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八股法 对申论第三题写作做如下总结大全
申论八股法
对申论第三题写作做如下总结。
确定标题方法:
1,直接法:评。。: 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论。。: 论我国煤矿生产安全问题 关于。: 关于房价调控政策的几点思考。之我见: 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之我见。的解析: 贫富差距扩大原因的解析 对。的思考:对公务员热的冷静思考 浅析。:浅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述 :民工潮的评述。的建议 :解决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建议
2,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 提高劳动者能力 拓展就业渠道 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
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 加强反腐倡廉 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不仅仅是私事
加强安全生产建设 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3,引申法:利用关键词和特殊句式引人注目。通常使用适当会有很好的效果,但使用不当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整体结构,谨慎使用: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路在何方 药价虚高何时止 ;经济房 想说要你不容易
文章主题三段论方式:这样显得条例清楚 有层次感。实际写起来也比较有头绪
第一段:政策,提出主题关键词; 作用,意义(肯定目前的成果); 显示,引出现象
第二段:分析现象
第三段:解决方法 前景,回应主题,深化主旨,联系当前政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
下面就涉及到可参考的资料一一叙述: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1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映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政策)近年来,我国。。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了上到中央,下至地方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现象,政策)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现象,政策)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政策)。。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政策)
第一段主要现象从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实例加以叙述即可。
申论第一部分有两个要求,第一是要有记录的基本格式和语言, 第二个要上升一个高度,而且要由重要到次要排列.比如,花瓶农村要上升到没有统一思想的高度上来等等....第二部分对策: 6-7个点。每个点要有论证。不能离材料发挥,很多同学离开了材料,把自己看到的材料都写了进去,这叫不分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得扣分 第三部分论文
1、所有平淡的文章都不得高分
2、一定要以新取胜,因为今年的题材大家都熟悉,所以不能够以常规思路命题
3、比如标题可以拟为《让“花瓶”新农村震醒我们》 《难在一个新,贵在一个新》。那就会有高分
4、最好要有小小的论证 比如:农民的自身素质问题。举例如下: 农业厅的阳光人才工程,科技厅的富民强县工程等。
高分格式:《让“花瓶”新农村震醒我们》 第一部分:发问 第一段:引用材料,文字要精练而优美,可以排比,可以并列等。。“一排排„一座座„„最后反问” 第二段:随便编造一个村官的讲话 第三段,过渡,发问。
第二部分:为什么: 第一(主要):思想问题。(主要论证250字)第二:中国传统政绩考核问题(次要150字)第三:(罗列3-4点其他原因100字)第三部分:解决方案: 对照第二部分:一,统一思想。。二,贯彻执行公务员法,改革。完善。三,其他。。。(500字)文章中,可以多用治国治天下的引言。如“郡县治,天下安”什么的。。以上就是参考例文了。可以85以上的。。就是这个道理,官场有官场文章的模式。与同学们批评性文章,愤青文章,是有明显区别的。
上面给出的其实还是惯性申论模式,其实不一定的,申论这东西很不好讲,有时评卷官的喜好很重要,省里出题人对申论题的理解也很重要,不是普通的几句泛泛而谈的“统一思想”什么的就一定能得高分,比如我今年1月参加广州公务员考试时,申论题目就是加强人们对听证会的参与力度,从头到尾我都没喊任何口号,而是写了从听证开始的人员选择到听证结束每一个环节都采取各种措施让人们为主体参与听证,什么思想啊,机制啊都没写,出来后觉得自己写的不好,主要是文字没组织好,大学四年加上班的一年多,东西写得少,文字功底退步不少,而且后来根据固定的申论模式也觉得自己少的许多东西,本以为自己挂了,结果申论却得了70多的高分.最后和大家说:我想,每一次都推荐一下对大家都非常有用的信息,只推荐三个有用的,其他的我觉得都没什么意思。大家有选择性的看,都是个人觉得非常好的。一切都做了,离成功就近了,好运与机遇就会降临。请大家多关注,我常常会推荐一些很好用的东西给大家。
1、推荐快速学习一下思维导图法与快速阅读法,对理解与记忆的帮助十分之大,里面有针对公务员版本,对于时间不够用,效率低的同学特别适用,本人切身体验,没用不会推荐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建议练上30小时足矣。已经给大家找好了下载的地址,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请直接点击这 2
里下载。)
2、QZZN公考论坛,是国内最知名的公务员考试论坛和公务员论坛。
3、鲤鱼资料下载网,各种资料都有下载。
专家在线解答
关于申论的审题,申论审题切忌草草了事,如果你审题没有用够30分钟,我可以不客气的告诉你,你很难拿到高分。审题我的意见主要有两点:
1、要边看边总结,每看完一段材料,就在草稿纸上写个本段的一句话的总结,并且标上段落编号,你应该很清楚,和试卷一起发到你手中的那张白纸不是用来灌注墨水擦钢笔用的,它就是描绘申论的蓝图的地方。
2、看完材料要简单的进行分类,把所有内容相近的段落的编号归为一类;发现某两个段落有因果、对象一致、角度相同等异常亲密的关系,就在草稿纸上把他们的编号用线条连接起来,注明何种关系。
很好的完成这两点,你的申论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 :我个人的做法是四个字——引、议、联、结。
所谓“引”,概括起来就是引用材料,引人入胜。开头一定要引用原文材料,总结性的概括命题,由命题自然涉入议题。一定要精炼,宁缺勿滥,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个千里马,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
所谓“议”,概括起来就是展开议论,分析问题的原因。由浅入深的找到根源,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把一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用邓小平老人家的话讲是“要梳成辫子”,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这部分切忌空谈,原因从材料中来,以3-5个要点为宜。
所谓“联”,概括起来就是联系实际,提出对策。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要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科学论证,客观的拿出方案,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注意三点:
1、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找出了几个原因,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要前后照应,顺序也要对应,刑侦学上讲,要形成一个 “证据链”互相支撑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这个意思比较雷同。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错落有致,由眼前的雷厉风行扩展到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2、一定要有新意!文似观山不喜平,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改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可以说句大话:创新是申论高分的至高原则!
3、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如果你感觉你的时间很紧,不够用,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简明扼要的提出方案;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多写扩展句,也可以把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争取符合字数要求。
所谓“结”,就是做结论,画龙点睛。古人云,做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貂尾”。“凤头”是说开头要好看,在申论中就是“引”字部分。“猪肚”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在此就是指的“议” “联”两部分。“貂尾”是说结尾要简洁明快有力,总体囊括全文,归纳中心,一气呵成,切忌拖沓。
这些就是我个人的万能模式,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些训练,考场上争取有好的发挥。
公务员考申论高分秘诀:系统思考利于形成套路
申论考试越来越难,给定的材料从原来的3千字增加到8千字,阅读量也明显地增大,很多考生有点措手不及。
应对申论考试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系统思考。有一句话说,人类要解决问题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把这种方法、精神、理念应用到公务员考试上,也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些题目,脑袋里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框架,不管你怎么考,不管考什么,我都用这套方法来应对它,这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轻松应考。
具体来说,怎么样才能系统思考呢?比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有很多考生把提出问题当成摘抄材料,把给定的材料中自认为很重要的话摘抄一些,摘抄下来以后,认为自己就完成了概括。还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主题,发表一些议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要知道这些不是在第一题考察,而是在第二题或者第三题考察。第一题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谈到系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怎么系统思考,概括主要问题应该怎么系统思考,再有概括影响、观点、思路等等,又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这都是有套路的。
第一概括主要内容,可能要用四段论来概括。概括主要问题可能要用三段论。概括影响、观点、趋势、思路等等,可能要用总—分—总的思路。
第二怎么样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怎么解决问题?这是广大考生感到很难的一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第一,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转变人的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了观念,人们才会想到去解决它。比如曾经有一道题目,考的是“党政干部欠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这些党政干部意识到欠债不还是不对的。可能有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一定这样吧,很多大学生用国家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两年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他一想,反正找不到我了,我也不用还了,他就不还银行贷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首先让他意识到不还贷款是不对的。第一采取教育手段。第二采取行政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擅长的或者我们国家的政府最擅长的就是行政手段。
第二,行政手段。什么是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它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直接,直接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强制性,你如果不解决,我要处罚你。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六条”实施细则里,就规定了这么一条“新开发的楼盘面积小于90平米的,不得低于70%”。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说我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下命令”,这是一种行政手段。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从这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比如房价问题,可能不是直接把房价调下来,而是要减少流通领域货币的供应总量,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投资,从而达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还有一种特点就是自愿性。这是一种经济手段。
第四,管理手段。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问题。社会学、法律学的考生可能知道,管理学包括四大块:第一计划,第二组织,第三引导,第四控制。计划就是做好决策,组织就是配制好人、财、物等资源,引导主要是谈激励,再一个是控制。这是管理手段。
第五,法律手段。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政府更多的还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第二就是立法。所
谓的“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党政干部欠贷,通过起诉欠债不还的领导干部,强制收回他归还的贷款,这是一种执法。再一种是立法。我们可以规定建立一些关于贷款的规章制度,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是立法的问题。
第六,监督手段。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监督的手段解决问题,也就是构筑一个体系,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说到监督,大家对中国的监督体系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权力监督包括什么?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还有法律机构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我国人民政协也具有监督的职能。还有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一般的群众监督,比如上访、往来信、来访等等,再一种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第七,伦理手段。所谓的“伦理”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问题时,有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促使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反fubai问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来解决。
第三分析问题怎么进行系统思考。第一你要搞清楚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可能要搞清楚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等,考生应该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三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第一利益分析法,第二供求分析法,第三种在考虑到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它涉及到哪些问题的主体。
第四写文章,公务员考试一般有四种:第一种就是一般的议论文。第二种评论性的文章。第三种对策性文章。还有一种就是公文,意见、建议、报告等。申论性的文章就是一般讲的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评论型,比如给出一个题目,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思路,对策性的文章,2006年的问题就是谈谈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对策型文章。可以作一点考试的意见、报告等等,是一个讲话稿,是一种公文式的。作为考生来说,要进行系统思考,四种不同的文章有四种不同结构要求,考生要好好把握。
关于“申论”的一些经验之谈
在论坛里看了许久,发现许多人对申论不是很有把握。今年本人申论考了80分(100分制),还算不错,这几天细细总结分析了一下,写了点东西,供将要参加考试的同志参考。
1、仔细阅读材料,从给出的各种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关联的材料中“提出”所指向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基本上近些年申论都是给你大概7到8个独立的现象,这些现象过程不一,但多少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比如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和青少年的危害、比如能源危机等等。所以第一步也就是最关键的,就是找出“申论”中的“论”,有论才能申之。
2、关于写作的框架,的确,申论不同于传统教育中的议论文,根据我的经验,通常一篇完成的申论的基本框架如下:A、点题(一句话或者两句话引出材料中之问题焦点)B、分析问题(分析焦点问题的来由,现状和可能的发展)C:解决问题(这部分最重要,申论考察的其实就是这一点,就是你对这个危机问题或者焦点问题是有怎样的想法和怎样的解决方式)
3、几个注意点:写申论最好能在每个部门中,无论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采用“一,二、三”的层次表达,显示你的条理。
4、一定要自圆其说,每个人从材料中归纳出来的问题或者焦点可能不尽相同,你一定要围绕问题,得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围绕自己的意见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
5、开头和总结非常重要,一般开头就是引出问题,表示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结尾的时候在提出解决的问题的方案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的发展的展望。
6、最好能够借用一些马克思、邓小平和毛泽东思想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比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手抓等等。
7、字迹要清楚,字数要适当。
8、找几篇样文,研究一下,看看人家是怎样布局的。
9、要冷静,要自信,公务员考试笔试应答技巧—选择题
选择题的类型主要是单选题、多选题和双选题这三种。前两种类型在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解答过程中考生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淘汰法
最适合单选题。当确定一个选择项不符合题意时,便将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选择项,依次加以否定。假如第一个选择项就是正确答案,那么后面的几个选项就可以忽略不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2.去同存异法
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3.印象认定法
印象认定法是指根据印象的深刻来选择答案。应试者在读完一道试题的题干和各项选择项后,各选择项对于考生大脑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有的较强,有的较弱,那些似曾熟悉的内容必然会在头脑中最先形成正确选项的印象,因此,据此作出的判断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的。
4.比较法
此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在解答多项选择题时,就要求考生将选项同题意要求作纵向比较,再将前一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选项进行横向对比,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一般经过这两次的对比之后,漏选或误选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4.大胆猜测
如果运用其他方法都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通过猜测来立案,这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同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怎样确定申论主题
定主题的三个步骤:
其一、找出结果
申论考试的材料往往头绪杂乱,层次混淆; 可是上述材料一定会给出问题造成的结果; 这些结果就是我们找出主题的基本线索。
其二、由果导因
一般来说,事物都有因果关系: ○或一果一因、或一果多因 ○原因有主有次、有深有浅
其三、引伸原因 提示:
问题类型归纳举例:
污染事实上升到环保; 治安现象上升到稳定;
房屋拆迁上升到城建; 三乱现象上升到执法;
考试、留学上升到教育; 人口问题上升到计划生育;
汽车堵塞上升到城市交通; 下岗分流上升到社会就业;
偷税漏税上升到社会分配; 户籍问题上升到城镇化建设; 农民进城上升到三农问题。
申论试卷写作例文
立足本国,放眼全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告急,矿井事故;油品涨价,排队限量加油;错峰用电,电力短缺。一年里,我们的眼里、耳中充斥着许多类似的字眼,仿佛一夜间,百姓的生活不那么轻松了,近些年的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消耗浪费严重的后果终于使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停顿了一下。
难过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发展对我们的经济,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乃至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该如何避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各种危机充斥报章,影响生活。
解决的方法是存在的,那就是综合考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政府已经指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这也给近些年的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一切搞建设的各地的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烧得过热的经济增长论降了点温。
经济增长的本意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国家的财政能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可唯经济论恰恰就把“综合”这两个字给忘了。于是各地污染不断,事故层出,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综合发展的思路,给发展的方向作了调整。具体来讲,我们的发展思路还是要适合国情,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在发达地区发展能耗少、附加值高的高新产品,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应当地特性的生产和装备,而不是全国省市一窝蜂地全都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几大支柱来定位本地的发展,走差异化的道路。这样,可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物资跨地区流通的压力,减少无谓的浪费。这里关键是各地区要认清自己的发展优势,错位思考,优势互补,不走盲目竞争的老路子。
其次,放眼全球,本着“拿来主义”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人力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不是闭门造车,一味埋头苦干,相反应该巧干、好干。基于此,我们一是要改善政府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是所谓的“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有了竞争优势,才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引来外部世界的关注。三是要注意本地区的综合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协调各种资源,而不是“竭
泽而渔”。
第三,走地区合作的道路。我国的特点是地区差异大,无论是人力资源、资源禀赋还是资源利用度等软环境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地的经济发展也有高低起伏。可是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简单地任由发展,而是要通过行政的、金融的、法律的手段鼓励地区间互相合作,不搞“地区主义”,在政府层面加强财政经济支持,优势产业互补,在民间层面,地区间可以利用劳动力价格、生产技术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发展合作关系,建立工业、贸易、经济的往来,甚至可以用干部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加软环境的改变力度。
最后,作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鼓励经济发展,不主张甚至忽视人们其他方面需要的思路。因此,哪怕有时是很好的政策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有了变化,甚至有的地方采取极端的做法来发展经济,而没有考虑社会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应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就干部或地区的考评而言也可以调整方法,更多地减少刚性,增强量化的细致程度。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使我国的发展朝着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为政府更多地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又要按照
实际的市场情况,允许各地按照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唯有此,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稳定。
新的发展观已经确立,我们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协调各种资源,合理快速地发展我们的经济,而不是因噎废食,就此停顿下来,那反而是过犹不及了。
确保“浙江列车”继续高速前进
——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成为一个合格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
从给出资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民营经济在我省的发展水平已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它们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但由于民营企业的“家族情感”的制约,政府对民营企业缺少必要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继续以高投入,高能耗的生产经营模式,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已格格不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怎样才能确保“浙江列车”继续高速前进呢?这就要求我们的省政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作一个合格的宏观调控者。
在市场经济下,政府要从“全能刑”向“服务型”转变,这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转变重点是市场监管、提供产品服务以及宏观调控。民营企业经营中的家族矛盾“家族情感”在他们内部无法调节时,就需要我们的政府从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意识、科学文化素质上下手,为他们举办诸如市场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培训班,提高他们如何创业、如何发展的思想意识!当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遭到歧视性政策时,我们的政府要审时度势,适应国家宏观发展的要求,在不危及到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和具体利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民营企业开拓更为广泛的创业天地。政府不要人为地限制民营企业进入电力、煤气等基础设施领域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只有经过竞争,优胜劣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民营企业的经营项目、融资、出口等方面,我们的政府应正确引导,适度支持,合法保护。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大多起源于小型的简单加工业。后来,虽然生产经营规模有所上升,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的产业不多。发展技术产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趋势。浙江省的民营企业中高技术含量不高,显然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背离。技术含量不高,同时导致了出口劣势,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步履维艰。所以,我们的政府应在项目立项,创业融资,产品出口方面对民营企业多加扶植,作一个合格的政府。
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相矛盾时,我们的政府应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协调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的增长,忽略了能源环境的保持。
总之,我们应积极响应省长吕祖善的号召,把浙江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的“无为而治”向“有为而治”转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企业服务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好,促进浙江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申论范文:雇员制有利于打造“服务型”政府
深圳市正式开始实施的政府雇员制,为人们对政府有没有必要实行雇员制的争论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但不管深圳的政府雇员制会走多远,其实施过程以及实践结果都无疑会左右今后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会左右以后政府内部改革的发展方向。
笔者认为,不管深圳的实践结果是成还是败,都不足以掩盖雇员制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保证等政府职能发挥中的优势,在此不做细表,而即使是失败,也不能排除是实施过程中思维观念、私人利益等非积极性因素的影响。从有利于政府实现由“行政干预型”到“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方面来说,“政府雇员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现行的公务员制度实际上就几乎为公务员终身制打了包票,只要你不犯大错误、只要你愿意那么你就可以毫不担心地一干到底,这恰恰也成了“论资排辈”的沃土,并且正因为这种“稳定的不变性”,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利益联盟”、“关系网络”,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级别的观念相当浓重并且十分清晰,普通公务员不得不用他一辈子的时间一级级的往上爬,获得更高“级别”被很多人看成是自己的价值体现和奋斗目标,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借助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发挥岗位作用的职能被大大削弱,“管理”也简单异变为“管人”。很多工作的开展,也就都脱不开“行政性干预”的痕迹,而在这种“行政管理”色彩浓重的机制下,打造完全的“服务型”政府的速度以及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如果实行政府雇员制,首先公务系统内固有的级别观念会被削弱、关系裙带网络会被打破,结合雇员的专业优势,公务员的岗位职能作用会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加强。然后是行政干预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政府的服务意识增强。因为,在非终身的雇员制度下,之所以雇用你,就是因为看中了的专业优势,看中了你能为政府为国家所能提供的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报酬,你提供了多少服务,相应的就完全反映在你的报酬上,这反过来又会激励你提供更多的服务,并借此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个政府雇员的报酬与提供的服务挂钩而不是与行政级别挂钩,这最大程度的削弱了行政级别的影响,而最大程度的强化了“服务”、强调了“服务的内容”,这是个体,不能改变政府的总体表现,但是,如果让这种个体增多并形成规模,那么,这种个体的表现就会凝聚强大起来形成有规模的力量,而这种“服务”的规模一旦形成,就会形成裂变式的连锁反应,就足以影响政府的总体表现,进而改变政府的外在表现,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当然,这种改变不仅仅是一句话,政府在实施“雇员制”之前结合各个行业特征是否作了充分客观的论证,是否形成完备科学的实施细则,是保证这种制度能否遵循它固有优势顺利发展下去的关键!
