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期汇报
本文作者:我为人人 好范文原创投稿
xx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期汇报
xxx县残工委
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在省、市残联的关心、指导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
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x县辖xx个乡镇,xxx个行政村、x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万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xxxx人,涉及xxx户,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xxxx%。其中肢体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所占比例较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残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工作,使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步入了一片新天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进展情况
(一)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80号文为契机,制定出台政策,为推动我县“两个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80号文件重要精神,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出台了《中共xxx县委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发〔2010〕11号)、《x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x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xxx政〔2011〕26号)、《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xxx县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任务责任目标进行分解的通知》(xx政办〔2011〕96号),《xxx县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标准》(xxx政办〔2011〕9号)和《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作责任目标分解的通知》(xxx政办〔2011〕32号),同时县人社局、财政局、卫生局、民政局、教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也快速出台了配套文件,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和参加社会保险补贴制度以及完善残疾人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托养、供养、环境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逐步将我县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保障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普惠到位、特惠鲜明、统筹城乡、人人享有的政策保障机制;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管理规范、高效优质的生活服务机制;文明共享、携手共进、扶残助残、爱心奉献的社会扶助机制。
(二)巩固和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基础保证。在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实际,狠抓落实,做到了四个到位:一是人员配备到位。xxx个乡镇配齐了专职理事长;xxx个村(居)委员会配齐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实现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目标,促进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落实和健康发展。二是待遇经费落实到位。在县财政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舍得投入,从xxx年起将残疾人专职委员补贴经费按人均享受村一般干部待遇标准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今年我县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经费xxx万元全部发放到位。三是人员培训到位。为提高专职委员的自身素质,我们定期召开乡镇残联理事长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基层残疾人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了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四是作用发挥到位。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摸索,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乡村两级残疾人工作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开展入户调查普查残疾人基本状况,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宣传扶残助残政策法规,配合上级残联组织精神病、白内障患者筛查,开展0—6岁残疾儿童普查,组织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办证、换证,协调解决残疾人困难和纠纷,动员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等等,较好地发挥了基层残联组织桥梁纽带和教育管理作用。
(三)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1、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努力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一是在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积极推行分类施保,将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随时参保制度。在享受城镇低保的xxx人中,残疾人有xxx人,占城镇参保总数的xxx﹪;在享受农村低保的xxx多人中,残疾人有xxx人,占农村参保总数的xx﹪。通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保障了全社会贫困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以及最低标准的生活权利。
二是对享受最低生活保
第二篇:两个体系建设中期评估汇报材料
两个体系建设中期评估汇报材料(康复工作)
一、夯实社区基础,健全服务网络
我市建立了市、镇、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将康复阵地建在社区。一是整合资源,低投入、广覆盖建设社区康复站。我们在选择社区康复站建立的地点时,首先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站,到目前为止,全市30%的社区都建有30m2左右的社区康复室。二是多方筹资,合理购置社区康复训练器材。我市采取“自筹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配备社区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目前,全市各社区康复站都配有十件左右适合残疾人训练的康复器材。三是依托医疗机构组建社区康复工作者队伍。我市狠抓队伍建设,在357个村(居)全部配备了康复协调员,挑选了有工作经验、有爱心、乐意为残疾人奉献的社区干部为康复协调员,在各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协助下,具体负责辖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调查、康复服务协调、康复训练计划的落实和下情上达。
二、全面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市残联就康复需求调查工作专门对各镇理事长、社区康复协调员分别进行了培训,在此基础上,社区组成了由康复协调员、康复指导员、残疾人专职委员组成的调查队伍,进村入户,深入残疾人家庭,一对一地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填写康复需求调查表,有康复需求的达30559名,占总人口的2.15%。通过康复需求调查,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为更好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完善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1、“三助一给”工作
