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议沥青路面裂缝的密封胶灌缝处理
小议沥青路面裂缝的密封胶灌缝处理
目前江苏省高速公路密度位居全国第一,且还在继续扩大建设规模。然而,困扰了国内外道路工程界近半个世纪的沥青路面开裂问题却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缝隙的存在会造成道路内部的冻胀、矿料的腐蚀和剥落等局部破坏,最终将严重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并且会大大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对高等级公路进行预防性养护,可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其始终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路面的总体养护成本。裂缝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1.1 荷载裂缝
半刚性路面结构性破坏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引起的。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底部产生拉应力,当大于半刚性基层的抗拉强度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拉应力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其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使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开裂破坏。
1.2 温度裂缝
沥青面层上的非荷载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在寒冷的地区,沥青面层表面和底部的温度相比,始终有温度差,沥青面层愈厚,表面温度与底面温度差愈大。沥青面层表面产生的温度收缩应力一旦超过沥青面层某一薄弱点(或面)的混合料的抗拉强度,面层的表面就首先开裂,这也就是沥青面层温度开裂首先从表面开始的原因。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随着沥青面层表面温度的大幅度变化,白天与夜间温差较大,即使在夏天,由于骤降暴雨,路面的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也会急剧下降,使沥青面层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收缩应力,这种温度应力在反复作用下使沥青面层从表面开始产生温度疲劳裂缝。这两种温度作用,都使裂缝从面层表面开始逐渐向下延伸,形成对应裂缝。
1.3 沉降裂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主要出现桥涵两端,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桥涵头跳车,由于桥涵是刚性的而路面基层、底基层是半刚性的,因此沉降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施工时只能减轻裂缝的程度。
1.4 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也叫工作缝,是施工时引起的裂缝。要减少工作缝施工时应尽量采用大型拌和站和较为先进的摊铺机,能连续作业尽量连续作业。道路密封胶灌缝处理
2.1 道路密封胶特性
道路密封胶是含沥青的人工合成胶,渗透性好,结合力强。优于传统沥青灌缝。
2.2 道路密封胶的材料、施工工艺及要求
(1)材料
道路密封胶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12~45(s)
针对度(100g,25,55)=80~200(0.1mm)与矿料的粘附性、裹复面积≥2/3.(2)清缝
对于在缝宽6mm以内的裂缝,宜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空压机吹去尘土。缝宽在6mm以上的应剔除缝内杂物和松动的缝隙边缘或沿裂缝开槽后,再用空压机吹干净,开槽深度不宜大于1cm.(3)灌缝
用机器把道路密封胶压人缝槽灌满,有坡度的裂缝,应从高处往下灌,并用细砂洒在道路密封胶表面,使其加速吸附控制流淌。槽缝渗漏部位应尽量用道路密封胶灌满,灌满完成后在道路密封胶上轻洒少量砂即可开放交通。灌缝效果要求做到饱满、平顺、整洁和美观,对于宽度在6mm以上的宽缝,先用道路密封胶灌一次底,然后将砂轻轻使砂面平顺。对于宽度在6mm以下的裂缝,用道路密封胶间隔分多次灌注,间隔时间长一点。道路密封胶与缝壁吸附形成丝网,再次灌人下渗的阻力就会增大。经多次灌注,可以将裂缝灌满。
(4)施工程序
① 选择施工段,放置好规范的施工标志和改变交通流量标志,一般是施工段长度100m左右。
② 按流水线作业,清缝、灌缝、洒砂、补缝,清扫一条龙。不露灌,各部工序协同作业,循环监禁。