第二篇:申论八股法对申论第三题写作做如下总结
申论八股法对申论第三题写作做如下总结。申论八股法 确定标题方法:1,直接法:评。: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论。:论我国煤矿生产安全问题关于。:关于房价。。。调控政策的几点思考。之我见: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之我见。的解析:贫富差距扩大原因的解析对。的思考:对公 务员热的冷静思考浅析。:浅析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评述:民工潮的评述。的建议:解决城乡二元化结 构的建议 2,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提高劳动者能力拓展就业渠道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 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诚信,不仅仅是私事 加强安全生产建设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3,引申法:利用关键词和特殊句式引人注目。通常使用适当会有很好的效果,但使用不当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整 体结构,谨慎使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路在何方药价虚高何时止 经济房想说要你不容易 文章主题三段论方式:这样显得条例清楚有层次感。实际写起来也比较有头绪 第一段:政策,提出主题关键词;作用,意义(肯定目前的成果);显示,引出现象(总结成果,提出问题,分析不足)第二段:分析现象(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第三段:解决方法前景,回应主题,深化主旨,联系当前政策: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总结全文,展望未来)下面就涉及到可参考的资料一一叙述: ★开头方法: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1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映问题)2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臵越来越突出。(政策)3近年来,我国。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引起了上到中央,下至地方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严重影响。。(现象,政策)4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现象,政策)5 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 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政策)6。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政策)第一段主要现象从文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实例加以叙述即可,在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段主要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从材料给出的现象从中分析就能得出结论,下面就近期热点问题为例加以说 明,不外乎根据材料从以下角度进行展开分析 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服务特殊性和群众必需性,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以药养医,药厂和医院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独立核算;医疗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医疗服务市场化,利益驱动;医风医德有待提高;群众社会医疗保障 体系不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欠发达,投入不够,条件差,设备少,水平低,缺少专业人才,缺少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城乡二元化的历史原因;农民与城镇居民待遇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到 农民;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三难为题在农村体现尤为突出;农民工流动频繁,职业不稳定,收入相对较低,文 化素质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普遍不高;农村公共服务缺乏,农业受气候影响极大,收益难以实现保障,入不敷出; 贫富差距:区域性差异、行业性差异、城乡间差异、个体间差异;宏观政策、市场机制、法律体制不健全、制度不规 范导致;不公平现象 安全生产: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安全监督工作不彻底、执法检查工作走形式;重效益轻安全;生产 技术含量不高;生产设备落后;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钱权交易;权利寻租 房价调控:土地审批、调控政策失衡;政府操盘;地方政府以扩大建设为政绩,为开发商充当保护伞,开发商无规划 搞开发;信贷体系松懈;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房价上涨使一部分人以购房为投资导致房价上涨的恶性循环;炒房团 生态保护:水、大气污染;草皮、林区沙化;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淡水资源锐减;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人类赖 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均资源不足; 节约型社会: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能源需求影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低效 率、污染重;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 域浪费资源现象严重;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 1 和谐社会:城乡不和谐;地域不和谐;阶层不和谐;城乡二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资源与经济增速矛盾所决定的;生产力发展造成对生态破坏,大自然带给人类 的灾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弱势群体:自身条件所致;社会条件限制;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制度欠合理;保障制度不健全;法律保障不到位; 监督监管不落实 循环经济: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必然要求;节能降耗(可参照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依据材料 进行分析)★第三段可参考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注意要以对应第二段提出的分析为主,以外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医疗体制改革:医、药行业分开,降低药价;院务公开,采取监督、举报措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医疗卫生服务队 伍专业素质提高与思想道德建设并重;加大政府投入,以农村为重点;建立一个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卫生常识宣传力度,动员全民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三农问题:摆脱户籍制度束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强 包括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在外谋生和生活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 机会,更便利的条件,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适时纳入城镇保障体系之中,贫富差距: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限高保低;税收杠杆调节; 公平分配;公平竞争;消除贪污腐败现象;消除不公平现象;完善监管制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安全生产: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普及安全常识和技术知识;规范生产单位生产行为;规范相关行业(安全评价、咨 询、检验检测等)行为;执法监督;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专项治理整顿;舆论监督;安全保障制度;安全纳入企业绩 效评价标准; 房价调控:严格审批土地征用,控制土地一次性出让规模;提高信贷利率;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抑制高价位住房开 发;对房产开发、保有和交易环节提高税率;杜绝形象工程;提高房产市场准入门槛; 加强房产市场整顿监管,清理 建设相关乱收费项目;控制建筑成本;规范销售行为;信息引导;价格检测调控 生态保护:人口管理;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 监督管理;退耕还林;畜牧业采取游牧方式;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节约型社会: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约意识;抓住薄弱环节,依靠技术进步,推进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和产业结构 调整紧密结合;严格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上项目,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对不合格、超标行业加强清理整顿;加强 监督管理;法律保障;建立完善的企业、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能耗标准纳入其中; 和谐社会:制度创新;调整社会结构;利用社会组织实现社会和谐;实现阶层间和谐;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口和资源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经济兼顾环保;环保与 个人利益冲突;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弱势群体: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机构;监督监管;法律保障;社区扶持作用;经济杠杆 调整分配比例;缩小分配差距;建立稳定、发展、和谐的发展机制;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宣传力度;相关知识普及;科技投入;全民动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发展全局 个人总结申论第一部分有两个要求, 个人总结 第一是要有记录的基本格式和语言, 第二个要上升一个高度,而且要由重要到次要排列.比如,花瓶农村要上升到没有统一思想的高度上来等等....第二部分对策:6-7 个点。每个点要有论证。不能离材料发挥,很多同学离开了材料,把自己看到的材料都写了进去,这叫不分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得扣分 第三部分论文
1、所有平淡的文章都不得高分
2、一定要以新取胜,因为今年的题材大家都熟悉,所以不能够以常规思路命题
3、比如标题可以拟为《让‚花瓶‛新农村震醒我们》 《难在一个新,贵在一个新》。那就会有高分
4、最好要有小小的 论证比如:农民的自身素质问题。举例如下:农业厅的阳光人才工程,科技厅的富民强县 工程等。高分格式: 《让‚花瓶‛新农村震醒我们》 第一部分:发问第一段:引用材料,文字要精练而优美,可以排比,可以并列等。‚一排排…一座座……最后反问‛。第二段:随便编造一个村官的讲话第三段,过渡,发问。第二部分:为什么:第一(主要):思想问题。(主要论证 250 字)第二:中国传统政绩考核问题(次要 150 字)。2 第三:(罗列 3-4 点其他原因 100 字)第三部分:解决方案:对照第二部分:一,统一思想。二,贯彻执行公务员法,改革。。完善。三,其他。。。(500 字)文章中,可以多用治国治天下的引言。如‚郡县治,天下安‛什么的。以上就是参考例文了。。可以 85 以上的。。就是这个道理,官场有官场文章的模式。与同学们批评性文章,愤青文章,是有明显区别的。上面给出的其实还是惯性申论模式,其实不一定的,申论这东西很不好讲,有时评卷官的喜好很重要,省里出题人对 申论题的理解也很重要,不是普通的几句泛泛而谈的‚统一思想‛什么的就一定能得高分,比如我今年 1 月参加广州公 务员考试时,申论题目就是加强人们对听证会的参与力度,从头到尾我都没喊任何口号,而是写了从听证开始的人员 选择到听证结束每一个环节都采取各种措施让人们为主体参与听证,什么思想啊,机制啊都没写,出来后觉得自己写 的不好,主要是文字没组织好,大学四年加上班的一年多,东西写得少,文字功底退步不少,而且后来根据固定的申 论模式也觉得自己少的许多东西,本以为自己挂了,结果申论却得了 70 多的高分.专家在线解答 关于申论的审题,申论审题切忌草草了事,如果你审题没有用够 30 分钟,我可以不客气的告诉你,你很难拿到高 分。审题我的意见主要有两点:
1、要边看边总结,每看完一段材料,就在草稿纸上写个本段的一句话的总结,并且标上段落编号,你应该很清楚,和试卷一起发到你手中的那张白纸不是用来灌注墨水擦钢笔用的,它就是描绘申论的蓝图的地方。
2、看完材料要简单的进行分类,把所有内容相近的段落的编号归为一类;发现某两个段落有因果、对象一致、角度 相同等异常亲密的关系,就在草稿纸上把他们的编号用线条连接起 来,注明何种关系。很好的完成这两点,你的申论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关于申论的万能模式:我个人的做法是四个字——引、议、联、结。所谓‚引‛,概括起来就是引用材料,引人入胜。开头一定要引用原文材料,总结性的概括命题,由命题自然涉入议 题。一定要精炼,宁缺勿滥,要想让伯乐相中你是个千里马,本部分就是需要攻克的桥头堡。所谓‚议‛,概括起来就是展开议论,分析问题的原因。由浅入深的找到根源,把复杂的问题分类并有机组合,把一 般性的问题归纳为规律性的问题,用邓小平老人家的话讲是‚要梳成辫子‛,为接下来的提出对策做铺垫。这部分切 忌空谈,原因从材料中来,以 3-5 个要点为宜。所谓‚联‛,概括起来就是联系实际,提出对策。提出对策一定要务实,要联系实际,结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科 学论证,客观的拿出方案,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注意三点:
1、一个萝卜一个坑,前面找出了几个原因,后面就要拿出几个对策,要前后照应,顺序也要对应,刑侦学上讲,要 形成一个‚证据链‛互相支撑才能证明一个人有罪,这个意思比较雷同。各个对策之间要有逻辑关系,错落有致,由 眼前的雷厉风行扩展到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2、一定要有新意!文似观山不喜平,一定要拿出新颖的观点来让改卷的老师没有理由不给你打高分。江泽民同志说 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可以说句大话:创新是申论高分的至高原则!
