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个体系”建设培训资料
“两个体系”建设培训学习教材
1.什么是两体系: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建设两体系的目的: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3.什么是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5.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6.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7.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8.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9.风险控制措施: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10.企业风险信息: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1.事故隐患: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12.隐患排查: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岗位员工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照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的工作过程。
13.隐患信息:包括隐患名称、位置、状态描述、可能导致后果及其严重程度、治理目标、治理措施、职责划分、治理期限等信息的总称。
14.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公告→全员学习,落实安全措施→不断更新。15.危险源辨识方法: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
16.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分析法(LS)。
17.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 ——工程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8.风险分级管控:用矩阵法按照R值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19.分级管控要求: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0.隐患分级和分类: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以下情形为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 ——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事故隐患分为基础管理类隐患和生产现场类隐患。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辅助动力系统; ——现场其他方面。
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21.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程序:编制风险清单→确定排查项目→组织实施排查→隐患治理。
22.隐患治理流程: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
23.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24.排查类型: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
25.隐患排查组织级别: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26.文件管理: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记录,隐患整改复查验收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27.隐患排查的效果
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风险控制措施全面持续有效; ——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各级排查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员工隐患排查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隐患频率较高的风险重新进行评价、分级,并制定完善控制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XXXXXX有限公司
XXXX部
20XX年XX月XX日
第二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一、我市及我市残疾人基本情况
xxx位于湖北东部,长江南岸,素以江南聚宝盆
之称。全市现辖四区一市一县及一个开发区,总面积4630平方公里,总人口254万。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65.6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61亿元,年均增长18.5%。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条件便捷;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城区襟江怀湖,山环水绕,环境优美,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全国100个创建无障碍建设城市试点单位之一。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15.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9%。其中,视力残疾2.62万人,占16.9%;听力言语残疾3.62万人,占23%;智力残疾1.41万人,占9%;肢体残疾4.3万,占27.8%;精神残疾1.23万人,占8%;综合残疾2.27万人,占14.7%。按地域分,城区为3.5万,县(市)为11.6万。按性别分,男性占52.59%,女性占47.41%。按年龄分,65岁以上老人占51.72%,中青年占46.56%,未成年人占1.72%。全市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达75%以上。各类残疾人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文盲及半文盲人数相对较低,占3.45%。这些为加快发展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二、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残联、省残联的精心组织及具体指导下,按照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把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我市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的服务体系。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突出城乡统筹,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其主要做法是:
(一)在构建两个体系建设上力求“全参与、普实惠”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把涉及全市15.1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放在“口中”,抓在“手上”。市政府先后出台了《xx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加强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的通知》。在制定全市“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中,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转发了全市“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市政府残工委工作职责与议事规则。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全市目标管理范围,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重大难点工作领导亲自督办,使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全市有位子,有影响。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协调”的工作思路,单靠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气候,难见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依托政府各职能部门,采用“大合唱”方法解决残疾人相关问题。为此,几年来,我们紧紧依靠市政府残工委组成部门,充分发挥他们职能作用,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统一部署,协同配合,做到了残疾人运转有序。为贯彻实施《xx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省政府275号令)的盲人及下肢残疾人免费乘车问题,充分发挥城建部门的作用,使城区1156名盲人和下肢残疾人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的优待。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制定残疾人“代步车”管理办法。对聋人办理了手机短信优惠服务,在市图书馆为盲人建立了盲人阅览室。为落实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及康复训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将市特教学校的学生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确保我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对进入高中、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市残联对xxx区的xx镇残疾人进行对口扶贫,投入xx万元资金给xx户残疾人贫困家庭送去了猪仔和饲料,有力推动了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近两年,通过采取“帮、包、带、扶”及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xxx多人,xxx人基本脱贫。通过各种形式的走访慰问,为残疾人送去了价值达10多万元的物资,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在处理来信来访过程中,做到领导到位、承办人到位、与信访人接触到位,受到市委有关部门的好评。近两年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在开展“扶残维权行动”中,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侵害残疾人权益的典型案件,原市委书记亲自过问前解决残奥冠军xxx生活困难问题,妥善处理残疾人xx等多人摊位被城管部门取缔的纠纷事件。
