加大管理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执法力度,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户强制拆除,不能以罚代批。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要规范规划设计和建筑市场,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平安环境;加强美化、绿化和公共卫生管理,打破“一条街,两行树”的旧格局,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加强文化建设,突出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真正做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增强城镇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篇: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全旗经济发展

——在全旗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8年9月)

同志们: 这次小城镇建设现场会,是旗委、政府就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小城镇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小城镇建设的任务和措施,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小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小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它一头连接农村牧区,一头连接大中城市,既是农村牧区一定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又是吸纳接受大中城市辐射并传导农村牧区的枢纽。加快发展小城镇,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农村产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全旗有8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14.2万人,城镇化水平33%,已经完成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有4个。全旗小城镇道路硬化率 %,自来水普及率 %,污水集中处理率 %,绿化覆盖率 %。全旗有1个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2个自治区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3个市级小城镇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全旗小城镇建设水平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苏木镇要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认真研究解决小城镇建设中资金、用地、户籍、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提出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办法和措施,破除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要建立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力量,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每个苏木镇争取每年为城镇居民办几件事关小城镇发展的好事、实事。要注重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嘎查村的发展。

三、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加快全旗小城镇建设步伐

旗委政府非常重视小城镇建设,今年旗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认真分析了我旗经济社会和招商引资的形势,要求小城镇建设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为经济发展、产业培育提供一个适度的发展空间,为招商引资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007年出台的《奈曼旗2008-2012年年加快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争取用5年的时间,把各苏木镇所在地建设成为布局合理、产业集聚、设施配套、环境良好的新型小城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旗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产业支撑,项目带动,重点

各苏木镇要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承载能力。重点做好以下三大工程:一是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燃气、热力、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工程,配套基础设施。二是搞好小城镇住宅小区建设和改造,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三是下决心整治脏乱差,搞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营造整洁优美的小城镇生活环境。八仙筒镇坚持每年整修一条街路巷,进一步改善镇区道路状况,同时加强绿化、亮化、广场、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小城镇的功能,逐步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人居的环境。

(四)坚持特色活镇,提升小城镇建设

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品位,特色就是生命力。各苏木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努力在营造城镇特色上下功夫,对核心街区、重要建筑群、重点建筑物,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突出个性,使之成为小城镇的标志性建筑,避免千镇一面,千篇一律,单调乏味。

(五)坚持为民建镇,搞好小城镇建设

各苏木镇要关注民生,尊重民意,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遵循“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取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二要发挥农牧民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小城镇建设的关心者、支持者和参与者。三要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小城镇建设要为群众着想,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

第三篇: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党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省委九届五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央和省委对加快城镇化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小城镇是镇域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 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 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

2、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中城市的地理条件,不可能走只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3、有利于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拓宽空间和创造投资环境

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以及餐饮服修等行业发展,刺激民营经济的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乡镇企业产品乃至大中城市工业产品会有更多的销路,同时也将成为农副产品销售的集散地,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拓宽经济空间。

4、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 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同时,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 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5、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现代化要以土地适当集中,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唯有减少农民。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退出,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6、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分散居住在自然村落,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投资大、见效难,即使物质生活达到“小康”,精神生活也难以同步跟上。加快发展小城镇,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有利于传播城镇文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意识必将大大增强,加上小城镇防污排污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而大大缓解农村分散居住形式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和破坏,有效地改变农村环境污染的状况,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看,社会越是组织化和多元化,社会结构就越是稳定。小城镇发展将促进农村经济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多元化程度的提高,还能在社会管理、经济合作、文化娱乐和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对农民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结构的稳定。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1、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还是思想解放不够,改革力度不大,措施办法不多。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大胆解 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兴镇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生产力,掌握资 本;挖掘生产力,积攒资本;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本;扩大开放,引进资本。要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做工、经商、办企业。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以发展 论英雄。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学习先进经验,“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做再议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 精神。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议论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引导扭曲的,改革错误 的,宽容失误的。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争先不争论,依靠不依赖,引导不误导,使大家立足镇情心系群众,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 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只要有固定住所、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都可以在城镇人 户、就业、入学、劳动保障等,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四是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在农村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是加快发展,促进农民致富,促进小城镇建设。解放思想的具体行动则表现为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 准,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富裕,有利于城镇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坚持千政策、万政策,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大干部、小干部,领导群 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就有了定位的标杆、做事的标准、干事的标尺,解放思想就有形化、具体化了,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2、小城镇建设要准确定位,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产业是立镇之本,产业是兴镇之基。只有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城镇的规模效应、聚集效应才能实现。因此,要先研究产业主体,靠什幺立业才能把小城镇支撑起来,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例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为重点,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又如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再如依托资源优势和农产品优势建设交易市场,重点中心镇要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集散能力的农产品、工业品市场,发展商贸,搞活流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强小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要把小城镇建设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

