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岭学校导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阐释
秦岭学校 语文“导、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详解
依据《秦岭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关于进一步完善提炼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经过认真学习、讨论,共同探讨,结合新课程理念,我们把语文教材分解为以下五种课型,并初步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操作要求,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逐步完善。
各课型教学步骤和操作要求如下:
一、阅读教学课
(一)课前预习----导
1、教师提前出示学案,组织学生自主预习。学案重在引导学生正确活动,要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
2、学生课前根据导学提纲中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相关材料,落实学案内容。
3、学生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搜集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并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
(二)课内探究----学
1、自主探索梳理疑难
①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自读课文,积累、巩固生字、词、注意读音、字形、含义。②感知课文内容,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 四个大方面初步认识文章,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和体验。③梳理预习中的认识和疑问,将遇到的疑问形成简要的问题。
2、互助交流解决疑难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包括基础知识和问题疑问。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组长组织确定小组问题的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留待提交班级进行讨论、探究。
3、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讲
①有层次、有梯度地深入揣摩、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归纳、整理文章写作方法。对于语言的揣摩和品味,可以重点从方法的分析、关键词语的把握、准确的诵读指导、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等方面探究语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
②引导学生将课外材料引入课内,用课外语言材料丰富、补充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对文章语言的感悟。
③在局部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对关键问题或关涉文章重点的问题深入探究,探究文章主题、情感、思想等,感悟文章的深刻主题。
4、把握重点有效训练----练
①在梳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规律,设置适量练习进行有效训练; ③进行课堂教学重点检测,及时反馈检测,查漏补缺。
(三)课后拓展延伸---讲练结合
1、延伸训练:完成与文章有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2、主题阅读:根据文章的主题及重点,指导学生阅读主题学习相应的文章。
3、反馈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做反馈矫正。
二、写作评改课
(一)课前准备---导、学结合
1、明确预习目标:教师提前预置文题,明确写作的任务和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预习。
2、设计预习问题:引领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
3、探究预习疑惑:通过预习,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和答案。
(二)作文指导与写作
1、指导:----讲
①审题:先让学生自己审题,小组讨论探究话题的内涵及其含义揣摩作文题目所允许取材的性质和范围。
②指导:师生列出习作目标并对重点目标进行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每个目标的具体分值和记分方法,激励学生完成训练目标。
③交流:取材性质和目标确定后,让学生考虑自己想写的具体事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评选出优秀的、新颖的素材,在全班交流、评价。目的是让学生矫正自己达标误差,扩大取材范围,开拓写作视野,并修正自己本次写作的素材。
2、写作----练。根据写作要求中的重点和常规目标,学生开始作文
3、批改---练:
①师批:学生成文的速度不相同,总有十余名学生写作的速度比较快,这些早完成的同学可以拿着作文到讲台上找老师批阅,老师当面指出习作的成功与不足,根据“批改要求”填好每一项目标的得分及共计分数,并且把典型的问题和优点记在作文批改记录上,以备后面讲评,然后让学生回去修改。
②组长批阅:组长批阅和教师批阅形式一样,当面指点、打分,然后学生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用红笔修改自己作文不妥当的地方。因为牵扯到小组组员竞争,每个竞争小组的三个成员,可以在组长批阅对手的文章时,进行监督或者提出异议。不管是组内解决不了的纠纷,还是组长在批阅过程中难以判断的问题,都找老师定夺,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批改记录中,典型的作预备讲评。
③修改:学生明确自己习作中的问题后,不管修改还是重写都必须在作文本上进行,这样组长可以对比第一次的批阅进行复查。如果是小错误,直接在作文中进行修改;如果错误比较大甚至需要全文重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4、讲评。----讲
①教师根据本次习作规定的重点和常规目标的得分情况进行过关人数统计。如果某个训练目标过关人数不足四分之三,那么这个目标将继续成为下一次习作的重点训练目标。如果重点目标只有少数不过关,那么这个目标就成为下一次的常规目标。
②逐项统计每一项目标的达标情况,分析典型问题并及时评价,同时欣赏优秀文章,学习优秀文章的写作经验。
三、测试讲评课
(一)课前预习----导
1、分析体验:展示要求,引导学生自主理解、体验知识的重要程度。
2、纠错寻因:学生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找出每道错题的出错原因,把做错的题进行错因归类。
3、查漏解惑:总结知识的遗漏点和迷惑点并进行归类,设计相关问题加以强化。
4、总结启示:学生自我总结本次测试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明确哪些知识点需强化。
(二)课内探究---学、讲结合
1、考情分析,确立目标:明确学生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2、自主合作,互补完善:学生自主查找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部分学生不能解决的题目及疑问,可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好记录
3、展示思路,暴露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或让部分学生展示讨论的结果,也可以有准备地让个别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造成这些错误
4、释难答疑,分类点拨: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分类,点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通过生生、师生合作的形式解决
5、变式训练,归纳提升---练
6、反思总结,自我整理---练
(三)课后拓展延伸
1、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再设计一些相应的逆思路题或变式题进行二次过关考试。---练
2、反馈评价:教师要及时批阅二次过关试卷并做反馈和矫正。---讲
四、专题复习课
(一)课前预习---导、学结合
1、教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确定专题复习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课前检测,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以此了解学生对专题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确定复习重点。
2、教师提前出示复习提纲,明确复习的基本内容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设计务求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3、学生课前根据复习提纲提示的内容,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材料,搜集有关专题的相应知识性材料。
(二)课内探究---学讲结合
1、自主复习,梳理知识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复习提纲,结合课本材料,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复习,初步感知所要复习的内容,主动构建本专题的知识网络。在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在学生自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复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
2、合作探究,判断归纳
在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后,教师要注意选择与复习重点相关联、锻炼学生分析能力、拓展 延伸知识的探究性题目,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需要先自己独立思考,解决有关问题,对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做好记录;之后,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本组成员出现的疑难点、易混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和点拨,并随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分析和利用情况。
3、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结合语言材料展示各组对知识的理解,全班在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教师的点拨,一是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纠正错误的;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作出准确答复;三是对各组普遍感觉理解困难的内容,重点讲解,归纳方法、规律。教师的点拨要有意义,不能仅局限于对学生回答的简单重复,更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学生应用复习过的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进行巩固训练,拓展迁移。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批、互改,当堂反馈矫正。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巩固中掌握知识,在运用中转化能力,在能力展示中有所创造。
(三)课后拓展延伸----练