(1)助明:建立工作制度,每年先由各镇(区)残联、卫生所组织村(居)卫生服务站医生,对有康复需求的疑似白内障患者进行调查登记,市残联组织定点医院到各镇(区)对疑似患者进行确诊。确诊后根据患者家庭情况,各镇(区)残联会同民政部门确定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对象,经市残联审批后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进免费手术,其他确诊对象转介到相应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2009年-2010年全市共免费手术465例。
(2)助行:2009年-2010年全市共上报下肢缺失残疾人168例,经南通市假肢站筛查、打样、安装,对67例符合安装条件的贫困残疾人进行了救助。
(3)助听:全市两年共上报0-6岁残疾儿童助听器救助19名38只。
(4)精神病人免费给药:我市已经对全市精神病患者逐一进行了筛查、诊断并落实了监护小组,建立了一系列精防工作制度和工作档案,我市一直委托市精神病防治医院为贫困家庭患者提供解锁救助和免费送药,社区医生定期上门进行随访,建立了精神病人员动态管理制度。2009年-2010年,我市累计1887人次接受了免费服药救助,有效的控制了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现象,全市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到100%,无精神病患者现象。
2、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
为做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2008年市教育、民政、计生委、卫生、慈善会和市残联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部门责任、项目的总体要求与目标、康复定点机构、救助对象及审批手续,同时与市妇幼保健所建立残疾儿童季报制度,由市妇幼保健所按季将所掌握的残疾儿童今年报市列残疾,市残联于组织各镇(区)残联、卫生所对所掌握的残疾儿童的康复价值、康复需求逐一进行上门调查,要求各镇根据残疾儿童的就诊病历等原始资料,逐一核实登记,并请监护人签字确认。2009年、2010年共确认268名残疾儿童有康复训练价值,已全部录入省0-6岁残疾儿童信息系统。
为尽快让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一方面加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收训残疾儿童。目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已正式开展康复训练,陆续收训11名脑瘫儿童及4名智力残疾儿童。另一方面,向外积极录求成熟的康复机构安排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2009年、2010年累计安排191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都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3、积极开展贫困家庭配发辅助器具及家庭无障碍改造 为帮助全市贫困家庭下肢残疾人补偿和改善身体缺失功能,增强他们自主活动和走向社会的能力,市残联积极筹及资金,2009年、2010年累计发放辅助器具1700件,为450户家庭进行了无障碍环境改造,今年5月15日,全国助残日期间市残联在市残
疾人综合服务大楼门前举行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发放仪式,各镇(区)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如城镇、经济开发区的部分受赠代表参加了发放仪式,全市共发放各类辅助器具484件。
第三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一、我市及我市残疾人基本情况
xxx位于湖北东部,长江南岸,素以江南聚宝盆
之称。全市现辖四区一市一县及一个开发区,总面积4630平方公里,总人口254万。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65.6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61亿元,年均增长18.5%。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条件便捷;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城区襟江怀湖,山环水绕,环境优美,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十一五”期间被列为全国100个创建无障碍建设城市试点单位之一。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各类残疾人15.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9%。其中,视力残疾2.62万人,占16.9%;听力言语残疾3.62万人,占23%;智力残疾1.41万人,占9%;肢体残疾4.3万,占27.8%;精神残疾1.23万人,占8%;综合残疾2.27万人,占14.7%。按地域分,城区为3.5万,县(市)为11.6万。按性别分,男性占52.59%,女性占47.41%。按年龄分,65岁以上老人占51.72%,中青年占46.56%,未成年人占1.72%。全市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达75%以上。各类残疾人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文盲及半文盲人数相对较低,占3.45%。这些为加快发展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二、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残联、省残联的精心组织及具体指导下,按照中央7号文件的要求,把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我市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建立健全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的服务体系。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突出城乡统筹,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其主要做法是:
(一)在构建两个体系建设上力求“全参与、普实惠”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把涉及全市15.1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放在“口中”,抓在“手上”。市政府先后出台了《xx市扶助残疾人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加强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的通知》。在制定全市“十一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中,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其中,转发了全市“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市政府残工委工作职责与议事规则。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全市目标管理范围,做到了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重大难点工作领导亲自督办,使我市残疾人工作在全市有位子,有影响。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协调”的工作思路,单靠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气候,难见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依托政府各职能部门,采用“大合唱”方法解决残疾人相关问题。为此,几年来,我们紧紧依靠市政府残工委组成部门,充分发挥他们职能作用,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统一部署,协同配合,做到了残疾人运转有序。为贯彻实施《xx省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省政府275号令)的盲人及下肢残疾人免费乘车问题,充分发挥城建部门的作用,使城区1156名盲人和下肢残疾人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的优待。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制定残疾人“代步车”管理办法。对聋人办理了手机短信优惠服务,在市图书馆为盲人建立了盲人阅览室。为落实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及康复训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将市特教学校的学生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确保我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对进入高中、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市残联对xxx区的xx镇残疾人进行对口扶贫,投入xx万元资金给xx户残疾人贫困家庭送去了猪仔和饲料,有力推动了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近两年,通过采取“帮、包、带、扶”及项目带动等多种形式,扶持贫困残疾人xxx多人,xxx人基本脱贫。通过各种形式的走访慰问,为残疾人送去了价值达10多万元的物资,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在处理来信来访过程中,做到领导到位、承办人到位、与信访人接触到位,受到市委有关部门的好评。近两年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在开展“扶残维权行动”中,配合有关部门查处侵害残疾人权益的典型案件,原市委书记亲自过问前解决残奥冠军xxx生活困难问题,妥善处理残疾人xx等多人摊位被城管部门取缔的纠纷事件。
