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生工程暖人心
民生工程暖人心
又是一个新学期,开始收簿本费10元,我到班里刚把任务布置下来,立马有几位同学就拿出零花钱把费用给交了,半天的时间全部交齐。我感叹还是党的政策好,民生工程好。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再也不会因交不起学费而发愁了。不由得把我带到十多年前的回忆。
十几年前,每当收费时学生愁,班主任更愁。每班都会有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个把月都收不齐学费,领导批评班主任力度不够,班主任抱怨收费太高了,不要收费多好呀。有家里富裕的班主任,拿自己的钱先垫上,然后慢慢要,最后实在没钱交的,老师给资助了。老师没能力资助的,可难为孩子了。
记得那是一个清晨,正月二十几,天阴沉沉的,淅淅沥沥下着小雨,寒风刺骨。陈宇楠手提着一个布袋子(妈妈用旧布缝的书包),耷拉着脑袋,头顶着一块千疮百孔的编织袋,上身穿着不合身体的旧衣服,裤子膝盖破了两个洞,脚上穿着露着脚趾的鞋,鞋里已灌满了泥浆。头缩着,小脸、嘴唇乌青,瑟瑟发抖。“报告”声音小得不能再小了,眼里含着泪说:“妈妈没有借到钱,今天又不能交费了。”看到陈宇楠,我心里酸酸的。我不忍心看着陈宇楠为难,就说:“进来吧,明天让你妈再出去借吧。”
陈宇楠家是困难户,父亲因病去世,家里为了给他爸爸治病,欠了不少债。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的收入又不多。陈宇楠是老大,下面有一个几岁的妹妹,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弟弟。陈宇楠妈妈一个女人拉扯三个孩子真是不容易。像陈宇楠这样的困难户班里还有几个。
王小雅是个孤儿,她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失去生命,肇事司机逃之夭夭查无音讯。她和年迈花甲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她爷爷奶奶已经六七十岁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给他们的打击是沉重的,他们整天以泪洗面,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学校根据她家的具体情况免除了学杂费。但书本费还得交,每当收费,她还是交不起呀。
回想起以前的这些事,我不由得潸然泪下。
再看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农民都住上了崭新的楼房,种地有收入,不但不交税政府还给补贴,买家电有惠民补贴、节能补贴,医疗、养老都有保障,现在的人民过上了幸福而甜蜜的生活。再看如今的孩子们,身着各色鲜艳的衣服,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现在学杂费、书本费全免,困难家庭的孩子还有生活补助费。同学们再也不会因交不起学费发愁,再也不会因为学费而上不起学。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农村学校越来越漂亮,硬件建设越来越完善。并加强了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享有同等的优质教育。看到这些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叹:党的政策好,民生工程暖人心。
民生工程暖人心
第二篇:民生工程暖人心
民生工程暖人心
——教育工程之我见
抬头,便是鳞次栉比直冲云霄的大厦,侧目,只见华灯初放五光十色的街景,低首,便见平直光滑延伸无尽的柏油马路。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后六十余年的历史,中华大地风卷残云般一扫旧日的阴霾,开创出晴空万里处处锦绣繁华的景象。当然,国家兴盛,与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如今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呈现一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美景。让我们随着我省今年新出炉的民生工程有关项目,一起领略我国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新出台的义务教育经费政策显示:国家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自十几年前“大眼睛”照片到如今的学杂费免收并向农村学生免费提供补助,中国教育正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大步向前迈进。听父亲说过,当年为了供他们兄弟几个上学,一家人食不果腹,但即便如此,爷爷奶奶依然满怀希望坚持把他们一个一个送进能够改变命运的出发地——学校。现如今,朗朗读书不再只是梦想,而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权利。这是中国教育一个多么大的飞跃!当然,要向每个孩子宣传这项国策,孩子们怀有感恩之心,才会更加发奋图强,胸怀抱国大志。
二.公共文化场馆开放
我省规定:全省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文化站,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人格形成的导师,是心灵的过滤器。开放文化场馆,还可以实现图书共享、低碳生活、节约花费,营造大家一起来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如今电子产品大面积地侵入人们生活,许多孩子成了“低头族”、电脑手机忠实的追随者,用书籍吸引他们的兴趣、形成阳光的性格何其重要!当然,对于书籍的提供,建议政府大力清除市场上不良图书,以免给尚未具备成熟识别能力的中小学生带来不好的负面影响。