3、本部分还是一个调节字数、调节时间的机动兵力。如果你感觉你的时间很紧,不够用,可以在这部分压缩一下,少写扩展句和引申句,简明扼要的提出方案;如果你感觉你的字数太少,就可以在这部分里加大论述力度,多写扩展 句,也可以把一句话后面附加几个补充句,争取符合字数要求。所谓‚结‛,就是做结论,画龙点睛。古人云,做文章,要做到‚凤头、猪肚、貂尾‛‚凤头‛是说开头要好看,在。申论中就是‚引‛字部分。‚猪肚‛是说中间要内容充实,在此就是指的‚议‛ ‚联‛两部分。‚貂尾‛是说结尾要简 洁明快有力,总体囊括全文,归纳中心,一气呵成,切忌拖沓。这些就是我个人的万能模式,大家可以结 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些训练,考场上争取有好的发挥。
四、申论哲学申论,从严格意义上讲,其实和古代的‚八股取士‛中的‚策论‛相同。考试都是纸上谈兵,至于能否 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并不可能马上做出调研和论证。所以这里面就有个理论和实际的差距问题,而这也正是申论可以 速成的根源所在。这也好比相亲,花前月下,不一定看的很真实,是东施还是西施,很难做出判断,所以有蒙混过关 以次充好的投机空间。
1、申论的提出问题一定要有客观的论证,所谓客观指的是,一定要有建立在可信度基础上的可操作性,让人读来在 30 秒钟时间内觉得你很独特。
2、申论同时也是你所真正面对行政调研论证工作的第一块试验田,你所写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是 你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的展现。
3、要善于和命题人及改卷老师对话。你和命题人对话的媒介是申论所给出的大段大段的材料,你和改卷老师对话的 媒介是你用笔在规定时间内所写下来的文字。你和命题人对话的目的是,要揣摩他命题的意图和要旨所在。你和改卷 3 老师对话的目的是,要猜测改卷老师的预期想法和评判标准,以期能得到很好的评价。这样展开联想,你就会明白申 论写作的‚七寸‛所在。
4、考试的心理状态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不要太志满得意,感觉很放松,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也不要太有紧迫 感,感觉时间就象日本鬼子的刺刀插在你的胸口,突突的狂跳不止。你是考试的主人,不是奴隶;你是在向人展现你 的才华和魅力,不是在应付一件任务。
5、要懂得 6 个烧饼和半个烧饼的道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不要看到别人早早交卷就心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学校 教育,几乎走进考场的每一个人都是符合要求的公务员人员,问题是最终选择的一定是锲而不舍有毅力的人。一支股 票要想卖个好价钱,你就要选择在最合适的时机抛出去,但是时机不一定是比速度,或许是比赛耐力或者定力。申论热点第一大类:与十六大直接关联应特别注重以新提法为背景和以新观点为答案的题目。如: 申论热点
1、关于党建、党性、党位、党的指导思想、确保党的先进性——‚三个代表‛ ‚四个一定要,三个始终‛‚为党注入。新鲜血液‛“执政为 民”“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等.2、‚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发展民营企业、私营经济、非公有制济、股份制、非劳动收入、效益与公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资、技、管、劳、知‛的作用,‚除少数必须独资的国企外,充分鼓励股份制‛ ‚激活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 ‚让各 种要素的作用迸发出来‛ ‚保护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注重效益,兼顾公平‛……
4、关于政治文明——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关系(工具)民(主体)法(轨 道)。人类三个文明关系:物是基础;精是保证;政是重要方向;
5、工业化——四条新特点;为什么要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何走好工业化道路;
6、泓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7、全而建设小康: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因实;
8、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
9、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这类相关的套路: A:学科术语和十六大新观点结合——将十六大与知识点结合的简要术语背下来。B:凡讲到:党的问题时都可用上;三个代表、四个一定要、三个始终。C:凡讲到‚政治文明‛ ‚民族精神‛ ‚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等与意识反作用有关的题都可考虑:意识能动作 用、科学理论的能动作用、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 的三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传承优良民族精神……。D:凡讲到各‚与时俱进‛有关的题时都可考虑用上: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发展、创新精神、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扩展推移…… 第二大类: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西部开发、解决就业问题、入世之后、国企改革、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类 问题很可能会综合考,只是则重不同; 1.扩大内需、西部开发——为什么:(可从调整经济结构、社会主义本质、经济全球化、消费反作用、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角度作考虑)(可从联系;整体与局部关系、构成事 物成份变化引起的质变等角度考虑)(可从党 的性质宗旨地位、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综、民族共同繁荣等角度去考虑)。如何:(按价值规律办事、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经济效益、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实行对外开放等角度去考虑)(可从党的性质宗旨领导地 位、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组织原则、综合国力、民族共同繁荣等角度去考虑)(……)2.调整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分配结构、劳动结构;技术结构(发 展劳密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3.解决就业问题:重要观点: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国家应做到——加强宏观调控,扩在就业 门路,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应做 到:——发展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个人应做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 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4.入世之后:了解入世利弊、了解两垒——技术壁垒贸易壁垒、了解反侵销问题;明确世贸组织原则; 5.三农问题的有关知识点是重中之重,与热点结合,可以不变应万变;国企改革知识点也是重中之重,与热点相 结合,可以不变应万变。与这类相关的套路有: 凡做到这类题可以这样:将有关的学科术语一条一条对照材料、设问用上去。然后试试这些角度: ‚加强宏观调 4 控,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 ‚以市场为导向,按价值规律办事,生产适销对路的 产品‛ ‚调整经济结构,发挥比较优势‛ ‚认真学习世贸规则,用好用足其有利因素‛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 ‚发展生态产品‛ ‚开发绿产品‛……你试过之后会觉得好多问题都有可能用上这些角度,当然应根据题材 的规定性取决。第三大类:反恐、台湾、两制态度:我们对恐怖主义的态度;我们的对台政策;一国两制的新含义——世上只有一个 中国,台弯属于中国; 第四大类:国际关系:两类: 第一类:政治关系式——大国关系;大国行为;我们应对;局部冲突; 第 二类:经济合作式——对外开放;经济合作;与这类题目相关的套路: 一类是‚政治关系式‛,要么是评价‚大国关系如何如何‛,要么评价‚超级大国如何如何‛,要么评价‚我国的 态度如何如何‛。这类题目,所用知识点无非是‚国际关系决定因素‛ ‚外交政策决定因素‛ ‚当今世界主题‛ ‚霸权主 义强权政治表现‛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综合国力竞争实质‛ ‚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 ‚我 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基本点‛……。而且,只要是评‚霸权主义‛国家行为的,用上原理后一律可加上这样一系列帽子:他们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 国主权,践踏基本人权,违背联合国宗旨与原则,破坏世界和平与发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凡是评价‚我国的态度‛的,用上原理后一律可加上这样一些词汇:我们决不干涉别国内政,决不侵犯别国主权,也决不允许别国侵犯我们的主权;我们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另一类是‚经济合作式‛,也就是‚走出去‛ ‚引进来‛之类的问题。这类问题,所用的知识点大多是这几个知识 点的迁移: ‚对外开放必然性‛ ‚对外贸易意义‛ ‚经济全球化趋势‛ ‚入世的意义‛ ‚对外职能‛……。当然也会用到 ‚国际关系决定因素‛ ‚外交政策决定因素‛ ‚综合国力竞争实质‛ ‚外交政策基本点‛……等。最简明扼要的、用得最多的几句话是‚为国家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发展多边贸易与合作、维护国家利益、促进 各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 ‚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国家的稳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也贡献‛因此,只要我们学会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学会异中求同,就会应对自如。申论热点素材-第一节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一节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申论热点素材 第一节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资料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要而紧迫,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我们党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 峻考验和挑战。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 的自身状况和存在 的问题。这些执政党的失败,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看,主要有下面这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党的理论、纲领僵化,使党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苏共执政长达 74 年,开始时生机勃勃,后来长 期固步自封,思想理论僵化保守,严重脱离变化了的现实。再后来又从僵化跳到另一个极端,搞所谓‚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其后果,人所共知。一个执政党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纲领和路线不以提高 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不可能受到人民的拥护。第二,重大发展战略失误,执政基础发生动摇。有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曾经紧密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在长 达 70 多年的执政中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但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面对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发展战略失误,结果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失望,最终在大选中败北。第三,党逐步国家化、行政化、官僚化,严重脱离群众,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前苏联国家在体制上高度集权,执 政党的组织参与到政府和社会的具体事务中,不但相互扯皮,效率低下,而且腐败严重,党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党 的权威急剧下降。第四,党没有活力和凝聚力。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党,要么党内缺乏民主,要么党内民主蜕变成派系活动,蜕变 成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党内形成众多的既得利益集团,互相争斗,普通党员对党的前途和命运不关心,对党没有信 心,老百姓对党失去信任。第五,党不能掌握和正确引导舆论。如前苏联国家的执政党,改革前长期对意识形态和新闻媒体实行僵化的管理,使党的意识形态和舆论工具在群众心目中威信扫地。后来又搞所谓‚公开性‛和‚多元化‛,在意识形态上放任自流,结果导致思想和政治上的混乱,舆论工具成了自己垮台的催化剂。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能够与时俱进,这是巨大的 政治优势。我们一定要汲取一些大党老党衰亡、垮台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 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5 义 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二节关于政绩观资料三: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树立正确政绩观胡锦涛同志指出,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 第二节关于政绩观 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 度负责,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好作风,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 高指标,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和政策落到实处。这一 重要指示寓意深刻,语重心长,对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有很强的现实指导 意义。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的成绩。所谓政绩观,则是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如为谁创政绩,怎样 创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解决好怎样正确认识政绩、如何对待政绩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当前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不折不扣地实践党的宗旨,把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各级领导干 部思考问题、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根本指导思想。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 实之风,把政绩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努力实现好、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 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他们的政绩是大是小、是实是虚,群众自有公正的评价。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群众观念。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充 分吸纳群众智慧,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第三节关于科学发展观资料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第三节关于科学发展观 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提出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政策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学习科学的发展观,树 立科学的发展观,贯彻科学的发展观,自觉地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 求上来。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好以下 几项工作。(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做好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全面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 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开始对资源配臵发挥基础作用的条件下,政府的工作重点要转向市 场机制存在缺陷或失灵的领域,把社会管理工作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臵,突出加强公共服务,包括扩大劳动就业,改善教育和公共卫生条件,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增强社会安全感,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正确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合理划分政府和市场各自作用的范围,对于市 场能够合理发挥调节作用的领域,政府不要过多干预。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到间接调控为主上来,把 经济调节的重点从具体管理项目和资金转到为投资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减少对市场直接干预,加强对市场行 为、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注重解决关系长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减少对具体项目和事 务的审批,把更多精力放到规划、政策和法规管理上来,认真做好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综合协调、监管服务等工作,严格依法行政。(二)建立健全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能力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和制度。加快推进 财税体制改革,按照财权和事权互相对称,公平、公正分享税源的原则,科学划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职 责,逐步完善国家公共财政体系和转移支付体系。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实社会保障基 金,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逐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在更大范围内的统筹。深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 管理体制和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引导树立正 确的政绩观,鼓励按客观规律办事,制止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完善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和程 序,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提高重要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避免 决策的随意性,保障人民了解和参与决 策的权利,使政府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情、顺应民意,保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实际利益。(三)改变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 性转变,切实把工作的重点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转到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上来。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条科技 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引导 生产,采取有力措施,使供给和需求做到大体平衡,遏制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改善能源结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政策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 6 镇化,促进城市健康发展。采取增加建设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等措施,积极推进西 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鼓励沿海有 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四)突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对人民群众 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施积极的促进就 业的政策,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人才开发,使我国人口多的压力转变为创造财富的能力。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 鼓励居民扩大消费,扩大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国情、国策、国法的教 育,切实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鼓励和扶持循环经济、生态产业、绿色产 品的发展,建设工业生态系统,节约使用水土地、能源和各种原材料,全面建设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进一步治理整 顿土地市场秩序,坚决清理整顿各类名目繁多的开发区,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严格保 护基本农田。坚决制止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继续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 工工资,切实维护城乡居民的合法权益。资料五: 资料五:树立新的发展观从领导干部开始 改革开放如何搞、走什么路的问题,是较长时间以来直接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 泛关注。长时间以来,在单纯 GDP 主义的误导下,我们的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可轻 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背离了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价值和目标。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仅 会挫伤社会公众改革开放的热情,也会影响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温家宝总理集中表述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改革开 放为什么的问题,明确了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的指导思想。应当说,这是具有重要的观念更新、正本清源的意义,是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要标志。现在的问题是:在重大的观念更新形成以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积极更新观点,主动改变已经习惯了 的单纯 GDP 思维,而代之以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的心态和意识投身改革开放事业。同时,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不仅自己要成为观念转变的表率,而且要积极推广和灌输新观念,宣传、贯彻新观念,为科学发展 观争取更加广泛的社会政治支持、准备好扎实可靠的社会基础。在这方面,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任 重道远。我们知道,一个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在转变观念、落实新发展观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为他们在公共事务 的决策和执行中,必然要贯穿一种施政理念,不同的理念所造成的结果也必然不同。如果他们首先能够把科学的发展 观贯穿工作之始终,就可以在重大事务上实现更大 范围内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发展。相反,如果他们不能做到,像王怀忠那样为了私利大搞‚政绩工程‛,到头来造成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不难看出,新发展观的确立、落实,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还要经受必需的考验,但新发展观所确立的‚以人 为本‛的理念,将会给新发展观带来强大的政治支持,‚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必然会得到广大社会公众真心实意的 拥护。事实上,凡是能够给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福利的观念、思想、政策,一定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这是新发展观 必将取代旧观念的根本原因所在。资料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料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 2005 年 1 月 25 日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倡导生态文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建立 环保长效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努力完成‚十五‛各项环保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解振华说,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工业化过程中,造纸、电力、冶金等重污染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大;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 量的垃圾与污水不能得到安全处臵,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养殖业的发展将使 耕地污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任务更为艰巨,威胁农产品安全;在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长期存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转基因产品、新化学物质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更多潜在风险。