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隧道渗漏水技术总结

时间:2019-05-14 04:1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隧道渗漏水技术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隧道渗漏水技术总结》。

第一篇:论文:隧道渗漏水技术总结

隧道渗漏水处理技术总结

摘要:通过大梅沙-盐田坳隧道工程实例,介绍隧道二衬结构渗漏水处理施工工艺及其应用

关键词:渗漏 堵漏 注浆

1、工程概况

大梅沙-盐田坳共同沟隧道工程,全长2666米,隧道内安装有Φ600PE给水管、Φ600夹砂玻璃钢排水管、电信电缆桥架、隧道照明、隧道消防、监控设备等。隧道初支Ⅰ类围岩段设钢拱架@0.7米,喷20CMC20混凝土;Ⅱ、Ⅳ类围岩段Φ22锚杆挂网(Φ6@200mm)喷10CMC20混凝土。上述围岩段地质条件较差,地下水埋丰富,而地下水对混凝土有弱酸性腐蚀,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隧道二衬结构渗漏水的处理是决定了结构外观质量的关键。同时也保证了隧道内所有设备、管线良好的运转环境。通过采用堵漏与注浆相结合的施工技术,通过认真做好注浆、堵漏,保证防水工程的工程质量。

2、渗漏水处理使用材料简要说明 2.1 堵漏

堵漏材料:京汤水不漏、130瞬间止水剂等。

“金汤牌水不漏”是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发的高效防潮、抗渗、堵漏材料,也是极好的粘结材料。分“缓凝型”、“速凝型”和“超速凝型”三种,均为单组份灰色粉料。“缓凝型”主要用于防潮、防渗;“速凝型”和“超速凝型”主要用于抗渗、堵漏。其主要技术指标:凝固时间:1~90分钟;抗压强度:30~40MPa;不透水性:>0.7MPa;其主要特点:快速带水堵漏;迎背水面均可使用,施工简便;凝固时间可隔,防水粘贴均可。

130瞬间止水剂是一种不收缩,且具有膨胀性的遇水硬化之粉状聚合物,加水即可使用。接着性很强,在水中或潮湿空气养护条件下,固结体具有微膨胀性(膨胀率为1‰~3‰左右),以填塞所有孔隙达到防水功效,没有氧化和收缩的现象。当温度不低于10°C时,可在46秒内凝固,早期强度高,1小时强度达15Mpa,28天强度达40Mpa,后期强度继续增大;使用年限与一般砼一样长久。2.2 注浆

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和水玻璃。水玻璃为传统注浆材料,对处理混凝土中细微裂缝有独到的效果。

3、施工设计程序

二衬施工完毕后,进行二衬墙渗漏水处理。隧道二衬一般在侧墙起拱线以下的墙面上发生渗漏水现象。针对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墙面点状、面状渗漏水侧重于堵漏施工,施工缝部位重于注浆施工,但均采用堵漏、注浆、引流相结合的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4、渗漏水处理施工工艺

4.1 检查墙面,标出渗漏水部位,根据渗漏水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对于点及裂纹渗漏水的,采用凿槽堵漏方案;对于面渗漏水的,视渗水轻重程度分别采用堵漏和注浆方案;对于施工缝的渗漏水,将采用注浆方案。但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漏水原因而采取最适宜的处理方案。4.2 堵漏施工工艺

4.2.1 对于裂缝渗漏水,沿裂缝剔凿出宽深各为20mm、40mm的凹型槽,对于渗漏点,则以渗漏点为圆心凿洞,孔洞直径为10~30mm,深为20~40mm,孔洞尽量保持与基面垂直。另外,凿连续墙槽缝要适当加深加宽,按接缝两边的疏松程度而定。4.2.2 彻底清理并清洗凹型槽及孔洞;

4.2.3 取适当量的堵漏材料加水拌制成泥状,搓成条形或锥形,迅速将胶泥堵漏到槽(洞)中,并用力挤压密实,保持45~60秒不动。

4.2.4 对漏水情况严重的,将采用注浆施工方案。4.3 注浆、引流施工工艺

根据渗漏水情况,本站采取综合注浆方案。4.3.1 传统注浆工艺

注浆主要是在施工缝部位,该部位主要是由于浇筑混凝土时处在模板的端头部位,部分施工缝处由于工人施工时操作不到位,混凝土不能完全密实填充,尤其在拱顶部位,这样,该处的膨胀型止水条便起不到止水的作用,同样,由于止水条安装不规范,在施工缝整个断面上,都会有漏水的可能,而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因此用采注浆的方法可达到较好的堵漏效果。(1)查渗漏点

将基层表面擦干,立即均匀撒一层干水泥,若表面有湿点或印湿线,即为漏水孔、缝,从而确定渗漏部位。(2)凿眼及钻孔

先以渗漏点为中心点凿一直径约100mm,深度约40mm的凹坑,再用冲击钻或专用打孔设备,自渗漏点向砼内打Φ20mm的孔Ⅰ,孔深200~300mm,以同样的方法在同一断面的拱顶部位打孔Ⅱ。如下图所示:

(3)埋设注浆管:

采用Φ20mm水管(带丝扣连接阀门)埋设,管口中心对正钻眼位置。然后用凝结快(初凝8min,终凝15~20min)粘结好的环氧树脂砂浆封管。封管时将表面凿除部分全部封堵。(4)注浆

注浆管埋设1小时后方可注浆。采用双液注浆泵泵注浆,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配比为水泥:水玻璃=1:1。注浆压力为0.5Mpa,注浆系统如下图所示:

注浆前,先用水代替浆液灌注,以检查除注浆注管外其它部位是否有漏水现象,以免出现漏浆。试灌时记录灌水量和灌水时间,为确定灌浆量和灌注压力提供参考。注浆时,垂直缝应按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注浆管接埋设好的注浆管Ⅰ,打开注浆管Ⅱ阀门,灌浆开始后,逐渐升压,待注浆管Ⅱ出水后先不要封闭,见浆液后立即封闭其孔,仍继续压浆,使浆液沿着漏水通道推进。并把注浆泵开泵到规定压力值,停泵。让灰浆慢慢渗入,到表面压力下降到0.1Mpa时,二次开泵升到规定压力值,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压力稳定在规定压力值不再下降为止。当压力解除后不再有漏水和渗水现象时,该处注浆完毕,移到下一注浆孔灌注。(5)拔管及封堵

注浆完成后,将注浆管沿孔根部用手砂轮割除,然后将孔口清刷干净,孔底用130瞬间止水剂材料封堵,表面用1:2~1:2.5水泥砂浆抹平。

4.3.2 引流

对于墙面大面积渗水,这方面原因主要是二衬内部防水板被破坏,而底板泻水管堵塞,致二衬内水位上升,便造成二衬混凝土大面积渗水,对于这种渗漏水情况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引流的方法加以处理。方法如下图所示:

(1)、先在渗水区域的下部距潮湿印记边缘300mm处,紧贴地板表面打两个Ф32的泻水孔,使二衬后的地下水得以排除;然后,在泻水孔的下部底板上凿一直径10CM深10CM的积水坑,并在隧道底板上凿10CM深宽5CM的沟槽,槽中埋Ф32PVC排水管,将墙底泻水孔的水引至隧道排水沟中。

(2)、孔洞和沟槽的封堵,在墙脚泻水孔与积水坑之间先用PVC盲沟材(大粒径碎石也可)填充,在盲沟材上盖一层土工布,防止砂浆堵塞盲沟材缝隙,孔洞先用京汤水不漏堵漏材料堵2~3CM厚一层,等水不漏凝固后,用1:2.5防水砂浆把孔洞部位及泻水管槽抹面即可。4.3.3施工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4.3.3.1注意事项:

(1)、所选用的输浆管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浆液在管内流动顺畅。

(2)、注浆施工力求一次注好,对注浆量较大部位必须连续注注,设备的压力和流量满足施工需要。

(3)、注浆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观察注浆压力和输浆管的变化,当泵压骤增、注浆量减少,多为管路堵塞或被注物不畅,当泵压升不上去,进浆量较大时,检查浆液粘度和凝固时间。(4)、注浆过程中出现跑浆、冒浆,多属封闭不严导致,当出现此种情况应停止注浆,重做封闭工作。4.3.3.2安全措施

(1)、注浆前严格检查机具、管路及接头的牢固程度,以防压力爆破伤人。

(2)、操作人员在配制浆液和注浆时,要戴眼镜、口罩、手套等劳保用品,以防止损伤眼睛和皮肤。

(3)、注浆时注浆管附近严禁站人,以防爆管、脱管伤人。

5、结束语:

通过施工实践,采取上述施工技术,很好的控制了结构的渗漏水现象,为同类隧道工程结构的渗漏水处理积累了一些经验。需要强调的是,关键是在二衬施工前的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最大可能的做好防止渗漏水的的施工关键工序。当然没有一种材料是百分之百可靠的,没有一种施工方法是尽善尽美美的,只有在正确选材、合理施工,才能达到彻底防水的目的。参考文献: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 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 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 《建筑材料标准汇编——建筑防水材料2003》——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第二篇:高铁隧道渗漏水整治技术总结

