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4:0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结题报告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

何 伟

课题负责人:何 伟 课题执笔人:何 伟

课题组人员:尹长山 郑慧龙 李金燕 李红娜 高俊婷

战永佳 姜亚楠

【摘 要】赏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是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是校园生活的主要阵地,而赏识激励评价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能力、使学习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激活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习兴趣,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通过学习认识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建立起自尊、自信的人格。确立学生的人本地位,为素质教育,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开一个新局面。

【关键词】赏识激励 学生成长 学习兴趣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教育传统的学校“戒尺教育”,家长 “棍棒教育”,一直在影响甚至左右着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尽管“五四”至今,“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影响现代教育已经近百年,我们步入信息全球化的也已经多年,但是,教育者(教师、家长)是否应该拥有“惩戒权”的思想仍然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家长。尽管一纸《教育法》和《青少年保护法》在教师、家长教育行为上否定了体罚,但教师、家长因体罚孩子而触犯 1 法律的案例仍时有发生。于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当代教育法规之间,教育者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状态——“抱怨教育”,抱怨教育不仅导致教育者身心疲惫,并且严重影响教育质量。“赏识教育”的出现会缓解并逐渐改变这现象。

(二)因升学就业等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应试选拔与分数划等的评价方法仍然占教育评价的主要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多种潜能的发展,限制了大部分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尽管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开展,以及课程改革对教育评价的改革建议的实施,人们对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已经有所重视,但是完全改变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处于变革时期的教师、家长,乃至社会大环境仍然更多地关注结果性评价,使得选拔评价趋于功利化,评价目标趋于唯一化,严重者完全忽略过程性评价,尤其是过程中的赏识激励评价或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或轻描淡写隔靴止痒,结果造成教育的高投入,低效益。

(三)从一定意义上说,课程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的指导思想则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目前中小学的一些普遍做法看,背后起支撑作用的理念仍然是“考试”,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及最新进展》中指出当前世界课程评价发展的主流方向,即课程评价的发展呈现出以质性评价取代和统整量化评定,评价功能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注重评价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在注重结果评价的同时也注重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评价要求发展性评价与过程并行,并渗透于每一教学环节之中,赏识激励性评价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有望为学生的潜能的开发与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

(四)我们学校与学生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学校招生区划因受地理位臵、楼区老化、外来务工住户增多等因素的制约,致使生源逐年减少,优生严重外流,没有本市户口的民工子女越来越多等特点。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家长也因为各自不同的种种原因很少能够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悉心的管理和正确的教育。从各自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走到一起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同时,还有存在性格与心理方面的问题,有的有“自卑情结”自我设限,有的放任自流自暴自弃。赏识激励教育可以让教育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的心里,会有助于学生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人”,造就“人”——发展造就学生的同时发展造就老师。

在课题的研究中,引领教师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索出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的操作方法与运用规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将大幅度提高,必将促进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之心的形成,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以致未来的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人格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有望教师能够在对学生管理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并形成一定的特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营建“赏识激励”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上,都将具有促进作用。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生命的教育,任何教育方式发挥作用的根本在被教育者生命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规律与实践证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过程不应该是知识的移植过程,而应该是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如果通过激励、赞扬来激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通过精心组织、悉心引导、耐心启发调动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学生们必将会出现从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从内心对人生充满自信心与进取心的成长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心理学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赏识激励至关重要。他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已经成为应用赞美、信任和期待来改变个人和团队的成功法则,在对学生心理个性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后,对那些一直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孩子适时适当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之逐渐摆脱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逐渐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学习环境中,改变心态,积极行动,向着好的方向努力,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二)教育学理论依据

“赏识教育”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用20年时间探索的结果,赏识教育在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建构出自身的体系,是充满了人文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赏识教育的优越就是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小题大做”、“借题发挥”,给他们以鼓励信任、理解宽容、自物自励、完善自我。

魏书生教育“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根本在于对科学与人的尊重。在魏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和学生商量”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解放学生思想的过程,给学生情绪松绑的过程,唤起学生兴趣、好胜、成功欲的过程。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心心相通,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自我教育,自己动手学习。教师创设民主情境。教师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商量,从内心深处了解学生,成为学生亲人和挚友,使学生愿意,也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各抒已见。魏书生教育的思想体现出信任与关怀是赏识教育思想的根本所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认为“教育的关键是在每一个小学生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学生因某一领域取得成绩而产生自尊、自信、自豪,这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他能推动人在其他方面也能达到理想的成就,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课程改革理论依据

展示激励功能是发展性课程评价功能之一,即发展性课程评价,更多地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被评价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被评价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所配合的恰当、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换个角度看看,在很多时候也将成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激励手段。发展性课程评价倡导的评价内容多元化、过程的动态化、主体的互动化都为赏识激励性评价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赏识激励”,学生走出自我限制,形成“我能行”的自我认知心理,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赏识激励”,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不同背景、不同层次、不同智能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课堂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创新教育相关理论和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科学理论,研究探索创新教育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教育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状况为依据,立足于学科教学与班级管理,制定研究内容,学习相关资料文献,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相结合研究。并加强活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关注研究对象在过程中的变化,注重实际效果和问题的解决。

(2)问卷访谈法: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自我认知、赏识他人的实际情况、师生关系沟通情况、家庭环境情况,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概括,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3)叙事研究法: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叙事的形式及时反思性教学,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个案跟踪法: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两方面确立个案典型,及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发展,并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有效的教育策略,并建立个案跟踪档案,为研究的正常开展积累资料。

措 施:

(1)摸底调查、了解现状:结合教育教学评价实际情况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2)学习培训:a.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课堂教学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而为课堂教学找到好的方式方法。B.组织课题组人员讨论、交流、写出研究心得,并整理成研究报告。C.加强研究工作的阶段性分析与总结。在研 究过程中,如有突破性的进展或是有阶段性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和测试报告)都力求形成文字,在适当时可形成论文或经验总结向专家组汇报与同行交流。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试验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分析校情学情,结合实际确立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建课题组研究人员,落实分工职责;成员签定参与课题研究承诺书,学习相关理论和实施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2.中期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月)(1)起步探索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