为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加大各项普惠政策的落实。市房地产部门在安排“廉租房”时采用加分的办法,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户,对一
时难以安排“廉租房”的残疾人特困户发放住房租金补贴。市供电、供水部门对贫困残疾人户开户免收安装费。市广电部门对安装有线电视的残疾人户凭《残疾人证》减半收取初装费。全市所有医院、公园、商场、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博物馆、科技馆、车站、职业介绍中心、婚介服务所等单位优先为残疾人服务,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优惠残疾人;全市所有的存车处、收费公厕为残疾人免费使用。形成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力求“低门槛、广覆盖”。
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扩大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的覆盖面。
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金标准(城区230元/月,xx市xxx元/月,xx县xxx元/月)。据统计,我市共有6.8万困难群众享受了“城低保”待遇,其中,残疾人有0.85万,占12.5%,全面覆盖了城镇的困难残疾人。有30%享受“城低保”的残疾人低保金在规定标准内有所提高,特别困难又没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其低保金在原基础上提高到了100%。在农村,全市共有xxx万困难群众享受“农低保”,其中困难残疾人xxx万,约占15%(xx市“农低保”标准是xxx元/年,xx县是xxx元/年),保障了农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城镇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也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重度和困难的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其个人缴纳的xx元也全部由财政部门负担。据统计,我市城区有xxxx名特困和重度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保险金全部由政府埋单,城镇残疾人就业后享有养老保险达到了89.58%,享有医疗保险的达到了72.5%。市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就医的残疾人免收挂号费,大型设备检查和手术费减收20%。在农村,抓住国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机遇,大力推行“新农合”、“新农保”制度。降低门槛,规范收费标准,努力扩大“新农合”、“新农保”人员的比重。农村残疾人每人每年只要缴纳xx元保险费,特重残疾人免缴即保,其它部分由财政担负,调动农村残疾人参保的积极性,使这项“投钱少、保障高”的利民项目在我市得以大面积实施。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健康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所缓解,受到了广大农村残疾人的普遍欢迎。
在社会救助方面,突出把残疾人专项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基础上,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我市农村特困残疾人的救助范围,提高他们的救助标准,使“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保障。城镇贫困残疾人实行“低保救助”和“大病救助”,去年全市共有xxx人接受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了改善农村特困残疾人生活,省财政、省残联对我市xxx多名农村特困残疾人每年每人给予xx元补贴。我市也投入资金xx万余元给予了相应的配套。农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也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列入“低保救助”和“五保供养”的范围,达到了广覆盖的目标。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xx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省残联下达的xx户危房改造任务,除按规定配套xx万外,又增加配套资金xx万元。xx市xx镇、xx镇等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则给每户残疾人危房改造户配套xx万元。
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近几年来,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和《xx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契机,挖掘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重点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保险补贴、小额信贷、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福利企业的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金融保险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小额贷款的借款对象由目前的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残疾人,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资金支持。
我市城镇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xxx万,通过各用人单位分散安排0.33万。xx多家福利企业集中安排0.24万,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约0.5万人,由于残疾程度较重,年龄偏大等原因仍有0.19万残疾人未能实现就业。为了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在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审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未给残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残疾人员,一律不计入安残比例。民政、税务部门在福利企业年审时,对没有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也不予以退税,并责令企业改正和补交。市人大、市政协及劳动保障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执法检查时,重点关注残疾职工的同工同酬政策及社会保障缴纳情况。我市分散按比例和集中就业的5700多名残疾人,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全部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帮助困难残疾人就业,政府部门开发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市残联在选拔社区康复员时优先照顾大龄残疾人,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由于我市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残疾人就业率达到86%以上,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据统计,全市残疾人户均住房面积为77.44平方米,94.83%的家庭有彩电,93.97%的家庭有冰箱,88.79%的家庭有电话,22.40%的家庭有了电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中力求“高标准、严要求”。
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措施,探索社区康复、基础设施、无障碍环境等服务领域更好的方法措施,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均等、更公平、更便利的公共服务。
