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结题时应提交的材料
课题结题时应提交的材料
一、文件性资料
1、课题立项、评审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2、课题立项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3、开题报告(一份)(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
4、课题设计方案、计划(一份)(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也称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各阶段性总结报告(一份)(比如分阶段的或中期的)
6、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式五份)
7、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一式五份)
注: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可以合并为一个报告,即课题结题报告
二、过程性资料
1、文字资料
(1)、各种问卷调查表,整理、分析资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光把原始调查资料装订整理,而应附有开展调查的计划与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调查分析、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措施与计划等内容)
(2)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典型案例、随笔、阶段性经验总结,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培训活动的材料等文字资料。
(3)研究过程大记事表
2音像资料(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
(1)各类观摩课,研讨课等
(2)与课题相关的各类软件
(3)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活动
三、成果性资料
(1)论文、论著
(2)各种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
(3)课题的隐形和显性成果(即课题研究效果和形成的教育理论)论文、论著与证书是研究成果的体现,是课题能否结题的必备的条件
四、其他资料
体现自己课题研究特色的资料
同一类材料装入档案盒后,要在档案盒正面标注研究课题名称及单位日期,侧面要贴好分类标签,提交材料整理的规范有序能展示出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按研究方案进行研究的,能充分说明我们研究过程的真实可靠性,而且便于鉴定组的检查审阅,为我们的研究工作能顺利结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课题结题时应提交的材料
课题结题时应提交的材料
一、文件性资料
1、课题立项、评审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2、课题立项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3、开题报告(一份)(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
4、课题设计方案、计划(一份)(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也称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各阶段性总结报告(一份)(比如分阶段的或中期的)
6、课题研究工作报告(一式五份)
7、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一式五份)
注: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结题总报告可以合并为一个报告,即课题结题报告
二、过程性资料
1、文字资料
(1)、各种问卷调查表,整理、分析资料(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光把原始调查资料装订整理,而应附有开展调查的计划与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调查分析、制定下一阶段的研究措施与计划等内容)
(2)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典型案例、随笔、阶段性经验总结,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培训活动的材料等文字资料。
(3)研究过程大记事表
2音像资料(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等)
(1)各类观摩课,研讨课等
(2)与课题相关的各类软件
(3)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活动
三、成果性资料
(1)论文、论著
(2)各种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
(3)课题的隐形和显性成果(即课题研究效果和形成的教育理论)
论文、论著与证书是研究成果的体现,是课题能否结题的必备的条件
四、其他资料
体现自己课题研究特色的资料
同一类材料装入档案盒后,要在档案盒正面标注研究课题名称及单位日期,侧面要贴好分类标签,提交材料整理的规范有序能展示出我们的研究工作也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按研究方案进行研究的,能充分说明我们研究过程的真实可靠性,而且便于鉴定组的检查审阅,为我们的研究工作能顺利结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题结题材料包括:1.课题立项申请书、任务下达书;2.《课题结题验收表》;3.课题研究报告;4.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论文、著作等);5.相关附件或佐证材料等。
一、成果要求:1.研究报告 每项课题必须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字数在2万字左右。内容包括:①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②课题研究的组要内容;③课题研究采取的方法与具体措施;④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⑤研究的成果、结论及其取得的社会效益。2.课题研究的其他成果 著作类科研成果:要突出实践、实验分析,突出应用推广价值和社会效益;论文类科研成果:要有围绕课题研究主题的若干篇论文(只有一片论文不能作为课题研究成果);教材类科研成果:要突出教学改革的内容,体现创新部分,突出学生学法教育和能力培养;多媒体课件软件开发类成果:具体说明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突出实际应用效果和产生的效益。
一、结题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2.课题立项批复通知;(如批复文件等)3.课题开题报告;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6.附件:(1)课题成果;(论文集、专著、师生获奖证书等)(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教学案例、问卷调查表等)
二、结题专家组构成
对一个课题的结题,主要是对这一个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所以,结题也需要成立一个专家组,以完成对课题成果的鉴定工作,专家组的构成一般由学科专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人员构成,人员一般在3-5人为适。
三、结题材料的提高和审阅 1. 结题材料的提交
在提出结题申请后,经教科所同意后即可提交结题报告。在提交结题报告时,一般要准备专家组人手一份,以利于专家组对材料的审阅。
2.专家组审阅结题材料
