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石桥市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大石桥市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大石桥市被称为“中国镁都 ”在2010年12月28日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中,大石桥市位列第61位,与过去相比上升了15位.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6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353美元。改革开放30年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民营企业大县之称。大石桥市基础情况
大石桥市隶属辽宁省营口市,位于营口市的北部,辽河下游左岸。东与海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相毗邻,南与盖州市相接壤,西临营口市老边区,西北与盘锦市的大洼县隔河相望。地处东经122°05′至123°00′,北纬40°19′至40°56′之间。现辖18个镇,19个居民委员会,252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其中城镇人口17万。有汉、满、蒙、回、朝鲜等民族。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大石桥市经济概况
大石桥市工业基础雄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以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机械加工、服装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和以青花、盼盼、嘉晨、新型、金龙、金辉、群益、金鼎、永壮等企业集团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镁质材料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产值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50%以上。2002年12月,大石桥市被国家科技部确立为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2005年4月,被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 会授予中国镁都---大石桥
“全国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称号。亚洲第一大碱性耐火
材料生产企业---营口青花集团、国内最大重烧镁砂生产企业---嘉晨集团和国内最大的电熔镁砂生产企业---新型集团均坐落大石桥市,全市拥有各类镁产品企业570多家,年产各种镁制品700多万吨,高品级镁制品的种类、产量、出口以及镁制品企业装备水平、创新能力均居全国第一位。大石桥市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全市已有130 余家企业与国内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大石桥市是国家确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米生产基地。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现代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产业化特点的优质米、水果、蔬菜、柞蚕、畜禽、淡水养殖六大产业基地。
竞争力主要表现
资源大石桥市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兼有陆路、水路交通便利的条件, 大石桥市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稠密交通网的县级市,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沈营公路、长大铁路贯穿南北,至北京盘海营高速公路、大岫公路、营大公路、营大铁路连接东西,境内有6个高速公路出口,4座铁路跨线桥,更是连接营口港、鲅鱼圈港、大连港“三港一市”沟通全国的纽带。
大石桥站站址在辽宁省大石桥市内。建于 1900 年。离营口站 公里,隶属沈阳铁路局大连铁道有限责任公司管辖。现为一等站。客运货运两用。
境内有6个高速公路出口,4座铁路跨线桥,更是连接营口港、鲅鱼圈港、大连港“三港一市”沟通全国的纽带。
大石桥市是全省16个开放县(市)之一,开放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与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全市初步形成十大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有80家三资企业,出口产品达57种,1997年,外贸出口额实现9.3亿元。2004年新办三资企业18家,三资企业总数已达148家;新增产品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5家。
以其丰富的菱镁资源为世人关注,素有 “中国镁都” 之称,是世界四大镁矿之一。其菱镁石储量高达二十五万二千九百八十六亿吨,矿床规模之大、储量之多、品质之优均居世界前列,一直为中外地学界所公认。大石桥市矿产资源丰富,其特点是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尤以盛产菱镁石、硼石和滑石著称。
现已探明的矿藏有 27 种,其中非金属矿石有菱镁石、滑石、硼石、石灰石、硅石等 21 种;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钴、铀、铁 6 种。全市菱镁石储量 9 亿吨,是世界四大镁矿之一;滑石储量 40 万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硼石储量 500 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石灰石储量 4550 万吨;黄铁矿储量 1232 万吨;钠
长石储量 120 万吨;磁铁矿储量 150 万吨;黄金矿储量 11 万吨;
硅石储量 50 万吨;石英石储量5亿吨;钴矿储量 540 万吨,石墨储量 250 万吨;铀矿储量 200 万吨;黄铜矿储量 107 万吨,此外,钾长石、铅锌矿、砷矿、莹石、白云母等也有相当大的储量和较高的开采价值。
历史文化悠久,金牛山猿人头盖骨的发现证明了新石器时代大石桥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第一第二产业全面发展 农业
大石桥市是辽宁省一个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以水稻种植最具有突出地位,其他如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花生、棉花、柞蚕、水果、药材等经济作物也种植很广。
农业生产结构,按自然条件特点在桥市划分为东部、中部、四部三大区域。以林、果、蚕为主的东部山地区这里地势高,山地面积广,地形崎岖,大部分地区土壤薄瘠,农作物单产很低。但是,宜林面积很广,适于油松、落叶松、水曲柳、黄菠萝等多种针叶和阔叶乔木以及山枣、榛子等多种灌木的生长,是桥市森林资源丰富地区域。黄土岭村以西的低山缓坡地带,已经成为桥市主要苹果产区。苹果
栽种面积占全市的80%。主要品种有国光、红玉、红富士、黄元帅、祝光等。黄土岭以东约400米以下的低山地带,气温较低,以栽种山楂树为主。山楂的产量约占全市的90%左右。此外,桃、李、杏等果木得栽种在山区也很普遍。
随着林木资源的发展,也促进了养蚕业的发展,除在山坡地带陪植柞树幼林,进行柞蚕养殖外,还利用梯田坡,山脚和林间空地,栽种桑树,发展桑蚕养殖。
东部山区还有面积广大的草场,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广大山区,也是多种药材的主要产区。分布错综的山间谷地和河流沿岸,土质较好,又是多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的生产地带。
以粮、油、棉为主的中部丘陵区本区包括汤池、百寨、官屯、永安、博洛卜、虎庄六个乡镇和大石桥市郊。地形以低丘缓坡为主,其间错落着大小不等的开阔平地,这里无论坡地和平川、土层都较厚、具有良好耕作条件,是桥市粮食、水果、油料等多种作物的重要产区。
