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个体系建设交流汇报(范文模版)
加快体系建设 提高服务效能
全力推进重点助残实事
广陵区残联(2012年2月15日)
“两个体系”建设是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和维护残疾人根本利益的制度性保障,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残疾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近年来,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目标,我区紧密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助残惠残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优先发展残疾人迫切需要、受益面广、社会效益好的服务项目,目前,“两个体系”建设起步良好,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现就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着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环境逐步优化。
为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建设,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在政府主导的框架内把“两个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扬广委发(2010)23号】和《广陵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扬广府办【2011】72
号),进一步落实了各项扶残助残政策,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法律、政策保障。
从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的基本生活、基本服务需求入手,我们在残疾人帮扶助学、扶持创业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残疾人的优惠政策:
09年出台了《广陵区重度困难残疾人生活护理补助实施方案》,2010年在此基础上,与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对广陵区“双无”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费补贴的试行办法>的通知》,向405名符合条件的“双无”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费补贴97.2万元,向85户多残家庭和10名托养人员发放生活补贴及托养服务护理补贴32.96万元,2011年向202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重残补贴金12.12万元,帮助重度残疾人解决生活护理面临的实际困难,切实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有效改善了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在市残联助学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在09年对《广陵区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学生考学奖励实施办法》进行了修改,提高了残疾学生考学奖励的标准,同时扩大了救助范围,形成帮扶助学长效机制。几年来先后向考取高中以上学校的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发放考学奖励及教育专项补贴43.13万元,切实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解决筹集子女学费的实际困难。
为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创业激励机制,2010年出台了《广陵区残疾人自主创业奖励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对残疾人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先后投入专项资金39.6万元,扶
持150户残疾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帮助他们实现“造血式”的保障。
我们还认真贯彻市残工委关于对城区7-17周岁残疾人实行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将市残联下拨的7-17周岁残疾人生活补贴向12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共完成补贴发放10.8万元。此外,组织2200名残疾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向95名残疾人机动代步车车主发放了燃油专项补助,使残疾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此外,在政府主导的框架内,相关部门也修订了一系列新的惠残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及大病统筹,如:《广陵区被征地农民特困群体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办法》(扬广府发【2011】135号),落实了重度残疾的被征地农民享受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卫生部门制定了农村残疾人大病统筹办法,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白内障复明、精神病给药等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民政部门修订《广陵区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员生活救助实施细则》,对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员实施生活救助;区残联将贫困精神病患者纳入市残联“免费给药”范畴,实行动态管理;这一系列惠残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健全了普惠加特惠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从而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
(二)切实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生活状况不断改善。
在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依托优质社会资源和服务载体,把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列入优先发展的民生工程,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1、积极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目前全区建成的社区(村)康复室有42家,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六个乡镇街道也实现了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全覆盖,并对照《江苏省乡镇街道残疾人康复室建设标准》,全部通过了验收,增强了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能力。
2、努力落实儿童康复训练机构。
为把6岁以下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不断加大对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力度,雏鹰儿童康复发展中心是我市首家专门针对孤独症、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机构,康复师资力量雄厚,业务水平过硬,我们投入专项资金进行设施建设,专门聘请了南京有关专家定期对残疾儿童的个训计划进行指导评估,还聘请了五台山医院专科医生作为康复心理指导顾问,进一步提高了训练效果,目前中心通过了省级验收。此外,市特殊学校聋儿语训中心,春蕾聋儿语训中心,以及设立在广陵康复医院的肢体儿童康复训练部,作为市、区定点基地,都为我区落实特殊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训练搭建了极好的工作平台。
3、认真推进托养机构建设
我们依托街道邻里中心的优质平台,大力推进残疾人公共综合服务设施布点,进一步规范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按照省残联“社区港湾计划”标准,先后建成汶河街道旌忠寺托残所、“福寿”托残所等多家托养机构,作为集日常托养、功能康复、休闲娱乐、生活护理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社区残疾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到理发修脚、康复咨询、生活照料等就近、便利、人性化的服务。目前全区共建成残疾人托养机构5个。
4、切实开展创业扶贫基地建设
我们依托现有企业或经营户作为带动平台建设残疾人扶贫基地,全区建成6个扶贫基地,其中市级2个,区级4个,安置和辐射带动200多名残疾人脱贫,还建成集生产销售,技能培训、劳动示范为一体的残疾人创业示范点4个,帮助更多渴望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