③ 施工监理人员检查灌缝效果,保证所有灌缝达到质量要求。
④ 灌好一段,验收一段,检查合格,才能转到下一个作业段。
使用效果
采用道路密封胶处理过的裂缝,经过一年的时间,质量比较稳定,在对广靖高速公路、南京长江二桥和328国道密封胶修补带进行了抽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采用半幅封闭施工方式处理的横缝效果都很好。
结论
(1)灌缝效果好,能够做到饱满、平顺、整洁和美观;
(2)便于小型机械和人工施工;
(3)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
(4)施工成本低。
通过合理的选择高性能的裂缝热修补材料以达到提高裂缝修补效果的目的,即为本文写作的目的。应用道路密封胶灌缝处理沥青路面裂缝,具有以上优点,随着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灌缝经验,以及更优良的灌缝材料的使用,密封胶灌缝必将会得到大力推广。
【转载自 网 站 :w w w.g l s w.n e t 】
第二篇: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密封胶灌缝施工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密封胶灌缝施工
江苏华晨路桥有限公司
何漉
目前全国高速公路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现雏形,且还在继续扩大建设规模。然而,困扰了国内外沥青路面开裂问题却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缝隙的存在会造成道路内部的冻胀、矿料的腐蚀和剥落等局部破坏,最终将严重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并且会大大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对高等级公路进行预防性养护,可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保证其始终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大大降低路面的总体养护成本。例如由我公司承建的四川2010年成南、遂回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整治工程LZ3标段,道路双向四车道,工程全长180.5公里,截止工程完工时,共完成原路面密封胶灌缝施工184512米,使得路面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相比原路面铣刨修补施工,节省工程投资近千万元。以下就针对工程现场遇到的实际情况,浅谈高速公路路面密封胶灌缝施工。
1裂缝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1.1荷载裂缝
半刚性路面结构性破坏裂缝,主要是由于行车荷载引起的。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底部产生拉应力,当大于半刚性基层的抗拉强度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拉应力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其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使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开裂破坏。成都至重庆途经成南、遂回高速公路,日过往载重车辆相对较多,沿途路线经过山区,上下坡段也较多,极易产生荷载裂缝。1.2温度裂缝
沥青面层上的非荷载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在寒冷的地区,沥青面层表面和底部的温度相比,始终有温度差,沥青面层愈厚,表面温度与底面温度差愈大。沥青面层表面产生的温度收缩应力一旦超过沥青面层某一薄弱点(或面)的混合料的抗拉强度,面层的表面就首先开裂,这也就是沥青面层温度开裂首先从表面开始的原因。另一种是温度疲劳裂缝,随着沥青面层表面温度的大幅度变化,白天与夜间温差较大,即使在夏天,由于骤降暴雨,路面的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也会急剧下降,使沥青面层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收缩应力,这种温度应力在反复作用下使沥青面层从表面开始产生温度疲劳裂缝。这两种温度作用,都使裂缝从面层表面开始逐渐向下延伸,形成对应裂缝。1.3沉降裂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主要出现桥涵两端,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桥涵头跳车,由于桥涵是刚性的而路面基层、底基层是半刚性的,因此沉降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施工时只能减轻裂缝的程度。1.4施工裂缝