三.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民生工程中有一项明确指出:要开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农村文艺演出活动、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农村体育活动运行补贴,丰富农村人民及儿童的业余生活。农村拥有我国最广阔的土地和最多的人口,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就必须从农村入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市在经济能力、精神生活和教育水平上差距越来越大。现在大学里,农村的学生比例明显偏低,而具有多才多艺的农村学生就更是少之又少。这并不是因为农村孩子素质低,相反,他们在心理健康、承受压力、坚忍意志等方面更胜于城市孩子,只是受于条件的限制,他们从小较少得到文化熏陶。从今往后,农村孩子也能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快乐成长。更高的文化素质和更多的人生自信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与城市孩子并驾齐驱、取长补短,共同成为祖国的擎天巨柱。当然,既然是专项补助,就要建立专门管理专项监督,才能保证专款专用。
四.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
在农村方面的相关项目显示:通过新建和改建方式,加强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邓小平爷爷曾经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造就孩子一生的成长,这是国家强大、民族强盛的巨大基石。由于学前教育的不规范,对幼儿教育机构监管的不力,近几年发生了很多关于幼儿的公共安全事故以及无品老师误人子弟的悲惨教训,这直接危害到幼儿的成长,也就危害的到祖国的基石。当然,除了建设完善的场所,更要严格幼师的上岗选拔,同时也要提高幼师待遇,这样才能让每个娃娃都会有一个最美好的人生启蒙。因为幼儿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行、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美德的根本。一个良师,会成为孩子一生的明灯。
民生工程,为民所举,为民所谋,它不仅温暖了人心,更走进了千家万户。当然,无论是何种举措,无论获益者是谁,民生工程的最终实现不仅要靠政府,更要全国每个人形成巨大合力。政府为我们打开一扇门,我们要勇于前行、不断探索,还要为后来人做好指引,这样继往开来,前赴后继,必会使中华文化永耀于世界东方,必会使中华民族世代屹立于民族之林!
作者姓名:王筱滢 作者单位:48中七
(五)班 指导教师:梁丽丽
第三篇:温暖工程暖人心
温暖工程暖人心
———大明矿温暖工程活动总结
“春节帮扶困难职工40.2万元、金秋助学11.3万元、日常救济22.1万元、为困难职工办理互助金7.1万元„„”这一串串数字,记录的是大明煤矿对困难职工从未间断的帮扶;这一串串数字,见证了大明煤矿在全力打造温暖工程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一、健全机制,帮扶救助得实效
近年来,大明矿不断加强完善“温暖工程”基础建设,制定了帮扶救助长效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大明矿“温暖工程实施办法”,建立了大明矿《职工家庭重大事项走访实施细则》、《温暖工程大重病、意外灾害补助实施细则》、《温暖工程助学补助实施细则》、《温暖工程(生活互助储金会)职工借款实施细则》和《温暖工程救济款发放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确保了送温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为解决困难职工及家属看病难的问题,矿规定凡是特困职工或其直系供养家属患病治疗,职工的自费医药费在10000元以上,可凭医院出据的票据及转院证明,可到矿工会进行办理救助。按人均收入低于275元、200元至300元、300元至400元三个档次分段计算给予救助。对月人均收入400元以上的职工(家属),如发生自费医药费用数额巨大(达到本人家庭年收入50%及以上),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按照困难职工给予救助。对职工家庭因遭受意外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到当地派出所、消防部门做出受损评估证明,财产损失在8000元以上的,根据损失金额给予5%—20%的补助。2011年至今,已为
57名困难职工发放温暖工程大重病、意外灾害救助金18.7万元,大大减轻了患重大疾病职工的经济负担。
二、进家入户,走访慰问不断线
大明矿坚持节日集中性走访与日常性走访不断线相结合,每逢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矿党政工都要专门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划片包干分工,对特困职工进行走访慰问,坚持“四个必访”的原则,采取走访慰问、沟通交流、谈话谈心相结合的方式,做到了对特困户必访,危重病人必访,自然受祸者必访,英模人物必访,使干部职工及时感受到组织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优势,建立了定期回访、定期沟通和落实反馈制度,并做好回访情况记录,有利的推动了矿区良好的和谐发展局面。