本区农业因受水资源和地形条件的限制,以种植旱田作物为主,只在沿河两岸和部分平坦地区,庄稼才能得到灌溉。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和高粱,其次为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
以水稻、鱼、禽饲为主的西部平原本区包括高坎、旗口、沟沿、水源、石佛五个乡镇。由于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位于石佛乡桥
市最大的黑鱼沟提水站和高坎镇东风排灌站等水利设施,灌溉便利,具有发展水稻生产的优越条件。水稻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亩产稻谷在千斤以上,为桥市最主要粮食产区,也使辽宁省重要商品粮食基地之一。
西部平原坑塘星罗棋布,是发展淡水养殖的好场所。利用坑塘水面,养殖鱼、河蟹、河蚌、甲鱼等淡水产品。此外,家禽养殖和蔬菜等副业生产发展很快。
大石桥市是辽宁省柞蚕主产区之一,有柞树资源近40万亩,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近年来饲养柞蚕在2500-3000把左右,产 柞蚕茧1500-2000吨左右,蚕民直接收入1500-2000万元。土特产品:全市果树主要树种有苹果、梨、葡萄、山楂、桃、猕猴桃等。在东部山区的原始森林中长着中草药90多种,蕨菜、大叶芹等山菜30余种,年产量均在 11 万公斤以上。
矿业及矿业深加工
本市主要有菱镁矿、铁矿以及金、硫、硼、滑石、硅石矿等,尤以其丰富的菱镁资源为世人关注,素有“中国镁都”之称,是世界四大镁矿之一。其菱镁石储量高达二十五万二千九百八十六亿吨,矿床规模之大、储量之多、品质之优均居世界前列,一直为中外地学界所公认。
进入九十年代,大石桥人大力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的镁质制品,带动了整个菱镁矿业的快速发展,牢固地树立起大石桥镁质制品在世界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到目前,全市已有镁质制品生产企业四百一十七家,年产各类镁质制品二百余万吨,出口量超过了一百万吨。涂层颗粒镁、连铸用耐火材料、镁铬砖等五十多种高新产品不仅高标准地满足了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更辐射到美、日、俄等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并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批真正有实力、有潜力、有影响力的镁质制品企业。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耐火材料生产基地,装备有目前全国最长的一百一十米最高烧成温度一千八百五十度的超高温隧道窑四座,以及轻烧镁砂窑二十四座、重烧镁砂窑二十座,年产各类镁质耐火材料六十万吨,镁质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实际水平均居国内首位,所生产的电熔再结合镁铬砖、高纯镁铝铬砖、AOD炉镁钙砖等已完全取代进口同类产品,除销往中国各钢铁、有色冶金、玻璃、机械制造等行业外,还远销日、美、韩、俄及东南亚、欧洲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有居世界领先水平的涂层颗粒镁脱硫剂生产企业,独家引进乌克兰涂层颗粒镁生产技术和部分关键设备。实验结果证明,大石桥生产的涂层颗粒镁远远优于进口的切削镁粉,结束了中国长期
依赖高价进口这种产品的局面,使中国钢铁企业含硫指标由千分之
七下降到千分之一以下,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成为钢铁强国的主要难题,并必将在中国的钢铁工业掀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目前,加拿大、韩国的钢铁企业也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镁都——大石桥。大石桥还有居全国领先地位的连铸用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连铸用耐火材料是当今世界钢铁企业广泛使用的一种高科技产品,有助于降低炼钢成本,提高钢的成材率,但多年来在中国 却一直是个空白。去年,这里生产的连铸用“三大件”耐火材料(转动式水砖、浸水式水口砖、整体塞棒),替代进口产品,使中国炼钢连铸比由原来的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达到国外先进国家平均水平。国内的攀钢、重钢、涟钢、武钢、湘钢等钢铁企业已纷纷采用这种连铸用耐火材料。
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石桥镁质制品行业正以强劲势头迅猛发展,出现了亚洲最大的高纯电熔镁砂企业和四十多家外商投资镁制品企业,大石桥的外向型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实现了中国镁都——大石桥对国内外镁质制品市场的覆盖。第三产业资源 人文资源
大石桥市历史悠久。从境内金牛山猿人古化石遗址和远古石棚“巨石文化”遗址考证,早在28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古为幽州属地,秦汉属辽东郡,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668年)属
安东都护府永安乡西田村的金牛古猿人遣址,揭示了30万年前古猿人生活、劳动、创造灿烂古代文化的史迹,证实了大石桥区乃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现在金牛山古猿人遣址已被列为国 家级文作保护单位,并建有古人类遣址陈列馆,供游人参观。此外,位于大石桥镇东北8公里、石棚峪西南山上的石棚,是新石器时代末青铜时代初期的“巨石文化”遣址,虽经历了4000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敖聂耸立如故,仿佛向凭吊的人们述说着祖先高超的建筑艺术和远古传来的神秘信息。还有砬山火台以及新开发并修建的数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批前来观光的游人。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大石桥地势自东向西北倾斜。西部是一望无垠的辽河冲积平原,最低海拔仅2米左右。中部为平原和丘陵缓冲地带。东部为千山余脉,山地蜿蜒,沟谷纵横。有金牛山、猪龙山、秀才岭、迷镇山、海龙川、蟠龙山等。东部边境的老轿顶山海拔1033米。
气候特点
全市地处南温带亚湿润区内,属于北温带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适中,海陆气候兼有,年平均气温在8℃-9℃,一月平均气温-10.6℃,最低气温-30℃;七月平均气
温24.6℃,最高气温35℃。平均日照为2500-2800小时,4至9月 份≥10℃积温为3353℃,无霜期为151-168天。年平均降雨量为640-75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75天左右。
水文状况
主要河流除西部边境的大辽河外,还有贯穿东部和中部的大清河及其支流。
大清河:大石桥市境内的大清河属大清河的上游。按流域分为东大清河,西大清河。东大清河发源于吕王、建
一、黄土岭镇的虎皮峪三支流交汇于黄土岭后淌入石门水库,在盖州汇入大清河主流,再入西海。东大清河上有厢房水库、虎皮峪水库。西大清河发源于周家镇的大金寺、猞猁沟、瓦房沟等和海城市的英落境内。西大清河上有“周家水库”和“三道岭水库”,二股水汇于汤池,从汤池东经下汤池,茨沟出境流入盖州大清河主流。因东,西大清河都发源于山区,流经河道都以石砂子为底因此河水清澈见底,故称之为大清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 239.5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78.3 万亩,林、牧地面积 83.5 万亩,荒山荒地面积 20 万亩。
水资源:全市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有自然水域23万亩。全市
共有天然和人工河流 30 条左右,较大的河流有辽河、大清河、劳动河。有大小型水库14 座,总容水量为 5,004万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有自然水域 23 万亩。矿泉水资源储量大,现已探明金桥、南楼开发区、建
一、钢都等镇区储有矿泉水资源,其中金桥镇李屯矿泉水水场每天出水量可达 50-60 吨。
风景名胜
蟠龙山公园
蟠龙山紧靠大石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本世纪初,日本学者稻叶岩吉等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前后,在山上发现商周时期的夹砂陶片、彩绘陶片及战国时期燕之刀币,史称“大石桥明刀”。