为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加大各项普惠政策的落实。市房地产部门在安排“廉租房”时采用加分的办法,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户,对一
时难以安排“廉租房”的残疾人特困户发放住房租金补贴。市供电、供水部门对贫困残疾人户开户免收安装费。市广电部门对安装有线电视的残疾人户凭《残疾人证》减半收取初装费。全市所有医院、公园、商场、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博物馆、科技馆、车站、职业介绍中心、婚介服务所等单位优先为残疾人服务,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优惠残疾人;全市所有的存车处、收费公厕为残疾人免费使用。形成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力求“低门槛、广覆盖”。
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扩大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的覆盖面。
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金标准(城区230元/月,xx市xxx元/月,xx县xxx元/月)。据统计,我市共有6.8万困难群众享受了“城低保”待遇,其中,残疾人有0.85万,占12.5%,全面覆盖了城镇的困难残疾人。有30%享受“城低保”的残疾人低保金在规定标准内有所提高,特别困难又没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其低保金在原基础上提高到了100%。在农村,全市共有xxx万困难群众享受“农低保”,其中困难残疾人xxx万,约占15%(xx市“农低保”标准是xxx元/年,xx县是xxx元/年),保障了农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城镇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也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重度和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个人缴纳的xx元也全部由财政部门负担。据统计,我市城区有xxxx名特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险金全部由政府埋单,城镇残疾人就业后享有养老保险达到了89.58%,享有医疗保险的达到了72.5%。市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就医的残疾人免收挂号费,大型设备检查和手术费减收20%。在农村,抓住国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机遇,大力推行“新农合”、“新农保”制度。降低门槛,规范收费标准,努力扩大“新农合”、“新农保”人员的比重。农村残疾人每人每年只要缴纳xx元保险费,特重残疾人免缴即保,其它部分由财政担负,调动农村残疾人参保的积极性,使这项“投钱少、保障高”的利民项目在我市得以大面积实施。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健康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所缓解,受到了广大农村残疾人的普遍欢迎。
在社会救助方面,突出把残疾人专项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基础上,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我市农村特困残疾人的救助范围,提高他们的救助标准,使“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保障。城镇贫困残疾人实行“低保救助”和“大病救助”,去年全市共有xxx人接受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了改善农村特困残疾人生活,省财政、省残联对我市xxx多名农村特困残疾人每年每人给予xx元补贴。我市也投入资金xx万余元给予了相应的配套。农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也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列入“低保救助”和“五保供养”的范围,达到了广覆盖的目标。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xx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省残联下达的xx户危房改造任务,除按规定配套xx万外,又增加配套资金xx万元。xx市xx镇、xx镇等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则给每户残疾人危房改造户配套xx万元。
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近几年来,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和《xx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契机,挖掘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重点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保险补贴、小额信贷、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福利企业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小额贷款的借款对象由目前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残疾人,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资金支持。
我市城镇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xxx万,通过各用人单位分散安排0.33万。xx多家福利企业集中安排0.24万,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约0.5万人,由于残疾程度较重,年龄偏大等原因仍有0.19万残疾人未能实现就业。为了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在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审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未给残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残疾人员,一律不计入安残比例。民政、税务部门在福利企业年审时,对没有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也不予以退税,并责令企业改正和补交。市人大、市政协及劳动保障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执法检查时,重点关注残疾职工的同工同酬政策及社会保障缴纳情况。我市分散按比例和集中就业的5700多名残疾人,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全部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帮助困难残疾人就业,政府部门开发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市残联在选拔社区康复员时优先照顾大龄残疾人,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由于我市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6%以上,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据统计,全市残疾人户均住房面积为77.44平方米,94.83%的家庭有彩电,93.97%的家庭有冰箱,88.79%的家庭有电话,22.40%的家庭有了电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中力求“高标准、严要求”。
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措施,探索社区康复、基础设施、无障碍环境等服务领域更好的方法措施,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均等、更公平、更便利的公共服务。