环 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更大压力。解振华强调,2005 年是实现‚十五‛环保目标、筹划‚十一五‛环保大计的关键一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筹备好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将确定今后 5~10 年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政策和措施。要抓住机 遇,坚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 7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突出重点,解决威胁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影响环境质量改善 的突出环境问题。二是要认真编制‚十一五‛环保规划。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明确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的责任和目 标。东部地区要按照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定‚十一五‛环保任务;中西部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按照 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强化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西部地区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三是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干部政绩考核、政策法规、规划计划、标准指标、环境影响评价、环 境审计、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等各个方面。要在重点流域、重点城市、重点行业率先推进循环经济,使循环经济成为 各地发展经济、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四是要做好污染防治工作。逐项落实重点地区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督促治理项目的开工和建设,定期进行调度、公告,通过实行污染治理市场化,实施重点地区和重点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力争完成‚十五‛污染 防治的各项任务。加强南水北调和东、中线水污染防治监督检查,做好三峡库区环境功能区划和总量控制工作。五是要深化生态保护工作。要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中心,强化依法监督管理。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完成《自 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六是要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放射源安全管理,强化核设施安全审评和监督。开展铀矿冶安全专项 监督检查和电磁辐射污染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七是要严格规划和新建项目环境管理。重点抓好规划环评和重大项目环评,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对 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未批先建的项目,一律责令停止建设,依法处罚;审批重大项目和环境敏感项目时,要 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严格环评队伍监管,积极稳妥地推进环评市场化改革。八是要继续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要充分利用环境执法手段,推进主要污染行业产业结 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行政 监察和责任追究,重点解决群众反应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问题。九是要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要加强环境管理制度创新,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促进企业污染 治理成本内部化;规范环境处罚制度,实行环境听证,保证处罚的公平、公正;研究制定促进可持续消费,促进资源 节约、保护环境的政策制度和标准。十是要推进国家环境合作。通过履约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资料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 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向成熟迈进。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必须进一步完善。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面广、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必须突破体制障碍,拓展社会保障 覆盖面,逐步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保障各类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力,迅速扩大社会保险基金规模,尽快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真正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另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考虑到人们的 现实需要,社会保障在改革过程中要按照待遇水平划分出不同层次:基本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政府统一组织; 补充保险,在国家政策规范下由企业(单位)具体组织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个人储蓄 性保险,由劳动者个人自愿参加;商业保险应成为社会保险的补充,以满足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和人群的高层次保障 需蟆*? 统一考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两个基本问题,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劳动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促进就业的积极劳动政策与向保障对象提供收入补偿的社会保障 政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扩大就业不仅可以缓解失业压力,也可以增强社会保障的物质力量,不断建设和完善 社会保障体系,又可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更宽泛的社会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体 系。一方面,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建立起各部门 之间分工协作的行政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行政监督制度。推动社会保障社会化,建立独立于 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支付体系。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由多功能的社会救助体 系和包括国家强制的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险、由缴费决定或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构成。推进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家庭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主体地位。要采取政府积极引导和农民自愿 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积极参加各种商业保险。建立、健全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保障机制。由政府依据国家或地方权力机构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制 度、机制,由政府定期定额发放基本生存与发展费用。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即实行以部分积累制为主体,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并存,个 人账户制、捐赠、发行彩票和可降低管理成本的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相结合的多种来源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8 资料九:就业状况 2005 年 1~3 月,全国共有 110 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完成全年 500 万目标任务的 22%,其中 4050 人 员 29 万人,完成全年 100 万目标任务的 29%。全国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832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 万人,城镇登 记失业率为 4.2%,与去年底持平。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特别是中西部 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关闭破产企业、资源枯竭城市及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仍比较突出。下一步将全面贯彻 落实中央已经制定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全力以赴完成今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 作: 一是进一步抓好就业和再就业计划的落实,强化目标责任制和监督机制。二是进一步抓好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将于二季度开展‚政策实效行动‛,督促各地采取整改措施,对政策落 实难度大,工作进展较慢的城市进行重点督导。三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操作办法,同时及早下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四 是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将于二 季度在全国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五是组织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 务工作,组织好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六是积极探索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第六节关于食品安全资料十:我们不能等待——由食品安全看老百姓的生存状态 第六节关于食品安全 受‚苏丹红事件‛影响,人们不禁会有这种疑问:到底我们能放心吃什么?还有哪些产品存在安全问题?不只是 食品安全,住房问题、交通安全等困扰一直挥之不去,我们不只是要一个说法,更需要一个健全的保障制度来保障我 们的安全。从 2 月份英国食品标准署向消费者发出了相关警告,到 3 月 29 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食品中苏 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只要使用普通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就能够准确完成检测,其中间一个多月时间内发生了什么?肯 德基门庭冷落,其供应商百胜餐饮集团也成为众矢之的,在掀起的食品安全风暴中也披露了‚乐之‛的生产厂商在中 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采用双重标准,侵犯了中国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们被告知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一是具有食用过含有‚苏丹红一号‛的两款产品的证 据,这个需要持有肯德基的发票或收据;二是有经过医学鉴定的损害事实,证明损害可能是由‚苏丹红一号‛造成的。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大多数消费者都没有索要和保留消费凭证的习惯,肯德基餐厅也不主动将小票给顾客,同时因为 ‚苏丹红一号‛对人体的损害是有一定潜伏期的,不可能今天吃了,明天去医院就能检查出来。虽然我们还可以请求 法院判决肯德基承担违约责任,因为消费者购买肯德基的产品之时,就和肯德基形成了服务合同的关系,如果产品中 含有对人体健康有损害的‚苏丹红一号‛,那就应该承担违约责任。相对于‚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违约责任之诉‛,的举证容易一些,只需提供肯德基的发票或收据就行了。但是,即使是这样,对于我们消费者也还是很难的。消费者作为弱势群 体,其生存状态时刻都有受到威胁的可能,那我们究竟该如何要求得到安全方面的相关保障? 如何保护自己?今天是‚苏丹红一号‛,那明天呢? 一直以来,人们对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动物检疫及兽药残留的警惕性总是很高的。可是据查,我国 1995 年施行 的《食品卫生法》仅对 104 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等 45 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的残留量,而国际食品法典则 对 176 种农药在 375 种食品中规定了 2439 条农药残留标准。这又说明什么呢?在商家眼里利益为先,作为弱势群体 的消费者的利益又该由谁或者由怎样的制度或措施来提供保障呢?如果民间利益和商家既得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协 调,前景将是不容乐观的。‚苏丹红一号‛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食品安全标准交叉问题和检测漏洞。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有关 负责人表示,其实我国很早就具备了检测‚苏丹红‛的设备和技术能力,但由于缺乏专门检测标准,相关机构在食品 检测中没有对是否含有‚苏丹红一号‛项目进行检测。没有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检测方面的漏洞这就滋生了非法生产经 营的温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不是仅仅靠个人愿望就能够达到正常的满意状态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此,其他 方面的问题,如住房问题、物业管理问题、交通问题、超速标准等等案例也是比比皆是。作为生存的个人,我们的愿 望是美好的,我们的力量也是渺小的,作为生存着的群体,我们仍然不够强大,我们不能一直为自己对食品安全的关 注和重视而庆幸,因为仍然没有人或机构来承担责任。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安全受到一而再、再而 三的威胁,所以,我们不能等待,所以,我们呼吁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呼吁老百姓都站出来,呼吁商家考虑到理应 9 更有前景的未来!资料十一:寻求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案组介绍,到 3 月 5 日晚议案组收到代表联名提交的 95 件议案中,食品安全的议案数 量排在首位。食品安全令人大代表心焦!为了对付这一顽疾,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多个政府部门连续多年英 勇战斗,立下汗马之功,却至今无法抵御‚不安全食物‛的进攻。以至于近日有报道称:十个‚婆婆‛管不好老 百姓 一顿饭,人大代表掰着手指头点了‚农业、质监、卫生、工商、商业、药监、城管、出入境检验检疫……‛近十个部 门的不是。想想不由得悲从中来。好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重点继续抓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温总理此番言语,让老百姓心头一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其实就是规 范市场秩序问题。这方面一要责之于政府,二是有赖于市场的力量。先说政府之责,在过往的多头管理体制中,最为 人所诟病的莫过于部门之间争利和扯皮,换句话说,就是各部门之间职能界定不清造成效率低下。如何解决,钟南山 有一建议可供参考:扩大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职权,让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上发挥更大作用。美国人是这样做了,而且做得出色,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学习呢?之所以强调解决职能交叉问题,原因还在于行政问责的需要。职能界 定不清,表面上大家都在管,实际上谁都没管好。追求最大的私益和最小的责任,成为某些执法人员心照不宣的‚定 律‛,这极大地伤害了政府监管能力。而一旦启动官员问责,却难以厘清问谁之责。结果必是一笔‚糊涂账‛,给无良 奸商可乘之机,损害了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如果以为单靠政府加强打击就万事大吉,那未免太天真了,也 是‚政府全能‛的旧式思维。因此,在政府监管之外,还必须寻求市场力量配合,让政府与市场有效协调。这个市场 力量既包括由厂商组成的行业协会,也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在内。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行业协会可起自律作用,将不法厂家清出‚江湖‛,让政府事半功倍。然而,在过往的经验中,当食品安全出现问题时,行业协会的呼吁和谴 责之声总是付诸阙如。相反,收钱评比满天飞,给市场秩序添乱。因此,对行业协会的发育和改造成为必要。至于消 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它一方面保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也在制约厂家的侵权行为。在香港,消费者协会点到哪个商 家无良,这个商家就注定要倒霉。但在我们周围,由于维权机构的不到位,消费者经常要做‚沉默的羔羊‛,这自然 无助于食品市场的净化。从短期看,政府大力打击不法行为,可望迅速净化食品市场;但从 长效机制看,还需要行会 协会和消费者维权组织的配合,否则,胜利的成果又将很快被摧毁,食品市场秩序又将陷入治乱的反复之中。第七节关于教育公平资料十二:关注‚起点公平‛ 第七节关于教育公平毫无疑问,‚教育公平‛正日渐成为社会上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今年年初,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教育公平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教育部门要把怎样处理好教育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间 的统筹和协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之后不久,‚教育公平‛四个字便频繁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使用频率一路 攀升。近年来,在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占有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日渐呈现失衡状态。据相关 资料统计显示,占全国总人口 60%以上的农村却只获得全社会 5800 多亿元教育投资中的 23%,而最为大多数人所关注的 高考录取地区化差异问题则将教育不公平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湖南湖北四川等只能上当地一般学校的高考成绩,拿到北 京可以上清华、北大。人们还可以从‚择校费‛‚借读费‛等众多名目繁多的收费问题上感受公平失衡。、教育公平问题绝不可等闲视之。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收入的差距,教育不公平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使收入不公平加剧,如果任由这样的‚马太效应‛循环不断下去,和谐社会的构建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公平的受教育环境,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不仅应该牢记‚百年大 计,教育为本‛的真谛和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重在振兴教育这一道理,更应关注在现有情况下如何缓解教 育不公平问题。针对教育公平问题,教育部今年将采取两方面措施,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 ;二 是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2005 年将会对全国 3000 万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同时对 592 个贫困县的家庭贫困 学生免除杂费,并提供部分生活费。教育公平是‚起点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如果作为社会个体的人在人生的起 跑线上就得不到公平的对待,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应将教育公平问题臵于教育 事业发展的首要地位。在教育投资、规划、政策、管理体制等方面,不仅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为教育公平做出决定和行动, 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资料十三:教育不平等扩大阶层鸿沟中国教育公平受关注 资料十三:教育不平等扩大阶层鸿沟中国教育公平受关注 教育部部长周济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表示‚要把教育公平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来抓‛。同时,他也 指出: ‚要改变现状,就要对教育投入、规划、政策做进一步改革,这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 10 力。‛(一)‚三大不公‛困扰教育梳理人们当前对教育公平性和公正性的种种质疑,大致有三大层面。首先是城乡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据国家相关课题组调查显示,近年随着学历增加,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现在,城市人口拥有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分别是农村人口的 3 5 倍、16 5 倍、55 5 倍、281 55 倍、323 倍。其次是国家名校招生指标对广大‚外省人‛的不公。对于普通国民来说,国家正义的最重要象征之一,就是最 高学府公正地向各地国民敞开大门。但现实是,多数省份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要比大都市的孩子付出大得多的心血。除了城乡差异与招生指标的不公正外,还有一种不公正,它是由各种特殊招生手段造成的不公——也往往和‚教育 腐败‛相挂钩。(二)教育不平等扩大阶层鸿沟‚三大不公‛当头,无疑使贫民子女升学门槛大为提高,向上流动的障碍增大了。上大学,现在不但要比较智力和勤奋,还要比较身份、户口、关系网、财力。教育本应是推动社会公正的利器,为每 个不分贫富贵贱的国民,提供改善命运的愿景,但面对‚三大不公‛,教育的光芒却黯淡了,它失去了传统价值系统 赋予其的道义色彩,反而造就与扩大了阶层鸿沟。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4 年 7 月 28 日发布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研究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阶层,其子女职业继承性明显增强,调查数据表明: ‚干部子女当干部 的机会比常人高 2.1 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陆学艺就此指出:户籍、就业、人事这 3 个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和教育 制度的不合理,使社会流动不畅,阻碍着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观察家们还指出,中国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等都在逐步走向公平、公正,但与之相比,中国教育的公平性却在恶 化。国民占有教育资源严重不平等,造成公民在个人技能和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不平等,是社会合理流动的最大障碍之 一。学者张玉林以讽刺的笔墨写道: ‚近10 年以来,当大中城市重点学校的教师可以前往‘新马泰’旅游,从而展 现城市中产阶级的富足和潇洒时,无数遭受工资‘拖欠’的乡村教师却构成了各地上访队伍中令人瞩目的群体。‛ 乡村教师这支在传统社会曾担当社会整合作用的力量,现在却向着‚不稳定‛的方向转化,这显然是一个‚不祥的信 号‛。‚目前这样一种不公平的教育资源配臵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学者陆学艺感叹。学者朱学勤也指出: 高校是教育的最后一站,理应对此前阶段客观存在的教育上的不公进行亡羊补牢,尽可能补救前衍,怎能再人为的继 续扩大教育不公平现象呢?(三)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不少研究者指出,中国目前这种‚教育不公‛的体制,很大程度上源于计划经济体 制下‚城市优先取向‛的思路残余。据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调查,2002 年全社会的各 项教育投资是 5800 多亿元,其中用在占总人口不到 40%的城市人口上的投资占 77%,而占总人口数 60%以上的农村 人口只获得 23%的教育投资。相关资料显示:城乡分割办学制度使农村儿童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从而使 80%左右的 农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此外,令人迷惑不解的是,中国高等教育所获公共资源竟远远多于基础教育——为创 办所谓‚一流高等学府‛,上亿财政拨款往往投给办学条件已相当不错的大学,而农村中小学校危险教室改造的经费,则要通过农民集资方式解决。这也就是说,为了造就堂皇体面的大学,其副产品可能正是乡村中小学的凋敝!从数据 上看,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平均公共教育经费之比为 1∶1∶23,而美国为 1∶3∶2。还有观察者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和财政官员有种偏好,即人为地制造‚重点‛。于是我们听说这样一种 荒谬的事情:一所普通中学不得 不用 10 万元的可支配经费,去面对 130 万元的正常运转需求;而它邻近的重点中学 却可以得到 1000 多万元的‚教育现代化工程改造‛拨款。与此相对应,在同一个城市,重点中学教职员工的收入,可能在相邻普通中学的五六倍以上。农村地区亦然。县里大部分高中教育经费通常投向一两所高中,力求培养几个 尖子,几个状元,结果‚树起一根杆,倒掉一大片‛。也就是说,农村地区的教育,不仅承受了城市给予的不公正待 遇,还将这种不公正的模式可悲地复制到自己的体内。这一行为的逻辑是什么呢?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教育资源的掌 控者们倾向于让自家子女入读名校、重点校,便合力使‚扶富削弱‛的风气愈演愈烈。在某省,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财政部门向一所重点中学每年多拨款 50 万元,以换取本系统子弟优先入学的机会。