蟠龙山公园,建于本世纪初。由于战乱,断断续续建了10年,及至1914年(民国三年)才有点眉目,1928年初具规模。时有署名“润身”者著文道:“距营口四十里,有蟠龙山焉。螺髻蛾眉,仰石万寻。每当阳春佳日,白云四面,绿柳前头,极尽苔花著色,眷欲笑之致。峰间筑有茅亭,凝云积翠,涵碧垂红,倚栏伫立,全景在望。
山下小轩傍崖,窗纳黛翠。
去此十数载,小园及亩,剪树为篱,垒石移花,纤巧旖旎…..”。后来此园易主,其主忙于“圣战”,致使此园逐年凋落。1945年以后,山上树木被国民党军队砍伐殆尽,遍山修起明堡暗碉,战壕纵横交错,昔日园中设施几乎荡尽,满目荒凉,不堪一瞥。我军几经鏖战,红旗终于插上蟠龙顶峰。1949年后,蟠龙山公园几经修复,至今焕然一新,游人络绎不绝。
电视差转台屹立山上,十分壮观。亭阁立于山腰,宜人小憩凭眺。更见绿树成荫,连碧成云,花圃瑰丽,争芳斗艳;静坐细聆,树声怡耳。山麓南角辟为“童稚乐园”,玩具齐全,令人迷恋。游泳池、旱冰场,诱引少男倩女,园中的解放战争纪念碑和烈士馆,庄严肃穆,一年四季均有人前往观瞻和参观凭吊。
迷镇山娘娘庙
营口市区以东20公里有座迷镇山,山上建有一座古刹——娘娘庙(海云寺)。该建筑气势宏伟,历史悠久,为辽南五大名寺之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为庙会日营口市区以东20公里有座迷镇山,山上建有一座古刹——娘娘庙(海云寺)。该建筑气势宏伟,历史悠久,为辽南五大名寺之一。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为庙会日,届时,四方僧侣、各界人士,蜂拥而至,其人数不下十万之众,成为我地区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
十二五计划
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增长质量,增强综合实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翻一番、五年力争跻身全国百强县前20位。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年均增长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年均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年均增长40%;出口创汇16亿美元,年均增长20%。实现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中等规模城市初步建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又确立了“十二五”期间的七项重点工作:
一是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高招商水平;加强项目要素建设;继续扩大对外经贸合作。
二是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强势增长。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促进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繁荣活跃城乡经济,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规模。
四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实施科技兴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五是全面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规模主导作用;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切实强化城市管理;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
六是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完成15项惠民工程;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七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要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开拓创新;要以更加科学的理念依法行政;要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优化服务;要以更加实际的行动取信于民;要以更加严格的要求廉洁从政。行政区划及镇域经济状况
南楼街道、石桥街道、钢都街道、金桥街道共同组成大石桥市市区,是大石桥市的主要工业、商业区。
水源镇镇政府驻水源,人口4.20万人,面积44.3平方千米,辖24个村委会。水源镇地处连接关内外的要冲,交通便捷畅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与港城营口市接壤,北与辽河油田、盘锦市隔河相望。庄林公路(305国道)纵贯南北,岫水公路横穿东西。全镇拥有高标准水田7000公顷,自然水域1000公顷,因地处大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利资源充沛,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全镇产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稻 蟹、稻虾、稻鱼套
养及坑塘养殖蟹、虾、鱼面积5000公顷,年产河蟹5000吨,对虾、鲜鱼4000吨,绿色无公害大米42000吨。大石桥市水源镇畜牧场年产“京鸟牌”肉鸭2000余吨,产品远销日本、菲律宾、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形成“公司+农户”产业式链条。1999年水源镇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基地,2000年“水源牌”大米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水源牌”大米、“水源牌”河蟹畅销全国。
目前,全镇拥有民营企业近百家,已初步形成了以金属加工、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化体系。盼盼集团已发展成国家大二型企业,亚洲最大的门业生产基地,生产的“盼盼牌”防撬门畅销海内外,辽滨碳黑厂、聚银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营口三征有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37家企业纳税均超百万元,为水源镇综合经济实力成为“辽宁省百强镇”、“营口地区榜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水源镇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按照“代表辽宁形象,达到先进水平,建设高标准盼盼城”的总体思路,已形成以盼盼广场为中心,以府前大街、盼盼路、商贸路为主线,具有豪华路灯,电脑喷泉,花草美化装饰的现代化商业街和景观路。镇内能源、交通、通讯、市场、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福利事业日臻完善。
水源镇属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春天,碧
野炊烟,家家农忙;秋天,蟹肥稻黄、芒花飘香。
沟沿镇镇政府驻沟沿,人口3.68万人,面积90平方千米,辖18个村委会。近年来,大石桥市沟沿镇畜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素有“畜牧第一镇”的称誉。畜牧业成为沟沿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政府引导,科技带动。镇政府在巩固猪鸡生产的同时,开辟养羊、狐狸等草食动物及特种养殖项目,推动畜牧业生产向一村一品方向发展;建立各种科技服务协会,对于专业户和养殖大户给与帮助和扶持;定期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和科普宣传月活动,促进了全镇畜牧业的发展。沟沿镇是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为加快小城镇建设,他们多次请省市城市建设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小城镇建设,2.54平方公里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结合小城镇建设,出台了《沟沿镇镇村规划建设管理的规定》,使小城镇建设依法运行。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