2011年春节为困难职工发放救济款达20.2万元,救济人次达2385人次,五一节:发放救济款19.9万元,救济1735人次,国庆节发放救济金额:29.2万元。救济人次2127其中:国庆节期间还专门为9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了慰问金及米面油等物品。全年日常救济金额达63.3万元救济人次4912人次。温暖工程大病帮扶41人次,发放温暖工程款13.9万元。困难职工互助金全年借款金额:12.5万元,借款人次达:106人次。爱心超市截止12月末,共为497户困难职工发放服装和日常生活用品835份,金额2.3万元。
2012年春节在全矿范围内开展救济困难职工送温暖活动共计救济金额40.2万元,日常救济22.1万元,救济人数2413人次,五一节救济困难职工金额:17.9万元,救济人数达1607。爱心超市截止7
月末,共为193户困难职工发放服装和日常生活用品412份,金额8100元。为困难职工办理互助金借款金额:7.1 万元,借款人次达:43人次。2011年至2012年7月末共计救济困难职工7596人(次),发放救济款263.3万元。
我矿每年“双节”期间都开展“走千家送温暖”活动。今年加大对特困职工、一般困难职工、工伤残职工、退离休人员、准备进行走访慰问,使他们充分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从2011年开始,我矿在“送温暖”活动中,逐渐加大了对特困职工的帮扶力度,帮扶标准逐年提高,由500元提高到2000元,发放金额由18万元提高到今年的82万元。
三、扶危救困,一人有难众人来帮
一直以来,大明矿坚持做好温暖工程,力争使矿井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面对困难职工和家庭,矿本着“一帮到底”的原则,不遗余力的帮助职工走出困境。矿主要领导积极发挥表率作用,17名副总以上领导与17名特困职工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确保了每名特困职工衣食无忧。各单位副职以上干部也与困难职工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并把送温暖走访活动同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的“五为”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帮扶工作。2011年初至今,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为“送温暖工程”资金捐款活动,共有314人自愿为温暖工程基金捐款1.7万余元。各基层分会及时发动职工捐款帮困,综掘二队分会组织职工为身患白血病职工李友贤捐款5100元;选煤厂职工李连海身患食道癌,队里组织员工为他捐款5220元。皮
带队职工刘刚身患肺癌队里组织职工捐款6700元,在进行困难帮扶的同时,帮助他加入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建立大明矿“爱心超市”,为困难职工免费提供物质帮扶,让贫困户自选所需。2011至2012年7月共为690户困难职工发放服装和日常生活用品1247份,金额3.2万元。同时,工会定期投入资金为超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让困难职工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2011年元月30日,在困难职工维修一队温景新家,矿党委书记将2000元慰问金交到温景新手上,温景新及其家属对领导多次前来看望表示由衷的感谢,矿长和温景新亲切的握手交谈,称赞他教女有方,把温雪莹、温雪飞两个女儿都送上了大学,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综掘二队职工李友贤在铁煤集团公司医院检查出白血病,矿领导得知后,2012年7月13日,工会主席及综掘二队队领导带着全队员工捐助的5510元爱心款和矿工会1000元慰问金到李友贤家中去探望。矿工会主席亲切的询问了李友贤的病情及治疗情况,嘱咐他不要顾虑太多,安心养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决心,并衷心地希望他能早日康复。
四、“金秋助学”,圆寒门学子求学梦
子女上学难,历来就是困难职工的最大难题。对此,我矿党政工领导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为了确保“不让一户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我矿制定了温暖工程助学补助实施细则,明确补助对象和标准。规定特困职工(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304元)子女在校学习期间,每学年助学标准为,大学生(大专生)2000元、高中生(含中专生、技校生、职高生)1500元、初中生800元、小学生500元。其他原因造成困难的职工,子女在校就读期间,每年也有相应的助学标准。并且在每年的金秋时节,都要举行一次“金秋助学”资金发放仪式,为那些考上大学又交不起学费的贫困职工子女集中发放助学金。后勤科职工丁有才本人患脑梗塞,妻子智障,长女考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工会每学年给予办理1200元温暖工程助学金,使孩子顺利读完四年大学。哪些受助的大学生纷纷表示:将永远铭记企业的恩情和厚爱,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和企业。从2011年开展助学活动以来,我矿累计发放金秋助学金11.3万元,共资助困难职工226人次,实现了“资助一名学生,温暖一片人心”的效果。
五、倾情关爱,互助互济促和谐
