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粉笔
参考答案:
(1)黄河规律:易淤积,难疏浚;易决堤,易泛滥;易改道,难防患,难根治。(2)产生规律的原因:沙多水少,水沙关系不协调;人为因素:重开发、轻保护。
(3)规律的影响:塑造冲刷出华北平原,孕育中华文明;带来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4)治理方法:坚持科学治理,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协调人与黄河的关系,加强生态保护,防治污染和水土流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系统规划,制定制度,依法治黄。
华图
赋分说明
1、黄河自身是健康的,是人类的不尊重“三善”规律导致埋下隐患。(2分)
2、黄河的“三善”是黄河自身发展的规律,应当尊重。(2分)
3、黄河的“三善”对人类是有好处的,冲积成华北大平原。(2分)
4、应当重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中国人民造福。(2分)
5、黄河的治理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调度。(2分)
操作细则:
实际操作中,第一条只要提到治黄水利委员会埋下隐患,或者说代价大于成绩,即可给分。第二条点出善淤积、决口、迁徙改道也可给分。第三条可分为两点,一是黄河本来很好,有人了不好,或者是谈到华北大平原,或中国人安身立命根本即可。答出要点4条即可得8分,加2分表达分,满分。若达出5条,也可得满分。
参考答案
一、“三善”指黄河善淤积、决口和迁徙改道。
二、健康形式指黄河自身很健康,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治理导致其不健康;三善冲击成华北大平原,国人的根本。
三、历史证明指治黄委员会不尊重三善埋下隐患。
四、认识:
1、要重视黄河的开发治理,造福中华民族;
2、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规划和调度。
网络
题干分析: 从题型判断,这是一道分析观点题。题干的问题是如何认识黄河自身规律,那么前提就是必须找到黄河规律是什么,之后展开对这一规律的认知,这一规律的认知,这一规律要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前一套题讲到了分析观点题的作答层次和结构,此处不需多言。另外,这一问题所涉及材料四根据题干只能知道观点出处在材料四,不能断定答案所需要点都在材料四之中。这一点要引起注意,据此我们阅读同时题干可能涉及到材料中心问题,可大体推断为黄河问题。“请”字后面才是问题的关键,分析理解题要结合背景知识,先理解题干中关键词的含义,结合背景知识的理解再到材料中寻找答案。
阅读材料可知,黄河规律就是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事实,就是三善。简单解析三善,之后谈对三善的认识,其中认识三善是重点。注意三善的含义和对三善的认识是不同的,含义是什么是三善,认识是谈的作用。注意按照分析观点题思路展开作答。这一规律的作用:
1、否则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2、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要注意自身规律有好也有坏。规律是潜在存在的,不会因为任何的原因而发生改变。对策是用来治理三善的,对策位置非常清晰。
参考答案:
材料4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黄河自身规律及治黄的措施。黄河自身规律包括:
1、堤防容易决口,河床容易抬高,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2、冲击了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恰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针对黄河的情况我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
1、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
3、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总结:
高频词不但可以快速找到得分的核心词,还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定位,在考场上节省宝贵的时间。一个词语反复出现99%是答案。从材料中找出对策,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不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但是因为是从材料中找出的,所以就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例如国家领导人讲话。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粉笔
参考答案:
主观因素:①经济因素: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资金。②科学施治:王景治水策略正确,因地制宜,选定东汉故道引水,行河路线较优。③辩证施治:疏浚汴渠,全面治理黄河;修建了黄河大堤,利用水门放淤,改善了水沙关系。
客观因素:①气候、地理因素:中游地区降水量少,下游分支较多,两侧多湖泊洼地。②人口和自然因素: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恢复,牧进农退,生态改善,从而黄河输沙量减少。华图
赋分说明
1、王景因地制宜,修建大堤和汴渠,行河路线优。(2)
2、隔断立水门,利用支流大泽放淤泄洪。(2)
3、时期特殊,河患和暴雨少,有湖泊洼地泄洪。(2)
4、黄河输沙量少(2)
5、人口减少,植被恢复,农牧界线的转移。(2)
具体操作细则:
实际操作中,政府重视可算做一条。提到河身短地势低,但未点出汴渠的不得分。若既说汴渠又说河身短,行河路线优的,只给一条分数。单独写出修建黄河大堤,可给一点分数。若未写出植被恢复,只写人口减少或农牧界线的不给分。全部答出可得9分,加1分的表达分。
参考答案
人为原因:
1、河行新道汴渠,河身短、地势低、行河路线优
2、修建大堤,沿河大泽放淤,延长行河年限
3、政府重视,投入人力、财力、物力
自然原因:
1、时期特殊,河患暴雨少,两侧有湖泊洼地
2、黄河输沙量少
3、人口减少,植被恢复,农牧界线转移
网络
题干分析:
此题是一道部分概括型题,归纳王景治理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题干的前一部分明确交待给定。
原因从材料可知分两部分,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但作为部分概括题可不分,只把要点列开即可。主要包括:
1、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
2、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
3、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
4、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
5、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
参考答案:
王景治河后安澜800年的原因包括:
1、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修建卞渠。
2、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
3、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
4、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
5、黄河输沙量减少。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粉笔
参考答案:
(1)概括得出:人与自然、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协调造成这三条河流的生态危机。(2)具体表现:①密西西比河: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减少;②亚马孙河:森林砍伐,生产方式不合理,肥料和农药污染生态;③尼罗河:人口增多,工农业和生活废水污染生态。(3)各国政府采取的措施:①美国:建设防洪工程,整体考虑航运与环境的关系;②巴西:出台相关法律;③埃及: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人工湿地。
(4)对治理黄河的启示有: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整体考虑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完善立法,严格执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重点水域的综合治理,建设人工湿地,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华图
赋分说明
首先要概括因为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这三条大河的生态危机(2分);其次要总结出这三条大河危机的具体表现: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分);再次要概括出各国政府针对出现的生态问题,采取了种种措施(2分),并举出具体措施:出台相关法律,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2分)。关于对治理黄河的启示主要有三条:第一是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4分);第二是立法和严格执法(4分);第三是对生态环境现状做综合评估,并采取一些具体措施(4分)
参考答案
一、人与自然、当前与长远利益关系不协调造成这三条河流的生态危机;
二、具体表现:
1、密西西比河: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减少;
2、亚马逊河:森林砍伐;生产方式不合理,肥料和农药污染生态;
3、尼罗河:人口增多,工农业和生活废水污染生态;
三、各国政府采取措施:
1、美国:减少防洪工程,整体考虑航运与环境关系;
2、巴西:出台相关法律;
3、埃及: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人工湿地。
四、对治理黄河的启示有:
1、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整体考虑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完善立法,严格执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加大对重点水域的综合治理,减少人工湿地,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网络
题干分析:
审定可知,本题作答包含两大层次,首先要对三大条河的危机以及各国的举措进行归纳,其后谈对治理黄河的启示,而且启示一定是重点得分层次,另外,这道题材料范围限定完成,答案要点就在材料三之中,第一层次很明显,第二层次谈启示。所谓启示是对三国举措的开发,是经验就借鉴,是教训就吸取,所以答案就在举措之中,也就是,启示也在材料三之中,所以材料三可做针对性阅读。如果第一步罗列问题或者将成功的做法具体写上去,那么一些关键词就会出现两次,这是毫无意义的。还有本题依旧是围绕黄河问题而来。
关于启示的作答要领就在于从对方的行为当中寻找启示,正确的经验直接照搬,错误的教训要吸取,同时作答时转化成经验或表述。
若把前三道题目相关联,我们会发现材料三、五都做针对性阅读,那么便可以推论第一题的答案范围,也大体就在材料四之中!