积极开展康复服务。整合社区卫生资源,巩固残疾人社区康复成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xx个,完善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需求数据库,配发了康复器材。为城区的xxx个社区提供各项康复指导。四个城区均以创建为全国或省级社区康复示范区。在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城市”创建活动中,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无偿提供手术耗材xxx元,为贫困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做到“出现一例、发现一例、免费治愈一例”。认真实施“精神病防治工程”,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启动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每年为xxx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办理服药卡,提供免费服药,为xx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住院补贴。
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中残联关于《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2008年市残联自筹xxx多万元,兴建集康复服务、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辅助器具、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多位一体的市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建筑面积达到xxx平方米,建成后我市残疾人服务功能将得到明显提升。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按照《xx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定》要求,我市在城镇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屋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在旧城区改造中逐步增加无障碍设施,做到逐步改造和完善,对新建的城区公用设施、公共建筑均修建盲道和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如现已建成的xx广场、xxx广场、xx文化宫等均修建了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城市各商业街两旁等都铺设了盲道,主要交通路口建有无障碍语音提示,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优先发展重度残疾人急需的托养服务、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生活照料、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养护等服务项目,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业,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民办服务机构给予补贴,调动他们参与残疾人服务业积极性与生动性。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残疾人居家服务的补贴制度,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2008年,市残联自筹经费xx万元,对我市二家托养机构进行补贴,改善了托养机构残疾人生存环境,提高了托养服务质量。目前,进入二家托养机构收养的残疾人员达81人,较好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所)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推动各级公共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在残疾人能力评估、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为各类残疾人服务。据统计,近二年全市各级服务机构举办电脑、美容美发、缝纫、手机维修及创业者培训班达20多期,培训残疾人达xxx人次。加强各级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满足残疾人一般性服务的同时,不断满足残疾人个性特殊需求。扩大残疾
人服务体系的覆盖面,使服务残疾人工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
三、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面宽量广,需要我们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不断去思考与探索。为此,结合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低保户的覆盖面,提高低保户的救助标准。针对重度残疾人户、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困难家庭,城市残疾人享受正常人的低保条件外,应在农村低保工作中设立“残低保”,降低农村残疾人享受低保的门槛,尽量做到应保尽保。让政府对残疾人的支持更直接、更具体、更实惠。
(二)整合危房改造等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中,残联系统每户给予xxx元资金补助太少,危房改造难以见效。民政、扶贫办等政府部门的资金相对雄厚些。为此,应整合几个部门的资金,加大对残疾人困难户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如我市阳新县残疾人的扶贫资金,人平只有xx元,扣除残疾人照相、填表、交通等各项费用,各项成本就接近xx元,真正落实到残疾人户的也只有xx多元。
(三)出台“40”、“50”这一年龄段的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40”、“50”年龄段的残疾人再就业难度较大,他们在原单位下岗多年,社会保险金断交多年,再就业单位又不愿续交保险金而拒绝其再就业。即便同意就业,但劳动待遇偏低,劳动强度大,造成就业工作难以稳定。为此,国家应出台这方面的优惠政策,解决这类人员的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
(四)将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减轻精神病人的经费负担。从我市社区精神病人的康复情况看,精神病人住院时,国家政策给予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政策规定精神病人不能作为就业安置对象,精神病人无法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精神病人虽然享受免费住院照顾,但其生活费、营养费等费用无法解决,给精神病人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平时救助中,将精神病人列为救助对象,纳入社会救助工作范围,保障他们的生活。
(五)调整现行福利企业政策,以当地人平工资的三倍退税为宜。按现行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6)111号〕文件规定,xx等省市对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是按残疾人人数及当地人均工资的二倍进行退税,每个残疾人最高退税额不得超过xx万元,使福利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较少,严重影响了福利企业投资者安残的积极性,有的干脆退出不搞福利企业,给残疾人的集中就业带来困难。从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按当地人均工资的三倍,采用上不封顶的办法实行退税,才能调动福利企业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
(六)制定残疾人服务业的服务标准,完善残疾人社会服务的行业管理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残疾人生活不断改善,城市与农村各类残疾人服务业发展较快,社会参与投资的热情较高,如何去规范他们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标准,建立监督管理和工作绩效的评估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残联的面临的新问题。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成立条件,行业管理政策应尽快制定,方便基层对残疾人服务业的管理。
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新的探索,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残联、省残联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我市社会各界的浓浓爱心与帮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做得不够,特别是与先进地方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市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扩大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的覆盖面。
一是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金标准(城区300元/月)。据统计,我县共有5000多困难群众享受了“低保”待遇,其中,残疾人有500多人,全面覆盖了城镇的困难残疾人。2010年有210户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低保金在规定标准内提高50元或20元,特别困难又没生活来源的残疾人也已全部纳入“五保户”托养。