在市场经济时代,随着农村劳 动力广泛流动和城市化加速,这种偏袒城市居民、刻意制造学校等级的教育政策显然已失去现实合理性。对此,中国政府显然已有所意识,教育部日前表示,将把教育投入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在高等教育阶段,将力求建立一套完整的国家助学体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好的开端,但离问题的公正解决,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观察者指出: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喊了近20 年,直到 1998 年底,教育部才公布高考 改革方案,并提出‚用 3 年时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招生考试制度‛。此后,全国陆续形成包括‚3+2‛‚3+综合‛以、及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等多种招生考试。但是,改革一直没有触及非议最多的招生指标地域分配不公平等重大问 题。武汉大学洪可柱教授对《南风窗》直言,中国现行高考制度仅仅具备形式上的公平,但实际采取的是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因此出现各省录取率和分数线的极大差异,加剧了地区之间原已存在的教育不平等,不利于当前和 11 谐社会建设和中西部崛起的国家战略。洪教授尖锐地指出,国立大学是依靠全体人民纳税的政府财政来维持的,理 应对全民平等开放。而现在,一些大学以帮助落后地区培养人才为借口,搞分数线差异,‚其真实目的,很大一部分 是为了维护大城市的特权利益和小群 体的特殊利益‛。对中国教育改革历来存在的‚虚幻性‛,2005 年元月毅然从清 华大学美术学院辞去教职的陈丹青教授在其辞职声明中有这样鞭辟入里的分析:近期教改种种‚药方‛,均移自西 方先进经验。然实行易,见效难,因西方体制背后的深层结构——学术自主、教育私立、市场机制等——中国无一具 备,仅片面引进‚教条‛,一厢情愿强求,遂不免效颦画虎,两皆不似。而 50 年文化断层、教育滞后、行政结构尾大 不掉、知识储备浅薄寡陋等历史包袱,并无本质改换,兼以‚药、症‛同体之效,诸般教条如急火猛药,过犹不及,尤添病源……有人将教育体制称为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显然,它已掩饰不了丛生的裂缝,也无法阻止多数人 对此的质疑与抨击。(四)警惕扩散到系统末梢的腐败 制度的缺陷长期没有纠正,自然滋生大量腐败行为。研究者指出:一方面,由于历史沿革,从 20 世纪 50 年代 起,中国教育一直在绝对垄断当中,不论是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还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都在严格控制之下。同时,由于财政来源多元化,令相对短缺的资源逐渐向特权阶层倾斜,使国家教育离均衡的目标越来越远。变相包括中小 学的乱收费和乱办学——所谓‚兴趣课‛‚特色班‛‚名校办民校‛‚二级学院‛,,无一不是大行蚕食公共利益。对高校来说,近年在招生录取、学科设臵、物资采购、基建工程、干部聘任方面,‚猫腻儿‛也越来越多。显然,中国教育早就不是从前的‚清水衙门‛了。但相关的监督、制约措施却没及时跟进,使教育界对权力的制约落后于整 个中国社会的改革进程。仅从一个小小数据就可以看出:据悉,中国不少高校,非教学的行政后勤人员竟然超过 60% 的比例。另外,大多数人还忽视了教育的腐败早已不仅存在于基建、招生这些较为明显的环节。有教育界内部人士 指出,腐败早已渗透教材教辅的环节——对于逐利者来说,这里有一座超级大金矿。据南洋教育集团前董事局主席 任靖玺估计:每年全国中小学生在教材、教辅等项目上花费的钱突破 1000 亿元。根据 2004 年 8 月曝光的四川教材回 扣案,教材和教辅回扣率约为 30%左右,如按此比例,每年有 300 多亿的回扣流入各级教育行政 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手 中!任先生还指出,据报道,10 年来教育乱收费超过 2000 亿人民币,但这些乱收费项目,还没包括指定教材和教 辅的回扣在内,如果加上这个数字,10 年来的教育乱收费就应是 5000 亿元了!这一数字,足以养肥庞大的分利集 团,并阻挠动真格的教育改革——这无疑是比 5000 亿人民币贪污浪费更可怕的事情。‚教育腐败的实质在于权力 失控。《眺望》周刊最近在探讨‚陕西省 3 年倒下 7 名厅级校长‛问题时,如是结论。而结合上述教材回扣的问题,‛ 更应予注意的是,虽然高官腐败夺人眼球,但最可怕的,乃是某种腐败气氛在整个系统内的弥漫,最后变成一种无形 的、人人都默认的规则化运作。假如每个班主任、课任教师都进入‚售书提成‛的环节,成为进入教室的‚零售终 端‛,并享受提成带来的好处,那么,所谓‚师道尊严‛何由确立?腐败就会进入整个教育生活的血管与神经末梢!所以,在记者看来,阻击教育腐败,最关键还不在于阻击行为意义的个体腐败,而是要阻击可能正演变为规则本身 的系统腐败——比‚害群之马‛更大的威胁是悄然流行的‚马瘟‛。阻击教育腐败的目的,不仅在于恢复教育的公正 性,更在于恢复古老的‚师生之伦‛ :教师的‚束‛应来自‚传道、授业、解惑‛的努力,至于销售教材与文具的‚营 业员工资‛,则分文不应苟取!(五)让教育议题重返时代重心‚教育公平‛改革呼声急——有许多值得聆听、尊重和沉思的声音:发自广大的 民间,发自富于良知和责任感的公民们的内心。2005 年,武汉大学教授洪可柱等 31 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 ‚改 进高考制度‛的建议,包含‚取消地域指标,重点高校实行联考,全国统一录取分数线‛等一系列内容。建议公布后,深得广大民众支持,一时各地报纸纷纷辟出专版讨论。开春以来,还有更多温和或激进的改革呼声在积聚,在回荡。湖南‚教育界五老‛建议:在国家预算法中规定,国家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能低于 4%,并应严格规定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全国政协委员崔琳在今春‚两会‛上提议:农民工子女上学收费应 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公办中小学要尽快成为吸收农民工子女 上学的主渠道。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建议:大学应可 分为国立、省立、市立,其中,国立大学向全国公平招生,地方高校可倾向当地生源。杨还认为中小学的‚重点学校‛ 制度完全违反义务教育法,造成强烈的择校热,应该停止。保送生、特长生、定向生、国防生、三好生加分等政策,也都应予取消。以网上论政著称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指出:应从农村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制。广东 民营教育家信力建先生则认为,只有建立至少省一级以上的公共财政,实现教育财政划拨的整体均衡,才能产生真正 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或者国民教育。呼声较高的教育改革吁求还包括: ——建立中央财政对经济困难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行政部门只能按照《宪法》和《教育法》对学校进行投入和宏观规范,不能以政策方式进行具体干预和谋利。— —大学应实行政校分开的制度,鼓励自由和创新的学术研究。——改革高考方式和内容,压缩考试科目、天数,增加高考次数,推行能力考试,减轻学生负担,考试由民间机构组 12 织,招生由大学自主。——尽可能地利用社会资源办大学,取消在高考招生、政策扶持等方面对民办教育的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应在所在城市平等就学。——立法规定社区参与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和监督。总之,人们向教育制度大声呼唤的,乃是一个崭新的‚公共性格‛,即公平地供给、公正地选择、公开地治理的 新国民教育体系。‚教育的改革,关系到民族国家的深远利益,有理由发动广泛的社会力量来参与教育改革,吸收 最大多数人的道德热情、聪明才智,共同铸造一个透明、法治的公共教育制度——和谐社会的理想就寓于其中。‛洪 可柱教授充满激情地如是呼吁。‚有教无类。‛我们期待着‚教育公正‛运动的开展,让平等受教育权重返时代议 题的重心。第八节关于医疗改革资料十四:抑制药价虚高需系统性医疗改革 第八节关于医疗改革 要从根本上抑制药价虚高、解决‚看病贵‛难题,有待于进行系统性的医疗体制改革,而药品降价硬被看做是这 一改革的肇始。为什么说取消医院对药品加价的做法是更重要的改革举措?因为药价虚高的主因不在于药品的出厂价 奇高,而在于医院长 期以来实行‚以药养医‛的体制。在患者购买的药品价格中,出厂价约占 30%,另有 70%则是由 中间流通环节和医院加价赚取。由于国家政策允许药品加价(一般加价幅度为 15%),作为医院的收入,致使医生倾向 于给患者多开药、开贵药,在一些医院的收入构成中,卖药收入占到了 45%~70%不等,无怪乎老百姓惊呼‚看病贵‛ 了。由于发改委拟降低的是药品的最终零售价,此类降价行为若能配套出台取消药品加价的举措,价格降低的效应 可能会被取消加价部分地冲掉,药品的出厂价格不致受到太大影响。然而,政策常常不够配套。中央及鞯匚锛鄄棵殴 芾硪┢返募鄹瘢郎肯低彻芾硪皆憾砸┢返?销售与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管理药品的生产标准和市场 流通。而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只有求助于系统性的改革措施,这需要国家设立综合性的医疗改革、领导机构。单项改革难收实效。例如,单纯降低药品价格,难免不影响药厂的赢利甚至生存。我国现有制药企业近7000 家,规模普遍偏小,技术研发能力低,大多靠仿制药品来压缩成本。药品批发企业约有 1.6 万家,竞争激烈,主 要靠折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赢利。再如单纯取消药品加价,则医院收入势必大幅降低,如若财政拨款不予增加,医院必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看病贵‛仍是难题。希望已经显现。据韩启德副委员长透露,国家在拿出 200 多亿 元建立疾病预控和医疗救助等公共卫生体系之后,已将医疗资源投入的重点转向建设城镇社区医院和农村合作医疗系 统。的确,公民享受基本医疗的药品和服务的价格应该得到控制,这在西方发达国家如此,在不够富裕的印度亦复如 此。控制公民的基本医保费用支出,有待于国家的财政扶持和医院的非赢利定位,有待于良性的医药流通秩序的重构,有待于对《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规制,即有待于系统性的医疗改革。此外,这种系统性医疗改革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政策的形成机制,如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曾有制药企业以 ‚侵犯企业财产权‛为由,质疑物价部门限制药价的合法性。此次行业协会上书也提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药价应 主要由市场决定‛。然而,医药行业不但具有信息严重不对称 的特性,而且涉及公民的医保福利,政府干预难以避免。关键是政府的公共决策需要充分沟通与协调的机制,才能避免对相关利益者如药厂、医院或患者任何一方造成重大利 益损失。正是基于政府定价涉及复杂的成本和流通差价率调查,我国《价格法》要求建立‚听证会‛等制度,而行业 协会的活跃为这种意见沟通与利益表达提供了组织条件。第九节关于知识产权资料十五:知识产权软骨症缠身,中国技术突围跨国诉讼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的琚存旭律师 第九节关于知识产权 曾代理过中国首例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案件。他认为,国内 IT 企业普遍患有‚知识产权软骨症‛。这主要表现在,缺 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及自有高新技术相对较少,存在大量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强,一般会先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使其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一旦中国企业进入他们的市场,在经济利益冲突的情况 下,遭到诉讼在所难免。琚存旭律师亦表示,随着中国知识产权法律逐渐走向完备,以前的大量侵权状况将得到根 本改善,而知识产权诉讼增多,对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也有其正面意义。姚海平认为国内 IT 企业频繁被起诉,主要 缘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我国 IT 企业对知识产权长期以来缺少认识,中国加入 WTO 时间又不长,于是出现了 ‚不适应‛ ; 其次,中国落后的司法体系无法有效保护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问题又与国外企业利益有紧密联系,于是冲突反映得 更明显。姚海平所在的圣景微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 EDA 软件开发、芯片分析技术支持和集成电路相关知识产权支持 的公司,姚本人曾就知识产权问题与欧洲、北美、日本、新加坡的众多公司交涉。(一)跨国公司知识产权诉讼陷阱记者的调查分析发现,最近遭诉的企业都是我国近年发展迅速的高科技企业。南方汇通世华微硬盘科技有限公司和珠海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都是成立 3 年左右的公司,但两者都是成长迅速,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南方汇通成立于 2002 年 7 月,于 2003 年发布全球第一颗容量为 2.4Gb 的一英寸微型硬盘,是全球继日立之后第二家生产一英寸微硬盘的企业,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珠海炬力则在成立三年后成了全球 MP3
芯片市场的龙头老大,其销售额也从成立之初的百万元左右发展到 2004 年(预期)的 4.5 亿元。而业内人士预测,中国 13 芯片设计企业有望在 3~5 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全球一支重要的力量。东进公司董事长李如江在公司遭到起诉后表 示,并非是因为东进公司真正侵犯了英特尔的知识产权,而是掉进了英特尔精心布臵的知识产权诉讼陷阱。英特尔意 在通过知识产权诉讼将其阻止在美国市场的大门之外。知识产权诉讼似乎更多地成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工具,而非单 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姚海平称,‚知识产权诉讼本来就是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无论在国外企业之间还是针对中 国企业都是如此。没有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是没有人关心的。‛然而,姚海平同时分析说,现在针对中国企业的很 多诉讼,如果是针对美国企业根本就不会发生。由于对方知道中国企业不擅长法律,在提起诉讼时更加大胆。另一方 面,中国整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形象不佳,也间接鼓励了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知识产权诉讼是永远无法彻底摆脱的,这并不证明我们就只有等待被提起诉讼的被动命运。姚海平建议本土的 IT 企业加深对国外法律的了解,在具体操作 上更加规范,这样就可以减少大部分诉讼。(二)中国企业绝地反击尽管在遭到起诉后这些企业都对‚侵犯知识产权‛一说进行了反驳,并称尊重对方的知 识产权,然而,中国企业的表现还是显得被动和滞后。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山认为,国内 IT 企业在知 识产权问题上应该‚防患于未然‛,即在产品立项开发前应该进行专利检索,并对产品目标市场国的知识产权法律状 况进行深刻的了解,以便合理规避他人的知识产权。而有时麻烦的制造者也来自企业内部人员。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 限公司法务部经理乔海称,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可能会给公司带来麻烦。他举例说,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获得某个单 子,可能会将竞争对手的某些资料透露给客户。乔海建议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一方面主动 规避他人知识产权,同时,也要积极利用相关法律予以还击。赵春山建议遭诉的企业不要轻易被对手列出的‚侵犯事 实 ‛ 吓 倒,而 应 该 学习并 运 用 《 与 贸 易 相 关 的 知
识 产 权 协 议 》
(AgreementonTrade-RelatedAspects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简称 TRIPS)等条款,仔细分析其诉求。一旦发现其诉 讼中的瑕疵,在抗辩时仍存在成功的机会。另外一个积极的应变方式则是防止对方的不正当竞争及垄断。赵春山介 绍说,专利权是一种垄断权。知识产权这柄双刃剑既可以保护技术创新,同时,却无法防止企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 场优势后利用专利权来阻止其他企业的进入。企业的一己之力终究是有限的,很多企业认识到在知识产权问题的解 决上需要得到政府的引导和帮助。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胡星斗认为,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掌握知识产权的 话语权,以帮助企业打赢知识产权战争。(三)后发国家的知识产权困境国内 IT 企业遭到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并非目前知识产权问题的全部。美国 贸易代表佐利克近日表示,美国将用 3 个月时间收集中国违反知识产权的证据,为未来向 WTO 投诉中国不能有效解 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做准备。专家称,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虽然基本与世界接轨,并日趋完善,但作为后发国家,目 前仍处于相对落后和被动的局面。圣景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的姚海平认为,知识产权问题不应只从法律体系的角 度去看,还应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沟通。他表示,知识产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表明的手段,中国在方式和方法上应该 向国外企业学习。姚认为如果国内 IT 企业深刻了解国外知识产权法律,并且在自身的操作上更加规范,很多诉讼可 能就可‚减少‛。长期关注中外知识产权争端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中国不应对内采取太严厉的知识产 权保护策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知识产权都由外国公司申请,如果采取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实 际上就等于保护了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了国外企业的利益。在这一点上,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山的观 点印证了胡教授的看法。赵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财权,以知识为基础,而专利权更是和国家的科技水平有密切 的关系,因此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受益者还是发达国家。胡星斗说,在信息和通讯领域的专利中,超过 90%的专利 由
国际企业在中国申请,在电脑领域也有 70%的专利由国际企业申请。如果我们采取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无异 于直接保护了这些国际企业的利益。胡建议在目前中国仍没有完整、系统的知识产权战略的情况下,应该向邻居日 本学习。他称,在上世纪 60~70 年代,日本采取了‚外松内紧‛的知识产权战略,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成功地将 国外企业阻止在日本市场以外。胡星斗教授认为日本的以下经验值得借鉴。日本在上世纪 60 年代采用经济和社会 等多种手段,形成了外松内紧的知识产权战略。比如在经济方面通过《反垄断法》限制不正当交易,对外国企业进入 日本市场的产品价格实行许可证制度等。同时,又采用社会手段诉诸劳工的人身安全、环境的保护等,对外国企业进 行多方面限制。他举例称日本的《防止噪音法》《防止大气污染法》都对企业进行了极其严格的限制。北京市乾坤、律师事务所的琚存旭则不认同这种观点。琚存旭称,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立法水平并不低,在传统的知识产权立法上,中国借鉴国外的经验,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著作权、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而在最近几年出现的网络环境、数字版权等新形势下的立法,又与世界其他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琚认为保护知识产权的关键在于执法。他认为应 以法院为主,突出司法审判的作用,同时以行政执法为辅,形成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姚海平认为,中国政 府在处理知识产权问题上,长期以来都是单纯的‚防御‛政策,这些一贯采取的策略都是不够明智的。比如,说到保 护知识产权,总是称又查处了多少例侵权、又逮捕了多少人之类。姚海平表示,在西方,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也是 在完善的司法体系中实现的。中国也没有捷径可走,惟有通过司法体系的进步来逐步实现。只是司法体系的进步不是 14 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理应需要更长时间。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山的看法则比较 超脱。他认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比较晚,民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薄。作为后发国家,在尊重他人知 识产权的前提下,应利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争取国内企业发展的空间。最终解决摆脱知识产权被动局面
的出路,就是在完备司法体系的同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中国真正成为 全球一支重要的技术创新力量。胡星斗教授认为,应该改革目前的教育和科研体制,国外科技创新由下而上,70%的 科研人员在企业,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则只有 27%。资料十六:以开放的姿态保护知识产权 2005 年 4 月 26 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为迎接第五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 到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每年一次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在此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公 室发表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进展》白皮书,这是自 1994 年以来中国政府第二次发表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白皮 书。同时,维权行动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仅在上个月,北京就有两件事引人注目,一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被称为 ‚2005 年第一知识产权案‛的长城商标亿元侵权案做出一审判决;二是应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研究生入学管理委 员会的强制执行申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进入新东方学校内部书库进行现场执行。而去年开始进行原计划为期 一年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国务院也已决定延长半年,到今年年底结束。这一切有力地表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 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向媒体介绍说,在刚刚过去的 2004 年,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工 作更加重视,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在全国各地展开,重点是对沿海发达地区盗版、侵犯商标、专利权等侵权现象进行查处;在 2004 年年底,最高人民 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的司法解释明 确了定罪量刑标准,大幅度降低了刑事责任门槛,更进一步强化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活动。中国保护知识产 权通过两条途径并行运作,一个是司法保护,当事人依据事实到司法机关进行起诉;另一个是政府利用公共资源,通 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活动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在谈到近年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发生的变化时,张勤 总结了四点:首先,国内每年被授予包括商标权、专利权在内的各种知识产权的数量急剧增长,这说明
发明人对知识 产权高度重视;其次,知识产权执法案件有大幅度增长,这说明当事人已经越来越多地依据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 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再次,国家的法规更加完善;第四,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贯彻执行的力 度。对于国内企业认为保护过度与国外认为保护不力之间的争论,张勤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 制度建立仅仅 20 来年,很多企业包括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他们适应国际规则和国内 有关的法律,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需要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必要的环境。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提供《申论》热点聚焦: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提供《申论》热点聚焦:
一、经济 1.手机资费调整 2.政府出手相关措施,抑制房价 3.土地供应将做改革,土地招标限制户型价位 4.油价上涨(可列出租 车价格上调)5.(消费税提高,个税起点调整至 1600)税费改革 6.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7.中央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8.文化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网络 1.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兴网络文明之风 2.集中整治网吧专项行动 3.抵制诱惑远离网吧:西城中小学发倡议书 4.网络犯罪拷问互联网法规
三、法律 1.劳动合同法草案为劳动者维权添‚利器‛2.教育培训市场‚立法‛遭欺诈可获先行赔付 3.房地产法律面临整体性调整 4.反垄断法审议起波折
四、文化 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北京 2.中国俄罗斯年在北京开幕 3.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启动‚破冰之旅‛4.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五、科技 1.第九届科博会开幕 2.277 个项目获北京科技奖 3.北京科技周开幕,引导公众参与创新 4.未来 5 年 12 大科技需求公布
六、政府 1.建设新农村不只是砸钱盖楼 2.铺张浪费常假会议之名政府节约当从会议入手 3.北京外来人口问题又起波澜解决问题不能短视 4.‚不敢花钱‛实质在于社会保障缺位 5.‚按需‛引进人才不可盲目攀‚高‛6.九大问题挑战‚创新型国家‚ 15 7.形象工程问题 8.稳定房价政策 9.政府职能‚错位‚问题 10.GDP 能耗标杆考验中国经济发展 11.让节能成为全社会 的自觉意识 12.数字游戏不能缩小贫富差距 13.36 政府突法事件应对法草案,应对危机能否更从容 14.楼市信息误导如何 纠正?政府监管不能错位 15.两把大火烧出温州人的‚和谐竞争关‛16.摊贩的刀刺中了城市管理的软肋 17.石家庄火 车站城管人员欧打六旬老翁 18.实质‚户改‛离百姓还有多远?