施工裂缝也叫工作缝,是施工时引起的裂缝。要减少工作缝施工时应尽量采用大型拌和站和较为先进的摊铺机,能连续作业尽量连续作业。道路路面整治密封胶灌缝处理
2.1 道路密封胶特性
道路密封胶是含沥青的人工合成胶,渗透性好,结合力强。优于传统沥青灌缝。2.2 道路密封胶的材料、施工工艺及要求 2.2.1材料
成南、遂回高速公路路面整治工程道路灌缝施工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道路用密封胶;道路密封胶粘度(沥青标准粘度计)C25.3=15~42(s);针对度(100g,25,55)=100~200(0.1mm)与矿料的粘附性、裹复面积≥2/3.2.2.2施工准备
设备使用前应例行检查,如燃油箱存油量、机油油位,管路、软管接头情况及零部件紧固情况。按交通施工安全规定摆放安全警示牌、路椎等设施,确保施工场地安全及过往行车安全。2.2.3清缝
对于在缝宽6mm以内的裂缝,宜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空压机吹去尘土。缝宽在6mm以上的应剔除缝内杂物和松动的缝隙边缘或沿裂缝开槽后,再用空压机吹干净,开槽深度不宜大于1cm.2.2.4灌缝
用机器把道路密封胶压人缝槽灌满,有坡度的裂缝,应从高处往下灌,并用细砂洒在道路密封胶表面,使其加速吸附控制流淌。槽缝渗漏部位应尽量用道路密封胶灌满,灌满完成后在道路密封胶上轻洒少量砂即可开放交通。灌缝效果要求做到饱满、平顺、整洁和美观,对于宽度在6mm以上的宽缝,先用道路密封胶灌一次底,然后将砂轻轻使砂面平顺。对于宽度在6mm以下的裂缝,用道路密封胶间隔分多次灌注,间隔时间长一点。道路密封胶与缝壁吸附形成丝网,再次灌人下渗的阻力就会增大。经多次灌注,可以将裂缝灌满。2.2.5在施工期间应注意完成下列操作:(1)检查喷嘴处和熔箱内的材料温度;
(2)调整加热温度控制装置,以达到推荐的施工温度(或者尽可能地接近推荐施工温度,避免超过安全加热温度);
(3)应常检查灌缝料的温度,必要时予以调整;(4)注意观察化料温度变化;
(5)定期检查熔锅内材料数量,必要时,予以添加。2.2.6施工程序
(1)选择施工段,放置好规范的施工标志和改变交通流量标志,一般是施工段长度100m左右。
(2)按流水线作业,清缝、灌缝、洒砂、补缝,清扫一条龙。不露灌,各部工序协同作业,循环监禁。
(3)施工监理人员检查灌缝效果,保证所有灌缝达到质量要求。(4)灌好一段,验收一段,检查合格,才能转到下一个作业段。2.2.7正确的施工工艺优势
(1)开槽能够彻底地将沥青路面中杂物清除,使下一步的灌缝有一平整结合面;(2)高压吹尘机可快速彻底清理开槽后残留的杂物,加速工作进程,并可有效清洁路面,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达到路面卫生要求;
(3)热气喷枪可与灌缝输料软管同步进行工作,提高施工工艺中热接触效率,增强材料与缝壁粘接强度及施工的及时性;
(4)灌缝工艺尤其重要,路面裂缝灌缝机方型输料口设计,两侧增加延伸群力,使灌缝效果美观整齐且充分完成防水、防砂、高粘接功效。施工灌料时,灌出的材料平行并微高于路面1—2mm封闭裂缝,使灌缝随温度变化有一定的胀缩空间,也可避免跳车现象的发生。
3使用效果
采用道路密封胶处理过的裂缝,经过一年的时间,质量比较稳定,在对成南、遂回高速路面整治工程密封胶修补带进行了后期抽查,我们发现采用半幅封闭施工方式处理的原路面横缝和纵缝效果都很好,未在罩面层上发现相应的反射裂缝。
4结论
4.1灌缝效果好,能够做到饱满、平顺、整洁和美观;4.2便于小型机械和人工施工;4.3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和掌握;4.4施工成本低。
通过合理的选择高性能的裂缝热修补材料以达到提高裂缝修补效果的目的,应用道路密封胶灌缝处理沥青路面裂缝,具有以上优点,随着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灌缝经验,以及更优良的灌缝材料的使用,密封胶灌缝必将会得到大力推广。
第三篇:路面灌缝处理
路面灌缝处理
路面裂缝是由于温度的波动而引起的路面膨胀和收缩而产生的。这些裂缝使得水渗入到路基,从而导致公路材料失去结构整体性。如果不及时维修,将裂缝封住,那么裂缝将会继续增长,进而导致路面的变形、产生坑洞,造成路面彻底的损坏。天津市道路桥梁管理处于2004年购进美国辛姆莱公司生产的110DHC型灌缝机2台、PCR-25型开槽机2台,对裂缝进行封缝处理。经过两个冬天的考验,证明效果非常好。已经灌过的裂缝,没有再出现新的缝隙,水没有能够渗人到基层中。从而保护了道路的基层。技术来源
针对高速公路出现的裂缝,在国外很早就采用了灌缝技术。根据几个国家运输部门的数据显示,与其他暂时性路面处理方法(如石屑封层、微表面处理、超薄磨耗层、稀浆封层等)相比,灌缝的成本只有常规路面修复和重新建造的六分之一。美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采用灌缝技术来处理高速公路出现的裂缝。特别是近些年,应用的更加广泛。我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也逐渐第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灌缝技术。灌缝的时机