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专家组对结题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
(2)课题的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3)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4)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5)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6)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专家组一般应在开结题论证会前一个星期对材料进行审阅。
四、召开结题论证会 在专家组审阅完结题材料后,就可以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了,结题论证会议一般由专家组组织召开,由课题所在单位负责提供会场及会议接待工作。
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
1.专家组听取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的简要说明或简要介绍,也可以对结题材料进行进行补充说明。
2.如有必要专家组也可以进行听课或到有关科室查阅核实有关数据,也可以召开小型教师、学生座谈会、听课等。
3.在专家组完成听课或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课题组简要介绍后,就可以要求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了。
4.在完成答辩会后,专家组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对课题成果的评价。5.专家组向课题组公布及提交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结果,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认证依据,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评奖依据。
以上是结题论证会的一般议程。
五、结题工作应注意的几点
1.课题组在提交结题申请前,应先对结题材料进行充分准备,特别是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要求。
2.对课题的研究结果要客观、如实地进行反映,正确认识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它是再对同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宝贵经验。
3.专家组亦应客观、公正地对课题成果给出恰当的评价,不能以点概全,要实事求是
一、结题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
2.课题立项批复通知;(如批复文件等)3.课题开题报告;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6.附件:
(1)课题成果;(论文集、专著、师生获奖证书等)(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教学案例、问卷调查表等)
二、结题专家组构成
对一个课题的结题,主要是对这一个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所以,结题也需要成立一个专家组,以完成对课题成果的鉴定工作,专家组的构成一般由学科专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人员构成,人员一般在3-5人为适。
三、结题材料的提高和审阅 1. 结题材料的提交
在提出结题申请后,经教科所同意后即可提交结题报告。在提交结题报告时,一般要准备专家组人手一份,以利于专家组对材料的审阅。
2.专家组审阅结题材料
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专家组对结题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
(2)课题的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3)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4)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5)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6)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专家组一般应在开结题论证会前一个星期对材料进行审阅。
四、召开结题论证会
在专家组审阅完结题材料后,就可以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了,结题论证会议一般由专家组组织召开,由课题所在单位负责提供会场及会议接待工作。
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
1.专家组听取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的简要说明或简要介绍,也可以对结题材料进行进行补充说明。
2.如有必要专家组也可以进行听课或到有关科室查阅核实有关数据,也可以召开小型教师、学生座谈会、听课等。
3.在专家组完成听课或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课题组简要介绍后,就可以要求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了。
4.在完成答辩会后,专家组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对课题成果的评价。5.专家组向课题组公布及提交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结果,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认证依据,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评奖依据。
以上是结题论证会的一般议程。
五、结题工作应注意的几点
1.课题组在提交结题申请前,应先对结题材料进行充分准备,特别是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要求。
2.对课题的研究结果要客观、如实地进行反映,正确认识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它是再对同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宝贵经验。
3.专家组亦应客观、公正地对课题成果给出恰当的评价,不能以点概全,要实事求是
第三篇:课题 材料三: 结题时材料目录
材料三: 结项材料要求
一、提供材料类型:
1、结题鉴定书(WORD2003格式打印件),一式三份。
2、课题研究最终成果(WORD2003格式打印件),一式三份。
最终成果的形式一般有三类,整理时各自的要求是:
(1)研究报告类包括:材料目录、内容提要、研究报告(含分报告)。(2)论文类成果包括: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3)专著类包括:前言、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注释等。
3、过程性材料一套(各一份),主要有: ①、通知书(复印件); ②、立项申报书;
③、开题报告(或研究实施方案); ④、中期研究报告;
⑤、其它材料:包括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期间围绕本课题的获奖证书复印件(获奖论文还要附正文的复印件),发表的论文(附杂志封面、目录、正文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使用调查方法时的问卷或访谈时的访谈提纲,及其它相关成果、一些有意义的资料和照片(要简略明了,不要太多)等。此项所有材料最好统一整理,并按排列顺序附一张材料目录,整理成册。
注:如果中间有变更,还要有变更申请审批表。
第四篇:课题结题应准备的材料
课题情况简介
同江一中课题组于占海
课题名称:《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题的提出:
1、理论依据:
(1)、人本论: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内部结构,亦有其外部关系,教育也不例外。因此,要揭示某一事物的特点与规律,就既要从内部结构去考察,也要从其外部去探究。教育人本论就是主张从教育去考察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的一种思想。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人做一个真正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过程,还是教育的归宿处,离开了培养人这一点,教育就不复存在。因此,教育就必须“以人为本”,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2、时代背景:
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与重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实施基础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站在历史的角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又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3、学校实际状况:近年来,由于我校连续扩招,来自市内和周边市县的学生急剧增多,生源较为复杂,学生的各方面差距拉大。这给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学校仍存在传统教育中封闭、单
一、僵化的教育方式。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课题的研究,充分认识地处边境地区的我市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解决当代独生子女民主意识淡漠,价值观念扭曲,追求奢侈享乐,违法犯罪频频发生的问题。探索在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缘条件下,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
1、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
义、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价值观和人才观,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真正地做到自治、自理和自律。
2、有助于学校建立新的德育运行模式。本课题针对传统道德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从突破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因素入手,寻求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新路径,构建学校新的德育运行模式。
3、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为一所省级示范高中,我们将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求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新思路、新发展、新突破,以培养世纪新人,影响和带动周边学校,发挥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另外,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德育论。从人出发又回到人,让教育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关注人的自我教育能力,由原来的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提升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我们以新一届高一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我国现有的德育教育政策法规及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专家的权威论著为科学理论依据,通过对学生德育现状的分析确定我们的德育工作应从引领式教育和规范式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三方面着手。经过研究与探索,增强以上三方面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是:通过制度创新,抓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抓好集中教育、学科渗透,促进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抓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通过心理辅导、心理问题的矫正、开心理健康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突出德育工作的目的性。
2、提高教师德育方法,突出德育管理工作的情感性和实践性。
3、在各项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突出德育的实践性。
4、教给学生自警、自戒、自励等自我教育方法,突出德育的主体性。
5、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突出德育工作的全面性。
6、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突出精神生活的高雅性。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及规划:
研究项目计划实施的步骤设计
论证、准备阶段(2006.9——2007.7)
(1)课题设计、论证,上报申请立项。
(2)推荐培训课题组成员。
(3)制定研究方案,确立子课题。
全面实施阶段(2007.9—2008.7)
(1)选定实验对象(2)进行问卷调查及座谈调查,(3)收集整理资料信息,并进行理论分析,(4)召开小型研讨会;(5)召开中期成果展示会,(6)将研究成果推广,深化研究,验证研究成果。
结题阶段:(2008.9—2009.7)
总结深化,整理研究材料,完成结题报告,出研究论文专集(有可能是校级论文集)。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课题主要以2006、2007届高一为研究对象,总结经验在各年级进行推广。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座谈会、问题学生访谈、学生教育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德育政策法规、学者论著等选择资料,寻找科学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通过质与量的分析、综合,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奠定研究基点。
3、问卷、测验法:设计问卷及测验题,以问卷调查、座谈会、测验相结合,对德育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增加生
活体验和社会体验。
八、课题研究的子课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姜源、于祥杰、韩新民、徐翠霞
负责课题研究的方向策划、研究组织指导工作等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内容一:《班级常规管理中德育的方法与策略研究》(养成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李阳、张玉玲、刘成、宿孝文、张德义、贾煜、刘显丽、李华、郑燕平、菅悦久、周晓君、夏秀艳
课题研究内容二:《新形势下高中德育的制度与组织形式的研究》(学校活动、班级活
动)
韩新民、李博、欧艳珍、曲艳芳、崔宏、王德臣、王宝江、冯刚、于祥杰、刘
红梅、彭娜
课题研究内容三:《学科渗透在德育中的实施研究》(心理、语文、政治、历史等)曹淑坤、于洪树、葛玉兰、王子胜、郭丽梅、苗青、郭文琰
