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写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如何写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常年征收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出书、专著、合著、译著。投稿方式:Q1422682932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 要应运而生的。那么应该如何写作高质量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呢?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的各个栏目怎样填写? 3.1开题报告封面各栏目的填写方法
封页各栏目由开题者(学生)填写。
其中“ 年 月 日”栏目:在开题报告封面下方,应填写开题报告实际完成的日期。实际完成日期一般应学校规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此项工作。逾期即被视为未按时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3.2“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依据和意义”栏目的填写方法
综述(review)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使文献资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 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填写本栏目实际上是要求开题者(学生)写一篇短小的、有关本课题国 内外研究动态的综合评述,以说明本课题是依据什么提出来的,研究本课题有什么学术价值。
3.2.1 综述的主体格式
综述的主体一般有引言、正文、总结、参考文献四部分。3.2.1.1引言部分
引言用于概述主题的有关概念、定义,综述的范围、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综述内容有一个初步轮廓。这部分约200—300字。
3.2.1.2 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主要用于叙述各家学说、阐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其叙述方式灵活多样,没有必须遵循的固定模式,常由作者根据综述的内 容,自行设计创造。一般可将正文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标上简短而醒目的小标题,部分的区分也多种多样,有的按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研究动态,有的按 年代,有的按问题,有的按不同观点,有的按发展阶段,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包括历史背景、现状评述和发展方向三方面的内容。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研究成果如何?他们的结论是什么?
硕士论文优秀范文参考:论差异教学在高校展示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展示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的综合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高的开发和推广价值。运用差异教学方法,力图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强调教师应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经验、兴趣以及爱好具有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文学杂志征稿,展示设计,差异教学,教学目标 0 前言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一般包括展示的空间环境设计、版式设计、文字设计、标志与装饰设计、道具设计、色彩设计、照明设计、招牌设计等,从形式上看,是三维空间环境中建立一个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全方位感官刺激的信息传递空间;从空间上看,展示设计近乎建筑和室内空间艺术设计,具有象征和表现主义精神;从平面上看,展示设计近似于商业美术,每个展示面的设计都充分显示出视觉传达的魅力;而就其表现形式和手段而言,它又好像是个舞台,以突出的主题在上演一场剧幕。
第二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参考
论文题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
Title of Thesis
英文题目:Strategic Planning of Group Co.LTD
Title in English1、论文目的:
Objective or Purpose of Study
本论文基本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研究,探讨企业发展的模式和方法,为战略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装饰装潢、项目投资管理、一级土地开发为一体的企业集团,拥有员工180名.企业核心领导干部基本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其平均年龄44岁,有使命般的激情和永不满足的挑战精神,年富力强,懂管理,善经营,极富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集团从建筑工程施工开始起步,艰苦创业二十年,逐步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体,进而向物业管理、装饰装潢等领域发展的企业集团.集团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额已达80亿元,成功开发了“西景佳苑”、“富仁名苑”、“燕清源”等项目,目前正在倾情铸造“财源国际中心”、“东湖湾”国际高档住宅、“高碑店土地一级开发”、“马坊新城土地一级开发”等甲级写字楼、高品质的住宅小区及大型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企业正处于房地产业务的高速发展时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北京房地产市场上,采用何种发展战略抢占并保持绝对优势,是摆在集团面前一个严峻的问题.本文力求在通过大量研究和分析北京房地产市场当前状况的基础上,结合集团自身存在的优、劣势,采用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其制定出一种切实可行、有发展前途的房地产发展战略.通过战略规划,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统一员工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措施保障.2、论文提纲;
Abstract of Study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主要研究内容
1.3研究思路与框架
2.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企业创新理论
2.2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理论
2.2.1不动产市场定位理论
2.2.2不动产发展周期理论
2.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3.集团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3.1集团的发展概况
3.1.1发展历史
3.1.2组织结构及其所属成员企业
3.2集团的经营状况
3.2.1业务开发状况
3.2.2业务经营状况
3.3天润集团的竞争力评价
4集团房地产发展环境分析
4.1外部环境分析
4.1.1宏观环境分析
4.1.2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4.1.3机会和风险分析
4.1.4外部环境综合评价
4.2内部环境分析
4.2.1资源
4.2.2组织架构
4.2.3资产结构及现金流
4.2.4制度
4.2.5品牌价值
4.2.6执行力
4.2.7优势和劣势分析
4.2.8内部环境综合评价
5.集团房地产发展战略选择
5.1发展战略目标
5.1.1发展定位
5.1.2战略目标
5.2可选择的发展战略
5.2.1核心竞争力战略
5.2.2差别化战略
5.2.3成本低控战略
5.3发展战略选择
5.4发展战略重点
5.4.1重点战略策略
5.4.2重点开发区域
5.4.3重点开发档次
5.4.4重点客户群
5.5发展战略评价
6.集团发展战略实施
6l1战略实施设想
6.2打造客户本位的价值理念
6.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6.3.1吸纳和选拔优秀人才
6.3.2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6.3.3构建人才培训体系
6.3.4加大投入,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6.4战略资源整合能力的强化
6.5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6.6实施品牌战略
7.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理论架构及参考文献:(列出一些有关参考文献)
Literature Review
理论基础:
企业创新理论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参考文献:
1.乔治·斯坦纳,战略规划,李先柏译,华夏出版社,2001
2.H·明茨伯格,规划--发现战略的力量,陈正侠译,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3.Strategic Management, Arthur A.Thompson.Jr. A.J.Strickland Ⅲ.4.Complete Business Plan, Adams,B.,Adams Media
5.Corporate Strategy, Richard Lynch, Portico Inc
6.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3rd ed.),Gerry Johnson, Kevan Sc-holes, Prentice Hall
7.地产攻略——孙子兵法与房地产实践,魏建军,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8.地产领袖,路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万科观点,花城出版社,2004
10.谢经容,房地产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全国37大城市房价泡沫调查报告,2005年2月,《个人理财》杂志
12.宋新宇,赢在战略,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3.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4.王革非,战略管理方法:企业成功从战略开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15.蓝海林,迈向世界级企业: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4、研究方法:(叙述企业名称,数据收集方式等)
Methodology
研究企业:万科、顺驰、珠江、天鸿、伟业等。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蓝皮书》、《房地产行业报告》万方数据、中经专网、色诺芬数据库、中国房地产信息网、安邦集团数据、中国资讯行、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等。
5、资料来源与分析:(简略介绍分析方式)
Analysis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天润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以及外部要素评价(EFE)矩阵对XX集团房地产业务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和评价;运用案例研究、比较实证研究、内部要素评价(IEF)矩阵对天润集团的内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运用SWOT分析组合演变方法、战略定位和趋势变化分析方法(SPACE)、波士顿咨询集团的四方格方法(BCG)、内外环境九方格模型演变方法(IF)、大战略模型方法、定量规划评价矩阵(QSPM)对XX集团的房地产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有效组合;最后运用战略计划的数量模型对XX集团的房地产战略规划进行了选择。
6、论文对企业、行业及学术的贡献:(从您或读者的角度探讨)
Usefulness of Study
论文希望通过对XX集团的分析研究提出集团的战略展望,指明公司未来的业务,从而为公司提出一个长期的发展方向,以清晰、准确的文字描绘集团战略定位,包括市场定位、社会定位、产业定位;建立目标体系,将2006—2010年作为战略实施阶段,争取在五年的时间内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使其跻身于国际化大公司的行列中。同时,XX集团探索式的战略调整可以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房地产行业的规范、健康和多样性发展做出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导入国际视野和管理模式,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品牌建设。此外,XX集团战略规划的案例可以为学术界研究房地产行
业提供一个成功的案例,可以为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可行的行业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学员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评语:
Committee’s Comments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第三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研究范围:
侧重于犯罪学领域,涉及部分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知识。论文题目:
家庭暴力与女性犯罪问题调查分析
论题缘起:
在法院工作期间接触到的女性犯罪案子;
受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与《女子监狱》的触动。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检索和调查分析的方法说明中国现阶段的家庭暴力和女性犯罪现象及其成因;
结合相关学科进行多角度阐述;
采用纯客观描述的方法得出合乎理性的结论。论题突破点(本文的难点之所在):
不单纯地讨论家庭暴力或者女性犯罪,而是把两者相结合; 面对家庭暴力,探讨女性自身如何避免以恶治恶? 解释女性为什么会成为家庭暴力的施害者?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认真的调查与严谨的分析,对中国社会的家庭暴力现状进行曝光,给予国人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警醒;
运用实证之方法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以了解特定社会形势和家/ 6
庭环境下家庭成员尤其是妇女权益保障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把握当代中国女性犯罪的现状及其新的走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因
家庭暴力而引发的女性犯罪进行理论分析,力求探讨如何控制女性犯
罪的社会策略以及中国女性自身如何避免犯罪;
进一步探讨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以逐步根除错误的思想观念与
解除女性的精神痛苦,达到改造罪犯的目的;
加大妇女权益的保障力度,完善女性犯罪的司法救济手段与相关
部门的干预机制,强化中国反家庭暴力体系。
论题国内外研究趋势:
国际方面,1895年犯罪学鼻祖龙勃罗梭深入到关押女犯的监狱
进行观察,并在《犯罪人论》中对女性犯罪进行了最早的人类学分析。认为女性犯罪率低的原因与其“生理上发育不健全、女性的天性、身
体与性格特点”相关。之后众多学者从社会性、生理性等不同角度对
女性犯罪进行了研究,对龙勃罗梭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与发展。在此阶
段,犯罪学的相关著作中也出现了女性犯罪的专章讨论,新兴的专门
研究女性犯罪的大军已经出现,现代生物派、现代社会学派、女权主
义学派等研究流派相继产生。而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是随着对女性权利的不断重视与呼吁出现的,尤其是以女性解放为中心的第二次妇女运
动浪潮在西方得到蓬勃发展,妇女权益日益完善,国际的反家庭暴力
体系也逐步趋于成熟。除此之外,相关国际组织通过了一系列的条约
对妇女权益进行保护,国际间的交流得到了加强。
国内方面。一方面,由于中国过去女性犯罪的比例较小,一直没
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尽管在上世纪也有陆陆续续的学者在进行统计和
分析,八十年代还出现了《女性犯罪学》的专著,但其研究多借鉴国
外的研究理论,过于抽象。中国家庭暴力现象古已有之,却很少暴露
在阳光下,直到1995年世妇会之后,家庭暴力问题才得到普遍的关
注。但是反家庭暴力立法却始终未提上议事日程。另一方面,全国妇
联等组织对于妇女权益加大了保护力度,《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
法规相继问世。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近年也把“女性犯罪与家庭暴
力”作为一项专题进行研究。
论文结构:
序言——为什么写;目录——怎么写;前言——主要论述国内外
研究现状;主体——写什么?
