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焦作新区管委会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定稿)
焦作新区管委会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我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是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措施,也是整合开发资源、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全区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新区开发成果,加快推进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主要目标
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完成新区核心区23个行政村村庄改造,使焦作新区成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努力实现由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以农为主向以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最大程度改善民生,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民得实惠、城市出形象、政府零收益”的原则。
(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村为主、群众自愿”的原则。
(三)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的原则。
押金全额退还,如不能按期完成的,押金不再退还。具体合作条件由村集体和开发商共同商定。
(二)土地利用
新型农村社区生产生活安置用地纳入全区用地计划,市政及公用设施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其它以招、拍、挂公开出让方式或划拨方式供地。
(三)安置意见
1、生活用房原则上按照人均40平方米进行分配。40平方米可以旧房置换,也可货币结算,超过40平方米的以货币结算。
2、商业用房分配面积在保证村民入住新型社区后基本收入和生活保障基础上确定,原则上人均10平方米,可集体管理,量化成股,年底分红,也可直接分配到户。
3、公共用房建设面积应满足社区需要。
(四)拆迁补偿
1、拆迁资金来源。一是村集体先行自筹。二是村集体申请,由新区投融资公司先行支付拆迁费用,待土地出让后有偿退出。三是村委会同开发商商定,由开发商承担旧村拆迁费用。四是对拆迁建筑密度大或地处偏远等原因,享受支持政策之后仍难以实施拆迁的行政村,两个一分地可以捆绑使用,生产安置人均一分地允许转为国有土地。在征得大多
数村民同意,充分保证生产安置需要的前提下,由开发商进行开发建设,并承担旧村拆迁的一切费用。
2、房屋拆迁补偿。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拆迁工作。在《焦作新区管委会关于旧村房屋搬(拆)迁补偿及奖励办法的通知》(豫焦高[2011]32号文件)的基础上,由管委会委托第三方评估公司对旧村房屋进行评估,按评估价以货币形式补偿。旧村村民原建房屋为两层的,按一、二层评估价全额给予补偿。旧村村民原建房屋为一层的,按一层评估价全额给予补偿,同时按照全村一层房屋评估价的平均值给予50%的奖励。旧村村民原建房屋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的,一、二层按评估价全额补偿,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只补偿建筑材料成本。旧村合法宅基地未建房屋的,按照全村一层房屋评估价的平均值给予80%的奖励。
3、其它附着物按照《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建设征地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焦政文[2009]46号文件)给予货币补偿。
四、支持政策
(一)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区管委会建立土地收益专用账户,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根据规模档次,建设标准及完成时限,给予资金奖励扶持。
村出让政府净收益为基数,加大奖励力度。其奖励标准是从交房之日起,6个月奖60%;7个月奖50%;8个月奖40%;9个月奖30%;10个月奖20%;11个月奖10%。实行先拆后建的,一次性奖励旧村土地出让净收益的60%。如无净收益或净收益特别少,由区管委会出资奖励。拆迁过渡费参照有关政策执行。旧村土地出让净收益除用于奖励之外的剩余资金由区管委会统筹安排,用于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
(七)搞好生产安置。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一批三产服务区。结合新区的实际,集中规划建设商业一条街或企业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大型专业市场、高校后勤服务项目、标准化厂房区等项目,可由村集体自建,也可和开发商合作开发。商业经营向商贸区集中,工业向标准厂房区集中,形成规模效应,增加群众非农性收入。
(八)加快土地流转。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村剩余耕地可流转至公司或种养殖大户经营,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九)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着重培养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引导农民从工、从商,增加农民收入。
(十)做好社会保障。重点解决好村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残疾人享受国家各项有关优惠政策;做好城低-6
(五)明确工作进度。各行政村根据拆迁和建设实际,制定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
六、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成立“焦作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推进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村两委要正确引导,科学实施,进一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区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通报进度,落实责任,加大力度,统筹协调,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完善机制,加强指导。建立区领导联系村、区直部门包村的结对帮扶机制;从区直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好、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帮助指导开展工作。
三是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打破条条框框,按照一切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切实制定好配套政策。区国土、规划、建设、公安、民政、农业等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分别就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减免规费的办理及审批程序、村民转为居民、撤村建居和低保、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经济改制、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等配套政策,尽快以新区管-8
第二篇: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范文
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
来源:泊里镇时间:2009/3/2点击:1719
泊发[2009]4号
中共泊里镇委员会
泊里镇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地服务保障董家口深水港和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泊里,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指导思想。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在农村的延伸,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通过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更好地服务保障董家口深水港和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泊里建设步伐。
2、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主要目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以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加快转变镇村干部作风,不断完善提升各项服务水平,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各类组织、社会保障体系、文化教育和平安村庄建设,健全完善农村社区服务功能,努力建设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村庄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根据目前泊里的发展形势,结合各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产方式特点,本着以点带面的原则,今年重点培育八大中心社区,同时辐射带动八个中心小社区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全镇70%的村基本达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