职工互助会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工会为职工群众服务的重要形式。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四到位”,即研究分析,认识到位;舆论先行,宣传到位;制度落实,组织到位;热情主动,服务到位。截至目前,共发展会员3257人,互助金额22.79万元。职工入会率达95%以上。2011年至今,受助会员149人次,受助金额万元,为减轻困难职工生活压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为职工办实事、为职工谋福利,让我们的职工多点实惠、让困难职工的生活多点阳光„„”这是大明煤矿开展“温暖工程”活动的宗旨,领导们说“只有职工的思想包袱轻松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才会有保障;只有职工的幸福指数提高了,才能印证企业向前发展了„„”细品这意味深长的话语,看看那些困难职工现如今的生活和
他们脸上露出的久违笑容,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什么是“温暖工程”„„
第四篇:改善民生,幸福安康人心暖
岁末探民生,百姓的感受最真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搬出土房住楼房,住得敞亮,生活方便,真舒坦!”说起一年最大的变化,山东省莒县城阳街道孙孝荣老人对棚户区改造竖起大拇指。
“药价降幅真大!我用的这种药,一下降了2/3,负担轻多了。”山西省太原市居民余晨最满意药价改革带来的实惠。
“每天上午课间,有免费牛奶和鸡蛋,同学们都喜欢营养餐!”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小学学生曹梓明开心地说。
……
小故事汇成民生成绩单。
措施有力度
百姓获得感实实在在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居民收入会缩水吗,就业形势会趋紧吗,民生指标会受影响吗?一系列惠民政策举措密集出台,让这些担心一一化解。
——政策给力,民生投入只增不减。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财政部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央财政严管部门支出,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
真金白银惠民生。看数据,今年前10月,全国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同比增长9.2%、8.7%和9.9%。“增进民生福祉,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才是高质量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邹一南表示。
——精准发力,“饭碗”端得更稳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随着稳就业措施落地,新岗位、新业态进一步壮大,就业潜力持续释放。
“走,该开工了!”早上7点,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的骑手王灵斌利索地套上灰色外套,开始一天的工作。“城里的活儿好找,只要你肯出力气,就能挣到钱。
”王灵斌算起收入账:一天送40多单外卖,一个月能挣8000多元。从农村来到城市,全家实现脱贫。
看全国,从发展服务业到产业升级,从减税降费到开设创新创业快车道,从培育新职业到加强人才培训……一项项就业优先政策加快落地,打开广阔的就业空间。更多企业信心强了,就业岗位稳了,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多措并举,“钱袋子”更鼓了。
“工资涨了,个税降了,这一涨一降真实惠!”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尼电子公司工人李怀俊年底盘点,心里美滋滋的:每个月工资收入6000元,年底还有2万元年终奖,今年享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能省出不少钱。
今年经济大盘平稳、结构优化,带动收入“蛋糕”不断做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020元,增长8.6%。收入做加法,负担做减法,个人所得税改革累计人均减税1764元。
——保障有力,“安全网”更牢了。
“现在看病负担轻了,上个月刚报销了2700多元。”云南省镇雄县以古镇安尔村,刚刚出院的村民权朝燕说。为防止因病返贫,县里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
“四重保障”,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91.5%,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看得起”。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如今,基本保障应保尽保,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水平稳步提高。今年前10月,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300万套,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出棚进楼”。
改革有深度
群众幸福感真真切切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医药改革持续释放红利。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新一轮医保药品准入谈判结果:97个药品谈判成功,其中70个是新增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7%。
“降了降了!以后能省不少钱。”北京市民何珉格外高兴,“今后如果更换新药,还能享受医保政策,真是个好消息!”
