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情况的
调查报告
3月中旬以来,在市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安排下,由办公室组织人员对琼湖街道办事处、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和12个乡镇的33个城镇社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乡镇12个,庆云山街道办事处6个,万子湖乡1个,琼湖街道办事处12个,经济开发区2个。2009年社区换届后产生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160名,33个社区全部实现了交叉任职,社区党支部书记与社区居委会主任交叉任职率达100%,社区居委会委员交叉任职人数为93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交叉任职率为73%,新一届居委会成员中中共党员126人,占78%;文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160名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为17人,占10%,高中(中专)学历的80名,占51%,初中学历的63名,占39%;年龄结构逐步年轻化,30岁以下的1人,31岁至50岁的149人,50岁以上的10人,妇女干部进入社区工作的比率在上升,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妇女干部39名,占24%,充分体现了社区妇女在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33个城镇社区运转正常,社区干部的工作热情非常高,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工作较以前的满意度提高许多。
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现状
自2009年5月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湘民发[2001]17号文件)及益阳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在充分听取基层组织和居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开发社区资源,有利于社区自治,有利于发挥社区功能的原则,将中心城区22个居委会和2个行政村整合为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6年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前对全市33个乡镇居委会整合为12个社区,2009年又将万子湖乡加禾村,琼湖街道办事处杨泗桥居委会,五岛村,太白村,凤凰村等5个单位改为社区。市委、市政府将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城市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按照“全面出动,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配合,全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社区居委会管理的范围扩大了,行使的职能增加了,特别是近几年企业改制后,手头的工作变多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党建工作、民政低保、劳动就业、社区教育、普法宣传、社区环境、城市规划等28项工作与当初成立初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领导重视,确保社区经费的落实。2009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对社区居民委员会责、权、利进行了重新的明确,市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给中心城区每个社区补助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3.5万元。平均每个社区2万元的以奖代补经费和城管进社区的2万元奖励金。同时给乡镇社区按原居民委员会数3000元一个的补助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
2、社区硬件设施的建设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社区建设必须先建设好社区,也是社区建设发展的需求。社区改制前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尤其是办公设施匮乏,根本不能适应社区建设的要求,随着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行政区划的调整,社区工作的内容和工作任务大幅度地增加,特别是农民工进城和改制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大部分职工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这些人直接关系到城区的稳定与和谐,这就势必导致对社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新形势下要使社区居委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给社区组织以最基本的工作条件,尤其是办公条件,在改善办公条件上,市采取了财政投入与部门相结合的办法,中心城区的黄家亭社区,新和社区,金田社区已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各部门为社区提供了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空调、办公桌椅等设备,办公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3、社区基础性工作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社区班子建设,根据市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布臵,在2009年社区第七次换届选举中,由市人民政府依据各社区的情况,规定了职位数,由市委组织部下发规定社区主任与党支部书记执行一肩挑,社区居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的要求。二是建立了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居务分开制度,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尤其是琼湖街道办事处新和社区和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的和平社区吸取外地经验,结合本社区实际,把社区建设有关内容编著成册。三是摸清了底子。全市各社区,将辖区内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住址,婚姻状况等登记造册,有条件的社区还输入了微机进行管理。新城区条件较好的社区对辖区内每栋楼逐一编号,在醒目位臵设臵楼栋标牌,每个楼栋聘请了一名治安,计生信息员,为社区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4、部门联动促进社区工作的发展。社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责任重,仅靠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是难以有所突破的。为此市委、市政府已明确28个成员单位切实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充分利用社区这个平台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参与和推动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目前已有较多单位拿出了具体措施,如:市委组织部到社区办点示范,提供电教设备,多次派员至社区调研,谋划改制企业党员和单位党员进社区后如何交接和管理教育的问题。市计划生育局下发了《沅江市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年初又对流动人口和改制企业育龄妇女进社区后如何管理的问题进行调研,对难点社区派员进行常年跟踪服务。市公安局下发了《沅江市公安局社区建设方案》按照“一区一警”的要求,在每个社区设立了警务室,市劳动局的再就业登记进入社区,并且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安排了相应的工作经费和添臵了办公设施。市城管局根据上级城管进社区的要求,安排专职人员进社区督导工作并按季进行检查评比给予奖励。市民政局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在每个社区设立了信息员和专干,将所有的民政业务和款项如实足额的发放到民政对象手中。
三、社区居民委员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2009年第七次社区换届选举后,全市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33个城镇社区,217个社区居民小组,选举产生160名社区干部,聘用357名工作人员,社区从居务管理,财务管理等都实现了完全统一管理,办公场地从30平方米到1080平方米不等,办公场地能适应目前服务需求且最好的是金田社区,新和社区,王家亭社区。条件较差且又面积最少的是草尾镇草尾社区,琼湖街道办事处的山巷口社区,泗湖山镇锹板咀社区,阳罗镇永兴社区。3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中,办公场地有房产的只有10个,其余23个社区都是租用的民房、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的闲臵房,办公条件恶劣。经济条件从账面来看只有9个社区略有积余。其余24个社区从账面看亏损近300万元,10%的社区工作人员二、三年没有领到工资(以乡镇社区为主);47%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200-400元;35%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500元;8%的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1000元至1500元。