积极开展康复服务。整合社区卫生资源,巩固残疾人社区康复成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xx个,完善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需求数据库,配发了康复器材。为城区的xxx个社区提供各项康复指导。四个城区均以创建为全国或省级社区康复示范区。在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城市”创建活动中,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无偿提供手术耗材xxx元,为贫困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做到“出现一例、发现一例、免费治愈一例”。认真实施“精神病防治工程”,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启动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每年为xxx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办理服药卡,提供免费服药,为xx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住院补贴。
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中残联关于《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2008年市残联自筹xxx多万元,兴建集康复服务、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辅助器具、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多位一体的市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建筑面积达到xxx平方米,建成后我市残疾人服务功能将得到明显提升。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按照《xx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定》要求,我市在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屋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旧城区改造中逐步增加无障碍设施,做到逐步改造和完善,对新建的城区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均修建盲道和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如现已建成的xx广场、xxx广场、xx文化宫等均修建了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城市各商业街两旁等都铺设了盲道,主要交通路口建有无障碍语音提示,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优先发展重度残疾人急需的托养服务、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生活照料、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养护等服务项目,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业,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民办服务机构给予补贴,调动他们参与残疾人服务业积极性与生动性。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残疾人居家服务的补贴制度,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2008年,市残联自筹经费xx万元,对我市二家托养机构进行补贴,改善了托养机构残疾人生存环境,提高了托养服务质量。目前,进入二家托养机构收养的残疾人员达81人,较好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所)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推动各级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在残疾人能力评估、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为各类残疾人服务。据统计,近二年全市各级服务机构举办电脑、美容美发、缝纫、手机维修及创业者培训班达20多期,培训残疾人达xxx人次。加强各级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满足残疾人一般性服务的同时,不断满足残疾人个性特殊需求。扩大残疾
人服务体系的覆盖面,使服务残疾人工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
三、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面宽量广,需要我们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不断去思考与探索。为此,结合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低保户的覆盖面,提高低保户的救助标准。针对重度残疾人户、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困难家庭,城市残疾人享受正常人的低保条件外,应在农村低保工作中设立“残低保”,降低农村残疾人享受低保的门槛,尽量做到应保尽保。让政府对残疾人的支持更直接、更具体、更实惠。
(二)整合危房改造等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中,残联系统每户给予xxx元资金补助太少,危房改造难以见效。民政、扶贫办等政府部门的资金相对雄厚些。为此,应整合几个部门的资金,加大对残疾人困难户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如我市阳新县残疾人的扶贫资金,人平只有xx元,扣除残疾人照相、填表、交通等各项费用,各项成本就接近xx元,真正落实到残疾人户的也只有xx多元。
(三)出台“40”、“50”这一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40”、“50”年龄段的残疾人再就业难度较大,他们在原单位下岗多年,社会保险金断交多年,再就业单位又不愿续交保险金而拒绝其再就业。即便同意就业,但劳动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造成就业工作难以稳定。为此,国家应出台这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这类人员的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
(四)将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减轻精神病人的经费负担。从我市社区精神病人的康复情况看,精神病人住院时,国家政策给予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政策规定精神病人不能作为就业安置对象,精神病人无法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精神病人虽然享受免费住院照顾,但其生活费、营养费等费用无法解决,给精神病人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平时救助中,将精神病人列为救助对象,纳入社会救助工作范围,保障他们的生活。
(五)调整现行福利企业政策,以当地人平工资的三倍退税为宜。按现行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6)111号〕文件规定,xx等省市对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是按残疾人人数及当地人均工资的二倍进行退税,每个残疾人最高退税额不得超过xx万元,使福利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较少,严重影响了福利企业投资者安残的积极性,有的干脆退出不搞福利企业,给残疾人的集中就业带来困难。从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按当地人均工资的三倍,采用上不封顶的办法实行退税,才能调动福利企业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
(六)制定残疾人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的行业管理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生活不断改善,城市与农村各类残疾人服务业发展较快,社会参与投资的热情较高,如何去规范他们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标准,建立监督管理和工作绩效的评估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残联的面临的新问题。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成立条件,行业管理政策应尽快制定,方便基层对残疾人服务业的管理。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残联、省残联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我市社会各界的浓浓爱心与帮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做得不够,特别是与先进地方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市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扩大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的覆盖面。
一是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金标准(城区300元/月)。据统计,我县共有5000多困难群众享受了“低保”待遇,其中,残疾人有500多人,全面覆盖了城镇的困难残疾人。2010年有210户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低保金在规定标准内提高50元或20元,特别困难又没生活来源的残疾人也已全部纳入“五保户”托养。