高铁隧道渗漏水整治技术总结

第一节 绪论

由于大部分隧道结构设计基准为100年,因此对其承载能力、使用安全要求很高。然而,由于运营年限、地质条件、气候条件、设计、施工及造价、维修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致使病害隧道数量越来越多,具体表现在:开裂、渗漏水、变形侵限、掉块、坍塌、基底翻浆冒泥、下沉、底鼓、冻胀等。其中开裂是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有的隧道开裂以后因没有及时治理,致使突然掉块和坍塌,影响了承载能力,危及使用安全。

第二节 隧道渗漏水的原因

隧道工程渗漏水,会使钢筋混凝土内部存在的氢氧化钙融失,PH值变小,容易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结构发生锈蚀,并会加快结构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从而影响到结构安全,缩短构筑物的使用寿命。我国隧道产生渗漏水的主要原因为地质问题、设计问题、施工质量问题、环境影响及其他因素。

第三节 隧道渗漏水的防治措施

3.1 地表水的防治措施

根据地形,因地制宜地在洞顶设置防水设施,如将地表整平夯实、铺砌、勾补、抹面,将坑穴或钻探孔堵死、封闭,从而有效地防止地表水渗入衬砌中。3.2地下水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探明水的来源和水的渗流方式,区分是裂隙水还是地下水。其次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围岩破碎、涌水易坍陷的地段,采取直接向围岩内压浆的方法,当围岩条件很好且水量不大时,可以不压浆,直接采用隔离防渗措施;若涌水量很大时,还要采用化学浆液进行固结,然后再采取隔离措施。我段管内尖山隧道渗漏水的整治方法即采用上述措施。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4.1 隧道渗漏水的一般规律

(1)运营隧道衬砌渗漏水除少部分与设计、地质、环境、结构老化等方面的因素有关外,大部分都与施工质量有关,因此,严格施工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施工水平、提高施工质量、完善质量控制和监督体系、加强维修养护是减少隧道渗漏水、提高隧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2)渗水的隧道从力学上讲为不连续体,在渗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其有可能从渗水部位发生突然破坏,危及行车安全,因此深入研究隧道渗水的机理、渗水发展的规律,并对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建立隧道安全性等级或标准十分重要。

(3)富水隧道使用一定年限后,出现渗漏水是难免的,因此,应加强运营隧道工作状态调查,针对隧道的渗漏水状况,建立定量的检测、分析、判定和维修标准,并定期检查,及时进行病害治理和维修养护,确保其在使用年限内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安全。

4.2 避免隧道渗漏水主要事项

(1)隧道工程中是交通工程中属隐蔽工程较多的工程,所以在隧道施工中严格的控制隧道的控制好隧道隐蔽工程的质量。

(2)隧道工程的各方要严格控制好隧道工程的程序,施工方要有严格质检体系,监理单位要严格的控制好隧道施工的质量。(3)隧道工程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总之,在隧道工程中要严格的控制好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施工方要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决不能在施工过程中投工减料,严格做好施工方的自检工作。监理单位要做好监督施工方的工作严格按照施工的程序来监督施工方,监理好工程的质量。

隧道施工中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共同来完成隧道的施工,控制好施工的质量。使隧道不要因为施工而出现施工迫害,出现渗漏水。

第三篇: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简述隧道施工技术

从2010年7月份开始在XXX项目部见习工作,主要参加过测量和隧道施工工作,主要负责隧道施工开挖和初支技术工作,现在对隧道工程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本项目是国高网厦成线龙长线高速公路与长深线永武高速公路之间的便捷联络路线。全线总长约36.132公里,全线设下道湖枢纽互通连接龙长高速,经白砂互通,共分四个标段。所在的A1标段总长9公里,其中隧道一座,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合计平均长度1087.5米,左线长1075米,最大埋深117米,右线长1100米,最大埋深117米。隧址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地貌,表层多为第四系残坡土,下伏燕山晚期花岗岩及其风化层,围岩级别为V级,洞顶及侧壁稳定性差,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基岩中的孔隙-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隧址区有6条断裂层(F6、F6A、F8、F9、F10、F11)横穿隧道轴线,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围岩级别有一定的影响。

参加过测量和隧道施工,总体来说对隧道施工有一些比较深的了解,所以在此对隧道施工做一个总体的评价。

1、施工方案:(1)、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普通钻爆法施工,洞口段地质条件较差的V级围岩地段,采用CD法开挖,施工支护采用复合支护,以锚杆、钢拱架、湿喷混凝土、钢筋网、钢架和锚杆联合支护,并辅以大管棚或小导管等超前支护。洞口浅埋段钢筋砼衬砌应及时施作。施工辅助措施须在开挖之前施工。

(2)、施工中左、右导坑掌子面之间在纵向须拉开不小于2D(D为开挖跨度),导坑上下台阶在纵向距离应小于5米,并须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纵向距离,以确保隧道安全顺利施工。

(3)、临时侧壁拆除应在临时支护内力及围岩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每次拆除长度(纵向)不大于2倍的钢支撑间距,拆除过程中密切监控洞内变形等量测数据,如有突变立即停止拆除,必要时可采取措施对初期支护进行局部加强。(4)、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相关监测和通风。

2、洞室开挖:(1)、隧道进出口成洞地质较差,隧道洞口宜选择在旱季施工。成洞时须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要严格控制进洞顺序,严禁洞口大开挖大刷坡,应在完成套拱和超前大管棚后,立即进行明洞主体模筑衬砌施工,成洞面须及时防

护,进出口结合相关的施工辅助措施成洞。

(2)、V级围岩宜采用机械挖掘或控制爆破开挖,掌子面应及时必要的支护。实行钻爆作业时,钻爆前应定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线和断面轮廓,标出炮眼位置,钻眼后进行检查记录,确保钻爆安全。实行掘进机开挖作业时,应根据围岩强度选择合适的机种,掘进机开挖时,要平整好场地,清除积水,创造良好的运转环境,开挖时,应密切注意开挖面的稳定,并尽量减少超挖。隧道施工放样应保证精度,施工时应根据各主要控制点的坐标计算隧道的长度和方向,并根据此实地放线。为保证隧道底部按设计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米应设置一个水准点。

(3)、每一个开挖循环长度不应大于钢支撑或锚杆间距的1.5倍。

(4)、隧道开挖必须严格控制欠挖,尽量减少超挖,必须采用机械开挖,针对采用光面爆破、微震爆破、预裂爆破等控制爆破技术。爆破时必须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及装药量,并控制爆破波速,避免爆破震动对隧址区周围居民区房屋的不利影响。

3、初期支护施作:(1)、各级围岩爆破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初喷砼,封闭围岩外露面。

(2)、初喷的厚度不得小于4厘米,初喷后应立即安装钢拱架、钢筋网、锚杆等,紧接着砼喷至设计的初支厚度;仰拱应及时施作,尽快形成闭合环。

(3)、所有喷射混凝土均应采用湿喷技术,不得采用干喷,以确保喷射混凝土的质量。

(4)、在喷射混凝土前,应用水或高压风管将岩壁面的我粉尘和杂物冲洗干净。(5)、喷射作业应以适当厚度分层进行,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间隔1小时以上且表面已蒙有灰尘时,应清除干净。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结合初喷以找平。

(6)、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小于7天。(7)、在开挖临时拱脚处应喷射饱满。

(8)、应根据中线、水平、坑道断面和预留沉落量等将件钢拱架设在中线方向的垂直面上,并力求整齐,与岩面应尽量密贴。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当间隙过大时应及时用契形块顶紧(契形块环向间距不大于0.8米);

(9)、应根据地质条件采取防止支护下沉的措施,支护拱脚下虚渣必须清除,地层松软时应加设垫板或垫托梁,并施作锁脚锚杆。在开挖拱脚处应喷射饱满。

(10)、钢架之间应纵向连接牢固,构成整体。锚杆与垫板应保持垂直,并与喷射砼充分接触,螺母务必拧紧。

4、施工排水和结构防排水:(1)、隧道施工前应先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洞顶、洞口的地面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和冲刷。

(2)、隧道施工前应清理洞口段地面,开沟疏导封闭积水洼地,不得积水。勘探用的坑洼、探坑等应回填粘土,并分层压实。

(3)、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基边沟应做成反坡,向路堑外排水,并宜在洞口5米位置设置横向截水设施,来截地表水流入洞内。洞内反坡排水时必须采取机械排水。

(4)、结构防排水采用EVA防水板施工时,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凹凸不平的跨深比不大于1/6,对钢筋等尖锐的突出物要割除磨平,以免扎破防水层。EVA防水卷材之间搭接宽度为10厘米,并采用自动行走式热合机进行双缝焊接。每道焊缝均应进行气密性检查,充气压为0.15Mpa,并保持恒压时间不少于2分钟。焊缝强度不低于母体强度。

(5)、防排水结构物的断面形状、尺寸、位置和埋设深度、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管接头应密封牢固,不得出现松动。

(6)、施工时应保证侧式及纵横向排水管不被压碎和堵塞;浇筑侧沟顶混凝土时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水泥浆下渗造成排水沟堵塞,确保排水系统畅通。(7)、纵向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应严格按产品说明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施工前应用钢丝刷除掉施工面的砂粒及混凝土渣,施工后确认混凝土和止水胶间有无缝隙,存在缝隙时用抹子抹平。止水胶止水材施工后至表面硬化需要约24小时,在止水胶表面硬化完全达到指触干燥后,才可以进行后期的混凝土续浇。施工要保护止水胶不要浸水。