1是思想认识不够。个别领导干部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我市社区建设较其它兄弟县(市)有差距。社区建好了,社会就稳定了,和谐了,城市也漂亮了;少数部门单位共驻共建意识不强,还有一些单位没有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社区建设关心、支持,参与不够,没有认识到每个“单位人”将来都将成为“社会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居民群众对社区建设还比较陌生,社区意识淡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是办公场地,办公条件差,发展极不平衡。中心城区21个社区中,办公条件和场地好一些的只有王家亭社区,金田社区,新和社区,其它是租用在本辖区内的窄小的门面内或企事业单位闲臵的房子内,几个工作人员场地拥挤,每天要接待不断来访、办事的社区居民,特别是旧城区庆云山街道办事处的6个社区,工作难度大,情况复杂,条件相当艰苦,除正常的接待工作外,办公,档案,妇检等设施相当简陋。
3是工资待遇偏低,办公经费严重不足。2002年成立社区之时,市政府对中心城区的社区,每个按3.5万元下拨包括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在内,年终每个社区以2万元的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从2009年开始城管进社区,每个社区2万元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考核发放,乡镇社区的经济条件就更差了,全年的收入来源主要靠政府按原居委会每个拨付3000元的标准,12个社区全都是收不抵支。9年过去了,社区工作任务成倍增加,特别是前几年企业改制后,移交社区管理的下岗分流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目前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工作量不相适应,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无法落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发挥。
4是社区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21个社区发展极不平衡,新城区发展起点高,发展快,旧城区相对滞后,条件差,基础也薄弱,硬件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5是社区自身经济发展滞后。除新城区个别社区经济条件和发展经济意识超前外,大部分的社区(包括乡镇社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社区工作就是做一些婆婆妈妈的琐事,社区干部疲于应付方方面面交办的事务,如何发展社区经济考虑较少,尤其是建制镇的社区,经济来源非常少,日常工作难以运转,创收能力极低,制血功能不强,严重制约了社区建设事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集思广益,确保社区经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和提高社区经费已迫在眉睫,经费的短缺,直接影响社区正常工作的开展。调查发现,个别社区由于经费的不足,使工作处于半瘫痪状态,务必使全社会,上级领导机关给予充分的重视,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劳动社保,住房公积金的交纳和办公经费的保证是全市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区干部的工资待遇应保证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上,请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的部门积极协调处理。
2、整合资源,切实保障社区的办公用房。在走访中发现,全市有26个占80%的社区无自有办公用房。随着社会的进步,并结合我市的实际,目前社区在接受企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人员逐年在增长,社区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重,工作性质较前几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和加强社区建设的问题,多年来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多次提案和议案,要求解决好此类事宜,但苦于财力的原因和无好的方法,一直以来未得到解决。近年来,由于事业单位的整合和部分小型企业的改制,在全市社区内都有一些闲臵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原有办公场所,是否可以通过由市政府组织、指定专业的部门牵头,落实闲臵房的问题,并采取多种措施划归社区,解决社区的办公用房问题。
3、采用政策扶持,提高社区的造血功能。发展社区经济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只有供血没有造血不是长久之计,通过有效的政策扶持,部门配合支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社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可办小厂、开门店等方式提高社区的经济收入。在市政府的领导下,由经济发展部门积极的向社区建议,提供一些适应社区发展的较好项目,以达到社区经济拓展,逐步实现自给。
4、政府调控,逐步实现社区经济的平衡。全市33个城镇社区,乡(镇)12个,中心城区21个,其中庆云山街道办事处6个,经济开发区2个,万子湖乡1个,琼湖街道办事处12个。在33个社区中,经济条件比较好一些的6个,这6个比较好的社区基本上集中在新城区,且经济条件与基础较其他社区,特别是乡(镇)社区经济差距甚大。条件差的社区1分钱当1元钱用,甚至当10块钱用,经费还是不够用,所以建议是否可以通过政府调控,采用分层次,分条件进行分配资金,以达到全市社区经济的基本平衡。
沅江市民政局
2010年4月15日
第二篇: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居民委员会:
我今年63岁,家住兴华路XX号,平房(23平米),与妻子离异,现独自生活,身体长期有病,不能干重体力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靠亲属救济勉强糊口,年收入不足180元,生活异常艰难,当我-
当我听说还可以向社区申请低保,我非常高兴,本来已绝望的心又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为此,特向广场社区居民委员会申请低保。我也想靠自己的双手不给党和政府增加负担,但身体状况、家庭的窘困、生活的艰难,如今只能让我命悬一线,希望社区能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城市低保申请书(二)
我叫xx,家中x口人。现住十堰市路北区钓鱼台南楼#楼#门#室。房屋是1998年住房改革时购买的公有住房。住房面积为46.1平方米。我家收入只有207元,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低保。我的家庭情况是:
我本人,1948年生,慢性气管炎哮喘病,长年有病。曾在建筑陶瓷厂上班,于1998年病退。工厂给生活费207元,再无其它收入。
妻子,王慧,1950年生,没有参加过工作,没有任何收入。儿子,唐明军,1973年生,先天性呆傻,无工作无收入。
我还有一女儿叫唐明凤,1977年生。现已出嫁。住湖北十堰小区x楼x门x室。在十堰第九瓷厂上班,月工资451元。其夫,是同厂的下岗工人。厂子开下岗生活费251元。她有一个女儿,2周。她家生活也很困难,不能给我生活费用。
请求政府根据《十堰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
城市低保申请书(三)
**县**镇第三居委会: 我叫,男性,小学文化,现年岁,家中口人,无业,现住。由于家庭收入低基本生活无以为继,特申请城镇最低生活救助。现将我家具体情况介绍如下:本人,因常年患病找不到稳定工作。
妻子,26 岁,无业。
女儿,因家庭生活拮据没有多余的钱送女儿上学,至今一直在家里。由于我们夫妻二人工作不稳定,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致使家庭异常困难,生活十分拮据,年收入还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 生活特别艰苦。幸好,我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心里非常高兴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也只有您们能救我全家于水火之中。于是几经思考,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望政府批准为盼。
城市低保申请书(四)
尊敬的领导:
我叫***,祁阳县***镇***村第*组人.1932年8月出生,现年75岁,由于原来家境贫寒,小学只读了五册,1950年10月在广州军区46军当兵,52年九月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多次著名的大型战役,在一次攻坚战中,被炮火埋在战壕里,死里逃生,大腿光荣负伤,荣立三等功,回国后,又于54年入团,56年2月复员回家,60年代,受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影响因家庭出身原因一直不能解决组织关系,现在不能劳动,年老多病, 妻子早丧.冬天没有棉被盖,大冷天也没有炭火烤.两个儿子也都是本土农民,家境一直不太好,为抚养孙辈长大成才,俱已负债累累.根本无力照看我这孤寡老头.由于旧伤在身,腿部风湿一直没得痊愈.每年医药费开支都在三四千元以上,凭一己之力根本不能负担.加之现在已丧失基本劳动能力,只能靠日常捡些破烂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常常是有这顿,没下顿,生活特别艰苦.现在连平时控制病情的药只好停了;幸好,我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申请低保,我异常的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可以救我于水火。于是几经斟酌之后,我个人特向您们申请低保,以度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有理由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相信伟大的政府会给我解决实际困难,解决我的生活危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
城市低保申请书(五)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我叫***,是贵州省***村的农民,家中有四口人,现在居住在自家的土房子里,房屋是1989年自己动手建的,住房面积为45.2平方米。我家收入只有420元,家中生活困难,特申请低保。我的家庭情况是:
我本人,1948年生,慢性气管炎哮喘病,长年有病。一直没有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收入。妻子,***,1950年生,没有参加过工作,没有任何收入。
女儿,1970年出生,早就远嫁外地,住贵州省***,曾在当地的砖厂打小工,月工资300元。其夫,是同厂的拉砖工人,月工资300元。她有一个女儿,2周岁。她家生活也很困难,不能给我生活费用。
儿子,***,1973年生,先天性呆傻,无工作无收入。
由于我和我丈夫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了,加上积劳成疾,昂贵的医药费让我没敢再跨过医院的门槛,现在生活举步维艰,特请求政府给我们解决实际困难,给予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申请书(六)
尊敬的居委会民政干部、民政部门领导:
我是莲湖社区瓦塘组居民,家中现有三口人,经济条件非常困难,八十多岁高龄的奶奶,年过花甲的母亲都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而我才刚刚从学校毕业,家人世代农民,父亲于XX年因病去世,父亲的离去给了全家以致命的打击,同时也截断了家中全部经济来源,当
时我还是在校学生,两年来与母亲相依为命,在亲朋好友的关照下,依靠国家良好的政策,贷款完成了学业。
原以为我完成学业以后能够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让困难有所好转,然而毕业正好遇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单位纷)纷裁员,作为农民家庭的应届毕业生,我没有任何高的要求,任劳任怨,依然处处碰壁,现在在一家单位的一线工作,还只是一个临时工,每个月领取一点微薄的工资。,艰难维持全家生计。今年上半年,母亲因病住院,手术费耗用了两万多,至今仍未痊愈,让原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更是债台高筑。
然而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农民希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政策,让农民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家庭困难的农民光明和希望,感激之下向领导同志呈上补助申请,希望能够得到领导同志的核实和批准。
申请人:×××
城市低保申请书(七)
我叫XXX,性别,XXXX年XX月XX日出生,民族,现均住XX县XX镇XX村X组。因我们伉俪二人大哥多病,老婆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克不及自理,致使家庭十分困难,年支出还不克不及维持基本生活,又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每每是吃了上顿顿没下顿,生活特别艰苦。幸好,我听说我的这种情况可以请求低保,内心十分高兴高兴,好似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黎明的曙光,也只要您们能救我百口于水火之中。于是几经思索,特向您们请求低保,以渡过目前的艰难时日。
我相信亲民爱民的当局会给我解决现实困难,批准我的低保请求,向我伸出援助
第三篇:社区居民委员会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居民委员会,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但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从1954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主席主持下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组织条例》起,政府就是通过居民委员会这个管道把国家的公权力传达给居民群众的,政府支持和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保障居民委员会依法实行自治,而居民委员会则协助政府把国家的政策法规落实到群众中,双方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我们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国家还是把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渠道,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石,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直坚持把居民委员会放在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第五节。现在,基层的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越来越多,这是社会有活力的表现。但是,居民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都取代不了的,国家离不开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离不开国家。
第四篇:《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20周年演讲稿
《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20周年演讲稿
2010年1月1日是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城市居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二十周年纪念日。
(一)积极开展居民自治,推进城市基层民主。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居委会组织法》指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是搞好居委会工作,体现居委会自治性质,推进基层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基础,抓好组织和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廉洁奉公,办事公道,热情为居民服务”。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居委会工作的前提。
(三)加大投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用房是居委会开展工作的阵地。《居委会组织法》要求,“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四)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各地以居委会为依托,以满足居民群众实际需要为目标,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在原有面向下岗职工、老人、青少年、病残人康复等重点对象的无偿的福利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了低偿的家政服务、求助服务、就业信息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了便利,解决了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当前,我省居委会建设和社区建设工作中遇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的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如《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都规定:居委会“一般在100户至700户的范围内设立”。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按户数而不是按照社区要素设立的居委会,其管辖范围过小、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逐步显露,已不适应目前城市管理的客观需要。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和我省实际,居委会管辖规模在1500户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再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