本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各河危机及治理举措;第二部分:对治黄的启示。因为启示是重点得分层次,所以危机及举措可以略谈。可以集中交代危机,集中交代举措。当然,启示也在举措之中。概括材料内容,一般直接将题干再抄一次就可以了。概括相关内容,不是内容也不是现象。
其中危机包括:水质问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支流正逐渐干涸、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举措包括:美国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进行了全面评估、曼扎拉湖治污工程 通过本题来思考:为什么一些小的方面,还有那些做铺垫的方面就不需要往出写了,例如水质问题肥料和农药问题等
2013年经验教训题出现新的问法: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借鉴,借鉴是启示题的标志。先归纳再说启示
工程就是为了治理水质等问题,所以工程治理了水质自然就解决了,因而不对水质单独提出解决的对策。
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给我国带来的启示包括:
1、不但要规划大量工程,而且要保质保量的完成。
2、充分考虑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考虑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
3、保护自然湿地,并建设大量人工湿地。
4、全面规划,整体考虑,全面评估,从根本上解决河流的综合治理。
5、不但要制定法律法规,而且要保证受到重视。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粉笔
参考答案: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1)地理地貌,包括发源地、流经区域、流域面积、气候、植被、地形地貌等。(2)自然景观,如壶口瀑布。
二、黄河与中华文明
(1)黄河文明的地位。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铜器、文字、王权体现着古代文化的进程。
(2)黄河两岸的历史人物,如军事家廉颇等。
(3)黄河孕育的文化资源,如陕西秦腔、河南豫剧等。
(4)文化的包容、融合。黄河文化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统一体。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的开发:人工改道;引黄灌溉;旅游带来经济回报。
(2)黄河的治理:①“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规律;②治理困境,如泥沙淤积、水质污染;③历史之鉴,如王景治黄;④当代领导人的治黄观念和治黄举措。
四、黄河精神万古传
(1)精神内涵: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开拓进取、胸怀博大等精神。(2)对个人、民族、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3)号召青少年保护好母亲河,践行、传承、弘扬好黄河精神!华图
赋分说明
实际操作:只要答出任意10点即可得满分。每点2分。但若未分清属于哪个方面,只写出要点,则最多获得一半的分数。四个方面若少了一个方面,则减掉一半的分数。表达分2分。若考生回答的不是内容要点,而是具体数据,则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黄河之水天上来:
1、黄河的源头、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入海口等;
2、黄河流域的植被特征、地形特点和季候特点
3、黄河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 黄河与华夏文明:
1、中华文化发祥地,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
2、文字和王权的出现,王朝古都旧址。
3、优秀的历史人物和文艺戏曲
4、文华的包容、融合。黄河文化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统一体。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的开发:人工改道;引黄灌溉;旅游带来经济回报。
2、黄河的治理:(1)“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规律。
(2)治理困境:如泥沙淤积、水质污染。
3、历史之鉴,如大禹治水、王景治黄
4、当代领导人的治黄观念和治黄举措。黄河精神万古传:
1、精神内涵: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开拓进取、胸怀博大等精神。
2、对个人、民族、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3、号召青少年保护好母亲河,践行、传承、弘扬好黄河精神!
网络
题干分析:
这道题应属于公文类题型模式,但题干只要求分别列出要点,所以对形式要求便不重要。作答时应分为四个层次,每一层次展开小的要点。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应讲黄河的自然情况;黄河与中华文明是讲黄河精神是什么,之后加以弘扬。材料范围没有限定,所以阅读材料就按照四个部分的引导再和提示搜索相关要点组成答案。同时该题依旧围绕黄河而来。出现要点,刚要,提纲等字样都不需要写成公文。本题和2013国考副省级第三题几乎一样 本题作答类似于目录的编排。要点材料中已明确。以四部分展开,每部分按点排布。信息点包括: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2、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4、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5、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
6、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
7、秦腔、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
8、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9、王景治黄、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10、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再见的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
11、黄河水的利用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12、60多年来有计划的进行了三次人工改到。
13、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
14、黄河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
15、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16、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
参考答案:
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的内容要点包括:
“黄河之水天上来”包括:黄河有天下闻名的壶口瀑布。“黄河与中华文明”包括: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2、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文明进程中的转折点。
4、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
5、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包括:
1、防洪工程体系;
2、建成大中型水库。
3、利用率之首。
4、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改道。
5、黄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6、对黄土高原粗泥沙区域的治理。“黄河精神万古传”包括:
1、勤劳勇敢。
2、奋勇前进。
3、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此点出现两次,因为取之不尽是人类奉献精神的一种表现,因此需要提取)。
4、桀骜不驯。
5、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
(四)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粉笔
参考答案:
黄河见证伟大的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是伴随黄河产生的,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条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见证人,她不仅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精神气质。
——黄河见证的是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
黄河不仅养育了华夏民族,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也给我们带来挑战,考验着我们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砥砺着我们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黄河带来了众多灾难:特大洪水、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旷日持久的特大干旱。正是和黄河的不断斗争,激励和鼓舞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振奋精神、不断前行。面对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的民族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凝聚起攻无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无论是八方驰援的人间大爱,还是舍己为人的坚定从容;无论是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还是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都为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只有继续弘扬和发展这样的精神,和衷共济、团结奋战,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黄河见证的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精神。
古往今来,成功地治理黄河,无不根据黄河本身的规律,深入调查,因地制宜。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我们将黄河的害化为利。从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到今天的黄河小浪底工程,无一不是如此。胡锦涛同志指出,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这正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体现,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黄河见证的是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五千年来,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水利建设,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黄河的治理,从来没有失去要治理好黄河的信心。正是这样的精神鼓舞着中华民族发展至今,也正是这种精神促使我们的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黄河见证的是生生不息的养育精神。
黄河不仅养育了我们强健的躯体,还涵养了我们高尚的品格。她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不分民族,不分时间,不分高低贵贱,她一直默默地为华夏儿女奉献、付出,从来不求一丝回报。这种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精神涵养了一大批讲奉献、讲付出,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优秀中华儿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治理好黄河的关键时期,也是彻底解决黄河问题的攻坚时期。未来征程上,我们必然还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坚信,在治黄过程中锤炼出的伟大精神,不仅在应对治理黄河时会显示出磅礴的力量,同样会在更为漫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凝聚起当代中国发展的合力,释放出更为持久也更为强大的力量!