不只是医疗卫生领域,2019年民生改革扎实推进,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瞄准难点、堵点、热点,改出了群众真切的幸福感。
——改革瞄准难点,疏解百姓的烦心事。
破解办证难、办事难,审批长跑成了“短途接力”,让百姓少跑腿、不闹心。走进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行政审批中心,审核窗口不见昔日的人头攒动,没有往日排队叫号的繁忙,今年这里推出10项“放管服”改革,网上可办政务服务事项达到96.7%。“办结时间从3天缩减为10分钟!”宿迁源鑫汇商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顾源城再也不用为办理发票发愁了。
在全国,各地加快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医保卡智能化,挂号、预约更便宜;个税抵扣自己办,手机APP轻松搞定……到今年底,全国网上可办的省级政务服务事项将超过90%。
——改革打通堵点,让民生保障更优质。
调低社保缴费基数,降低参保门槛,更多人被纳入社保保障范围;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又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7月7日,得知沈阳市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市民徐晓欢第一时间就帮爱人办理了档次变更手续。“缴费基数降低近2000元,以前只能按最低档次参保,现在上调到第三档,退休后多领不少钱!”而北京市八角街道的杨慧珍,最满意家门口的社区养老:“我天天都来养老驿站,‘刷脸’就能吃饭,省心又省钱,还能会会老伙伴!”
——改革跟踪热点,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推动小区配套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园,缓解“入园难、入园贵”;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从“吃得饱”迈向“吃得好”;人口流动加快,长三角率先探索医保“一卡通”……
“改革的力度之强、措施之实,使人们对改善民生更有信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发展有温度
生活迈向更高质量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更注重民生为本、提升发展温度。
——既要生活精彩,也要人生出彩。
“好政策让我轻装前行,我的新店马上就要开业了!”河南小伙王烁兴奋地说,得益于创新创业政策,自己在家乡郑州开起了低卡餐厅。“餐厅主打健康、低脂、轻食,很受年轻人欢迎,这是我喜欢的事业!”
今年以来,各地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减税降费等普惠性政策进一步落地,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前10月,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97万户。
——既要有钱花,也要愿花钱。
“世界这么大,咱也能去看看。”这个冬天,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的退休老人孙春发带上老伴,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扩大消费,今年政策供给加力。十部门联合发文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扩大金融、电信、养老、医疗等领域对外开放;卫健委加快推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这些政策“大礼包”,送到了消费者的心坎上。数字见证了百姓的好日子: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消费不断升级,结构持续优化。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山坡有‘被子’,老表才有票子!”江西省石城县竹溪村农民陈南昌介绍,当地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让河流变清,荒山变绿,村民吃上旅游饭,过上有滋有味的新生活。
保护生态也是改善民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打赢蓝天保卫战、治污攻坚战,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向污染宣战,美丽中国增添更多亮色。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大讲堂、戏台子,安徽省六安市杨公村的农民文化乐园里,村民们济济一堂。“党中央,吹号角,扶贫政策几十条;改变贫困靠自己,好吃懒做干受穷;没错!……”这就是曾去省里表演的“三句半”。“如今有了文化乐园,村民们看看节目、上上网,邻里之间矛盾少了。”驻村工作队张柏松说。
百姓不仅吃好穿好,更活出了精气神。“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特征明显,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正从物质生活领域向精神文化层面延伸。”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说。前三季度,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1766元,同比增长13.5%,增速位列各类支出之首。
一个又一个民生新亮点,展现了党和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让人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的一年,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温暖、绽放更多精彩!