A.召开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

B.学习“赏识教育”与“激励性性评价”理论,以及课程改革相关教学理论,提高认识,为课题组成员树立科研意识,赏识意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反思”的研究思路。

C.根据学生校园生活实际,搜集与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原生态素材,作为实验研究的基础。

D.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实验教师开展研究工作。

E.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进行阶段材料归档,完成研究进展报告和阶段总结。

(2)提高深入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月)A.以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B.进行调查访谈,根据学生现状和教育教学中赏识激励评价现状,认真开展研究,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开展“阳光批评”,如何使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C.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完善研究措施,调整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成效。

D.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与主题班会展示。结合课题,设计学科教学实践活动,检验学生自信心、表现力、创新力。

E.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做 好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工作。

3.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3月——2010年9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汇总、研究、分析材料,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以教学经验总结、班级管理经验总结、典型案例、论文等形式表达。最终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科学系统的总结,形成实践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上报材料,申请结题。

(二)为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在课题研究前期培训中首先就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内涵和特点,原则,操作方法,以及实施赏识教育对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实施误区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入手,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三)组织参研教师调查赏识教育激励方法现状,认清误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经过课堂调查和教师结合自身体会,归结起来最有代表性的误区主要是:一是重智轻德,只要学生成绩优秀,就会受到表彰奖励;只要某项竞赛获得名次就会得到持续的赏识,至于其他任何不良表现都是可以忽略的小事。二是赏识教育绝对化,出现只要表扬,不要批评,不敢批评的现象。认为赏识教育是包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可以适应于一切教育领域和一切教育对象,还有担心批评会有违课改精神,会被指责不尊重学生。三是赏识手段,主要是语言大而空,缺少针对性,不能发挥真正的效果。

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影响学生成长的误区,采取理论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同步运行的策略,以求达到理论学习不空洞,教育实践有依托的效果。

具体做法:

1.理论培训学习日常化、随机化。理论学习内容因研究实践中需求而定,如针对对学生教育的急躁心问题,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相关章节;针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问题,学习魏书生的教育教学理论,观看魏书生的赏识教育视频讲座;根据教师对课程理论的领会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与进程随时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此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借鉴好的理念与方法,在研究中起到推波助澜与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研究进展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开展“如何写教学案例”“如何听评一节课”等实 7 用性强的培训讲座。

2.课题研究常态化。课题组要求老师在研究过程中,课前备课要做到心中有课题,课上评价要注意因人、因问题、因情境而有针对性,并且要关注课题研究的反馈性,并进行记录,每一节课后在备课本上都有教学反思,把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或感悟,及时记录,以便进行事件的交流和反思。及时进行的理论知识培训和细致的教育小故事,使课题研究目标更明确,操作更具体。

3.把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相结合,以校本教研促进课题研究,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把学校全面展开课程改革作为课题研究的契机,以郑慧龙、李红娜两位班主任为带动开展在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性教育研究,以何伟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为窗口进行学科教学上的赏识激励性研究。无论班级管理还是学科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对影响赏识教育的“大而空”缺乏针对性的现象进行了专题性的跟踪研究。课题教师对研究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采取“谁发现谁牵头,一研到底”的方法,美术教师关注“弱小问题学生”问题,语文教师在赏识激励性评价方面做文章。

4.在课题研究进程中,根据问题呈现的不同层级,采取由浅入深,由“硬着陆”到自由操作,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步骤进行。

操作程序:

(1)统一认识:查找赏识评价误区——研讨“赏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讨论后共识“怎样赏识才是有效的评价”。

(2)抓典型问题研究:主要问题有评价语言大而空、随意评价没感情、“谁比谁好”性质的比较评价、赏识评价方法单一等。

(3)边操作,边总结,巩固成果,发现反复,关注新问题。如课题研究在不断推进,可是因为教师观念更新的滞后以及受应试评价的制约,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因为“赶进度”或因为学生层级差异而急躁,找不到激励学生的切入点,甚至出现忘记赏识,或者为课题研究而出现敷衍性的假赏识。

又如在教师基本了解赏识激励性评价的一般要求后,“细节决定境界”的问题就出现了,因为决定评价效果的不仅仅是完美的预设,还需要有随机的生成,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在课题学习培训与研讨方面对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细节“打磨”的要求,围绕教师评价语言行为作出如下要求:①创设轻松的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心里 8 安全感。②发挥眼神中的温和、鼓励、期盼的表达作用。③学生发言时候一定认真倾听,不得以提示为由进行干扰,捕捉学生发言中值得肯定的有用信息。④关注全体学生,给发言有困难的学生以合适的帮助。⑤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与激励行的评价。⑥无论学生回答结果怎样,必须有点评。⑦尽可能避免直接说学生错了,如果必须说,语言一定要委婉,最好能挖掘出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一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要求反复实践应用并自觉检验效果,学校课题组组织教师开展研讨课与示范课活动,强化教师关注细节的行为。

此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赏识性评价已经不是教师的专利,这样,生生之间的赏识激励又显得尤为重要,同伴之间的赏识鼓励,会激发出更大的热情,此时教师的作用则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协调课堂气氛的能力,为学生创造获得赏识的机会。

5.开展课题研讨和阶段成果展示活动

(1)开展案例的撰写、征集、分析活动,既为积累研究成果资料,又起到培训提高教师的作用。

(2)上研讨课、阶段跟踪课,通过自身前后教学方式的纵向比较和不同班级的横向比较,引发对有效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3)定期开展阶段小结,通过对话、交流、不断调整、改进研究方式和策略。(4)定期征集教师在研究中形成的论文、故事等成果,编入总课题成果集。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赏识激励”过程性评价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人本课堂模式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支撑。赏识激励评价运用教学和班级管理,使学生的学习需求被关注,理智的好奇被引发,探究的兴趣被激起,求知欲望被点燃,自主人格被尊重,在课堂学习上呈现出兴趣浓厚、求知欲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喜欢挑战、提问良好状态。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学习能力普遍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竞赛成绩捷报频传,中考成绩名列前茅。