二是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城镇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也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根据我县的农牧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和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本人交纳350元,财政补贴150元。据统计,我县有46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残疾人享有养老保险达到了80%以上,享有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达到了90%以上。二代残疾人证办理期间,县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就医的残疾人免收评定费,规范收费标准。社保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对全县2010年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幼儿免费健康体检的通知》,其费用由财政担负,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使这项“投钱少、保障高”的利民项目在我县进一步得以大面积实施。逐步形成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有效降低住院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健康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所缓解。
三是在社会救助方面,突出把残疾人专项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基础上,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我县农牧村特困残疾人的救助范围,提高他们的救助标准,使“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保障。贫困残疾人实行“低保救助”和“大病救助”,去年全县共有100多人接受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了改善农牧村特困残疾人生活,2008年县财政、县残联对我县166户农村特困残疾人每年每人给予300-500元的生活补贴。2010年将扩面提高对250户生活比较困难、残疾等级较高的困难户每人每年给予500-800元困难生活补助,农牧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也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列入“低保救助”和“五保供养”的范围。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条例》,认真组织实施“扶残助学活动,为25名中小学残疾学生争取到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资金共8200元,切实解决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为落实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及康复训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三免三补”政策,确保我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对进入高中、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两节”期间筹集资金1万5千多元为34户贫困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残困户的家中。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省残联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按规定配套资金补助110户,较好的完成了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为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加大各项普惠政策的落实。政府部门修建城镇困难户“廉租住房”,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户,对困难户还发放采暖补贴。
四是在残疾人就业方面,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近几年来,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和《甘肃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契机,挖掘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重点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保险补贴、小额信贷、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福利企业的发展。
我县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500多人,通过各用人单位分散安排、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农村从业等有一部分残疾人已就业,由于残疾程度较重,年龄偏大等原因仍有1000多残疾人未能实现就业。为了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会在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未给残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残疾人员,一律不计入安残比例。并责令企业改正和补交保障金。劳动保障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执法检查时,重点关注残疾职工的同工同酬政策及社会保障缴纳情况。我县分散按比例和集中就业的残疾人,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全部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帮助困难残疾人就业,政府部门开发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由于我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据统计,全县残疾人户住房面积达到了70多平方米,90%的家庭有彩电、冰箱、电话,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措施,探索社区康复、基础设施、无障碍环境等服务领域更好的方法措施,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均等、更公平、更便利的公共服务。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以“全国助残日”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活动为契机,积极营造宣传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意识,促进多种形式帮扶残疾人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 “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结合我县实际,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积极开展了有残工委成员单位,残疾人代表参加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座谈会,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在助残日活动期间,县政府残工委主任带领残联、红湾寺镇等部门慰问特困残疾人家庭,捐赠了残疾人用品用具,送去慰问金1万多元。残工委成员单位在电视台点歌16首,向全县的残疾人表示节日的问候。各级残联组织在县城和乡镇主要街道张贴标语70多条,发放宣传材料1800多份,设立咨询点8处,开展《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肃南县残疾人优惠政策》、残疾预防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知识的宣传,展示残疾人用品用具。通过活动的开展,弘扬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倡导了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增强了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宣传工作,使残疾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在87%,宣传残疾学生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救助政策;加强宣传残疾人文艺人才和运动员选拔训练工作;认真抓好残疾人事业发展宣传信息报送和来信来访接待制度落实工作,要求年信访办结率达到95%以上,各乡镇残联年内报送信息不少于4条。继续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残疾人司法援助体系。各级、各类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广泛参与,认真负责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积极开展康复服务。整合卫生资源,巩固残疾人康复成果,建立社区康复服务站1个,完善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需求数据库,配发了康复器材,残疾人提供各项康复指导。在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城市”创建活动中,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为贫困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做到“出现一例、发现一例、免费治愈一例”。认真实施“精神病防治工程”,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启动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为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住院补贴。