第五篇:阳光暖人心 教育惠民生
阳光暖人心 教育惠民生
张晨
2012-11-14 14:19:28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12日
民生为本,教育为先。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党的十七大把教育放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教育政策和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任务明确而清晰。让我们从山区小镇黑井出发,见证中国教育民生的步伐——
引子:从黑井出发,倾听中国教育的脚步
黑井。
即便在最精准的中国地图上,你也很难找到这个地名。
它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腹地,金沙江的支流龙川江穿镇而过,两侧千峰耸峙,箐深河狭。全镇面积133.6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余人,居住着汉、回、苗、彝、白等民族,共有9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当地80%以上的自然村不通公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是云南最贫困的506个乡镇之一。
黑井何其平常,对于绝大多数人,它只是中国无数个相似的村镇之一。黑井又何其特殊,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教育政策和举措,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千千万万孩子的命运因此改变,千千万万家庭展露笑颜。黑井与中国所有的村镇一起,共享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
民生为本,教育为先。让我们从黑井这个边远、贫困、多民族聚居的山村小镇出发,走进校园、走近师生、走近家长,选取6个教育民生的关键词,见证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前进的步伐,审视中国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中的历史坐标。
2006 义务教育免费
2006年,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全免;2007年扩大到中东部,对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全国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全免。
2007 学生资助政策
国务院下发意见,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职和中职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着力推进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
2009 校安工程
2009年,国务院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确保将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2009 教师绩效工资
2009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普遍提高了教师收入,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0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破解“入园难”的10项政策措施。各地编制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11年,国务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2012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亿元,率先在680个县开展试点,惠及2600万学生。
2012 随迁子女升学
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保障随迁子女就学。
关键词:义务教育免费
苗山孩子上学不花钱了
高山村是黑井镇的一个普通自然村,因为坐落在大山顶端,村子就以“高山”为名。由于当地连续大旱,村里的16户苗族百姓生活十分困难。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山村也换了新面貌,进村的道路修通了,村民搞起了养殖,家家户户通了电。
细看高山村的新变化,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变化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教育的认识了。
在一面超过40度的陡峭山坡上,青龙村完小二年级学生张泽江的母亲—— 一位头戴传统苗饰的农村妇女,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看看。
张泽江的母亲告诉我们,由于天旱,庄稼都干死了,丈夫只得出外打零工。女儿在镇上的禄丰四中念初二,儿子念小学二年级,两个孩子都寄宿。就在六七年前,她的女儿还因为交不上学费,差点辍学,最后学校减免了部分费用,才勉强读了书。
2006年2月,正当夫妻俩发愁孩子新学期的学费时,女儿从学校带回一个好消息——“上学不花钱了!”
“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好政策,让高山村的孩子不再为辍学担忧。
“现在,孩子读书用不到钱了,住在学校里,吃住比在家里还好,我们都很感激。”张泽江的母亲说。
黑井镇中心学校党支部副书记李国才感慨地告诉我们:“农村义务教育新机制实施以前,每到开学前,老师都要步行到高山村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求他们送孩子上学。现在,学生所有的学费、书本费全部由国家承担,还有寄宿生生活补贴,老百姓争着把孩子往学校送。如今,黑井镇没有一个适龄孩子辍学!”