语文学科的“自主探究全程激励”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教材为例对以专题模块为单位处理学科知识,放手学生,放心学生,通过设疑、激发、合作、探究的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心理安 9 全有保障,而且愉悦感成就感时时伴随学习过程,真正体验“自主”的快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英语学科的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以“创设情境——亲历体验——引导点拨——探究升华”为基本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接触、感受、体验、运用所学内容,融语言、行为、情境于一体,增强英语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双向发展,进而达到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学习目的。

在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都走下坡路的现实下,在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此项课题研究,使学校原本的常规“小班化”课堂教学出现优势更优的态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被关注,好奇心被引发,探究的兴趣被激起,求知欲望被点燃,自主人格被尊重,在课堂学习上呈现出兴趣浓厚、求知欲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喜欢挑战、提问良好状态。学生学习成绩提高明显,学习能力普遍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竞赛成绩捷报频传,中考成绩令人刮目。2010年毕业学生,在进入我校学习时,优生大量流失。薄弱的基础并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李子琪等20名学生在国家和省市英语竞赛中获奖,冉茜茜、崔天依、王金成同学等30人次的习作分别在《大庆教育周刊》、《中学生学习》等报刊上发表。这届学生中考取得家长好学生满意的好成绩,各科均超大庆市平均分:政治超14.59分、化学超14.3分、物理超11.06分、数学超8.57分、英语超2.44分、语文超2.34分。其中政治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一。数、理、化平均分名列前茅。

(二)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有所突破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民工家庭和单职工家庭,家长大多文化层次不高,在教育孩子方法上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也带来了“问题”的特殊性。他们或因学习成绩落后或曾犯过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耻笑抱怨、家长的训斥打骂,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或自卑自弃,或放任自流,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听课精力不集中,学习没有兴趣。

挖掘学生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是被大家共同认可的功德之举,可是,如何对待某些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落后的学生呢?“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在课题研究中,尊重课程改革理念,本 着对全体学生负责的原则,尊重学生人格,把师生关系臵于一种平等的地位,面对全体,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或一些不敢在公众场合之下说话的同学。“当短处关系到一人的生存发展问题的时候,补短就是不言而喻的”。在一个个闪光点被发现被肯定赞许后,很多问题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内心深处的自卑被新生的自信而取代后,表现出和从前教师“定性的优生”同样的思维能力与学习品质。上课从来不敢发言的王露露、孙莹同学能够参加诗歌朗诵会了,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王金成同学作文刊登了报纸上了,连家长都看不到的希望的学生考上省重点高中。

(三)课题研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与机遇。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观念得到提升,教育行为得到改善。采取边实践、边培训、边研究的课题研究模式,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碰撞,教研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全程培训,促进教师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推动教师持续发展。教师的研究总结和论文质量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教师在行动研究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我们强调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赏识〃激励〃班级〃课堂〃发展”这组关键词,结合自身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就如何实施观念向行动的转化、如何有效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健康发展展开行动研究。结题成果更多的是行动研究成果,是过程的体验。如教师们在实施各项教育活动中,自身自主性意识较以往也有明显增强,他们能从情境的创设、资源的开发、问题的设臵、指导的方法等方面为凸显学生智能张扬学生个性创设有利条件。以案例反思形式的研究,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促使其专业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自我成长的需要和潜力,案例反思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自我成长平台,教师们在研究中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在实践与学习中通过互动交流,不断探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观念,教育能力与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研究学习解放了教师的思想,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教师的整体业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一大批教师在实践中迅速成长,班主任李红娜、郑慧龙的班会课在学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班主任工作技术越来越高,班级管理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李红娜、高俊婷、李金燕在油田教育中心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课题负责人何伟老师在市里所上研讨课《石缝间的生命》及课后交流在听课教师中引起良好反响,学习方法与教学效果得到学院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在油田教育中心开展的“思维导图学习方法研讨会”上,所上中考 11 复习语文“试卷分析”课及课后以“自主学习与思维导图”为关键词的学生论坛,赢得好评,并在各学校引起“思维导图”热。的《从“说”开始——发展学生“语言智能辅导案例》和《小孩子大胸怀》分别发表于《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8年第6期和2010年第5期,《会挽强弓巧射雕——赏识激励性评价例谈》发表于《大庆晚报教育周刊》。并在2007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十一五”科研骨干,2008年被评为油田教育中心模范教师,2009年被评为大庆市模范教师。

(四)丰富了学习资源,积累了教科研经验,为下一步科研以及成果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在近几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把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日程,把教科研工作与常规教学、教研工作紧密结合,使课题研究逐步达到“研究与工作一体化、研究过程规范化、研究内容序列化”。力求使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努力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把握研究方向,又从具体实在的教学方法入手,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认真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后,我们更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拓宽研究领域,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改进,并注重研究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形成宝贵的学习资源。我校教师的教学博客、优秀课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都成为全体教师的教学共享资源,成为下一步科研的借鉴,并为成果推广做好充分准备。

课题研究结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赏识教育”是针对现行教育中“抱怨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以信任、理解、尊重、激励、提醒为思维方式的新的教育模式。学校教育没有止境,赏识激励性评价研究是教育者一个永远的课题,教师是学生成长环境的创设者与保护者。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教师的教育观念问题。从课题实施的整个过程看,传统保守的管理方法仍旧制约着教师的观念,束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棍棒教育”“严师出高徒”等观念仍然影响着教师的行为,传统应试教育的传授知识方法,保守落后缺乏科学依据的灌输理 念,致使部分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相信学生有自主能力,课堂教学过分重视程序,为求“秩序”而不敢放手,不敢表扬。过分追求分数评价而忽视过程中评价的多元化,赏识激励性评价因为教师认识问题和素养因素决定,很多时候还流于浅层次的低效赞扬。等等。此外,本课题研究需要教师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新课程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即使不是系统掌握,却也需要对精髓的东西有一个了解,可是,由于教师任课量大,加上学习内驱力不强以及学习效果内化时间长等因素,致使,教师在课题理论方面仍存在欠缺,以致影响课题研究效果。

2.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有顾此失彼现象。尽管班额不大,但是教师观念尚在转型中,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尚在学习探索中,加上指导不够及时到位,在研究实践中尽管重视了对教材的重新处理,但深层次挖掘不够;重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但交流内容的广度还不够。加上学生流动性大,以及课题研究成效的定量评估手段有限,很难用定量对比手段对实验成效加以度量。所以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的教学科研,以及探索科学、规范的实验研究与评估手段,将是我们今后课题深化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3.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效果还不够理想。有些老师明白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可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者不完全相信学生,或者担心时间、程序。有的课堂,老师给学生读书、思考和语言实践活动时间不多或不充分,出现忽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