二、科学规划设置新型农村社区
3、设置八大中心社区。(1)以服务保障董家口深水港开发建设为重点的尧头中心社区(以尧头四个村为中心,同时辐射小庄村);(2)以服务董家口临港产业区开发建设为重点的沙岭子中心社区(以沙岭子为中心);(3)以文明家园建设为重点的西封中心社区(以西封村为中心);(4)以方便原信阳区域群众为重点的信阳驻地中心社区(以信阳三村为中心);(5)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的菜园里中心社区(以菜园村为中心);(6)以新型党组织设置为重点的常河店中心社区(以常河店村为中心);(7)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为重点的马家庄中心社区(以马家庄村为中心);(8)以丰富提升新型城镇内涵为重点的镇驻地中心社区(以泊里河北村为中心)。
4、设置八个小社区。通过培植八大中心社区,进一步辐射带动八个小社区建设,初步形成大-中-小社区齐头并进的格局。规划的八个小社区为:西红石社区、尹家村社区、海岱庄社区、柳树底社区、耿家岚社区、石崖社区、麦墩社区、管家庄社区。
对今年规划的八大中心社区和八个小社区均实行动态管理,随着各村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可随时调整社区发展重点,以此推动全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
三、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服务职能
设立新型农村社区的各项服务站点,要把方便群众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体现村庄特色,基本达到功能齐全、实用便民的要求。
5、设立便民服务站。依托镇“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在每个农村中心社区设立“驻村干
部工作室”和便民服务工作站,规划建设集连锁超市、卫生室、中介服务、农民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党员活动、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公共服务项目,力争在中心社区实现“一站式”集中受理,变“群众上跑”为“服务进村”,使村民能够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公共服务。
6、设立卫生服务站。负责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搞好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负责传染病的防治、疫情报告和消毒、隔离等工作;开展爱国卫生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积极协调市人民医院泊里分院定期到各中心社区健康查体,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7、设立环卫服务站。结合开展“文明村庄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以“五化”建设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帮助社区各村整治好环境卫生,建立保持村庄环境整洁的长效机制。完成村内生活垃圾的定期收集和清运,逐步建立起社区村居民生活垃圾的“村收镇运”机制,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建设水平。
8、设立文体服务站。组织居民积极开展“文明家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村文化大院的综合服务功能,免费为村民提供读书阅览、文体活动、教育培训、科普、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树科学文明新风,全面提升村庄文明水平。
9、人口计生服务站。协助镇计生服务站每季度一次到社区村为育龄妇女健康查体,提供孕育方面的医学、生殖、保健等服务。根据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要求,积极做好动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落实节育措施等工作,及时采集上报群众在生育方面的需求和建议等信息,为育龄群众搞好各项个性化服务;做好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的登记、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协助落实上级对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
10、社会保障服务站。免费为村民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咨询服务;积极为居民提供各类劳动就业信息,帮助返乡农民搞好劳动再就业等工作。协助民政部门做好社会救济救助工作,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抚对象的调查核实和初审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11、设立社区警务室。加强村内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确保不发生民转刑案件。积极做好辖区治安和调解矫正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单位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做好来访群众的思想工作,及时化解基层矛盾;为居民办理户籍等相关服务。
12、设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从有一定威望的村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富能手、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中招募热心奉献的志愿者,参与社区的相关便民服务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及时化解邻里矛盾纠纷,义务管理村容环境等。
13、加强社区协会组织建设。加快发展各类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成立志愿者、老年人、妇女、关心下一代、计划生育协会等民间组织,引导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参与社区各项服务。加强社区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三、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
14、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机制。新型农村建设是一项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要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与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同部署、一体推进”,全面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为加强对新型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镇党委决定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和社区主任为成员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监督落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各村、各部门和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按照镇党委、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抓好新型社区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15、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镇财政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村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以资金、设备等方式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捐赠、投资方式兴办社区服务项目。逐步建立起以村集体投入为主体,以单位自愿帮扶为辅助,以社会捐助为补充,以上级涉农资金奖励为补助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入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16、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各村、单位的工作目标考核,健全完善考核机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兑现。同时,定期召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会,及时通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进展情况,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第三篇: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123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我区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是改善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有效措施,也是整合开发资源、集约利用土地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全区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新区开发成果,加快推进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特制定本意见。