从1986年我国通过义务教育法,到2008年全国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对于我国的义务教育来说,这是一块铭刻着“实至名归”字样的里程碑。高山村的苗乡孩子与城乡所有学生一样,沐浴在教育公平的阳光下。
关键词:学生资助政策
农村娃上学得到全资助
“谢谢政府,谢谢老师!”一位老人走进黑井镇三合村完小的教师办公室,拉着校长马绍贤的手不住地道谢。
原来,老人是给幼儿班的孙女李若娇交“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省政府助学金申请表”的。
李若娇的爷爷、母亲患病,一家人全靠她的爸爸打工维持生计。今年4月,云南省政府决定为家庭贫穷的学前教育孩子发放助学金,老师就为李若娇申请了每年500元的补助。
老人告诉我们:“感谢政府啊,大的女娃儿读小学不花钱,现在幺女娃儿上幼儿班也不用花钱了。”
从2007年秋起,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全部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基本实现。
黑井镇地处偏远山区,全镇学生近九成家庭经济困难。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之前,不少学生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近年来,黑井镇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到了国家贫困补贴,20%的幼儿班孩子享受到了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
禄丰四中教师杨国荣说,以前学生初中毕业就到外地打工,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大多数人只能选择挖矿、搬运等简单工作。现在,农村学生读中职有了国家资助,上中职的学生一年比一年多,认为“读书无用”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关键词:校安工程
“马背中学”盖起新校舍
从黑井镇出发,沿着陡峭崎岖的马帮驿道步行20分钟后,小镇上唯一的中学——禄丰四中便跃入我们的眼帘:红色的围墙,白色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洁净整齐的校园,掩映在大山中。
这所位于半山腰处的初中,是楚雄州乃至云南省唯一不通公路的中学。学校所有的教学、生活设施全靠马运人背,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其为“马背中学”,这里承载着全镇636名孩子的求学梦。
“现在学校的条件比以前改善太多了。你看,这栋教学楼是去年才盖起来的,花了94万元,用的是校安工程的专项资金。”校长刘永进指着操场旁一栋3层教学楼说,“不但教室明亮,而且配备了学科实验室、计算机室,通了网络。”
黑井镇位于横断山脉的地震断裂带上,地震频发。多年来,校舍安全问题一直是刘永进的一块心病:“学校依山而建,坡多坎高;教室不够用,不少是D级危房;学生住宿拥挤,两人挤在一张床上。”每天在读书声响起前检查一遍教室和宿舍的安全状况,成了刘永进的习惯。
“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这是2009年4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时,中央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为此,中央安排280亿元专项资金,各地统筹落实工程资金3000多亿元。这么大规模、这么大范围、这么高要求、这么系统的校舍安全建设工程,在我国学校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很快,校安工程的春风吹进了黑井镇。黑井镇1所中心校和9所村完小,全部完成了校舍改造任务。刘永进说,2010年当地发生5.1级地震,震中距校园只有十来公里,但校舍全部安全无恙。
“这几年,黑井的学校真是大变样了,让我这个干了三十多年的‘老教育’都应接不暇!”李国才感慨地说,“所有的教学楼都能抗8级地震。不管走到哪个村,最漂亮的建筑都是学校的。”
关键词:教师绩效工资
夜访山村教师聊收入
大山的夜格外深,天空中繁星点点。晚饭过后,我们来到禄丰四中语文教师杨萍仙的家,她热情地把记者请进客厅。
屋子不大,是套40平方米的一居,但被布置得格外温馨。杨萍仙边倒水边告诉我们,像她这样通过县里统一招考分配到山区任教的大学生,这几年越来越多了,“学校每年都要进两三个大学生呢”。
黑井镇距禄丰县城近100公里,是县里最偏远的乡镇。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禄丰四中的师资力量也得到明显加强。但这也带来了不便—— 一些老师在县城买了房,在学校却没有周转宿舍。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禄丰四中建成了二十多套教师周转房,解决了教师的住房难题。
杨萍仙也住进了学校分的周转房,每个月只需交15元的租金。她说:“这可解决了我们山区教师的大问题了,不用为租房子而操心了。”
谈话间,数学教师杨国荣也寻声走了进来。“学校47名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4岁,我今年49岁,已是学校年纪最大的教师之一了。”杨国荣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像杨萍仙这样的大学生加入教师队伍,学校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这时,杨萍仙的男朋友、学校语文教师普春才下了自习课,也加入到我们的谈话中。
“现在教师的工资待遇怎么样?”记者问。“好多了,特别是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后,每个月收入增加了500元,现在我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还不包括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当然,工资要是能再高点就更好了,最好‘跑赢CPI’,这样我就能早点买房了。”普春才说完,大家都笑了。