七、房地产 1.天价滞纳金有行政不作为之嫌 2.稳定房价政策 3.三部委部署集中整治房市秩序一年 4.囤积土地是制造楼市迷局 5.以高为荣的‚房价攀比风‛危害不浅 八、三农 1.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政府助农民走出农村 2.失地农民安臵问题 3.乡村债务,新农村建设不能承受之重 4.‚三农‛ 资金上下‚钓鱼‛误事多多 5.‚地下金融‛猖獗依旧,农村金融困境如何解决?6.发展农村文化亟需投入贫困地区农 村缺钱少人 7.农村‚规划滞后病‛8.农业保险不解决,后患无穷 9.新型农民合作社成农村‚稳定器‛10.为农民工查 找‚黑心老板‛11.贫困地区基层干部有哪‚三忧‛?12.新农村建设中‚民主‛不打折扣更得民心 13.‚新农村‛中 的不和谐音符:寻找粮食浪费的第一站
九、教育 1.‚高考经济‚的背后 2.行政力量能否治好学风 3.教育能否不再行政化 4.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5.高校商业贿赂 6.大学生就业问题 7.警惕教育公益性的合法性流失 8.教育乱收费问题 9.生源地助学贷款何时‚近水解远渴‛?助学贷 款如何完善问题 10.取消‚校中校‛就能化解义务教育不公之‚痛‛?11.蓝领热后的背后 12.中外大学校长倾情关注 ‚港校热‛ 13.民办高校招生‚陷阱‛14.大学生当修脚匠引争议‚我很有成就感‛15.沉思研究生教育 16.是什么压抑了创新的 火花 17.‚鞭打教育‛在为社会培育‚残忍种子‛18.学校大发‚开学财‛19.周济下决心解决择校问题 20.提倡素质 教育,但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十、反腐败 1.腐败分子‚权色交易‛的危害 2.‚福利腐败‛3.医院腐败现象背后的问题 4.宣威药品购送模式:‚隔离墙‛能否 阻断‚回扣‛?5.安徽灵壁县交警敛财的‚食物链‛6.院长带头搞腐败医生七成吃回扣 7.无红报医院成为‚另类‛8.部分高校经济腐败案件频发现象
十一、知识产权 1.动漫产业:名著商标遭日企抢注的尴尬背后 2.知识产权纠纷反映的问题
十二、科学 1.科研创
新‚在关系‚中‛创薪‚?2.中国科研成果 90%无实际价值
十三、文体 1.农村还有没有演艺市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调查 2.冠军当搓澡工暴露竟技体育体制之弊 3.体育产业发展 4.奥运经济
十四、医疗卫生 1.药品价格改革有新思路 2.陈晓兰 9 年医疗打假生计陷于绝境 3.部分离休干部乱开药医保体系受冲击 4.农村医疗 ‚保障墙‛下的见闻,简陋之外的尴尬 5.医药代表‚实话实说‛:药价是多方合力‚推‛高的 6.医疗回扣 7.流行病 防控 8.‚福寿螺事件‛等类似事件的思考
十五、安全 1.从安全督察透视我国公共安全形势 2.煤老板大胆吐真言对清理‚官股入矿‚没信心 3.‚保护伞‚在无意中形成:一位大毒的制毒告白 4.来自‚明星企业‚的危险:两年为何关不掉一家工厂 5.安全生 产规章有人制定无人遵守 6.山西左云矿难瞒报问题再揭内幕‚黑心‛矿主有多黑?7.对公众应对地震危机意识的呼 喊 8.重大安全事故为何难以节制?9.大坝全线挡水三峡工程面临新考验 10.山西忻州市连续发生 3 起私藏炸药爆炸事 故的反思 11.看看左云事故煤矿如何‚五毒俱全‛
十六、自然灾害 1.唐山大地震:沉重的灾难宝贵的财富 2.内蒙古林区火灾频发人为因素约占九成 3.台风袭软肋我们还有下次侥幸吗?
十七、生活 1.专家: 开发休闲是积累国家、民族的文化资本 2.中国第一个‚休闲小康指数‛昭示生活方式的变迁 3.‚霸王条款‛ 凭啥霸气十足?4.经济发达了。幸福感怎么低了 5.火车票难道要用命来买?6.乡政府侵占敬老院 7.为何‚选秀‛活 16 动如此火?8.反垄断
十八、环保 1.国务院:研究制定能耗超限额加价政策 2.黄河岸边‚污水炸弹‛又惹祸 3.布达拉宫再传‚限客令‛西藏面临‚旅 游之伤‛4.青藏铁路:15 亿环保资金锻造‚绿色天路‛5.十堰‚纳污河‛使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水质受威胁 6.垃圾分 类有多难 7.电子垃圾如何处理 8.靠山吃山边毁山:陷入‚三化‛怪圈的风景区
十九、两岸关系 1.《反国家分裂法》2.连战大陆行 4.两岸统一和平之路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三大挑战与四大问题(一)面临的三大挑战: 1.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仅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而且经济发展本身也受到了严重制约。2.经济
发展不均衡。表现为城乡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等,已经阻碍了小康社会目标的实 现。3.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日益严重。(二)必须解决的四大问题: 1.必须坚持‚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的理念。2.必须解决体制性障碍。3.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4.必须坚持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构建和谐社会,挑战在哪里? 什么是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从理论上说,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是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 人、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社会。26 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改革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前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与挑战,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 筹‛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的社会。但是,我们过去一段时间,重增长,轻发展,造成社会发展严 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不仅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而且经济发展本身也受到了严重制约,造成消费增长不力,主要* 投资拉动增长的局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物质前提,但是,经济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如 果不能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高结合起来,不能促进普遍的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就可能加剧社 会矛盾。因此,必须改变旧的 GDP 增长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形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机制。和谐社会应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但是,近年来,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特别是 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事业投入不足,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已经阻碍了小康社 会目标的实现。‚三农‛问题
不仅仅是涉及农民的问题,而且是涉及经济转型、城乡关系、体制结构的综合性问题。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高度,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和谐社会应该是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社会。但我国的地区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从全国来看,东中西部经 济发展呈现阶梯型下降趋势。如何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们面对的重大课题。西部大开发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中部各省也开始提出‚中部崛起‛的口号。但是,发展不仅仅是上项目、拉投资、搞基础建设,中西部的差距更多地 体现在观念和制度上。中西部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发展中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是改变观念,落 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体制创新。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长期协调相处的社会。过去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代价的,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机制,为社会发展提供 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基础和生存环境,尽可能减少因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对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当前社会中存在着的诸多影响和谐却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都与体制性障碍有关。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这些突出矛盾。26 年的改革已经使现实利益格局乃至权力架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诉求日益越出‚纯‛经济领域,不断触及社会的、政府行政管理的和政治的层面。在新形势下,经济改革如果不辅之以相应的政治改革和制度安排,不仅难以取得深入进展,而且有可能增加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加剧社会的不和谐。因此,如何协调推进经济领域 17 和非经济领域的改革,既是今后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民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的理念。人民是建设和谐社会 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要激发全社会的活力,首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人民的创造力,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 神,尊重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实践,这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政府的职能要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创造良
好的环境上 来。要把实现人民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要建立人民利益的有效实现机制,使人民能分 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其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体制性障碍。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实现公平、公正和正义,防止权力‚寻租‛ 性腐败,必须从体制源头上解决行政性资源配臵的权力市场化问题,严格限制行政权力介入的领域,并对权力运行进 行有效的监督。政府对人民负责、‚权为民所用‛,是一切政府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为防止政府随意扩大权力、抑制公民和社会创新活动,要强调行政行为的法律授权,无论是投资领域的选择,还是行政审批的设定,都要求有明 确的法律规定。要确立政府只能做法律(法规)规定的事情的理念。第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明确政府公共职能,主要是在非市场领域或市场本身无力调节的领域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一是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打破行政性垄断,消 除产权歧视,强化产权保护,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科技基础研究、生态和环境保护,为社会提供市场机制所不能提供的公 共产品和服务;三是完善收入分配职能,在完善分税制、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基础上,建立和健全规范的对贫困地区和 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政府社会保障的基础平台,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社会保 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四是完善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公共权力要透明,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 公开发布制度,提高市场主体依据政策信息自主决策能力。第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社会治理的法治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多元化和思想观念多样化,成为不 可避免的现象。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前尤其要抓紧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表达、对话机制,防止和化解社会利益关系的 失衡和矛盾;逐步有序地扩大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引导各个利
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处理 好各种利益关系,使公民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同时,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这是建设一 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需处理好十二对矛盾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所以被称之为科学发展观,因为它科学地回答了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内涵和发展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根据胡锦涛同志关于‚五个统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有关论述,我们 认为,需要处理好十二对矛盾。(一)数量与质量的矛盾。GDP 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衡量经济发展总体情 况的一个最重要指标。但是只看重 GDP 总量,而不看重经济质量,是不行的,这就相当于衡量一个人饮食健康状况,只看饭量,不看营养结构一样。如果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不少,但却是粗放型的,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 浪费大,其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那么,这样的发展必然缺少后劲,缺少可持续的动力。因此,发展经济不仅要*数 量规模,更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没有足够的数量和规模,就无法为技术更新提供经费保证;而没有先进的技术 更新,数量规模的扩大并不必然增强竞争力,甚至会带来负增长的隐患。(二)城市与农村的矛盾。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70%以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我国经济政 治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举足轻重。农民富,天下富;农村稳,天下稳;农业兴,天下兴。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我们整个事业的基础。我国城市人口虽然不足 30%,但是城市的发展却集中代表了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 发展水平。从现实来看,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之比大约为 6∶1,而且 农村尚有 1.3 亿剩余劳动力无业可就。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问题,如何在现代化进程
中实现城乡 良性互动,如何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变富,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 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三)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矛盾。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较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基础好、招商引资条件好,因 此,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西部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东部的技术、经验和资金。但是西部地区也有自己 的潜力和优势。西部有丰富的资源和广大的市场。为了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实现良性互动互补双赢,必须按照全国 一盘棋的思路,形成东部帮西部、带西部,西部赶东部、促东部的发展格局。东部通过帮带西部,扩大市场,进一步 18 提升竞争力;西部则通过赶促东部,壮大自己,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四)公平与效率的矛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们党现行分配政策的一条重要原则。强调效率优先,符合市 场经济要求;强调兼顾公平,符合社会主义要求。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素质优劣、能力 大小、生产效益好坏是不一样的,因此,其生产效率和贡献是不可能一样的。按劳分配也好,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好,所得报酬也是不可能一样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分配问题上,只考虑公平,不讲效率,就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而只考虑效率,又会过分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所以正确的做法是:重效率,但不唯 效率;讲公平,但不搞一刀切。(五)先富与共富的矛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重要政策。这一政策借着改革 开放的东风使一批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 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先富了起来。社会的财富终究是有限的,有先富起来的群体,就必然有相对贫困的群体。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 0.4 的警戒线,如果把全社会的人按最贫、次贫、中等、次富、最富分成 5 个部分,那么最贫的 1/5 人的收入只占全社会的 4.27%,而最富的 1/5 的收入却占全社会的 50.13%。适当拉开收入 差距对现实来说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43 从长远发展来看,收入差距拉 大则是有害的,是要妨碍社会稳定的。因此必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收入者比重,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 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六)保护资源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发展经济没有资源不行,而资源都是有限的。于是当代有些发达国家很注意保 护本国资源,往往宁可漂洋过海出高价购买外国的石油、矿产、木材,也不轻易动用本国资源。我国现在经济发展很 快,对各种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我们仅*进口不行,一是我们资金有限,二是国际政治有许多制约 因素,不容易买到,而国内的有限资源如果坐吃山空,会很快用尽。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要发展经济又能保护资源呢? 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发展科技,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节约资源,提高效益;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产 生再生资源的渠道;三是搞好对外关系和对外贸易,进口紧缺资源。(七)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要生存发展,必然要利用自然之物,但是,如果人类对自然过度砍伐、开采、捕猎,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毁掉自己的生存家园。正如恩格斯所说: ‚人类不要过度陶醉于对自然界的征服,因为每一次这 样的征服都使人类遭到自然界的惩罚。‛他还举例说: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西亚以及其他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也有沉痛的教 训。因此,我们应该使自然在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科学的保护,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八)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矛盾。‚只有把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它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为了发 展经济,建设物质文明,我们需要借用资本主义的一些做法,包括发展市场经济,在这种条件下,难免滋生一些资本 主义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只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去教育人、引导人,才
