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讲座稿(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4:4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核心素养讲座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核心素养讲座稿》。

第一篇:核心素养讲座稿

踏浪而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前世今生

赴哈之行学习汇报(几位小学数学界大师教育思想传递)

感触深的是几位名家无不以新课标为理论依据、研究理解新课标,研究的深刻、理解的透彻,所以实践、指导实践均得心应手,所以建议大家新课标不要束之高阁要时常拿出来读一读晒一晒。感触颇深之二就是迎面扑来的课改新潮。数学核心素养新东西,都在研究,这些个大家们也在研究,他们都被推动了,这是至上而下发起,作为我们就是踏浪而行,来什么样的浪我们决定不了,但浪来了要么我说的踏浪而行要么被浪拍在沙滩上。

一、前世今生

(一)演变 1.最初形态

小学算术(清末):熟习日用计算(核心词“应用意识”与“运算能力”的最初形态)。

50年代,强调“日用计算”仍具合理性。

反思:现在呢?100多年过去了,难道小学数学还要回归油盐柴米的计算吗?

另一方面,小学数学知识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吗? 例如:量角,生活应用只需比较角的大小,无需测量。又如:三角形面积=底×高÷2,使用的人<0.5%。

但是,量角、三角形面积计算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习基础。

因此,联系生活更主要目的是帮助建构知识意义,促进理解和培养应用意识;同时还必须为进一步学习着想!我们应当追求更现实与更高层次的整合„„

2.建国至新课改

两个核心词→四个核心词

算术教学大纲(1963):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与空间观念,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1978):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反思:中学数学一直只提“三大能力”,小学数学从诞生之日至本世纪初,一直重视生活应用,还要“回归生活”必然出现“异化”!

一位大妈误加入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 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这时大妈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 群里突然死一般的寂静……然后,然后大妈就被踢出群了。

感悟:

知识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方式,但是经验也可以让你更快地解决问题。这也是多年前就有的数学性和生活化的提法的由来。3.新课改以来

四个核心词→六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

课标实验稿(2001):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课标修订版(2011):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历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反思:100多年来,我们一直是“加法思维”,“什么重要加什么”。你还愿意继续做“加法”吗?

(二)从核心词到核心素养 对核心词的反思

核心词十个之多,还有核心吗?

为什么要“由厚到薄”?“减负增效”的需要;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本着有主有次,突出重点的思想,十个核心词可以凸显五个,兼顾其他:教育部提出创建“核心素养体系”的任务,使数学学科核心词获得了嬗变为核心素养的契机。

二、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现在在讨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很难讨论特别清楚,但是有一句话是非常好的,就是培养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可能未来不从事数学,那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终极目标就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眼光、思维、语言,你在讲课的过程当中,在备课的过程之中,这个是很重要的,我认为是终极目标。因此在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下,我们好的教学质量应该是怎样的呢?就是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启发下,提一个好的情境、好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让他自然而然的学会思考是很难的,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他学会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是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感悟数学内容的本质,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这就是课标说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孩子是否会想问题不是老师教会的,是自己领悟出来的,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所以老师要帮这孩子积累经验,一个是思维的经验:会想问题;一个是做事的经验:会做事情,这两个经验是很重要的。最后加上一句话,形成数学的核心素养。这样的话你们就记住三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这是必须的;第二个提高能力;第三个发展素养。素养是终极目标,这样我就把常态教学和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了,终极目标是最难实现的。

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原来我不知道这个词,所以在写课标时写的是核心概念,我们国家在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提到了核心素养,并且要求修改课程标准,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数学素养”我知道,但是我不知道“数学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在这个文件中体现出来的,这个标准出来之后,北师大组成专家团队在研究核心素养,他们是这样定义的,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变成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必备品质是比较难理解的,在此我提出的核心素养供你们参考和理解。我理解的核心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特定场合才能表现出来的,是跟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涉及三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这是我脑袋中想的,只供参考。不是后天的,怎么还会在学校里?学习时刻东西表现是本能,这不用你教,是特定场合表现出来的,是和人的行为有关的,是思维习惯,是智商,说到底是一种习惯,有点像修养式的一个习惯,是在特定场合表现人的行为有关的。我估计在这个课标公布后都会讨论,我是根据经合组织、科教文组织、欧盟组织等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合并出这几句话,你要是查原文的话,我建议去查经合组织和欧盟,那是我归拢总结出来的。

现在根据这个想法,我们高中阶段的核心素养定了六个方面,最本质的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剩余的虽不是本质,但是高中阶段表现的是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在写义教课标的时候给了八个核心词,正好和义务教育的数学核心素养刚好相应:数感和符号意识正好对上数学抽象;数学抽象在小学阶段主要表现在符号意识和数感,推理能力及逻辑推理,模型思想及数学建模,直观想象在义务教育中体现的就是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几何直观比较好建立,代数直观非常难建立,还有统计直观更难建立。所以义教阶段只提了几何直观,我在会上提出过任何学科应该把这个学科的直观作为培养终极目标,但是义教阶段是不能都建立起来的,把整个数学直观都建立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所以只强调几何直观,在高中时候就多了一点,在大学时候要都建立起来。数学的直观是看出来了的,不是证出来的。小学老师教直观就是教孩子把结论看出来,是培养这个直观。