从2009年1月1日起,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普遍提高了教师收入,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教师工资水平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兑现了基础性绩效工资。
杨国荣也感慨地说,自己从教30年了,工资从最初的几十元到现在的每月两三千元,“的确感到教师的待遇越来越好”。
几位老师告诉记者,随着近年来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老师们的干劲儿可足了,现在全校正在积极开展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改革。
不知不觉间,夜色更深了,谈话才在意犹未尽中结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100%入园率的背后
黑井镇总人口1.9万余人,全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更没有村办园,但这里却创造了一个学前教育的“奇迹”——全镇209名适龄幼儿,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100%入园率”背后的不易——
96个自然村散落在133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一半村子不足20户,八成不通公路,孩子必须寄宿入园;
办园经费不足,没有专业的教具和大型室外玩具,老师们就带着孩子自制教具、玩具;
没有保育员,每个幼儿班只有一名老师,每天与孩子吃住在一起,白天上课,晚上哄孩子睡觉„„
为什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黑井镇中心学校还要坚持举办学前教育?李国才告诉记者,山区孩子基础差,尤其是当地的彝族、苗族孩子不会说汉语,在幼儿班可以学一些日常汉语,为上小学打点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不少村民教育意识淡薄,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流失,办幼儿班是当地完成“普九”、控辍保学的重要举措。
2009年以前,黑井镇曾先后引进了两所民办园,由于生源不足、学费偏高,很快就停办了,孩子们再次面临无园可上。
2010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很快,从中央到云南省,从楚雄州到禄丰县,相继编制出台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黑井镇中心学校决定在全镇9所村完小全部附设幼儿班。
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老师们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经济困难,学校每月只收70元的学杂费和教育费,寄宿费和餐费则尽量压低成本,不少学校只收10元、20元,并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抠”一点贴补幼儿班。“正是因为这样耐心、细致的工作,黑井镇才有了学前一年入园率100%。”李国才说。“有了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心,我们有信心办好黑井的学前教育。”禄丰县教育局副局长李彦说。
关键词: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早上不再饿着上课了
清晨6点45分,一阵清脆的铃声过后,禄丰四中的学生们陆续在食堂窗口前排起长队,欢笑声打破了薄雾中大山的宁静。
初二彝族学生小琼左手端着一碗米线和一根火腿肠,右手捧着一枚热鸡蛋,从队伍中挤了出来,脸上挂满笑容。
小琼的家在距学校18公里的银马村,由于家庭贫困,以前,身材瘦小的她常常舍不得吃早餐,中餐和晚餐也是能省则省。禄丰县教育局教育督导室主任李绍宏介绍,在当地,很多孩子家庭贫困,住得离学校太远,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很多学生因此营养不良。
为了让农村学生吃饱吃好,2011年,中央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禄丰被列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省级试点县,全县175所农村中小学的4.6万名学生都吃上了营养早餐。
刘永进说,这3元钱的营养早餐,对山里孩子来说,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爱。
李绍宏介绍,为了把每天3元钱的学生营养餐补助真正吃到学生嘴里,省、州、县各级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足额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禄丰县采用政府招标的方式,确定供餐内容,并以学校为单位建立检测制度,并开展学生营养摄入状况调查。同时,县里还投入350万元资金,为学校食堂配备设施设备,新建和改建学生食堂1.2万平方米,原来没有食堂的57所非寄宿制学校也基本具备了供餐配餐条件。
早上七点半,吃过营养早餐的学生们开始上课了,琅琅的读书声穿透了薄雾,久久回荡在山间„„
尾声:教育兴,国家兴
2012年11月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这一刻,黑井百姓的心与首都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对孩子寄予厚望,期盼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他们对教育寄予厚望,期盼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在我国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他们对党寄予厚望,期盼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展望新世纪第二个10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中央做出的庄严承诺,这是中国教育的使命与追求。
教育兴,农村兴,国家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