展的要求,而《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关于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法也就需要做相应的修改。二是有的地方从办事处下派工作人员到居委会工作,没有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要求进行选举,直接由办事处任命,群众有意见。三是有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把应由部门完成的工作以行政手段压给居委会,导致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影响了自治功能的发挥。四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社区建设经费没有固定来源,造成这项工作推进缓慢。《实施办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应当得到保证。居民委员会所需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应当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但目前全省不少地方落实得不够好,居委会干部补贴最低的每月只有一百多元,办公经费每月只有几十元,造成居委会干部队伍不稳定。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适时修订我省的《实施办法》。针对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为修订我省《实施办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待《居委会组织法》修订后,尽快修订我省的《实施办法》。
(二)加强对一法一办法的执法检查。特别是省、市两级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的执法检查力度,以保证《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的全面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2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
198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公布 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第三条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调解民间纠纷;
(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五)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第四条 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
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
第五条 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第六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
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第七条 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第八条 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九条 居民会议由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
居民会议可以由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加,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加。
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条 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涉及全本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强迫命令。
第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热心为居民服务。
第十三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的委员会的成员。居民较少的居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的委员会,由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分工负责有关工作。
第十四条 居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
第十五条 居民公约由居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备案,由居民委员会监督执行。居民应当遵守居民会议的决议和居民公约。
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第十六条 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同意;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公布,接受居民监督。
第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同意,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
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第十八条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编入居民小组,居民委员会应当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教育。
第十九条 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不参加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但是应当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讨论同这些单位有关的问题,需要他们参加会议时,他们应当派代表参加,并且遵守居民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和居民公约。
前款所列单位的职工及家属、军人及随军家属,参加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其家属聚居区可以单独成立家属委员会,承担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和本单位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家属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家属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办公用房,由所属单位解决。
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同意并统一安排。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下属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十一条 本法适用于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时废止。
第五篇:《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20周年演讲稿
《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20周年演讲稿
2010年1月1日是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城市居委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二十周年纪念日。
(一)积极开展居民自治,推进城市基层民主。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居委会组织法》指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是搞好居委会工作,体现居委会自治性质,推进基层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二)强化基础,抓好组织和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廉洁奉公,办事公道,热情为居民服务”。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居委会工作的前提。
(三)加大投入,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用房是居委会开展工作的阵地。《居委会组织法》要求,“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四)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各地以居委会为依托,以满足居民群众实际需要为目标,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在原有面向下岗职工、老人、青少年、病残人康复等重点对象的无偿的福利性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了低偿的家政服务、求助服务、就业信息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了便利,解决了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当前,我省居委会建设和社区建设工作中遇到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的一些条文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如《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都规定:居委会“一般在100户至700户的范围内设立”。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按户数而不是按照社区要素设立的居委会,其管辖范围过小、资源难以共享等问题逐步显露,已不适应目前城市管理的客观需要。按照民政部的要求和我省实际,居委会管辖规模在1500户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再如,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