课题研究内容四:《学校育人的策略研究》(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课题研究内容五:《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方法研究》(教学开放日、家长
学校)
张刚、陈金艳、于占海、黎晓敏、李丹、王玉飞、李波、王聪、宋芝君、课题研究内容六:《“问题学生”转化的研究探索》(针对一系列问题形成特色技巧——
早恋问题、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问题学生教育)
李寒冰、贾红楣、孔祥民、路文进、梁桂华、祝贵才、刘艳梅、肖丽华、徐明
梅
课题研究内容七:《班主任教育理念研究》(适时施教、激励教育)
张金凤、徐翠霞、王秀艳、满长惠、刘金海、安丽娜、马艳华、郑学芬
以上各课题组成员负责课题研究的调查、信息反馈、信息分析、资料收集、变量分
析等工作;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问卷调查、变量观察、施教
影响、活动组织等。
蒋艳君
负责课题研究电子档案的建立、编辑整理工作
梁秋爽
负责课题研究所需文献资料的收集、查询工作。
课题结题应准备的材料
应准备的材料有以下三大类:
一、文件计划性资料:
1.课题立项申请书
2.课题任务下达书
3.课题的实施方案
4.课题的开题论证会:
(1)开题报告
(2)实验教师论证发言
(3)会议记录(可以手写)
5.课题的规划(围绕课题写)
6.课题参加人员名册及变更人员名册(说明变更原因)。
7.课题调整计划说明
二、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
1.课题组研究记录(每个阶段都要写)
2.课题研究前测性资料。包括调查问卷(放在副卷)及问卷分析、样表(放在主卷)
3.课题研究的要求
4.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培训:
(1)培训的主题(时间内容)
(2)教师的学习笔记
(3)学习资料
5.阶段研讨记实(通知、论文、记录、照片、教案„„)
6.阶段小结:一学期一次。(针对研究计划,完成哪些工作,取得那些效果,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改进)
7.典型个案。与自己课题有关方面的,如教师方面(素质提高)、学生方面(后进生转化等),学校方面的变化。
8.教师或班主任课后记、随感、随时记录课题研究的感想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类资料
1.阶段性的研究报告(根据课题规划,分几个阶段就写几个报告)
2.获奖成果列出统计表(教师、班主任素质提高方面)
3.获奖荣誉证书
4.结题报告。预期研究成果名称:素质教育是扩招后高中自身健康发展的保
证。
5.其它成果(个案集、论文集„„)
各子课题要求:
1理解子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意义(要有学习笔记和心得)
2、设计问卷调查、座谈调查(要有调查表及问卷分析)
3、通过对调配及实验研究对象的观察,找到问题切入点,进行理论分析,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最后形成成果(子课题应组织会议进行讨论商议,要有实施过程与成果,有方向有思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成果及所做工作打上名字)
4、制定子课题计划方案、阶段性总结及下阶段计划,进行阶段小结(一学期一次)(针对研究计划,完成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效果,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进行改进)
5、阶段研讨记实(通知、论文、记录、教案等)
6、典型案例
7、阶段性研究报告(根据课题规划,分几个阶段就写几个报告)(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工作报告4月15日前完成,传到邮箱yuzhanhair@126.com
第五篇:课题结题材料
《中学生小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铜山区大彭中心中学 孙慧慧
摘要:音乐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 发声方法 统一音色 舞台表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从心灵出发,必将到达彼心深处”,这是乐圣贝多芬对于合唱艺术的精炼概括。作为一门“通码艺术”,合唱突破了国界、语言、种族和年龄的界限,模糊了专业和业余的界限,创造了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艺术形式。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合唱这一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家发展的步伐伴随着文化复兴和文化创新,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群众基础、参与性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合唱在中国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合唱是一门“通码艺术”,以跨越种族、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特殊魅力把全世界的专业人士和爱好者连接到一起,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能全民参与的音乐艺术形式。合唱中也蕴藏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受其滋养,并反哺给国民丰富多样的精神满足与享受。
合唱艺术是音乐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形式,随着素质教育逐步推进的今天,针对学校教育的群体特征,正确发挥合唱艺术的魅力与作用,不失为现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小合唱是合唱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要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中学生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届铜山区艺术节中本人排练的小合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通过排练和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发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学生合唱教学研究上,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还是非常不够的,中学生的合唱普遍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如学生处于变声期时缺乏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合唱中声部旋律把握不好,音高偏低,声部之间的声音的构建缺乏和谐等问题,本课题的研究就是想要借助于小合唱这种底蕴丰厚的艺术活动形式,通过对中学生小合唱的排练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变声期的问题,思考总结与之相对应的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方法的运用;探索出一套适宜于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及表演效果提高的方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的、混声的齐声轮声、领唱、重唱以及和声、支声的有伴奏或无伴奏的一种集体歌唱艺术。合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是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唱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理论依据