华图
赋分说明
阅卷细则:文章谈到黄河的治理为三类文或四类文,二类文谈到黄河精神。一类文重点谈弘扬黄河精神。文章的结构应该按照黄河精神的内涵,弘扬黄河精神的重要性或原因的逻辑顺序,重点指出如何弘扬黄河精神。
阅卷老师已明确规定了黄河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1、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
2、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坚定执着精神;
3、勇敢向前、不畏艰难的开拓进取精神;
4、自我否定、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精神;
5、胸怀博大、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
6、也体现了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若写出全部六种精神则为一类文,(后因为绝大多数考生写不出,所以降低标准,只要写出三种即可,即黄河三善代表的积累、创新、坚定执着,则为一类文)。
文章的具体结构,可以按照黄河精神总的是什么,为什么弘扬,如何弘扬的结构来写,也可以按照每一种具体的黄河精神,内涵是什么,重要性是什么,如何弘扬来展开。即每一段落都包含一种黄河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参考答案
黄河精神万古传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一曲《我的中国心》,以其高亢、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传遍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提到黄河,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它自然景观的雄壮,更为重要的是铭刻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的悠远与博大的黄河精神。
黄河精神是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黄河流域的气候温和,利于农作物生长;黄河两岸土质疏松,易于耕植;加之水文条件优越,便于灌溉。因此,我们的祖先就在凿山引水,改造山河,劳作生息,发展成为远发达于欧洲等地的灌溉农业文明。黄河以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文明,给两岸的土地灌溉,给中华儿女以滋养,给诗人以灵感,给政治家以豪情,它为这个民族的生存和繁衍默默地提供无尽的资源。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利用黄河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创造出至今仍让人引以为傲的灿烂文化。因此,一提及“黄河“二字,无数炎黄子孙的心中就会情不自禁地升起一种深深的故园之思和家园之感。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坚定执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黄河的恩赐,要通过披荆斩棘,辛勤劳作,才能够转化为物质财富;黄河的洪水,要通过众志成城,奋力抗击,才能够化险为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在它永不停息的奔腾中告诉人们,顺境中要自强不息;逆境中更要自强不息。中华民族能够经历坎坷而薪火相传,都是在黄河精神的感召下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黄河精神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在这里,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等交相辉映;汉族、蒙古族、回族、羌族等多个族群友好共生;秦腔、豫剧等多种文艺形式共同绽放„„黄河以它博大的胸怀,无声地接纳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尽管它们之间有优劣之分,有形态之异,但是它不加干涉,任由它们群芳争艳。正是它的这种包容,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朵朵奇葩,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实际上,黄河精神又何止这些呢?无论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是到了黄河也心不死的毛泽东,黄河精神都是忧国忧民的担当精神;无论是“黄河清而圣人生”的传说,还是“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它都体现了人们敬畏自然、希望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精神;无论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的放淤工程,还是“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它们都见证了中华儿女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
从西部的青海巴颜喀拉山,到东部的渤海,黄河跨越中国九个省区,是联系中华儿女的纽带;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感慨,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黄河上承先民,下启来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也开启了先辈们与后来者精神交流的空间。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未知的领域层出不穷,黄河精神也必将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的展开而增添新的内涵。“滔滔黄河永不朽,黄河精神万古传!”
网络
题目解析:
阅卷老师已明确规定了黄河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1、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
2、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坚定执着精神;
3、勇敢向前、不畏艰难的开拓进取精神;
4、自我否定、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精神;
5、胸怀博大、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
6、也体现了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阅卷老师将文章分为四类八档。
一类文:31-40分。对黄河精神的内涵有充分的认知并清楚表述出来;能恰当联系实际充分论证;结构完整合理;行文流畅。结构完整指的是,按照黄河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黄河精神,如何弘扬黄河精神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证。或者每一个黄河精神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论述,形成一个个小分论点也可以。对黄河精神内涵的把握,多多益善。
二类文:21-30分。对黄河精神的内涵有明确认知并表述出来;结构较完整;论证充分;行文流畅。对黄河精神内涵的认知六个至少有一个。
三类文:11-20分。明确提及黄河精神内涵,但无论证;或者有论证,但无主题明确观点。不说黄河精神是什么,大谈弘扬黄河精神,11-14分。说出来一个内涵,论证跑题了,比如大谈如何治理黄河,16-20分。
四类文:0-10分。脱离黄河精神。字数严重不足的(不足300字),直接给0-5分。有一定文字能力,6-10分。
无标题,在原得分基础上直接扣两分。
当年的评分标准:如果没有出现黄河精神的字样或者内容,那么分数在10分以下;如果出现黄河精神四个字但是没有具体的黄河精神是什么,一般12分左右;如果出现一条黄河精神,不论结构、文体、内容,只要卷面干净整齐,满足要求15分左右,每出现一条多加5分。阅卷老师说和所谓的政论文、策论文没有关系,和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关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某种程度上作文也是采点给分,而且越往最近几年的考试,作文得分的高低越和对策的选取关系密切。
如果作文中出现了类似的“发扬黄河精神”、“雷锋精神”、“加快土地流转”等专有名词,那么在作文第一段要对专有名词进行解释或阐释,这有可能是重要得分点。
参考答案
弘扬黄河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
千百年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生生不息的中华儿女,而且以其所承载的黄河精神鼓舞着一代代华夏儿女开拓进取。黄河精神保罗万象,我们可以从中华民族传承的伟大精神中略见一二:
一、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坚定执着精神;
三、勇敢向前、不畏艰险的开拓进取精神;
四、自我否定、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精神;
五、胸怀博大、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
六、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困难与机遇并存时期,国内国际局势总体有利,我们必须抓住大好时间跨越式发展,更需大力弘扬黄河精神。奥运会、亚运会、汶川大地震中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们挥洒汗水,正是无私奉献精神的展现;经过几十年的艰苦谈判最终加入世贸组织正是坚定执着精神的再现;神州号系列飞船的发射、嫦娥升天正是中华儿女不畏艰险的开拓精神的结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尊重劳动尊重人民的理念正是自我否定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精神;与邻国妥善解决领土问题、多项高科技技术引进消化正是开发包容精神在新时代的恰当体现;退耕还林、退耕还湖、三北防护林的修建正是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各种思潮激荡的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完成了一系列的伟大梦想,GDP“超英赶美”的梦想已经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摆正了我们面前,弘扬黄河精神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取得伟大胜利的法宝。
充分挖掘、深刻体会。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二是.......。三是......。(此处每条对策一到两行即可)
治理黄河、可持续发展。一是......。二是......。三是......。(同上)
黄河精神,中华民族永远的动力。一个民族的强盛不单单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更是民族精神的强健有力,在黄河之水哺育下的中华民族正在以其顽强、勇敢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篇:2013国家公务员申论副省级(华图答案)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以上)