5、逐步健全信访维权机制
为切实维护贫困残疾人合法权益,我们积极与区司法局联手,形成工作机制,在2011年7月挂牌成立了广陵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取部门配合实现残疾人维权工作资源整合,拓宽残疾人帮扶服务领域,与区法院结对共建“模范法官”工作室,与广陵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建资深律师工作室,确保残疾人的合法诉求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与五台山医院心理专家结对共建心理咨询工作室,对有心理偏激障碍的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矫治,对涉及残疾人的劳务纠纷开展劳
动仲裁调解,有效拓宽解决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问题的空间和渠道,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体系的完善。
6、稳步推进残疾人组织建设
根据国务院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精神的要求,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公开选聘,面试和统一的业务培训,我们为七个乡镇街道残联、50个社区残协和24个行政村残协全部配备残疾人专(兼)职委员,并为他们购买公益性岗位活动,解决了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100%完成了规范化建设达标任务。目前我区“区残联-街道(乡镇)残联-社区(村)专(兼)职委员”三级残疾人组织网络已经形成,残疾人组织机构健全规范,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下一步打算
1、政策带动,狠抓助残保障体系建设。下一步,我区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幸福扬州”建设实施项目,继续完善出台残疾人生产生活、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着力扩大扶助面、受惠面:落实为农村特困残疾人代交部分最低养老保险金政策、对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给予补贴、对盲人按摩企业的从业残疾人给予保险补贴政策等。
2、项目推动,狠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助残惠残项目入手,健全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做到医疗与康复相结合、托养与庇护相结合,劳动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相结
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一是发挥社区康复服务品牌效应。以满足广大残疾人实际康复需求为出发点,新建5家社区残疾人康复室;二是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作用。按照省残联“社区港湾计划”标准,努力完善托养服务机构体系,2012年实现乡镇(街道)残疾人托养机构全覆盖的整体目标;三是依托沙头、李典等镇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大力建设农业种植扶贫基地和自主创业示范点,辐射带动残疾人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造血式”的社会保障。
3、合力联动,狠抓基础工作体系建设。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既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工作队伍建设,规范基层工作运行机制,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宗旨教育,切实提升基层残疾人组织的服务效能,真正做到基层残疾人工作有人抓,残疾人的事有人管,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
第二篇:两个体系建设中期评估汇报材料
两个体系建设中期评估汇报材料(康复工作)
一、夯实社区基础,健全服务网络
我市建立了市、镇、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将康复阵地建在社区。一是整合资源,低投入、广覆盖建设社区康复站。我们在选择社区康复站建立的地点时,首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站,到目前为止,全市30%的社区都建有30m2左右的社区康复室。二是多方筹资,合理购置社区康复训练器材。我市采取“自筹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配备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目前,全市各社区康复站都配有十件左右适合残疾人训练的康复器材。三是依托医疗机构组建社区康复工作者队伍。我市狠抓队伍建设,在357个村(居)全部配备了康复协调员,挑选了有工作经验、有爱心、乐意为残疾人奉献的社区干部为康复协调员,在各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协助下,具体负责辖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调查、康复服务协调、康复训练计划的落实和下情上达。
二、全面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市残联就康复需求调查工作专门对各镇理事长、社区康复协调员分别进行了培训,在此基础上,社区组成了由康复协调员、康复指导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组成的调查队伍,进村入户,深入残疾人家庭,一对一地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填写康复需求调查表,有康复需求的达30559名,占总人口的2.15%。通过康复需求调查,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为更好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1、“三助一给”工作
(1)助明:建立工作制度,每年先由各镇(区)残联、卫生所组织村(居)卫生服务站医生,对有康复需求的疑似白内障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市残联组织定点医院到各镇(区)对疑似患者进行确诊。确诊后根据患者家庭情况,各镇(区)残联会同民政部门确定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对象,经市残联审批后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进免费手术,其他确诊对象转介到相应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2009年-2010年全市共免费手术465例。
(2)助行:2009年-2010年全市共上报下肢缺失残疾人168例,经南通市假肢站筛查、打样、安装,对67例符合安装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救助。
(3)助听:全市两年共上报0-6岁残疾儿童助听器救助19名38只。
(4)精神病人免费给药:我市已经对全市精神病患者逐一进行了筛查、诊断并落实了监护小组,建立了一系列精防工作制度和工作档案,我市一直委托市精神病防治医院为贫困家庭患者提供解锁救助和免费送药,社区医生定期上门进行随访,建立了精神病人员动态管理制度。2009年-2010年,我市累计1887人次接受了免费服药救助,有效的控制了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现象,全市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100%,无精神病患者现象。
2、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
为做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2008年市教育、民政、计生委、卫生、慈善会和市残联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部门责任、项目的总体要求与目标、康复定点机构、救助对象及审批手续,同时与市妇幼保健所建立残疾儿童季报制度,由市妇幼保健所按季将所掌握的残疾儿童今年报市列残疾,市残联于组织各镇(区)残联、卫生所对所掌握的残疾儿童的康复价值、康复需求逐一进行上门调查,要求各镇根据残疾儿童的就诊病历等原始资料,逐一核实登记,并请监护人签字确认。2009年、2010年共确认268名残疾儿童有康复训练价值,已全部录入省0-6岁残疾儿童信息系统。
为尽快让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一方面加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收训残疾儿童。目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已正式开展康复训练,陆续收训11名脑瘫儿童及4名智力残疾儿童。另一方面,向外积极录求成熟的康复机构安排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2009年、2010年累计安排191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都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3、积极开展贫困家庭配发辅助器具及家庭无障碍改造 为帮助全市贫困家庭下肢残疾人补偿和改善身体缺失功能,增强他们自主活动和走向社会的能力,市残联积极筹及资金,2009年、2010年累计发放辅助器具1700件,为450户家庭进行了无障碍环境改造,今年5月15日,全国助残日期间市残联在市残