1、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复习的相关知识并辅以巩固练习。作业内容可以体现层次性,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作业。也要体现探究性,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在阅读中,关照复习重点,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
五、专题探究课
(一)课前准备—导
1、教师提前出示专题探究的内容,由学生设计和组织活动。
2、学生根据活动提纲,查阅相关材料,落实探究的内容。
3、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对需要讨论探究的内容,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
(二)课内探究----学讲结合
1、自主思考
①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专题探究活动提纲,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自主整理材料,整理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深化、补充和完善。
②教师深入学习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现场指导和适时的点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确定重点探究的内容,对材料进一步进行取舍,并查找相应资料,形成文字材料。
2、互助合作
①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探究的重点内容。
②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小组同学互相补充完善,形成统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合作制定活动计划,合作搜集研究相关资料。
3、交流展示
①教师精心创设交流展示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展示中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②学生可以结合材料展示各组对专题探究内容的理解,在全班交流中实现知识的共享和思维的碰撞。③教师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一方面要进行活动指导、方法指导、评价指导;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协调听者与说者双方的互动,组织各组同学对展示小组的研究进行点评,提升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总结提升①在梳理专题探究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在文章主题上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自身感悟解读课文,使语文学习生活化;
②在写作方法上适当归纳,总结写作规律,指导学生写作。
(三)课后拓展延伸---练
1、进一步梳理课堂探究的材料,继续搜集相关材料,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专题探究活动研究报告”。
2、围绕相关主题,确定进一步探究的重点,形成新的课题研究思路。秦岭学校“导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阐释
我们认为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本”。其目地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收到的效果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我校教师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多科的教学模式,认真总结归纳,讨论修订。我们构建了“导——学——讲——练”初中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
①检查预习情况,对作业进行讲评,并导入新课。②引导学生明确本节学习目标——给出学习目标。③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给出自学指导
④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要时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导”的方法
(一)利用教师自身的言行来导入
在上课之初,教师利用自身的语言技巧,将课堂教学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1.悬念导入法
“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揭开“谜底”中来。2.类比导入法
数学中不少概念、性质、定理就是从类比推理中发现的。因此,新课采用类比引入是很有裨益的。3.顺口溜导入法
顺口溜有一种自然的流畅感和诙谐感。而复习课学生往往认为是重复,没意思。因此,采用顺口溜引入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上“解一元一次方程”这节复习课时,为引起学生对运算符号法则的注意,可采用顺口溜引入:如果分母是小数,先化系数为整数;去掉分母要注意,每项都乘公分母;分子定要加括号,不可疏忽不可忘;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掉括号全变号;括号里面套括号,边去括号边合并;移项千万要小心,改变符号不能忘。一见顺口溜,学生就活跃起来了,情不自禁地跟着溜起来,还主动记在书本上,出于好奇、好动、好问,有的还忙着翻书,找题验证,有的聚精会神,再把学过见过的题在脑海中“过电影”。这种引入不仅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而且能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二).满足学生表演的欲望来导入
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我们尽可能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来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1.讨论导入法
讨论导入即老师有意用错误观点或似是而非的观点导入新课,使学生展开讨论,以解决教材难点的一种方法。2.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尤其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运用。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设计,常常集新、奇、趣、乐、智于一体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它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新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3.竞赛导入法
好胜是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根据这一特点,以竞赛的方法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如讲“平方差公式”这节课,先设计一组计算题: 1)(40+1)(40-1)
2)(a+2)(a-2)
3)(a+b)(a-b)
4)(1+2x)(1-2x)
5)(3m+2n)(3m-2n)
6)(-x+2y)(-x-2y)比一比看谁算得既准确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竞争的心态,进入新知识探索的最佳状态。
(三).借助各种教学的媒体来导入
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如电脑、投影仪、VCD、录音机相继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1.实验导入法
教师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来巧妙地引入新课。这种方法往往能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2.图画导入法
利用图画的艺术语言导入新课,可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丰富的内涵。3.音乐导入法
二、学 ⑤课外学习,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课前布置学生课外独立学习(或预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或预习)。也可下发预习提纲,让学生按预习提纲进行学习。
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学指导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等,教师巡回指导。学的方法 1自学
通过自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了解教材是分几部分阐述知识点的,并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和问题。教师应提出自学的要求教会自学方法。一般先分析,后概括。分析时抓住重点例题或知识点,挖掘知识的实质,概括规律或方法。自学时要求边读边思索边圈点,用笔画出重点之处,随时写出自己的体会或疑难问题。如果内容比较多,教师可先指出重点自学的部分。对于较难内容,教学时教师可在自学前提出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能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要点或实质; ②几个问题,难度上层层递进,内容上前后沟通,能引起学生思考; ③简洁,明了 2讨论。
根据学生讲解时提出的疑难问题,或者感到学生经过阅读讲解对某个重点内容或关键部分仍然认识模糊,或认识肤浅,教师可提出
一、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研究。通过解决这
一、两个问题,使学生澄清认识,加深理解,真正掌握知识。
一般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全班为单位)讨论,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好差生搭配,便于讨论时先进带后进,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讨论完,选择
一、两个组汇报、交流情况,统一认识。最后教师给以必要的评价。3初试验证。
通过读讲探究,学生初步掌握了新知识,迫切需要运用刚刚自学到的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教师投其所好,设计一、二道基本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讲述解答的过程和根据,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读弄通教材,是否真正理解掌握新知识。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讲
⑦小组合作解决组内每个同学的疑难问题——兵带兵
⑧全班合作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兵帮兵、师帮兵、兵帮师
⑨教师质疑、启发、补充、讲解。这里在学生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理解不透彻,甚至还有疑惑时教师可进行质疑、启发、讲解。教师要讲解重点、难点,讲学生不会的,讲规律、讲方法、讲技巧。
讲的方法 1学生讲
学生自学教材后,初步掌握了主要内容,并有一定的想法、体会,急于表达出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教材。要求学生讲出主要内容是什么,掌握了什么知识,明确了什么问题,知识或问题(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是怎样阐述出来的,什么地方不明白或产生什么疑难问题。总之,怎么读的,读时怎样想的,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讲。学生的思路不受限制,但要求学生语言要简明扼要、连贯,正确运用数学术语。