能抵制和战胜资本主义的精神垃圾。否则,一个没有信念、没有正气、没有爱国精神的民族,即便暂时把经济搞上去,最终也会垮下来。反过来,如果空讲政治、空讲理想信念,而没有必要的物质文明作基础,那么这样的精神文明教育是没有说服力的,最终也会垮掉的。只有两 个文明相辅相成,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九)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矛盾。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美国拿不出巨大的财力发展军事高科技;同样,没有高 科技装备起来的无可匹敌的军事实力,美国也无法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地抢占市场、掠夺资源、操纵 国际经济运作。这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得益彰最典型的例子。‚财大气粗‛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上,也表现在军 事实力上。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假如只顾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而忽视国防建设,甚 至认为国防建设太浪费钱,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成为跛脚经济巨人,在政治上直不起腰来,甚至为人作嫁衣裳,断送经 济发展成果,最后被分化和西化。因此,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者缺一不可。不要因为敌对势力别有用心地散布‚中 国威胁论‛,我们就把自己的手脚束缚起来,不敢理直气壮地加强国防建设。(十)局部发展与全局发展的矛盾。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各部门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状况有很 大区别,各地各部门的利益所系也不相同,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各地各部门的要求也必然不一样。对某地某部门有 利的某种发展,对其他地区部门、对全局未必也是有利的。因此,各地各部门在求发展谋发展时,一定要有大局意识,一定要努力使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总体的长远发展。而国家在规划全面发展时,则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各部 门的特殊性和彼此之间的互补性,要在实现国家总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努力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并使全局发展的成果普遍受益。(十一)国内发展与国外发展的矛盾。现在处理国际双边关系时,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双赢‛,这比过去那种简单的 19 ‚你*我活‛要高明一些。但是,双赢并非意味着双方赢得一样,事实上也不可能赢得一样。双赢的意义在于求同存 异,各取所需。‚双赢‛的背
后有斗争、有较劲、有协商、有妥协、有让步。‚异‛是绝对的,‚同‛是相对的,否则 竞争就不存在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中国的发展必须放到国际大环境中去考虑,只关心自己得失,不关注 别人*活,肯定不行;只有以我为主,兼顾别人,求利己而不损人,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国内发展争得良 好的国际空间。(十二)构建和谐与批评斗争的矛盾。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求民主法制,说明民主法制建设还面临不少问题;要求公平正义,说明社会上还存在徇私不公的邪气;要求诚信友善,说明社会上还存在虚假丑恶的现象;要求充满活力,说明社会创 造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要求安定有序,说明社会上还存在**不稳的因素;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明社会上 还存在违法违纪毁坏自然的行为。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要搞不分是非、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构建和谐社会也 需要拿起批评斗争的武器,去刹住那些徇私不公的邪气,去制止虚假丑恶的现象,去克服**不稳的因素,去推动各 项法令的执行。《人民论坛》(2005 年第六期)公务员考申论高分秘诀:系统思考利于形成套路 公务员考申论高分秘诀:系统思考利于形成套路 申论考试越来越难,给定的材料从原来的 3 千字增加到 8 千字,阅读量也明显地增大,很多考生有点措手不及。应对申论考试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系统思考。有一句话说,人类要解决问题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把这种 方法、精神、理念应用到公务员考试上,也要进行系统思考。我们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些题目,脑袋里应该有一个很清 晰的框架,不管你怎么考,不管考什么,我都用这套方法来应对它,这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轻松应考。具体来说,怎么样才能系统思考呢?比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有很多考生把提出问题当成摘抄材 料,把给定的材料中自认为很重要的话摘抄一些,摘抄下来以后,认为自己就完成了概括。还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 主题,发表一些议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要知道这些不是在第一题考察,而
是在第二题 或者第三题考察。第一题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谈到系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概括主要内容我 们应该怎么系统思考,概括主要问题应该怎么系统思考,再有概括影响、观点、思路等等,又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 这都是有套路的。第一概括主要内容,可能要用四段论来概括。概括主要问题可能要用三段论。概括影响、观点、趋势、思路等等,可 能要用总—分—总的思路。第二怎么样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怎么解决问题?这是广大考生感到很难的一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思 从政府的角度来思 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第一,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转变人的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了观念,人们才会想到去解决它。比如 曾经有一道题目,考的是‚党政干部欠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这些党政干部意识到欠债不还是不对 的。可能有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一定这样吧,很多大学生用国家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两年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他一想,反正找不到我了,我也不用还了,他就不还银行贷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首先让他意识到不还贷款 是不对的。第一采取教育手段。第二采取行政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擅长的或者我们国家的政府最擅长的就是 行政手段。第二,行政手段。什么是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它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直接,直接针 20 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强制性,你如果不解决,我要处罚你。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是一 个很糟糕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六条‛实施细则里,就规定了这么一条‚新开发的楼盘面积小于 90平米的,不得低于 70%‛。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说我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下命令‛,这是一种行政手段。所以考生们一定要 从这方面进行考虑。第三,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比如房价问题,可能不是直接把房价调
下来,而是要减 少流通领域货币的供应总量,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投资,从而达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还有一种 特点就是自愿性。这是一种经济手段。第四,管理手段。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问题。社会学、法律学的考生可能知道,管理学包括四大块:第一计划,第二组织,第三引导,第四控制。计划就是做好决策,组织就是配制好人、财、物等资源,引导主要是谈激励,再一 个是控制。这是管理手段。第五,法律手段。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政府更多的还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大致可以 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第二就是立法。所谓的‚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党政干部欠 贷,通过起诉欠债不还的领导干部,强制收回他归还的贷款,这是一种执法。再一种是立法。我们可以规定建立一些 关于贷款的规章制度,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是立法的问题。第六,监督手段。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监督的手段解决问题,也就是构筑一个体系,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说到 监督,大家对中国的监督体系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权力监督包括什么?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行 政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还有法律机构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我国人民政协也具 有监督的职能。还有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一般的群众监督,比如上访、往来信、来访等等,再一种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这都是应该注意的。第七,伦理手段。所谓的‚伦理‛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问题时,有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促 使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反腐败问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来 解决。第三分析问题怎么进行系统思考。第一你要搞清楚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可能要搞清楚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 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等,考生应该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三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第一利益分析法,第 二供求分析法,第三种在考虑到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它涉及到哪些问题的主体。第四写文章,公务员考试一般有四种:第一种就是
一般的议论文。第二种评论性的文章。第三种对策性文章。还 有一种就是公文,意见、建议、报告等。申论性的文章就是一般讲的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评论型,比如给出一个 题目,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思路,对策性的文章,2006 年的问题就是谈谈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这就 是一种对策型文章。可以作一点考试的意见、报告等等,是一个讲话稿,是一种公文式的。作为考生来说,要进行系 统思考,四种不同的文章有四种不同结构要求,考生要好好把握。2004 年浙江省考试申论试卷写作例文能源短缺,能源短缺,燃眉之急 今年夏天,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不应只有赤日炎炎和历史最高记录的高温天气,更深刻的还应有破天荒的拉闸限 电的‚电荒‛。人们纷纷躲进防空洞,提出‚将空调温度调低一度,早关一小时‛的口号,从上至下破共抗电荒的难 题。这种用电告急的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浙江,据统计全国 22 个省市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供电缺口、拉闸限电的情 况。而短缺的能源也不仅仅只限于电,油、水等生活生产的必备能源均在全国各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短缺。‚怎么会电不够用?‛‚怎么会有电荒?‛人们普遍产生了心理疑问。经济繁荣发展了,人民生活奔小康,怎么会,出现这种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一时间能源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党和政府规划考虑的范围,也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讨论 的大事情。能源究竟为何会短缺呢?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引出现象,提出问题)引 其一,我国生产技术的落后,使我国企业生产的单位产值能耗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作为一个大国,虽然资源 的绝对量高,但就某种能源以及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我国是十足的能源小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尚未成熟,原有的粗放性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有深刻烙印。因此当前的 电荒油荒也许就是此种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恶果,亦是对人们的一次警示: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迫在眉 睫。其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科学。浪费水、电的情况在我国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乃是普遍现象。环保意识的淡漠,可 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尚未树立.生活方式及观念的落后等,使得
我国居民使用能源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人的眼里近乎奢 侈和浪费。另一方面,对资源滥取滥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使得我国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日趋恶化。试问经 济如何能在此空中楼阁中长久地发展。其三,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原油储备量低,但消耗量高。能源危机亦 21 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冲击我国的经济增长。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旧的国际经济秩 序的影响,使得国际能源的分配不均,有的过剩有的短缺,如何应对此种特殊的国际环境,如何更好地分享国际资源,已成为我国缓解能源短缺的一条重要渠道。(分析材料,总结原因)议 而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能源问题的长期 存在,不仅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亦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引起人民的某种恐慌,为避免由‚电荒‛引起的‚人荒‛,应从宏观和长远的观点来研究和把握,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其一,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集约型增长的 经济发展道路,加强对应用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积极寻求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能源如风能、太 阳能、核能的高效利用及新型材料的替代。坚持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策略,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其二,转变人们的观念,包括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定位。生产者在生产时要秉持低能耗高效率的观念,消 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电节水,如反复利用自来水,将每一单位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从而以最低的消耗寻求最高 的产出。要树立全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心并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体现 出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其三,积极寻求国际上的合作。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既是竞争者亦是合作 者,解决这一全球性的问题,更应依靠国际间的互助共进,如我国当前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签订多个石油合同和协 议就是很好的尝试和突破。总之,在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上,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 益的结合、局部利益
第三篇:申论写作总结
今年的江苏公务员考试是我最后一次公务员考试了,政审已经通过了,再过两个月就要去上班了,进的是别人说没有关系绝对进不去的单位,我只想说,只要你有足够实力,灰色潜规则是奈何不了你的。我并不擅长这种考试,但是这次的申论81.5分的得分让我占足了便宜,笔试成绩就高出了第二名一大截,最后面试没有一点风险地就成功了。
在我复习的历程中,QZZN的坛友们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这次考试完了我发现申论绝对是有窍门的,而且是大窍门!作为回馈我以我最详尽的表达来介绍一点经验,希望对还在为公考奋斗的坛友有一点作用。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完我的文章,我只能说,我把我知道的诀窍都抖出来了^_^。一些牛人可能要笑我了,申论80分以上吹什么。我在这里不是炫耀,因为我在这次考试前的15天的一次地方考试中,我的申论才68分,而之前的申论也从来没上过60分,这短短15天里我觉得我的方法是可以让大家参考的。【讲述】
引子
我真正说来复习公务员断断续续也有半年时间了,我以为申论无非就是多练猛写,每天写一篇,坚持了大概有一个月,终于坚持得恶心了。但是从最开始半天挤不出来一句话到后来确实有话可说了,写作速度也上去了。每次模考或者正式考试也好,行文总是行云流水,考完感觉甚佳。但是每次考出的结果非常失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甚至一度以为我天生申论就写不好了。偶遇
在最后一次考试的前一个月左右,我遇到了一位老师,他是我们学校里面中文系的老师,以前参加过职员考试申论的阅卷,我说起我公考申论的惨痛往事,他就向我索要了一些写过的文章,说可以帮我想想办法。我拿了自以为写得不错的一些申论文章给他看,看完他叹叹气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是不错,但这不是申论,申论有两点比文章本身内容还重要,那就是“结构和条理”。结构和条理,这两点的指导对于我来说就跟没说一样。他跟我细说了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两点的重要,不但要有结构,而且要结构精美,不但要有条理,而且条理要很容易看出来。这开始让我的申论写作有一点头绪了。
实践的提点
在家里复习一段时间里,我父亲帮我找了一个土地管理所的临时职位,说他们最近在做总结报告,反正我也是练习写申论,让我过去看看,有可能可以学点东西,于是我将信将疑去了那个小的单位。工作并不太累,每天统计数据,写总结些意见,让领导提修改意见,还有就是阅读大量的地方报告。我并不认为这些对我的申论有什么帮助,可当我实习完一段时间回来,有一天写关于农民失地问题的一篇申论的时候,我发现脑子里面清晰无比,写出的文章我觉得比参考答案还要深入,可能很多坛友早就明白这个事情,可是我这个时候才明白什么叫策论文--
就是脑子里面有货,心里有主意。所以我开始狼吞虎咽地阅读各种新闻资料,国内的国际的,经济的社会的,然后在接下来的一次地方考试我终于突破了60分,68分,但是还是不高,所以没以绝对优势取胜。
闪光15天
这次失败并没有让我气馁,因为我发现申论不是虚无缥缈,而是有章可循,而且这些要点是不容易被重视的。所以我继续练习,但是今天写一篇明天写一篇,可没有人打分,我并不能判断我今天写的是不是比昨天的好,感觉效率很低。有一天我以前的舍友打电话给我(我的成功全靠我身边有这么多人支持我),说深圳有一个申论批改标准中心的机构,是专门训练申论阅卷人员的,在他们中心的网站上可以申请提交申论,阅卷组会给你的申论打分并且给出评审意见。这无疑绝好地解决了我的问题,我马上申请了测试账号,在接下来的15天里我除了每天打打篮球就做一篇申论,然后晚上等着评分和批改结果的出来。当你发现每天有权威人士按评审标准帮你的文章打分给评语的时候,就像你知道了对手的底牌一样的感觉,看完分数和评语马上就知道是哪里的问题,每天看完批改我就上网找找资料,补充下脑子里的材料,然后躺在床上想想今天的分高或者分低的原因,慢慢就摸透了申论评分标准的规律和脾气。我感觉这是我并不漫长的申论复习史上最有效率的15天。