疾人综合服务大楼门前举行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仪式,各镇(区)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如城镇、经济开发区的部分受赠代表参加了发放仪式,全市共发放各类辅助器具484件。
第三篇:残联两个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不断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深入开展
社区成立于XXX年,下设X个居民小组,共有住户XXXX户,XXXX人,其中残疾人XXX人,占辖区人口总数的XXX%。近年来,社区残联将“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增强全社会助残意识,提高残疾人参与水平,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重点工作,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方针,突出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两个重点,社区残联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社区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设置专职委员,从组织上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社区设立了残疾人协会办公室,设有专职委员XX名,专职负责社区残疾人工作。
二、加强阵地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社区按照“一校一厅一中心两站四室”的标准建成了建筑面积XXX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室,建成了残疾人之家、市民文明学校、便民服务大厅、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谈心室、游艺室等活动场地,图书室藏书XXXX多册,配备了大屏幕彩电、液晶电脑、会议桌椅、图书架、阅览桌、棋牌桌和麻将桌等设施设备。这些活动场地为残疾人优先开放。同
时,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协会组成人员花名册》、《残疾人花名册》、《残疾人结对帮扶登记册》等表册,并实行动态管理,为社区残疾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三、加强助残宣传,营造社会氛围
社区残协和县残联紧密配合,充分利用网络、电视、黑板报、社区宣传栏、召开学习培训班等方式,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工作,广泛宣传助残理念,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残疾人的浓厚氛围,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对残疾人进行不定期的慰问走访,了解残疾居民的基本生活状况,送上了社会大家庭的一份温暖。并针对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结对帮扶,从根本上为困难残疾人排忧解难。
四、立足服务,做好“两个体系”建设
1.开展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在解决城乡残疾人低保问题的工程中,通过与民政部门的协调,在同等条件下对残疾人优先照顾,按照“低门槛、高标准、广覆盖”的原则,使XXX名残疾人享受了低保政策,占到社区残疾人总数的XXXX%,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每逢元旦,春节等节假日,社区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给生活困难的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2.开展城乡社会保险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城镇残疾职人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城镇的残疾人享有养老保险的占XXXX%,享有医疗保险的占XXXX%。这项工
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乡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得到更具体的帮助和服务,在县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社区登记注册的助残志愿者达XXXX名。开展“一助一、一帮一、一扶一”结对帮扶活动,使XXXX名持证残疾人都得到了扶持和帮助,对重度残疾人定期走访,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志愿者扶助残疾人XXXX余人次,结对帮扶XXXX户,助残工作时间在XXXX多小时。组织志愿者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已成为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让残疾人住有所居。为切实解决残疾人住房困难,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目标,社区配合县房管部门在为城镇居民办理保障性住房和“公租房”的同时,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并主动入户,进入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中,为其办理先关的手续。对于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社区主动联系,给与帮助,为其争取住房租赁补贴。
5.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社区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员,促进残疾人就业。另一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教育残疾人乐观进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扶持残疾人开办个体和自主就
业,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就业、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涌现了XXX、XXXX等就业创业典型,在他们的带动下有XX名残疾人成了个体老板。
6.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社区把文明教育和扶残助残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各类讲座和残疾人工作讲座结合起来,把社区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残疾人协会的活动结合起来,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文化进社区等演出活动中特意安排了残疾人专坐,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吸收XXXX等参与文艺活动,积极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7.残疾人教育工作。社区残协与县教育部门配合,认真落实残疾儿童和少年享受教育的优惠政策,确保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和在校率。同时,根据现有条件,认真抓好“三残”儿童(智残、体残、肢残)教育。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尚不完善。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未形成长效机制,机构网络不够健全,无资金保障,社区残联服务能力尚需提高。
二是残疾人就业困难,就业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就业层次低、门路窄,就业待遇较正常人低。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培训项目大多不适合残疾人,无法为残疾人提供有效地就业帮助。
三是残疾人事业宣传的力度有待提高。尽管社区在“全
国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期间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但是残疾人自强不息和艰苦创业的典型挖掘不够深入,拉动社会团体、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典型较少,与营造全社会良好助残氛围的要求来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
五、几点建议
(一)扩大低保户的覆盖面,提高低保户的救助标准。针对重度残疾人户、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困难家庭,应降低残疾人享受低保的门槛,尽量做到应保尽保。让政府对残疾人的支持更直接、更具体、更实惠。