尽管在《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程实验探索中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此项课题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我们将面对现实,本着以对教育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发展学校、发展人的办学宗旨出发,坚定不移地坚持探索有效课堂之路,让每个学生都因学习而精彩。

十、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建议》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科学教育出版社 《多元智能理论》作者:霍华德〃加德纳 新华出版社 《走进新课程》主编: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走进最理想的教育》作者:朱永新 漓江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第二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GS[2013]GHB1098

人:

朱彦文

工 作 单 位:

嘉峪关市育才学校

课题组成员: 贾艳萍、郑翀、胡晓玲、李萍、熊文

目 录

一、课题的题目.......................................3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3(一)课题的提出......................................3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4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5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6

四、课题的界定.......................................7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7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8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8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8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9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9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10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10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0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11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12(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12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13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15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16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16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18 【参考文献】........................................19

/ 20

2013年10月我承担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三年来,完成了大量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期间我们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积累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结束,特以此报告总结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研究实验成果,展现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轨迹,争取专家的鉴定和验收。

一、课题的题目

本课题题目为《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主要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形成自主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能机械地理解接受文本。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我的面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 3 / 20

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能力培养的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我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教育布局中的特殊定位,学校的在读学生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我任教的班级,44位学生中有35位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13人是外省的)。学生大多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自主学能力、生活能力等比较薄弱。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孩子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孩子的父母主要以从事建筑业、商业、服务业为主,大部分人是集贸市场和路边市场的小商小贩。工作不稳定,早出晚归,每天和子女见面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又忙于家务和休息,没有时间、精力去管理教育孩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些家庭多数都是租住简陋的平房,孩子缺少自己独立的学习与活动空间。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习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作业书写不规范,4 / 20

字迹潦草,不注意认真写字的习惯;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而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听课不善于作笔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作笔记的习惯;作业中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复习的习惯;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中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偏低,厌学情绪很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加强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学习引导,构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尤显重要。为此,根据本校当前具体情况,针对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确立了《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的实验课题研究。由此,只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路子来。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并采取多种

/ 20

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时的心得体会。主要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4)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5)培养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理论价值:

⑴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⑵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 20

⑶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⑷通过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四、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相对的是“被动学”和“机械学”。“自主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课题旨在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B.J.Zimmenrman)教授。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作了研究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

/ 20

践界的广泛关注,在继承我国古代自主学习思想和借鉴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也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有关自主学习的所有重要问题一一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是华东师大的庞国维,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一书中。书中论述了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问题、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问题等。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慢慢养成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动机,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就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五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素养等。

/ 20

研究成果主要有:

1、《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2、《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3、《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厌学、不按时交作业、作业不工整等现象不断改变,许多学生能够积极提问。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资源共享,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能够自主探究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获取资料,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生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 20

学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3、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根据我校实际,主要针对我校六年级二班学生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资料,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主发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研究,为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特征寻找支撑与依据。

3、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

/ 20

问题。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班级、老师、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利用个案研究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全程分为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自主学能力形成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三个阶段。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首先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虽然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但他们也渴望学好,也想自主学习。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自学及有哪些方法,通过自学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养成相互交流的风气,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⑴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⑵学习课改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⑶深入课堂调研,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自主学习能力形成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2月)通过学生自己完成课前预习卡,预习情况评价,预习检测等活动

/ 20

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教师指点迷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并严格要求,慢慢将其变成习惯。

⑴研究教师确定子课题,制定阶段计划。⑵按方案进入实验阶段。

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

⑷积累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效果。

3、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4月)⑴课题组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⑵整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装订成集。⑶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装订论文集。⑷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⑸申请鉴定验收。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

(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将研究的主要策略定位为:系统理论学习——细化研究课题。

1、系统理论学习。

/ 20

课题立项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甘肃教育》、《教育革新》杂志上的相关文章。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明显提升,对学生的指导有了明确的方向。通过学习和研究,朱彦文和贾艳萍老师撰写并发表了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2、细化研究课题。

研究伊始,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多次研讨、反复学习、细化课题,合理制定子课题,依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预习卡”、“预习评价”、“预习检测”和“导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自申报《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后,课题小组力求做到: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状况;做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为课题研究活动的扎实、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自主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导学、导语、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策略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20

1、自主读书的能力。

制定出读书细目,利用班级图书角和教学楼内开放式阅览室加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每生每学期至少读5本书。通过读书摘要、读书体会、读后感、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有“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的要求,从低年级起就有“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会查字典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孩子们一旦学会,会受益终身的。一旦和字典交上朋友,身边就会多一位老师。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新华字典》,并对字典使用明确规定,每节语文课上都要查1——2个字词,读准音,理解义。

3、口语表达的能力:每节语文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内容为唐诗宋词、经典篇目的积累诵读。

策略二:构建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导学、导悟、导练” 的教学策略。

(1)导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尝试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触摸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知识。开始时,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因而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 20

(2)导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理解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这一切教师的教是替代不了的,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导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当堂练习。

①练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我们借助课件动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②练背。背诵是学生积累、吸收课文语言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情景背诵法,让学生看着逼真的动画课件进行配音,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③练听说。听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听课、朗读、复述、答问、讨论、造句、口头说话等,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机会,教学中教师认真设计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

/ 20

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且实验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

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潜心钻研理论,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勤于总结和反思,使新的教学理念扎根与心中。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们通过理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实验方法的研究,实验对象的分析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敢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自主学已经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出多样化,课堂质疑的触角延伸到课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普遍提升。学生的课堂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我们由衷感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被动接受,而是自己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3、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 20

由于教师运用导学案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兴趣高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明显加强,使得一大批优秀生脱颖而出。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使学生学会了主动、自主的学习。通过交流,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使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突出表现在:

⑴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教师深切地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释放学生能量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语文课教学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根据学生的学而教的意识。一年多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改变了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的状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⑵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了他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广阔的语文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了成绩。