讲是学生自学的继续、延伸,通过讲述可以把阅读时获得的知识、明确地问题进一步强化和深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分析、判断和概括,并能迅速选择恰当的数学术语,表达出自己的认识,思想达到高度活跃。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当点拨疏通,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迅速掌握知识的实质。先由学生系统整理新知识。主要归纳知识的要点,如规律、方法等,并指出运用新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给以肯定、补充或强调。2教师讲
(1)要讲重点、讲难点、讲关键。次要的内容、学生已知的内容可以略讲,学生已掌握或可以通过练习和思考得到的内容可以不讲。
(2)讲解的关键是讲思路、讲思想、讲方法、讲联系。数学思维不是仅靠模仿便能培养出来的,要对一个问题进行讲解就要讲清它的来龙去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要精讲,要讲在关键处。要在关键的地方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示范,要在关键的地方主动地多向学生提些“为什么”、“正确吗”、“是什么”、“怎么办”来引导学生质疑思考。
(4)要重视数学语言的运用,讲解的语言要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要准确形象、有逻辑性,要由浅入深,前后呼应,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不要出现知识性的 错误。
四、练
⑩反馈练习——检测 ⑾评价再议 ⑿强化训练
为了提高练习效率,组织练习时应注意“四有”,即有任务、有要求、有检测、有一定的紧张度,还要注意练“三度”,即练速度、练精度、练多维度。注意了这“四有”和“三度”,训练质量会进一步提高。应该在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放羊式练习。训练有内容、无要求、无检测,哪里天黑哪里歇,练得多少算多少;二是包办式练习。教师边诱导边说答案,实际上是讲解的翻版;三是急躁式练习。题量太多,典型性不强。课堂练习一波接一波,一题连一题,学生没有回味的时间,节奏太快,记忆不牢,容易疲劳。四是练习目标不明、层次不清。练习题不够典型,练习不能紧扣教学目标。
“练什么”
(1)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练习的内容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易错点等来确定,习题要精选,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2)练习内容中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适当的能力提高题。只重视基础训练而忽视能力训练,不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每节课在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训练的同时要适当安排一些能开拓学生思维的应用性、探索性的练习。“怎么练”:
(1)练习的布置要有层次性,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地逐步提高练习的要求;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适当考虑以 “一题多变”等形式布置练习。
(2)练习时,要在讲求“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对“速度”的要求。
(3)对练习的结果要及时进行评价。对练习作评价时,不但要重视矫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解题中出现的“一题多解”的现象,注意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善于在练习中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问学生和让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的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科学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必须符合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要求,要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
2.层次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
3.针对性原则。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去考虑,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4.灵活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5.多样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机械重复性的练习,枯躁乏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适量性原则。练习的设计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只注意练习内容少而精,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是达不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反之,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重复性练习,不利于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是劳而无功的。盲目地加大练习量,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那种惩罚性的练习更是不可取的,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所以练习的质量要以一定的数量来保证,而数量又要受到质量的制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数量和质量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尽力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这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始终要追求的一个目标。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导、学、讲、练“教学模式在操作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包含的。在“导”中也有“学”,也有“练”也有“讲”;在“学”中也有“讲”,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讲”中也有“学”,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练”中也有“讲”,也有引导、指导,也有“学”。可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选择的运用。
秦岭学校“导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
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阐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前几次改革的继续和完善。是传统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传承。我们认为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本”。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收到的效果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我组教师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归纳,讨论修订。我们构建了我校英语学科“导——学——讲——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
1、导的内涵:就是导入、引导、指导。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联系生活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出本节学习内容。如直接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等。引导学生明确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各内容所要达到的程度,即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如何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学习,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和指导的含义不仅仅这些,在课的进行过程中还有引导和指导,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当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有障碍时、当师生互动不畅时都需要教师时时进行引导和指导。
2、理论依据
(1)符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原理,“导”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按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其中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气质等。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特别是取得好的学业成绩的另一个关键所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对学习才有动力,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任务之一,它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去学习,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组织带领学生去学习,即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主导作用(主导性)。而导入、引导、指导恰恰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另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的第三个目标。而“导入、引导、指导”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3针对英语这一学科特点,“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Free Talk.主要指复习一些重要的对话及口头用语。此环节可以老师→学生或学生→学生或小组表演等形式进行。
②复习上节课的重要短语及句子。此环节可口头进行,也可以笔头形式进行(如听写或做题)。
③也可复习本节课的生单词及预习检测等。此环节一般需用3——5分钟。
二、学
1、学的含义:学就是课外学习(独立或小组合作),课内学习(课内独立学习和课内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地说: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堂容量,选择是否需要课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内教师要组织学生按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要求或者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探究学习。但必须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就是说“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形成感性认识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理论依据