三是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中残联关于《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2006年县残联自筹资金,兴建康复服务、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辅助器具、盲人按摩、法律救助等多位一体的县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到116平方米,建成后我县残疾人服务功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按照《甘肃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定》要求,我县在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屋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城区改造中修建盲道和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做到逐步改造和完善,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四是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优先发展重度残疾人急需的托养服务、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生活照料、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养护等服务项目,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业,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调动他们参与残疾人服务业积极性与生动性。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2008年,我县修建了肃南县老年公寓楼,成立了我县的第一家托养机构,使有条件有自助能力的残疾人进入托养公寓,较好解决了残疾人群众的后顾之忧。
五是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在残疾人能力评估、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为各类残疾人服务。根据我县实际,我会依托农广校、社保局、劳务办以及乡镇三农培训机构,开设高山细毛羊育肥、机械剪毛、潮气池修建等专业培训班,免费培训残疾人200多人(次)。不断加强各乡镇残联康复、就业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满足残疾人一般性服务的同时,不断满足残疾人个性特殊需求,使服务残疾人工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
六是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以“三抓三建〃活跃万村”为抓手,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全县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残联组织,配备了残联专职委员,并把残联专职委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101个行政村、3个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全部达到了“六有协会”的标准;各残协都建立了“七表一录一记”等表册,做到了相关制度健全、工作职责明确、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情况清楚。做到了残联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落实。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组建率、专职委员的配备率、活动场所的开辟率巩固达到了100%。
我县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虽然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县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第三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内容预览:
县残联“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汇报市残联:近年来,我县残联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方针,突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两个重点,残联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扩大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一是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金标准(城区300元/月)。据统计,我县共有5000多困难群众享受了“低保”待遇,其中,残疾人有500多人,全面覆盖了城镇的困难残疾人。2010年有210户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低保金在规定标准内提高50元或20元,特别困难又没生活来源的残疾人也已全部纳入“五保户”托养。二是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城镇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也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根据我县的农牧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和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本人……
第四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之我见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之我见
王俊伟
一、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定义及指导思想
“两个体系建设”是指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两个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坚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坚持将残疾人“两个体系”纳入国家总体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并予以优先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重点保障与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相结合;坚持资源共享,充分依靠现有公共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服务;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发展;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理论研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构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目前我街道“两个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街道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工作情况:近年来,我街道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残联的正确领导和精心组织及具体指导下,按照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把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我街道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的服务体系。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突出城乡统筹,完善残疾人公共服
务政策,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其主要做法是:
(一)在构建两个体系建设上力求“全参与、普实惠”
市委、市政府、市残联对我街道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把涉及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放在“口中”,抓在“手上”。市政府先后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在制定全街道“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中,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出台了街道残工委工作职责与议事规则。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全街道目标管理范围,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重大难点工作领导亲自督办,使我街道残疾人工作在全市有位子,有影响。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协调”的工作思路,单靠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气候,难见成效。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依托政府各职能部门,采用“大合唱”方法解决残疾人相关问题。为此,几年来,紧紧依靠街道残工委组成部门,充分发挥他们职能作用,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统一部署,协同配合,做到了残疾人运转有序。贯彻实施《山东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使盲人及下肢残疾人解决安全出行问题。出台针对聋人的优惠服务,为落实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进入高中、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有力推动了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近两年,通过采取“帮、包、带、扶”及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配合市残联通过各种形式的走访慰问,为残疾人送去了价值达10多万元的物资,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在处理来信来访过程中,做到领导到位、承办人到位、与信访人接触到位,受到市委有关部门的好评。