5、二次衬砌

二次衬砌混凝土浇筑时应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选择干缩小的混凝土配合比,采用刚度足够的模板台车,以尽量减小二衬与初支间的间隙;当二次衬砌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方可拆模。

(1)混凝土浇注采用泵送浇注工艺,机械振捣密实。泵送前应采用按设计配合比拌制的水泥浆或按骨料减半配制的混凝土润滑管道。砼由下至上分层、左右交替、对称灌注。每层灌筑高度、次序、方向应根据搅拌能力、运输距离、灌筑速度、洞内气温和振捣等因素确定。为防止浇注时两侧侧压力偏差过大造成台车移位,两侧砼灌注面高差宜控制在50cm以内,同时应合理控制砼浇注速度。

(2)砼输送管端部应设接软管控制管口与浇筑面的垂距,砼不得直冲防水板板面流至浇筑位置,垂距应控制在1.5m以内,以防砼离析。

(3)施工过程中,输送泵应连续运转,泵送连续灌筑,宜避免停歇造成“冷缝”,间歇时间超过规范要求时,按施工缝处理。

(4)当砼浇至作业窗下50cm,作业窗关闭前,应将窗口附近的砼浆液残渣及其它赃物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将其关紧,防止窗口部位砼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补丁甚至漏浆现象。

(5)隧道衬砌起拱线以下的反弧部位是砼浇注作业的难点部位,应对砼性能、坍落度及捣固方法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少反弧段气泡,有效改善衬砌砼表面质量。(6)封顶采用顶模中心封顶器接输送管,逐渐压注砼封顶。当挡头板上观察孔有浆溢出,即标志封顶完成。(7)拆模

按施工规范采用最后一盘封顶砼试件达到的强度来控制。当不承受外荷载时,砼强度应达到5MPa或在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和棱角不被损坏并能承受自重时拆模;当衬砌施作时间提前,承受有围岩压力时,按规范要求进行。(8)养生

拆模前用水冲洗模板外表面,拆模后用高压水喷淋混凝土表面,以降低水化热,养护期不少于14天。

本次隧道施工采用了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V级围岩系统锚杆采用正反循环组合注浆工艺的中空锚杆,能很好的适应上仰和下倾杆体注浆;纵向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为水膨胀单液型密封剂,硬化后变成复原性良好的橡胶弹性体,遇水体积膨胀,充填空隙,止水效果好,克服了现行止水带易老化、施工不便等缺陷。

以上是通过现场工作经验和理论相结合,对隧道施工技术简单阐述和总结,更加提倡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废除陈旧落后的施工技术,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第四篇:隧道渗漏水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隧道渗漏水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摘 要:渗漏水病害是危及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的一种常见的病害,本文分析了隧道渗漏水病害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理措施。关键词:隧道 渗漏水 预防 治理 1、前言

隧道渗漏水是国内外隧道常见病害之一,有关资料统计,1990年,日本建成通车的公路隧道6705座,总长1970Km,其中运行条件恶化隧道占隧道总数的23.9%,其中大部分为衬砌开裂渗漏水。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我国铁路隧道5000多座,总长2500Km,其中因渗漏水影响运营的达1502座,占隧道总数的30%左右。

隧道渗漏水主要表现为拱部漏水、边墙淌水、施工缝、变形缝及混凝土裂缝渗漏水,隧底道床及路面积水和隧底翻浆冒泥等。

由于隧道渗漏水,增加了隧道内空气的湿度,造成钢轨、通讯、照明等设施的损坏,据铁路工务部门统计,渗漏水隧道钢轨的使用周期约为正常状态下的一半;由于道床及路面积水,特别是隧底翻浆冒泥,直接危及隧道的使用功能,造成不应有的交通事故;隧道渗漏水还加快了衬砌混凝土的碳化速度,特别是有腐蚀性的地下水,破坏了混凝土的结构,减少了隧道的使用寿命;隧道渗漏水还可能降低地下水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寒地区隧道,渗漏水的危害更大,由于冬季渗漏水结冰,形成冰柱,侵入限界,造成行车事故,年复一年的冻融循环,破坏了混凝土结构,更有甚者,隧道渗漏水结冰,堵塞了整个隧道,使建成尚未投入使用的隧道报废。

由于隧道渗漏水的普遍性和严重的危害性,引起了工程界的高度重视,不少专家学者和科研单位,对此进行了研究。近年来,中铁隧道集团公司科研所也结合工程实践,对隧道渗漏水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成功地整治了多座隧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隧道渗漏水发生的原因分析

隧道渗漏水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存在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分析隧道渗漏水发生的原因,以利于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整治。

2.1 隧道的开挖使地下水渗流场发生了改变,隧道周边的地下水集中向隧道方向排泄

多年来,赋存于地层中的地下水按照由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渗透、补充、排泄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的正常渗流场和循环系统,通过正常的循环系统,保持了地下水的基本稳定。

隧道的开挖,在原有地层中形成了一个“空洞”,破坏了原地下水的平衡状态,形成了地下水的低压力区,改变了地下水的地下径流方向,向着开挖后的隧道方向汇集。研究表明,隧道开挖后,在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围岩松动区,在此范围内,由于地层的原始地应力的调整,围岩产生变形,裂缝张开,从而使地下水沿张开裂缝流入隧道,而在离隧道开挖轮廓线较远处,地层未受到扰动,地下水的径流路线仍按原来的规律进行(如图1)。

在可溶岩地段,一旦隧道开挖时揭开溶管、溶隙、溶洞和暗河,岩溶水就会大量涌入隧道。

由于地下水径流路线的改变使流入隧道附近的地下水量增多,给隧道渗漏水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2隧道防排水设计上存在诸多漏洞 长期以来,人们对隧道渗漏水的病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在隧道设计上存在重结构、轻防水的倾向。就拿现行的《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来讲,在长达112页的规范中,“防水与排水”一章仅有区区4页,而且大都是原则性的条文;在隧道设计时,许多设计人员对结构强度、刚度及稳定度进行多次计算、验算(这是很必要的),但除了水沟断面尺寸外,很少有人对防排水进行计算,即使在高水压地段水压值的计算,也只是考虑结构设计的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对隧道防水最薄弱的底部,即使软岩或遇水易软化的岩石(如泥岩),既不设仰拱,又不铺底,放任地下水侵入道床,形成翻浆冒泥,危及行车安全。施工缝、变形缝处理材料只是按工程类比法(有些比较还并不同类)选用,很少按材料性能、地下水压力等进行计算。所有这些,都给隧道渗漏水埋下了隐患,致使有些隧道出现漏水病害后,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互相扯皮,质量难以保证。

可喜的是,目前铁道部已对隧道渗漏水病害给予了高度重视,《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已着手修改,“防水与排水”一章的内容增加了很多,有些应用效果不好或尚未完全成熟的防水材料未纳入,防水的重点部位给予了加强,各设计部门也重视了隧道防排水设计,这对预防隧道渗漏水是个好兆头。

2.3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不佳,是隧道渗漏水发生的主要因素

2.3.1防水混凝土未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

在隧道结构防水中,防水混凝土是防水的主体,只要让主体达到防水效果,其他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但是在目前的防水混凝土施工中,违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

(1)不按设计配合比配制防水混凝土,特别是随意加水的现象并不罕见。

(2)不按规定浇筑混凝土。在浇筑高度大于2m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措施进行浇筑,造成混凝土离析。

(3)未按规定进行混凝土振捣,致使混凝土不密实。

(4)拆模时间过早。

(5)未按规定的时间养护。

这些情况虽不是普遍存在,但的确不乏其例。

由于以上情况存在,造成混凝土衬砌不密实,表面蜂窝麻面现象严重,衬砌开裂,给地下水的渗漏开辟通道。

2.3.2 施工缝、变形缝处理时,操作不细,防水材料形同虚设。

施工缝、变形缝是隧道防水的重点,也是隧道渗漏水的多发部位,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处理。

但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马虎、粗糙的现象:

(1)中埋式止水带固定不牢,浇筑混凝土时有卷起现象。

(2)止水条安放不规范,不按规定镶入槽内,而是随意粘贴或钉在接头混凝土表面,造成扭曲、变形;即使设了镶嵌槽,也不把灰土和浮碴清理干净。

(3)施工缝、变形缝处混凝土振捣不到位,止水带和止水条与混凝土不密贴。

由于以上原因,隧道建成后施工缝、变形缝渗漏水几率最高,有关资料表明,施工缝、变形缝渗漏水占隧道总渗漏水的60%以上,个别工程甚至出现“见缝必漏、无缝不漏”的现象,不得不花费高昂的代价进行整治。

2.3.3 隧道基底处理不到位,地下水隐蔽在底板以下,造成隐患。

隧道底板是防水最薄弱的部位,在以往的隧道设计中,底板不采取任何防排水措施,仅靠仰拱或铺底混凝土进行防水。但施工中经常出现漏洞,主要是基底处理不干净,有残留的泥水,在浇筑时,混凝土不能和地层紧密结合,中间存在泥沙夹层,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给防水造成了很大的隐患。隧道运营后,在列车动载及冲击荷载的作用下,隧道底板破裂,地下泥水便从下面冒出,轨道变形,直接危及行车安全。