第一章探讨家庭暴力的相关内容,着重于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及其
特点进行解析。认为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或可
能造成身体、精神、财产或性行为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暴力或以暴
力形式表现出来的行为;认为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包括身体暴力、精
神暴力、性暴力及经济控制;阐述家庭暴力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梭具有的特点;分析所谓的“冷暴力”现象,探讨为什么会出现家庭暴力、暴力是否应纳入酷刑范围、暴力的界定是否应有强制性以及界定标准
如何等问题。
第二章主要是对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对家庭暴力的表现方式、形成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剖析,尤其
是阐述所谓的“第三者”、“第四者”现象对引发家庭暴力的影响;在讨论家庭暴力后果的时候引出本文要探讨的另一个主题——女性犯
罪。
第三章对中国女性犯罪进行调查分析,着重论述女性由于家庭暴
力而导致犯罪的问题。它既包括由于女性实施家庭暴力而导致犯罪的情况,也包括女性由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成为犯罪实施者的情况,即所
说的“恶逆变”。进而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理学等方面分
析这两种情况下女性实施家庭暴力或者“恶逆变”的深层次原因,阐
述透过社会化历程逐渐增强的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性别刻板印象、家
庭规范的实际削弱、人际交往中的紧张情绪、整体需求结构的变化等
因素对女性内化的个性及其外化的行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以上两个章节有待于对调查到的准确数据和接触到的真实个案
进行分析,因此在开题报告中无法进行详尽的展开。
第四章家庭暴力下的女性犯罪预防与矫治是本文研究的归宿之
所在。遏制犯罪一在预防,二在矫治。本文认为:(1)女性要学会如
何辨识暴力的征兆,即对此现象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应在暴力发
生时寻求社会救助或者司法救济,防止暴力的逐步升级。(2)借鉴西
方国家和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经验,中国应着手进行反家
庭暴力立法,强化反家庭暴力体系,着重保障人权的价值目标。并有
针对性的改革现有民事、刑事法律制度,可以考虑部分引进国外的民
事保护令和司法别居制度,但具体操作时,要从严把握,以及时救助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保护其合法权益。(3)女性避免家庭暴力进而避
免犯罪应作出自身的努力,借助于多样化的手段克服性格上、生理上的弱点。(4)完善监狱的现有教育改造机制,把监狱改造和社会救助结合起来。监狱应针对女性的特点和女性犯罪的具体情况,注重从情感上、心理上改造女性罪犯,使之身心得到治愈。女犯出狱后,社会应给予相应的救助。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除了进行法律上的规制外,还需要完善整个社会的救助体系以及国际间的共同努力。
结束语
拟参考书目:
国务院《中国妇女状况》(1994年)
佟新,《女性违法犯罪解析》(重庆出版社,1996年)
辛彤,《女性犯罪透析》(北京金城出版社,1993年)
刘向东,《女性犯罪研究》(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康树华、刘灿璞、赵可,《女性犯罪论》(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犯罪人论》,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俄)阿·伊·道尔戈娃,《犯罪学》,赵可等译(群众出版社,2001年)
(加)丽贝卡〃J〃库克,《妇女的人权——国家和国际的视角》,黄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蔡菁,《避免家庭暴力》(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
周伟文,《沉默的女性:性别透镜中的家庭暴力》(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巫昌祯、杨大文,《防治家庭暴力研究》(群众出版社,2000年)(美)Janice E.Rench,《避免家庭暴力:如何认识与预防》,梅建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荣维毅、黄列,《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国际视角与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司法院八十九年家庭暴力防治法研究会合辑》,中华民国九十年十月司法院编印
徐光国,《社会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八十五年)…………
参考硕博论文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张丽著
《家庭暴力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范清勇著
《当代女性犯罪的社会学思考》(硕士论文),吴满峰著
《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景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博士论文),杨慧芳著
参考其它论文(略)
第四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精选17篇)
篇1: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学院: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再次,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0年3月8日――4月15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0年4月16日――4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0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0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王城伟。浅析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广播电视信息,2011(1):66-69
[2]候宏。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战略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1(1):78-80
[3]韦乐平。三网融合与3+1行业架构的设想[J].广播电视信息,2011(2):99-100
[4]王峰。浅谈三网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10(6):56-58
[5]张德华。国内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0(8):33-34
[6]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
[7]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8]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9]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傅玉辉。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11]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2]贾秀清。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13]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
[14]雷建军。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5]索传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广播电视信息,2011(2):99-100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一、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
8.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总述、提纲、参考文献
一)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二)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
开题报告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三)参考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格式要规范,其顺序的论文作者、论文题目、出版社或刊物名称并用大写英文字母标明刊物类型、出版日期(如果是书目就要写清楚页码);另外,每部分的标点符号都是有规定的,并且字号一般用小五。对于来源渠道不一样的文章,要分别标明其文章类型。
三、内容撰写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1、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立论依据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3、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①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②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四、注意事项
一)题目要准确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论文的研讨中心,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因此,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题目应当精练并完整表达文章的本意,但切忌简单的罗列现象或者陈述事实;
2.文章题目不宜使用公文式的标题;
3.文章题目要体现研究的侧重点,要呈现研究对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要在题目呈现);
4.论文题目要新颖、简洁,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
二)主体要完美
1.选题缘由
选题缘由就是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选这项研究。首先,要阐明我们的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综合考察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的合作研究更切实一些;第二,选题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以及后续研究具有哪些代表性、典型性、新颖性;第三,该选题的时代背景和实现背景的意义如何;
2.文献综述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文献是我们文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我们的文献综述很容易犯两方面的错误,一是只是高度的加以概括和总结,三言两语就结束了;二是把所有的文章和书本都一一罗列上去。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看前人是如何研究的,已有哪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是我们现有研究的依据。
3.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就是要对论文的关键词下操作性定义,借鉴前人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如教学就研究论文当中就必须明确是学科教学、课堂教学、单纯的指教师对学生的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等,我们就必须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界定清楚。
4.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的理论基础要基于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选择,我们常常所说的理论基础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各类学科的权威性的一些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
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对象,首先,一定要介绍清楚你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哪些地区;其次,这些研究对象你是如何选取的;第三,你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哪个年龄段,哪个学历层次等等;第四,你的研究对象一共有多少人,男女各多少人等,也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分类。
三)内容要要点化,注意术语的选用。
研究内容一般是2~3点,当然也可以更多,但是如果只是一点是绝对不够的。在研究内容中,首先提一下自己的研究内容,然后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解释。研究内容是要和将来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的。所以在决定研究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工作量和涉及的内容。在写研究内容时的术语。一般可以选择的有:改进…的方法,提出…的方法。切忌写:实现…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写自己的研究内容的时候,一定是要可行的,有科学依据的,切忌自己凭空想象。
五)考虑要素
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参考资料
李峥。护理研究方法。北京:人卫卫生出版社,2012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三)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M[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篇2: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1、选题目的、意义。 蚁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种群的启发式搜索算法,由Dorigo M等人首先提出。很多研究已经证明,蚁群算法具有很强的发现好解的能力,这是因为该算法不仅利用了正反馈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进化进程,而且是一种本质并行的算法,不同个体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从而能够相互协作,有利于发现较好的解。蚁群算法定义的这种分布式问题求解模式能够将问题求解的快速性,全局优化特征及有限时间内答案的合理性结合起来,所以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注意。
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蚁群算法的应用领域已由当初单一的TSP领域渗透到了多个应用领域;由解决一维静态优化问题发展到解决多维动态组合优化问题;由离散域范围内研究逐渐拓展到连续域范围内的研究。具体被应用于包括机器人系统,图像处理,制造系统,车辆路径规划,通讯系统,工程设计以及电力系统在内的多种场合,还解决了实际系统中的资源规划,运动规划,数据分类等问题。
这种新兴的仿生优化算法展现出勃勃生机,并已成为可与遗传算法相媲美的仿生优化算法
2、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对蚁群算法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初步的研究结果已显示出该算法在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特别是离散优化问题)方面的优越性。蚁群算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研究和注意。
从当前可以检索到的文献情况看,研究和应用蚁群优化算法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比利时,意大利,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和美国在这两年也开始启动对蚁群算法的研究。我国最早研究蚁群算法的是东北大学张纪会博士和徐心和教授。目前,蚁群优化算法在启发式方法范畴内已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
尽管蚁群优化的严格理论基础尚未奠定,国内外的有关研究仍停留在实验探索阶段,但从当前的应用效果来看,这种新型的寻优思想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
3、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研究内容:
1.基本蚁群算法及其改进算法(蚁群系统、最大-最小蚁群系统)
2.蚁群算法在控制系统(满意PID控制器参数优化、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Wiener模型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
1. 蚁群算法参数选择很重要,选择不当的话会出现搜索的过早停滞现象或陷入局部最优问题。
2. 蚁群算法对非线性系统辨识中对 输入信号的选择是一个难点。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将满意PID控制器的参数优化问题,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Wiener模型参数辨识问题都转换为求最优的问题,利用蚁群算法求解最优问题。 特色与创新之处:一般PID控制器参数的优化的被控对象的参数是一定的,满意PID被控对象给出的则是参数区间;蚁群算法是一种新的并行优化算法,它有高度适应性,较强鲁棒性且高效的优点,在组合优化问题中,蚁群算法的优化性能好于遗传算法等。用蚁群算法解决一些传统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研究价值。
5、现有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现有研究条件: 张宏立老师提供了些书籍资料,自己也已搜集了一些相关技术资料。学院也为了我们配置了性能良好的计算机还有MATLAB仿真平台。
可能存在的问题:
1. 蚁群算法参数选择很重要,选择不当的话会出现搜索的过早停止现象或陷入局部最优问题。
2. 蚁群算法对非线性系统辨识中对输入信号的选择是一个难点。
6、预期的结果。
1.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满意PID控制器参数优化的方法。
2.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3.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算法的Wiener模型辨识的方法。
7、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篇3: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并深入学习研究,熟悉MATLAB仿真软件;
深入学习基本蚁群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深入学习蚁群算法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仿真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方案的可行性;
撰改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8、论文提纲
前言
一、绪论
二、基本蚁群算法
三、蚂蚁系统
四、最大-最小蚁群系统
五、基于蚁群算法的满意PID控制器参数优化
六、基于蚁群算法的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七、基于蚁群算法的Wiener模型参数辨识
结论
参考文献 (以上为参考格式,学科专业不同、论文选题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1] 孙伟。 非线性PID控制器参数优化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46(28) .