3、鼓励乡镇走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经营城镇的道路。同时,要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和外资,来筹措小城镇基础建设的资金,以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镇水、电、路、气、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在基础设施上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降低开发成本。

4、结合实际,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规划应适当超前,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重科技合理布局,一步到位,建设可分期进行,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能随意改变。在制定建设规划时,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本地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注意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将特色风格和现代气息有机结合起来。县里在财政上应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投入,同时规划、设计等部门应按最低的收费标准,帮助乡镇进行规划设计,特别是制做一批经济实用,新颖美观的设计图纸,以成本价提供给建房户。

5、降低收费标准。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按照精简、下放、规范的要求取消一些应该取消的收费项目和审批事项,改进审批方式,完善小城镇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实行费用包干,乡镇代理、一站式办理制和集中审批的办法。除缴纳一些工本费用外,象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金等均留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建设。

6、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县里应集中力量重点抓好几个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的小城镇建设,使之尽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将其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规划科学、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7、加大执法力度,对在沿街老房内随意乱建,不批先建的户强制拆除,不能以罚代批。要以集中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并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镇区环境。要规范规划设计和建筑市场,以确保规划设计和工程质量。

8、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的素质,真正做到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增强城镇居民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四篇: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调查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造就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最近,我们围绕这个问题,先后到七处乡镇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中,既看到了我市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小城镇建设,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增强小城镇内涵,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调整我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为搞好小城镇建设,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确定了发展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构筑起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框架,即突出三个中心(昌城、枳沟、皇华),发展七个重点(吕标、贾悦、石桥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兴),以此辐射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里专门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计委、财政、农业、金融等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了对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林家村镇通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议,统一了全镇上下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镇通过选树“十大典型”现身说法,在全镇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议城建、人人争进镇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是建设小城镇、经营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重要基础。它既关系当前,更影响长远。这个问题已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近年来,各乡镇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开始运筹新一轮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并建立起规划设计统一评审制。昌城镇聘请省市有关部门的专家,经实地考查论证,制定了“沿河拓展,顺路延伸,依托优势,重建五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保证了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沟、昌城、皇华、相州等乡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认真实施“一书两证”制度,使小城镇规划建设日趋规范。

(三)因地制宜,开拓了小城镇建设的新路子。各乡镇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总体思路,结合本镇特点,广开门路,各唱各的“拿手戏”。突出体现在“四个结合”上:一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相结合。昌城镇以乡

镇企业为启动点,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行联片发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区、道口重工业区,既节省土地资源,又便于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市场相结合。枳沟、相州两乡镇,牢牢抓住交通便利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具有辐射力大,吸纳力强,集散度高的特点,依靠市场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林家村镇开发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外商投资工业园区,吸引外资建成了两处工艺品龙头企业,年产值达5200万元,在周围带起了一个三产开发区。四是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昌城镇集聚60多家民办和个体私营企业到镇区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名,经济总收入占全镇的70%以上,壮大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拉动了全镇的经济增长。

(四)制定政策,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上规模。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各乡镇本着放水养鱼、欲取先予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二、三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加快了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相州镇规定,对进镇建房经商农民,免交镇政府统筹费和村提留;对在小城镇新上的工商项目,镇里给予最优惠待遇等。这些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积极性,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快速膨胀。

(五)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就“三个中心镇”管理情况看,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装璜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枳沟镇组建了环卫所,负责整个镇区街道的环境卫生,先后投资60余万元,上了叉车、翻斗车,增设了50多个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镇区的环境卫生;各地还不断加大对小城镇的治安管理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认识上有差距。突出表现在:有些地方还没有把小城镇建设摆到应有的战略位置,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建设在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乡镇因缺资金对搞好小城镇建设存有畏难情绪,缺少发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动;个别乡镇关起门来搞建设,难以形成大开放、大发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缺少长远眼光,制约了小城镇建设上档次、上水平。