必须掌握最佳的灌缝时间。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更好地对路面进行保护,必须在裂缝形成后不久进行密封。实际上,大多数业主都是在路面上有了一定数量的裂缝后才开始考虑进行灌缝施工。建议在裂缝宽度达到3mm时,就开始进行灌缝处理。灌缝的最佳季节是在春天或秋天。根据我们的经验,一定要改变以前冬季施工淡季灌缝的老观念,在每年春秋两季养护战役中,灌缝的时机比较好。前年和去年的秋天,我们采用辛姆莱公司的灌缝设备以及进口的灌缝料,对城市道路进行了灌缝处理。灌缝的长度大约在3万延米。经过两个冬天和夏天温差变化的考验,证明对裂缝的密封效果良好,保证了水不能渗入到基层。灌缝材料的选择
密封胶大多是采用美国或加拿大进口的特殊密封胶。这种胶是以沥青为主要成分,添加了许多像橡胶、添加剂等成分的改性材料。每种不同的密封胶生产商都会给出建议的使用温度,一般推荐温度在177 0C一2100C。如果温度范围在夏天到冬天之间,密封胶应在最低气候温度下保持弹性和延伸性;同时还要考虑在夏天高温时防止粘胎。不同的地区由于环境温度的不同,应分别选用不同的密封胶。密封胶根据使用温度的不同分别分为:热带密封胶、温带密封胶、寒带密封胶、极寒带密封胶等不同规格的密封胶。天津市道路桥梁管理处在选择时,充分考虑了天津当地的环境温度选择了温带密封胶。施工工艺
1.时路面形成的裂缝进行开槽处理 我们采用美国辛姆莱公司生产的PCR-25型开槽机,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宽、加深已存在的任意裂缝。加宽、加深裂缝是为了使灌进去的密封胶有一个很好的黏结面,使灌缝的效果更好、寿命更长。通常情况下,裂缝开槽的深度应是宽度的一半。深度因裂缝的间隔和路面承载交通的种类而不同。当裂缝的间隔超过100cm,路面裂缝承载更大的压力,裂缝应被切成3cm宽、2 .5cm深。按照拇指法则,一个裂缝开槽不能超过2 .5cm深。开槽完成后,加宽的裂缝应被切成没有毛边的方形,注意不能在以前补过的裂缝上开槽。2.清缝
用开槽机开槽后,应该用高压空气吹干净。辛姆莱110DHC型灌缝机带有热棒加热枪和空压机。加热枪的功能主要是采用丙烷气体和空气燃烧,清除裂缝周围的潮气并加热裂缝边缘,为灌缝料创造一个良好的黏结表面。粘性可能会因为低温、灰尘和潮气等因素降低。采用压缩空气进行裂缝清理,将裂缝中和裂缝周围的尘土、沙粒等吹千净,使密封胶可以黏结在干净、坚实的表面上。操作者在这步操作时特别注意了裂缝被彻底加热,但又不能烧灼。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进行灌缝施工,采用热棒加热枪对裂缝处进行加热和清缝,对与裂缝边缘的黏结有非常好的效果。
3.使用灌缝机将密封胶熔化并灌入裂缝中
美国辛姆莱公司生产的110DHC型灌缝机将密封胶以最快的速度加热到使用温度.灌缝机带有加热套的热熔釜对其进行加热。热熔釜带有自动温控装置,当加热的温度达到了使用温度时,灌缝机自动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使用温度时,灌缝机又自动点火,重新开始加热。当密封胶的温度超过使用温度时,容易造成老化,影响黏结效果。若温度没有达到使用温度,密封胶的黏结力不够,同样黏结效果不好。所以,最好是加热到供应商提供的建议使用温度时,将其灌注到裂缝中去。
灌缝机应装有沥青泵,将加热好的泵出,并采用压力灌注法将灌注到裂缝中去。110DHC型灌缝机的出料管具有保温功能,特别是冬季施工时尤为重要‘因为出料管通常长6m左右,冬季时环境温度比较低,到达出料管的出口时,若没有保温功能,温度就会衰减,不能够保证灌注的密封胶的温度恰好是使用温度。4.密封胶应用
密封胶冷却后,会下沉容An 14%左右,在冷却后,裂缝应填平。密封胶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时间。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下,路面情况和密封胶性能都不理想。空气温度在7℃-18℃之间是灌缝的适宜工作温度。所以,春天和秋天是灌缝的最佳季节。灌缝技术的优缺点 由于路面裂缝的类型不同,并不是所有裂缝都适用于灌缝技术,不同的裂缝类型应该有不同的方法来处理。1.横向/反射性裂缝
此类型的裂缝要么由路肩向路肩方向穿过,或者由路肩向中心线方向穿过。主要是由于温度增加时,无法重新分散沿着路面的宽度和长度产生的压力而导致的。这种裂缝通常可以采用灌缝的方法来处理。2.纵向裂缝
沿着路面的长度方向延伸,差不多与中心线平行。主要是由于温度增加时,无法重新分散沿着路面的宽度和长度产生的压力而导致的。这类裂缝也可以采用灌缝的方法来处理。3.龟裂/地图式裂缝
这种类型的裂缝类似于鳄鱼的皮肤或道路地图,是由道路的严重劣化而产生的,这类裂缝不能通过灌缝来拯救修复。4.块状裂缝
块或方块状,距离约有1 .22m到3.66m之间。主要是由于交通负荷量和运输量导致,或是因为路基材料的破坏而引起的。这种裂缝也不可以采用灌缝来修复。5.停车场裂缝