⑪符合现代教育学原理。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即学习的独立性又是现代教育学中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他们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
⑫符合教育理论中的人的认知规律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程,经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正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过程。
⑬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学”操作环节,针对英语这一学科,课本内容主要为对话和课文,因此我们将分类进行说明:
对话,我们的操作环节一般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1.听录音,回答1——2个问题。
2.让学生以2人或4人小组读对话,理解对话大意并找出本节课的重要短语及重点句子(老师给出汉语并板书在黑板上)。
3.找小组中成绩中等或中下等的学生把答案填上并核对答案。然后读并记忆。
4.讲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及语法要点,并通过举例或造句进行强化练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扎实掌握。
5.给学生练习读对话的时间,可以自己读也可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然后找2——3组表演一下。6.做书上相关的一些跟踪练习题并核对答案。7.课堂小结。课文,重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我们的操作环节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听录音,回答1——2个简单问题。
2.让学生以2人或4人小组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找出本节课的重要短语及重点句子(老师给出汉语并板书在黑板上)。
3.讲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及语法要点,并通过举例或造句进行强化练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扎实掌握。
4.做书上相关的一些跟踪练习题并核对答案。5.课堂小结。
三、讲
1、讲的内涵:就是讲解、讨论、质疑。这里的讲并不是指单纯的教师一个人的讲,其中包含了学生的讲(即兵帮兵、师帮兵、兵帮师)。
讲是交流、交往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讲解讨论质疑的过程;这一步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即解惑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对以有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对知识的提炼、提升、升华的过程,是形成规律的过程,是形成理性认识过程;也是兵帮兵,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导、学、讲、练”教学模式的核心。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符合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指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而这一步正体现了”明辩之”,另外还符合教育理论中人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通过“讲”使学生对知识有了理性的认识。
3、“讲”的操作环节:如果把“导、学、讲、练”中的“讲”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其操作过程为: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内容进行讨论、质疑等。①小组合作解决组内每个同学的疑难问题——兵带兵②教师质疑、启发、补充、讲解。这里在学生对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理解不透彻,甚至还有疑惑时教师可进行质疑、启发、讲解。教师要讲解重点、难点,讲学生不会的,讲规律、讲方法、讲技巧。
四、练
1、练的内涵:练就是训练,也是检验。是对知识的巩固过程,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是知识的迁移过程,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创新过程。
2、理论依据
⑪符合新课程理念,新课改的六大目标第六为: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练”正体现了这一理念。
⑫符合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3)符合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和反馈调节原则
3、“练”的操作环节:
反馈检测。针对英语这一学科,一般为“堂清”小试卷。包括本节课的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及语法要点。这些一般以填空形式出现。后面接着为针对本节课重难点的选择,补全对话及选词填空等题型。一般都当堂完成,时间一般都在5——10分钟。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导、学、讲、练“教学模式在操作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包含的。在“导”中也有“学”,也有“练”也有“讲”;在“学”中也有“讲”,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讲”中也有“学”,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练”中也有“讲”,也有引导、指导,也有“学”。可以说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年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有选择的运用。秦岭学校“导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阐释
在我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针对我校确立的:“导—学—讲—练”的课堂模式,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及“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本”的原则,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联系我们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特点总结出我校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
我们把导分为三种
1、课前导入:采用复习、提问导入、直接导入,设置知识铺垫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故事导入等,不管什么方法导入,都要围绕与本节教学有关的知识及问题导入为本节教学服务,一切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教学目标服务,使教学过程顺理成章。
2、引导学生明确本节所要学习的目标,指导学生如何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学习。
3、疑难引导,遇到难点讲解时,遇到探究问题时,都可根据难度设计必要的引导,为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好知识铺垫,形成思维路径的正确方向。
4、课程结构板块之间的连接引导,为了使课程各板块之间形成统一的整体,做好过渡,才能使学生在进入另一个新的板块之前做好准备,从而更好 地明确接下来要学的知识目标。
二、学:
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刚接触的学科,大部分知识都是靠教师的引导来习,我们采用教师引导学习、自学、探究式学习,复习重复训练式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完成学习的任务。
学的环节常常要安排在引导之后,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来完成,与引导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完成教学目标为宗旨,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素养。
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需要重视的是在探究式学习时要根据自然科学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依据科学探究的的几个环节,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不仅让学生会探究,还要探究与物理有关的问题,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探究课题来研究,来调查,来交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讲:
物理中的讲比较多,但这种讲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在此我们要强调讲与导、讲与学、讲与练之间的联系,以“尽量少讲”的原则,重视学生的理解过程和知识获得过程,反对教师只讲,一味地讲,鼓励学生讲,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的讲与教师引导的讲成为一个统一。课堂上,在需要教师讲时再讲,讲学生不会的,有疑难的,是非补不清,强调讲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即点到为止。
四、练:
练是知识落实的重要措施,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反馈。物理课上的练习无处不在。要符合精讲多练,小循环多反馈的原则,可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
练要精,要及时,要根据时机设计适当难易程度的训练,在课堂教学和复习中的练都要有所不同。另外练不仅要考查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要在练中设计新知识的引导,复习,还要为学生设置知识统一体系形成的总结。总之,练为学习目标和学生素质的形成服务,不能搞成单一的知识落实检查。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素质提高的训练。秦岭学校“导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阐释
在我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针对我校确立的:“导—学—讲—练”的课堂模式,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及“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为本,以新课程理念为本”的原则,联系我们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特点总结出我校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导:
我们把导分为三种
1、前课导入:可用复习、提问导入、设置问题导入,设置知识铺垫导入等,不管什么方法导入,都要围绕与本节教学有关的知识及问题导入为本节教学服务,一切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教学目标服务,使课程顺理成章。
2、疑难引导,遇到难点讲解时,遇到探究问题时,都可根据难度设计必要的引导,为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好知识铺垫,形成思维路径的正确方向。
3、课程结构模块之间的连接引导,为了使课程各模块之间形成统一的整体,做好过渡,才能使学生在进入另一个新的模块之前做好准备,从而更好
地明确接下来要学的知识目标。这是一节课形成完美和谐的必要的环节。
二、学:
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刚接触的学科,大部分知识都是靠教师的引导来习,我们采用教师引导学习、自学、探究式学习,复习重复训练式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完成学的任务。
学的环节常常要安排在引导之后,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来完成,与引导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完成教学目标为宗旨,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素养。
特别强调的是在探究式学习时要根据自然科学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依据科学探究的的几个环节,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不仅让学生会探究,还要探究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探究课题来研究,来调查,来交流。
三、讲:
化学中的讲比较多,但这种讲也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在此我们要强调讲与导、讲与学、讲与练之间的联系,以“尽量少讲”的原则,重视学生的理解过程和知识获得过程,反对教师只讲,一味地讲,鼓励学生讲,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的讲与教师引导的讲成为一个统一。
四、练:
练是重点学习、换角度学习的方法,是知识落实的措施,也是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化学上的练无处不在。可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
练要精,要及时,要根据时机设计适当难易程度的训练,在课堂教学和复习中的练都要有所不同。另外练不仅要考查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要在练中设计新知识的引导,复习,还要为学生设置知识统一体系形成的总结。总之,练为学习目标和学生素质的形成服务,不能搞成单一的知识落实检查。还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素质提高的训练。
和我校总的教学模式的要求一样,我们化学学科以灵活的方式来安排“导—学—讲—练”以科学的方法来使“导—学—讲—练”在课堂教学中和谐地统一起来。
秦岭学校“导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 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应用阐释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遍及全校,为学生终生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根据我校构建的“讲—学—导—练”初中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际,特制定出符合我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模式。
一、“导”
思想品德课堂要求是:当堂完成任务,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复习知识,要全部在课堂上完成,所以在“导”这步环节操作如下:
(1)用2分钟时间检查落实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用问题形式出现)
(2)结合本课内容可采取:直接导入法,创设情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或联系时政导入法。(3)引导学生学习课本有所则重。
(4)指导学生关注书本的黑体字和宋体字。
(5)在课堂教学进行中,要时时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为题进行引导和指导。二、“ 学”
(1)利用现有的条件。以学案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本节课要学医的内容,形式(填空题,简答题,分析题,说明题)
(2)学生个人独立自主学习,有疑问的标出。
(3)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有疑问的做出标记(4)教师集中解决质疑,巡回指导。
三、“讲”
(1)小组合作解决个人有疑问的知识。(2)全班合作解决小组内有疑问的知识。
(3)教室就本科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做强调并结合本课的实际内容和当前时事政治,生活联序起来讲解
(4)结合例题,重关将规律,讲解题方法和讲解技巧
四、“练”
(1)通过典型例题:练书本上的重难点知识,落实课本内容。(2)通过典型例题:练、题型、各类题型,练方法和做题技巧。(3通过典型例题:练习做题的能力,(质量、效率)
当然:“导、学、讲、练”教学模式在操作上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还要灵活运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秦岭学校“导学讲练”课堂教学模式
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阐释
在历史课教学中,我们组是任何运用“导——学——讲——练”的课堂模式的,现作如下说明:
一、导
导入是让学生明确本节所学的内容及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根据历史课的特点我们在上课前通常会采用故事导入法和问题导入法,效果很好。学生们也很接受这种方式,听故事认认真真,听后大部分学生都争抢着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学
课前5分钟我把本课知识结构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课文时能把握主重点内容;课内学生会的不再讲解,只是指导学生分小组探究本课学生有争议的问题。
三、讲
在学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后,教师对本课重难点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做补充讲解。
四、练
这是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落实知识的重要环节。每节课都会要根据本课重、难点与中考题型相结合,给学生出示10道精选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对于材料分析则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只作引导、点评,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加强记忆。
在讲课中,本模式是相互依存的,不是一个个单独个体,因为这种模式是“导”中有“学”,“学”中有“讲”,“讲”中有“练”,“练”中也有“讲”,可以根据所讲内容不断变化的。
秦岭学校地理学科“导、学、讲、练”教学模式
落
实
方
案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学校提出的“导、学、讲、练”四步教学模式,经过任课教师的充分讨论,制定本落实方案。
每节新课前,精心准备好讲义,并印发给每位学生。教学中,以讲义为线索,落实“导、学、讲、练”四个环节。
一、导
采取复习导入法。讲义第一部分为复习检测内容。将上节课的重
难点以问题形式出示给学生,要求学生用5分钟左右时间完成。在充分复习上节内容后引入新课。
二、学
采取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讲义第二部分
设置为自学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自学。本环节设定时间为10分钟左右。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就是说“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主。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形成感性认识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讲
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本节内容的难点进行精讲。这
一步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即解惑过程;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同时也是新知识的生成过程。是对知识的提炼、提升、升华的过程,是形成规律的过程,是形成理性认识过程;也是兵帮兵,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导、学、讲、练”教学模式的核心。本环节设定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四、练
练是对知识的巩固过程,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是知识的迁移
过程,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创新过程。讲义第三部分为课堂检测,根据本节重难点出示问题,使学生当堂落实、巩固所学知识,并形成技能。同时从《基础训练》中选取配套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将所有教与学的任务在课堂上完成。此环节设定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导、学、讲、练”教学模式在操作上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包含的。在“导”中也有“学”,也有“练”也有“讲”;在“学”中也有“讲”,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讲”中也有“学”,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有引导、指导,也有“练”;在“练”中也有“讲”,也有引导、指导,也有“学”。
第二篇:“导议练”课堂教学模式
“导议练”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师生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然而传统的教学观使教师们一直把教学看作是“讲课”,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合并。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行为便是教师教“教案”,教“书本”,是教师传授技巧的表演活动。这种教学所产生的结果,就是使学生成为消极的装知识的“容器”,成为教师表演的陪衬者,从而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权利。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为此,我们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化“导——议——练”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即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的重负担、低效率相比,由于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因此更加符合以学为本的基本规律。“导——议——练”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为:
一、导预习,指导自学
对教材的理解不光是教师的事,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让学生在课前对教材有基本的理解,对将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准备,通过课前预习,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对学生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教师要加强指导,即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按教学内容的层次出示一些预习提纲,让学生沿着老师指导的思路,带着提纲,带着疑问去阅读,去分析、发现问题。例如:八年级政治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我是这样布置预习提纲的:
1、解放前是不是每个青少年都能够坐在教室里上课?举例说明。
2、我国相关教育的法律有那些?