第五篇: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要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小城镇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农村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是小城镇建设最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也必须看到,一些小城镇的建设对农村资源、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对周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结果市场建起来了,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空亏财力;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决策失误,搞成“烂尾”工程;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多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因此,要积极发挥小城镇与农村的相互作用,实现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 小城镇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在城乡二元分离的体制约束和极度不和谐的人地关系下,走了一条资源耗竭型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多年来,尽管我国农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却并未得到完全实现,尤其是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加入以后: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三农问题将更为严峻,但同时,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也将有助于解决农业劳动力大量剩余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进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城镇化,是指在中国存在特定人口迁移障碍背景下,农村依托传统集市和行政中心,在农村工业化推动下形成的小范围人口集聚和迁移现象,或者叫做小城镇的发展。它有别于通常讲的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现象,也有别于战后发达国家由大城市向小城镇扩散的都市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一般以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小城市、县城及小城镇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地区农业优势,以乡镇企业为龙头,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绿色旅游服务业为中心带动农村人口城镇化,实现农村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是一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也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拉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

一、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随着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目前,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农村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

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一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四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小康的早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基本规律表明:要加强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产业,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为城镇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平台和纽带。中国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从近期来看,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可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可以说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同时,农村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可以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集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四)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农业资源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这是加快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小城镇作为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可以通过城镇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同时,又会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展农村就业空间。这就从农业外部和内部为优化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新的途径。发展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也是多方面的。应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作为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便于直接

发挥辐射和带动功能,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载体。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城镇建设为农村职业教育、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可以有力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

二、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客观地讲,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是多层次的二元结构,现代经济部分重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传统经济重要集中在宽大农村,二者的收敛与弥合涌现断层。因此,要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进步现代经济份额和降低传统经济份额,就必须处理好小城镇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施展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不仅要实现小城镇与乡镇企业的有机联合,还需要从战略上把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与全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合起来,实行城市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融合。即发展农村要跳出“城市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思维定式,用现代工业、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策划农业、农村的发展,用工业化、城镇化的方法组织农业、农村的生产经营,构建工农、城乡机动机制,形成城镇与农村相互发展,增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具体来讲,重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小城镇和农村应当因地制宜,发展特点经济。“特点将带来发展,特点就是生命力”。1996年9月,亚洲建筑师代表在雅加达开会,提出“建设有灵魂的城市与乡村”的主题。可以说,个性与特点就是品牌,它对于小城镇的经济集聚与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和小城镇的建设应避免涌现“千镇(村)一面”、“模式化”和城区的“翻版”。而是要根据农村和小城镇内部自然要素禀赋的差别性、产业结构的不均衡性,来发展具有区域特点的农村和小城镇经济。通过发展特点产业,农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迅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竞争优势,增进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将为小城镇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供给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小城镇和农村的再发展,将会为此特点经济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汇聚,从而加强农村和小城镇的特点竞争力。如此点面联合,农村和小城镇将会在互动中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增进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农村和小城镇经济的腾飞。

其次,小城镇和农村应当集中发展,施展集聚效应。小城镇和农村主导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增进赞助性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最终建立起小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合理产业结构系统。在发展这个特点系统的时候,要注意施展产业集聚的作用。通过集聚,农村和小城镇企业都可以共享社会生产条件,节俭基础设施的费用,共享赞助行业供给的专门服务,以及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带来的利益,减少企业实际生产费用,扩大企业的资本积累,增进企业的发展。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小城镇的产业方案要时刻注意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害是要建设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通过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中心,依托小城镇连接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效,把供、产、销串联起来,有利于推动产品市场相对局限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带动宽大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小城镇还应当建立专业市场,以此来解决产品和特点产品“卖难”的问题。农产品和特点产品“卖难”抵触的根源是疏散农户和单个企业与市场的接洽层,控制的市场信息非常有限。农户和企业进入市场亦要付出各种各样的代价,由此导致了交易费用的增长,即交易成本很高(包含信息成本、评估成本、交易约签订成本),使单个农户和企业难以承担这些交易成本,生产也就不是缭绕着市场而进行,这就涌现了农产和特点产品“卖难”的问题。解决“卖难”问题的思路是通过政府和一些民间公会,建立起一些专业市场,立起产品与市场接洽的纽带,从而解决农产品和特点产品“卖难”的问题。由此可见,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分的。小城镇的建设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供给许多方便条件,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小城镇建设最现实的基础和最直接的动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为小城镇建设解决了一些资金外,农业生产方法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一方面使农产品大幅增长,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供给了可能,另一方面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供给了更多的原料和消费市场,为加速小城镇建设创造了条件。