二是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城镇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也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根据我县的农牧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和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本人交纳350元,财政补贴150元。据统计,我县有460多名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残疾人享有养老保险达到了80%以上,享有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达到了90%以上。二代残疾人证办理期间,县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对就医的残疾人免收评定费,规范收费标准。社保部门还出台了《关于对全县2010年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和3岁以下幼儿免费健康体检的通知》,其费用由财政担负,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使这项“投钱少、保障高”的利民项目在我县进一步得以大面积实施。逐步形成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有效降低住院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残疾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健康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所缓解。
三是在社会救助方面,突出把残疾人专项救助列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在确保城乡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的基础上,扩大残疾人社会救助的专项政策措施。不断扩大我县农牧村特困残疾人的救助范围,提高他们的救助标准,使“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保障。贫困残疾人实行“低保救助”和“大病救助”,去年全县共有100多人接受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困难残疾人家庭。为了改善农牧村特困残疾人生活,2008年县财政、县残联对我县166户农村特困残疾人每年每人给予300-500元的生活补贴。2010年将扩面提高对250户生活比较困难、残疾等级较高的困难户每人每年给予500-800元困难生活补助,农牧村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也全部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列入“低保救助”和“五保供养”的范围。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条例》,认真组织实施“扶残助学活动,为25名中小学残疾学生争取到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资金共8200元,切实解决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为落实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相关规定,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及康复训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三免三补”政策,确保我县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对进入高中、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两节”期间筹集资金1万5千多元为34户贫困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残困户的家中。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我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省残联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按规定配套资金补助110户,较好的完成了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为营造社会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加大各项普惠政策的落实。政府部门修建城镇困难户“廉租住房”,优先考虑贫困残疾人户,对困难户还发放采暖补贴。
四是在残疾人就业方面,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近几年来,以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和《甘肃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契机,挖掘就业岗位,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重点落实有关税费减免、保险补贴、小额信贷、工商管理等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福利企业的发展。
我县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500多人,通过各用人单位分散安排、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农村从业等有一部分残疾人已就业,由于残疾程度较重,年龄偏大等原因仍有1000多残疾人未能实现就业。为了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会在开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过程中,对用人单位未给残疾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残疾人员,一律不计入安残比例。并责令企业改正和补交保障金。劳动保障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执法检查时,重点关注残疾职工的同工同酬政策及社会保障缴纳情况。我县分散按比例和集中就业的残疾人,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全部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帮助困难残疾人就业,政府部门开发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千方百计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由于我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据统计,全县残疾人户住房面积达到了70多平方米,90%的家庭有彩电、冰箱、电话,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二、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将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大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及政策措施,探索社区康复、基础设施、无障碍环境等服务领域更好的方法措施,形成长效的发展机制,使残疾人享受到更均等、更公平、更便利的公共服务。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以“全国助残日”和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活动为契机,积极营造宣传舆论氛围,增强全社会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意识,促进多种形式帮扶残疾人活动的开展。紧紧围绕 “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结合我县实际,精心策划,周密组织,积极开展了有残工委成员单位,残疾人代表参加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座谈会,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在助残日活动期间,县政府残工委主任带领残联、红湾寺镇等部门慰问特困残疾人家庭,捐赠了残疾人用品用具,送去慰问金1万多元。残工委成员单位在电视台点歌16首,向全县的残疾人表示节日的问候。各级残联组织在县城和乡镇主要街道张贴标语70多条,发放宣传材料1800多份,设立咨询点8处,开展《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肃南县残疾人优惠政策》、残疾预防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知识的宣传,展示残疾人用品用具。