旗口镇镇政府驻旗口,人口5.35万人,面积106.8平方千米,辖33个村委会:红旗东、红旗西、东升、二道边、孔家屯、新开河、新兴、曾家屯、曹家屯、王相、后会、腰会、前进、前 会、后老墙头、前老墙头、旗口、长屯、西铺、吴连、腰屯、滚子泡、杨家、李屯、王家围、莲花泡、长沟沿、丁家园、新立西、新立东、宿西、宿东、刘家。旗口镇有耕地面积12万亩,过去以种植水稻为主。近
年来,该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蔬菜产业化发展工作放在首位,突出抓了基地、科技、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使原来的水田乡一跃成为东北闻名的蔬菜大镇。
1、发展规模大。全镇日光温室黄瓜、芸豆等面积4万亩,年产量1.6亿公斤,产值2.4亿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高达3079元,是东北闻名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
2、科技力量强。多年来该镇的农业学校培养了3000多名中专以上水平的种菜能手,创造了稻菜轮作、温室黄瓜、芸豆套种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模式。目前已与国家蔬菜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教委、沈农大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成为农业高等科研院所的蔬菜教学研究基地。
3、投资力度大。建成了一座吞吐能力强的蔬菜批发市场,使旗口成为辽南地区蔬菜、水果、稻米等农产品的大型集散地。投资建设一个占地300亩的蔬菜新品种科技示范园,并引进栽培应用了五彩椒、飞蝶瓜等40多个特菜品种及其配套新技术。是营口市蔬菜高新技术培训基地。
4、销售渠道广。目前该镇在哈尔滨、长春、吉林等地区设立了蔬菜销售办事处,并已形成一支由2000多名农民 组成的蔬菜销售队伍,年外销蔬菜1亿公斤以上,带动周边地区乡镇蔬菜业的发展。沈营公路贯穿南北,旗感路起于旗口村,东与感王相连。盘海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并设有出口。西南营口港30公里,鲅鱼圈新港70公里,距海沟铁路牛庄站10公里。铁路陆路、水路及镇内运输便利。
石佛镇镇政府驻建立,人口2.55万人,面积37.5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生猪、淡水鱼等。近年该镇为村民搭建一个致富平台。通过考察、论证,他们与营口纸工艺品厂取得联系,为丝瓜村引进纸工扎花这一项目,全村300余户500多人从事这一致富项目,仅此一项每年就为村民增收3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还积极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
建一镇镇政府驻建一,人口1.93万人,面积169.1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自然资源:
⑴土地资源:建一镇有耕地15238亩,其中水田4000亩,旱田11238亩,果园面积1万亩。
⑵林业资源:建一镇有柞蚕场10万亩,山林6万亩。⑶矿产资源:建一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且具有矿种多、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分布集中等特点,已探明的矿产品主要有:硼石、硫石、铁石、石灰石、钠长石、钾长石、玉石、硅石、滑石、铅锌、镁石等。建一镇内岫水公路贯穿全境,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板油,村路硬化达到90%。建一镇距离大石桥市48千米,距营口港80千米,距鲅鱼圈115千米,距沈大高速公路52千米。建一镇农业主产玉米、水稻、高粱,兼产蚕茧、山羊、山鸡。[1]以开采和加工为主的企业有23家,矿产品开采及深加工既是建一镇特色的经济产业,也是支
柱产业。全年仅硫铁石一项开采量可达到100万吨,企业自己加工消化每年可达85万吨,产值可实现1.5亿元,利税可达到1800万元。建一镇内有锦绣如画的黄丫口,有千年古松,有诸多古寺庙遗址,有万亩苍翠如毯的原始森林,有百亩秀美鲜艳的野杜鹃林。
高坎镇镇政府驻新兴,人口5.43万人,面积94.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
途经高坎镇内的3条省级公路--盘大公路,鞍营公路、牛营公路总长41公里,5条总长为40公里的镇级柏油路,将全镇25个村1个社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区位优势:
1、地缘关系多元,区位优势明显。高坎镇位于大石桥市西部,距离大石桥市区20公里,距营口市区15公里,周边分别与虎庄镇、沟沿镇、石佛镇、旗口镇、营口郊区交界,高坎镇处于该区域几何中心位置,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2、交通网络发达,对外联系便捷。高坎镇 域内有盘(锦)营(口)高速公路和沈营线、岫水线、高吉线四条高等级道路穿越且都经过镇区,辅以良好的镇级和村级公路,形成了发达的路网,具备便捷的内外联系。
3、农业基础雄厚,养殖优势突出。全镇确立了水稻、淡水产品、畜牧、蔬菜4项主导产业。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实现62490万元,同比增长44.7%;人均收入4580元,增长9%,水稻总产量达到1.7亿斤。稻蟹套养面积达到8000亩,淡水精养水面达到4万亩(含域外水面),全镇淡水产品产量达到12000万斤,产值
达到4.3亿元;蛋鸡蛋鸭饲养量达到50万只,生猪饲养量达到3万头。
4、城镇品牌优秀,政策倾斜助力。自从1998年,高坎镇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营口地区唯一一家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各级政府对高坎建设高度关注,大幅度的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高坎镇素有“辽南淡水养殖第一镇”的美称,地处大辽河下游东侧,河渠纵横交错,池塘星罗棋布,镇内水量充足,水质肥沃,全镇池塘面积二万余亩、镇外承包池塘近二万亩,稻蟹套养近八千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千余亩,年产淡水鱼4.8万吨,产值收入四亿四千万元人民币,成蟹、扣蟹收入达三千万元,南美白对虾收入七百多万元,三项水产养殖产业收入,超过全镇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现已成为富民强镇的大产业。镇党委、镇政府为了快速发展提高水产养殖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不适应国内外大市场需要的矛盾,把我镇淡水水产养殖产业链做粗、做长、做大、做强,经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申报大石桥市政府与科协,民政社团等部门审核、批准,于2005年5月15日正式成立大石桥市高坎水产养殖协会。
高坎镇的淡水鱼养殖历史悠久,发展绿色水产养殖是时代的需要,市场的需求。全镇二万余亩池塘经过省、市两级绿办检测,化验水、土、空气等全部达标,已发给绿色无公害生产产地认定绿色
证书,注册了“高坎宴鱼”品牌商标,镇内养殖品种达二十三种,在鲤、鲢、鳙、鲫四大家鱼的养殖基础上又引进发展新的品种,如
大口鲶鱼、黑鱼、草鱼、中华鲟、美国大口胭脂鱼、桂鱼、鲈鱼、宫城鲫、日本红鲫、武昌、非洲鲫等名、优、新二十几个种类,每年可产扣蟹一百六十万斤,南美白对虾五十万斤,产蟹田大米八百万斤。由于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渔业机械制造产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产业的腾飞,也活跃了鱼药销售市场,拉动专业捕鱼网队的经济进入高收入。为全镇5000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致富的大平台,大大提高,了全镇人均收入及生活水平,活跃了我镇市场经济。高坎小城镇建设到1997年进入崭新阶段,投 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的营口地区最大的农村全封闭市场。
