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 争创文明村

时间:2019-05-14 04:2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新农村 争创文明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新农村 争创文明村》。

第一篇:建设新农村 争创文明村

建设新农村 争创文明村

一一新县箭厂河乡杨冲村文明村申报材料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0年全村农业总产值2780万元,非农业总产值3150万元,人均纯收入4820万元。文明村创建使全村出现生态建设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家庭环境清洁卫生。村庄庭院绿化美化,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得到很大提升,农民的传统观念发生明显转变,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新路子。

一、改善村民生活设施,创造美好生活环境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村党委十分重视改善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订了村环境整治三年规划。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为给村民提供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美观的环境,我村在环境整治方面舍得投入。一是结合沼气建设,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工作。新建沼气池60多个,各民族造旱厕、露天粪缺80多个,新建三格式公厕5座,倒粪池12只。二是对村庄内主干的道路进行硬化建设,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并进一步加强村组路的护养,解决了村民走路难、出水不通的实际问题。组织了村干部和党员进行了一次有声势、有影响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对村组道路旁的垃圾和杂草进行清扫和铲除,用鹅卵石铺路,种上草坪、树苗400平方米,不但改善了环境卫生面貌,也可防止垃圾的再次集聚。另外还新建垃圾箱10只,并解决好垃圾的出路问题。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促农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态意识日益增强,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入新科技,建成无公害蔬菜大棚300亩,地膜花生示范点600亩。紧抓国家退耕还林的发展机遇,在荒山、滩地、25度以上坡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种植板栗、桃树、黑李等经济林,并套种珍珠花菜,黄花菜等天然山野菜,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根据山场面积大,库塘分布广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全村共建成板栗基地2000亩,水产养殖专业户6家,本地牛、羊养殖户11家。蓬勃发展的生态农业,不仅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使全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积极配合市县建设部门,搞好前期测绘,高质量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多万元,整修塘堰30多处,水库渠道1200米,村组道路18条。充分发挥资源、信息、资金等优势,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做好服务工作等措施,积极开展招商,盘活集体土地,增加农民收入。

四、常抓公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我们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建设了道德教育“灯箱一条街”,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我们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我们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我们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我们村领导班子成员以签名的方式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四是抓依法治村,保持社会稳定。为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我们一方面在全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做到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另一方面,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2010年12月20日

第二篇:争创生态文明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河口区仙河镇海星村成立于1998年3月,是以山东海星集团为基础建立的海星村,村民既是村民,也是公司的股民,是一个村企合一的集体。现有住户79户,人口240人,党员16名。海星集团现有管理人员36人,技术人员52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0人,职工551人,企业产值1.5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海星公司从98年开始发展浅海养殖,在没有公共积 累的情况下,公司的职工自筹资金,从55万元的注册资金 开始,到现在发展到注册资金3000万元,总资产3.2亿元的集团公司。十三年的时间村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集团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适合海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海星村的村民来自四面八方,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齐心协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抓经济。经济建设是村民增收之本。经济不发展,村民不增收,村里的公共事业就没有办法做好。我们在村庄建设,小区配套上,公司累计补贴500余万的资金。给职工和村民创造了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海星村被授予“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旅游特色村”、“东营市小康文明示范村”、“东营市优秀农村文化大院”、“东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村里的配套设施齐全,水、电、暖、讯、路、闭路电视,家家户户都购置了微机、轿车,村民体育馆、文化广场、KTV歌舞厅等一应俱全。村里学生上学有专车接送,村内卫生和治安保卫工作由专人负责。集团也由资源经济型转向立业经济型,万亩海参养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为黄河三角洲海参养殖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发展循环经济,贝、海参、虾综合生态养殖、渔盐一体化生态养殖等生产模式,一水多用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区域典范。

我们海星村两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在这几项目标中,经济发展是根本。“新农村生活”是靠经济做支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在产业发展上抓好基础,延长产业链,就可以通过产业的发展增加村庄的经济实力,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锻练和培养村民技术技能,使每个村民都有机会、有平台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强产业,带动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充分发挥浅海资源优势,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坚 2 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实施品牌战略,公司发展成为集苗种繁育、贝类养殖、海参养殖、水产品加工销售、渔港配套服务、原盐及盐化工、餐饮服务、劳务工程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2006年我们开发建设海参标准化养殖池塘3000亩,2009年我们建设渔盐一体化项目2.2万亩。公司年产水产品5600吨,培育海参苗种5000万头,鲜活海参50吨,加工水产品7800吨,生产溴素500吨,原盐10万吨。白蛤肉市场覆盖东营、滨州、潍坊等地大中高档酒店,公司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海星宾馆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入海口”文蛤、刺参被批准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2010年11月,“长盈”牌贝肉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公司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贝类吐沙加工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养殖基地先后被确定为省文蛤标准化生产基地、省渔业标准示范基地、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文蛤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的收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才有可靠的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获得强有力的支撑。