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 20

通过课题实践,学生逐渐摆脱了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之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直接参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结论,而且课外知识的阅读量也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⑷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利用“五步教学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语文转变为主动的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此项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通过五步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性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

/ 20

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仍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达到最优化,教学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2、课前预习设计的层次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设计出适合每位学生的课前预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练习,让学生机械的做题;既让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而又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挖掘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这些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虽然本课题已结题,我们课题组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研究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入,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去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因此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永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4-05-11)禹城市辛店镇中心小学教科所

②顺城区将军二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2014-10-26)顺城教育网

③自主教育王明平的博客,国外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2013-11-09 17)④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⑤刘海红,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2010-07-18)

/ 20

洪洞县大槐树镇西街小学

/ 20

第三篇: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个的生词量大450个则不拘一格

700个左右450

400个 九年级全册约500个2500个。牛津教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

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Wilkins1976

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量越大1997 词汇的习得

200

2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研究的内容 ①平时加强阅读

②勤于思考体操。③做日常生活的有心人

2、研究预期目标 词汇是基础中的基础活中。1读音规则记忆单词的拼法。“多数单

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语音规则及运用1996

199

4210地记住单词的拼写形式。2后再来追忆或重新学习。3

到另一个。4

课程测掌握词的真正含义。

5六、国内外关于 《全日制义务教育“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

300究的课题。

112008年12月-2009年3 完成222009年9好准备。3

432009年4月-2008年9

①实施

2009年10

2009年11月-1

2提交结题申请。

八、课题研究的注意事项

4九、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经验总结、课题论文、读书笔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

十、课题研究的收获

1、开展了课

2、课题研究的开展

关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初中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英语词汇教学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新的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目标教材的普遍使用,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

新目标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新目标教材的生词量大,呈现则不拘一格,大多都隐藏在课文中,学生不易察觉。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或者是英语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记得我在教刚刚毕业的一批学生时,在他们刚刚入学时,我和黄主任进行了英语学科的入学测试,我们出的题都是非常简单的,其中就包括了二十六个字母的书写,可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大部分的学生不及格,还有学生连二十六个字母都书写不上来,真是让我们头疼啊!一学期下来进行期末考试,结果有一半的学生不及格,有个别的甚至只有十几分,两极分化严重,学生觉得难学,老师也觉得难教。其中我想词汇这一关就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语法和词汇被认为是相互独立的部分,但一些新的理论提出了词的组合模式(句型结构)显示了词汇和语法两者可以进行有益的结合,所有的词都有它的句型结构,且有相同句型结构的词,有相似的词义。学习者在学习中应注意词汇与语法学习的不可分割性,并在学习中注意语言学习的四个重要方面:理解、准确、流畅及灵活性。只要我们掌握了学习词汇的方法,能够正确处理好词汇和语法的关系,那么攻克中考英语就不是很难的事情。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有必要进行关于学生如何识记英语单词这一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综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要求是,“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可见,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可见,要学好英语,就应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相当数量的词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学生说,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记单词,单词容易忘记。显然,词汇量的限制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如何突破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关便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寻求一个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英语单词以扩大词汇量的方法,一直是英语教师研究的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五、课题研究主要目的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词汇教学即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本质。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识记目标,安排合理的识记时间,养成良好的识记习惯,并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和高度重视。教师还要随时抓住并利用英语词汇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类,形成知识体系。通过总结规律,利用规律,学生在学习浩如烟海的英语词汇时就会变得轻松愉快,事半功倍。同时,词汇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外语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检查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具有良好的群体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能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六、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本人在这次科研课题针对课题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词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2.研究词汇教学中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

3.研究词汇教学的规律与基本策略。在此基础上,自己利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特别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英语阅读量,在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感性认识;还要勤于思考,学会构思,善于做“头脑风暴”。

七、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通过研究词汇教学理论书籍从中获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构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要掌握英语必须学会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无论采用哪种英语教材、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英语词汇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抱怨最多的就是英语单词难读、难记、难写,记住了又容易忘记,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加强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探索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方法,总结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的方法,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大量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及记忆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必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促进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具体如下:

(一)实验假设

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尽可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尽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以期待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研究角度

1.激发兴趣,丰富学生对词汇的多感官接触,提高课堂效率。

2.激活旧知,感知新词,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3.结合句型,在语言情境中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

4.利用各种手段,增加单词的复现率,提高科学、合理地组织复习的意识。

(三)研究目的

1.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词汇银行”。

2.能全面掌握单词的音、形、义并能理解其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

3.能灵活应用词汇进行独创性表达。

(四)研究对象

我校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采取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网上查询、文献法、调查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总结等研究方法。比如:上网收集信息、图书馆查资料、找学生座谈、上观摩课、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讨论、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八、实验步骤及任务

1、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课程开发能力培训。明确目标,准备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方案,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3年5月)

实施研究方案,根据活动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并及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与总结。

(1)实验中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做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研究课堂教学词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并不断调整,改进。

(3)定期做好实验总结,效果评价,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调整。

(4)做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操作体系。

3、实验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

收集整理课题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撰写实验报告。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推广课题成果。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由我承担课题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员的分工、落实,课题的具体操作、分析和总结;组内其他老师负责词汇研究的资料准备工作。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由本人负责,成立课题组,健全研究机构,做到研究任务,时间,人员三落实;同时确立制度,制定课题管理程序,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以激励为杠杆,激活教师研究热情;经费保证: 设立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研究过程中相关书籍、必要设备的外出学习、开展活动等的经费来源;技术保证: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十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最终研究成果将以研究报告、论文、反思等形式出现。

(一)预期初步成果:《中学生英语学习问题及原因的调查分析报告》

(二)预期中期成果:《中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三)预期总结成果:《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培养》课题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结题论文等。