高坎镇总体规划(2005-2020)共分三个部分:镇域总体规划、镇区建设规划和风貌规划。总体规划确定了高坎镇镇区性质为营口北、大石桥西地区的经济、交通、物流中心,以农副产品、小型机械加工、轻工纺织为主导产业,贸工农协调发展的大石桥西、营口北部卫星镇。尤其是本次规划修编调整了区域布局,重新规划出了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在盘营高速出口南往营口方向,占地123公顷,为今后招商引资上项目奠定了基础。
虎庄镇镇政府驻一街,人口3.13万人,面积80平方千米,辖29个
村委会。被选为新农村建设试点。
虎庄镇耕地总面积72650.8亩,其中水田33802.9亩,旱田
38687.9亩;山地面积7880.5亩,果园6580亩,林地224.3亩;水域面积12883亩,养殖水面100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水果有苹果、梨等。水田全部种植水稻,平均亩产550公斤/亩;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亩;高梁平均亩产490公斤/亩;苹果平均株产75公斤/株。虎庄镇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农机总动力超过12400kw,排灌机械动力超过560kw。水旱田已全部实现机械耕作。农业发展中心负责农机管理及服务,并有农机服务队。
凭借着周围菱镁矿、滑石矿蕴藏丰富的优势,虎庄镇已逐步发展成以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经济的开放型城镇,主要有嘉晨集团、大益矿产品公司等企业,其中大型企业嘉晨集团是虎庄镇重点企业之一,拥有职工2600余人,主要产品有重烧镁、滑石粉等,年产值近7亿元。除此以外,还有机械制造、粮油加工、化工、服装加工等企业。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长石、铁矿、金矿和铅矿等,得到了合理的开采与利用。虎庄镇工业发展迅猛,开发区初具规模,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服务行业种类繁多,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镇内主街道两侧。镇内还有一个农贸市场,占地9400平方米,年成交额达5000余万元。1996年,由镇政府出资在原供销社的位置重新兴建,成为现在的农
贸市场。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中长铁路、盘海高速公路贯通全镇,沈大高速公路有虎庄出入口,中长铁路有客货两用的分水车站。全镇各行政村全部实现现代化小城镇标准。
官屯镇镇政府驻官屯,人口3.23万人,面积93.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19个村委会。官屯镇西临长大铁路,哈大公路,过境里程15公里。新改造升级的高平公路由西向东横贯全境,总长13.2公里。大交线公路由南向北穿过该镇9个自然村后与哈大公路相连。镇内村村通柏油公路,总里程120公里,四通八达。
官屯镇地处长白山脉与东北平原交汇处,地势以山地丘陵为主,总面积91.8平方公里。境内共有5条季节河流,总长44公里,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兴修水库两座,水面共90亩,库容量60万立方米。全镇耕地面积38,145亩;果树面积25,080亩;林地面积33,540亩,并有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宜林荒山。博洛铺镇镇政府驻溥洛铺,人口5.07万人,面积63平方千米,辖21个村委会。全镇耕地面积4.3万亩,林地面积1.2万亩,荒山面积5000亩,水面1300亩。哈大公路纵贯镇区。
汤池镇镇政府驻前汤池,人口4.32万人,面积102.5平方千米,辖28个村委会。
自然条件
(1)土地资源:汤池镇现有耕地52000亩,其中70%为大清河
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北方各类粮谷、蔬 菜、水果等作物。(2)水利资源地下水丰富,上游有二道水库,三道岭水
库和周家水库,可经大清河纵贯汤池全境,为全镇各业提供充足用水。
汤池镇交通四通八达,省级水岫公路贯穿全境,博英路、汤榜路、汤白路、汤永路辐射周围乡镇,各村村路全部柏油路,形成方便交通网络,使汤池镇成为大石桥市东部商品集散地。
汤池特业(1)辽南 瓦刀第一乡,20个工程队伍,从事建设人员6000人。(2)汽车运输专业镇:汤池运输业飞速发展,现有运输重型车辆450多辆,其中大型长途运输货车400多台,大型翻斗车50多台,运输业务遍布全国各地。(3)汤池羊汤:闻名全国.各地均有汤池羊汤馆招牌,汤池羊汤馆甚至开到了北京。在镇内有羊汤一条街,每天都有很多外地人员前来品尝汤池羊汤。(4)割大茧业兴旺:三元井村是割大茧专业村,每年割大茧1万吨,产柞蛹750公斤,畅销全国各大城市,零产茧壳20万公斤。
周家镇镇政府驻周家,人口2.3万人,面积109.7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周家镇系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5℃,年
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周家镇是一个农业经济大镇,有着雄厚的农业生产基础。全镇共有耕地面积23‚500亩,山林面积9万亩,柞蚕场面积6.5万亩,果园面积1.7万亩。土质大部分为黄土、河淤土,土质肥沃。农民主要从事粮食、水果、柞蚕、畜禽养殖等生产项目。全镇农业产业
化、规模化生产格局已基本形成。年平均粮食总产850万公斤,水果420万公斤,柞蚕40万公斤,各种畜禽年出栏70万只。精品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食用菌生产,中药材种植、大棚产业与高效农业已具相当规模。农业企业化建设步伐加快。
黄土岭镇镇政府驻黄土岭,人口3.14万人,面积191平方千米,辖27个村委会。
黄土岭镇地域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属东高西低的丘陵地形,土壤多为粘壤土和砂壤土,大清河上游自东向西流经全镇,水旱田大多分布于大清河支流两岸,有着较为便利的灌溉条件,较为适宜栽植中药材和北方的各类果树,可供开发的宜林荒山5000亩;可栽植生态经济林800迈出株。镇区内有水库一座,方塘两座,水域面积510亩,储水量180万立方米,可养殖淡水鱼10万尾。黄土岭镇内县级公路岫水线横贯全镇约5千米;镇级公路黄盘公路西起黄泥头,东至盘道岭,与岫岩相通,全长20千米;其余村级公路均为黑色柏油路面。铺修了黄虎线、黄汤线、虎茶线、和虎线四条村
级公路和黄盘线镇级公路,全长约30多千米。
永安镇镇政府驻永安屯,人口2.64万人,面积53.7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永安镇气候宜人,半平原,半丘陵地带,三面丘陵环抱,西部是平坦开阔之势,永安河流经全镇、哈大公路中长铁路穿镇而过。
区域经济合作之金牛望海新城区总体规划
大石桥市金牛望海新城区位于大石桥市老城区南部,距营口港25公里,紧邻沈大高速公路和哈大高速铁路。规划总用地25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25万人。在新城区内将建设行政办公区、金融商业服务区、文体会展中心、高档居住区。大石桥市金牛望海新城区已列入辽宁省五点一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是大石桥市未来十年重点发展和建设区域。
大石桥市金牛望海新城区已纳入营口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区北起南环路,南至永安镇,东起红旗山,西至老边区交界,规划总用地25平方公里。为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构筑城市发展的新支撑点,大石桥市决定加大南部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建设两条道路红线宽100米,总长9公里城市主干道;建设5条道路红线宽30米,总长30公里城市次干道;建设一座跨越沈大高速公路、哈大高速铁路立交桥;建设一座跨越中长铁路立交桥;3公里大旱河整治工程;道路管网配套设施 等其它工程。
金牛望海新城区•文体会展中心
建设文体会展中心是大石桥市建设“文化商城”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金牛望海新城区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位于大石桥市教育城南,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会展中心规划层数2-3层,地下设停车场,其南北两侧为广场用地及停车场地。主要功能包括:体育馆、展览厅、图书馆、城市规划展示厅、档案馆等,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建筑。