1.以审美为核心,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家达尔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感情的反应,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感情过程---审美体验。”合唱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主动参与,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过程,在作品的进行过程中,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和声等独特的“音乐语言”使人的思想认识,人的喜怒哀乐,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使心灵爆发出火花,让情感的审美、情感的抒发、情感的交流、情感的激发,始终蕴涵在作品的审美的活动中。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态度,并由此所产生的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推动人们去探究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学生对动听的、悦耳的音响的好奇心,在教学中让他们自己从音乐美感、自然、无拘无束的参与和体验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尽可能的让他们把外部条件和内心的体验联系起来,形成稳定持久的兴趣,从音乐中感受快乐。3.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4.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合唱的过程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通过识谱、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能用合唱的形式表达情感、融洽感情、与他人沟通在合作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探索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安排的方法。
2.深入了解了中学生的变声期问题及探究了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3.探究了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构建的排练方法。4.总结了合唱队演唱中的体态语言的运用要求。
5.思考总结了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小合唱排练效果的方法与步骤。
四、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读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与唱歌、合唱相关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了研究方向。查找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资料,进行学习、借鉴,如阅读学习了周沛然老师的《合唱指挥法》与马革顺老师的《合唱指挥文集》,观看学习了蒋逸萍老师的《合唱讲座》,指导应用于了课题研究。阅读学习了《合唱训练》《中国当代合唱作品精选》等相关的书籍与著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了课题研究中。
2.行动研究法
2012年3月铜山区教育局团委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举办了“师生同唱雷锋歌”的合唱比赛,在这次比赛中选择什么歌曲是排练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通过合唱进行体现,在结合师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我查阅了相关的书籍与观看相关视,选定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在灿烂阳光下》,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首先进行了合唱团的组织及合唱声部调配的安排。接着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围绕主题进行构思---实践----小结---反思---实践---总结,最后由我负责排练的这两首歌曲在铜山区教育局组织的合唱比赛中获得的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定时进行合唱团的排练,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在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的节目准备中,我选择了小合唱的艺术形式,为了符合艺术节“在阳光下成长”的主题,我给学生选择了歌曲《微笑阳光》这是一首适合中学生演唱,歌曲内容积极向上,通过一点一滴的排练,最终我们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被选派参加了区艺术展演,并在镇艺术汇报展演中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3.经验总结法
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进行综述,撰写相关的阶段性小结,如完成的论文《浅谈变声器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上成功发表,及时肯定实践经验,总结有关心得,撰写了《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注重发生训练,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等总结及时上传在课题博客上。(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2011年4月---2012年5月)
1.探索科学的排练方法,构建合唱声部之间统一和谐的音色,展现恰当的体态情感语言的力量。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1)注重组织工作,调整合唱声部
合唱是由许多人共同完成的,但个体的水平也直接关系到合唱团的水平的起点高低。在初次选拔是,我采用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由学生自愿报名和老师选拔相结合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并根据相关的标准,正式确定小合唱团的合唱名单。接下来就是组织调配声部。调配声部是根据学生的歌唱音域和歌唱状态,初中学生的歌唱音域大都相差不大。我将音色比较明亮、清澈、柔和、轻盈的声音调配到高声部,因为音色的明暗、厚薄是调配声部的一个依据。只是有时也不用过分集中高音声部,有一些高低声部的曲调往往不如高声部那么上口、音准及节奏的难点也不少,有部分歌唱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参加高低声部就能带动整个声部的演唱、加强合唱效果。
(2)探讨变声期的科学发声方法,构建统一、和谐的音色
组织合唱排练,深入了解学生的变声期问题,探讨因材施教的科学的发声方法。让学生把握好音准音色以及情感风格,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举办合唱排练教学观摩课,邀请同行就合唱训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研讨,提高合唱训练的水平。
(3)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 选择合适曲目,组织歌曲排练是合唱团训练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曲目选择是否合适,直接会影响着合唱表演的艺术效果以及合唱队员演唱的积极性,曲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合唱曲目内容应适合中小学身心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合唱团的年龄特征,应选择那些内容健康、情绪乐观向上、旋律优美、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中国作品和外国经典儿童合唱歌曲。