[2] 王建国。 非线性系统的蚁群优化预测[J].测控技术, 2008, 27(10) .
[3] 朱遥。 采用蚁群算法模拟机器人寻路的仿真实验[J].河北工业科技, 2010, 27 (5)。
[4] 李小珂。 基于蚁群算法的PID参数优化[J].2003全国仿真技术会议论文集, 2003.
[5] 段海滨。 基于蚁群算法的PID参数优化[J].武汉大学学报, 2004,37(5) .
篇4: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阿伊努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二、选题缘由与意义
1.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借鉴意义
阿伊努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明治政府的强制同化下,在日本主流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曾经几近消失。而近年来,在阿伊努民族和日本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逐渐获得复苏,在较好地保存传统的同时又结合新的社会背景发展为富有创新意义的阿伊努民族文化,并以很强的生命力构成日本多元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现代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各少数民族也被卷入这个大浪潮中,很多少数民族的生计及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少数民族的固有文化濒临灭绝的危机。多年来,我国政府、各个民族及文化知识界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引发了有关传统文化保护的大讨论,并通过实施抢救及种种保护措施,使一些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传承和发展。但是,仍有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困境,而且现行的各种保护措施在理念上、方法上尚存在问题和不足。因此,在不断总结自身经验,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的同时,也有必要借鉴国外在此方面的经验,并将其科学地运用到我国的有关政策制度中。
2.对我国海外民族志研究的贡献
高两中教授说:中国人类学当前应该有一个新的转向:以整个世界为实地调查的田野,而不再局限于以本国为田野。我们学界应该从理论和个案两个方面推进这种转向,并借此促进中国社会科学以新的知识生产机制获得进一步发展,增强中国知识界在学术和文化上的主体意识。
何明教授指出:20世纪中叶,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海外民族志研究没有成为国内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领域。中国文化人类学研究力量与西方国家相比还相对较弱,导致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受到制约,国际对话能力处于弱势。因此,进行海外民族志研究是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促使文化人类学回归学科本位,提高国际学术对话能力和原创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依靠笔者在日本北海道进行为期5个月的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以民族志的形式详细描写和记录了阿伊努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及目前保护和传承的细节。在这过程中不仅笔者个人能力获得锻炼成长,而且对我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实践和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将发挥积极作用。
3.对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不管其在特定社会中处于主流还是边缘地位,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实践的成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世界上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文化越来越趋同化发展,确切地说,西方的思潮、观念、规则、道德和大众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势性和主导性。而目前世界上各种冲突、战争不断,砍伐森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这些灾难告诉人们,只有鼓励和提倡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即由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所有文明和智慧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各文化间平等的对话、交流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与借鉴,才能找到解决人类目前所共同面临的各种灾难的最佳办法。因此说,“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阿伊努民族在历史中创造了自身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它们是整个人类财富的组成部分。在“万物有灵论”的宗教意识下所产生的高度尊重和深切关爱自然界和人类,热爱和拥护和平的传统观念,在当代世界局势下显得尤为珍贵而且值得被尊重和传播。研究阿伊努民族文化传承方式、传播传统理念,对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具有促进意义。
三、相关研究动态
1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2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四、理论与方法
1 主要理论
2 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提纲
1.1选题缘由与意义
1.1.1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借鉴意义
1.1.2对我国海外民族志研究的贡献
1.1.3对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2.1相关研究动态
2.1.1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2.1.2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3.1理论与方法
3.1.1主要理论
3.1.2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阿伊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文化
1.1 早期历史
1.1.1 旧石器时代到绳纹文化时期
1.1.2 续绳纹文化时期
1.1.3 擦纹文化时期
1.1.4 阿伊努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
1.2 阿伊努民族的传统文化
1.2.1 传统生计
1.2.2 衣食住
1.2.3 语言
1.2.4 宗教信仰与仪式
1.2.5 传统文学与歌舞
1.2.6 婚姻习俗
1.2.7 丧葬习俗
1.2.8 社会组织形式
1.3 阿伊努民族与历代中央政府的关系
1.3.1 明治维新以前
1.3.2 明治维新之后
1.4 民族复权运动
1.4.1社团法人北海道阿伊努协会的设立
1.4.2 推动制定《阿伊努新法》的运动
第2章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1 民族现状
2.1.1 人口状况
2.1.2 民族意识与文化认同
2.2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个案研究
2.2.1 语言的保护与传承
2.2.2 宗教仪式文化的传承
2.2.3 歌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3 文化传承人的培养
2.3.1 “乌雷斯帕” (urespa)制度
2.3.2 “乌雷斯帕”俱乐部的活动内容
2.4 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4.1 阿伊努文化村介绍
2.4.2 民间工艺品一一对传统雕刻、刺绣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2.4.3 歌舞及乐器表演——对传统文艺的开发与利用
2.4.4 绿球藻节——对传统送灵仪式的传承与革新
第3章 政府的政策
3.1《阿伊努文化振兴法》的内容及评价
3.1.1《阿伊努文化振兴法》的主要内容
3.1.2 评价
3.2 财团法人阿伊努文化振兴研究推进机构实施的各项政策
3.2.1 加强对阿伊努民族的全面研究
3.2.2 促进语言复兴的政策
3.2.3 传统文化的记录、传承及文化交流政策
3.2.4 阿伊努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政策
3.3 阿伊努原住民身份的确立及新政策的推行
3.3.1《承认阿伊努民族为原住民之决议》的通过
3.3.2《有关阿伊努政策的有识之士恳谈会报告书》的内容及意义
3.3.3 建设“民族共生象征空间”的设想
第4章 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4.1 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特点
4.1.1 强烈的民族性
4.1.2 法制性
4.1.3 普及性
4.1.4保 护模式的多样性
4.1.5 根本性的保护与传承机制的缺失
4.2 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启示
4.2.1 从整体上加以认识、关注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4.2.2 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
4.2.3 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战略地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篇5: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性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体系的帮助者、促进者。
合作教学: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艺术,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评价观。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实践是课程的根本特性,自组织过程是一种教学的佳境,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隐喻与描述的教学方式更易于引发对话参与体验,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规划活动。
2.语言学理论 :
语感论: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而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语感培养的过程是学生作为言语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言语实践的过程,在语感外化和言语作品内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
3.哲学依据:接受美学和解释学
接受美学是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最大的理论之一,它认为:面对文本,读者的地位和作用与作者相当,二者均为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它强调读者的能动创造,并给这种创造以充分而广阔的自由天地,即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有某种相通。解释学所理解的创造性阅读包括:用自己的前理解去阅读,同时又借助于别人的理解;努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作品的其他含义;对理解到的意义作出自己独到价值判断而不仅仅停留于理解本身或人云亦云;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产生联想而生成新的意义和塑造新的形象;将阅读与生活联系,用阅读去影响生活。
意义:本课题试图在教学实践中能有所突破,一方面,用对话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寻求对话理论下的语文对话教学策略;另一方面以实践来丰富、发展、完善对话理论。
三、语文对话教学实践探究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
1.寻求对话理论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策略并付诸实践。
2.使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合适地倾听、合适地言说,即学会“对话”―与文本的“对话”。
3.使学生初步掌握自我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学会合作竞争。
4.通过对话教学策略的探索,争取在“对话理论”上有所发展
研究的重难点:
语文对话教学的实际案例及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通过学生对新教材的认识和看法的调查以及在“对话理论”实施前后学生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看法的调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实践法:把相关的理论积极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3.经验总结法:通过撰写专题教案分析和随笔的形式,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4.文献资料法:通过掌握大量的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用以了解有关课题的最新知识信息和情报信息,既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又可避免重复别人的无价值的劳动。