(二)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力求“低门槛、广覆盖”
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扩大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的覆盖面。
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金标准。在农村,力争每一位残疾都群众享受“农低保”,保障了农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城镇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也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农村,抓住国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
度的机遇,大力推行“新农合”、“新农保”制度。降低门槛,规范收费标准,努力扩大“新农合”、“新农保”人员的比重。特重残疾人免缴即保,其它部分由财政担负,调动农村残疾人参保的积极性,使这项“投钱少、保障高”的利民项目在我市得以大面积实施。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健康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所缓解,受到了广大农村残疾人的普遍欢迎。
在社会救助方面,突出把残疾人专项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基础上,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我市农村特困残疾人的救助范围,提高他们的救助标准,使“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保障。
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近几年来,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和省相关文件精神为契机,挖掘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福利企业的发展。街道创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一处,每年鼓励两名以上的残疾人自主创业。
(三)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中力求“高标准、严要求”。
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措施,探索社区康复、基础设施、无障碍
环境等服务领域更好的方法措施,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均等、更公平、更便利的公共服务。积极开展康复服务。整合社区卫生资源,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中残联关于《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我街道在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屋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旧城区改造中逐步增加无障碍设施,做到逐步改造和完善,对新建的城区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均修建盲道和坡道等无障碍设施。街区各商业街两旁等都铺设了盲道,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优先发展重度残疾人急需的托养服务、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生活照料、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养护等服务项目,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业,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所)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推动各级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在残疾人能力评估、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为各类残疾人服务。
三、本人对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面宽量广,需要我们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不断去思考与探索。为此,结合我街道残疾
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低保户的覆盖面,提高低保户的救助标准。针对重度残疾人户、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困难家庭,街道残疾人享受正常人的低保条件外,应在农村低保工作中设立“残低保”,降低农村残疾人享受低保的门槛,尽量做到应保尽保。让政府对残疾人的支持更直接、更具体、更实惠。
(二)整合危房改造等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中,残联系统每户给予资金补助太少,危房改造难以见效。民政、扶贫办等政府部门的资金相对雄厚些。为此,应整合几个部门的资金,加大对残疾人困难户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残疾人的特殊困难。
(三)出台“40”、“50”这一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40”、“50”年龄段的残疾人再就业难度较大,他们在原单位下岗多年,社会保险金断交多年,再就业单位又不愿续交保险金而拒绝其再就业。即便同意就业,但劳动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造成就业工作难以稳定。为此,国家应出台这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这类人员的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
(四)将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减轻精神病人的经费负担。从我街道精神病人的康复情况看,精神病人住院时,国家政策给予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政策规定精神病人不能作为就业安置对象,精神病人无法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精神
病人虽然享受免费住院照顾,但其生活费、营养费等费用无法解决,给精神病人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平时救助中,将精神病人列为救助对象,纳入社会救助工作范围,保障他们的生活。
(五)制定残疾人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的行业管理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生活不断改善,城市与农村各类残疾人服务业发展较快,社会参与投资的热情较高,如何去规范他们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标准,建立监督管理和工作绩效的评估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残联的面临的新问题。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成立条件,行业管理政策应尽快制定,方便基层对残疾人服务业的管理。
近年来,我街道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残联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我街道各界的浓浓爱心与帮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做得不够,特别是与先进地方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市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孙家集街道残联 2011年8月20日
第五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第一师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自查报告
尊敬的兵团残联检查考核组:
首先我代表师市残工委成员部门向检查组领导一行来一师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根据兵团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要求。近年来,师市残联围绕”两个体系”建设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工作与上级要求还有差距。最近收到《关于对落实兵团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考核检查的通知》(兵残联发〔2013〕50号)的通知后,师市残联高度重视,就落实”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认真细
致的自查,现将师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自查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第一师**市概况:
第一师**市位于南疆塔里木**头,总面积6930平方公里,下辖1镇、1乡、16个团场(农场)和多家企事业单位,总人口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万人。前身为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六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120师359旅、解放战争时期的一野一兵团步兵五师,1949年挺进**,1953年6月,整编为**军区农业建设第一师。2002年9月,国务院批复在一师塔里木垦区设立自治区直辖**市,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王震将军的”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千万里,屯垦在天山”,算是其发展历程的高度慨括。
60年来,几代军垦战士始终发扬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实干、特别能创业、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为内涵的359旅精神,在南疆反分裂斗争第一线和生态建设第一线,忠实履行”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光荣使命,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师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职均收入达40375元。
二、在构建”两个体系”建设上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近年来,师市党委对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把涉及全师市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了师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总体部署,统筹兼顾,分类实施,逐步推进,全面落实。师市先后出台了《一师**市党委一师**市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兵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师市党发〔2010〕11号),《关于印发农一师**市残疾人优惠政策暂行规定》(师市发〔2010〕46号)并在全兵团转发。
在贯彻中央〔2008〕7号文件以及《转发关于加快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兵办发〔2012〕172号)文件精神,一师残联认识到残疾
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协调”的工作思路。2009年师市残工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师市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通知》(师市残工委发〔2009〕3号),明确了残工委职责,多年来,师市残工委密切合作,在履行各自职责中国共产党同搭建了师市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框架,在”两个体系”具体内涵中如: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补贴、社会福利、托养保障、康复服务、就业、扶贫、文化宣传住房保障等方面各司其职、规范操作、狠抓落实,使师市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在全面执行师市”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同时,全面完成了2011-2013年兵团残联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初见成效
----社会救助功能凸显
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据民政、残联历年数据统计,师市2011-2013残疾人稳定吃低保人数1083人,占总低保人数的%。根据分类施保政策,为574名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额外增发15元生活补贴,并为每人发放医疗救助门诊费500元。
突出把残疾人专项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全师各企业对企业内”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开展临时救助,三年全师累计发放救助补助243万元,的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保障。
对师市残疾人实行”大病救助”,去年全师共有38名残疾人接受了大病医疗救助,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45万元。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扩大受益残疾人的覆盖面,保障了师市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根据《关于印发农一师**市残疾人优惠政策暂行规定》,师市残联规定每三年对全师范围内的残疾人进行体检,师市残联于2011年对1655人残疾人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2010-2012),每人300元的体检标准,体检总资金达496500元。2013年,师市残联对全师范围内的残疾人进行了第二次健康体检(2013-2015),体检标准提高到在团场医院体检每人330元标准,在师医院和**医院体检每人390元标准,全师残疾人体检总人数1721人,体检总资金58万余元。两次总费用118万余元。
对”三无”残疾人员的医疗、康复等费用,除政策外资金,企业都全额负担。
----教育保障扎实推进
为落实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相关规定,师出台2010年出台《关于印发农一师**市残疾人优惠政策暂行规定》,对进入高中、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除上级下拨的助学金外,师每年对考上大专的高考新生一次性补助2500元,对考上本
科的高考新生一次性补助3500元,3年高考新生共计10人,师累计补助资金33000元。
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学龄前残疾儿童保缴费用全免。
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师市残疾儿童有能力入学率达到100%。
由于兵团目前没有特教学校,一师残联长期以来一直与**启明聋哑学校合作,目前对一师的13名聋哑儿童在其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教育、住宿、生活等费用上实行全免。
----社会保障补贴趋于完善
师市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重度、中度和轻度的困难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根据《**维吾尔自治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实施办
法〉》(新政办发〔2013〕1号)和《贯彻国务院残工委和发改委等十部门关于加快**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新政办发〔2013〕2号),为了让师市残疾人能够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2013年师市征求了《关于第一师**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试行)》,为提高残疾人缴费的积极性和退休后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缴费基数,师市残联采用补助200元和300元两种标准的养老金,个人缴纳的金额不得低于200元。个人缴纳200元的,师市残联补助200元,个人缴纳300元以上的(含300元),师市残联补助300元。对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残疾人,师市残联按照300元的标准补助。医疗保险补助实行全额覆盖补贴。资金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支出。
----社会福利工作稳步推进
师市残联和师市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农村基层党组织助
残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师市残联发〔2012〕5号),为了使此项扶贫工程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持续帮扶的效果,师市残联将任务时间扩大为”十二五”期间,任务数扩大到90名,任务数按照各单位残疾人比例进行了分配,具体帮扶措施和目标做了明确要求,对于有能力从事种植并且自愿种植的,团场按照每个残疾人5亩地的标准给予扶持,5年内免收承包费。通过采取”帮、包、带、扶”及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90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已基本脱贫。
启动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精神病防治工作有了新突破,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实行全覆盖,建立了一师**市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吃药一卡通管理系统,使患者从被动领药转为主动选药,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2013年共为157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发放了免费吃药救助卡,为3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
提供了每人每年4000元的住院补贴,总下拨资金达194200元。2013年对全师范围内0-17岁残疾儿童进行了全面筛查,把15名残疾儿童送兵团康复中心进行了免费救助。并为马如飞等10名残疾儿童免费发放了1-3件辅助器具。