在会展中心南侧,建设35万平方米豪华居住区,层数18层以上,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绿地率达到35%以上,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
金牛望海新城区•精品居住区
金牛望海新城精品居住区是大石桥市新城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位于大石桥市新城行政中心南,哈大路西,金牛山古人类遗址北500米,地理位置优越。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层数不低于12层,容积率2.0-3.0,建筑密度35%以下,绿地率35%以上。力求打造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精品居住社区,项目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总结
大石桥市经济发展模式反应了我国建设社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例如其支柱镁产业,由镁矿石开采到镁制品深加工的过度代表
着经济从粗犷型经济发展到密集型经济发展。温总理在总结“十一五”工作报告中指出以下三点: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石桥市位于环渤海区域经济带,依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伟大契机。大力发展密集型镁产业,创造出高附加值产业,从而提供更多高薪岗位和争取更多国际市场份额。作为钢铁(有工业粮食之称)行业的影子行业的镁碳砖行业,在环渤海经济带有广阔的市场领域,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从粗犷的任意开采到有计划的开采再进一步深加工成产品,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大石桥市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起着主人翁角色,这些民营企业家都是赶着改革开放的契机,顺应时代发展浪潮。这些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村民集体所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不再需要太多劳动力,农村城镇化就成为历史发展必然选择。这样农村剩余劳动力就需要到工厂工作。对比其他地区农民工,大石桥市部分农民选择依托本地资源集资建厂自己给自己打工,不仅满足 自己工作需求,也创造出大量工作岗位给其他本地居民和外地居民。
全国“十二五”计划指出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作为工作要求。总之,经过未来五年努力,在“十二五”计划指导下,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大石桥市的综合实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城市整体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我们期待着。
第二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
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三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四篇: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汤河镇镇域经济发展工程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我镇按照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科学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优化环境,强化措施,立足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有效提升了全镇的经济实力。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打造“项目工程”
今年以来,全镇上下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8月份,全镇共有招商引资项目23个,其中续建项目13个,在建项目7个,分别为沂河磨具、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品、和美饲料、浩宇不锈钢、田野鸭业和江阴路桥华乙塑胶项目,再谈项目3个,分别为兰山王先生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累计协议利用外资2亿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9000万元,其中展华工艺新引进境外资金6万美元。同时,我们积极加大企业投入和技改力度,促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全镇各企业多方协调资金,紧紧抓住重点项目不放松,重点工业项目顺利进展,进一步优化了企业产业的结构,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实力。
(二)实施富民强镇工作,打造“惠民工程”
我镇立足传统农业优势,加大了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今年共新增杞柳种植面积200亩,苗木花卉面积300亩,新增大坊坞特色荷花种植50亩,共培育出大南庄、前东庄等苗木花卉专业村10个,旦彰街、前东庄等木瓜海棠专业村5个,前朱寺、后朱寺等杞柳专业村20个;以行道树、农田林网的形式新栽植树木12万株,组织实施了38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新增绿化示范村3个。此外,我们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贴补政策,共发放小麦、水稻、玉米等补贴262万
1元,家电补贴55万元。今年4月份,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沂州海棠节”,进一步叫响了沂州海棠的品牌。近日,我镇又分别被中国花卉协会和中国林产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海棠之都和中国木柳工艺之乡的荣誉,大大提高了我镇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打造“基础工程”
今年上半年,共投资1500万元、横跨汤河两岸的三座大桥顺利竣工通车,大大改善了汤河镇的交通状况和发展环境;我们还完成了9公里共5.5万平方的农村道路建设;持续三个月的汤、沭河培堤工程,共采伐树木87200棵,果树3500棵,迁移苗圃220亩,坟墓270座,清理占迁青苗150亩,完成房屋拆迁2700平方米。目前长26公里的培堤任务已全面完成,共完成土方60万方,修建桥涵闸23座;投资80万元的医院病房楼,现已进入整体装修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飞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府前街的综合开发工作已完成筹备,最近就将开工建设。
(四)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和环保工作,打造“环境工程”
今年我镇按照市、区两级部署,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一是突出抓好了342省道两侧、程梅路两侧和政府驻地的环境卫生整治。共拆除棚厦、栅栏32处,清运垃圾1800车,粉刷墙壁近6万平方米,清除非法广告牌71个,清理砖堆、草堆322处,清理道路两侧蔬菜庄稼12600平方米。二是积极推动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多次召开了全镇村干部会议,要求各村重点抓好八堆的清理和垃圾池的建设,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三是卫生整治和绿化、美化相结合。狠抓了342省道和重点道路两侧的绿化、美化工作,全镇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四是大力规范市场秩序。我们联合工商、交管、公安等部门,对驻地主要道路占道经营和乱摆摊点行为进行了彻底清理,不规范经营门头均进行了拆除,并在各主要道路的停车秩序进行了统一规范。五是召开了镇驻地和沿线经营业户大会。对广大业主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的再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并于近日组织了全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