这三个是很重要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学会学习。原来十个关键词的时候有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义教阶段我不知道怎么样,反正在高中阶段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那么为什么定这几个核心词呢?它的理由同我终极培养目标是有关的。刚才说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的眼光就是学过数学的人看世界同没学过数学的人看世界有什么差异呢?学过数学的人看世界会抽象,会一般地看问题,因此就是抽象,包括直观想象。其实抽象是看出来的,感情色彩很多是靠直观想象的,那么引发的数学特征是什么?就是数学具有一般性,我们数学研究的东西不是个案的,是一般的。一定记住你反复做题时你培养技巧是不行的,技巧是个案的,你要培养技能,但是很多老师培养的是技巧,对这道题好使,数学培养的是对很多题都好使。小学数学老师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3x+2=5,直接就看出x=1,直接就得出结论x=1,我说不行,你必须用解方程的方法一步步算,通信通法往往比你解一道题的方法更重要。第二个,数学的思维是什么?学过数学的人想问题和没学过数学的人想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一般人都认为学过数学的人想问题有逻辑,这就是数学的逻辑,引发的数学特征就是数学的严谨性。数学的语言是什么?数学有直接应用,数学真正应用到化学和物理这些学科是靠模型,义教阶段比较少,因为模型的原因,它引发数学的特征是数学的广泛性。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1.教无定法

我先讲个前言就是小学数学教学和数学核心素养怎么能挂上钩,我的第一个观点你们一定不同意,但是我坚持我的想法。教无定法,绝对不能说哪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办法,教育教学是个艺术,艺术就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所以根据你讲课内容的不同,根据听众的不同,甚至根据你那天讲的心情的不同,你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一个新概念的引入,你可能会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个概念是怎么回事;如果要是接续以前的概念,你可能就不要引入很现实的例子,直接就讲下去了,我认为都可以,教无定法,但是教书得有一个基本的规则,所以我希望经过新常态的讨论能定下一个原则,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或者说评价一堂课好或不好的标准是什么,教书是一门艺术,艺术同科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科学是无论是谁,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得到的结论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做科学。艺术是会随着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场合的不同有所改变,因此艺术的好坏有一个标准,基本标准就叫做价值观,由你的价值观来判断这个艺术是好或是不好,有人认为好,有人认为非常不好。价值观是什么,就是一堂课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在此,中国的《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不管你怎样教书,采用怎样的办法,一定要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式教学,在法律中只有这句话,因此在修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启发学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2.立足学本课堂达成四基,开展“问题引领式学习

学本式成长课堂是达成的很好平台,四基中的积累数学基本经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多亲身经历,刚才说了挺多不再赘述。谈谈问题引领式学习。

3.例谈几个核心素养的教学

现在我进入我要谈的主要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教核心素养,主要谈三件事情。第一如何教数学的抽象,我认为义教阶段的符号意识、数感甚至把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都归到数学抽象;第二讲逻辑推理,小学核心词中提到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第三讲数学模型的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

先谈数学抽象。什么是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学研究对象来自两点,一个是数量与数量关系,一个是图形与图形关系。你们记住这件事情,光记住概念是不够的,也没有什么意义的,得到概念的同时,要不得到概念的性质,要不得到概念的之间的关系,这是很重要的,舍去一切物理属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是很容易。我们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忘记这句话,课标上有一个例子:天安门城门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就提出不对,旗帜没有对称。对称是指什么呢,数学要抽象,主要是教材有缺陷,其实应该把所有的物理属性都剔除,就剩下轮廓同颜色也没有关系,天安门城楼的轮廓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数学应该是去除一切物理属性的。抽象的对象,我现在就干一件事情就是把每件事情说得特别仔细,绝不含糊,我也不跟你云山雾罩,可能说得不全,容易让人挑毛病,所以一般人都愿意说得云山雾罩,让你挑不出毛病,但是对于小学老师则不行,我必须把话说透,所以我写了书《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30问题》,谈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也采取这块原则,抽象的对象,一个是数量,一个是图形。抽象之后得到了数学研究的对象,得到了概念、关系和规律。现在我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在小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抽象大概要经过哪几个必要的步骤?我不是很清楚,这是你们的事,我就往下具体谈了,义教阶段先谈数、再谈运算和几何。