3、上不上学是不是只是个人的事?为什么?
让学生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教材有个大致的了解,形成感性认识,随即按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找出与教材相应的知识点,对其进行理解,对于尚不理解的,用符号标出,待老师讲课时,多加注意,把其弄懂。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不仅使学生得到独立的自主发展,形成一种爱读书,会读书,渴望得到知识的良好氛围,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从而使教师处理教材所用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并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议,敢于质疑
在教学中,常常听到一些教师埋怨学生“脑袋笨”,总是启而不发,把课堂中沉默的现象归罪于学生,这是极不公平的,不少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千方百计地将学生的疑问都“格式”化了,答案也标准化了,从而使学生不敢大胆地去议论,去质疑。为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在课堂上的“大包干”、“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打破思维定势,不迷信权威,不拘于“标准答案”,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议、多议的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做到这一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用“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三思想品德教材:“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和尚没水喝”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了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的理论及事例,三个和尚有水喝的比较公平的方法。当学生提出的观点与教师已设计好的不一样时,我们不能马上反驳,如果那样,会挫伤学生的大胆思考的积极性。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地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敢于提出与教材不同的观点,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客观地分析:“众人拾柴火焰高”突出的是集体的力量,“众人拾柴火焰未必高”强调的是集体成员间的组织与配合。“三个和尚没水喝”强调的是集体成员间的组织与配合不好,互相推卸责任,“三个和尚有水喝”强调的是集体成员间的组织与配合好时或借助其他条件时也有水喝。通过以上的分析,使学生有了新的认识,这既保护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一切无疑都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
三、练,激发学习热情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练”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注意“练”,要充分发挥“练”的功能。课堂练习的形式可灵活应用:可以是口头练习,可以是书面练习,也可以是竟答的方式来练习,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理论性的东西较强,学起来比较乏味。加上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们都有“表现欲”,展现自己的心理,并喜欢竞技活动。因此,课堂练习我通常采用竟答的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成两大阵容——甲方、乙方开展竞赛活动。活动的规则是:双方队员设计问题分别向对方提问,“会提问题”和“能答问题”都可得分,最后累计双方的积分,评出获胜一方,在练的过程中,老师充当评判员的角色,对学生的论答给予正确的评判,并针对相关知识及时点拨。在竞赛过程中,同学们为了击败对方,认真阅读教材,绞尽脑汁地设计问题。他们提的问题很广,也有一定的深度。如:1、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为什么?如果看到某人偷东西,能否当场对其进行搜查?2、公民的人格不受侵犯,那么王某把李某曾做过小偷的事告诉别人,这属不属于侵权行为?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那么小王家里来了客人,而客人一直呆到深夜11点还不回去,叫他回去,他还没有打算回去的意思,这属不属于侵犯公民住宅的行为?这样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从“苦难的深渊”中解放出来,由对学习“望而却步”转为跃跃欲试,知难而进。
四、“导——议——练”课堂教学的体会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体会到“导——议——练”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方面,确实有很好的效果。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学生作为教师表演的陪衬者、消极的装知识的“容器”的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此看来,“导——议——练”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教无定法,我相信还有更佳的教学方法,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第三篇:“336”课堂教学模式简单阐释
“336”课堂教学模式简单阐释
“336”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是:先“学”后“交”再“教”,“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教师要当好导演,把舞台让给学生,教师不当“饲养员”,要做“牧羊人”。
“336”课堂教学模式简单阐释
“336”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是:先“学”后“交”再“教”,“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教师要当好导演,把舞台让给学生,教师不当“饲养员”,要做“牧羊人”。“336”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试行已经有半个学期了,我虽然没有进行实验,但是听了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值得我们进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下面就我的一些看法与同仁们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正确理解“三性”
知识性--知识性是基础,对知识本身的传授是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做得最多最扎实的部分。这有历史传统,我国古代的教育方式,私塾的学生一般并不要求学生理解知识本身,他们推崇的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准确地向学生讲解和呈现知识是必要的,“336”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如何评价一节课的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一看关键知识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练习的设计是否有梯度。二看关键的知识是否落实到位。
个性--对教学素材是否能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学生个性是否得到表现、张扬,思维是否个性化。善于听的、善于看的、善于想的、善于讲的、善于做的、好静的、好动的、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是否得到相应的照顾,是否关注了学得慢的学生。
创造性--一看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否被激发。二看创造效果,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原因没有的学生说出来了,做出来了,或者整合了,并且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视为有创造性了。数学课中指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语文课中,让学生在学习完课文后在插图上配上一句话;学习了课文以后,老师让同学们对课文中的喜欢的人物说一句话……
二、有效处理“三动”
互动--一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二看小组合作是否达以下指标:1小组合作中有无角色的分工。2学生间有无亲和力,气氛是否融洽。3是否互相照顾,互相关注。4是否会利用资源。5是否会倾听。6合作成果能否共享。三看动静转化情况,大动、小动的安排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一节课小动2-4次,大动1次为宜,但也要根据各学科实际和每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而定。
主动—“336”教学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堂充分体现放主动权,我们看主动性在课堂上体现主要看三方面。一是主动权交了没有。二是在哪个环节、哪个操作点交的。三是交得怎么样。
能动--主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要注意做到在保持全体同学学习积极的基础上,对个别在某方面有爱好、有特长的
学生进行个别的鼓励,使其产生探究动机,并且持续关注学习内容,产生能动效应。简要说:一是感兴趣,二是有动机,三是有效应。
三、灵活运用“流程”
第一环节:课前预习教师分发《导学案》,明确预习学习目标和应完成的任务、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届时展示什么问题等。这一环节不是放任学生自由预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教师应明确《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分析:
让学生在下一节课上课开始就明确学情展示内容,学生课后学习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中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我们让60%的学生自主掌握6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再让80%的学生掌握8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培养目标:
①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做什么。②明确自学方法。例如,看书是围绕思考题看书独立找答案,还是边看边联想回顾,解决疑难。③要明确布置给学生的课后作业。学生要认真按时完成,遇到的问题应积极探索,自己不能解决
时,要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④布置任务要适当,大约用20分钟时间完成。
第二环节:依标自学
“依标自学”这里主要是指“课内预先”学习。即教师先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念一遍,目的是使他们明确本节课要学会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能力。然后要求学生再读细化出来的“学习提纲”,并且检测“学习提纲”中课前需要预习的内容。
分析: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体现“先学后教”。其目的一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二是为了让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教”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