《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本课题所设计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和教学实验过程体现了英语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英语词汇教学要走出为传统英语词汇教学论所禁锢的怪圈,就必须重视学生如何学习这一重要的方面。重视学生活动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渠道,深化英语词汇教学改革是基础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必须“充分发挥英语老师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特别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把英语老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在组织、激励、指导、调控学生的词汇学习活动上来,使学生从“学会”达到“会学”,学会认知和发展,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者”。英语词汇教学要从“重教”向“重学”转化,就必须研究学生词汇学习方式的类别、结构、特性、应用条件和相互关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式,学会选择和优化词汇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关注较多的是英语词汇教学的各种方法、技巧和策略。这些方面的研究与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息息相关,但不足的是词汇教学的方法技巧只是泛泛而淡,对于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缺乏比较深入的专题研究,我校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弱,还不能完全贯彻全英语课堂授课,这为课堂英语词汇教学增加了一定得难度。因此,我们研究创新性的词汇课堂教学模式将为我校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我校学生英语整体水

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预期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将会有利于高中学生,尤其是英语“学困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卓有成效地发展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丰富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指导英语词汇教学实践,而且能够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找出产生、造成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有困难的根本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措施,从而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可操作的、有创新意义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生源较差的问题,探索出高中学困生英语词汇学习规律和学习策略,变革和优化学生的词汇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获得主动、和谐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目标:

(一)研究内容:

1、课堂词汇教学

(1)、强化语音教学,注重构词规律教学

(2)、注重词汇意义的教学

(3)、注重语境教学,用词造句巩固词汇教学,加强作文练习巩固词汇教

(4)、深入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辨别英汉词汇差异性

2、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1)、充分利用词典,了解和掌握词汇

(2)、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习和掌握词汇

(3)、用上下文判断和掌握词义

(4)、不要孤立地记单词,要按词汇链记忆单词,更要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词汇

(二)研究目标:

1.本项研究以词汇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词汇教学策略,试图研究学习者在词汇学习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教师对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问题,将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改变传统词汇教学方法,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运用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开展各项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即进行与学习活动结合的学习策略的培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词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探索出提高学生单词记忆效率的方法,解决词汇在教与学中的掌握问题,更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学习成绩。使学生掌握正确高效英语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词汇。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教学资源的能力,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

1、收集词汇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同时进行比较,研究提高词汇教学效益的方法。

2、调查分析法: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学前考查,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3、采用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1.1--4)搜集整理资料阶段。负责人范军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入理解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杨存柱、杨晓燕负责搜集相关资料,其他成员进行分类整理。课题组成员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

第二阶段:(2011.5-2012.1)研究探索阶段。负责人范军合制定学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建立个案后深入调查研究,作好前测、后测工作,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确保实验效果.全体课题组成员研究调查结果,通过课堂实践研究制定课堂词汇教学方法及实施方案,祝海英、关玉香负责执笔完善三个年级课堂实施方案。每位成员进行课堂展示并撰写论文。

第三阶段:(2012.2-2013.5)实践阶段。负责人范军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班级实践创新词汇教学方法,并各自完成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测试结果、成果展示等材料的整理。每位成员进行课堂成果展示并撰写论文。

第四阶段:(2013.6—2013.12)总结阶段。范军合、祝海英、马均清负责汇集整理资料、成果汇总、论文汇编,撰写结题报告送审。

六、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有别于其它知识领域及单一教学方法的研究,它是把如何高效地、切合英语教学及学生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并指导教师正确地引领自己的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进而掌握享用一生的学习本领。它有其创新之处,一、本课题研究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作为研究的对象。

二、它致力于如何协调英语听说读写各语言要素之间的协同发展提高,为消灭传统教学模式并造成哑巴、聋子英语现象寻找解决办法。

三、本研究致力于帮助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转化,寻求学生主导并由个体积极参与的方法。

四、如何在课堂上增加人性化氛围,实现人人平等,个个进步,每堂英语课都有收获。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完成此项课题是可行的,因为

1、我们有各级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2、有一批专业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钻研敬业精神强的教师的参与。

3、被实验研究的对象是生源面相对比较狭小,初中毕业后近80%全盘进入高中段的学生。他们中家庭背景差别较大,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各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八、本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预期产生的效果:

本课题研究将达到如下的效果: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富有个性地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共同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成长,在主

动参与中探索,在主动参与中发展。

九、最终研究成果

研究结束时编印《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集》

第四篇:浅析“三生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浅析“三生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浅析“三生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至关重要:1.生命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2.生存教育解决学生安身立命问题;3.生活教育使学生磨砺成长;4.“三生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三生教育

素质教育 健康成长 和谐发展

“三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为本,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三生教育”是一次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它是一个从理论的高度把传统教学中长期以来模糊地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观念,清晰地展现出来的过程。教育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途径培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需要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个体。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三生教育”更具有人性和操作性。“三生教育”的目的说锝简单一点就是要培养有能力的人,但现实的矛盾是教育过分强调了知识的获得,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知识并不待等于能力,学生拥有知识并不等同于拥有能力,善于运用知识付诸实践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有可能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也才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人。实施“三生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家庭幸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基本途径。“三生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通过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生命教育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现在不少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活动少了,作业多了,他们忘记了生命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学生生命个体的活力来源于对生命的体验过程。传统教学中,一味追求考试分数的“至高无上”,这是对生命个体的漠视。“缺少生活体验的过程,再鲜艳的花朵都会枯萎,再有活力的生命都会枯竭。”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进行体验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生命知识,珍爱生命。例如:安全教育中,面对地震、火灾等逃生自救的演练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对漠视生命而轻生的人,对犯罪而将被处决的人,可以通过家人或他人的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深化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二、生存教育解决学生安身立命问题。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问题。例如: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生活体验,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识,获得生存乐趣。