不仅小学数学,整个数学,抽象本质上两种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对应的方法,第二个方法是内涵的方法。对应的方法的方法就是起个名字,但是这个起名字是极为重要的,我建议小学一、二年级用对应的方法,有的概念一开始引入得用对应的方法,然后用内涵的方法,现在我提第一个问题:数是什么?数的本质是什么?表示数的关键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泛,我不知道,曾问过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教育的一位老先生,他回答不上,我就比较着急,因为最根本的问题答不上,我就开始研究了。数是什么?关于理解它涉及到两个素养,一个涉及符号意思,另一个涉及到数感。数是符号,是对数量的抽象,光有概念不很重要,关系很重要,既然是从数量中抽象出来的,那么数的关系来自于数量的关系。你们仔细想想数量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数量关系的本质是多少。我讲一个例子:来了一只狼,一只狗敢对付;来一群狼,狗是不是掉头就跑。动物知道多还是少,所以动物知道就是本质的,最根本的。数量的本质是多和少,抽象到数就是大和小,数的大和小是数的本质。你光教数字“2”是没有意义的,你要教2比3小,比1大,怎么教呢?你们教科书上都是这样教的:三个苹果,三只鸡对应三个小方块,然后用一个拐弯的符号表示3,就是这样抽象出来的,所以3就是个符号,对不对?记住,这个叫做模式,三只鸡、三个苹果对应三个小方块这是重要的,这是一个开始的模式,因为有一个研究数学教育的老师曾经问我为什么有的孩子老也分不清楚3和4,我就问他是不是讲3的时候讲3个苹果,讲4的时候讲4个梨呢,他说是。这就不行了,孩子小,他不知道你讲的3跟苹果无关,你讲的4跟梨无关,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因此我同师大附小的老师说,基于孩子比较小,在一学期中你用小方块就老用小方块,别一堂课用小方块,下堂课用圆,再下堂课用小长条,把孩子的脑袋搞乱了,要怎么简洁怎么来,慢慢地就懂得了。关于负数,我都呼吁好几次了,负数按我这么讲,你们一般是加完等于0的那个就是负数。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以后用这个故事讲负数。在小学课本中是不是这样讲的:负数最早出现于中国的《九章算术》。我干什么都比较较真,就把《九章算术》翻来了,方程篇第八题,它讲这样一个事:一个人卖马卖牛挣的钱,之后又买羊交了钱,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况。文字形式有收入有支出,收入算正的,支出算负的,负数就是这么出来的。负数和正数是什么关系:数量相等、意义相反,因此负数也是对数量的抽象,如果你把挣的钱算正,交的钱就算负,往东算正,往西就算负,往上就算正,往下的就意义相反,数量相等这个事的意义很重要,因此绝对值是表示它的数量,这还谈了中国传统文化挺好。还有一个对数的认识是内涵的方法,内涵的方法是数,是一个个多起来的这个叫后继数,这个是皮亚诺的算术工艺体系,数是一个个多起来的,一个个多起来按+1表示,所以加法同时定义出来的,这是数学的公理,这是皮亚诺公理,是自然数公理。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了,我有一次听课说是讲10000,那么10个1000是10000,我说十千为什么是一万呢,后来我问我们附小,我们附小也是这样讲,课本上也是这样讲的,10个1000是10000,是乘法,那个时候教乘法了吗?10000是怎么回事?在千以内最大的是9999,如果又来一个数,我们怎么叫新的数呢?中国老祖宗出面起个名字叫万,西方的老祖宗不是特别聪明就叫它10千,一万是起个名字,数是一个个多起来的,这就是内涵的方法理解,所以一开始用对应的方法,然后用内涵的方法来教这个事情。不管你怎么教符号,表达是一致的,所以符号表达很重要。

读数怎么读,我也是听一堂课。一开始我看孩子们上课前眼睛发光,听完这堂课眼睛就迷离了,我说终于把孩子们讲糊涂了。读数有0不好读,是不是?后面有一个0怎么办?后面有两个0怎么办?中间有一个0怎么办?中间有2个0怎么办?一堂课下来孩子们都弄糊涂了。下课我就问老师你读数就这么读啊。老师回答说我不这么读,我说你不这么读你为什么让孩子们这么读,我说读数的关键是什么,他说不知道,我说你们这么教书不行。我认为读数的关键就两条,一个是符号,0-9;第二个是数位,个位的2和十位的2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读呢?就用它的符号读它的数位就完了,2002(2000零百零10,2个)就是这样读,你不嫌麻烦就这么读,你要嫌麻烦就读2002,这堂课就讲完了,还用讲一堂课吗?五分钟肯定讲完了。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数位和数没有分出来“十”个个是“十”,“十”个十是“百”,“十”个百是“千”,“十”个千是“万”,是指数位,为什么是“十”呢?因为是十进制,数不是,数是一个个多起来的,所以万是计数单位。