曲目应该是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风格特色鲜明的优秀作品。演唱曲目的丰富多彩,不仅能为演出的艺术效果增色,满足听众红歌“常听常新”的艺术趣味,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欣赏品味,而且能够提高合唱队员适应各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曲目技术难度以合唱指挥和合唱队员通过努力都能驾驭为标准。特别是合唱指挥,他是合唱排练的总导演,合唱演出的总指挥。常言“合唱队的命运掌握在合唱指挥手中”“一个一流的指挥能使一个二流的合唱团变成一流的合唱团”,这话肯定有一定得道理的,但变化需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队员的合唱水平只有在训练中逐步提高,如果队员的演唱未能达到一定水平,就难以驾驭难度太大的作品,当然,还有一个指挥水平有待提高的合唱指挥也是难以驾驭难度较大的合唱曲目的。因此可接受性是选择合唱曲目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合唱队员的实际情况,曲目的选择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可以通过艺术加工,使作品保持原来的艺术特点、演唱风格的前提下,更适合学生演唱。可以将单旋律的歌曲增加声部,改编成二声部或三声部合唱歌曲。或者是将技术难度较大的混声合唱删减和弦音,改编成二声部、三声部合唱、让指挥与合唱队员都能驾驭。
合唱的歌曲排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制定的演唱方案,把音乐作品实施为具体的歌曲演唱。歌曲排练的目的就是通过排练提高合唱队的演唱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排练完善演唱方案,探寻并确立歌曲演唱速度、演唱力度的层次变化,力求取得最佳的演唱效果。在歌曲的具体排练过程中,我结合了“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即:(1)音准错了不往下唱(2)节奏错了不往下唱(3)基本性格没把握准确不往下唱(4)声音方法有明显毛病时不往下唱。有许多问题需要在排练中发现并逐步加以解决,坚持“四不往下唱”的原则,开始速度较慢,但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的被解决,最后会取得很好的排练效果。(4)强化声情并茂,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提高表演效果
这是一个“活化”作品或者说赋予作品生命力的阶段。一要“理解”要让合唱团深刻理解作品要传递的丰富内涵。在排练后期去揭示作品丰富的内涵并让合唱队员深刻领悟。二要“进入”要求队员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要进入作品所要求的角色中去,在排练时老师要生动的启发和引导,让队员用“心真正进入作品。最后“表现”这是决定演绎是否能够成功的最后一个环节。富有较强表现力的合唱,一定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歌曲中,“表现”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一定要符合作品的背景和内涵的要求。体态语言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表现手法。在对作品深入分析后,添加少量的形体动作。动作简洁但富有韵律和美感,增强艺术感染力。要求同学们发出的声音、脸部的表情、形体的动作、内心的感情溶合为一体,能够做到声音动听、表情自然、动作优美、感情真挚,做到画龙点睛,真正提高合唱的表演效果。
2.总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6月)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使学生在合唱中得到了锻炼,调动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和舞台表现的自信心,使自己学习合唱的兴趣得到增强。
(二)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审美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观念得到增强,舞台表现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及时了解了合唱中体态语言的运用的要求和表现能力。
(三)排练的合唱《在灿烂阳光下》获2012年铜山区教育局合唱比赛一等奖 ;排练的小合唱《微笑阳光》被选参加铜山区第六届艺术节展演,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结撰写的论文《浅谈变声期问题及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在《学习报》成功发表;辅导的学生参加铜山区独唱比赛获一等奖;获得2012年镇教师读书朗诵比赛一等奖;获得铜山区片级优秀读书个人奖;被评为铜山区优秀党员。负责整体策划和排练的的节目也成功进行了镇艺术节汇报展演,在展演中辅导的合唱独唱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 由于研究水平有限,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如何在合唱队中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发挥学生主体有感情的演唱,在合唱中每一个环节是否都要设计活动,以及在舞台表演的现场如何使合唱者减少现场临时发生的干扰因素对于正常合唱的影响,都有待于今后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并加以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七、附录
共上传材料20篇,其中以下9篇供参考
读书心得(4篇)
1.读马革顺《合唱学》
有感
2.读《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有感
3.构建合唱队各声部统一和谐音色的排练方法---有感于《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及对策》
4.有感于 《蒋逸萍老师的讲座》
论文
故事随笔等(5篇)
1.浅谈变声期问题及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论文)2.浅谈合唱队员的选拔与合唱曲目的选择
(论文)3.浅谈合唱中体态语言的应用与安排
(随笔)4.谈中小学合唱训练对学生的声乐发展的作用
(论文)5.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感受与鉴赏力的一点思考
(论文)
其他
徐州市个人课题研究方案(1篇)教育案例(1篇)《唱脸谱》教案
研究论文(2篇)1.中学生合唱曲目的选择
2.运用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读书笔记(摘抄、引用、转载6篇)1.对合唱指挥学科理论建设的思考(转帖)
2.马革顺 《合唱学新编》队形的安排与排列(转帖)3.班级合唱队整体气质和音色的塑造(转帖)
4.周海宏: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备音乐潜能(转帖)5.音乐素养培养之路径选择(转帖)6.浅谈合唱的基本训练(转帖)
结题报告(1篇)
八、课题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
1.袁善琦
《音乐教学技能》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俄)阿利耶夫著
董茉莉编译
《俄罗斯中小学的合唱教学》(J)中国音乐教育 2011(3)3.陈万桢
陈弃疾
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合唱》 4.马革顺
《合唱指挥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