华图版答案
材料分析
(一)“给定材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问题解析:
此题是话语内涵的理解阐释题,这类题型的通常作答框架为:破题表述——具体分析——总结陈词,总体表态——具体阐述——观点总结。题目要求谈对于说法的“见解”,见解,包括态度、看法和观点,属于认识层面,不只要谈出一般性的、对话语表层含义的理解,也要进行分析,提炼出观点深层的内涵实质,而不能停留在字面上。因此,此题需要概括与分析合一,表述态度、提出观点、做出论断,分三步走。
作者说法的原文虽出自给定资料2,但作答要求并没有限定只能针对资料2进行阐述,而是提出“结合给定资料”,这里的给定资料无确指,既可以指材料2,也可以指材料
1、材料6这两条与材料2精神上有联系的材料。题目限定字数较多,要做到“全面”,稳妥的办法是结合1、2、6等与非 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有关的材料,提炼出全部有效信息。就本文出处而言,材料2主要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重特性:一是价值的重要性、珍贵性,二是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而保护的必要性是依托于价值重要性的,正因为珍贵而重要,所以才需要保护、必须保护。
材料2中提到,长城、故宫是古老文明留下的躯壳,失去了实用性——可反推出节庆、婚礼、戏曲、秧歌、剪纸、刺绣这些习俗和民间艺术仍然与生活相关,是具有实用性的活的文化,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用价值”;
从材料2的表述:这些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表明着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可提炼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表明中国文化的民族特性,具有“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但更重要的是认识价值;
根据材料1大学生村官对于传统婚庆礼仪的价值论述:凝聚着农村青年的文化和精神的归属感,甚至传承着某种民族精神,联系材料6的有关论述:文化遗产保留着人的历史记忆,能够帮助人类认识过去的历史,抚慰心灵和抒发情性,可以提炼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精神感召价值”。
由以上三点可以第一层次的结论:活的文化比死的文化珍贵,实用的遗产比无用的遗产重要,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 产是比长城、故宫更加重要的财富。实际上,想深一层来说,网文作者的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绝对性的一面,不完全准确;但归纳出这三个要点,就能揭示出作者说法的实际含义,证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某种意义上比物质性文化遗产更加重要”,这从材料6指出的“人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存在差异,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性文化遗产具有差异性”可以得到印证,“某种意义上说非遗比物遗更重要”是能够成立的。
材料2还蕴含有第二层的观点,即:民间文化的消失速度快、后果严重,一旦毁灭,就无法再生,这样下去,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民间文化将面临断裂的危险——可以提炼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消亡速度快、后果严重、不可再生性三个特点,而后果就是使民族民间文化出现断裂,这就证明了保护非遗的迫切性。将价值的重要性与保护的紧迫性统一起来,就能形成对于作者说法的全面“见解”。参考答案:
这一说法凸显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价值,礼俗、工艺等民间文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实用价值;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能在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同时,表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具有认识价值;传承民族精神,能够增强民族归属感和凝聚力,具有精神价 值。从这个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已经失去实用性的物质性文化遗产更加珍贵。另一方面,民间文化形态具有不可再生性、消亡速度快,中华民族民间文化面临断裂的危险,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迫切。
(二)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材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问题解析:
在材料解读部分已经指出,北京、上海三处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民居保护案例,能够分别提炼出三方面的具体经验,一是建筑学家吴良镛将艺文融入人居环境,探索传统建筑改造的路子;二是豫园将园林建筑与民俗文化结合进行商业开发;三是枫泾古镇保留历史原貌、真实景色,将桥梁建筑、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结合,进行整体式保护与开发,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这些表层的、具体的经验一般考生都能总结出来,但在这之上的普遍性、规律性的启示,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原则、思路,则是考生不易认识到的。
启示和经验,是宏观与微观、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之分。经验是具体的、个别的做法,其中蕴含着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宏观指导意义的通行准则;启示则是抽象化的经验、做法,经过提炼、概括、抽象,个别的经验做法就升华为普遍性的原则思路。因此,作答副省级以上“启示”类问题,需要在概括具体做法之后,进行总结升华,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启示。
在这道题中,“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规律”的“规律”二字是启示的核心。开展一切工作都应尊重客观规律、遵循特定规律,而本题就要求遵循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的特定规律。不指出这一点,答案就难以从“经验”层次升华到“启示”层次。
遵循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规律,具体到本题中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整体保护与原样保护,二是开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三是保护与开发相统一,但保护是前提,应摆在优先地位,这样才能实现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
各地的经验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遵循规律,坚持原样保护与科学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来讲,一是要整体保护原有建筑物和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保持文化遗产的历史原貌;二是要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建筑与民俗文化综合体,再现民俗风情;三是统筹开发保护与发展,寓开发于保护之中,保护优先,实现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
(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 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材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4)总字数400~500字。问题解析:
讲解稿是志愿者使用的旅游景点导游与文化背景解说文字底本,是申论考试中的新文体。这种文体的本质是宣传性文稿,需要符合宣传文稿的特点和要求:
一是宣传稿具有目的性,说明历史和事实真相,传达某种精神、理念和要求。本题中的宣传目的是讲解妈祖文化,增强游客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妈祖文化精髓,领悟妈祖信仰代表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崇高精神品质。二是宣传稿具有宣传性,要有明确的对象,并根据宣传目的和宣传对象确定宣传内容。本题中宣传对象为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的游客,宣传内容按宣传目的和材料内涵应包括四部分:妈祖文化的由来传说——历代传承情况——目前的崇信、传播情况和影响——妈祖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即:由来——传承——现状——意义。这样来安排文稿 各部分的内容和层次,历史——现状——未来的时空顺序,发生——发展——应用的演进程序清楚,能够达到题目中“逻辑清楚”的要求。在意义部分,除提炼其精神特质、现实意义之外,还应对游客发出适当倡议,共同传承和践行妈祖文化精神,以达到宣传中教育、感召层面的目的。三是宣传稿具有通俗性,符合宣传对象的理解能力、心理感受,使他们易于理解、易于接受。本题明确要求“表述生动、对象明确”,在语言风格、语汇、语气、表达色彩、修辞方法上应力求通俗生动,在轻松平易的气氛中传递信息,让模拟的宣传对象——游客好懂、爱听,理解和接受宣传内容,使形式为内容服务。
按照上述要求,讲解稿第一部分,可以对游客加以称呼,以明确对象;可自称“我是志愿者”以代入情境,写出开场白,致欢迎辞,拉近与游客的距离。
第二部分转入正文主体,首先介绍妈祖信仰的由来,侧重说明为什么会有妈祖信仰,信仰妈祖有什么作用;其次概括1000年之中的传承变化,在传承过程中揭示妈祖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部分可简介妈祖文化的现状,要使用数字来增强具体性、降低游客的理解难度,概括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存在妈祖信仰,建有多少庙宇,拥有多少信众。
第四部分是讲解稿重心所在,可分两层阐述,一层是概括妈 祖文化的精神和道德内涵,揭示其拥有如此众多信徒的独特魅力所在;一层是联系实际、观照现实,引申出妈祖文化的现实意义,委婉表达运用妈祖信仰维系两岸和平、凝聚同胞归属感、促进祖国统一的愿望。答案引用原文中的祈使句,并加重了抒情成分和祈使语气,向游客发出呼吁,是比较适当的。
用材料中具有生动性的语句来表达心愿、达成宣传目的,既避免了个人的过度引申出错,又没有过多摘抄原文,是可以借鉴的答题技巧。不在指定位臵作答、超出答题格外的一律判0分!