运算也有两个方法,我这边讲两个最基础的,再往下你们自己想去。加法怎么讲?加法的本质怎么讲?加法是最重要的,你们都这样讲的有3个小方块再加上1个小方块,4个小方块,所以3+1+4,对不对?我说为什么等于4,他也说不出来,我说是不是4=3+1,所以3+1=4。是的,但是这里有两个事情没有说出来,什么叫加?什么叫等?他问我怎么讲,我说你这么讲,我们附小老师现在按我说的讲:这头有3个小方块,这头有4个小方块,问小孩哪头多,小孩说那头多,这头再加上一个小方块,问哪头多,说一样多,所以3+1=4。什么叫加得清楚?什么叫等要清楚?什么叫等?等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运算的结果,还有一个表示量相等。等号有这么一个功能,就是等号在讲两个故事,两个故事量相等,这就是建立方程。什么是方程呢?就是方程必须讲两个故事,讲一个故事怎么来列出方程呢,讲两个故事,两个故事量相等,所以就这样讲。我后来对小学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讲课讲得干巴巴的,而我们附小老师这样讲:猴哥哥同猴妹妹去摘桃,猴哥哥摘了4个,猴妹妹摘了3个,谁摘的多,猴哥哥摘的多,那么我在猴妹妹这加上一个,一样多,所以3+1=4。你看人家讲的比我好多了,就是所有的符号,你跟孩子讲可能讲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你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去悟。所以这块就涉及到这样一个事了,方程。

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句话对吗?我就问编书的,2x-x=x是方程吗?那是运算,怎么叫方程呢?等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运算,一个是量相等。那么什么是方程?方程应该是讲两个故事,两个故事量相乘,因此应该是含有未知数的表示量相等的等式是方程,不把本质体现出来,纠结表面也没用,含有2的等式是方程,你怎么不说含有加法的等式是方程呢,所以小学老师不好当就在这里。这些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没法用其他的词无法形容的概念,这些概念你得让孩子们悟出来,这就难了,所以我说教大学好教,教研究生好教,这个概念他都不懂,你都可以批评他了,你批评小孩子怎么批评呢?

作者: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二篇: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通用)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1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2

在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中,我学习了几门有关核心素养的必修课,如《核心素养的定义与愿景》、《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教育改革》、《关注核心素养》等。学习中,认真观看了相关专家的精彩视频,受益良多。

“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下面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一、文化基础是核心素养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没有文化基础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所谓的文化基础应该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蕴和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科学精神。所以要求教师无论在哪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以便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二、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发展上,核心素养具有终生发展性,也具有阶段性。核心素养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素养,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发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终生的连续性。最初在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发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养发展的连续性并不否认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核心素养在个体不同人生阶段中的着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对某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养在特定的教育阶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落实不同学科的素养,那么综合起来就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科素养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充分认识自我价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标;还要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目标,在这些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才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三、社会参与是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通过本轮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学习,对核心素养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此次的理论学习作为基点,努力去研究在本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抓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3

核心素养必须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落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说,当前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来实现课程建设提出的目标更为重要。核心素养的落实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建设方面,因此落实核心素养必须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证。

1、层次化教学,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分层次教学的实质就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这是一切从学生出发的具体体现,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教学和高效学习的最基本策略。我们千万不能把分层次教学理解成办尖子班,在实践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师去教拔尖的学生,而是用同样的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教学服务。

2、主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自身的逻辑规律,不断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题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复习中运用,平时总是打牢双基。一些有经验的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往往在每一个学习阶段,就要进行一次主题式或者是专题式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内在关系,让知识形成大的模块,从见树木到见森林,再从见小森林见到大森林。

3、问题化教学,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要靠问题化学习。我们从讲授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习中心的课堂,中间有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问题化学习。因为问题化学习让我们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线去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问题展开,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知识要从碎片化、断点化的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知识,而结构化的知识其实就是问题化的学习,把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找到知识之间的横纵联系。

4、情景化教学,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少真实的情景,只是把知识符号化。知识符号是表达知识体系的,这个知识体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联系,只是把知识符号背熟、认知、复述,去对付考试,就很难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把核心素养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一方面要遵循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学习,真正实现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把学习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让学习者真正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4

通过这段时间查阅资料以及网上学习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我收获颇多。通过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地感受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是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地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的‘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爱上“思考”。只有学生喜欢思考,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才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提出理性的数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入知识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尽量满足学生需求。如给学生表扬、称赞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要不吝对学生进行表扬,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数学的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等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老师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话这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我们要多思考,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过的东西,他们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记忆,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结论,从更深层次来讲,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想法,会创新,有能力而不仅仅会读书的一个人。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社会。

在积极提倡“核心素养”的同时,我们又应防止纯粹的“口号操作”与“文字游戏”。因为,口号的频繁更替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常见弊病,以至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忙于应付,甚至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我建议不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一定要坚持。我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一个实例:“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区配套学校里,有一群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执着研究达8年之久,他们从学科知识走到了知识树,从知识树走到了能力,从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标,并解决了一系列数学困惑和问题。无论课改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没有动摇他们的研究精神。10年过去了,这所普通的学校迅速成长为海淀区第一方阵的佼佼者……”所以,贵在坚持。