通过活动的开展,弘扬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倡导了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增强了社会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学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宣传工作,使残疾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在87%,宣传残疾学生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救助政策;加强宣传残疾人文艺人才和运动员选拔训练工作;认真抓好残疾人事业发展宣传信息报送和来信来访接待制度落实工作,要求年信访办结率达到95%以上,各乡镇残联年内报送信息不少于4条。继续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残疾人司法援助体系。各级、各类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广泛参与,认真负责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是积极开展康复服务。整合卫生资源,巩固残疾人康复成果,建立社区康复服务站1个,完善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需求数据库,配发了康复器材,残疾人提供各项康复指导。在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城市”创建活动中,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为贫困残疾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做到“出现一例、发现一例、免费治愈一例”。认真实施“精神病防治工程”,加强残疾预防宣传,启动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为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为贫困精神病患者给予住院补贴。
三是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根据中残联关于《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要求,2006年县残联自筹资金,兴建康复服务、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辅助器具、盲人按摩、法律救助等多位一体的县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到116平方米,建成后我县残疾人服务功能得到了明显提升。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按照《甘肃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规定》要求,我县在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时,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屋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城区改造中修建盲道和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做到逐步改造和完善,给残疾人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受到了广大残疾人的欢迎。
四是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优先发展重度残疾人急需的托养服务、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生活照料、残疾儿童早期康复与养护等服务项目,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业,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调动他们参与残疾人服务业积极性与生动性。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2008年,我县修建了肃南县老年公寓楼,成立了我县的第一家托养机构,使有条件有自助能力的残疾人进入托养公寓,较好解决了残疾人群众的后顾之忧。
五是加强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惠、优质的服务,在残疾人能力评估、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方面为各类残疾人服务。根据我县实际,我会依托农广校、社保局、劳务办以及乡镇三农培训机构,开设高山细毛羊育肥、机械剪毛、潮气池修建等专业培训班,免费培训残疾人200多人(次)。不断加强各乡镇残联康复、就业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满足残疾人一般性服务的同时,不断满足残疾人个性特殊需求,使服务残疾人工作做到专业化、规范化。
六是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以“三抓三建〃活跃万村”为抓手,推动全县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全县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残联组织,配备了残联专职委员,并把残联专职委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101个行政村、3个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全部达到了“六有协会”的标准;各残协都建立了“七表一录一记”等表册,做到了相关制度健全、工作职责明确、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情况清楚。做到了残联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落实。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的组建率、专职委员的配备率、活动场所的开辟率巩固达到了100%。
我县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虽然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县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第四篇: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内容预览:
县残联“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汇报市残联:近年来,我县残联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方针,突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两个重点,残联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突出完善和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即“三保一救”),扩大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的覆盖面。一是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在城市,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并适当降低门槛和提高低保金标准(城区300元/月)。据统计,我县共有5000多困难群众享受了“低保”待遇,其中,残疾人有500多人,全面覆盖了城镇的困难残疾人。2010年有210户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低保金在规定标准内提高50元或20元,特别困难又没生活来源的残疾人也已全部纳入“五保户”托养。二是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城镇残疾职工都参加了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残疾人个体户、个体就业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也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根据我县的农牧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和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本人……
第五篇:我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近年来,###残疾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中央7号文件要求,把建立健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突出城乡统筹,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辖5个乡镇、6个街道,111个行政村、50个城市社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总人口53.55万人。残疾人有2.52万人,其中:听力残疾5686人,占22.56%;视力残疾5521人,占20.72%;肢体残疾10496人,占41.65%;言语残疾1189人,占4.72%;智力残疾2283人,占9.06%;精神残疾1671人,占6.63%;多重残疾人1345人。残疾人群体中的突出特点是: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就业比率相对较低,贫困比例较高,服务需求量较大。