2.3.4 塑料防水板千疮百孔,防水只是一句空话。

塑料防水板是复合衬砌结构防水中一道重要的防线,也是我国隧道结构防水的一大进步。二十多年来,塑料防水板从选材到无钉铺设、机械双焊缝等施工工艺都有了长足进步,塑料防水板在许多工程上都起到了防水、抗裂的作用。

但就在目前,塑料防水板的铺设也不尽人意。

(1)不采用无钉铺设工艺,仍用“铁钉”将塑料板钉在铺设基面上,而对穿透的钉孔不做任何处理。

(2)焊接工艺不过关,漏焊、焊穿现象仍有发生。

(3)对铺设好的塑料防水板保护不够,防水板被扎破、烧破,在二次衬砌前也很少对破损处修补。

对于塑料板的破损,有人讲,“打把破伞总比不打伞好”。实际上,塑料板与二衬混凝土之间不会粘贴,总留有透水间隙,只要塑料板漏水,就会一漏百漏,而且治理时寻找水源也非常困难。

2.3.5 隧道排水形不成体系,不能有效地排除衬砌背后的积水。

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原则是:“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因此有限制地排出衬砌背后的地下水,减小地下水对衬砌的压力,也是结构防水的关键所在。

但目前隧道施工中,虽也建立了防排水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常使体系功能失效,如在二衬或注浆施工中,由于对排水盲沟、盲管未进行有效的保护,砂浆、浆液堵塞了盲沟、盲管,起不到排水作用;有的不设泄水孔或泄水孔堵塞,上部盲沟、盲管的水排不到排水沟中。这样,衬砌背后地下水越积越多,就在衬砌薄弱地方渗流排泄出来。

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就是这些。隧道防排水施工是个细致的工作,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漏洞。

2.4 防水材料选择失当,不能满足长期防水需要

近几年来,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材料迅速发展,防水注浆材料、混凝土外加剂、各种止水带、止水条、嵌缝防水腻子、渗透结晶型材料等,应有尽有。在众多生产厂家蜂拥而至的情况下,难免会发生鱼目混珠的情况。有些标称为橡胶防水腻子中根本无橡胶成份,抗水性极差,在水中浸泡很短时间便崩解;有些厂家生产的双面复合无纺布的塑料防水板,边上厚、中间薄,更有甚者,中间仅是两层无纺布复合,根本就没有塑料板;止水带、止水条的橡胶成份低,力学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排水盲管刚度小,混凝土浇筑压力将其挤扁等等。虽然这些伪劣产品不是材料的主流,但如果不认真鉴别,不认真选择,一旦使用,定将后患无穷。

由于以上主客观原因的存在,隧道渗漏水现象屡屡发生,“十隧九漏”的说法虽显得有些夸张,但隧道渗漏水的确成了普遍存在的隧道病害,并以此为源,引发着隧道其它病害的发生,严重地危害着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

3、隧道渗漏水病害的预防

通过以上分析,隧道渗漏水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为了减少隧道渗漏水病害的发生,就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1 重视隧道防排水设计工作,完善隧道防排水设计

隧道防排水质量与防排水设计关系非常密切,隧道设计工作者要对防排水设计给予高度的重视,把防排水设计和结构设计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去对待,隧道防排水质量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隧道防排水设计的内容,参照GB50108-2001的规定,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的防水标准及应采用的工程措施。如采用多道防线防水,还应规定每道防线应达到的标准。

(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它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3)塑料防水板的材料及性能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4)接缝及预埋件安装处理的防水材料及性能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5)隧道的内、外(明、暗)排水系统、材料及性能指标,质量保证措施等。

3.2 采取措施,尽量隔断或减少地下水向隧道方向的渗流

隔断或减少地下水向隧道方向渗流,是防止隧道渗漏水的主动性措施。其主要措施为:

3.2.1 浅埋隧道洞口、隧道上方的洼地要填平,对可能渗入隧道中的池塘、沟渠进行疏浚、铺砌,减少池塘或沟渠水下渗。

3.2.2 隧道开挖时,尽量采用光面、预裂等控制爆破技术,尽量减少开挖对地层的扰动,缩小爆破引起的松动区,从而减少地下水对隧道的危害。

3.2.3 在高压、富水、破碎、软弱围岩地段,开挖前进行全断面或帷幕注浆,在开挖隧道周围形成一层一定厚度的不透水或弱透水的防水帷幕圈,防止或减少地下水向隧道渗流。

3.3 强化防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确保防排水工程质量

强化防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提高防排水工程质量,是预防隧道渗漏水的关键所在。

3.3.1 严格按防排水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对设计图上允许选择的如盲管位置、泄水孔位置等,必须征得有关部门的认可,不得自行其事,不得违规操作。

3.3.2 隧道防排水工程大多是隐蔽工程,因此要强化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制度,上道工序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3.3 要由有防排水工程施工经验的人组织和进行施工,必要时可委托有防排水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

3.4 选用物理力学性能可满足防水要求、稳定性及耐久性好的防水材料

隧道工程是百年大计,隧道防水也必须满足隧道使用年限的要求,为使隧道防水可靠,必须在众多的防水材料中进行试验、检验,挑选出物理力学性能满足防水要求、稳定性及耐久性好的,防水材料用于防排水工程之中。

多年来,隧道渗漏水成了难以解决的痼疾。究其原因,就是认识没提到应有的高度,总认为隧道渗漏水无关大局;措施上不到位、施工不精细、材料不配套等。只要大家都认识到隧道结构防水的重要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隧道渗漏水现象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4、隧道渗漏水的治理

隧道渗漏水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渗漏水机理是一致的,即渗水处与结构外地层存在水力联系或结构存在渗水通道。渗漏水治理时需仔细分析渗漏水成因,从根本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较为彻底地根治渗漏水,切不可盲目封堵,治标不治本,否则只能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根据渗漏水产生机理及施工经验,渗漏水治理施工应遵循“排堵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个别渗漏范围广、渗漏情况较为严重的隧道或地下结构,一般是由于防水系统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或结构后水源补给较为充足,为提高治水效果,在逐项治理前应进行一次系统的衬砌后回填注浆,以达到减小衬砌后贮水空间、阻塞部分渗水通道的目的。回填注浆可通过预留注浆管或重新安设注浆管进行,深度以穿过二衬距初支表面5cm为宜,注浆材料以水泥单液浆掺加适量膨胀剂或膨润土水泥浆为主,必要时也可采用水泥—水玻璃等快凝浆材。回填注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压力等参数,避免对结构产生破坏。系统回填注浆结束后,再根据以下几种渗漏水形式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4.1 施工缝及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 施工缝及混凝土裂缝渗漏水在隧道及地下结构渗漏水现象中较为普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缝止水带老化、脱落、止水带(条)安设不规范或混凝土产生冷缝、开裂等,从而导致衬砌后地下水沿裂缝渗漏。

对于施工缝及混凝土裂缝渗漏水治理应“以堵为主”。如图2所示,施工时沿施工缝切槽并清洗槽内杂物,然后埋设ф6~ф8注浆管,混凝土裂缝可直接埋设注浆管,用防水砂浆等材料对注浆管周围进行封堵后注入水溶性聚氨酯或超细水泥浆,以充填细小裂缝。环向缝注浆宜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注浆结束后拔出注浆管并用砂浆封堵抹平。如针注后仍有渗漏或存在渗漏隐患之处可通过凿槽引排对渗漏水进行适当排放,以减小结构防水压力。凿槽引排如图3所示。

4.2 变形缝渗漏水治理

变形缝渗漏水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①止水带(条)安装工艺不到位,造成止水带(条)翻转、扭曲,导致地下水直接通过变形缝渗漏;

②止水材料老化、脱落,降低或丧失止水性能;

③变形缝两侧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产生渗漏通道;

由于变形缝两侧结构存在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如对其只进行刚性封堵,极易在变形时被拉裂,从而又形成渗漏通道,因此,变形缝处渗漏水可按照“以排为主、排堵结合、刚柔相济、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

在系统回填注浆施工时,对变形缝进行了适当封堵,系统回填注浆后,变形缝主要采取引流排放的措施,即沿变形缝凿槽埋管进行引排(见图4)。首先,沿变形缝台阶形切槽并连通至两侧排水沟或泄水孔,剔除槽底已坏止水带等杂物并清洗干净,将遇水膨胀止水条嵌于窄槽底部,外面用环氧砂浆等柔性防水材料封堵,然后在槽内嵌入透水弹簧盲管,用PVC半管封盖,盲管同槽壁间空隙用防水腻子密封,最后再用防水砂浆等材料封堵并抹平沟槽。

4.3 大面积渗漏水治理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存在漏振、过振等因素,导致结构混凝土出现局部不密实、蜂窝麻面等现象,加之隧道施工中对超挖及衬砌后回填不足,就会产生混凝土大面积渗漏水。

出现大面积渗漏水,首先应对衬砌背后回填注浆,注浆顺序宜从低向高依次进行,并严格控制注浆压力,确保结构稳定。再在渗漏处混凝土表面梅花型布设注浆孔针注超细水泥浆或环氧树脂等化学浆液,充填混凝土内部空隙及细小裂缝。还可采用水泥基结晶渗透型防水材料涂抹。