基本原则:
人本原则、过程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四、论文写作计划
1、2009年11月-12月:搜集、阅读文献资料;
2、2010年1月-2月:分析研究资料并撰写详细写作提纲;
3、2010年3月-7月:进行论文写作并完成论文初稿;
4、2010年8月-10月:修改并定稿。
五、论文写作提纲
引言:
对话教学提出的背景
对话教学研究的现状
对话教学研究的意义
正文:
对话及对话教学概念分析及理解
1.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中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成为伙伴式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正地具有人性,它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
2.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教和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积极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和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面无形的墙,人们也因此各自独立地存在着。但参与社会活动时,人就不得不暂时放弃独立,走进关系世界。要想在关系世界中获得肯定的情绪,人就需要与他人沟通,若有共同的任务,还要与他人进行合作。这看来顺理成章的道理,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最根本的原因,应是对话时代虽然已向我们走来,但“非对话的传统”远远没有结束。然而,教育者应该是先行者,即使处在非对话的时代,他也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教学,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赖于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
3.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有沟通和合作,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但是,互动和交往显然是在沟通、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的行为。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状态,而且是对话的基本手段。且不说社会化起源于交往,起源于主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并产生新的视界,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对话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长的内在机制,它指向更深迭、更新颖、更富有启发性的对话。
4.对话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建立在对话性沟通基础上,教学当然会超越传递信息的功能。因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这是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它某种程度上揭示出了对话教学的独到之处。在对话精神的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与知识,与传话式的教学相比教,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对话教学借助创造性的、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也是大有神益的。
5.对话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如果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第一目的,那么,教师无疑会沦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无疑会沦为接受知识的工具。师生成了知识的奴隶,知识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统治者,课堂无论如何焕发不出生命的活力。对话的教学则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知识则退居到“谈资”的位置。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是知识的掌握成为教学的一种副产品,教学的最终产品是具有对话理性的,具有社会交往、沟通的对话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会有健康的理性,还会有健康的人生。他将成为民主社会、对话时代中最合格的公民。
对话教学实践案例进程及分析
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 浙江出版社2004.2.1
2、王尚文《对话:语文教学的新观念》 浙江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1.5
3. 董汀丰《试论语文教学的对话状态》 《课程 教材 教法》2003. 8
4. 刘云生《对话式学习简论》 《陕西教育(教学)》2002.8
5.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教育研究》2001.11
6 王荣生《〈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语文学习》2002.11
7. 吴伟星《对话:新课程语文教学之核》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4
8. 郑国民 黄显涵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学通讯》2003.15
9. 郑菲 《语文教学中对话与阅读》《宁夏教育》2003.5
10.徐芳 《现代对话理论浸润阅读教学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0.2
11.曹兴弋《“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江苏教育》2003.11
12.韩雪屏《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全球教育展望》2003.9
13.范冬梅《“对话式”语文教学的架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2
14.李斌 易武《浅谈语文教学过程的对话关系》《语文学刊》2002.4
15.王旭兰《“对话”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教学通讯》2003.2
16.李建军《走向“对话”的语文阅读教学》《湖南教育》2002.3
17.杨生春《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构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18.王向东《“对话型”语文教学浅探》《小学教学设计》2003.10
19.胡国军《阅读对话教学的特征与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8
20.顾丽娟 陈平《在“对话”视域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8
21 Yao Hopper Labo accept the aesthetics and theory , “ Zhou Ning Jin and Yuan Pu translation Liaon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7.
22 . Zhong Qiquan dialogue and text : www.51lunwen.com/jiaoyushuoshikaiti/ teaching standard transform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 2001.3
23 . ” Ordinary high school language courses standards
篇6: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篇7: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童装设计海岛服设计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选题依据:
指导老师的研究项目,
一般0-2岁的婴幼儿不可用大红大绿等刺激性强的色彩去伤害视觉神经;浅淡色不仅能避免染料对皮肤的毒害,还可衬托出婴幼儿清澈的'双眸和粉嫩的皮肤,
儿童在2~3岁可认识颜色,善于捕捉和凝视鲜亮的色彩。
岁儿童可以认识4种以上的颜色,能从浑浊暗色中判别明度较大的色彩。
~12岁是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色彩的应用会直接影响到
儿童的心理素质。
本次的设计是以童装色彩设计为重点,结合现代时尚以及相关元素的基
本使用法则,进行具有时代特点的童装设计。
研究意义:
制作一系列童装,巩固专业知识,学会灵活运用专业所学。
选择好童装的色彩是做好童装销售的重要环节。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童装的色彩对于儿童的心里状态有很深的影响
通过此项研究来开发童装的色彩以适应儿童心里需求
文献综述(对已有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综合介绍与评价)
《服装材料学》朱松文等编
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服装用纤维原料、纱线、织物、皮革等各类服装材料的种类、结构和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性能对服装的影响。同时他还介绍了服装的各种辅料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方法,国际服装新材料及其流行趋势,各类服装对材料的要求和选用方法。
《时装设计艺术》刘晓刚、许�h著
是我在本次设计方面参考的书籍,这本书弥补了我在设计方面的不足,让我知道了设计的本质就是服务于社会,让自己所设计的服装能够最终穿在人们的身上。
《中国服装辅料大全》孔繁薏,姬生力主编
本书在内容上涵盖了服装辅料的各个种类,介绍了各辅料的品种、分类、规格、性能、工艺、品质标准,以及在服装上的运用。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基本思路:
了解指导老师的研究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拟订设计稿,确定要设计的题目。最后的制作,根据美观、舒适、实用的理念制作出一系列的童装,
框架:
确立设计的题目为 童装设计 后,从以下多方面来制作论述:
根据指导老师研究项目,并进行相关设计;
进行与设计主题相关的研究,并分析将要进行的设计的特点以及优势;根据儿童生理心里的特点,设计出儿童喜爱的童装;
具体设计的总体草图中,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选择绘制一个系列(4套)效果图拟订设计稿和制作方案;
后期的制作和整理;
主要研究方式方法:
研究进程安排
月1日-3月19日:毕业实习;
月22日-4月2日:市场调研、分析;
月5日-4月9日:草图设计;
月12日-4月16日:效果图讲评与确认;
月19日-4月23日:纸样设计与制图;
月26日-5月21日:服装剪裁、服装加工、服饰设计;
月24日-6月18日:完成论文/报告书、服装;
月21日-6月25日:上交论文/报告书、毕业设计电子文件、答辩。
主要参阅文献
[1]《人类心灵的展示》杨治良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15-04-01第1版
[2]《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日)原田玲仁著;郭勇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1第1版
[3]《面料与服装设计》朱远胜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11月第1版
[4]《服饰心理学》华梅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
[5]《服装材料学》朱松文等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2月第3版
[6]《中国服装辅料大全》孔繁薏,姬生力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3月第2版
[7]《时装设计艺术》刘晓刚、许�h著东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第2版
[8]《品牌服装设计》刘晓刚著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9]《纺织品设计的面料再造》王庆珍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
主要网络:其它说明
指导教师是否同意开题
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教学负责人签署
签名:
年月日
篇8: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如何选择问题
我一起萦绕于怀的,是在写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一年多时间里,导师薛澜教授反复追问的一个问题:“你的 puzzle 是什么?”多少次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薛老师问题以其特有的储蓄,笑而不答。
我在心中既恼火又懊丧: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么明显的答案,到底哪儿不对了?!