二、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始终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列入
区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针对不同需求的残疾人群体,逐步建立健全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一)在“两个体系建设”方面力求全参与、齐配合。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想做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残联协调”的工作思路。一是教育方面。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残工委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会同教育部门落实好困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对学龄前残疾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及康复训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我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对进入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给予一次性助学补贴或奖励。二是康复方面。区里每年从区级财政列支8万元,从其它渠道筹集8万元,作为全区残疾人康复经费,目前,全区残疾人康复经费达到了人均0.5元。针对残疾人康复工作,全区成立了1个区级专家技术指导组、6个区级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11个镇街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和147个村(社区)康复站,真正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2011年初,我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调查,为10818名有康复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完善了康复需求档案,为2436名肢体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并建立了肢残人服务档案。自2008年以来,共为300名精神患者提供免费救助,其中免费服药264人,免费住院36人。为困难残疾人配赠了轮椅车、拐杖,盲杖、助听器、助视器、坐便椅等辅助器具,其中配赠轮椅车150辆、拐杖
1100余副,有1,400多名残疾人享受了服务。三是残疾人信访和维权方面。我们与信访部门配合,积极有效地处理残疾人来信来访,做到领导到位、承办人到位、与信访人接触到位。近两年处结率达98%,回告率达100%。在开展“扶残维权行动”中,积极配合司法等有关部门查处侵害残疾人权益的典型案件,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力求低门槛、广覆盖。一是基本生活保障方面。为保障低保重度残疾人基本生活,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010年,区政府召开了全区关于做好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工作专题动员会,残联负责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的确定、审核、审批、救助管理等工作,并向财政部门提供享受生活补贴的低保重度残疾人名单。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筹措、拨付、管理和监督。由残疾人向村(社区)委员会提出个人申请;村(社区)对申请人进行核实、上报;乡镇(街道)残联审核;区残联审批。加大对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召开全区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会议,各乡镇、街道残联认真填写残疾人生活补贴证,区残联积极联系工行光明广场支行为低保重度残疾人开立个人账户,并签订了代发协议,由工行光明广场支行代发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并免除了残疾人小额账户管理费、年费等一切费用。按照低保重度残疾人身份证、残疾人证和低保生活补贴证“三证”俱全和补贴资金、人员、-3-
管理工作“三落实”的要求,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8余万元,为537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全面覆盖了城乡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将资金发放到残疾人手中。下一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并适当提高生活补助金标准使更多贫困重度残疾人享受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待遇。二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方面。我区作为第一批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召开了全区残疾人工作会议,重点安排了城乡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拨出0.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印刷养老保险登记册。2011年,全区城乡重度残疾人都自愿参加了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根据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重度残疾人本人自选缴纳档次,由区政府全部代其缴纳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金100元。2011年3月,我区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保523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区里在下发的《关于印发###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中政办发[2011]50号)中提出了城镇重度残疾人(一、二级),政府为其代缴当年养老保险费,缴费档次为100元(市、区财政各负担50%)。去年10月,区里又专门召开了全区残疾人工作会议,重点安排了城镇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已完成城镇重度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291人。三是残疾人社会救助方面。几年来,为150名从事手工业、种植养殖业和创业的贫
困残疾人发放扶持资金20余万元。全面贯彻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条例》,认真组织实施“扶残助学活动”,积极做好残疾考生高考录取救助工作,对参加高考的残疾考生进行摸底、了解残疾考生考试情况,为112名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学生发放助学资金共20余万元,切实解决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两节”期间筹集资金30余万元为548户贫困残疾人送去慰问金及救助物资,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残困户的家中。在实施危房改造项目中,我区积极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摸底调查工作,成立了区、乡镇(街道)两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质保量完成省残联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按规定配套资金补助179户,匹配资金85余万元,圆满完成了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四是残疾人就业方面。我区安排20万元,开发残疾人服装裁剪培训班、盲人软件应用培训班、残疾人厨师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为残疾人搭建学习创业技能、就业技能、科技知识、农业知识的平台,对处于就业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各类残疾人免费培训1200余人次,提高残疾人技能;通过举办“就业形式分析会”,积极组织用人单位与残疾人求职者开展“岗位面对面联谊会”、“春夏秋冬四季残疾人就业推介会”等专题招聘会,促进残疾人就业;协调各用人单位分散安排、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个体灵活就业、农村从业等形式,挖掘就业岗位,拓宽残疾人就业渠
道,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我们抓好基地建设,发现和培养枣庄澳华服饰残疾人服装裁剪培训就业基地、枣庄希望电脑培训基地、南翔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培训就业和扶贫基地,为实现残疾人就业开拓新的渠道。为完成残疾人就业工作目标,区残联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召开福利企业残疾人就业形势座谈会,促进了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宣传,通过按比例安置、分散就业、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残疾人扶贫基地等方式安排残疾人就业428名。