参考答案: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很高兴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妈祖文化的一些知识。
大家面前的这座圣像高42.3米,是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衹。古代航海者们最盼望的就是顺风和安全,所以把天妃供奉为保顺风、保平安的神灵。
妈祖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一户普通人家的女儿,出生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因她有知识、好助人,被渔民神化成能够“逢凶化吉”的保护神。一千多年来,妈 祖庙的香火日渐旺盛,妈祖不断受到历代皇朝统治者的封赏。目前,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三千多座妈祖庙、2亿多崇信者,妈祖信仰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文化现象。
千百年来,妈祖文化不断加入了佛教和儒家思想的成分,她的盛行,正在于妈祖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尤其是她的亲和力无与伦比,代表了儒家思想中“和”的精神,和平、和睦、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妈祖是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信仰,如今,两岸还没有统一,海外还有游子没有归家;让我们以和谐女神妈祖的名义,祈祷两岸和平共处、游子早日归家吧!
(四)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材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20分)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3)不超过400字。问题解析:
介绍鹤溪缸窑,题目中有一个表述容易被忽视——“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这是撰文宣传的目的,也是短文写作的必要条件。要达到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的目的,就不 能简单地罗列缸窑的兴起、传承、发展和衰落过程,仅仅说明过去辉煌、现在衰落不足以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要达到促进恢复与发展的目的,就必须引起受众的兴趣和重视,形成受众的共鸣与共识,明确恢复与发展的路径,揭示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思路和措施促进缸窑恢复与发展。
宣传目的、写作条件决定了这篇短文的框架是:历史沿革——衰落现状——工艺特点——复兴之路,其中,介绍工艺特点是为了彰显缸窑的历史文化价值,证明促进缸窑恢复发展的意义,从而使“恢复与发展对策、号召”的提出逻辑通畅。即:历史——现状——意义——措施。
题目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要点是:短文也是文,需要写出标题。不写标题可能被扣分,写了标题就会单占一行,占用正文的作答空间,正文的文字就必须尽可能精炼,在用语措词的取舍上、文字的书写上精布局、巧安排,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写全要点、充分表达。
从内容具体的要求来看,内容要具体,历史部分要有缸窑昔日辉煌的具体事例,如畅销了发达地区、援助了外国、吸引了各地学艺者;现状部分,应有窑床和传承人保留数量的数字。申论中“具体化”的内容,是由人、事、地、数来体现的。
最后对宣传对象的号召、倡议部分,要体现出政府的立场和政策,政府在缸窑问题上一定是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立 场,所采取的政策一定是号召人民重视和参与,形成社会氛围;如果要把保护工作的措施再具体化一点,通常可以提出加强缸窑遗址保护、工艺保护、传统工艺传承人保护和培养三方面措施,这也是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兼有的文化遗产保护通常措施。参考答案:
让百年缸窑重现辉煌
鹤溪镇因缸窖历史悠久,富有传奇色彩,被列入平阳县第一批县级历史文化村镇。
浙南地区的原始制陶工艺从商周时期发端,至明朝万历年间技术成熟,平阳县有了因烧陶而得名的缸窑村。解放后,缸窑制陶工艺迅猛发展,产品不仅畅销沪宁杭,还曾外援阿尔巴尼亚,在外交史上留下一段佳话。上世纪80年代前后,缸窑曾一度空前繁荣,在浙南地区有着一定影响;随后由于恢复私人作坊生产模式、缺乏技术创新而衰落,目前只保留2座窑床,8位手工艺人。
鹤溪缸窑作为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原始活陶瓷作坊,是浙南山区传统民间手工艺的缩影,为研究陶瓷发展史提供了鲜活的史料。缸窑的制作过程使用手工和传统工具,每道工序力求尽善尽美,是现代技术生产所难以比拟的。
缸窑是平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缸窑是平阳人的历史责任,意义重大。衷心恳请平阳人民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在县政府领导下,共同做好缸窑保护工作,促进缸窑恢复与发展,让百年缸窑重现辉煌!
(五)“给定材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800~1000字。问题解析:
文章要求从材料中冯骥材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触发的思考和感悟起笔,并将这句题字作为标题。作文必须遵循这一要求,完成三个写作步骤:
一是据示拟题,将“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并可根据这句话的含义确定文章主题,加拟一个揭示主题的副标题。同时,要准确理解题字含义,掌握其深层内涵,认清“石”与“岁月”之间的关系,认识到题字的实质是隐喻文化遗产记载先民的生活和感情、传承历史文化、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功能,从而揭示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要依据这层理解来确定文章的主题,围绕保护文化、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来写。二是破题陈意,通常要在首段——最迟不晚于第二段,对立意提示句——作家题字的内涵做出阐释,揭破文章主题,也就是揭示出上面所说的文化遗产的多重功能、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总领全篇。
三是依理论说,逐步引申展开,具体阐释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遗产是什么,包括什么)、保护遗产的意义(为什么保护)、思路和措施(怎么保护、怎么传承)。其中,对于文化遗产内涵的理解,不必局限于物质的或是非物质的,最好两者兼顾,只取一者,应优先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材料的整体思想和叙述重点,避免偏离材料材料主旨。最后,文章写作题一个较为独特的要求为省级试卷所独有,即思想深刻,这一点说来复杂,做到也不难,重要的是读深、读透、读懂最后一条材料,能够从冯骥才及其他学者的论述中得出高层次、纵深化、开阔性的观点,能够运用人类文化学的观点和提法,来看待和分析文化遗产课题。在论述中可以引用高层次、理论性、战略性强的材料,特别要注意援引国际通用、国内流行的理论或指导思想,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科学规划、科学保护的科学发展观进行联系,并做出一定阐释,就能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较高思想层次。
参考答案: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漫漫千万年文明史,逝去的岁月镌刻在贺兰山壁上一幅幅粗朴的岩画中,沉积在敦煌莫高窟一座座安详的雕像上、一幅幅绚丽的壁画中,也浓缩在绵延万里守望未来的长城烽火台上,浓缩在缸窑的陶器中、江南的刺绣和传统婚礼上。不能说的岁月,先民们却用有形与无形的文化符号替它表达,传递出沧桑、梦想和美好情愫,替今人在过去和现在之间架起桥梁。
台湾作家朱天心曾说:如果你是一个中国人,那么今天你不是20岁、30岁,你已经5000岁了——5000年深沉厚重的历史记忆,透过种种物质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到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身上。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既有物质性的长城、故宫、贺兰岩画、敦煌石窟,也有非物质性的剪纸、戏曲、武术、陶瓷工艺。无论物质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都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这里凝结着五千年的历史记忆,寄托着我们的精神之根,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的灵魂以栖息之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指出的,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见证。但是大量事实也使我们看到,文化遗产极其脆弱,尤其是那些口手相传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在物欲大潮的冲击下,文化遗产正以远快于生物物种灭亡的速度消失,其后果必将导致民族文化的断裂、文化多样性的消减。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迫切需要,也是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时代强音。