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知道小学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基础和载体,逐步实现多层目标的达成。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和主线,通过“再创造”建构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以“学会思维”为重点和核心,培养、发展学生的严谨意识和理性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尽力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觉观察世间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副能用数学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核心概念发展核心素养是专家的共识。

第一,核心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以及对数学在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课标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总体上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第二,核心概念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数学课程与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还应当包括使学生感悟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一些数学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经验。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学内容中反映的数学知识所蕴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5

通过专题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师“六功”的重要性。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好功夫啊。耳功,嘴功,眼功,手功,脑功以及身功。我们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尤其是以下几点:

一、教师倾听学生是了解学生的主要途径。

“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要素组成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即使有精致完美的教学设计,全面充分的教学准备,也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无法生成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取得实效的起点。了解学生的最简便、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倾听学生,倾听能使教师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情感态度,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没有倾听,了解学生只能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

二、教师倾听学生也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力。

“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教师学习、成长的过程。亚里斯多德告诉我们:“谁在倾听,也就随之而听到了更多的东西,即那些不可见的以及一切人们可以思考的东西。”倾听能使教师获取出乎意料的多种有效信息,或是对迷惑的问题豁然开朗,或是对弄错的东西拨乱反正,或是对视如平常的地方重新认识。倾听还能使教师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教师研究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于老师明确怎么教学生知识,其实研究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明白怎么有效地学习更重要。未来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认识每一个学生个体特点的能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去研究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关键在于提升教师认识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认识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发展路径等。如果我们要为他们终身奠基,就必须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教师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靠经验,另一方面要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懂得大数据分析。如果我们的老师不去掌握大数据的话,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教学水平就跟不上。教师们不能只停留在做PPT教案的水平上,而要更多地使用大数据的互动功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6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学习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信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学习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学习提高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7

此次培训,旨在培养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技能,鼓舞大家勇担教师重任。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有以下学习体会:

一、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我清楚地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和知识能力,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教书育人是建立在高度责任感上的,作为老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以积极恰当的引导,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学中的公平性,对待学生一视同仁,要懂得倾听与尊重,让学生愿意信任你,让学生学会自立,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的新的技能,丰富自身技能。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让自己新的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励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并对工作有了新认识。

三、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识到课堂的组织和授课的方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有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各学科的课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养成长,在学科的延伸中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形成个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养。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体会到对一名优秀数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更清晰的认识。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在教育事业的这条道路上前进。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8

一、人的“核心素养”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9

7月2日上午,我校全体老师到海口市十一小学校参加教师全员培训。十一小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认真聆听聂细刚校长精彩的讲座《教师核心素养及发展》。聂老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

听了聂专家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三、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四、经常反思,不断提高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张玉彬老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10

7月4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教科所王凯老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想想自己上班的时间也不短了,应该说已经是一名老教师了,可不管从教学水平还是自身水平,我都感觉进步不大。首先,我读书少,上班以来,读过的专业书屈指可数;其次我钻研的少,对教工作中的很多问题始终浮在很浅的层次,深不下去。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人,因为成长始终是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充满爱与责任。这是师德的灵魂,也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只有做到爱学生,爱教育,对学生,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责任感,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11

作为一名幼儿学段的老师,两次随教体局师训科组织的中牟名师队伍进行提升学习,收获颇多。如果说扬州行时让我有所思,而武汉行却让我所悟。同行的都是小学、中学的优秀老师,专家的讲座和参观的学校也都是小学和中学,虽涉及到幼儿园的内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次武汉学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无论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我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教师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怎样学的问题,我们该有怎样的教育观,该怎样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该怎样尊重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为主,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学习真正作用在孩子们身上。

这次培训,在听讲座和参观学校的过程中不断地反观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专家讲座是引领,也是解惑,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一、解读“立德树人”、提升专业素养

最早接触“立德树人”的概念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师德放在了首位,那时我也仅仅是将立德树人停留在师德教育建设的层面上,很少主动和教师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以及教育行为进行衔接。武汉教育科学院的朱长华副院长在《核心素养和教学变革》报告中,以高瞻远瞩的理论架构和娓娓道来的教育实践的事例阐述,引领我们明白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通过学科知识引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能力”。而今天,我们是否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为培育中牟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了职业与专业上的准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我们欠缺的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研究、自觉修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王校长在《浅谈中学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炼》中谈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他指出:一是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成人”重于“成才”,“育人”重于“育才”;二是怎么做。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结合点。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从我园的课程设置上也已经体现出来了。我们除了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课程,还开展了“早期阅读”特色课程和以“传统的节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研究,争取将我们的课程推广开,让更多的孩子收益,引领我们中牟幼教走向更专业的方向上来。