奥妙就在于提出问题的“层次”。
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集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
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
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
极少有硕博论文是创造新理论的,能这样当然最好,但难度很大。
我们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审视我最初提出的问题“中国半导体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这仅仅是对现象的探询,而非有待求证的理论命题。
我的理论命题是:“中国产业政策过程是精英主导的共识过程吗?”在这个命题中,“政策过程”、“精英政治”、“共识诉求”三个术语勾勒出研究的理论大体范围和视角。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笋”的过程。
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
理论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过初学者也不必望而却步,大体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半导体产业、信息产业、农村医疗、高等教育体制等,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献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
第二步,总结以往的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理论视角来分析“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如公共财政的视角、社会冲突范式等。
第三步,考察问题的可研究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研究空间和研究的可行性。
例如,西方的理论是否无法解释中国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
不过还要注意我们研究在规定的一到两年时间内,是否可能完成?资料获取是否可行?等等。
最后,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
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
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充满动态的、丰富的景象,如何才能用恰当的术语、准确的逻辑表述出来呢?雄心勃勃的初学者往往提出宏伟的概念或框架,但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缩小研究范围、明确研究对象,从而理清对象的.内存逻辑,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范的学
术论文。
如“中国半导体产业政策研究”就是一个非常含糊的陈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收缩话题:( 1 )时间:从 1980 年到 2000 年;( 2 )对象:政府的叛乱者和决策行为,而不是市场、企业、治理结构等;( 3 )视角:政治和政府理论中的精英研究;( 4 )案例: 908 工程、909 工程、13 号文件和《电子振兴》,这是发生在 1980 - 2000 年间半导体政策领域的两个重大工程和两个重要文件。
通过这样的明确界定,我们将目光集中在“政策过程”、“精英”、“共识”几个显而易见的概念上,问题也就水落石出了。
同时,问题清楚了,我们在筛选信息和资料时也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在这个“信息冗余”的时代,能够大大提高研究效率。
二、如何做文献综述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 Literature Review) ”与“背景描述 (Backupground Description) ”区分开来。
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 Review 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 (critical thinking) 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篇9: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附主要参考文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2002),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篇10: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2016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对珠海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推进土地资源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人在参与“周口市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小组工作的基础上,对系统设计和实现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当前,我国城镇已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城镇建设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土地有效开发与集约利用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但我国城镇的土地开发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城镇土地开发建设在规模和结构上的迅速变化,产生了许多普遍问题,如土地利用无序、利用粗放、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偏低,建设用地与耕地的矛盾日益显著,土地破坏、污染、浪费严重等等,造成“半城市化”、生态恶化等严峻的问题。这是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中的两难困境,它表现出一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么地方政府、开发商与当地住民的矛盾。在目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土地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它的开发建设进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涉及面广、管理利用相当复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实现土地资源工作的现代化,在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个层面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信息化带动信息采集技术与分析技术的飞跃,以信息化促进政府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应资源、环境的全球性持续利用需求。土地资源数据标准化、信息共享、科学监督以及将这些信息快速反映到经济建设中去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以管理海量数据,迅速处理文档、图件,提供准确可靠信息,从而将资料的大量积累、更新与经济快速增长联结起来,为综合利用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土地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地理数字化产品的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认识普通提高,对农村土地的认识逐渐加强,对其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必备的重要系统,各国都大力开发自己的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其中,如空间信息分析的新模型和方法,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型和方法:三维、四维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来提高土地资源信息管理的技术含量,以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服务。
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很早就意识到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稀缺性,对土地资源配置调控的研究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土地地租理论、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多个方面。
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在认识到拥有一定数量的国有土地资源有调控土地市场,维护公共福利,储备能源,调节生态平衡等功能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土地资源数量还有扩大的趋势。国有土地资源管理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虽然世界各国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多种多样,但国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发展存在共性,是有规律可循的。
土地资源配置调控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调控结果是各种因素、各种手段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种因素和手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共同影响调控结果。要达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需要调动市场、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税收等多种手段,并且各种手段相互协调,互相促进。土地资源调控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既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效益。
土地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转型以来,土地资源实行了由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向有偿有限期有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十余年的改革,成效和缺陷并存。一方面,国有土地“以地生财”,为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从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城市落后的面貌。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偿使用的改革仍然采用的是政府审批模式,即要用地找市长的模式,从而影响了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并成为长期 以来困绕改革深化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史证明,实现土地资源和资产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是市场配置资源13%建立土地交易市场,是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市场,并进行 土地市场运作机制的观念创新。
贸规则强调行政主体一致原则、公平原则、透明原则、非歧视原则。在中国人世的大背景下思考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首要的问题是要认清当前土地市场政府与市场的现状,找准和WTO规则存在的差距。土地市场新机制必须围绕政府与市场、监管与竞争、平台与服务等市场机制,开展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深刻的行政革命,实现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保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必须和 世贸规则所任。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活动对土地的使用展开竞争,以土地需求的市场价格变化和自身能从土地上获得的经济利益来决定各自活动的最佳区位,从而使商业、工业、住宅等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与地价之间得到祸合,推动了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使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变化,形成合理的土地资源空间布局(曹建海),使得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呈同心圈层分布。
二、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首先分析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指出文章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意义,然后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综合介绍与简要评述。第二部分是介绍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与手段。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关的理论基础有产权理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市场理论、土地资源配置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土地资源调控系统主要包括市场机制、政府调控、公众参与三种手段。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的介绍及其经验总结。这一部分主要从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个方面介绍国外经验。其中,市场机制方面主要介绍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美、日、加等国土地交易的制度和做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调控主要从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征购储备制度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最后,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做法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启示,即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调控系统。论文的第四、五、六章是文章的重点,第四章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特点,第五章在介绍周口地区土地调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周口土地资源管理调控存在的问题。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第六章在构建周口地区上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分析其构成要素、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地区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根据周口地区的城市发展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制度创新的几点探索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城镇建设及其土地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笔者从小城镇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化中选择小城镇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性,并回顾了伴随我国城镇发展历程中的土地问题的历史演进。论文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的现状,着重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中的重大土地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城镇建设中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概括了其特征,探讨了城镇土地开发与管理的原则与方向,并尝试对其成因作出论证。最后,文章立足土地管理实践,以土地增减挂钩管理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土地管理的学理性对策建议。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l)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国外土地资源调控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包括市场机制调控的经验和政府调控管理的经验两个方面。
(2)针对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状与特点,系统地分析了周口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3)在总结各种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的同时,构建了一个政府、市场、公众三方共同作用的周口地区土地资源调控管理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观点,并在土地管理措施的优化与创新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4)由于本文是在课题研究成果上的深化,是基于周口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实践的分析,因此提出的土地调控管理措施具有较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篇11: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现有 Internet 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既看到了 Internet 存在的意义,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本文对仿真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工具。
这对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模型的仿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也是验证该网络模型可行性的必要前提。
由于虚拟化技术是本文的核心技术,因此,在第三章中还对网络虚拟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对该技术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各种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建立一个合理的虚拟化网络模型。
在以上的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中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并给出了详细设计方案。该网络模型旨在使用户能够尽可能多地拥有对自己私有网络的控制权,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服务提供商”.
该网络模型能够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网络,这使得用户能够在自己的私有网络中提供或享用更多种多样的个人网络服务,这些服务不但包括应用层各项服务,还包含了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该模型的核心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用到的虚拟化技术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虚拟网卡技术、虚拟拓扑技术等等。虚拟设备技术是一种对硬件设备功能的软件仿真技术,而虚拟拓扑技术是指现实网络拓扑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的虚拟映射技术,它能够提供给用户控制自己网络拓扑的接口。
在第五章中本文还讨论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个人用途,也可以用于组织机构建设网络的情况,还可以用于给网络研究人员对前沿的网络技术进行方便而灵活的实验和仿真。特别地,本文在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网络模型在该平台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框架,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越性奠定了基础。
最后,本文采用 ns2 仿真技术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对该网络性能参数的评估。同时还结合利用了 Planetlab 测试床,对该网络模型的系统参数也进行了评估,验证了该网络模型的可行性。
研究目标和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对应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
首先,讨论了网络仿真技术,包括其研究背景和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技术。
然后,着重介绍了虚拟化技术,并对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
接着,提出了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体系结构,详细描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机制,并给出了具体的网络通信实例。
另外,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性能测试。结合现有的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拟解决问题
Internet 的优势是明显的,就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大量的服务,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Internet 的体系结构正使得它变得开始僵化。
首先,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地增大,对硬件资源的消耗也逐渐开始呈指数级递增,于是即使是对 Internet 架构的很小改动,都会使得部署相当困难。例如,IPv6 虽然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很久了,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IPv6 迟迟不能推广使用。因此,Internet 不利于新型网络架构的研究及部署,它不但对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消耗,而且部署周期相当长。
另外,用户的需求已不仅限于现有的 Internet 服务,他们的服务需求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例如,Internet 的尽力包传送服务并不能满足商业中的关键服务或一些实时应用程序的需求。因此,Internet 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个人网络服务需求。
此外,Internet 的服务由 ISP 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将使得有时对它的使用变得很不灵活。用户往往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拓扑,提供自己的私有网络服务等等。因此,Internet 不能向用户提供开放式的管理和竞争平台 .促使我们去寻求更好的网络架构解决方案,而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研究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等)(不少于800字)。
研究方案设计
1.研究方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特性,达到研究目标和完成毕业论文,采用如下的研究方法:
(1)理论知识准备:采用文献调查法,利用学校图书馆、网上相关学术数据库等资源,来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仿真理论和虚拟化技术主要内容;(2)改进技术和主要研究点确定:以生成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为主要研究点,辅以该模型的模拟仿真研究;(3)技术调研:对课题中涉及的虚拟化技术相关基本原理,以及仿真理论进行学习,然后针对具体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调研,确定实现方式;(4)设计技术方案:在理论准备和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确定技术实现方案;(5)实现并测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设计出的技术方案,对需要改进的关键部分进行仿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6)完成论文:整理文献资料、代码和数据等,完成论文。
2、技术路线
首先介绍几种相关的虚拟技术,基于这些虚拟技术,将给出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架构。然后将会进一步讨论具体的设计和实现机制。另外,还给出了两个实例用于说明一个用户组内两个用户成员间的通信过程。
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网络虚拟化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背景和相关技术支持。比如,虚拟设备技术的应用,这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或虚拟交换机技术)和虚拟网卡技术。同时虚拟拓扑技术应用,实现了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映射。
总的来说,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思路是清晰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四、本研究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不少于500字)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虚拟化技术下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构建问题,以及对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模拟仿真。本课题为实现此目标,在策略思想和关键技术上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深入分析现有Internet架构、和主流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框架和设计细节。该模型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2)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了本文中提出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框架。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在思想和关键技术上主要有这两点创新之处。