保护文化遗产,最首要的是保护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目前两岸正共同面对着钓鱼岛危机,发掘、弘扬妈祖文化中蕴藏的和平、勇敢、捍卫中华儿女安全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可以凝聚起两岸同胞共御外侮的强大力量,也可以获取和平解决危机的智慧。
保护文化遗产,最根本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文保工作规律,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创新发展融为一体。推广豫园模式,坚持保护优先、整旧如旧,在保持历史文化环境原貌的基础上,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商业营销等元素,打造综合文化体,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双赢,使沉沉遗产焕发出勃勃生机。
温家宝总理指出:“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传统更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扬祖国的文化传统。”每一个5000岁的中国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充满感情,从我做起,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去尽己所能。如此我们不仅能打开失语的岁月的秘密,还能通过文化遗产架起的桥梁走向未来。
第三篇:2018国考副省级申论[推荐]
2018年国考副省级申论真题范文
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画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真题,花木君依据花木体的方式,撰写了相应文章,供大家参考。
崇尚科学、根艺术和古文化 用想象力拥抱未来(花木君)
从互联网+产业如雨后春笋到共享经济遍地开花,从中国高铁自神州大地走向世界角落到“天眼”将触角伸向浩瀚的宇宙,想象力所迸发的能量一次次震惊了国人,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人因为富有想象力,所以具有穿越未来的能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尊崇科学、崇尚艺术、重视对古文化的挖掘,能激活我们的无限想象力,给予我们拥抱未来、主宰未来的能力。
科学是培育想象力的源头活水。科学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引领人们从混沌走向清明,从未知走向已知。脱离科学,不仅会引来布鲁诺之火,让民众在疾病来临时将希望寄托于虚空的神灵,也会极大的抑制我们对未来的想象,让人闭塞心灵,让国家、民族故步自封、妄自尊大。只有尊重科学、向往科学,才能引领我们敢于批判、不断质疑,在牛顿的基础上迎来爱因斯坦,在烛光之火后迎来电灯、电话,在取得一次次重大成绩后,仍然保有无限的憧憬和想象,不断寻找新的空间、新的突破,在辉煌中走向更大的辉煌。
艺术是唤醒想象力的灵魂风铃。艺术使自然更完美,也使我们的生活更完美。艺术不是技艺,而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脱离艺术的生活将变得物质化、世俗化,脱离艺术的民族,不仅丧失了对美、对情感的追求,也丧失了对未来的无限美的追求。艺术,代表美的精神力量,因为有了对艺术的追求,才延展了人类的无限现象力,于是凭借人力建起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因为有了对艺术的渴望,于是肚里藏下了乾坤,手中编织出如水流淌的古丝绸,笔下绘就了震惊世界的敦煌壁画、唐三彩。有了艺术,我们也就有了无止境的向着无限魅力世界前进的源动力。
古文化是激发想象力的民族之根。古文化,蕴藏着人类无限的智慧和惊人秘密,是保持想象力永不枯竭的源泉。一个丢失了自身古文化的民族,是暴殄天物的民族,也是想象力枯竭、没有希望的民族。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仅沉淀了祖辈先贤的无尽智慧,也沉淀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人格尊严,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催生了中国人的东方式灵感,孕育了曹雪芹、罗贯中、巴金等一代又一代传统文化大家。庄周梦蝶、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竭泽而渔,蕴藏了值得所有中国人去体味的智慧和美,也给予了中国人源远流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中国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当我们懂得尊重科学、崇尚艺术、重视吸收古文化的营养,也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和无穷智慧,不仅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也必将为世界提供更多中国价值、中国借鉴。
第四篇:2011国考华图押题—言语
言语理解
一、国考2011年真题第26题.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D.一丝不苟
华图非常“6+1”班讲义23页,老师分析过
二、27.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已有150多座,然而这些博物馆却很寂寞,终年,有的连自己学校的师生都不知晓,有的由于没有展现出条件,众多的宝贝常年灰尘满面,利用率很低,至于说到免费开放和惠及民众,更是很的话题。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门可罗雀遥远B.无人问津突兀
C.门庭冷落生僻D.人迹罕至超前
华图非常“6+1”班讲义23页
6+1班
讲义23页
13.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那些_____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闻名遐迩B.门庭冷落
C.鲜为人知D.人迹罕至
三、要解决孩子上幼儿难的问题,是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以满足城乡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B.首当其冲
C.理所当然D.无可置疑
6+1班
讲义23页14题
根据智利的法律,所有新房屋的制造都必须按照严格的建筑程序和监督流程进行,建筑物在开建之前_________地必须由专业机构负责设计,因为对房屋防震的要求极高,所以智利在建筑的每一个环节上都________,不敢有丝毫的___________。
A 理所当然精益求精松懈B 无一例外按部就班懈怠
C 一视同仁精雕细刻马虎D 毫无疑问循规蹈矩大意
四、40.品牌一词,“品”在前,“牌”在后,这说明要先有“品”,才有“牌”,也就是说,要
要是没有好的产品做支撑,单靠打广告,搞赞助,即使能做出个名牌,也只是。这方面的教训。所谓的“品”,不仅指“产品”、“品质”,也就是说企业还要积极 地履行社会责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掩耳盗铃比比皆是
B.昙花一现不胜枚举
C.名实不符振聋发聩
D.浮光掠影屡见不鲜
6+
124页
18.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成长性,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市场______至关重要。有些公司可能有几年时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是如果所从事的行业空间有限,就注定了高增长只是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潜力昙花一现B份额过眼云烟
C前景空中楼阁D需求无源之水
五、43.一部本来颇有可能写成议论文的著作,读来却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反而,实在要知道,在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里,一本,的书往往会被放在桌子上做临时 杯垫用。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趣横生难能可贵令热费解
B.引人入胜匠心独具高深莫测
C.深入浅出叹为观止曲高和寡
D.平易近人不可多得枯燥无味
6+
123页
16.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______的纸房子。蔡伦入股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 名不虚传
B.自然而然 货真价实
C.兢兢业业 抢夺天工
D.无师自通 名副其实
六、51.诗人从生活和大自然捕捉灵感,将语言剪裁成诗;知音的理解和回响,可以使诗的意象
和隐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现出来。天地一沙鸥,海上生明月,悠然见南山,经由后人的吟诵品味,其意向更为深化;巴山夜雨,易水悲歌,汉关秦月,江山风光人物诗文相互烘托,转化为跨时空的文化符号,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影响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诗知音意象B.自然灵感文化
C.生活感情品味D.文学符号精神
广东封闭班11月
长沙6+
124.五十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收音机),是进国营厂或穿上军装;八十年代是“万元户”;九十年代是有房有车;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则和总理最近提出的“尊严”息息相关。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新世纪
B.幸福
C.尊严
D.幸福感
判断部分
七、113.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之中,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包括他自己。试想,如果一个人根本不了解你,他如何值得你信赖呢?