块状,随机式每隔3 .05m到6.10m,主要是由于公路的老化,氧化或收缩而产生的。国内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和使用,交通部领导和公路方面的专家也不断提出:要防患于未然,要注重早期养护。灌缝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路面早期出现的裂缝修补,特别是在进行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施工之前,要首先对较大的裂缝进行修补。相信灌缝技术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公路养护部门(特别是高速公路养护部门)的重视。
第四篇: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标准化施工
高速公路标准化养护作业指南
沥青路面灌缝
二〇一六年五月
1.总则
1.1 为规范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克服质量通病,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编制本实施细则。
1.2 本细则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理工程施工管理。
2.沥青路面裂缝的分类
2.1 沥青路面按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裂缝可分为三大类: 2.1.1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称之为荷载裂缝;
2.1.2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称之为非荷载裂缝
2.1.3由于填土固结沉陷或地基沉陷而引起的纵向裂缝,包括桥涵两端的横向裂缝和路段上较长的纵向裂缝,称之为沉降裂缝。按照裂缝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和块裂。2.2按裂缝走向分:横向裂缝及纵向裂缝。
2.2.1 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近似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裂。按其成因可分为:
1、低温缩裂;
2、温度反复升降引起的温度裂缝;
3、基层缩裂引起的反射裂缝;
4、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横向裂缝。2.2.2 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心线近似平行的裂缝,按其成因不同可分为:
1、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面表面纵向裂缝;
2、由于车辆反复荷载作用,在轮迹带两侧产生的裂缝;
3、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纵向疲劳裂缝。
从养护施工角度分类:小裂缝(6mm以下)、中裂缝(6-25mm)、大裂缝(25mm以上)。
3.沥青混凝土路面灌缝施工季节的选择
灌缝施工通常选择在春季施工,实际秋季施工也可。温度要求一般应在10℃以上且夜间无负温。根据天气要求在4月中下旬以后开始灌缝施工。横缝施工一般可早一些施工,纵缝略晚一些施工比较好,因为纵缝较窄,施工完成后温度降低容易开裂。
4.施工组织
4.1施工材料准备
沥青路面灌缝主要使用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中砂、机制砂、1-2cm碎石、水泥等;施工材料提前5天进场。灌缝胶体材料能够满足以下几项基本要求:粘附性好、防水防渗性好、弹性好、温度稳定性好、抗老化能力强、环保性强,同时具有施工快捷、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材料技术指标:
SBS聚合物改性沥青: 针入度25℃,100g,5s 60-80(0.1mm)针入度指数PI ≮0.4 延度5℃,5cm/s ≮30(cm)软化点TR&B ≮55℃ 改性乳化沥青(快裂、阳离子):沥青含量50-60% 蒸发后残留物: 针入度25℃,100g,5s 40-120(0.1mm)
延度5℃,5cm/s ≮20(cm)软化点TR&B ≮50℃ 溶解度(三氯乙烯)≮97.5% 水泥: 标号为32.5#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中砂及碎石: 质地坚硬、干燥、洁净、耐磨 机制砂: 干燥 4.2机械配备及进场安排
机械设备按设备表、工期计划分批进场;施工设备为沥青加热车、运输货车、灌缝机等,机械设备要求进场前必须符合使用性能,车辆及驾驶员具有合格的法定证件,灌缝机检修完好,不允许带病作业。4.3劳动力安排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要组织了富有实际施工经验的4组施工队伍;每组配备现场管理人员一名,路面灌缝工人10人,安全布施保障工人6人,总计用工64人,安全及质量管理人员8人。在灌缝施工前,对进场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及技术交底,虽然灌缝施工技术含量不高,工艺不复杂,但要求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要强,工人的熟练程度要高,所以在每年施工时尽量使用同一批工人。