二、立足课堂教学,提升专业素养

听了靖国平《做具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讲“鹰乃学习”的教育观点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很久很久耳边一直回响着“鹰乃学习、鹰乃学习…”孩子们坐在课堂就是学习吗?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只有让孩子主动习得才称得上学习,这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以幼儿为本,我们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了吗?诚然,我们离真正的以幼儿为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无论是朱长华副院长分享的《猫》的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还是华东心理学教授张文分享的从《灰姑娘》故事课堂教学康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生动地课堂是给予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学习,才会爱上课堂。反观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做的是减法,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去掉老师过多的预设,把自主学习还给孩子。这样做,并不是说老师放手,老师就轻松了,反而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要懂孩子。针对幼儿园教育而言,教师要会观察孩子。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和撰写教育故事常态化,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次名师培训班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教体局领导对我们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蔡科长冒着酷暑从头至尾和我们一起学习让我深受感动;冯老师和蒋老师更是为我们做好所有的后勤服务工作让我们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和中牟的五十多位名师在一起,更感受大家的学习的热情。蔡科长在开班和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让我震撼更引发我思考,促我行动,他鼓舞我们不仅自己要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要越走越远,还要带领的团队一起发展。更告诫我们要沉下来,才能走的更远,才有可能成为跃龙。

通过培训让我的思想越来越深刻,了解到小学、中学的教育重点也更加拓宽了我的眼界,明白教育的大方向,我也更加自信我们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方向是非常正确的,接下来我要努力借“他山之石”更好的开展我园教育实践活动,争取带领大家共同成长。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12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和崇高的精力境界。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10月19日至20日,我有幸到鹿鸣山庄参加20xx年全国小学数学“以核心素养引领思维发展”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研讨会在主持人幽默风趣的介绍中拉开帷幕。上半场是由来自北京市的刘德武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刘老师课前师生互动,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愿意接受老师,亲近老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刘老师的课自然、朴实、亲切、睿智、深刻而又不失幽默。从生活当中的小游戏导入理解可能性的含义。从生活经验到数学知识自然的过渡,设计之巧妙;课堂当中注重思维的拓展,让学生大胆去猜想去验证;再到最后的回归游戏首尾呼应。教学思路非常明确,学生的学习进展感觉是水到渠成,自然需要。一节好的数学课,是教师人格魅力和智慧魅力的结晶、是个性魅力、艺术魅力和创新魅力的展示。而刘老师“跳出数学教数学”,“自然而不随便,规范而不死板”的课堂教学风格,让我感受颇深。

孙灵君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智慧,不是灌输知识,真正做到智慧教学,高效率学习。要全面关注,要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教学,严禁死教;教死;死学;学死;死管;管死的现象,最后要多思考工作的方法、规律、技巧等。

董文华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让我记忆犹新,知识的教学基本功,优雅的教态,温和的语气。简单的教具却呈现了一堂美仑美奂的课堂!她的课堂来源于生活却又回归生活,真正做到了用数学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就像她说的“教学的灵感一般在课堂,一半在生活关注学科的整合,教育教学的跨界,让视野更开阔,让教学独具匠心。”

“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他打破常规设计的《图形的秘密》,课堂上学生真可谓脑洞大开,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可真是人见人智,张老师的语言超级幽默,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整节课不像平常的数学课,孩子们的思维很开放,这足见老师强大的功底。

张齐华老师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能探索的不替代,能发现的不暗示,设计了更加开放的课堂,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尝试的机会。同时,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地处理学生所提的问题,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动态的过程,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设计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每位执教者都很注重课前教师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在教学设计上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着“数学味儿”,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活动中,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些专家们的课有一个共同的提点:语言风趣幽默、妙语迭出;教态从容大方,驾驭课堂能力极强;知识广博,指点有方,左右逢源,课堂散发着磁性和魅力;随机应变能力强,智慧火花随时闪现;课堂串联有度、衔接无缝,平凡中见新奇,能发人之所未发;课堂点点滴滴充盈着深邃的思考,洋溢着激情的火花,彰显着生活化的情趣与本真。但每一位专家的课又各美其美,各领风骚。

两天紧张又充实的观摩学习结束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专家老师生动精彩的示范课,让我领略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和文化,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教师无不称赞。几位专家老师都很注重学生想什么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经历了一个思考再思考,从不敢说到尝试说再到喜欢说的过程,也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知识,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自从参加国培以后,我学习了许多理论知识,这次聆听了数学核心素养,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坚持在小学数学课堂第一线的教师,我羡慕这些特级们,他们用心去上每一节课,无论成败;他们会把自己的点滴体会写下来,那些都是他们最难忘的记忆。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实践中验证。于我而言,也许达到这样的水平还很遥远,但是只要出发,就会有庆典。