培养目标:
①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②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惯。③鼓励优秀的学生进行跳跃式的超标学习。
注意问题:
这一环节要解决好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教师要把学习方法、注意事项交代清楚,明确告诉学生自学课本哪些部分。②要给学生留足独立看书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③教师中途不要插话,以免打乱学生思维,但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三环节: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既不同于传统教学仅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法,也不同于放任学生自发学习的“放羊”式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组织下把“学习提纲”中的问题系统地进行讨论、交流,以便达到共同掌握的目的。在这里互动主要是小组互相讨论、释疑、提出问题的学习方法。它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个性的发展,又有利于创设课堂学习气氛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
分析: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交流、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交流。自主学习任务交流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交流,不能为交流而交流,为活动而活动。
培养目标:
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②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和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③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从而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⑤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性思维。
注意的问题:
①小组互动时,由组长负责,他要起到带头作用,做到“兵教兵”、“兵带兵”,使学生树立自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学欲与合作能力。这一做法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掉队。②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带兵”、“兵练兵”、“兵强兵”。③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相机指导。
第四环节:小组展示
本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深入研究、归纳总结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将教师的角色定义为组织、评价、补充、完善、修正等,重点讲知识背后的东西,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做到三“忌”一“提倡”。一忌讲解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二忌“另起炉灶”式的讲解,即不顾学生思路的讲解以及对学生已经讲得很明白的地方再进行的重复讲解;三忌就题讲题,缺少必要的规律方法的归纳、提升以及运用巩固。提倡教学补偿,“补偿”是教学中抓落实 的重要环节,其关键是“补”的针对性。在教师精讲后,可由学生自己改错,补做原来不会或做错的题,针对典型错误进行变式训练与补偿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
第六环节:达标检测
这个环节老师们经常用,就不作多的说明,但提几点注意问题:一是检测题(也包括单项检测问题)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做到检测题都具有针对性,目的性。二是检测题要有梯度。题要反复筛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由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再发展到德育目标。三是检测题形式要多样化。对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习题,形式要多样化。例如:填空题、改错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等。四是检测题要覆盖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且要重点突出、代表性强。对同一目标试题在同一档次试题中尽量少重复,以免影响其目标的试题量。
四、完不成任务的原因 原因分析:
1、课前预习任务检查力度不够,在课前不能明确知道多数学生的预习效果,因为部分学生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导致课堂预习检查环节超时,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备课过程中不能充分备学生,过高的估计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不能恰如其分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备课。
3、导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量偏大,个别题型书写量大,耽误了一些时间。
4、不能完全放手,过于依赖到导学案,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羁绊和束缚。
5、学生进行互助小组讨论、质疑等所用时间超出预想。
6、教师讲解面面俱到,不能做到精讲。
解决的办法:
1、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课前的预习检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根据具体的学生理解及预习效果,设计合理的题型,精选练习题,控制练习量,加强限时训练。
3、上课精讲的同时,学生的自学、小组互动也要控制时间。
4、在导学案使用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要以一种积 极的心态来对待。
5、真正落实“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三讲”与“三不讲”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对讲课细节的提炼,也是教学改革中推陈出新的大胆尝试。“三不讲”是“三讲”的基础和前提,“三讲”是“三不讲”的延伸和强化,不讲有不讲的实效性,讲有讲的针对性。讲和不讲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以期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学习,发挥“三讲”、“三不讲”的意义和价值。
五、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理念:小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336”有效课堂等于“小班化”教学。
小组学习:
可概括为“1:n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n个小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n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n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即时性评价:
教师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分工:
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由教师负责。
六、对教师的要求
“导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我要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总之,“336”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要正确处理“先学”与“后教”的关系。“先学”是基础,“后教”是关键,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以学定教。
决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按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下去,而应根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维的障碍,重新确定教学内容。要更有针对性,新颖性,更能吸引学生。
二是以教促学。
这里包含两个层面,首先教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学的情况的检查、检验,更清
楚地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特别是个体的差异。其次,课堂的教是 学生课外所学内容的延伸,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达到学习的更 高层次。
三是改变教学方式。
当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对课堂内容无所知,完全陌生的人,他
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建构基础,要打破压抑、严整、呆板的旧课堂常规,创设认知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出机会,让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人参与课堂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生生互动。从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中再认识、再发现,走向深入。
第四篇:“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基础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效率的高低是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我校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实行“问议导练”教学模式,立足学校实际,在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广,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由“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模式转变。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改变“师”与“生”的关系。探索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我们竹园学校的“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遵循课改精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借鉴外地课改的先进经验,立足学校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简单来说就是