4.4 基底渗漏水及翻浆冒泥的治理

由于隧道或地下结构基底处理不当,运营后在外力反复作用下,促使地基局部液化或软化,使基底出现裂缝,产生了地下水渗流通道,从而出现地面渗漏积水、翻浆冒泥的现象。

治理基底渗漏水及翻浆冒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排除基底地下水。即加深洞内排水沟,铺设横向盲沟、盲管,将水引入排水沟中,对排水后存在的空隙,以注浆方式进行回填加固。一般采用强度高、耐久性好的浆液(如TGRM浆、HSC浆等)。

基底注浆加固一般采用梅花型布孔,深度一般深入初支底部,采用跳孔间隔注浆,以压力控制为主,并在实施过程中严密监测基底结构位移变化情况。

4.5 特殊部位渗漏水治理

特殊部位的渗漏水指预埋件、电缆灯具支架、螺栓孔及预留孔洞等部位的周边渗漏水。其产生原因往往是由于结合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周边防水处理工艺不完善。如长期渗漏水不仅影响到结构防水,还可能造成电讯故障,危及运营安全。

特殊部位渗漏水虽然渗水量小,但治理起来较为麻烦,一般先采用针注超细水泥浆或水溶性聚氨酯等可注性较好的材料,而后将周边凿开,在螺栓或预埋件上套遇水膨胀橡胶圈,用防水砂浆抹平,表面再采用水泥基结晶材料进行处理,这在以往工程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对于隧道中同时出现以上几种渗漏形式的治理施工,首先应进行系统回填注浆及基底注浆,其次再进行各分项的治理,避免注浆过程中浆液渗入排水系统内阻塞管路。

5、工程实例

5.1 万开公路大垭口隧道病害治理

大垭口隧道位于万县市以北22公里万县与开县交界处,隧道全长1475m,1999年隧道建成通车后,拱、墙出现了衬砌开裂和渗漏水,地质雷达探测部分地段拱部存在较大范围的空腔。

通过现场调查确定施工方案为:对于严重破损段衬砌进行拆除重作,部分破损段施作套拱;渗漏水治理采用水泥类浆液回填、化学浆液封堵等措施,对“三缝”(施工缝、变形缝、混凝土裂缝)先采用封堵措施,再凿槽埋管引排至两侧水沟,缓解衬砌后地下水压力。

衬砌拱部背后空腔是地下水储存区,是渗漏水的重要来源,对其采用拱部回填注浆和锚固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无水裂缝主要采用埋管注浆进行处理。衬砌混凝土表面开裂并伴有渗漏水的有水衬砌裂缝,施工中根据其渗漏水量大小,采取先凿槽堵漏注浆处理,再进行凿槽引排。

对拱墙大面积开裂等渗漏水较为严重的个别地段,渗漏水部位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进行处理。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大垭口隧道病害基本得到了根治,监测结果显示结构保持稳定,隧道既有裂缝没有继续发展,隧道渗漏水现象得到了有效地治理。据调查,治理施工结束隧道重新投入运营后,目前尚未出现渗漏等病害。

5.2 深圳宝安南人行地下通道渗漏水治理

宝安南人行地下通道位于深圳市主干道深南大道与宝安南路交叉路口下,主通道长65.31m,宽8.0m,B、C通道宽6.0m,分别在两侧连接8个梯道。

该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上覆土层较薄,地下水丰富,且大都赋存于通道所处砂层中,并处于饱和状态,进入雨季以后 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渗漏水情况较为严重,影响了过往行人的正常交通。经初步统计,整个通道渗漏水部位约有30处,合计面积约为43.125m2,有泌钙98处,有水印约21.3m2,其中有明显滴水的面积为37.445m2,主通道有2处滴水成线,漏水严重。

渗漏水情况主要可分为裂缝漏水、施工缝漏水、变形缝漏水和泌水等几种形式。对其首先通过水泥注浆进行衬砌后空隙回填及周边地层加固,在通道结构外侧形成一层防水层。

对经过回填注浆及地层加固注浆后的无水裂缝主要采用针注化学浆液进行封堵;仍有渗漏水的裂缝及施工缝则通过凿槽引排进行处理。对变形缝则主要采取凿槽埋设盲管的引排措施,使变形缝中的渗漏水经盲管排至两侧水沟。为缓解结构防水压力,全部施作结束后在两侧边墙底部钻设泄水孔,使结构外侧地下水沿泄水孔泄至水沟。

治理后经过注浆量反算及治理情况对比分析,表明渗漏水治理收到了明显成效,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运营后状况调查显示,未再度出现渗漏水现象,广大市民也给予认可。

5.3 郑州火车站旅客地道渗漏水治理

由于郑州新火车站施工期间车流量大、工期紧张等原因,使得施工中变形缝的防水结构未施作好,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列车振动等原因使变形缝及地道和坡道的相交部位裂缝加大,加之上覆铁路工作用水较多,排水不畅,渗漏水严重时多处可见有水喷出,同时在墙面局部有面状、线状和点状漏水,墙底和墙角部位局部有点和线状漏水,台阶的阴阳角和墙角有局部渗漏水,且各处渗漏水均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施工中根据“排堵结合”的原则首先对变形缝及砼裂缝进行了重点处理,沿变形缝或混凝土裂缝凿槽,槽内埋设ф10注浆管针注化学浆液对原止水带周围空隙进行充填,然后再用防水砂浆抹平后埋设排水盲管,外表再用防水材料封闭。其次对混凝土表面点、片状较小渗漏水进行针注化学浆液封堵,对侧墙及台阶角处拆除表面磁砖后找出渗水点进行注浆封堵,最后,在表面刷涂防水材料后用装饰材料恢复表面。

经过全面综合治理,郑州火车站旅客地下通道通行条件大大改善,地道内无渗无漏,不仅有效地治理了原有渗漏水,而且隐患之处也得到了彻底地治理,未出现新的渗漏水,得到了郑州车站及旅客的一致好评。

5.4 西合线磨沟岭隧道渗漏水治理

磨沟岭隧道位于西合铁路,地处秦岭中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除进口端采用新奥法开挖外,其余均采用TBM掘进机开挖,隧道设计防水等级为二级。据当地气象部门统计资料显示,当地年平均降水量600mm。

隧道渗漏水主要是由防水板损坏、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不严、施工缝及变形缝止水装置失效、泄水孔堵塞等原因造成。据此,我们遵循“排堵结合、以堵为主”的治水原则进行治理。

对于施工缝及裂缝渗漏水,沿施工缝及混凝土裂缝凿槽后用KT材料对槽底进行封堵后安装PVC管,其上再用KP材料封堵,确保管外不渗不漏;在混凝土表面点片状渗漏水处将需处理部位的基面凿除后均匀地涂抹KT1 溶液。对于较严重的渗水,可先找出渗水点用KT材料堵漏后再涂刷KT1 溶液;拱脚处渗漏水采取“先排后堵”的原则,即凿槽冲洗后安装PVC引水管,再采用凯顿系列堵水材料封堵,使渗漏水直接排入纵向排水沟。

磨沟岭隧道渗漏水仅历时两周,经现场检验及观察,采用凯顿系列防水材料治理渗漏水后,隧道渗漏水得到全面解决,不仅达到了“快速高效”的目的,还确保了隧道处理后“不渗不漏”。

6、结束语

对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普遍的渗漏水状况,其彻底消除的关键在于施工控制,只有严格工艺控制,规范施工操作,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到一劳永逸,从而真正达到节约成本、优质高效的工程目标,使渗漏水不再是隧道及地下结构的质量通病。随着地下工程技术的发展及防水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及共同努力下,相信不久的将来地下工程的防水状况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第五篇: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总结

1概述

1.1兰渝纸坊隧道是高瓦斯隧道,公司申请了科研项目,目前正在推进中。1.2本总结基于我们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为使大家对该隧道有一个详尽的了解,编写时与总结无关的一些内容没有删除。

1.3 文中的相关设计参数取自《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2工程概况 2.1施工简介

纸坊隧道位于甘肃省岷县县城东边,于洮河右岸岷县奈子沟村东侧山坡进洞,在岷县正龙饲料厂后山坡出洞。隧道位于西秦岭中山区。山高沟深,地形起伏很大,洞身最大埋深248米,梁顶植被覆盖较好。隧道起里程为DK201+817-DK206+952,全长5135米双线隧道。隧道除进口段1037.809米,出口段797.856米位于R=4000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线路分别为5.5‰和-3‰的人字行坡。隧道进、出位于国道G212路边,交通方便。2.2工程地质、瓦斯情况

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资料,该隧道工程范围内二叠系下统地层内含炭质板岩,存在产生瓦斯等有害气体产生的地质条件,设计说明中具体瓦斯含量未明确。3施工方案 3.1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通风采用压入式的通风方式;瓦斯检测采用人工检测检测方式;隧道施工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人工风钻打眼,光面爆破,超前小导管和喷射砼支护,台阶法开挖,防爆挖掘机辅助防爆装载机挖、装,防爆自卸汽车运输,二次衬砌采用模板台车衬砌,砼在洞外集中拌和,防爆砼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

二次衬砌在开挖、初期支护完成并满足有关要求后立即施工,尽快封闭,减少瓦斯溢出量。

3.2 重、难点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的通风方案、瓦斯监控方案、供电方案及机械防爆性能改装是实施性施工方案的重、难点。3.2.1 通风要求