《新课标》实施,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经验告诉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解读数学核心素养这直接关系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把握教材体现系统性

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至少要对小学一——六年级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自己对于小学数学教材才能系统的把握。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自己的教学。才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充实理论体现基础性

在现在手机,电脑广泛应用的时代,阅读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更要以身作则,要自己读书,带动孩子读书。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读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学习数学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如解读“新课标”、“中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教育教学杂志。一直以来我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只要教好书就行了。其实,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三、经常写写体现应用性

俗语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写一些,写自己的所思、所想;写自己的疑问,写自己的感想。最简单的是把自己的教学案例记录下来。进行研究,进行改进。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

当然要积极参加一些数学培训活动。在学习中,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理念,也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会让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13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体育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体育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体育思想和方法。

体育思想是对体育和它的对象、体育概念,命题和体育方法的本质的认识。体育方法是解决体育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体育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体育方法、感悟体育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体育思维、体育手段和体育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体育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体育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体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体育思想和体育方法是体育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体育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体育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体育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体育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体育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体育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体育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体育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体育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体育的发展史,多参加体育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体育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体育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体育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体育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14

教什么,如何教?这是教师教学的永恒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师数学教学,首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1、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整体理解数学课程是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是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数学课程性质与理念,整体掌握数学课程目标,特别需要整体感悟数学核心素养,整体认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一主线一主题一关键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应用,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感悟、理解抽象、推理、运算、直观的作用,得到新的数学模型,改进思维品质,扩大应用范围,提升关键能力,改善思维品质。

2、主题(单元)教学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从一节节的教学中跳出来,以“主题(单元)”作为进行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考对象。可以以“章”作为单元,如将“三角函数作为教学设计单元;也可以以数学中的重要主题为教学设计单元,如距离”或“几何度量关系距离、角度等;也可以以数学中通性通法为单元,如“模型与待定系数”等。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深度学习的抓手,也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质一一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数学、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这是数学骨干教师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数学。

3、抓住数学本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反复强调:能把书读厚,又能吧书读薄,读薄就是抓住本质,抓住重点,抓住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问题引领发现、提出可题与分析解问题

在关于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大讨论中,问及在数学和数学教育中什么最重要时,著名数学家P·Harmous在一篇总结文章中强调可题是关键",数学概念、定理、模型和应用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形成的。在数学课程目标中,特强调发展学生发现、提出回题与分析解问题的能力,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

5、创设合适情境

创设合适情境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另一关注点。首先要对“情境要”有个全面的认识,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数学情境、历史情境。情境铎的基本原则是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循序渐进,进而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6、掌握学情,加强“会学“指导

授之于鱼,不如受之以渔”是古训,这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会学"比“学会重要。“会学数学"应包括:读理解、质疑提问、理总结、表达交流。以“数学迥读理解”为例,需要清楚数学语言由数学自然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组成,它的特点是准确、清晰、简洁,数学阅读就要会读“数学普通话”“符号”“图形(表格)"。而数学符号、图形又是一个系统,彼此联系,学生不能很快习惯,需要指导,不能太急。数学教师强周“学法指,是个很好的经验,需要坚持、总结、提升。

第三篇:《数学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

东街小学 陈翠芳

2018年11月15日,听了王钰老师的讲座——《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案例分析》,我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讲解,让我们体验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在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听了王老师的讲座,感悟深刻,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收获。

第一,“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模式,应更加关注自已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更合理。因此,我在数学教学设计时:

一、站位要高、基点要低;

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三、融入思想、突出思考;

四、明暗交融、和谐统一。

其次,把数量和数建立起联系,就是形成数感的开始。在学习更大的数,以至学习小数、分数时都需要像这样建立数感。数感的建立是使学生把现实情境中的数量,与抽象的数建立起联系。用具体的情境和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习分数时,“分蛋糕”、“分长方形卡片”、“剪绳子”等过程,也是体会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与

学生建立了数感,反过来有助于学生运用数表达与解决问题,用数来表示数量。“每排8 个小朋友,4 排一共几个小朋友?”学生要理解8和4 所代表的数量的不同,才能确定是4个8 相加或用8×4 来表达这一数量关系。核心素养是与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的,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哪些数学核心素养呢?首先是“运算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对于运算能力,正确地进行运算和理解运算的算理是核心,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10-9=1,1+5=6”这样的方法思考“15-9=?”的结果,是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也是培养运算能力不可缺少的。而理解算理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感,在这里就是数位与数值的理解。要清楚地描述出15中的1 是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可先算10-9,再算1+5。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推理的过程。9+□=15,15-9=□,思考过程 是:因为9 + 6=15(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15-9=6。这里隐含的一个前提是加减之间是逆运算的关系。这个思考过程显然是一个推理的过程。

第三,“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将把这场讲座中学到的“以学定教”方法借鉴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第四篇:《数学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