三、生活教育使学生磨砺成长。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是“三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生命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感悟到生命的价值,掌握生存的本领,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正如陶行之所主张的:学生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生活,在生活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四、“三生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生教育”的实施,对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会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例如,实施“三生教育”以来,通过开展以“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的演讲报告会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构建了一个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生活的大德育课堂。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阶段性的矛盾凸显,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各种供需矛盾突出,自然而然的在教育系统内表现出来,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使功利主义、眼前利益思想四处蔓延,教育这块净土也躁动不安!一哄而上。导致教育精神的缺失,教育传承品格的缺失,再上加教育方法的缺陷,培养人的目标和现实社会的碰撞,产生了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畸形诉求。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似乎把一切都包容。无意间使得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负担、身体负担、经济负担都过重,大家都在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实实在在抓应试教育。如何培养人、塑造人变成一句口号。“三生教育”的实施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遵循人的品格塑造和行为养成规律,按照规律来推进,使人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出现了在学生的心灵养卫、品格塑造上在幼儿园塑造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塑造幼儿这样一个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幼儿园教幼儿怎样当大学生、当科学家、当领袖等理想教育,所谓志存高远,在大学教学生怎么当幼儿,怎么打扫卫生、要讲究卫生、要尊敬师长、要尊敬父母、要富有爱心。古人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按照人的成长规律返本还原。“三生教育”使学生的品格教育、行为养成走到符合成长规律的道路上来,大的方面讲,就是使学生走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三生教育”弥补了以往教学中之不足,素质教育变成了现实,在强调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强调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在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三生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了有条理地学习、生活、锻炼、娱乐的品格。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三生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三生教育”使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了环境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以一个更加成熟、饱满的生命姿态走向生活,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2.沈德立主编《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3.黄济、劳凯生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

第五篇: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快乐教育研究

二、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三、课题的由来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应有的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一种可贵探索,为课程改革试验寻找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实验研究平台。

四、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快乐教育”在教育领域由来已久,自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在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后,“快乐教育”就为中外有识之士所实践。“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定位教师角色;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跟踪年级:2011年9月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六、实验的过程

(一)自我探索阶段(2011.5---2012.7)

1、宣传学习,明确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意义。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教改实验,也是小学阶 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实验课题。它是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重负担、灌输式教学方式及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它的“自主、快乐、创新、发展”的主题浓缩了快乐教育的精华、课程改革的精华和创新教育的精华,既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也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根据区上的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安排,立足本校教育教学以及教师

队伍实际,成立以校长负总责、教研组长为主体、2004级代课教师为骨干的实验研究团队,并且制定我校的实验研究方案,着力研究在课改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力求以快乐教育的理念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转变教学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学科特点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明确了各学段的实验重点:即第一学段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培养,第二三学段贯穿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合作交流学习。

3、分解总课题,突出教研组学科特点,发挥教师个性特长。根据学校总课题“探索自主快乐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 展”,各学科组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本学科研究课题,各任课教师又根据教研组课题自定子课题,形成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子课题——教师个人子子课题的教研网络,全面进行快乐教学实践与研究。

4、全面自查,肯定成绩,扬长避短,做好第一阶段小结,2011年10月,根据区教研室关于快乐教育实验工作安排,我们对参加实验的所有学科进行了全面总结,本次总结以肯定成绩,激励信心为目的,对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进行了认真评价,并推荐上报了课改实验优秀教师与优秀研究成果,经上级评定,我校《巧用提问,寓教于乐》等5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快乐背诵法》等7篇论文获得市级二等奖,《精卫填海教学设计》等10篇教学设计获得市级三等奖,录像课例《Lesson 11 I live on a Farm》获市级二等奖。

(二)实验调整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

1、客观分析,认真梳理第一阶段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第一阶段的实验,“自主、快乐、创新、发展”的实验主题已经深入人心,出现了校级课题、教研组研究课题、教师个体研究课题同步进行的良好局面,大家人人参与,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极大的促进了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但我校在实验第一阶段凸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实验领导小组及时梳理存在问题,为学校研究决策,调整实验思路打好基础。

问题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过程需要细化。学生自主学习这些隐性的东西如何落实、引导、检查;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把探究看作是他人的事,自己只扮演其中的一名观众,不去思考,不去参与,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如何培养?„„

问题二:教师的角色定位遭遇尴尬的处境。教师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热情,设法塑造亲和的教师形象,设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于是,在课堂上或者众多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就少了严厉,少了说教,少了批评„„而部分学生却错误的以为教师与学生的民主关系就是教师不会严格管理学生,因而课堂上多了热闹,少了必要的安静;多了个人的自主和意愿,少了必要的秩序;多了涣散的现象,少了可贵的专心。教师角色的定位和教师角色的作用发挥值得研讨。问题三:教学创新受到质疑。极个别教师在课前虽然下了不少功夫,做了充分准备,众多的教学准备使课堂上拓展的空间很大,放的自如,收的却欠妥,影响了课堂教学整体上的时间分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的忽略了教材文本的媒体作用,加之教学过程语言点拨不当,搞的学生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差。教学创新的“度”如何把握成了新的课题。

2、积极探索,寻求实验第二阶段的突破口

综合分析我校第一阶段的实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我们感觉到问题的症结是教师对课改理念吃的不透,没有灵活运用课改精神;其次,对快乐教育实验主题的理解过于肤浅,课堂上过于重视形式,看重过程,忽略了过程与目标实现的内在关系。因此,学校调整了实验思路,主要从以下做了努力:

⑴ 加大理论学习的引导,真正吃透课改精神和实验主题。

我们成立了学校自己的新课程理论学习小组,主要给全体教师辅导新课程理论知识,每学年一个主题,学习小组人员的组成主要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市区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组成,时间在每周的教师例会,每周一人主讲,突出一个主题,时间限定在3~5分钟。这种学习活动既使教师学有收获,也避免了理论学习枯燥的弊端,同时引导教师把尝试新理论贯穿在教学全过程。⑵ 细化教研课题,赢得校本研究的活水。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是我校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的研究课题,根据第一阶段的实际情况,在进入第二阶段我们将课题进行了细化,确定了以下子课题:自主、合作、互动、自学的学习模式研究;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这两个子课题的确定,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促进“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课题的研究。对“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课题提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共识,对研讨会会议议程进行了充分的酝酿,教研活动时间,研讨会按时召开。研讨会分语文组、数学组进行,会上六名中心发言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就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进行了观点阐述,全体参加研讨的教师都做了研讨性的发言,大家谈了自己对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理念的理解,并结合教学从目标确定、教学准备、方法选择、课堂组织、学生引导、弱势群体的关注、媒体作用的恰当发挥、教学情景的巧妙设置等等谈了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操作。最后,大家形成共识,有效教学既要重视教学效果,关注学生收获、发展、进步;同时更要关注教学效率,思考教师自己的劳动付出是否取得了最大效果,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研讨会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讨论声中结束,后面我们计划通过研讨课,确定实验跟踪班级来落实和促进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本次研讨会将把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带上一个新台阶。