一、主要目标
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完成新区核心区23个行政村村庄改造,使焦作新区成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的先导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努力实现由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以农为主向以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最大限度保障农民利益,最大程度改善民生,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民得实惠、城市出形象、政府零收益”的原则。
(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村为主、群众自愿”的原则。
(三)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的原则。
(四)坚持“社区建设和旧村拆迁挂钩、签订旧村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在先”的原则,可先建后拆或先拆后建,也可拆迁和建设同步进行。
(五)坚持人均“两个一分地”的原则。人均两个一分地划定后,旧村拆除后的土地由政府统一征用。
三、具体安排
(一)新型社区建设模式。
1、政府主导型。由新区建设开发公司进行融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安置需要的前提下,用其余房屋出售收益或旧村土地出让收益还贷。
2、村民自建型。可由村集体利用自有资金建设,也可组织村民出资或由新区土地收储中心预征村集体土地,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新区开发建设公司帮助完善国有建设用地手续。
3、村企联建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鼓励开发商介入农村改造,实现村民和开发商利益共赢。村委会选择开发商,开发商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并投资建设。应按照优先建设村民生活用房的原则进行。开发商在保证村民安置用房和商业用房的前提下,可向市场出售剩余房屋。开发商应按照生活安置用房和商业用房所需资金的10%向区相关部门缴纳押金,在规定期限内完工的,押金全额退还,如不能按期完成的,押金不再退还。具体合作条件由村集体和开发商共同商定。
(二)土地利用。
新型农村社区生产生活安置用地纳入全区用地计划,市政及公用设施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其它以招、拍、挂公开出让方式或划拨方式供地。
(三)安置意见。
1、生活用房原则上按照人均40平方米进行分配。40平方米可以旧房置换,也可货币结算,超过40平方米的以货币结算。
2、商业用房分配面积在保证村民入住新型社区后基本收入和生活保障基础上确定,原则上人均10平方米,可集体管理,量化成股,年底分红,也可直接分配到户。
3、公共用房建设面积应满足社区需要。
(四)拆迁补偿。
1、拆迁资金来源。
一是村集体先行自筹。二是村集体申请,由新区投融资公司先行支付拆迁费用,待土地出让后有偿退出。三是村委会同开发商商定,由开发商承担旧村拆迁费用。四是对拆迁建筑密度大或地处偏远等原因,享受支持政策之后仍难以实施拆迁的行政村,两个一分地可以捆绑使用,生产安置人均一分地允许转为国有土地。在征得大多数村民同意,充分保证生产安置需要的前提下,由开发商进行开发建设,并承担旧村拆迁的一切费用。
2、房屋拆迁补偿。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拆迁工作。在《焦作新区管委会关于旧村房屋搬(拆)迁补偿及奖励办法的通知》(豫焦高[2011]32号文件)的基础上,由管委会委托第三方评估公司对旧村房屋进行评估,按评估价以货币形式补偿。旧村村民原建房屋为两层的,按一、二层评估价全额给予补偿。旧村村民原建房屋为一层的,按一层评估价全额给予补偿,同时给予原建房屋补偿款50%的奖励。旧村村民原建房屋为三层或三层以上的,一、二层按评估价全额补偿,三层及三层以上的只补偿建筑材料成本。旧村合法宅基地未建房屋的,按照全村一层房屋评估价的平均值给予80%的奖励。
3、其它附着物按照《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焦作建设征地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通知》(焦政[2009]46号文件)给予货币补偿。
四、支持政策
(一)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区管委会建立土地收益专用账户,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根据规模档次,建设标准及完成时限,给予资金奖励扶持。
(二)搞好规划设计前期工作。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要坚持“配套建设、集约服务”的原则,同步配套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健身广场以及其它便民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公益性服务需求。新型农村社区要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造成新的浪费。对3年内建设新型社区的村庄,项目可研、立项、环评、地形测量、勘测定界、工程放线、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由管委会组织实施并承担相关费用。
(三)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成立专门机构,无偿代理项目单位的各项审批手续。各行政审批部门服务前移,实行一窗受理、内部运转、并行审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审批方式。原则上项目所需办理的所有行政审批手续,办结时间不超过15天。
(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区级财政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优先解决安置区的道路、管网及水电气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五)鼓励合村并点。对多个村庄进行合并建设的,管委会将对新型农村社区范围内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予以补贴。除此以外,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政策倾斜。
(六)加大拆迁奖励力度。实行先建后拆的,在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楼交付后,安置分配与旧村拆迁同步进行。以旧村出让政府净收益为基数,加大奖励力度。其奖励标准是从交房之日起,6个月奖60%;7个月奖50%;8个月奖40%;9个月奖30%;10个月奖20%;11个月奖10%。实行先拆后建的,一次性奖励旧村土地出让净收益的60%。如无净收益或净收益特别少,由区管委会出资奖励。拆迁过渡费参照有关政策执行。旧村土地出让净收益除用于奖励之外的剩余资金由区管委会统筹安排,用于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
(七)搞好生产安置。按照城市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一批三产服务区。结合新区的实际,集中规划建设商业一条街或企业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大型专业市场、高校后勤服务项目、标准化厂房区等项目,可由村集体自建,也可和开发商合作开发。商业经营向商贸区集中,工业向标准厂房区集中,形成规模效应,增加群众非农性收入。
(八)加快土地流转。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村剩余耕地可流转至公司或种养殖大户经营,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九)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实用技能培训,着重培养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引导农民从工、从商,增加农民收入。
(十)做好社会保障。重点解决好村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残疾人享受国家各项有关优惠政策;做好城低保和农低保工作,对农村孤寡老人、特困户、五保户做到应保尽保。
(十一)开展无形改造。一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由公安部门分批次将村民转为城镇居民户口。二是依靠村两委班子,抓紧开展清产核资,量化成股,进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工作。三是依法、有序、平稳推进撤村建社区,实现基层组织的平稳过渡。四是做好土地转性工作。
(十二)村民自建的,凡本级财政收取的规费,予以减免。与开发商合作的,酌情减免。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新型农村社区的远景规划、配套设施、优惠政策等,向群众解释清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打消群众的顾虑。