综合考虑纸坊隧道的实际情况,通风方案回风风速按0.5m/s设计,为防止瓦斯积聚,对如塌腔、模板台车、加宽段、避车洞等处增加局扇或高压风进行解决,对于一般段落采用射流风机卷吸升压以提高风速,从而解决回风流瓦斯的层流问题。3.2.2 瓦斯含量

根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对隧道内不同地段的瓦斯浓度有不同的要求,具体内容见下表。为确保施工安全,本隧通风瓦斯浓度按0.5%考虑。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值及超限处理措施表 3.2.3 通风的连续性

根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7.2.9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应实施连续通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4方案概述

洞口安装1台SDF(C)No13型轴流多速通风机通过φ1.8m双抗风管(阻燃、抗静电)将新鲜空气送至掌子面。通风机设在洞外距洞口12m处。风管最前端距掌子面5m。

4.1.通风管要求

通风管选用抗静电阻燃风管,直径为1.8m。4.2 隧道风机配置数量表

风机、凤管配置数量表 4.3 瓦斯监控方案 4.3.1瓦斯监控要求

瓦斯隧道施工期间,建立瓦斯通风监控、检测的组织系统,测定气象参数、瓦斯浓度、风速、风量等参数。低瓦斯工区可用便携式瓦检仪,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除便携式瓦检仪外,尚应配置高浓度瓦检仪和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并配备救护队。4.3.2监控方案总述

根据要求,结合本隧道特点,采用人工监控体系,配备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在检测到瓦斯浓度>0.5%时报警,瓦斯浓度>1%时立即停机。

在工作面的上隅角设置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在检测到瓦斯浓度>0.5%时报警,瓦斯浓度>1%时命令切断作业区电源,工人停止作业,瓦斯浓度>1.5%时撤出作业人员。对需人工检测的部位,保证每15分钟检测一次,在瓦斯浓度>1.5%时,保证每5分钟检测一次。仪器设备的检验按照《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附录C瓦斯测定仪检测质量的控制及厂家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定期检定,编制相应的管理制度。4.3.3瓦斯监控管理

成立专人的瓦斯监控系统安装、使用、维修、维护的班组。4.4 机械的防爆性能改装方案 4.4.1 机械要求

(1)隧道内非瓦斯工区和低瓦斯工区的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可使用非防爆型,其行走机械严禁驶入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

(2)隧道内高瓦斯工区和瓦斯突出工区的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必须使用防爆型。4.4.2 机械的改装

应对施工机械进行防爆性能改装,以满足施工要求。

(1)改装的机械表

(2)改装后机械的性能 ①防爆柴油机的技术要求: 排气温度不超过70℃; 水箱水位下降设定值; 机体表面温度不超过150℃; 电器系统采用防爆装置; 启动系统采用防爆装置;

以上各项设定值是光指标、声报警,延时60s自动停车; 防爆柴油机采用低水位报警和温度过高报警。

②排气系统中一氧化碳、氮气化物含量不超过国家设定排放标准。改装柴油机防爆系列按照国家柴油机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标准。4.5供电方案 4.5.1 供电要求

依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8.1.3“高瓦斯工区供电应配置两路电源。工区内采用双电源线路,其电源线上不得分接隧道以外的任何负荷。”的要求,本隧道供电方案为各自独立系统,洞内电器全部采用防爆型。4.5.2 供电设计

(1)隧道内设两回路电源线路,主要供隧道内射流风机、照明及局扇使用,当一回路运行时,另一回路备用,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2)隧道施工长度达2550m,需高压进洞,变压器采用矿用防爆型,容量为315KVA。电压波动范围,高压为额定值的±5%,低压为额定值±10%。

(3)洞内的高压电缆应使用有屏蔽的监视型橡套电缆,低压电缆应使用不延燃橡套电缆,各种电缆的分支连接,必须使用与电缆配套的防爆连接器、接线盒。(4)为保证隧道的正常通风及照明,左右洞各备用1台630KW发电机,在停电15分钟内,启动发电机供隧道内通风、监测及照明。(5)进入隧道内的供电线路,在隧道洞口处装设避雷装置。(6)施工照明

洞内照明系统采用由洞内防爆变压器输出经矿用防爆主电缆在各相应地段设置照明及信号专用ZXB4型综合保护装置,将380V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电源降为127V,用分支电缆、防爆接线合接入防爆灯具,以满足道路和施工的需要。

固定敷设的电线采用铠装铅包纸绝缘电缆。铠装聚氯乙稀或不延燃橡套电缆;移动式或手持式电气设备的电缆,采用专用不延燃橡套电缆;开挖面采用铜芯质电缆。隧道内照明灯具在已衬砌地段的固定照明灯具采用EXdⅡ型防爆照明灯。开挖工作面附近固定照明灯具采用EXdⅠ型矿用防爆照明灯。移动照明全部采用矿灯。4.6 施工通讯方案

在掌子面和洞口及值班室设置防爆应急电话,确保信息安全畅通。

隧道内固定敷设的通信、信号和控制用电缆全部采用铠装电缆、不延燃橡套电缆或矿用塑料电缆。

为防止雷电波及隧道内引起瓦斯事故,通信线路在隧道洞口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装置。

5关键岗位的岗位职责 5.1门岗岗位职责

5.1.1门岗应熟练掌握瓦斯隧道施工的相关知识,了解瓦斯浓度限值和处理措施,随时了解洞内施工状况。

5.1.2负责瓦斯隧道进洞人员的安全检查工作。5.1.3负责隧道洞门口的警戒工作。

5.1.4负责瓦斯隧道突发异常情况的报告工作。5.1.5严格执行进洞人员登记和检身制度,未经许可不得让与隧道施工无关的人员进入洞内。

5.1.6严格按规定没收进洞人员的手机、香烟、打火机、钥匙串等火种和电子设备、物品并做好记录上报工区负责人。

5.1.7严禁穿着化纤衣服、喝酒人员进入洞内,5.1.8加强与瓦检员及通风工的联系。未通风及瓦斯浓度超标情况下,严禁相关人员入内。

5.1.9严格执行进出洞人员挂牌、摘牌清点制度。

5.1.10严格清点、检查进洞作业人员携带的工具、安全防护用品、机具设备等是否符合安全规定。不符合规定或发现异常情况时严禁进洞并报告项目负责人。5.1.11认真填写值班记录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保持隧道洞口清洁卫生。5.2通风工岗位职责

5.2.1应熟练掌握瓦斯隧道施工的相关知识,了解瓦斯浓度限值和处理措施,随时了解洞内施工状况。

5.2.2坚守工作岗位,保证瓦斯隧道洞内正常通风。5.2.3严格按照通风机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

5.2.4熟悉通风机的使用性能,定期对通风机进行检修、保养,确保风机正常运转。5.2.5停电时,必须在15分钟内接通并启动备用发电机;平时应确保备用通风机处于良好状态。

5.2.6认真阅读每班次的瓦检报表,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加强与瓦检员、门岗的联系,根据洞外瓦斯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或门岗的通知,调整风机转速。

5.2.7拒绝接受除瓦检员以外其他人员的停风和换档指令。确需停风(如接风管等),时间超过15分钟以上时必须报请项目总工批准后方可停风。

5.2.8认真填写值班记录,记录中对通风机的运转及保养情况、存在问题必须进行详细描述,坚持交接班制度。5.3瓦检员岗位职责

5.3.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责任心深刻认识到其工作关系到瓦斯隧道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的声誉。

5.3.2瓦斯检测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瓦斯隧道实践经验,掌握一定的通风瓦斯知识和技能,熟悉瓦斯浓度限值和处理措施。经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5.3.3瓦斯检测工作不得发生空班、漏检、少检、假检并做到隧道瓦斯浓度记录牌板、检查记录、瓦斯台帐三对口(检查地点、检查日期、每次检查的具体时间、班次、检查的内容和数据、检查人姓名等必须完全一致),严格执行洞内作业特殊过程、关键工序批准制度。

5.3.4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认真填写瓦斯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必须记入瓦斯检查班报手册和检查地点的瓦斯浓度警示牌上,通知现场作业人员、门岗、通风工。

5.3.5随时紧跟隧道作业人员到作业面并按照瓦斯检测地点及范围要求巡回检测,必须满足“三人连锁放炮制”和安全生产的需要。严禁脱岗、玩忽职守。5.3.6必须在爆破之前监督检查将风管及瓦斯探头移至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爆破之后再监督检查将风管及瓦斯探头安装在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5.3.7有权制止一切违规操作的行为,有权强令可能出现瓦斯燃烧等危险情况的工作面停工,并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地点。5.3.8有权根据检测出的瓦斯及二氧化碳浓度通知通风工控制主风机工作档位,有权安排局部通风,有责任要求工区安排维修通风设备。

5.3.9必须保护好瓦斯检测仪器,在携带和使用过程中严禁猛烈摔打、碰撞;严禁被水浇淋或浸泡。对仪器的零点、测试精度及报警点应定期上报安质部进行校验,确保仪器测量准确、可靠。

5.3.10在洞内瓦斯发生险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遇险人员自救互救,并参加抢险救灾工作。5.4 爆破管理 5.4.1爆破材料