五、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基础 2.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不少于500字)
1、研究工作积累基础
本人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网络虚拟技术的应用开发,在学习过程中,我在充分了解、学习了虚拟化技术的定义,仿真理论的定义,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
另外,本人在研究组的网络原型系统构建的项目中,承担过一些涉及网络拓扑构建,网络配置信息呈现,以及网络信息的模拟检测和呈现工作。具备进行课题研究仿真的实践经验。
对如何进行原型系统开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学习了开发时所需要用到的编程语言,比如java、JSP、XML等语言,为将来的课题模拟的开发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和方向,本人具备研究和建立原型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的能力。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及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
本课题研究,需要查找网络虚拟化技术和仿真的相关资料和论文,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料数据库为此提供强大的支持。另外,对于课题需要仿真的工作,本人可以利用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服务器资源,进行实验环境的仿真构建和仿真原型系统的开发,本人所在研究组具备相关研究所用的仿真硬件环境。同时,实验室研究组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做一些支持和帮助。
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一些对网络拓扑生成算法相关图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本人有决心和能力做好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时间研究内容预期效果
2014.11.23-2014.12.31 开题报告 顺利开题
2015.03.01-2015.0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撰写综述完毕
2015.04.01-2015.05.31 网络仿真技术研究
2015.06.01-2015.07.31 网络虚拟化技术研究
2015.08.01-2015.09.30 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体系结构研究 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2015.10.01-2015.11.30 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仿真与性能评估
2015.12.01-2015.12.31 撰写论文及修改 顺利提交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2016最新范文2
语文对话教学实践探究 开题报告
一、背景及现状
1.时代呼唤对话精神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人类社会似乎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我们相信,一个新的时代会使教育精神的内涵获得极大的丰富,“对话”将会发挥它在当代教育以至未来教育中的价值。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回顾教育的过去,对话教学是存在的,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也是存在的。然而,由于处在非对话时代,对话仅仅成了一种教学的艺术,而未成为教学的理念。这样看来,我们提出“对话教学”,是对当代社会对话精神呼唤的回应。
2.学校变革呼唤对话教学
(1)以往语文教学中对话缺失问题的反思与批判
(2)教学总目标的功利性导致阅读教学定位偏低
(3)学校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教育家提出了“合作学习”即“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认为:教师的主要功能不是传授知识,传递信息,而是激励思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大胆表现自我,学会对话交流互助合作,它特别重视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本世纪初,“探究交往合作观”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研究性学习” 作为一门课程被列入中学课程计划,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说明我国已在课程教育改革中对学生资源价值进行重新确认和开发。不少有识之士积极致力于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建设活动。其中,在吸取融合主体性教学、合作教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观,特别是西方解释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话理论”,已成为本次语文课程改革引进的阅读和教学的新理念。该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指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对话过程;二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过程。 我认为对话理论必将在构建新的教育体系中发挥巨大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目前,对如何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案例还较少,在实际的教学中缺少可供借鉴的案例。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篇12: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告诉公路交通状态判别与预测方法研究
路网状态评价方法方面,路网的交通状态与路网的运行状态实为一体,对路网进行状态的评价是改善其运行质量的前提和依据。另一方面,在我国对大城市的交通管理、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智能交通系统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但是专门针对高速公路路网状态的评价尚不多见。而且目前仅存的一些路网状态评价方法也都是针对单个路段所处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价,缺少从微观路段到宏观路网的分层次路网状态评价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路网状态评价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方面:
数理统计评价方法,数理统计是指研究如何有效地收集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推理,以便对考察的问题进行推断或者预测,从而对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目前数理统计方法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道路交通状态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该方法主要包括回归模型和概率模型。Ewing建立了速度的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模型的构建基于两个解释变量,高峰小时的交通量和交叉口信号密度,该模型的测定系数较低,有待于进一步增加解释变量的数量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Margiotta等人采用NETSIM软件仿真了信号密度和平均日交通流量对平均行程速度的影响,得到了交叉口密度对平均形成速度有较大影响的结论,并对高等级主干路和低等级的主干路分别建立了回归模型。Turner利用宏观交通流理论中的网络模型,建立了高峰时段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评价模型,在收集了实测数据后,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针对高速公路和主干道分别建立了速度预测替代模型。Cottrell开发的拥挤持续时间模型,用于估计路网中拥堵瓶颈的拥堵持续时间,模型研究了AADT/C和拥堵排队时间的关系,并建立了二者的回归函数关系式。高斯混合模型是一种直观的概率密度模型,可以反映某段时间内图像运动的统计特征,Fatih Porikli在手机交通流视频录像后,采用了离散余弦变换和高斯混合模型来预测交通状态,根据极大似然函数准则来确定不同时段交通系统所处的状态。Joonho Ko提出了改进的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路网状态统计模型,计算的基础是速度的分布规律,通过比较速度的均值、方差和混合分布来判断路网状态的改变。
人工智能技术评价方法,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等各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机器模仿人脑从事推理规划、设计、思考、学习等思维活动来解决复杂问题,其理论和应用领域涉及的范围很广。目前在路网状态判别理论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模糊逻辑、模式识别、神经网络、遗传、博弈等算法。Dowling采用模糊理论提出了评价整个区域所有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的指标。Manouchehr Vaziri率先应用模糊集理论建立了高速公路的交通状态评价模型,提出了道路交通拥堵综合评价指标来全面反映拥堵程度。Jia同样使用模糊逻辑的方法,构建了交通从自由流到拥堵状态的连续变量,建立自适应模糊神经推理系统。Ritchie开发了用于交通状态自动判别的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适用于集成的高速公路和信号交叉口路网,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能够识别和划分交通时空分布模式。蒋桂艳在分析交通拥堵特性和ANN信息处理函数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ANN的交通拥堵识别算法。赵**研究了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采用启发式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聚类数目和模糊指数的选取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很有必要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单个桥隧路段状态评价分析入手,通过对多个桥隧路段进行分层路网状态评价进行研究,来评价整体路网的状态,具有理论的创新意义和现实的应用价值。
篇13: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XXX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XX年9月中共xx届四中全会郑重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XX年主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这充分表明“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XXX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然而,构建“和谐社会”并非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事。它涉及的面非常宽泛,需要走很长的路、做很多的事、解决很多的社会问题。
弱者和强者的对抗是贯穿整个生存竞争的永恒主题。在自然界,竞争的结果是弱肉强食。然而与此不同,在人类的精神家园,除竞争外,还弥漫着浓重的“类”的情怀,对弱者的关怀和保护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法则。中国现阶段弱势群体的存在虽然从社会转型的意义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正常因素造成的,如果放任弱势群体源源不断地产生,将会使社会成员对社会公正等基本价值理念产生消极的认识,会认为转型社会是个不公正、不公平的社会。根据社会学理论,利益被相对剥夺的群体可能对剥夺他们的群体怀有敌视或仇恨心理。当弱势群体将自己的不如意境遇归结为获益群体的剥夺时,社会中就潜伏着冲突的危险,甚至他们的敌视和仇视指向也可能扩散。犹如经济学上的“水桶效应”,水流的外溢取决于水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社会风险最容易在承受力最低的社会群体身上爆发,从而构成危及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社会隐患。
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可以说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矗如xx所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和谐社会是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而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状况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尊严可以得到起码维护的公平社会。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弱势群体的权利如果得不到切实保障,社会秩序将会遭遇到稳定、信任、共识与认同等多方面的危机。特别是在当前依法治国、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语境中,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其处境的改善与权利的维护,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弱势群体之所以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因为权利被弱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所以笔者选择《和谐社会视野下对弱势群体的研究》作为本人的论文题目。
篇14: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论文题目 《<秀拉>的存在主义与叙事策略映照观》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南民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精神,为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必经过程,所有研究生在修完学位课程,中期考核通过,进行学位论文写作之前,都必须做开题报告。
第二条 开题报告主要检查研究生掌握专业理论的程度和研究能力,考察学位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等。
第三条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担的国家、省部委等有关部门下达的研究项目或课题以及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第四条 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内容包括:(1)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2)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3)本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案、写作计划等;(4)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第五条 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需向导师提出申请。申请获准后,参加开题报告的教师,包括导师在内,一般不得少于3 人。在做开题报告时,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必须参加,跨学科或相近专业的研究生亦可旁听。
第六条 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论文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两种。评议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评语”栏中填写评语。
第七条 表中各项可自行加页。
一、立论依据:内容包括 1.选题的缘由;2.研究意义;3.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选题缘由: 托妮·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女性。她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与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的猛烈冲击,探索了黑人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艰辛历程。尤其是在《秀拉》这部作者最钟爱的作品中,莫里森塑造了一组丰满、复杂的黑人形象,不仅描绘了他们在种族歧视的生存困境中的各般命运,更体现了哲学、特别是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存在主义在西方世界有重大的影响力,作为一种非理性的思潮,它关注人的本质、人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及人的价值等根本问题。存在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除了存在主义哲学,还包括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美学等。这些领域都很好地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另外,莫里森在这部作品中还运用了诸多有后现代特色的'叙事策略,如荒诞的视角、并置对照及非线性叙述。鉴于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论证作品中的存在主义哲学观点与后现代叙事策略这两者相互映照的关系,不失为一种新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研究意义:近年来,对非裔作家托妮·莫里森作品的研究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热点。有的研究运用了传统批评模式,如对写作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技巧等进行分析探讨,有的则采用了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批评理论,如神话-原型批评、心理分析、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叙事技巧等。然而,对《秀拉》这部作品鲜有跨学科地从哲学角度进行剖析的研究, 探讨作品中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与叙事策略一致性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论文将填补目前学术界对《秀拉》这部小说研究的一项空白,综合运用存在主义哲学观点和文学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为欣赏这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中的女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研究不失为一项有价值的研究。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对莫里森作品《秀拉》的评论体现为这样几个特点:一、从80 年代年莫里森作品为中国学者和读者所熟知直至今日,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呈阶段性递增之势。在钱素满主编的《当代美国作家评论》(1987)一书中,收录了胡允桓撰写的题为“黑色的宝石—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文章,简要介绍了莫里森的创作思想和主题,探讨了《秀拉》中秀拉的形象。虽然莫里森在80 年代曾随美国女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而且《秀拉》在1988 年就经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但在1993 年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国内对其研究和批评很少。多数研究集中在获得普利策奖的《宠儿》等作品上。而对《秀拉》进行专门批评和研究的是在莫里森获奖两年后的1995 年,魏颖超在《社科纵横》第五期上发表的文章“一株挺拔的红杉—评托尼·莫里森 秀拉中的叛逆者形象”。近年来,莫里森的《秀拉》成为英美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逐渐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二、从研究的切入角度和批评方法来看,呈现出从单一到多元并存的态势。早期对《秀拉》的研究基本上是比较单一的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这些文章多数运用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也有运用叙事学等方法进行的研究,如周小平“莫里森‘秀拉’中的时间形势及其意味”,以作品的时间表达形式为切入角度,研究时间与人物的变化关系,探讨了小说的写作形式。 进入 21 世纪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很大的提高。一方面,对写作主题、人物形象、艺术技巧等进行分析的传统批评模式仍在运用,另一方面,一些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如神话-原型批评、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心理分析、文化研究、叙事特征等在《秀拉》的分析中也得到更多的运用。如杜志卿和张燕“‘秀拉’:一种神话原型的解读”,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考察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文章认为秀拉是替罪羊和撒旦原型在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下的置换变形。章汝雯的“从‘秀拉’看托尼·莫里森的女性主义观点”,从女性主义角度,提出黑人妇女个性解放、实现自我和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相结合、相统一的重要性。刘君涛“从镜像结构看‘秀拉’的人物组合与叙事风格”从镜像结构来研究作品的艺术结构和叙述特征,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批评方法。总之,对于同一文本《秀拉》,由于批评方法和切入角度的不同,其解读也异彩纷呈。这些研究对《秀拉》的文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文化价值进行了全面、透彻、中肯的阐释。
篇15: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范文一】
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 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 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 展研究等问题, 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 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 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 这个课题就无法很 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 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再次论证研究课题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如:“应用信息技术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网络环境下高中英语听读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和学习策略形成之影响”、“借助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幸福成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
四、开题论证的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一是课题单位的自我论证评价;二是同行的论证评价;三是科研管理部门的论证评价。由预审、初审、学术评审、综合评审四个阶段组成。预审与初审可在开题前后的时间里进行。 重点侧重在课题选择和课题计划的制订上。学术评审与综合评审要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点放在计划实施与成果的预期鉴定上。
五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 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 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 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篇16: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参考
一.简述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二.学术价值分析
1. 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 “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2. 创新性及难度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 试图寻找一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一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一. 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二.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 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 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 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 Step to 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5.一起来吧(具体案例)
6.计划书
a. 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 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 计划书的构成
d. 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7.十八般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三.计划从身边做起
a. 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 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 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 培养有效运用分配时间的能力
后记
附二. 参考书目(仅列二十条)
1.《兰德决策—机遇预测与经营决策》/乔迪译著?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0,10
2.《麦肯锡理念》/ [美] 埃森?拉塞尔 保罗?弗里嘉著;赵睿等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4
6.《企划书实用手册》/ [日] 小泉俊一著;于大德译?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8.