想方设法开辟新途径,提高教师读懂文本的能力。① 引导教师学习课标、教材解析。

每学年开始,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学科课程标准,重点掌握所任学科本学年课程标准。同时,在学期开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教材解析,收看专家、编者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编写意图的录像,帮助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② 要求部分学科教师完成课后习题。

我们要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的任课教师在开学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于两周内完成课后所有习题。如果说学习课标是把握某一学段教学内容和目标,看教材介绍是熟悉教材内容和体系,那么,完成课后作业是帮助教师理解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重难点,走近文本,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站在教师、学生、或界于两者之间的角色去看教材、用教材。从一年的实践看,开学初这一系列的钻研教材活动有利于教师全面把握教材,充分估计学生,客观设计教学过程。③ 举办以任教内容为主体的朗读比赛

教师熟悉了教材内容,并不代表每一个教师都能将教学内容化为教学语言融会贯通地传递给学生,为了提高教师的这一能力,我校组织了以朗读任教学科内容为主体的朗读比赛,通知发出后,在学校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数学、科学等学科老师,大家讨论计算题怎么朗读,图画怎么朗读,实验内容怎么朗读等等,在大家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学校实验小组只提出“怎样有利于学生听懂就怎样朗读”的要求。于是在大家的认真筹备后,结合教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一篇篇以任教学科内容为主体的演讲稿诞生了,朗读比赛从教研组到学校,两轮比赛精彩呈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开发、运用教材的能力。⑷ 充分利用赛教平台,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教学比赛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载体,周密而科学地搞好赛教活动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赛教工作就发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安排到比赛都落实严、细、实的管理,倡导全体教师集体参与整个过程研究。学校提出赛教方案(草案),经过全体教师的分组讨论,最后出台《新民路小学赛教方案》。这个过程的细化落实给教师上好一节参赛课以极大的动力,同时在教师的议论声中,也潜意识的对一节好课有一个评价标准。在整个赛教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特别是第二阶段的“同课异构”形式展示了教师个体的创新能力,课后的集体评课,又是大家对实验初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方式、教学创新、学习行为等)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商议确定改正办法,同时,对大家都很满意的教学设计思路予以推广,达到引领的作用。第三阶段,说课、上课、反思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引领课堂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促进作用。在整个赛教过程中,参赛教师先后交了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三种材料,从上交的材料看,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提高很快,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教学设计有创新,教学反思思考点多,有深度,内容涉及预设与实践的距离思考,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课堂容量与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自主感悟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关注全体与照顾学困生的兼顾等。这些教学环节的深思熟虑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养。⑸ 加强常规落实,促进规范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而评价标准是引领、督促主阵地作用发挥的“方向盘”、“ 催化剂”,及时调整评价标准,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效果。近几年来,我们对“新民路小学课堂评价方案”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调整。第一次针对教师满堂灌和拖堂现象,特别提出每节课留出5分钟的学生独立学习时间,这作为一个刚性评价标准执行,对拖堂现象在赛教中实行一票否决,引导教师改变课堂角色、科学利用教学时间。第二次调整又把重点放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与运用上,以及“有效教学”上。我们规定中青年语文、数学老师每周至少带学生在远程教育教室上一节课,课堂必须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必须重视“有效性”。这两次评价标准的及时修订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推动作用。

3、展示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结论。

通过问题诊断,积极探索,实验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基本得到改观,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理念基本形成,特别是教材的媒体作用发挥好,教学拓展不再是空中楼阁;教学流程有序,重视实际效果,每个环节落实到位;学生自主学习、细心思考、交流探讨、认真倾听等能力初步形成。全体教师教研意识强,能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心得。近两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文章8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奖10余篇,(三)形成结论,验证结论阶段(2013年2月——2013年12月)

实验进入第三阶段,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4年来的实验,撰写形成实验报告,由实验领导小组对实验报告进行评定,完成教师个人子课题研究,并对优秀实验报告根据学科特点推荐实践、论证,最后由实验报告执笔人收集所有意见,形成具有学习和推广价值的可行性实验报告。实验领导下组还对实验报告中的不足予以指出,诸如学科教学特点不明的问题;多媒体运用滞后问题等都做了明确指出,并要求在实践验证中得以完善。

九、实验结果:

1、关于自主快乐学习:

⑴ 给自主以空间(语文课堂教学)阅读突出个性化;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⑵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创设最佳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生头和指导学习方法。

⑶在轻松快乐中自主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巧设悬念,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法,激活学习兴趣;灵活调控课堂,保护学习热情;评价激励,树立自信心。

⑷ 结课创新四法——激趣拓展法;激疑深化法;激情延伸法;形象再现法。⑸ 快乐背诵四法——听读想象记忆法;描述表演记忆法;据文配画记忆法;音乐欣赏记忆法。

⑹ 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运动快乐——让学生活起来;教学方法兴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成为学生的朋友。

2、关于体验学习:

⑴生活化是体验学习的基础;活动是体验学习的主阵地;合作交流时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

⑵ 以活制胜,乐中求知—— “活水”用活;多方促“ 活”;互动激“ 活”。

3、关于合作学习:

⑴突出三个基本点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前抓好兴趣激发点,引导学生审视学习目标,正确估价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及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想学”的愿望,“能学”的自信;合作中把握能力的形成点,引导学生积极沟通,努力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会学”的技能。;合作后重视毅力的鼓舞点,适时的进行有效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巧,激发学生“坚持学”的决心。

⑵ 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多层次的教学任务;科学合理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鼓励性评价。

4、关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诚可贵,点拨任更坚——增强预设性;巧妙梳理;加大调控力度;给予新质疑的机会。

5、关于评价

评价语言人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程标准》

下载《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赏识激励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会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利用归因理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河北青县职教中心 2010年5月24 《利用归因理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实验研究》研究工作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实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淮安市西宋集小学课题组 执笔:姚士敏 一、课题研究背景: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 学校:定边二小姓名:刘润梅 一、 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

    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是马家堡小学2017年9月立项的校级课题,从立项至今已历时一年,在这一年里,我采用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

    小学语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篇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 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

    课堂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秦规划09年度高中课改专项课题(编号:Q115HS09)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达成途径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忽视教育......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