在施工次序上,横缝尽量在同一幅路面施工,纵缝尽量在同一幅路面同一车道进行,尽量减少行车变换车道的次数,这样有利行车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在施工人员安排上,一般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视路面和工程量、工期等实际情况而定。横缝施工每段分2组,施工间距为3-4公里,前一组灌注超车道和行车道的一半,后一组灌注停靠带及行车道的一半,两组同时推进。纵缝施工分5-6组,尽量在同一幅同一车道施工,这样有利于行车及施工安全。5施工工艺
5.1 施工准备
用可加温小型沥青罐车运输沥青材料,将材料运至施工现场,将中砂、机制砂、碎石提前晒干装袋,同时对用于水泥砂浆的中砂进行过筛,以便更好地灌入裂缝中。施工路段应保持干燥,洁净,天气晴朗无大风,并提前做好路段封闭工作(按养护作业规范要求)。施工人员应穿着反光标志的棉质衣服及套袖、手套、帽子。
改性沥青加热:温度180-190℃,改性乳化沥青无需加热。5.2 清缝
利用钩子或铁刷将两侧缝壁和局部的三角小坑槽松散石料清理干净,利用风力灭火器将缝内及缝两侧灰尘吹净。利用高压热喷枪吹缝效果会更好一些。5.3 灌缝
在横缝施工过程中只需将加热后的沥青直接灌入缝内,在灌注过程中应控制沥青的数量,灌注要缓、要慢、要准。这样才能把每道缝隙灌实、灌满。灌缝高度与路面高度齐平即可。在纵缝施工中将改性乳化沥青直接灌入缝内,要控制灌注速度,由于纵缝宽度一般较窄,乳化沥青灌注速度一定要慢,让乳化沥青充分渗透到缝隙里,有时一次灌注会出现渗漏点就需第二次进行灌注,直至到缝没有渗漏点为止,灌缝高度与路面齐平即可。
对于缝宽在6mm以下的直接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6mm-13mm的直接采用改性沥青灌缝。在缝宽达到13mm-25mm时,需在缝内撒入机制砂或碎石,用15mm粗的钢钎对缝里石屑或碎石进行捣实,然后浇注热的改性沥青,待沥青充分渗入后,覆盖机制砂,然后再浇注沥青,直至于路面高度持平。在缝宽超过25mm时,此种情况一般为纵向裂缝,一般为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先需采用水泥砂浆对裂缝进行灌注,预留2-3cm的深度用改性沥青进行灌注。5.4 封缝
纵缝用机制砂或中砂进行覆盖,横缝用机制砂进行覆盖。5.5 开放交通
改性乳化沥青一般破乳后即可开放交通;改性沥青一般冷却到路面温度,即可开放交通。
6.质量标准
灌缝应外观干净整洁,密封材料基本与路面齐平。灌缝饱满,表面平整,无多余灌缝材料溢出。经车轮碾压后无脱落现象,并保持足够的弹性。
有条件的应作气密试验及渗水试验。
在雨天对灌缝质量进行目测,发现漏灌及未灌密实的缝,采用改性乳化沥青进行补灌。
7.质量问题的处理
(1)纵缝比较容易出现漏灌现象,在停靠带纵缝灌注时,派专人检查行车道及超车道,对漏灌的缝进行补灌。
(2)有渗漏点的缝利用改性乳化沥青进行补灌。
(3)严重超出路面的灌缝料,利用加热后的铲刀铲除后,撒盖机制砂。
8.安全保证措施
在安全上,导向牌最好使用LED指示灯,交通封闭标志齐全。派专人看护指挥交通,适当延长警告区、过渡区、缓冲区长度,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8.1交通安全设施配备
前方施工1600m、宽道变窄道,安全锥,安全标志服,安全指示牌,爆闪警示灯等。8.2安全责任的落实
建立路面灌缝施工安全措施组织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政策、方针及法令法规,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
对参加灌缝施工的人员以及驾驶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安全教育并记录在案,严格管理施工现场的交通安全秩序,施工现场安全标志摆放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执行,进入现场施工人员穿戴橘红色有明显标志的养护服装,施工现场设安全员进行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与管理;对现场施工人员、现场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进行施工的每位人员签定安全劳动合同,车辆签定安全运输协议,并对路面施工人员缴纳意外事故保险。
定期并随时检查机具设备、防护用具及作业环境。生活区和生产区配备防火设备,严防火灾隐患。安全员坚持经常性的不定期检查,查处各种安全隐患。严禁施工车辆逆向行驶、调头。8.3交通管制方案
交通管制方案在路面灌缝施工前必须报请养护、路政和安全部门审核,经过审查以后方可进行施工;并随时接受交管部门及路政部门的检查。