10.《企划训练入门》/ [日] 悴田进一著;李幸纹译? —台北:小知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11.
11.《设计过程与方法》/ [日]沈祝华,米海妹编著?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10
47.《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48.《新企划力:创意思考解决难题的六大能力》/ 郭泰著;?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4
50.《创意企划案》/小管著;?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9
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在对计划的理论性分析与研究中,需要树立对计划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进而廓清设计计划的概念。接着将在设计计划方法论层面的研究上,对设计计划及其方法论进一步阐述。鉴于国内现在并没有对设计计划有深入的的系统的研究,该书内容基本上属此方面问题的首次讨论,面临着缺乏大量相关经验及理论借鉴的景况,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积累的实践性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总结与深化。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3.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一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一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4.预期成果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一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一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三个月的时间内,
毕业论文提纲写作要点
论文提纲怎么写,下面提供范文一篇,供大家参考。
1.题名
1.1题名的要求
题名是一篇论文的总标题,也称篇名或文题,作为一篇论文的总名称,题名应该使读者能从中了解到该论文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撰写题名一定要准确、简洁、鲜明,既不能过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繁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
(1)准确性:准确是指题名要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用词要反映实质,不能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如“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xxx的若干问题”,“控制系统的研究”等,就太笼统。
(2)简洁性:简洁性是指在把内容表达清楚的前提下,题名应越短越好。GB7713-87规定,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如何使题名写得简洁呢?
1)尽可能删去多余的词语,即经过反复推敲,如果删去某些词语之后,题名仍能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那么这些词语就应删去。
2)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用其中之一就可以了,如:“问题的分析计算”,“分析”与“计算”在该处是近义的,不分析又如何计算呢?所以二者保留其一即可。又如“分析与探讨”,二者取一即可。
(3)鲜明性:鲜明性是指使人一看便知其意,不费解,无歧义。有的题名很含糊,使人分不清它属于那个学科范畴,给分类造成了困难。
如果题名很难完全表达论文的内容,可以用副标题名对主题名进一步说明。主、副题名之间中中文用破折号连接,英文用冒号连接。
题名还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及不为同行熟悉的缩略语等等。
1.2题名的常见问题
(1)题名大,内容小
指题名涉及的研究范围广、内容多,而论文的内容只涉及其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例如:题名为“服务机器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题名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
(2)题目繁琐、冗长,主题不鲜明
如“利用导电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氧化物为基的灵巧光学窗口的发现和研究”,用词繁琐、冗长,可改为“导电高分子和无机氧化物为基的光学窗口研究”。
(3)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地拔高
有的作者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者由于对本学科、本专业的科技发展动态了解不够,有意无意地夸大了自己成果的水平,常出现:“XXX机理的研究” 、“XXX的规律(或模型)”等一类的词语。当然,如果研究的深度确实达到了这个水平,也不是不可以用的,但一般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2.摘要
摘要应概括说明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方面,应重点写出具体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创新之处。
(1)目的:主要说明此研究、研制、调查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或要解决的问题。
(2)方法:说明研究的工作过程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也包括理论、假设或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对新技术手段则应描述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所达到的精度、误差等。
(3)结果和结论:作者在此工作过程最后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可含应用情况或潜在的用途。可以是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及关系式,也可以是理论性成果等。
总之,摘要应写得内容充实,不要过分抽象或空洞无物,不作自我评价。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
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_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 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 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三.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 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 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 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 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 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 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 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写作一般要求提纲拟到以下层次
总论点
(一)(称下位论点) 2.
一.(称上位论点) ......
(二)
——————
二.
——————
(四) 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序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论.结论这两部分在提纲中部应比较简略.本论则是全文的重点.是应集中笔墨写深写透的部分.因此在提纲上也要列得较为详细.本论部分至少要有两层标准.层层深入.层层推理.以便体现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有机结合.把论点讲深讲透.
篇17: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参考
开题报告写作规范
一、开题报告的写作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4、研究工作进度;
5、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排版要求:
封面为四号宋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页边距为左3cm,右2.5cm,上下各2.5cm,标准字间距,标准行间距,页面统一采用A4纸。
三、开题报告的字数要求:
正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第五篇:工商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以下是173论文网大家搜集整理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选题背景(说明项目的真实性)
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已经逐步完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只有完全、彻底地实现信息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并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但是信息化并不等同于企业网络化,企业网络构建并不能说明企业已经完成了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体现在企业运作流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运作方式,实现企业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信息化的企业运作模式中,企业的运作过程已经变成是企业信息流的加工和处理过程。
湖北华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总公司所属的大型企业。公司是全国人防工程定点企业、中国医药包装龙头企业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着名企业。现有员工1200余人,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丁基橡胶药用胶塞、铝塑组合盖、防化产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及模具等产品。
华强科技的理化实验业务流程众多,独立分散,不便分解,实验结果很难正确管理,业务上存在以下问题:
无法及时了解实验进度状况;
企业内部流程导致项目周期加长;
流程无法监控,无法调整和自定义;
难以量化评价员工的工作效绩;
实验数据没有形成历史库,难以进行价值分析及对比分析
这些问题使得企业在某种程度上难以实现信息整合,给企业快速、有效预见未来,并自我驱动与改善带来巨大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有必要建立一个理化试验管理系统,将试验过程的传统运作方式改变为以数据流驱动的方式进行运作,真正实现理化试验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1.2选题意义
在出现理化试验管理系统之前,一般通过纸质文档或电子文档的方式对临床试验相关数据进行管理。电子文档的方式虽然较纸质文档有很多进步,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项目文档的管理仍存在困难、大部分数据仍需手工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对研究过程的规范化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等问题。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研究,旨在实现理化试验数据的高效规范化管理,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简化试验环节,使研究者可以实施较好的标准操作规程,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科学可信,从而有效缩短研发周期,并为企业理化试验项目的策划、管理与实施领域的持续、稳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本论文是在阐述理化试验系统的功能及实现流程前提下,分析现存行业的特殊性,结合自身的理化试验管理特点以及对理化试验系统的独特需求,设计出符合公司内部理化试验管理需要的系统,使公司内部与试验管理有关的操作流程进入信息化管理阶段,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企业试验管理成本,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国外现状
国外在试验的电子化管理方面已经有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开发了多款试验管理系统,主要包括:
Oracle Clinical是Oracle公司开发的一款医疗数据管理系统,提供功能全面的试验管理服务,主要具有以下优势:加速药物研究和发展,通过子系统的集成方便数据管理;可以更加全面的制定和管理研究计划,实现全球的数据管理;具有独特的数据有效性验证工具;具有工作流应用编程接口等。系统还包括管理数据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医疗字典分类调查条款的词库管理系统,管理产品安全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等子系统。
Macro是IinferMed公司为开展医学试验研制的电子数据采集(EleetronieDataCollection,EDe)系统。InferMed利用MACRO为许多大型制药企业提供全球的电子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2.2国内现状
随着试验研究管理的日益规范化,国外已经陆续开发出多款适应各自行业需求的试验数据管理系统,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由于国内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公司规模小、资金短缺、人员素质较差、信息化程度较低等缺点,且国内缺乏成熟的管理系统,使得国内医学试验的网络化管理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国外医学试验管理系统价格昂贵,且国内公司规模小,资金短缺,无法承担相应使用费用;
(2)国外试验管理系统功能强大,使用复杂,且缺乏本土化支持,国内由于人员素质较差、信息化程度较低等原因,难以大规模使用;
(3)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用的理化试验系统,且存在系统功能全性能、多语言支持等方面的诸多不完善之处。
2.3总结