由此可以退出:
A.只有信赖自己,才能信赖别人
B.不了解自己,就不会被任何人信赖
C.他充分了解你,所以他值得你信赖
D.充分了解自己,就可以获得许多人的信赖
6+1
32页
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人们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他们要赢得这种尊重只有通过道德地对待这些人。
下列哪个结论可以从上文推出?
A.精神健康的人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
B.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C.精神健康的人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必须有自尊
D.自尊的人很少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
第五篇:2012年国考申论真题华图解析
2012年(省部级)真题解析
材料梳理:
1.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食品生产领域出现的问题。从一个方面反映出食品生产者道德水平低下的现状,也体现了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政府各部门多头管理,缺乏协作。
2.对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到了一些专家学者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观点。
3.发达国家美国食品安全卫生的历程和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些措施。
4.谈到了我国“陌生人社会”的问题,分析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提到了一位官员的观点——以道德教化解决他律问题。
5.举了一些商家造假、学术造假、网络造假的例子,谈到了网民关于“社会道德危机”的讨论。
6.介绍了医疗领域、教育领域、政府领域存在的道德水平低下的表现。
7.谈到志愿者服务和志愿精神;李老太太的事例,作文立意的重要参考。
8.三个闪耀人性光辉的正面案例,作答第一大题第二小题的依据,也可供作文写作参考。
9.温总理的一段话,我国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举办了道德模范表彰活动,阐述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认真阅读材料,回答以下两道题目(20分)
1、“给定材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起过250字。【参考答案】
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滑坡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一是食品生产行业滥用有害添加剂、地沟油等。部分商人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二是个人品德方面存在“陌生人现象”,对陌生人首先选择不信任;三是医生、教师、官员、专家和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滑坡严重。医生从患者身上谋取不正当利益。部分学校与教师收取好处费。个别领导干部隐瞒事实、搪塞推诿、虚报政绩,搞政绩工程等。专家学术造假;媒体恶意炒作,错误引导社会舆论。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其原因在于自律和他律的双缺失。
2、“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200字以内。【参考答案】
提高公民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为包工头的孙先生为给农民工发工钱路上遇难,其弟帮助哥哥完成遗愿,这是对诚信的坚守;希望小学徐老师身患重病仍坚持于教育岗位并资助孩童,这是爱心的奉献;“最美妈妈”不顾自身安危果断营救坠落女童,这是善良无私的流露。他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值得每位公民学习。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党员干部应做好带头作用,让社会焕发新的精神面貌。
二、“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要求:
(1)观点明确,分析透彻,论据真实(2)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有说服力(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网民A的观点是错误的。道德失范的根源在于自律和他律效能失范,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无直接联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社会领域的确出现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蔓延和泛滥的现象,但也有很多企业,严守法规、诚实经营而成为百年老企业。同时,各地也不断涌现出讲诚信、讲奉献、勇敢无私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讲文明树新风”等志愿服务精神也诠释出了民族精神的新内涵。因此经济发展是道德失范的根源是不对的。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对待传统道德,未做到扬弃。既没有继承传统道德的优点,也没有避免一些糟粕;二是道德教化缺失。人们未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未建立起具有良好公德共识的体系;三是自律作用的缺失。少数人在利益的驱动下,丧失最基本的“良心”;四是法律不健全,监管不严格。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出现“缺位”或权责不清等情况,也给一些违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383字)
三、“给定材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市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强化从业者自律。强化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
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具体规定非法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处罚办法等,推进食品安全法制化管理;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加强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单位或个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建立问题产品强制召回制度;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
四是构建社会监督网络。号召广大媒体、群众等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管行动。
五是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质检机构要加大硬件建设,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手段。培养一批专业检测队伍,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六是加大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以及行业协会等途径,针对广大公众和食品行业从业者普及食品安全常识。
四、“给定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例文】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德重德、尚德倡德的传统,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曾提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抓细节抓具体,持之以恒,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其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辩证吸取中华传统传统道德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中华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大力提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吾国必将长治久安。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参考答案
一、给定材料
(一)材料主题
本次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主题为“加强安全文化教育,保障公共安全”,是近一年来我国的大热话题。无论是材料中重点叙述的上海火灾事件,还是市民出行的诸多问题,都是处在近年来舆论的风口浪尖的焦点问题,与以往国考“规避过热话题”的命题手法略有不同。但此次考查的公共安全主题的重点并非人们往常谈到的“健全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或“建设防灾减灾体系”,而是着重强调提高防灾减灾的预见性。考生要从加强预见性、科学规划管理,建设安全文化,增强公众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方面入手,联系材料5的哲学思考,明确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安全发展的核心观念,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基本原则渗透到答题当中。
材料中大量采用了学者观点等理论论据,其中材料1中的部分内容就出自于《中国城市安全警告》一书,理论性较强并且内含解题的核心原则和对策措施,考生可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获得答题的关键信息。
(二)材料大意 给定材料总共5则,材料大意如下:
二、作答要求
(一)试题结构
从试题结构上看,考查目标非常明确清晰,第一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二题主要考查贯彻执行能力,第三题对应解决问题能力,第四题对应文字表达能力。第三题
本题作答任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概括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二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根据给定资料4,考生可以从市民甲、乙、丙三个人的信件中总结出市民出行的主要问题:公交车站点太密、过街设施使用率低、公交车停靠站点缺乏统一性、城郊结合部的住宅区到达轨道交通车站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长期存在四方面问题,并由此推导出对策——完善交通规划实施与管理体系、完善行人过街设施、统一公交车停靠站点和在环线附近的轨道交通站点设置一些公交短驳等。第四题
本题是一道要求自拟题目的文章写作题,仍然是从一段具有较强理论色彩的论述引出话题的,去年的话题为“失根危机”,今年的话题则为“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对人类灾难的哲学思考”。阐释学者、哲学家的论述为全文立意、论证的起点,需要遵循“内涵阐释——关系分析(学者言论与文章主题、问题与原因、原因与对策的关系)——对策阐述”的结构框架,结合城市人为事故与自然灾害两方面的事例,对“塞内加哲学思考”中蕴含的忧患意识、敬畏自然、尊重规律、在正确认识灾难的基础上减轻灾难等思想进行有条理的揭示,并结合国内外的正反面经验教训,有理有据地提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统筹规划、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和依法监督管理等对策措施。