(二)将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减轻精神病人的经费负担。从社区精神病人的康复情况看,精神病人住院时,国家政策给予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政策规定精神病人不能作为就业安置对象,其生活费、营养费等费用无法解决,给精神病人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平时救助中,将精神病人列为救助对象,纳入社会救助工作范围,保障他们的生活。
社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我们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工作上有差距,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有差距,请省、市、县残联今后多指导多帮助。我们将克服困难,以人为本,加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地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第四篇:我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近年来,###残疾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中央7号文件要求,把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突出城乡统筹,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辖5个乡镇、6个街道,111个行政村、50个城市社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53.55万人。残疾人有2.52万人,其中:听力残疾5686人,占22.56%;视力残疾5521人,占20.72%;肢体残疾10496人,占41.65%;言语残疾1189人,占4.72%;智力残疾2283人,占9.06%;精神残疾1671人,占6.63%;多重残疾人1345人。残疾人群体中的突出特点是: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就业比率相对较低,贫困比例较高,服务需求量较大。
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始终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列入
区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逐步建立健全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一)在“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力求全参与、齐配合。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协调”的工作思路。一是教育方面。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及康复训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我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对进入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二是康复方面。区里每年从区级财政列支8万元,从其它渠道筹集8万元,作为全区残疾人康复经费,目前,全区残疾人康复经费达到了人均0.5元。针对残疾人康复工作,全区成立了1个区级专家技术指导组、6个区级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11个镇街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147个村(社区)康复站,真正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2011年初,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为10818名有康复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完善了康复需求档案,为2436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并建立了肢残人服务档案。自2008年以来,共为300名精神患者提供免费救助,其中免费服药264人,免费住院36人。为困难残疾人配赠了轮椅车、拐杖,盲杖、助听器、助视器、坐便椅等辅助器具,其中配赠轮椅车150辆、拐杖
1100余副,有1,400多名残疾人享受了服务。三是残疾人信访和维权方面。我们与信访部门配合,积极有效地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做到领导到位、承办人到位、与信访人接触到位。近两年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在开展“扶残维权行动”中,积极配合司法等有关部门查处侵害残疾人权益的典型案件,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力求低门槛、广覆盖。一是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为保障低保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010年,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关于做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工作专题动员会,残联负责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的确定、审核、审批、救助管理等工作,并向财政部门提供享受生活补贴的低保重度残疾人名单。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措、拨付、管理和监督。由残疾人向村(社区)委员会提出个人申请;村(社区)对申请人进行核实、上报;乡镇(街道)残联审核;区残联审批。加大对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召开全区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会议,各乡镇、街道残联认真填写残疾人生活补贴证,区残联积极联系工行光明广场支行为低保重度残疾人开立个人账户,并签订了代发协议,由工行光明广场支行代发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并免除了残疾人小额账户管理费、年费等一切费用。按照低保重度残疾人身份证、残疾人证和低保生活补贴证“三证”俱全和补贴资金、人员、-3-
管理工作“三落实”的要求,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8余万元,为537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全面覆盖了城乡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将资金发放到残疾人手中。下一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并适当提高生活补助金标准使更多贫困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待遇。二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我区作为第一批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召开了全区残疾人工作会议,重点安排了城乡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拨出0.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印刷养老保险登记册。2011年,全区城乡重度残疾人都自愿参加了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根据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重度残疾人本人自选缴纳档次,由区政府全部代其缴纳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金100元。2011年3月,我区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保523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区里在下发的《关于印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中政办发[2011]50号)中提出了城镇重度残疾人(一、二级),政府为其代缴当年养老保险费,缴费档次为100元(市、区财政各负担50%)。去年10月,区里又专门召开了全区残疾人工作会议,重点安排了城镇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已完成城镇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91人。三是残疾人社会救助方面。几年来,为150名从事手工业、种植养殖业和创业的贫