二、统筹规划,共同发展

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就我们村而言,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小康”。我们要想走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 3 规划,共同发展,整合建村晚、人口少等有利资源,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为改善平房村民的居住条件,2006年村委集资900余万元在村东侧新建别墅7栋,可供28户村民居住,每户居住面积120㎡。小区水、电、气、讯、暖配套齐全。国庆期间28户村民搬进了小区,新别墅小区的建成将使海星村完全成为格调一致的花园式别墅村,使全村群众全部住上高标准别墅。为改善职工宿舍条件,村里又投资40万元在村里新建二层楼的职工宿舍2栋,职工现在4人一间宿舍,双职工一室一厅一厨房,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村里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并在一个月之内将原平房全部拆除,重新铺设村路,并对主干道做了硬化,在村内沿路安装了高标准的路灯和古典路灯,村里形象焕然一新。我们还对村容村貌进行彻底整治,集中清理了村商品楼广告牌摆放不统一,达到了全村院落整齐一致通过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每家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实行生活垃圾定点投放等措施,街道、庭院和居室卫生得到了保证,“人人讲卫生,户户讲文明”蔚然成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街道硬化、亮化和美化。村两委在小区配套培植草坪10余亩,村内植树5000余棵。此外,村里还加强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65 4 户居民将原有模拟电视网改造成数字电视网,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村里高度关注民生工作,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投资建设阅览室、科技室、活动室、民兵之家、育龄妇女之家、党员电教室、远程教育室等活动阵地。村委会专门成立卫生、治安保卫、物业管理,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村委会还为全体村民统一安装了供暖、天然气,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救助金,建设24小热水供应的公共浴室。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贫困群众生活得到了很大变化,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蓝图。我们在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上听取专家的意见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统一规划,结合仙河镇城镇发展规划,由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整体上突出“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理念。以人为本,考虑都市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绿意自然、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整体规划已出效果图,目前正在进行详细的论证。

三、科学管理,和谐发展

村两委强化村级制度建设,坚持依法以德治村,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设立了政务和财务公开栏,5 增加政务财务透明度。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家庭守则》,用来规范村民家庭和日常生活行为。与此同时,海星村还积极参与“信用东营”建设,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村里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常年开展“文明进农家”等创评活动和移风易俗教育,每年组织文艺晚会、篮球、乒乓球比赛,陶冶了群众情操,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形成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开展了诚信村庄建设和文明信用工程,坚持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在全村营造出了诚实信用的经济社会环境。对各项村级事务进行规范管理,做到村内事务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弘扬家庭美德,提倡文明风尚,增强了家庭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营造起“和谐、团结、文明、向上”的村风。

海星村两委决心依靠开发建设国家黄蓝经济区的大好政策,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带领全体村民团结一心,努力奋进,与时俱进,把海星村建设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6

第三篇: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范文

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范文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批示精神和市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现场会的精神,大力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我县新一届领导

班子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工作意义,把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作为顺应广大农民群众需求、为农民办实事做

好事的“民心工程”,作为推动农村社会全局进步的“奔康工程”,作为营造农村良好投资创业环境的“形象工程”,作为更新农民的思想观念、变革生活方式的“素质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以创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创建工作。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全县共投入1304万元,组织义务投工17万工,实现改水2077户、改厕入户5097户,建村硬底化巷道万平方米,建硬底化排污渠万米,迁建猪牛舍1780间,拆除村中露天厕所、猪牛舍、破旧闲杂屋3245间,清理沟渠万米,整治公共场所万平方米,清理卫生死角1630个,清理淤泥吨,建文化广场36个、篮球场36个、农民小公园85个、垃圾屋160个、宣传栏150个,种花木果树1500多棵,植草2150平方米,成功创建了150条生态文明村和24条广东省卫生村,超额完成了

全年的创建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创建312条生态文明村、33条广东省卫生村,彻底改善创建村落后的村容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营造了文明的乡风,构建了和谐的农村社会。

一、总体做法

2005年我县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总体做法是:“三抓”、“四结合”。

“三抓”即:抓重点、抓特色、抓亮点。抓重点。我们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五改五有”的“五改”作为2005年创建生态文明村的重点来抓,根据各创建村的经济状况和具体环境条件,群众观念意识的实际,重点搞好改水改厕、人畜分离和硬底化巷道、排污渠建设,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然后根据各创建村经济状况和实力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改变以往有些创建村好大喜功,先建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形象工程,花光了钱,而改水改厕、人畜分离等项目难以开展,卫生面貌难以改善的做法,使广大创建

村乐于接受,容易铺开,成效显著。抓特色。我们根据各创建村不同的生态、文化、民俗等特点,营造一村一景一特色,为开发生态文明村旅游资源打基础。例如我们重点抓了“武垄古村落”和“千年古荔??荔岸村”等村的别具特色创建工作。抓亮点。我们结合创建工作还抓了“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沼气应用工程”、“新农村康居工程”等亮点工程的建设,使生态文明村更亮丽更有特色,内涵更丰富,创建工作更有意义。

“四结合”即: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创建与保护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创建生态文明村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一是改变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我们在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和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陋习的同时,着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和遵纪守法的教育。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挂图,建设宣传走廊,在石头、石凳刻写“爱国守法诚信知