终局击杀
终于到了去南京考试的,因为我是外地考生,所以前一天晚上买的机票,很晚才到南京,找了个小旅馆匆匆住下来了,和以往不同,这次我的心里出奇地平静,就像是来旅游一样。我的行测向来是发挥比较稳定的,分数不高不低。申论考试的时候感觉变化很大了,我把材料仔细读了三遍,确定自己每一个材料的细节都读透了,然后刷刷刷开始下笔,我提前10分钟完成了试卷,把自己的答卷纸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次的分数至少在75分以上。不再是以前那种盲目自我良好的感觉,而是觉得如果不出错,一定能拿到这个分数。所以到最后考试结果出来,旁边的人觉得我人品爆发了,但我自己并不太吃惊。
【总结】
上面写得比较乱,但我把能在15天内我能从68分提高到80分的经验归结为以下三点。
1,结构与条理
每本辅导书都这么强调,但是能正真意识到这个重要性的考生并不多,这就是传说中的“熟视无睹”。结构上要注意各部分划分合理,各部分之间逻辑性强,每段开始和最后要承上启下,每段的总分结构就不用说了,一定要保证。条例上,要保证自己的文章所有的字句都在条理之内,也就是都被“就国内形势而言......就国际形势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总之......”“短期来看......长期来看......”所包括,不是某些部分,而是全部都在条理之中。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对这一点已经理解透彻做得很好了。2,知识累积
千万不要背资料,要多看,要理解,要了解问题的核心实质所在。很多人推荐看半月谈或者人民网的评论文章,我觉得初学的时候可以这样,但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多看一些报道性的文章,直接获取信息自己加工,比看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更有深度,而且用起来也会更灵活。自从我知道这个道理之后,闲来无事就看报,看新闻,看网络报道,阅读的时候同时想想以前自己看到过类似的东西没有,这些东西的内在联系在哪里。只是累积也不需要很久,一个月半个月的持续高强度信息输入,我个人觉得也很有效。
3,吃透评卷标准
有人说要吃透材料,有人说吃透阅卷心里,其实吃透评卷标准才是关键,公务员申论阅卷的评卷标准不是公开的,但是有实战机会那是最好的,我那15天内等于每天参加了一场正式的申论考试,所以才提高得那么快。所以有考试机会就要去参加,甭管省考市考试,这种累积是非常有用的,我参加的那个申论批改标准中心的测试算是投机取巧,不过对于缺乏指导和练习的人来说绝对是捷径,但很难申请到账号。体验评卷标准,就是摸透申论评分的脾气,就像航向标一样,让自己知道应该往哪方面进步,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走,这是得高分的关键。
4,持之以恒
像我这么愚钝的人坚持半年都能考下一个难度不小的职位,大家就更没有问题了,不要怀疑,只要坚持练习,坚持总结。
第四篇:申论写作——文章八法
本文原名《文章写作十二题》,我摘选了其中的八个部分,改成现在的名字。作者王梦奎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虽然不是讲申论,但作为一个体制内的老笔杆子,对于写文章的感悟,我想要比市面上所谓的专家的意见有意义的多。本文主要讲的是文章的形式结构的问题,因为不是为讲申论而作,所以有些地方还需要自己好好体会把握。
一、文章怎样才算好
文章怎样才算好,也是见仁见智,不容易一两句话说清楚。甲认为好,乙可能不以为然;乙认为好,甲可能不以为然。这和个人欣赏偏好有关。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不能把会议通知或者工作报告写成抒情散文和学术论文。
虽然这么说,对于什么是好文章,还是有共识的。文章的好坏,读者还是能分辨的。经过千百年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优秀作品,是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像《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文章,《唐诗三百首》中的不少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四大名著,长久流行而不衰,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古人讲义理、考据、辞章。义理就是讲道理,有见解;考据就是材料要准确;辞章就是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涉及文章的语言、章法和风格等许多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笔要好。
毛泽东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还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判断的形成过程,推理的过程,就是调查和研究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以及逻辑和辞章问题,都是写好文章和文件的根本要求,是从认识论的高度阐明调查研究和思维过程的很经典的观点。这里所批评的现象,现在也还普遍存在。
可以说,好文章的要求,是正确的健康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表现形式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文章不仅要有内容方面的追求,也应该有形式方面的追求。
文章的风格与流变,和文章内容、时代精神息息相关。文章内容是否正确取决于立场、见解和知识,首先是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对中央精神的把握。思想僵化,没有见识,内容贫乏,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里我着重讲的,是表达形式和文风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内容方面的问题。
二、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是说文章选题。选题很重要,选好题目,文章成功一半。
初学写作者写大题目往往不容易成功,因为大题目涉及内容广泛,不大容易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不是抓住鸡毛蒜皮无限夸大上纲,而是把题目范围定得小一些。这样做,分析容易细致深入。
大题小做也有成功的,这要求具备很广博的知识和很高的概括能力,一般人很难做到。我举两个例子: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是毛泽东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背面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手书的碑文,碑文总共114个字,分三段,每段只有一句话: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里三个一句话的排比句式,很准确地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几个大的阶段,三句话的结尾都是“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很切合碑文的要求,是一篇好文章。
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是1927年在广州的一次演讲。这样大的论文题目,鲁迅没有摆开架势,时代背景,一、二、三、四,而是根据史书和《世说新语》之类著作的记载,讲许多故事,通过对一些重要人物的评价,说明魏晋时代的政治和社会风气,以及政治、社会风气和文学流派的关系,具体生动,比看抽象的论文印象深刻得多。在这篇演讲里,鲁迅把汉末魏初的文章风格,概括为“清峻”——简约严明,和“通脱”——随意或随便。这个时期的文风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作者知道的,应该比写进文章的东西更多,这样写起来会轻松自如,绰有余裕。如果自己不懂得那么多,硬着头皮写大题目,会感到吃力,甚至给人以声嘶力竭的印象。
我一向主张初学写作者,特别是从事研究工作的青年人,要小题大做。这样有助于找准聚焦点,对某个具体问题作深入研究,把道理说透彻。没有对于所讨论问题的深刻认识,没有对于全局的把握,写大的题目容易陷于空泛,大而无当,你说的别人都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没有说。
三、粗枝大叶
粗枝大叶只是个比喻,古时用来形容汉代文章的粗犷大气,与六朝文的华丽细腻相区别。
粗枝大叶,当然绝不是说,写文章可以粗心大意,文章可以有疏忽和漏洞;而是说,要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要先把文章大的结构和布局搞清楚,把文章大的框架立住。就像一座房子,四梁八柱立住了,才坚固而牢靠。或像一个人坐在一个很结实的四条腿大椅子上,就显得大气而稳当。文章有不同的风格,不论是清峻还是通脱,是豪放还是婉约,框架都要立得稳,才能站得住。当然,这种框架构思,不一定形诸文字,也可以只是个腹稿。框架定好了,才能够提纲挈领,观点和材料的组织才会有中心,写起来才不致“节外生枝”。框架立不住,观点和材料的取舍就会无所依据,就不会有逻辑和条理,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纲举目张的说法,用在文章写作上是合适的。
文章框架设计的过程,也是初步分析归纳和理顺思路的过程。文章主题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每个方面有哪些内容,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粗线条地摆布停当,文章大的轮廓和脉络也就有了;什么地方是需要弥补和加强的薄弱环节,也就大体清楚了。最初确定的框架,只能是粗线条的,写作过程中修改补充和局部改变是难免的,但事先的缜密思虑可以防止中途全盘推倒重来。粗枝大叶,注重大的轮廓和脉络,不是不注意细节和交代事实。该说明的事实还是要交代清楚,不要省那几个字。有的文章,讲了一大篇道理,读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要以为自己知道的读者都知道,中国人知道的外国人一定知道。用简明的语言把事情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并不容易,有时候比发议论还难,说得多又容易啰唆。叙事是写文章的基本训练,中学生作文都是从记叙文开始的。中国古代小说很注重交代事情和人物的来龙去脉,三言两语,清清楚楚。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可以从古典小说借鉴简要交代事情经过的做法。有的大块文章,开始头绪比较多,有的线索在讲述过程中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像《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其实这是可以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交代清楚的,只要细心,并不困难。
四、简单明了
文章要简明清爽,不能拖泥带水。简单,才能明了。简单明了,才能眉清目秀。古代文字刻在龟甲上,后来刻在或者写在竹板上,很费力气,所以文章都很简短。《论语》只有1万多字,《道德经》只有5000多字。司马迁的《史记》写50多万字,在当时非常不容易,用一辈子精力。古人说某人学富五车,那是指竹简和马车,如果是纸质印刷品,五大汽车,恐怕谁也读不了那么多。如果是电子版图书,甚至十个光盘也读不完。发明了纸和印刷术,书写方便省力,文章也越写越长。据说海明威为了把文章写得简明,站着写,写得太长就累得写不下去了。
有人说,白话文不可能写得简短。事实并不是这样。有人和胡适辩论,说只有文言文才能简短,并举推辞不就某职为例,复电用文言文就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只有12个字;胡适说,白话文可以只用5个字:“干不了,谢谢。”打电报因为按字数计费,都很简短,这是经济规律起作用。世界性的高峰会议因为严格限定时间,发言都不长。要言不烦。过去有“惜墨如金”的说法,有的评论甚至把“简”称为文章“尽境”,也就是最高标准。清人刘大櫆《论文偶记》说:“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简约是文章之道,不能“瘠义肥辞”(《文心雕龙·风骨》),内容稀薄而空话连篇。
写文章的本领,在于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明了,不在于把简单的问题说得复杂。
写文章的经历,往往是“短—长—短”:开初没有东西可写,文章长不了,小学生的作文都很短;学问有了长进,知识多了,文章也越写越长;能再由长到短,就成熟了。这里是两个飞跃。借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古话,文章之道可以说是“由简入繁易,由繁入简难”。简,不是简陋和寒碜,不是只有平铺直叙而没有曲折多姿,也不是只要直白而不要含蓄,更不是要把文章写得干瘪枯槁;而是用简约的语言,准确表达思想,这是要高水平才能做到的。实现由长到短,比由短到长要难得多。可以说,由短到长,是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再实现由长到短,只有少数悟得文章之道的人才能做到。写短文章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有一次肖伯纳给朋友写信,说对不起,我因为没有时间,不能把信写得短些。当然,文章简约不仅是文字功夫,也和世事洞察有关。
文章写得太长,有的是因为不得要领,不知道什么是重点。这是认识深度的问题。
写得太长也是文风问题,是思想和工作作风的反映。毛泽东在延安批评过,党八股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1942年延安反 对 党 八股的干部大会原来就叫“压缩大会”,他在这次会议上的著名报告《反 对 党 八股》,列举党八股的表现,分析党八股的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及其危害,今天读来对我们写好文章和文件还很有启发。现在的套话,也是一种党八股。国际交流中更要注意简单、明快、响亮,还要尽可能做到中性和通用,因为中外文化差异很大,我们习以为常的,外国人不一定了解。北京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上海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都是好例。当然也不是越简越好,例如有些简称和缩略语,时过境迁,不仅外国人不懂,中国人也不大清楚,比如“五讲四美三热爱”,恐怕很多人都很难准确说出是指什么,这就需要把话说全。每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在这方面比较注意,负责翻译的人还是经常提出某些概念如何正确理解和表达的问题。有鉴于此,我曾经设想,可以编一本《中国政治经济词汇中的数字》,以帮助人们阅读以往的文献。
林语堂说,演讲要像迷你裙,越短越好。文章也是这样。不是长文章都不好,不少世界名著是长篇巨制。《庄子》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还是要根据内容需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换个说法:同样的内容,要用最简约的文字表达;同样数量的文字,要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这也是投入产出关系的效益原则。
五、剪裁得体
作者一般都会掌握比较多的资料,这是文章的原料。动起笔来有许多话要说,但只能围绕主题,讲最必要的话,援引最必须的事例和数据。什么话说,什么话不说;什么话多说,什么话少说,要认真剪裁,有所取舍。就像裁缝,拿到一块布,还只是原料,做成合体的衣裳需要剪裁和缝制。初学写作者,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写到一篇文章里去,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枝蔓横生,杂乱无章。
郑板桥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竹石画》)剪裁,就是把冗繁的无用的东西去掉,让文章“得体”。人的言行要得体,文章也要得体。
文章要匀称,正像人体肥瘦匀称才好看。要有骨有肉。只有骨头没有肉,那只是文章提纲。肉太多就臃肿了,也不好看。头重脚轻,头轻脚重,大肚子,干骨头架子,都是要避免的。文章重点要突出,突出重点也要匀称,重点和非重点的摆布要恰当。“红花也得绿叶扶”。
要善于藏拙。比如一个问题包括同样层次的三个方面,你对其中两个方面了解得多些,另外一方面了解得很少,不能深一脚浅一脚,知道的讲得很详尽,不大清楚的就一笔带过,这很容易暴露弱点。与其如此,不如都讲得简略些,把同样层次的问题放在大体相同的位置上讲,讲到大体相同的详略程度。这就像经济学上讲的“短板理论”,经济计划工作中的“短线平衡”。也可以采取另外一种办法,就是把题目改得小一些,只写自己知道得比较多、理解得比较深的问题。
大的文章或文件,往往要先经多番讨论,确定大纲,然后多人分头执笔写作。这样做的好处是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因为很大的问题是一个人所难于完全把握的。这种办法也有缺点,就是初稿往往自成体系,叠床架屋。这需要通盘筹划,加以剪裁,使之浑然成为一体,不能留有拼凑痕迹。中央许多重要文件都是这样做的。
六、掐头去尾
文章开头和结尾很重要。开头要开门见山,引人入胜,不要弯弯绕。结尾要戛然而止,留有余响,不要画蛇添足。有的文章冗长落套,和开头结尾有关。
“开拳便打”,直入主题,是文章简短和避免套话的重要方法。章回小说常说“闲话休提,只说正话”,写文章也应该如此。传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原稿开头讲滁州东边是什么山,西边是什么山,南边是什么山,北边是什么山,后来改为一句话:“环滁皆山也。”这是剪头而显精彩的好例。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引言很简短:“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次:”也是一语开篇的好例。《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有气势和历史感,又直入全书主题。《古文观止》里的许多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很精彩。比如韩愈的《师说》开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言简意赅,对师的职责作了准确的界定。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切合小说主题,又很有哲理,是作者的感慨和总结。这些精彩的开篇让人过目难忘。
读者不喜欢文章“穿靴戴帽”,因为这是累赘,没有实际内容。掐头去尾,就是“脱帽去靴”,剪除累赘。作者头尾讲的那两段套话,可能是为了配合某种形势。中央文件已经讲清楚了,读者都明白,不用你再费口舌,掐头去尾剩下的“干货”才是需要你说的。有时候生硬地去配合形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引起读者对文章意图的误解。
在不少情况下,确实需要在文件或文章中,特别是在正式会议的文件和报告中,申明某些重要的政治原则,那就要在最显眼的地方,用最准确简明的文字加以表达。在文章或者文件写成后,还要认真检查一遍,仔细想想,看在大的原则问题上有没有重要的疏忽和遗漏。这种周到和细心是必须的。话不在多,要说得正是地方,说得准确,说得恰到好处,不必唠唠叨叨地反复说些不痛不痒的话。政治立场是通过整篇文章体现的,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
七、勤标点,多分段
短句子,短段落,文章会显得干净利落。
多分段有助于条理。段落太长,不同的内容放在一段里纠缠不清,文章会显得沉闷,逻辑也不容易清楚。
标点有助于阅读。句子太长,两行一个逗号,好几行一个句号,读起来很吃力。古代没有标点,由老师教学生“句读”,即断句。鲁迅文章没有顿号,都是以逗号代之,显得干净紧凑,读起来有节奏感。
凡是能用短句子的,不要用长句子;凡是能分段的,不要合成一段。各就各位,疏密有致,不要挤成一团。这样读起来清爽。如果文章所论内容太多,不容易用分段的办法加以归纳条理,可以采用分几大部分,并贯穿以一、二、三、四、五„„写若干条的办法。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著作,现在中央全会的许多决定,就是采取这种办法。这样做有助于把复杂的问题条理化,减少起承转合,节约篇幅。
减少起承转合,还可以借鉴文学上意识流的写法,有某些跳跃,省略某些过渡性的意思和段落,读者能够理解。这也有助于文字的精减。
八、文无定法
鲁迅说过,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文章写作既然是一种技巧或艺术,不是告诉一种方法就可以如法炮制的。这是科学和技巧或艺术的不同。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文章,功夫也多在文字技巧之外,就是研究的深入,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和对世事的洞察。厚积,才能薄发。
单就提高文章写作技巧而言,唯有多读和多写。把文章当作一种事业追求,不懈努力,总会有收获。“上天不负苦心人”。
写文章要取法乎上。要多读名家的文章,不是一家而是各家,不是一种体裁而是各类体裁,不仅从内容品味而且从文章形式品味。读多了,就可能逐渐悟其奥妙。
读书对于写作的好处是用不着多说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对于读书,我有两点体会:一是阅读面要广,不要仅限于专业领域;二是要会读书,独立思考,不存成见。有的要精读,大量的是浏览。对于名著,不限于体会其观点,也要细心揣摩其思路和方法。
要多写,写各类体裁的文章,熟能生巧,会越写越顺手。驾驭文字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够得心应手,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发生想得清说不明、说得好写不出的问题。
写文章要早起步。“文从胡说始,诗从放屁来。”“初生之犊不怕虎”,容易放得开。起步晚了,容易发生眼高手低的问题。30岁时可以拿60分的文章去投稿,40岁就不会有这种勇气了。普通干部有这种勇气,当了官就可能没有这种勇气了。
第五篇:申论写作技法总结
申论写作技法总结
一、申论的评分
1、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在实际改卷操作中,基本上是按照参考答案改卷,故答题者要力求到达写出标准答案的水平。酌情给分实际为酌情扣分。
2、踩点给分
踩点给分要求,文字组织多采用短句作答,避免冗长解释。
3、申论拉开差距的重点在于,第一题和第二题得作答。
二、申论的文体结构选择
1、总分结构
总分结构的优势在于表述全面。缺点在于缺乏深度思考,无法体现写作的的思维结构。
2、递进结构
近几年的高分,往往均采用递进结构,特别是申论第三题。
三、个人写作的优势展现
1、修饰手法的选择。选择一些平常不怎么使用的修饰手法,更能体现写作者语言功底。具体因人而异,要做到熟练运用。如顶针的修饰手法。
2、文体结构严密。
即平常所讲的起、承、转、结。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为一个常见的文体写作结构。
2论证。这三个议论文的要素,如果过多侧重于这几个基本点上,就无法体现出考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相信,可以翻看中学课文“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这些强调论证的东西,忽略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申论议论文的写作并不是严格的议论文写作。
2、标题
简明扼要、从小切入、宜用动宾短语、不宜使用感叹号疑问句。如:加强(药品使用的)检测工作。
3、优秀申论作文的几个特征(1)、结构清楚
(2)、适当采用修饰手法、名言警句(3)、提出对策切实可行(4)。。
六、其他遗漏的问题和其他讨论
1、第一题内容的详略把握
这个说起来简单,一个是材料详略,一个是提问方向。具体大家慢慢体会。
2、防止材料组织时遗漏对比性事件/对比性观点
对比性事件和对比性问题:答题意思差不多,即材料在反映一个问题(坏的方面)或坏事情的同时会对其相对面(好的方面,或好的事情)作出说明,在概括式,应将这些对比概括进去,范例:三汇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涌兴工作机会非常多;“缺乏诚实的赖账干部,与恪守诚信、临死不忘欠他人借款的遇难矿工聂清文相比,确实令人失望。”
3、申论写作首先要明确问题
“申论考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才能明确方向,根据考察内容,作出适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