刘迅含

《数学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组内研修活动上听了123老师的讲座——《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案例分析》,我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讲解,让我们体验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在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感悟深刻,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收获。

第一,“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模式,应更加关注自已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更合理。因此,我在数学教学设计时:

一、站位要高、基点要低;

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三、融入思想、突出思考;

四、明暗交融、和谐统一。

其次,把数量和数建立起联系,就是形成数感的开始。在学习更大的数,以至学习小数、分数时都需要像这样建立数感。数感的建立是使学生把现实情境中的数量,与抽 象的数建立起联系。用具体的情境和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习分数时,“分蛋糕”、“分长方形卡片”、“剪绳子”等过程,也是体会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与分数相关的数感。学生建立了数感,反过来有助于学生运用数表达与解决问题,用数来表示数量。“每排8 个小朋友,4 排一共几个小朋友?”学生要理解8和4 所代表的数量的不同,才能确定是4个8 相加或用8×4 来表达这一数量关系。核心素养是与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的,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哪 些数学核心素养呢?首先是“运算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 题。”对于运算能力,正确地进行运算和理解运算的算理是核心,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10-9=1,1+5=6”这样的方法思考“15-9=?” 的结果,是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也是培养运算能力不可缺少的。而理解算理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感,在这里就是数位与数值的理解。要清楚地描述出 15 中的1 是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可先算10-9,再算1+5。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推理的过程。9+□=15,15-9=□,思考过程 是:因为9 + 6=15(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15-9=6。这里隐含的一个前提是加减之间是逆运算的关系。这个思考过程显然是一个推理的过程。第三,“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将把这场讲座中学到的“以学定教”方法借鉴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企业家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数字地球”,现代人生活工作的“现代化”,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数学化的时代已经展现在眼前,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五篇:数学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

今天我校全体教师进行活动听了孟老师的讲座——《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案例分析》,我对数学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用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讲解,让我们体验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在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听了孟老师的讲座,感悟深刻,现就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收获。

第一、“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或模式,应更加关注自已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并能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更合理。因此,我在数学教学设计时:

一、站位要高、基点要低;

二、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三、融入思想、突出思考;

四、明暗交融、和谐统一。其次,把数量和数建立起联系,就是形成数感的开始。在学习更大的数,以至学习小数、分数时都需要像这样建立数感。数感的建立是使学生把现实情境中的数量,与抽 象的数建立起联系。用具体的情境和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习分数时,“分蛋糕”、“分长方形卡片”、“剪绳子”等过程,也是体会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建立与分数相关的数感。学生建立了数感,反过来有助于学生运用数表达与解决问题,用数来表示数量。“每排8 个小朋友,4 排一共几个小朋友?”学生要理解8和4 所代表的数量的不同,才能确定是4个8 相加或用8×4 来表达这一数量关系。核心素养是与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密切相关的,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哪 些数学核心素养呢?首先是“运算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标准(2011 年版)》明确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 题。”对于运算能力,正确地进行运算和理解运算的算理是核心,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10-9=1,1+5=6”这样的方法思考“15-9=?” 的结果,是学生理解算理的过程,也是培养运算能力不可缺少的。而理解算理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感,在这里就是数位与数值的理解。要清楚地描述出 15 中的1 是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可先算10-9,再算1+5。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有推理的过程。9+□=15,15-9=□,思考过程 是:因为9 + 6=15(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15-9=6。这里隐含的一个前提是加减之间是逆运算的关系。这个思考过程显然是一个推理的过程。

第三、“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

最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转变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积极思考,精心设计教案,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考虑,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将把这场讲座中学到的“以学定教”方法借鉴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企业家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数字地球”,现代人生活工作的“现代化”,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数学化的时代已经展现在眼前,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下载核心素养讲座稿(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核心素养讲座稿(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核心素养(范文模版)

    浅谈核心素养      核心素养应该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根本性,能够以一知十、以一当十;二是生长性,能够促进成长、持续生长,滋养整个人生;三是贯通性,能够融会贯通、成就整体生命。 教......

    核心素养(范文模版)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府东街小学 李彩霞 通过学习有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师读本”的学习,感到内心很受触动。什么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

    浅谈核心素养

    浅谈核心素养 时下,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成为大家眼中借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有何特定内涵?笔者对......

    核心素养的讲座心得体会(共5篇)

    核心素养的讲座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

    人文素养讲座

    人文素养讲座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时间像流水一样飞快的流淌着,转眼间,本学期已接近尾声。人文素养讲座的上课时间已经结束,但是,人文精神没有结束,在继续着。余老师精彩的讲解,使我......

    一年级核心素养

    一年级核心素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

    核心素养论文

    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那学生的核心素养指......

    发展核心素养

    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树立为未来而教的意识 ——郑州市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2016年6月27日——2016年7月6日,有幸到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了“2016年郑州市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