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小城镇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多项功能,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托产业、形成特色、择优发展”的原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十分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所以,要搞好农村小城镇建设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是富民建镇的第一要务

中国发展小城镇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许多不利因素,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思想不够解放,每次都为人民留下烂尾工程,使人民对国家和政府失去了信心。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当前,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认识:一是始终坚持发展是富民强国的第一要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生产力,掌握资本;大力挖掘生产力,积攒资本;积极发展生产力,增加资本;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引进资本。要积极引导官民一家亲。一切以发展辨是非,以发展评得失,以发展论英雄。二是不搞争论,大胆改革,大胆实践,锐意进取。学习先进经验,“先干不争论,先试后评论,先做再议论”,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精神。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改革不动摇,面对议论不争论,允许试,允许闯,争取时间发展,让实践作结论。坚持正确的,完善不足的,引导扭曲的,改革错误的,宽容失误的。真正做到创新不跟风,争先不争论,依靠不依赖,引导不误导,使大家立足镇情心系群众,开拓创新,大胆实践,把思想集中到发展上来,把精力用到改革上去,招商引资放手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三是给农民以国民待遇。对一些小城镇的户口一律放开,只要有固定住所、稳定工作和固定收入的都可以在城镇人户、就业、入学、劳动保障等,对进城农民一视同仁。四是一切坚持“三个有利于”。在农村解放思想的基础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加快城乡结合的步伐。坚持千政策、万政策,引导群众致富就是好政策;大干部、小干部,领导群众致富就是好干部。有了这样的理念,就有了定位的标杆、做事的标准、干事的标尺,解放思想就有形化、具体化了,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

(二)用科学规划作为发展小城镇的奠基工程

小城镇的发展不能靠搞运动和行政命令,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进小城镇要靠市场吸引。但是,小城镇不是完全自发能够形成的,特别是宏观布局上要有控制,城镇建设上要有规划。所以,在编制和完善城镇发展规划中,首先,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根本上说城镇化水平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没有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流通的活跃,就不可能有农村城镇化。同时,城镇发展还受人口、资源、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因此,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因地制宜,立足优势,突出特色,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科学确定小城镇的经济布局和市场定位,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城镇规划应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相衔接,以使小城镇成为联接广大小集镇、农村与大中小城市的纽带,形成较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其次,要注重规划的超前性、协调性。城镇建设规划关系农村现代化的百年大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体现地方特色,有适度的超前性。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同时,又要全面协调、合理布局、抓住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其中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各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协调,城镇功能的健全、规模适度、空间的合理

分布、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等。第三,要加强规划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建立完善的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管理制度,健全规划成果的专家审查制度,制定保证规划得以实行的措施和法规,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格依规建设,有序发展。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城市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及现代生活的要求,迈上新台阶。第四,要体现特色和精品意识。特色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纵观城镇发展的历史,越是有特色的城镇,知名度越高,发展越快。小城镇建设必须增强精品意识,追求自己的时代特色和地方风格,构筑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品位,形成独特的吸引力,不要盲目模仿大城市,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如果每个乡镇都是一张面孔,千篇一律,那么就会出现“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城镇像农村”的状况,整个小城镇体系将失去生机和活力。所以,各个乡镇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自然景观、乡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人文背景、区位特征等进行创新性的开发,扬长避短,发掘特色,培植特色,科学定位,体现个性,做到以特见长、以精取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实行各具特色的工业兴镇、农业产业化兴镇、旅游兴镇、商贸兴镇、历史文化名地兴镇。

(三)构建产业体系,是增强小城镇经济的有效措施

产业聚集是城镇化要素聚集的基础。产业聚集可以带动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聚集,并进一步推动交通、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必将大大推进城镇化进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利用本地资源、环境条件发展经济,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和发挥自己优势的产业聚集,逐步构建聚集效应明显的产业体系。一是把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化结合。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招商引资为动力,不断壮大冶金、能源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花炮为重点的工业体系。二是把城镇化建设与农牧业产业化结合。要依托丰富的农林牧资源,围绕羊、鸡、牛、草、猪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农牧业产业体系。三是把城镇化建设与市场建设结合。大力加强专业化市场建设,发展新型商业业态,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实现以市场活流通,以流通促生产,逐步培育壮大内外相联的市场体系。