采用矿用炸药,矿用延时电雷管起爆,其总延时时间不超过130ms。5.4.2 设计依据

依据《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程》要求:

(1)瓦斯工区的爆破作业必须采用煤矿许用炸药,有突出地段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煤矿许用的含水炸药。

(2)瓦斯工区必须采用电力起爆,并使用煤矿许用电雷管,采用煤矿毫秒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大于130ms。

(3)瓦斯突出工区,宜采用上下断面长台阶法开挖,利用上部台阶排放下部台阶的部分瓦斯,其台阶长度应根据通风需要和隧道结构安全性、围岩稳定性综合考虑确定。

5.4.3 爆破设计

人工风钻钻眼,Ⅱ类围岩采用短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开挖,台阶长度3~5m;Ⅲ、Ⅳ类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光面爆破,台阶长度不超过8m。爆破电闸安装在新鲜风流中,与掌子面保持200m距离。

洞内爆破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三人连锁放炮制”(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Ⅲ类及Ⅳ类围岩开挖钻爆设计图见下页。

6施工预案

6.1 地质超前预报与超前钻探

隧道采用常规地质素描、HSP地质雷达检测、超前钻探三种方法进行地质超前预报。

已与中铁西南院签订合同,由其负责地质超前预报,主要预测地质围岩、水系、瓦斯。预报采用“HSP声波发射法为主要手段的综合物探技术”,由中铁西南院研制的ZGS1610智能工程探测声波仪,以及配套的系统,分析软件系统,预报循环长度为30~50m。

超前钻孔采用YG100E钻机,φ100钻孔,长度20m。

初探:根据HSP地质雷达检测结果和设计资料,接近突出煤层时,在距煤层位置15~20m(垂距)处的开挖工作面打超前探孔1个,初探煤层位置;

复探:在距煤层10m(垂距)处开挖面上打3个超前探孔,并取岩(煤)芯,分别探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上部及左右部位煤层位置。

掌握并收集探孔施工过程中的瓦斯动力现象。

钻孔过程中观察孔内排出的浆液、煤屑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由地质工程师根据设计地质图、地质预报资料、钻孔资料、掌子面的地质情况等进行综合描述分析,确定施工方法。6.2 瓦斯提前排放

根据超前预报及超前钻探的资料进行瓦斯突出的判定,当瓦斯压力P≥0.7Mpa,瓦斯散放初速度△P≥10,煤的坚固性系数f≤0.5,煤的破坏类型为Ⅲ类及以上时,在掌子面上钻孔施作卸压孔。钻孔排放参数如下:

钻孔排放位置设在距煤层垂距不小于3m的掌子面上;瓦斯排放由具有有经验的专业队伍施工,以保证安全。施钻时各孔均穿透煤层,并进入顶(底)板岩层不小于0.5m;钻孔排放布孔时,在煤层厚度1/2处的孔距不大于2倍排放半径,一般孔底间距不大于2m;

当煤层倾角小、煤层厚、一次排放钻孔过长、俯角过大时,可采用分段分部多次排放,但首次排放钻孔的穿煤深度不得小于1.0m;

下部台阶瓦斯排放应采取下列措施:可在上部台阶底部打俯角孔排放;孔距与排距宜为1.0m;每排排放钻孔连线应与煤层走向平行;

排放孔施工前加强排放工作面及已开挖段的支护,防止坍塌造成突出;

排放孔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施钻,钻孔过程排专人检查其角度和长度;

排放孔施工过程中注意观察各种异常情况及动力现象,当某孔施工中动力现象严重,可暂停该孔施工,待其他孔施工完后再补贴该孔;

每钻完一个孔后检测该孔瓦斯浓度,以后每天进行两次,掌握排放效果和修正排放时间。

在超前卸压孔施工过程中,加强掌子面瓦斯浓度和孔内瓦斯浓度监测,通过对浓度变化的分析,研究下一步通风方案和开挖施工措施,确保掌子面瓦斯浓度达到0.5%以下。

6.3瓦斯塌方处理措施

6.3.1对塌方体上方聚积的瓦斯设置局部通风排除;

6.3.2对塌方地段的岩隙加强监测工作,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及时发出险情报告。

6.3.3塌方地段尽快衬砌,封闭瓦斯。7施工应对措施

7.1 瓦斯地段施工技术措施 7.1.1 建立健全监控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责任(1)监控组织机构

针对董家山隧道围岩中赋存瓦斯的特点,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基础上,成立了相应的瓦斯安全管理机构,在施工作业队成立通风防爆班组,组织瓦斯检测和结果分析工作,各工作面配备瓦检员,实行日夜现场检测、收集数据。聘请有经验的地质专家和煤矿安全顾问,在此基础上组建成立以经理为组长、生产、安全副经理和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参加组织实施的防爆领导小组。瓦斯防爆领导小组见下页。(2)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在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制、安全检查制、班前安全讲话制、周一安全活动制、安全设计制、技术交底制、临时设施检查验收制、交接班制、安全操作挂牌制、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制、安全生产奖惩制等十二项管理制度,同时经理部根据人员分工和机构的设置制定项目经理、副经理、项目总工、工区主任、施工队长、项目部办公室、物设部、安质部、财务部、派出所和工会、共青团、安全员的岗位安全职责。(3)建立健全瓦斯隧道施工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①瓦斯隧道爆炸物品管理制度。

②瓦斯隧道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③洞口空压机房人员安全防范措施。④紧急救援与抢险制度。⑤通风工岗位职责。⑥瓦检员的岗位职责。⑦瓦斯防爆防火安全警械制度。⑧瓦斯检测、监控、报告报告制度。

⑨瓦斯隧道爆破安全管理规程,洞内爆破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三人连锁放炮制”(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确保瓦斯浓度小于0.5%后方可施工。⑩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管理制度。

○11瓦斯隧道仪器、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12瓦斯隧道钻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3 瓦斯隧道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4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当瓦检员发现异常情况口,可直接下达停工指令,指挥施工人员有序撤离。

(4)建立瓦斯隧道的信息逐级汇报制

每道工序施工前,瓦检员必须在现场认真检测瓦斯浓度并做好记录,有责任告知该区域是否安全,瓦检记录表上需明确注明,值班领工、当班班组长现场签字,并填写施工作业区瓦斯检测告示牌,每个班组不得少于三次,不得漏检和弄虚作假;作业班组在施工过程中,有权利监督瓦检员是否在现场按规定频次检测。

每日安检员将瓦检资料归类整理后上报经理部安质部,安质部将资料上报公司安质部,公司安质部将每周瓦检资料整理后上报集团公司安质处,达到对瓦斯的逐级监控。

(5)强化瓦斯知识培训

凡是参与董家山隧道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防治瓦斯的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发证上岗。让每位干部、职工了解事故发生的预兆和规律,掌握事故防治和应急措施,工人熟悉本工种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对于电工、爆破工、瓦检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特殊工种,必须经专业机构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6)建立奖惩制度

在经理部实行安全奖惩制度,对发现违规操作并及时制止和上报的职工进行奖励,对违规操作人员进行严厉惩罚,造就人人自觉、遵章受纪的氛围。7.1.2 瓦斯施工技术措施(1)瓦斯的有效监控 ①瓦斯的自动监控

在董家山隧道设立瓦斯监测中心,安装KJ90型矿井瓦斯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对洞内瓦斯、风量和主要风机实施风电瓦斯闭锁及风量控制,及时准确地对洞内各工作面的瓦斯状况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控。将洞内各监测点采集的数据经过矿用监控仪传输到洞外,通过通信接口及系统软件智能化处理由终端显示,并伴有声光报警,可有准备、有预见地防止瓦斯隐患,保证了隧道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有条不紊地进行。②瓦斯的人工监控

设立专职瓦检人员:每个洞口9人、3班倒连续检测,检测人员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保证每班洞内同时有三名瓦检员,以确保掌子面、模板台车随时有一名专职瓦检员,另一名瓦检员巡回在横通道、断面变化处检测,并且保证有一名副经理值班。

带班作业人员及工班长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瓦检仪,保证每个工作面及二衬砌地段瓦斯浓度随时监控;瓦检员必须随时配带光学瓦检仪,重点部位必须使用光学瓦检仪,坚持使用瓦斯断电装置连续监测,其探头悬挂位置要能反映隧道风流中瓦斯的最高浓度。③技术培训

KJ90系统采购合同的签定宜投入使在系统用前1个月,合同签定后即可选派人员参加培训,提前掌握。在随后的设备安装、调度过程中再次进行学习。待厂方技术人员对其技术能力进行确认后,上岗操作。④设立洞口门岗

洞口门岗坚持24小时值班,门岗设洞内工序状态揭示牌,所有进洞施工人员分工序挂牌上岗、下班摘牌离岗,其他人员需进洞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在洞口值班室登记方可进入,洞内施工机械实行进、出登记制,并建立详细记录台帐。(2)稳扎稳打预防塌方,防止瓦斯突出

及时根据收集前方地质资料调整开挖方法和循环进尺。采取“超前探测、提前排放”,有效降低瓦斯压力,杜绝瓦斯涌出的可能。(3)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