1、把课堂还给学生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问 议 教 练”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1、问:明确目标——自学感悟。教师一上课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即知道“学什么”,提出心中的疑问,即“疑什么”,知道学习要求,即明白“怎么学”。教师要充分利用 “问”的环节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养成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在这一环节,学生就要问一问,查一查,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数学就要问一问,看一看,做一做,猜一猜,证一证。同时在教材上和学案上圈、点、批、划,完成自学要求,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教师不限制)
2、议:分组探究——展现提升。就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针对“学”环节中的问题议一议,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落实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要求的知识。此环节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学生都是乐于展示的,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让学生成功感、不足感,激发学生比、学、赶、帮、超的兴致和愿望。从而达到共享学习成果,共解学习疑点,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3、导:教师点拨——释疑解惑。是指教师针对“学 议”环节中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讲解。使教师的“教”真正效力于“导”,服务于“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体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4、练:练习测评——重点难点的巩固,也就是让学生当堂练习,当堂巩固,当堂进行评价。我们都知道,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它除了运用巩固所学知识以外,还起着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练”这一环节最大优势就是:第一课堂内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不把作业拖到课后。课后学生可以快快乐乐地玩,使学生真正减负。第二课内又有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提高练习效率。第三当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后,进行当堂评价,师生共同评议,让学生自我校对,使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订正作业,这样做到当堂校对,当堂更正,把错误消灭在课堂内,及时弥补了知识缺漏,真正做到了当堂坚决问题,不留尾巴到下一堂课。“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过重负担的有效环节。(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
1、成立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组织机构的落实是课改顺利推行的基础。因此本学期开学初,在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事后,就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教务主任担任课题副组长工作,主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常务工作,教研组长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成员,具体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验工作。
2、宣传动员,提高认识。
开学初,学校推行“问 议 教 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让老师们进一步对课改提高认识。校长在教师会上全面介绍了全县“问议导练”的办学理念、“先问后议、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并把相关资料印发到全体教师人手一份并组织认真学习。使教师们认识到:办学理念决定学校的发展,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我校要求得进一步发展,提升办学品味,使学校的教育更丰富、更有内涵,达到质的飞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道路进行探索实验。
3、树立理念,确定课改目标和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大家都知道:“先成人再成才”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简单的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校站在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高度,树立“教孩子六年,想孩子一生,对孩子的一生幸福负责”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课改目标。确定课改模式:“问、议、教、练”课堂教学模式。即问:明确目标——自学感悟;议:分组探究——展现提升;导:教师点拨——释疑解惑; 练:练习测评——巩固拓展。
4、交流提高
为使课改实验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情况,借鉴其它学校的成功做法,坚持先模仿,再创新的原则。先要求老师学习“问议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视频和理论材料,然后去县内观摩课、示范课上学习取经,最后开始尝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工作。
四、前景与预期效果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培养会学习的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的“乐园”。
4、教师教学水平、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入人心;
5、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6、初步形成比较新型、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五篇:“学-导-练”教学模式
“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好课程、开足课时,在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要求的课时已远远不足,造成“时间紧,任务重”的一种局面。因此学校进一步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分析,同时还发现学生通过这种“赶大集”式的展示,缺少有序性;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太随意,缺少规范性;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缺少聚焦性;存在一些作秀的东西,缺少实效性;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练得少,缺少高效性。我们组织了课堂检测小组随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抽测,有的课堂中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让检测领导和授课教师大吃一惊,课堂效率低下。具体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讲得太多
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还存在,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表现在被动的听,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得不好。
(二)学生练得太少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训练关注不够,学生课堂训练的时间没有得到保证,学生练得太少。一方面说明教师对知识的当堂巩固重视不够,一方面说明部分教师把知识的巩固寄希望于学生在课后完成。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关注自己讲得怎样,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强。
二、“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确立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确立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导学案的编制,突出“一个坚持”,着力“四个关注”,达到“一个目的”,凸显“一个核心”。突出“一个坚持”,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着力“四个关注”,弘桥中学
2“学-导-练”教学模式的优势
“学-导-练”教学模式,从我校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提升了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整体水平。教师在学,导,练的过程中处理好“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增强开展有效、高效教学研究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构建有效、高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学:自学。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
“自学”可以改变以往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们的理念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学生身动,更要求学生心动和神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学-导-练”教学模式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
2、导: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组内(班内)交流讨论,目标形成阶段。
在“导学”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教与学同步进展。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他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心理上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定势,有利于他们把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当众演示,解决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延伸,引导归纳,提炼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
3、练:巩固、拓展练习
巩固练习:做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当堂解决问题。拓展练习: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拓展教材内容的不足。学生小结:对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掌握方法要领与重点。
“学-导-练”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理念,整个过程学生要不停的“学”,教师智慧的“导”,充满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的主人。同时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学-导-练”教学模式,变“跟我学”为“我要学”。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