知名人士,对各经营户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全镇测评,并将成绩在全镇通报。
(五)继续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力度,打造“社区工程” 我镇社区建设在今年取得飞速发展,洽沟社区一期工程4座居民楼(13600平方米)现已交付使用,作为社区配套基础设施的老年房、深水井、景观石渠、音乐广场都已建成投入使用,通往社区的道路也已完成硬化、绿化和亮化。占地近2300平方米的社区花园也已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和4座小平方的居民楼正在紧张施工,预计年底即可交付使用。按照汉唐风格完成规划设计的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经过紧张的手续办理和招投标工作,现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底也可投入使用。目前,东庄社区准备再建两座居民楼,现正在宣传发动阶段。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建设创造的商机,大力发展服务业,既创造了就业岗位,也提高了居民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差,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产业化水平不高。
2、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跟不上区、镇两级步伐,部分村班子建设不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3、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4、基础设施欠帐大,城镇建设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工作重点,突出抓好任务目标的落实,全面推动镇域经济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经济建设,扩大全镇民营企业规模,提高农民收入。重点做好目前几个在谈项目的落地工作,分别为兰山王西华塑胶项目、新新工艺与台湾杨先生合资的扩建项目和浙江嘉兴海王管件项目,力争年前实现资金到位。加快田野
鸭业、浩宇工贸、和美饲料、赵军复合肥、华盈工艺、沂河磨料和江阴华乙路桥塑胶等七个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力争年底竣工投产创造效益。继续扩大招商领域和规模,创新招商引资方法,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绩,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二)抓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依托地方传统优势,大力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杞柳生产基地25000亩;继续完善海棠园建设,力争业户经营规模化、上档次,入园户达到200户,为“第二届海棠节”打好基础。
(三)抓社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全镇群众居住环境。力争短时间内完成洽沟社区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4座小平方居民楼的建设和坊坞社区2座居民楼的建设,努力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同时继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全镇群众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
(四)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镇域经济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对排查出的不安定因素,逐一落实领导包案制,组织人员力量,集中进行查处。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大信访”格局,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全镇的稳定。
总之,我们将根据区委、区政府有关镇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学习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做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在困难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稳定,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群众安居乐业,为打造“半壁江山”、全面建设“新汤河、富汤河、美汤河”而不懈奋斗。
中共汤河镇委汤河镇人民政府二00九年九月七日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信息
助力实体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 保障改善民生
五月的界河镇,孕育着无限的生机:投资1.2 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滕州市政工程保障基地项目正在抓紧施工;深信纯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制造项目、乾盟万象高端环保包装项目、污染土无害化处理项目等一批投资上千万元的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入驻;广袤的田野上,到处可看到一望无际的马铃薯田地里收获机穿梭,薯农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处处呈现出一派竞相发展的喜人景象。
这仅仅是界河镇锚定“五闯五攻五样板”,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实际,聚力打造“五抓五战”高质量发展镇域样板的一个剪影。今年以来,界河镇以落实“五闯五攻五样板”三年行动为抓手,聚力实体经济抓攻坚,围绕水泥产业链条上下游配套,引进深信纯物理法水处理设备制造、乾盟万象高端环保包装等3 个项目;聚焦高端化工、医养健康产业,全力服务大明科技上市,不断加快推进绿灵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鲁南中联央企带动效应,鲁南中联在界河新注册 3家公司,已形成实质性税收,实现了央企镇级税收零突破;积极发挥乾盟实业、深信集团、瑞泰盖泽等公司核心带动作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建材集群发展。同时,该镇还深入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重点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专精特新企业 2 家。1 至 4 月份,全镇财政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向好态势明显,全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新冠肺炎期间,我们镇还不断加强与泓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联系对接,积极开展线上洽谈,通过‘主会场+投资方签约代表视频连线’方式,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菌种资源库负责人张瑞福云签约现代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项目,筹建马铃薯示范田5 万亩,该项目的实施将加快推动界河镇马铃薯产业融合发展步伐。”界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学焱表示,今年界河镇在抓好实体经济工作的同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推广换茬轮作、土地休耕,重点推动旱稻、果蔬等种植基地建设,持续推进1.1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该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枣庄市级以上示范社、家庭农场2 家,狠抓皇娘沟、郑寨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作用,培养农村经纪人15 名。