①洞内不间断通风,并根据隧道的瓦斯浓度情况,调整风机的档位,同时采用局扇防止瓦斯积聚。设置专人对通风设施进行检修,安设活动支架,提高出风口角度,使风直接吹入拱部,以稀释洞顶的瓦斯浓度,局部通风机与掌子面的距离始终保持5m左右,使掌子面的瓦斯浓度控制在0.5%以下。

②对瓦斯易积聚部位,隧道加宽段、防水板后、坍腔内以及横通道设置局扇或用高压风管等设备,实施局部通风,消除瓦斯积聚的隐患。7.1.3 防火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防止点火源的出现对瓦斯隧道来说是一个严格管理的问题。施工中做到日日不松懈,班班严格执行机电、放炮、摩擦撞击、明火等的防治规定和措施。提高洞内工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加强防火防爆意识,大力宣传洞内的防火防爆知识,贯彻执行有关规定,发现隐患和违章严肃处理。(2)设置更衣室 在隧道左右洞口外分别设一处进洞工作人员更衣室。配备全套进洞施工人员所需的纯棉工作衣物,并在更衣室内设置简易洗浴间,方便职工下班冲洗。更衣室内严格按照煤矿下井前制度管理(佩带自救器、毛巾),在储物柜内放置全部物品交出钥匙后方可领取进洞衣物。出洞下班时先交还工作服才能领取储物柜钥匙,杜绝私自夹带物品进洞。(3)防止放炮火源

①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有突出地段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的含水炸药。不使用不合格和变质、超期的炸药。采用参加了消焰剂的煤矿安全炸药。雷管总延时时间≤130ms,使雷管延期小于瓦斯爆炸所需的感应期,以保证不会引燃、引爆瓦斯;

②有爆破作业的工作面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的瓦斯检查制度,保证放炮前后的瓦斯浓度在规定的界限内;

③禁止使用明接头后裸露的放炮母线,放炮连线、放炮等工作要由专门的人员操作,严格“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④炮眼的深度、位置、装药量符合该工作面“作业规程”的要求,炮眼充填填满、填实,严禁使用块状物或可燃性物质代替炮泥充填炮眼,用温炮泥和粘土堵塞炮眼; ⑤禁止放明炮、糊炮;

⑥严格执行火药、雷管的存放、运输管理规定,放炮员要持证上岗。(4)防止电气火源和静电火源

①隧道内电气设备与作业机械均使用非防爆型,其他行走机械严禁驶入; ②在高瓦斯地段全部使用防爆电器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电缆、配电箱、防爆灯具以及喷浆机、输送泵等施工机械; ③机动车辆和施工机械采用防爆设备,隧道内车辆限速10km/h;

④洞内电气设备的选用符合防爆要求,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防爆电气在进洞前由专门的防爆设备检查员进行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洞内供电应做到:无“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有接地装置;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局扇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装置;

⑤为防止静电火花,洞内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树脂)制品,其表面电阻应低于其安全限定值。洒水、排水用塑料管外壁表面电阻小于1×109Ω,风压管、喷浆管的表面电阻小于1×108Ω。消除洞内杂散电流产生的火源首先应普查洞内杂散电流的分布,针对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杂散电流。(5)防止摩擦和撞击点火

防治的主要措施有:在摩擦发热的装置上安设过热保护装置和温度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在摩擦部件金属表面附着活性低的金属,使其形成的摩擦火花难以引燃瓦斯,或在合金表面涂苯乙烯醇酸,以防止摩擦火花的产生;如工作面遇坚硬夹石或硫化铁夹层时,不能强行截割,应放炮处理。为防止产生撞击火花,装碴前必须将石碴洒水湿润;拆卸钢模板和架子时,均使用木锤。(6)防止明火点燃

①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和易燃物品进洞,必须带入洞内的易燃物品要经过项目总工程师的批准,并指定专人负责其安全; ②严禁在洞内使用明火或吸烟;

③尽量减少洞内电焊、气焊作业;特殊的、不可避免的焊接,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在焊接、切割等工作地点前后各20m范围内,有检测人员现场检测,瓦斯浓度必须小于0.5%。并不得有可燃物,两端各设一个供水阀门和灭火器,并在作业完成前由专人检查,对焊接部位进行降温,确认无残火后方可结束作业。回风巷道内不准进行焊接作业;

④严禁在洞内存放汽油、煤油、变压器油等,洞内使用的棉纱、布头、润滑油等必须存放在有盖的铁桶内,严禁乱扔乱放或抛在隧道内。(7)防止其他火源

除撞击、摩擦等引起的火源外,地面的闪电或其他突发的电流也可能通过洞内管道进入这些可能爆炸区域而引燃瓦斯,因此,通常应当截断通向这些区域的铁轨、金属管道等。(8)消防措施

①利用隧道供水系统兼作消防用水系统;

②隧道内高压水管路每隔50m设置1个阀门,以备消防急用; ③洞内设置灭火器及消防设施,并保持良好状态。(9)火情处理规定

①引起火灾时,不得停风,但要掌握控制风向、风量; ②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切断电源; ③不能直接灭火时,设置防火墙封闭火区。7.2 安全保证措施 7.2.1 安全保证体系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为副组长、工程施工队队长为安全员的安全小组,并配备一名副经理专门管理安全生产,同样,在每个施工队中也设立一个专职安全员。经常性地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施工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每个施工环节制订施工安全措施。安全组织机构框图见下页。7.2.2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专职的安全管理机构,制订严格的施工安全制度;(2)在复工前组织对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进行安全演练;

(3)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机手熟悉各自机械的安全操作方法,各工种必须遵守各自的安全生产守则;

(4)配套好安全防护设施、装备,在隧道重要安全装置处悬挂安全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安全带、安全帽等;(5)对全体人员都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6)石方爆破工程的施工方案必须报请当地相关机构批准后,方能组织实施。(7)石方爆破工程的作业人员必须经当地相关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有效操作证,才能进行施工。

(8)对易燃易爆物品实行专人专管,严格执行有关规定;(9)在施工必要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10)安全管理小组、专职安全员时刻对生产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1)安全生产措施不落实不准动工,安全员挂牌上岗,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12)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对表现突出的班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违反安全生产的班组和个人,予以严厉的处分和处罚。7.2.3安全保障检查程序 安全保障检查程序图见下页。7.2.4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1)隧道施工人员到达工作地点后,领工员首先组织大家分头检查工作面、机具设施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详细检查围岩及初期支护是否有变化,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和裂纹,应及时加固处理。

(2)爆破器材的使用遵守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条例》。爆破器材的加工,在洞外的加工房中进行。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严禁穿化纤衣物。

(3)爆破后立即进行通风排烟,距爆破时间15min后,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以下各项检查并妥善处理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有无瞎炮及可疑现象;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两帮有无松动的石块;喷锚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工作面通风状况如何,烟尘及污染的空气是否超标。进入隧道的内燃机械与车辆,应设置尾气净化装置,并加强装运碴作业期间的通风,加大通风功率,做好通风设计,保证洞内空气清新。

(4)施工期间,现场施工负责人将会同有关人员对各部进行定期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指派专人检查,当发现喷锚支护变异或损坏时,立即增设锚杆并复喷砼或增设钢支撑,必要时立即衬砌。

(5)当发现量测数据有突变或异变时,及时通知现场负责人,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施工作业安全。

(6)所有工作人员在更衣室内交清所有物品后方可进洞施工。携带的工具防止敲打、撞击,以免引起火花。洞内遇有险情或当警报信号发出后,必须绝对服从有关人员的指挥,有秩序地撤离危险区。

下载论文:隧道渗漏水技术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隧道渗漏水技术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隧道论文

    隧道新技术新理念及发展趋势 摘要:隧道通常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修建在岩层中的,称为岩石隧道;一类是修建在土层中的,称为软土隧道。近年来,随着......

    隧道渗漏水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隧道渗漏水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刘会迎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安 摘 要 本文在介绍我国铁路隧道渗漏水的基本情况、主要危害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防排水......

    《IP_隧道技术》

    IP 隧道技术:基础篇 隧道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在网络之间传递数据的方式。使用隧道传递的数据(或负载)可以是不同协议的数据桢(此字不正确)或包。隧道协议将这......

    隧道施工技术

    浅析隧道施工技术 摘要:Ⅱ类围岩、Ⅲ类围岩浅埋段及Ⅲ类围岩深埋段喷射25#混凝土厚度分别 为25cm、20cm、15cm,Ⅳ、Ⅴ类围岩喷12cm、8cm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法,混合料采用拌合机......

    隧道施工技术总结(精选5篇)

    郑西客运专线ZXZQ04标段 台村隧道施工项目 [2006年]施 工 技 术 总 结 中铁三局集团郑西客运专线五公司三经理部台村隧道 2007年1月2日 隧道2006年施工技术总结 隧道施工技......

    隧道测量技术交底

    红军隧道测量技术交底1.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应......

    镇江谏壁电厂地下电缆隧道渗漏水的治理

    镇江谏壁电厂地下电缆隧道渗漏水的治理 作者:佚名 日期:2010年01月25日 来源:本站原创【字体:大 中 小】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一、工程概况镇江谏壁电厂始建于1959年,至今发电......

    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隧道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动力线路一、设有斜井、竖井的隧道,在施工中应设置两路电源供电,当一路电源停电时,另一路电源应保证全部负荷的供电。在两路的电源线上,不得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