由此可见,国内试验管理系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尚难以获得合适的网络化管理系统,缺乏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阻碍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某企业理化试验系统的深入分析,根据企业需求对理化试验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实施,这将对企业的医药企业试验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3.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3.1研究目标
分析我国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总结之前这些企业在进行企业试验管理方面信息化的技术和经验,避免之前这些企业在信息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和不足,结合现在的信息化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提出华强科技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工作是在现有的信息化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以企业实际
应用为主要方面的研究工作。运用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在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
减小企业管理成本的前提下,对华强科技试验过程中各个部门、管理模式进行重新整合建模,建立更加合理的、高效的、可扩展的理化试验管理系统,并可以直接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从而合理的对理化试验进行管理,使信息技术高效服务于企业,发挥最大的潜力和功效,为企业创造更可观的利润。
3.2研究内容
结合华强科技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需求进行分析,本着易扩展、易维护、跨平台等特性,对华强科技理化试验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对华强科技业务做总的概述;对理化试验管理系统做详细的需求分析。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和数据库进行设计;还对系统的一些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
(3)系统开发框架的研究。
(4)系统实施及效益评估。
3.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3.3.1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企业现状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企业的管理体系,战略规划,国内外先进经验、企业现存问题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2)透过参与观察、访谈等方法,进行资料的归纳,分析与诠释。
(3)充分挖掘出用户的需求;与企业领导及各级员工对调研结果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对各问题的解决方案。
(4)业务流程分析。与企业领导对诊断报告内容协商并修正,并将各解决方案细化。
3.3.2技术路线
(1)开发语言选择--C#
C#是微软公司发布的一种新的编程语言,并定于在微软职业开发者论坛(PDC)上登台亮相。C#看起来与Java有着惊人的相似,它包括了诸如单一继承,界面,与Java几乎同样的语法,和编译成中间代码再运行的过程。但是C#与Java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借鉴了Delphi的一个特点,与COM(组件对象模型)是直接集成的,而且它是微软公司。NET windows网络框架的主角。C#优势在于不但继承了Java的特点,而且在设计者从C++继承的可选选项方面比Java要广泛一些(比如说structs),它还增加了自己新的特点(比方说源代码版本定义)。
(2)开发平台选择--SharePoint 2007
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2003 提供了一个企业的业务解决方案,它利用了单点登录和企业应用程序集成功能,以及灵活的部署选项和管理工具,将来自不同系统的信息集成到一个解决方案中。这个门户站点使得端到端的合作更为容易,实现了个人、团队和信息的整合、组织和搜索。用户可以通过门户内容和布局的定制和个性化以及目标受众,更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公司可以根据受众的公司职位、团队身份、兴趣或其他可以设置的成员规则来设定信息、程序和更新。
SharePoint Portal Server 2007 使用 Microsoft 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 2007站点为个人、信息和公司创建门户页面。这些页面可以通过公司和管理工具来扩展 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s站点的功能,并且使得团队能够在他们的站点中向整个企业发布信息。
4.关键技术难点及系统解决方案
4.1企业概况(简单说明公司的现状,说明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4.2业务流程分析(将项目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流程例出)
试验管理的各项工作均纳入到系统功能中,并借助于网络媒体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提高试验效率,提高试验管理工作水平及试验质量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1.试验管理工作的流程分析
理化试验管理工作具有自身特定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同时这也体现出试验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严格遵循理化试验管理规范,是试验管理工作的要求。本系统在实现理化试验管理工作流程规范方面,应强调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在注重实际应用效果的同时,做到严格遵守理化试验工作的各项流程和规范。
2.提交试验委托单
委托单(试验通知单)附带样品送来的时候,由技术中心试验委托人在系统中录入委托单的详细信息,然后选择样本型号及检测项目,提交委托单;技术中心试验委托审核人员对委托单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该委托单生效,否则重新审核。审核通过的委托单由系统生成条形码(内部编码)并打印出标签贴在委托单上。
4.3功能需求分析(将系统主要完成的功能罗列出来并说明,开题报告可以没有用例图)
1.功能需求分析
拟建系统功能初步确定为:
委托单的管理:
委托单管理的各个主页人机对话界面的内容录入由试验管理员操作,根据项目的不同分别在各个栏框内填写有关信息。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委托单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新增单据、单据管理以及单据设计功能。
用于外观和尺寸检验的样品,检查接收之后,由质量检验部门妥为保管作为该批产品的留样观察样品,其保存期暂定为二年。当用户的某些特殊要求超出现有验收规范的规定时,则由技术部门根据用户要求临时下达专用产品验收规定。样品管理主要实现的功能:每批样品都贴上对应委托单的内部条形码;查询样品信息;
用户管理部分作为整个系统运行的基础之一,保证了合法用户对系统的操作和访问,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安全性。
实验设备管理:
试验管理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试验仪器设备,有万能试验机、电子拉力试验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门尼粘度仪等仪器。试验设备之请购,由业务部门向采购部提出申请,由采购部进行购买,资源管理部统一进行管理,并负责日常保养与维护。
(1)数据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结构,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的高效和有序的统一管理和存储;
(2)完整性需求: 该系统能完成委托单管理、试验样品库管理、检测依据库管理、试验任务管理、检测报告管理等功能,数据录入时,系统应提供相应的约束,检查录入数据的合法性或自动触发填写相关数据。
(3)安全性需求:要求客户登录时,进行服务器端的安全验证,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权限;
(4)性能需求:对试验输入输出数据的精度要有说明、对系统的数据处理及传送时间要及时响应;对相应时间、更新处理时间、数据的转换和传送时间有特定的要求:满足250个用户同时操作,并发时系统响应时间≤3s.(5)可扩展性需求: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以后系统升级。
4.4系统架构初步方案设计(分层结构)
根据以上对企业信息化系统现状的需求分析,我们提出符合该企业情况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总体架构设计主要分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这种架构确保了责任的明确划分,使系统更加易于维护和扩展。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主要完成客户端视图显示和数据验证等工作,其中包括:以友好的用户界面形式展示数据,对输入的数据负责验证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对输入的数据负责并以指定格式保存数据。
业务逻辑层包括委托单管理、试验记录单管理、检测报告单管理、样品管理、员工平台、系统设置等功能模块,该层处于表现层和数据层之间,通过数据层的数据操作对象访问业务数据,向表现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层是系统的基础,是数据交换的平台,数据在这里备份并通过各个平台来进行汇总,导入相应的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层主要解决我们频繁的数据传输,平衡服务器间的工作负载。试验管理系统所用数据均存放于该层,主要有试验信息数据库、员工信息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库,以保证系统可持续、稳定运行。
4.5系统功能结构初步方案设计(结构图是树状结构)
结合华强科技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信息系统平台的功能强大、简单易用、权限可定制、安全机制等特征,设计出的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下所示:
主页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委托单管理:对委托单进行全方位管理,包括单据录入、单据修改、删除、单据提交、单据查询、单据审核等功能。
试验记录单管理:主要完成试验过程原始记录的填写以及记录的管理工作。记录管理又包括查看试验组内的试验记录单、修改试验组内未经技术办公室审核的试验记录单、删除试验组内未经技术办公室审核的试验记录单、组内审核确认后系统自动提交到技术办公室、技术办公室修改并保留操作记录、技术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后生成检测报告单服务管理。
检测报告单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检测单管理及检测报告的管理。检测单管理又包括查看检测报告单信息、检测报告单修改并保留操作记录以及检测报告单审核;检测报告包括检测报告审核状态的查看以及通过最终审核的检测报告的打印。
样品管理:主要包括样品目录的管理及样品的管理。
员工平台:主要包括个人单据的查看、报表查询、个人信息的查看及修改、系统公告的显示。
系统管理:主要完成系统参数的管理、系统用户管理以及用户的权限管理。
5.预期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创新点一般不写)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如下:
(1)阐述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需求以及系统为了实现这些需求而必须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2)根据华强科技理化试验管理的实际需求,提出系统解决方案。
(3)系统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理化试验管理系统测试的方法、结果以及运行情况的总结。
6.论文工作计划
6.1 论文工作计划
序号时间工作内容论文阶段
20XX年9月项目启动开题答辩 20XX年9月--20XX年11月系统理论研究
20XX年11月--20XX年2月系统调研及分析
20XX年2月--20XX年3月组织及业务流程优化
20XX年3月--20XX年4月系统方案设计
20XX年4月项目中期检查项目中期答辩
20XX年5月--20XX年6月系统测试
20XX年6月--20XX年7月系统实施
20XX年7月项目结束毕业答辩
6.2 本人工作内容
本人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承担了理化试验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和系统的测试实施工作。
参考文献
[1] 孙亚林。临床数据管理系统研究及其在数据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第二军医大学,2005
[2] 郑潮。大型企业的信息集成与管理[D].浙江大学,2005.[3] 刘东,任常锐。浅析中国企业信息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99-103
[4] 彭嘉,吕汉兴,夏戈明。现代企业的信息化[J].科学管理研究,2000,6:49-52
[5] 黄良红。浅议企业信息化建设[J].晋图学刊,2005,1(86):65-66
[6] 曹军。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278-279
[7] 孙昌爱,金茂忠,刘超。软件体系结构研究综述[1J,软件学报,2002,13(7):1228一1236
[8] 赵会群,孙晶,王国仁,高远。基于组件的软件可靠性模型[]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23(8):950一954
[9] 王蓓。临床试验的CRO职能。中华医药学杂志,2004,3(3):18
[10] 崔巍、曾广周。面向组件的软件需求协同分析研究[1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7):19一22)
[11] 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程管理综述。软件学报,2000年11(7)899-907
[12] 张明卫。基于CBD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大学,2005
[13] 武海波。CRo与生物医药产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8,3(2):85一57
[14] 段海新,吴建平。计算机网络的一种实体安全体系结构。计算机学报,2001:853一859
[15] HareldP.Lehmann,EdwardH.Shortliffe.InformationTechnology Support of Clinical Researeh:AnIntroduetion.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Dec2003,5(4):415一419
[16] oracle Clinical.Oracle Corporation.[ou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