立意上,一定要把握住“哲学思考”的实质,有一定的哲学高度,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做到顺应规律、顺应自然,科学规划、统筹管理防灾减灾工作;一定要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惜代价加大投入,确保法律制度严密有效、技术支撑坚强有力、建设质量合格过硬;一定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作答思路 第一大题第一小题
第一小题要求解释材料中“技防”“人防”的内涵,考生在作答时将“人防”和“技防”分开阐释为宜。通过阅读材料2可得出“技防”的中心含义,即通过技术手段为城市安全套上的防范设施,之后的段落提及了“技防”的不同方面,如给城市打造“金刚罩”,地铁、隧道等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软硬件配备,阀门、灭火器、消防栓等各种防灾装备。资料2第二自然段首先出现了“人防”这个词,包含的内容包括H博士提及的人为的保养维护、熟练操作,C研究院和Y博士的指出的灾难发生时人重在如何利用各种防灾装备,而最后三段可归结出在安全设备安装过程中隐藏的人为隐患。第一大题第二小题
第二小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这里的具体表现不需要考生做过分延伸,只需将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出来即可。材料3第三自然段对“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有明确的解释,考生要可根据解释,从施工过程中管理松懈、无法有效发挥现代化紧急救援作用、市民自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安全设施规划设计不到位、工程监督不足等方面提炼答案要点。第二题
本题题目要求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入手,其中,“安全文化理念”可以借鉴“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的相关内容。“增强安全意识”也是“人防”理念的体现,这里需要考生结合这一理念,就如何通过这次“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内容方面。“日常安全须知”考生可以挖掘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安全的注意事项,例如安全用电、防火常识、灭火器的使用等,注意既然是“须知”,内容一定要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1.根据“给定材料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10分)
要求:精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参考答案】
技防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为城市安全配备的防范设施,如公共交通安全全程监控系统、消防设施等;人防是通过城市公共文化教育增强全民居安思危意识,如做好防灾设施的保养与维护,加强专业人员的防灾救灾知识与技能培养,强化普通市民安全逃生技巧的教育和日常防灾实战演练,以及针对突发灾害事故的预测和准备工作。(144字)
2.根据“给定材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S市中特别重大火灾中的具体表现。(10分)要求:精确、全面、简明。不超过150字。【参考答案】
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监督不到位,致使工程管理松懈、秩序混乱及安全措施不到位;二是城市运行中对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预测和准备不足。致使工程安全设施存在严重缺陷或不到位问题;高楼部分消防设施配备缺乏,管理措施不到位;楼间距较小,道路狭窄。三是民众缺乏正确救灾观念,自救应急疏散能力弱;民众保险意识缺乏。
二、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要求:
(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3)不超过500字。【参考答案】
增强安全意识 共建和谐社区 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居乐业,同时给居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区近期将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居民安全文化教育”,转变大家固有的安全文化理念。S市大楼火灾事故中体现的“自救优于互救,互救优于公救”是降低灾害损失的经验之谈,假如发生火灾,受灾人员若是缺乏自救常识,生存几率将会很低,就算配备有足够的灭火设施,若是没人会用,也就毫无意义了。
因此,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便是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居民的安全技能。我们将通过举行安全宣讲会的形式,配合发放安全手册,详细讲解日常安全的注意事项,传授防灾救灾的相关技能,并通过定期开展演习,将这些安全知识和技能切实转化为能力。
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电、气的不正确使用都会成为安全隐患。用电安全需要注意经常检查线路、插座和刀闸是否安全可靠;用气安全,尤其是使用煤气时要注意通风换气,一旦发现煤气中毒,应先把门窗打开,避免明火。
安全感是生活质量的刻度,是人们首要的心理需要。安全问题关乎每一个人,希望大家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最后祝大家生活平安幸福。(493字)
三、“给定材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有关部门参考。(20分)要求:
(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参考答案】
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如下:公交车站设置不合理;公交车运营信息存在虚假情况;城市交通网络不完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不健全,为“黑车”提供了空间。建议如下:
一是科学调研,收集信息。对我市当前道路情况、运载情况和未来城市规划布局进行科学和详细调查,为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二是优化公交线路及其站点设置。对一些重叠的公交线路的路径重新设置,尽量避开道路拥挤地段;
三是统一公交车停靠站点。确有线路不一致等特殊情况,要及时、准确的更新公交运营路线和班次,并通过媒体做好宣传和公示工作;
四是完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在易于拥堵路段,设置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道路设施。及时修复不平整路面,以及增设路灯;
五是合理配置道路交通设施。在地铁、轻轨等轨道出口处配置车辆免费存放处,并推行公共租赁自行车服务; 六是加强道路交通监管。加大公安交警执勤力度,严厉打击“黑车”拉客现象,以及机动车乱占非机动车道等现象。(387字)
错误的对策:
第四,拓宽道路面积,预留非机动车道路,加强道路管理,规范汽车停放,加强道路建设,增设路灯。
四、“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参考例文】
天变不足畏 安全当先行 ——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安全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灾难相伴、与灾难抗争的历史。从2008年的中国汶川,到2011年的日本福岛,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愤怒,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然而正如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所说,只要我们意识到未曾预料到的事件对我们的伤害最大,时时保持警惕,预想到所有的可能,并相应加强安全规划与防护,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天变”就不足畏,并且会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更加安全的驱动力。
2010年S市的公寓火灾,凸显了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一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安全防护不足,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对事故的防范考虑不周、投入不够;二是法律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工程建设和维修中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日常管理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监督;三是技术保障欠缺,救援设施设备难以满足需要,影响救援的速度和效率;四是公众安全意识淡薄,市民自救互救、应急疏散能力不足。这一切都直接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扩大了事故的危害。我国古训有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预防灾难和事故应从“预”字着眼、“防”字抓起。如果庞培人对火山喷发有足够的预见并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防范措施,也许一代名城庞培不至于被火山熔岩所吞没;如果S市在高层建筑的规划上科学谨慎,在安全防护上舍得投入,对市民有相应的应急训练,也许公寓火灾的后果不至于如此惨重。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并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从事故教训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安全前行。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科学发展,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首先要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首先,在发展理念上,必须把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思想认识转移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当前国情,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其次,在安全文化上,要学习发达国家“生命至上”的观念和做法,大力开展安全文化自律性、生命化、安全技能观的宣传教育,营造尊重生命、尊重法律的文化氛围,普及安全知识,定期开展应急避险训练,切实提高公众自救能力;再次,在资源整合上,要将安全防护措施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大力促进公共应急资源整合,构建综合减灾应急系统,建立协调有力、运作顺畅的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把各个行业的专业救援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维护公共安全的强大合力;最后,在法律执行上,要加强执法和监管,确保法律制度的落实,规范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严格依法操作,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熄灭灾难和事故的火星。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以安不忘危的思想统筹好、谋划好安全发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做好维护安全的各项工作,让人民生活在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环境里,我们一定能够让中国列车运行得更加平稳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