(四)以合理布局、突出特色为发展小城镇的根本错施

发展小城镇,首先遇到的是城镇布局问题,即城往哪里建?我认为:一是根据区位优势来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要按照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适当发展一批卫星城镇。在沿海发达地区,要适应经济发展较快的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更多地吸纳农村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应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支持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比较明显的小城镇加快发展。二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来布局。在一个城镇里,功能区要严格区分。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行政区等要避免混杂,有条件的城镇在功能区之间要用绿地或自然景观隔离,可以设立商业生活街或休闲自然风景区等。每个小城镇在分布上应弱化行业划分的分散格局,强化经济区域优势,形成有瓜菜的、有水果的、有商贸的、有旅游的、有饮食服务的集散中心,一镇一品,形成区域经济中心。三是依据历史文化特色布局。历史文化特色也是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依托。其次是突出特色的问题。如果一个小城镇在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专业化、专门化的效率,就会在别的小城镇和城市强有力的竞争中衰落。因此,小城镇的发展,要根据城镇资源、区位、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立足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在“个性”上下功夫,开发拳头产品,选准项目,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走以市兴镇、产业立镇之路,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加工主导型小城镇;以农业产业化为对象,发展主导型小城镇;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发展市场主导型小城镇;以旅游、文化资源为凭藉,发展旅游开发主导型小城镇;以地理集散为依托,发展交通枢纽型小城镇;以吸引外资为重点,发展开放主导型小城镇;以农业科技革命为动力,发展科技主导型小城镇等。

(五)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新型市民的大学校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事业。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因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牢牢把握,不可动摇,但精神文明如果搞不好,物质文明也会受到破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国的基本国情除了地大物博外,还应看到人口众多、素质较低的现实情况。这个问题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全国约有9亿人口居住在农村,受过高等教育的寥寥无几,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也是少数,而多数文盲、半文盲集中在农村。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的一大难题,是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最大难题。因此,必须花很大的气力,像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大力加强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培养和教育新型市民。

(六)改革配套政策,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流动

发展小城镇并不是简单地把农村人口往镇区聚集,是要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下。因此必须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自觉自愿转移。一是要落实户籍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民,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办理转移落户。二是对到我省的各类人才和有技术、资金、专长的人员可以优先办理城镇户口,对本科以上毕业生给予编制。在实施异地扶贫移民中注重把农村牧区人口迁入城镇,不断扩大城镇人口规模。三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医疗、养老保险、劳动就业、教育等体制改革,保证进入小城镇的农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四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进城投资,从事个体经营,发展第三产业,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的大平台。

(七)强化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

(1)是加强土地经营管理。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与土地保护相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尽量少占耕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城镇土地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配套、统一拍卖,通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让不同地块之间形成级差,使土地价值最大化。

(2)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民进入小城镇后原有承包地和宅基地经营流转制度,明确经营流转的途径和管理办法。在坚持自愿有偿和依法进行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实际已从事并且大部分收入来源于非农产业活动的农民,允许其转包土地。

(八)坚持建管兼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狠抓清扫保洁,着力提高城镇环境卫生质量。二是大力整顿市容、客运秩序,规范市容市貌管理。整顿城区交通秩序,打击非法营运,规范客运程序和管理。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用文化提升市民素质,用制度强化监管,用机制强化激励,统一城市管理职能,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四是完善乡镇苏木政府小城镇管理职能,建立职能明确、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小城镇管理体制。

参考文

百度网,敖汉旗人民政府副旗长李彦彬,中国论文范文下载网作者:王建华,中国福农网,育龙网校

下载加快小城镇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小城镇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

    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目前,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阶段。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有500多万个村庄和5万多个集镇。未来10年......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中国城镇运营网:http:// 一、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化解农村深层次的矛盾 我国资源环境局限性大,缺乏大规模发展大......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

    浅谈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强调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我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省委九届......

    7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亮点7 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余县《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工作要求,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提高小城镇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城镇化水平却相对滞后,影响城乡......

    乡镇加快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一、指导思想按照“一条主线(所有项目建设必须围绕小城镇建设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五个‘一切’(一切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一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切以征地拆迁为突破,一切以财税增长......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中共潼南县委 潼南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及市委三届二次全委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