(三)在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中力求高标准、严要求。一是努力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目前,全区11个乡街残联配备理事长和专职委员各1名;161个村、社区建立了残疾人协会,选聘了1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完善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专门人员、专门办公室和活动室以及康复医疗服务站,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实现了“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同时,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区残联每年都将11个乡街残联理事长和161个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170多人集中到市残联、区残联进行工作培训,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二是全面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一方面,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我区于2007年建起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服务大厅,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用品用具供应,法律
援助等服务。另一方面,全区各乡街和各村、社区健全了残疾人工作机构。全区残联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建立了电子文档;区乡两级残联建立了信息网络,基本解决了过去信息反馈不及时和乡镇普遍存在的资料不齐、不规范的问题。三是不断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力度。为消除残疾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保障其平等参与的基本生活环境,2008年,我区作为“山东省千户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创建活动”试点区开展了60户残疾人家庭创建无障碍居住环境活动,共投入资金10万余元。2011年我区继续实施这一惠民工程,先后组织人员深入到社区残疾人家中,开展调查论证,掌握各类残疾人不同需求,制定了实施方案。为60名听力言语残疾人免费安装发放闪光门铃;为15名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发放了扶手、沐浴凳、轮椅、助行器、折叠式坐便椅、拐杖、四角手拐、加宽改造浴室门等无障碍用品,共投入资金3万余元。通过无障碍改造,使其能够借助辅助器具完成基本生活技能,确保了残疾人朋友居家生活无障碍,营造了无障碍居家环境,提高了肢残人自理能力,受到了残疾人及亲属的一致好评,满意率达100%。四是积极做好残疾人专门协会建设和志愿者助残工作。目前,我区已建有聋哑人协会、肢残人协会、盲人协会、精神残疾及亲友协会、智力残疾及亲友协会五个残疾人专门协会。这些协会在区乡残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他们在基层组织残疾人开展各种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文化体
育生活,活跃了残疾人文化、体育和艺术活动,推动了全区残疾人文体事业的发展。在2009年省市残联举办的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我区参赛的节目获得省市两级奖励。另外,志愿者助残工作得到了区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助残志愿者328名。几年来,志愿者扶助残疾人2370余人次、结对帮扶1260户、助残工作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五是积极发展残疾人服务业。“阳光家园计划”创建以来,我区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加大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投入资金60余万元用于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新建、改造、完善托养设施建设,我区依托税郭镇敬老院创建了###税郭镇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成立了我区第一家托养机构,托养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58人,托养其他各类残疾人159人;创建托养服务中心2处,孟庄镇托养服务中心(托养各类残疾人85人)、市中智力托养服务中心(托养智力残疾人56人);创建社区托养服务点11处(11个乡镇、街道设立社区点),满足各类残疾人300余人次日间照料。2011年又相继创建枣庄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枣庄市仁和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使有条件有自助能力的残疾人进入托养中心,较好解决了残疾人群众的后顾之忧。为53名特困无人供养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居家托养,发放救助金3万元,全面推进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逐步形成可行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三、建议与打算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面宽量广,需要我们基层残疾人工作者不断去思考与探索。为此,结合我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目前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低保户的覆盖面,提高低保户的救助标准。针对重度残疾人户、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的困难家庭,应降低残疾人享受低保的门槛,尽量做到应保尽保。让政府对残疾人的支持更直接、更具体、更实惠。
(二)整合危房改造等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中,残联系统每户给予资金补助太少,危房改造难以见效。为此,应整合几个部门的资金,加大对残疾人困难户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残疾人的特殊困难。
(三)将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减轻精神病人的经费负担。从我区精神病人的康复情况看,精神病人住院时,国家政策给予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政策规定精神病人不能作为就业安置对象,其生活费、营养费等费用无法解决,给精神病人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在平时救助中,将精神病人列为救助对象,纳入社会救助工作范围,保障他们的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要求,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网络,促进社区康复服务向农村延伸。二是加大贫困残疾人救助力度。加大贫困
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力度,加快推进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和“阳光家园”工程,使更多的残疾人享受阳光家园的优惠政策。三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宣传、文化、体育、维权等工作,落实各项扶残助残政策,由一般性救助向全面纳入社会保障过渡,逐年提高残疾人救助和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四是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继续抓好基础教育,特别要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增强生存技能和就业能力。五是加强残疾人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残疾人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打造一支“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残疾人工作队伍,提高基层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
我区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方面虽然有一些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做得不够,特别是与先进地方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使我区残疾人事业再写新篇章。
2012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