----落实资金做好托养:
对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给予补贴,2011-2013,全师共为980户次重度残疾人家庭,下拨补助资金共计万元,其中上级拨款万元,师市配套98万元,给广大重度残疾人家庭的减轻了负担。
2013年,师市残联积极与民政局协商,依托五团养老院、十团养老院、建立团场残疾人托养中心。
根据企业现实管理需要和精神病患者家庭诉求,2013年依托**精神病院开展精神病患者全托服务,目前**精神病院全托一师精神患者30人,全部按照居家托养资金进行补助,总补助资金达48000元。
(二)残疾人服务体逐步完善
----积极开展康复服务:
建成第一师**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总投资1450万元,其中国家资金860万,师市配套590万元。2013年中心建成后,师市残联又为康复中心配置了价值万元的基本康复设备,中心于2012年11月已进入运行阶段。
整合团场医院、社区卫生资源,结合兵团四化建设和小城镇规划建设,全师已建立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14个,完善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健康档案,配发团场残疾人康复站康复器材总金额达万元。
扎实落实残疾人康复人才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2011-2013年共举办师级残联干部培训5次,其中康复培训30课时。参加兵团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3次,培训37人次。
----教育服务方面:
以普通幼儿园为基础,落实残疾儿童普惠性学前教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的残疾学生,”两免一补”直补到学校,对高中和高等级教育的残疾学生给予补贴。
3年间,举办兵师两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6期,共有375人次残疾人接受了十字绣、美甲、计算机等技能培训。
----就业服务工作方面:
师市机关主动带头,目前师市机关现有在职残疾人5人。
解决有就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是实现残疾人走向社会的根本途径,是残疾人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基础。师市残联始终把抓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扶贫帮困和社会保障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按比例就业为主,灵活就业为辅。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就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谋职业。师市残联积极与团场和企业领导、法人代表讲解法律政策,稳定和发展残疾人就业人数,通过政策宣传,残疾人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与师市劳动局就业科联系,做好用工单位岗位需求登记,介绍有就业能力和需求的残疾人
就业。
2011-2013年对师市法人单位进行了就业保障金审核征缴。征收总额万元,其中师属单位万元,**属单位万元。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加快并促进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就业的重新认识和重视,改变了安置残疾人就业观念,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平台。为师市残联各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保证了师市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发展。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工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自征收以来,由师市残联组织协调,其举办单位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站(以下简称残服站)实施审核,残保金实行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由师财务局设专户统一管理。征收时全额交师财务局,支出时由单位根据年初预算提出申请,师财务局审核拨付,根据项目内容由农一师财务局执行,支出严格按预算操作。一师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全程由第一师财务局监管,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市属单位残保金,由师市残联组织,残服站审核,**市地税局代征,统一缴入国库,按相关文件要求解缴。
同时加强就业网络建设,建立全师残疾人的失业登记和职业需求的电子录入和动态管理工作,共完成残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实名制补录774份,残疾人失业和职业需求270份,新增70份。力求使统计登记工作完整、准确,为残疾人求职提供第一手资料。
----狠抓了扶贫帮困:
积极开展残疾人贴息贷款项目,2011-2013,共争取残疾人小额到户贷款430万元,争取贴息资金万元。
2011年,二团建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从事红枣加工,带动扶持残疾人33人就业。
----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
师市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对残疾人法律援助的申请开通绿色通道,残疾人持残疾人证在不审查其家庭经济状况条件下给予法律援助。同时师司法局对
辖区持证律师规定了义务服务任务指标,以此提高律师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的积极性。日常工作中,师市残联对残疾人的来访和咨询及时处理,信访上访渠道通畅,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和积访事件。2013年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6件,没有发生一起残疾人重案要案。
----托养服务体系方面:
托养机构的建设是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一个主要方向,”十二五”后期,市政府及师市发改委计划依托团场社会资源,拟新建立2个团级残疾人托养机构和1个师级残疾人托养机构。
师市政府招商引资相关政策规定,对民营资本落地**市的社会公益性项目,给予土地、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无障碍建设方面:
一师**市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小城镇规划建设,在建设过程当中,要求无障碍设施”三同步”,对残疾人入住的
楼房,要求必须对卫浴环境进行辅助设备配套。
----宣传文化体育方面:
一师残联每年在”爱耳日”,”全国助残日”,”残疾人文化周”,”肢残人日”,”特奥日”等活动期间,在机关门前张贴宣传横幅,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组织师医院的专家开展义诊活动、并发放预防残疾宣传单。2011-2013年连续三年举办了残疾人趣味运动会,2013年在师市残疾人运动会中,邀请兵团体育老师来一师选拔体育运动员,筛选出5名体育运动员参加兵团的选拔。今年4月9日--15日在福建省**市举办的全国25岁以下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中,一师获女子肢体F40级铁饼、铅球两枚金牌。
师市三五九旅纪念馆、团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都免费为残疾人开放。
2011-2013协调社会个体为残疾人放映公益电影50场次,近600人次残疾人前去观看。组织残疾人参观师市”
三五九旅纪念馆”3次,并带领残疾人参观自强自立残疾成功人士典型3次,经师团两级积极推荐,八团残疾人自强自立代表韩志伟被评为感动师市十大人物之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成功宣传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励志精神,有效地带动基层开展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残疾人扶贫长效机制还不完善。帮助残疾人实现脱贫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因残返贫现象仍有发生。残疾人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观念有待提高。
(二)残疾人康复设施利用率低。团场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只有个别站点配有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大多数康复站点的开放没有固定时间,康复设施利用率偏低。
(三)缺乏”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服务。残疾人的残疾类别不同,即使类别相同,残疾程度也不尽相同,造成残疾人服务需求不同,很多服务需要一对
一的个性化服务。由于各方面原因限制,造成很多工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近年来,师市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兵团残联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师市机关各部门,社会各界的浓浓爱心与帮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兵团残联的要求还做得不够,特别是与先进兄弟师局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兵团残联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扎实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使一师**市残疾人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