困残疾人发放扶持资金20余万元。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条例》,认真组织实施“扶残助学活动”,积极做好残疾考生高考录取救助工作,对参加高考的残疾考生进行摸底、了解残疾考生考试情况,为112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发放助学资金共20余万元,切实解决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两节”期间筹集资金30余万元为548户贫困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及救助物资,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残困户的家中。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我区积极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摸底调查工作,成立了区、乡镇(街道)两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省残联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按规定配套资金补助179户,匹配资金85余万元,圆满完成了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四是残疾人就业方面。我区安排20万元,开发残疾人服装裁剪培训班、盲人软件应用培训班、残疾人厨师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为残疾人搭建学习创业技能、就业技能、科技知识、农业知识的平台,对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各类残疾人免费培训1200余人次,提高残疾人技能;通过举办“就业形式分析会”,积极组织用人单位与残疾人求职者开展“岗位面对面联谊会”、“春夏秋冬四季残疾人就业推介会”等专题招聘会,促进残疾人就业;协调各用人单位分散安排、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农村从业等形式,挖掘就业岗位,拓宽残疾人就业渠
道,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我们抓好基地建设,发现和培养枣庄澳华服饰残疾人服装裁剪培训就业基地、枣庄希望电脑培训基地、南翔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培训就业和扶贫基地,为实现残疾人就业开拓新的渠道。为完成残疾人就业工作目标,区残联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召开福利企业残疾人就业形势座谈会,促进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宣传,通过按比例安置、分散就业、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残疾人扶贫基地等方式安排残疾人就业428名。
(三)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中力求高标准、严要求。一是努力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全区11个乡街残联配备理事长和专职委员各1名;161个村、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选聘了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完善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专门人员、专门办公室和活动室以及康复医疗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实现了“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同时,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区残联每年都将11个乡街残联理事长和161个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170多人集中到市残联、区残联进行工作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二是全面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我区于2007年建起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服务大厅,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用品用具供应,法律
援助等服务。另一方面,全区各乡街和各村、社区健全了残疾人工作机构。全区残联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建立了电子文档;区乡两级残联建立了信息网络,基本解决了过去信息反馈不及时和乡镇普遍存在的资料不齐、不规范的问题。三是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为消除残疾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保障其平等参与的基本生活环境,2008年,我区作为“山东省千户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创建活动”试点区开展了60户残疾人家庭创建无障碍居住环境活动,共投入资金10万余元。2011年我区继续实施这一惠民工程,先后组织人员深入到社区残疾人家中,开展调查论证,掌握各类残疾人不同需求,制定了实施方案。为60名听力言语残疾人免费安装发放闪光门铃;为15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发放了扶手、沐浴凳、轮椅、助行器、折叠式坐便椅、拐杖、四角手拐、加宽改造浴室门等无障碍用品,共投入资金3万余元。通过无障碍改造,使其能够借助辅助器具完成基本生活技能,确保了残疾人朋友居家生活无障碍,营造了无障碍居家环境,提高了肢残人自理能力,受到了残疾人及亲属的一致好评,满意率达100%。四是积极做好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和志愿者助残工作。目前,我区已建有聋哑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精神残疾及亲友协会、智力残疾及亲友协会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这些协会在区乡残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他们在基层组织残疾人开展各种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体
育生活,活跃了残疾人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推动了全区残疾人文体事业的发展。在2009年省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我区参赛的节目获得省市两级奖励。另外,志愿者助残工作得到了区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助残志愿者328名。几年来,志愿者扶助残疾人2370余人次、结对帮扶1260户、助残工作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五是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阳光家园计划”创建以来,我区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加大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投入资金60余万元用于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新建、改造、完善托养设施建设,我区依托税郭镇敬老院创建了###税郭镇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成立了我区第一家托养机构,托养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58人,托养其他各类残疾人159人;创建托养服务中心2处,孟庄镇托养服务中心(托养各类残疾人85人)、市中智力托养服务中心(托养智力残疾人56人);创建社区托养服务点11处(11个乡镇、街道设立社区点),满足各类残疾人300余人次日间照料。2011年又相继创建枣庄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枣庄市仁和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使有条件有自助能力的残疾人进入托养中心,较好解决了残疾人群众的后顾之忧。为53名特困无人供养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居家托养,发放救助金3万元,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三、建议与打算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面宽量广,需要我们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不断去思考与探索。为此,结合我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低保户的覆盖面,提高低保户的救助标准。针对重度残疾人户、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困难家庭,应降低残疾人享受低保的门槛,尽量做到应保尽保。让政府对残疾人的支持更直接、更具体、更实惠。
(二)整合危房改造等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中,残联系统每户给予资金补助太少,危房改造难以见效。为此,应整合几个部门的资金,加大对残疾人困难户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残疾人的特殊困难。