养护维护作业控制区应由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下游过渡区及终止区组成,其布置规定,警告区长度1600m,警告区设置前方施工1600m标志牌,过渡区分为上游过渡和下游过渡,过渡区长度大于90m,过渡区设置宽道变窄道标志牌,缓冲区长度大于50m,作业区是作业人员活动和工作的地方,其长度大约200m,终止区长度大于30m,在终止区的末端,解除所设的限制标志;警告区、过渡区、缓冲区在施工期间根据路况特点作相应调整,并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放置,严格按照养护安全管理规范进行摆放。施工人员和车辆必须在规定的安全区域内进行施工作业,严禁在安全区域以外的范围作业。
9.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9.1文明施工
养护施工现场旗帜要统一、标准,各类人员着装整齐、施工现场标识、旗帜按规范布施。现场布局合理,材料、物品、机具、砂石料堆放符合要求。
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在全线路段的可变情报板提示过往驾驶员减速慢性及安全警示用语。并告知省信息中心发布具体施工封闭路段。
9.2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不得将施工废物堆弃在沿线路旁。
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并配备劳保用品。
第五篇: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理
(内蒙古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摘 要:文章针对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危害及裂缝的种
中图分类号:U4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XX)07—0215—0
2沥青路面开裂是沥青路面使用中遇到的主要病害之一。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和裂缝的形式多 种多样,但就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而论,裂缝可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
荷载型裂缝主要是由于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疲劳裂缝。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合理、施工质量良好的条件下,单纯由荷载作用引起面层开裂的可能性不大。非荷载型裂缝主要为 温缩型裂缝,沥青路面温缩型开裂包括低温收缩开裂与温度疲劳开裂。对于沥青路面基层存 在裂缝情形,按沥青面层裂缝开裂部位,又可以分为反射裂缝与对应
由于环境温度、交通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初期 产生的裂缝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常无 明显影响,但由于半刚性基层自身干缩和温缩应变胀缩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半刚性基层自身的 极限抗拉强度,使其从强度薄弱处产生断裂,随着路面使用时间的延长。已有的裂缝逐渐向 上扩展到路表,横向裂缝不断增加。缝宽不断增大,横向裂缝再不断附生纵向裂缝,最终形 成大小不等独立板块,在表面水的作用下,致使裂缝附近基层的含水量加大,甚至饱和。其 结果是路面强度明显降低,在大量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冲刷、唧浆和沉陷等现象,最 终导致路面很快产生结构性破坏,使道路结构逐渐丧失承载能力。认识沥青路面开裂机理、阻止或延缓裂缝的发展,对于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
延缓和减轻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可采用两大类方法: ①在施工期间就采用相应的预防裂缝或处理措施;②在维修养护时选用合适的加铺层体 系。本文仅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或处
2.1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工作区又是路基经受行车荷载影响较大的深度区域,该深度区域必 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否则将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路面发生开裂。因此,必须 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影响路基工作区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小路基完工 后沉降量。