近日,在界河镇68 个村庄,村两委正组织村民群众对村
内的“三堆两垛”、卫生死角、生活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及时补植各类绿化苗木,从细节着手绿化、美化村庄环境。村民共同参与扮靓村庄的这一场景,正是界河镇对镇驻地、村与村连接线、各村环境卫生进行全面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镇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任务,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入手,以村容村貌提升“、厕所革命”等工作为重点,聚焦重点难点、屋前屋后等死角,集中深度清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着力营造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魅力乡村新气象。目前,新增无害化厕所121 户、农村公厕13 个,完成6 个村居的生活污水治理,新创美丽庭院示范户 60 户,新建美丽乡村 47个,常态化推进村庄保洁,全面提升人居环境。
界河镇围绕省级园林城镇创建,着力提升小城镇绿化管护水平,科学规划镇驻地停车场,进一步提升文明内涵,狠抓文明单位、文明村庄创建,积极开展“文明家庭”“优秀退役军人”等评选活动,全面打好城镇管理优化战,在去年枣庄市镇域环境整治工作第三季度考核中位居同类镇街第一名的基础上,今年第一季度考核又获得同类镇街第一名,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镇。深入挖掘鲁班习俗传说、古迹旧物,抓好西孟庄遗址、界河驿站、东曹西孟氏旧居等历史资源的挖掘保护,形成特色鲜明的“鲁班故里”文化品牌。目前,该
镇新建城镇节点景观2 处,新增停车位200 个,建设村级综合文化中心11 个,填补健身器材空白村6 个,开展“文化下乡”70 场。该镇还积极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扬尘治理专项行动,铁腕打击“散乱污”企业,确保PM2.5、PM10 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快推进灵泉山小流域、界河河道和兴隆破损山体治理项目,新增造林面积550 亩,并持续推进“河长制”全面见效,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今年以来,界河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在可用财力紧张、需投入地方多的情况下,坚持‘小财政、大民生’的初心不改,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民生工程项目,全力铺就群众幸福路。”界河镇党委书记王宁如是说。
为打好民生保障兜底战,该镇深入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提升专项行动,落细落实行业部门政策,强化资金项目规范监管,确保868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稳定高质量脱贫。积极夯实民生保障,全力推进饮水安全二期工程,积极服务枣菏高速建设、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完成9 个村通户道路和6 公里“四好农村路”、7 公里大中修工程,并大力开展“慈
善一日捐”“金晖助老”等慈善救助活动,持续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全面优化公共服务,狠抓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健全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关爱服务体系,并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行动,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提高市二院和卫生室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该镇不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强化教师队伍、教育行风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李鹊镇:生态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广饶发布
2018-12-06
生态引领镇域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李鹊镇牢牢把握“高效生态、绿色发展”总体定位,瞄准打造“农业强镇、物流重镇、休闲名镇、园艺小镇”的发展目标,发挥生态优势,突出绿色发展,努力开创镇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做大生态观光商贸物流业。借助1.8万亩优质苗木花卉基地,完善AAAA 级景区和全域旅游创建规划,实施上农休闲旅游区改造提升工程和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布局鹊苑观光体验、绿色园林游憩、传统村落记忆、红色庄园品赏、淄河生态休闲5 大功能区,打造园林生态观光带、滨湖休闲观光带和民俗休闲观光带3 条精品旅游线路。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总投资8.5 亿元的铁路专用线二期、输油管道及中转罐区等6 个广饶物流园区商贸类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双招双引”行动,扎实构建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打造集生产性、生活性物流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
改造转型传统农业,做强现代生态农业。按照“西部粮食、东部苗木”发展思路,加速新潍高路两侧设施农业布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长廊。实施 1.2 万亩高标准农田和 3000亩高效节水项目建设,力争水肥一体化种植面积达到1 万亩。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盛凯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胜大粮油“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祺顺粮食仓储物流3 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汇通粮食与中粮集团、中化集团订单小麦项目合作,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名优特稀新”经
济作物,推动苗木、小麦、胡萝卜等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实施绿色环保行动,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化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行动,打造“绿树环绕、浓荫覆盖、花草萦绕”的优良生态环境。以“三年增绿”工程为平台,大力实施干线两侧路域绿化工程,高标准建设环镇林、环村林、农田林网、干线林带,力争2020 年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40%。大力实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加快工业园区雨污分流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健全农村供水和城乡供水一体化运行管护体制,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秸秆禁烧、扬尘治理等工作,促进全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