(三)将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减轻精神病人的经费负担。从我区精神病人的康复情况看,精神病人住院时,国家政策给予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政策规定精神病人不能作为就业安置对象,其生活费、营养费等费用无法解决,给精神病人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平时救助中,将精神病人列为救助对象,纳入社会救助工作范围,保障他们的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要求,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网络,促进社区康复服务向农村延伸。二是加大贫困残疾人救助力度。加大贫困
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力度,加快推进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和“阳光家园”工程,使更多的残疾人享受阳光家园的优惠政策。三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宣传、文化、体育、维权等工作,落实各项扶残助残政策,由一般性救助向全面纳入社会保障过渡,逐年提高残疾人救助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四是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继续抓好基础教育,特别要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增强生存技能和就业能力。五是加强残疾人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残疾人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打造一支“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队伍,提高基层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我区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虽然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做得不够,特别是与先进地方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区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2012年3月19日
第五篇: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期汇报
本文作者:我为人人 好范文原创投稿
xx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期汇报
xxx县残工委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在省、市残联的关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
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x县辖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x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万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xxxx人,涉及xxx户,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xxxx%。其中肢体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所占比例较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残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工作,使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步入了一片新天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一)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80号文为契机,制定出台政策,为推动我县“两个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80号文件重要精神,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出台了《中共xxx县委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发〔2010〕11号)、《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xxx政〔2011〕26号)、《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xxx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责任目标进行分解的通知》(xx政办〔2011〕96号),《xxx县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标准》(xxx政办〔2011〕9号)和《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责任目标分解的通知》(xxx政办〔2011〕32号),同时县人社局、财政局、卫生局、民政局、教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也快速出台了配套文件,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和参加社会保险补贴制度以及完善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托养、供养、环境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逐步将我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普惠到位、特惠鲜明、统筹城乡、人人享有的政策保障机制;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高效优质的生活服务机制;文明共享、携手共进、扶残助残、爱心奉献的社会扶助机制。
(二)巩固和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基础保证。在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人员配备到位。xxx个乡镇配齐了专职理事长;xxx个村(居)委员会配齐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实现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目标,促进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落实和健康发展。二是待遇经费落实到位。在县财政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舍得投入,从xxx年起将残疾人专职委员补贴经费按人均享受村一般干部待遇标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今年我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经费xxx万元全部发放到位。三是人员培训到位。为提高专职委员的自身素质,我们定期召开乡镇残联理事长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四是作用发挥到位。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摸索,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乡村两级残疾人工作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入户调查普查残疾人基本状况,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宣传扶残助残政策法规,配合上级残联组织精神病、白内障患者筛查,开展0—6岁残疾儿童普查,组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证、换证,协调解决残疾人困难和纠纷,动员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等等,较好地发挥了基层残联组织桥梁纽带和教育管理作用。
(三)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1、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努力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一是在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积极推行分类施保,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随时参保制度。在享受城镇低保的xxx人中,残疾人有xxx人,占城镇参保总数的xxx﹪;在享受农村低保的xxx多人中,残疾人有xxx人,占农村参保总数的xx﹪。通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保障了全社会贫困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以及最低标准的生活权利。
二是对享受最低生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