礼”内容警语等做法,培养农民的文明意识,营造创建村的文明氛围。我们还制订各种制度,开展评选文明户等活动,约束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新风尚,易风易俗,促进创建村文明品位的提升。二是创建与保护相结合。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过程中,注意创建与保护和挖掘历史文物、古村落文化、健康的民俗习惯相结合,与保护古树名木相结合。例如:在武垄村创建工作中我们发掘和修复了古桥、古井、古民居、古祠堂和保护了古榕树等古树名木,还清洗复原了古壁画100多幅,使在文革惨遭破坏的珍贵的文物得以重放异彩。三是开发利用与发展生产相结合。例如:我们在创建生态文明村中,鼓励创建村绿化时种植各种果树,制订发展生产规划,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与开发旅游相结合等。通过抓好“三结合”工作,大大地丰富了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内容,提升了生态文明村的品位,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创建生态文明村与开

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创建工作中,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带头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村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先后组织了万名党员干部参加创建生态文明村义务劳动,党团妇等组织也与挂点创建村开创联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

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

去年以来,**县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从**农村实际、农村生活、农民需要出发,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经济快步发展,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创建活动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

一、立足实际,精心策划,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

**县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144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86%,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的山区建设,治水整地、植树造林,形成了“山顶青松戴帽、山腰花果梨桃、山脚绿水缠绕”的立体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9.2%,呈现出“春天一山花、夏天一山绿、秋天一山果、四季有景观”的生态效果,成为全县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立足这一实际,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生态建县战略,进一步加大了造林绿化、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成为**的一个品牌和优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旅游实验示范基地,农民也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多元。

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座座新瓦房盖起来,一批批小康楼建起来,但与之不相称的是,农村的整体环境却不尽人意,陈规陋习积重难返。有的村庄规划建起了新房,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村内柴草乱垛,垃圾乱堆,禽畜乱跑,污水乱倒;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温饱问题已总体解决、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的这个“临界点”上,农民对改变陈旧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何在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县决定把创建生态文明村镇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生态优化”为目标,通过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通过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通过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一经提出就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一场以全面建设绿色、文明、富裕、和谐新农村的运动在全县农村广泛展开。

二、科学规划,典型示范,稳步推进创建工作

生态文明村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的不平衡,和创建工作本身所涉及内容的多样性,决定着创建工作必须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对此,我们坚持抓规划、抓示范、抓投入,推动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原创:

第五篇:某村创建文明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某村创建文明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盛开在飞凤山下的文明花—××村创建文明村推进新农村建设

××村民委员会位于飞凤山下、漾濞江畔。村委会下辖七个村民小组,504户1778人。全村总耕地面积314亩,人均占地0.174亩。村民与机关单位、城镇居民混合居住,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近年来,上街村在加快经济

建设步伐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于1999年、2003年连续两次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村”,是一个盛开着“文明之花”的新型村民委员会。

调结构,建支柱,经济建设成效显著。随着漾濞县城城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上街村农民群众土地逐渐减少。立足实际,上街村提出了“稳粮调结构、兴商办企业”的发展思路,农村经济和个体工商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村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普及,粮食生产逐步迈上了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之路。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群众在无公害、绿色、适销对路上作文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鼓起了农民钱袋子。积极筹建了牲畜交易市场,畜产品市场流通进一步活跃。

兴商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在1998年成功建成农民街的基础上,2002年启动了私营经济一条街的建设。目前,农民街、私营经济一条街共有160户商宅住户,涌现出核桃加工大户20余户,为社会提供了上百人的劳动就业岗位。“有铺子开商店,有闲房开旅店,无铺子摆摊子,有技术开车子,会经营赶街子”是上街村群众形成的普遍共识。近年来,该村个体工商户已达39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0。新大宾馆、芝兰宾馆等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县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中的纳税大户。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在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的基础上,上街村认真开展好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实好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普及教育进村入户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争星比先进,争做文明村民,开展面达95以上。扎实抓好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红白理事会是上街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的一大亮点。自1990年10月上街村委会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共为全村和县城内干部职工承办红白事1000多件。这些事办得隆重而简朴,使封建迷信活动得到了有效控制,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街道宽敞、村容整洁,是上街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感受最明显的变化。为改变上街村街道脏乱差的现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村两委班子多方筹集资金,2001年到2004年先后两次自筹资金共122万元,对村内巷道进行水泥路面硬化,对排水沟渠实施了三面光改造,并配合好城建等部门完善了县城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如今,整个县城区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走上了宽广平整干净的水泥硬化路面。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推动了全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自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来,村内无适龄儿童失学,无青壮年文盲。全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5‰以内,综合节育率达90%以上,几年来无计划外生育。群众的生育观念得到根本转变,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去年,82户农户积极申报成为农村独生子女户,各项农村计划生育奖、优、免、补优惠政策得到及时兑现。

下载建设新农村  争创文明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新农村 争创文明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大力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县地处西江中游北岸,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共有12个镇,1个街道办事......

    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m 7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

    工作汇报: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XX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

    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精选合集]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

    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汇报

    2005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

    工作汇报: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爱卫会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千村生态文明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