展的要求,而《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关于促进城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提法也就需要做相应的修改。二是有的地方从办事处下派工作人员到居委会工作,没有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要求进行选举,直接由办事处任命,群众有意见。三是有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把应由部门完成的工作以行政手段压给居委会,导致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影响了自治功能的发挥。四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社区建设经费没有固定来源,造成这项工作推进缓慢。《实施办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应当得到保证。居民委员会所需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应当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但目前全省不少地方落实得不够好,居委会干部补贴最低的每月只有一百多元,办公经费每月只有几十元,造成居委会干部队伍不稳定。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适时修订我省的《实施办法》。针对工作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为修订我省《实施办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待《居委会组织法》修订后,尽快修订我省的《实施办法》。
(二)加强对一法一办法的执法检查。特别是省、市两级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的执法检查力度,以保证《居委会组织法》和《实施办法》的全面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2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
1989年12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公布 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
第三条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调解民间纠纷;
(四)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五)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六)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第四条 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可以兴办有关的服务事业。
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
第五条 多民族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应当教育居民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加强民族团结。
第六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设立。
居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
第七条 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至九人组成。多民族居住地区,居民委员会中应当有人数较少的民族的成员。
第八条 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年满十八周岁的本居住地区居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九条 居民会议由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
居民会议可以由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加,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参加。
居民会议必须有全体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组选举的代表的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
第十条 居民委员会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居民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居民、五分之一以上的户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小组提议,应当召集居民会议。涉及全本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居民会议有权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
第十一条 居民委员会决定问题,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居民委员会进行工作,应当采取民主的方法,不得强迫命令。
第十二条 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办事公道,热心为居民服务。第十三条 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兼任下属的委员会的成员。居民较少的居民委员会可以不设下属的委员会,由居民委员会的成员分工负责有关工作。
第十四条 居民委员会可以分设若干居民小组,小组长由居民小组推选。
第十五条 居民公约由居民会议讨论制定,报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备案,由居民委员会监督执行。居民应当遵守居民会议的决议和居民公约。
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
第十六条 居民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公益事业所需的费用,经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向居民筹集,也可以向本居住地区的受益单位筹集,但是必须经受益单位同意;收支帐目应当及时公布,接受居民监督。
第十七条 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经居民会议同意,可以从居民委员会的经济收入中给予适当补助。
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第十八条 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编入居民小组,居民委员会应当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教育。第十九条 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不参加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但是应当支持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讨论同这些单位有关的问题,需要他们参加会议时,他们应当派代表参加,并且遵守居民委员会的有关决定和居民公约。
前款所列单位的职工及家属、军人及随军家属,参加居住地区的居民委员会;其家属聚居区可以单独成立家属委员会,承担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在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和本单位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家属委员会的工作经费和家属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办公用房,由所属单位解决。
第二十条 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居民委员会或者它的下属委员会协助进行的工作,应当经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同意并统一安排。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下属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十一条 本法适用于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所在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三条 本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