2.1.1 路基工作区的强度主要是在填筑过程中形成的。必须严格控制路基的填筑工艺,确保路基强度。填筑材料首选石、砾、砂类土,其次选用含砾、砂低液限黏土,再次选用低
2.1.2 压实度是反映路基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最经济、最有 效的技术措施,施工中必
2.1.3 降低地下水位是提高路基强度的重要措施。路面底以下80cm路床是路基的关键部 位,它直接承受和吸收路面的扩散应力,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开挖后发现底下渗水,不论流量大小都要处理。填方地段要采用较好的材料填筑,土质差的地段要进行换填处理,确保其强度和
2.2
当基层厚度增加时,其承载能力也迅速增加,试验证明,半刚性基层厚度由10cm增加到25c m时,其承载力提高为原来的32.3
研究表明,面层反射裂缝明显受沥青面层厚度的影响,厚度超过15.0cm的面层可以有效地防 止受拉疲劳所产生的裂缝,还可以降低车辆荷载引起的剪应力。国外资料介绍。在贫混凝土 上铺筑100cm的沥青面层时,在形成反射裂缝前可累积通过标准轴载10×10次。如果沥青面 层加厚到10cm,则可通过20×10次。如沥青面层加厚到175 cm则可
2.4
选用抗冲刷能力好,干缩、温缩系数小、抗拉能力高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最好使用温 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
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面层,保证沥青的针入度、延度等指标;在缺少优质沥青 的情况下。应采用某些添加剂或聚合物。以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
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用针人度较大的沥青作两层。在沥青混凝土中使用针人 度较大的沥青可以阻止低温收缩及高温疲劳作用两种机理引起的裂缝扩展。
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孔隙率对面层的疲劳寿命有很大影响,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在 使用中沥青硬化缓慢,同时也延缓了裂缝的扩展。
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 好的材料。如果集料呈酸性,则应添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确保混合料的 抗剥落 性能,同时应尽量降低集料的含水量,尽可能使用机制砂代替圆形颗粒的天然砂。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在合理选配混合料级配时,应兼顾其高温稳定性,疲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以及路表特性和耐久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可以采用间断级配、大空隙、密实型的沥青玛蹄脂碎石(sMA)混合料 和采用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抗车辙性能好、使用 寿命长,是防裂路面设计时应选用的一项新技术。
采用橡胶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在沥青混凝土表面作封层,可进一步提高表面层的抗温
2.5
在基层与面层之间铺橡胶沥青中间层。预制织物膜带条、土工织物或土工格栅中间层、低黏度沥青混凝土层等
采用应力吸收薄膜(如土工格栅加筋沥青路面、橡胶沥青吸收膜),对减缓反射裂缝的产生与 扩展有明显的效果,可使裂缝处相对位移产生的应力传到面层时大为减少,明显降低应力强
2.6
在半刚性基层上锯缝,即在结构层碾压前切割一条缝直到层底。缝宽为0.5cm,内填沥青砂 或沥青乳液随即;降切 缝快速封闭,然后以正常方式碾压该层。这样可预先制造更直、更多 规则间距的裂缝(通常间距为2.3in)。这样它比自然裂缝更细、裂缝位移更小,从而避免裂 缝边缘的快速恶
在施工方面,控制半刚性基层碾压时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的0.9倍,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保湿养护,防止基层干晒,养护结束后,立即喷洒沥青乳液,做成透层 或粘层,然后尽快铺沥青面层。
制备沥青混合料时控制好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不使沥青老化,加强碾压,使沥青混合料达到 规定的压实度,也
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半刚性基层本身的收缩裂
公路铺设沥青面层前,针对裂缝产生的不同因素,采取有效的裂缝预防措施和处理技术,可 以大大减少路面裂缝的出现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