(二)确定建设模式。由各行政村结合自身实际,选定建设模式。
(三)制定方案。村两委根据本意见及街道办事处的意见,结合辖区及本村实际,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拆迁和安置工作方案。
(四)审核报批。各行政村将拆迁和安置方案、以及同村民签订的旧村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一并报经办事处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组织实施。
(五)明确工作进度。各行政村根据拆迁和建设实际,制定工作任务和进度安排。
六、保障措施
一是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区党工委、管委会将成立“焦作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全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推进本辖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村两委要正确引导,科学实施,进一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区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通报进度,落实责任,加大力度,统筹协调,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完善机制,加强指导。建立区领导联系村、区直部门包村的结对帮扶机制;从区直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好、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帮助指导开展工作。
三是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打破条条框框,按照一切有利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切实制定好配套政策。区国土、规划、建设、公安、民政、农业等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分别就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减免规费的办理及审批程序、村民转为居民、撤村建居和低保、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经济改制、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等配套政策进一步修改完善,以新区管委会名义发文,区劳动保障部门要尽快制定被征地村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配套措施,将村改居的这部分人员纳入城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范围,享受城镇居民的社保待遇。在过渡期内,转为城市居民的村民可同时享受原村民待遇。
四是加强监管,规范运作。新型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依法按程序进行,办理土地、规划、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等各项手续,纳入区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村企联建的行政村,必须将村委会与开发商签订的合作协议上报区、办事处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要建立完善公示制度,充分尊重和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完善群众意见征集制度,满足大多数群众的合理要求。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和透明的资金拨付制度,对相关资金实行专帐专户、专款专用。
五是强化督查,严格考核。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我区开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将纳入对各街道办事处及区直有关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体系。同时逐年增加考核分值权重,严格进行考核。对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进展缓慢、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将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区综合办公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进行督导调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做法,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促进工作扎实开展。
第四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为全面了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县发改委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是:
一、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及成效
2008年,我县抢抓国家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机遇,正式启动了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工作,将全县346个行政村科学合理规划为106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施后可新增耕地5万多亩。在这项浩大的民生工程推进过程中,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社会参与、政策扶持、梯次推进的原则,先后启动建设了平阴镇前阮
二、山头、博士、东阿镇新合、孔村镇驻地、孝直镇丁屯、展洼等18个新型农村社区,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设住房5788户、80.4万平方米,竣工入住789户、12.6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硬化6.6万平方米,绿化1.13万平方米。全县农民新型社区建设呈现出试点先行、统筹发展、稳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科学规划,优化社区建设布局。我县历来高度重视规划先行,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引领快速发展。我县在社区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先后编制完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对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布点进行了科学安排。按照城乡一盘棋、城镇协调发展和各项规划高度衔接的思路,合理确定社区建设规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有效进行了合村并点。同时,本着“高起点、高层次”的原则,组织专家、村民代表对社区详规集中评审,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特色突出、风格多样。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长任指挥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及由县农办、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一事一议制度,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出台了《关于农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协调会议纪要》,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县农办、国土、建设、民政、卫生、教体、水务等部门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各自扶持政策和具体落实目标。各镇(街道)也抽调人员成立了指挥部,形成了“党政推动、两委(村、居)主办、村民主体、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用足用活政策,切实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对列入“土地增减挂钩”进行新村建设的村庄,除安置地块外,由县政府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统一对外调剂置换,对旧村址土地复垦新增耕地每亩补助10万元。同时,鼓励农村居民向乡镇驻地、县城集中,以户为单位全部迁出本村腾出宅基地的户,除享受本村货币补偿政策外,由村集体从扶持资金中给予1万元的异地安置费。二是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本着“资金来源不变、用途不变,整合集中使用”的原则,将上级出台的涉及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由县财政整合统筹运作,集中投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三是规费减免政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除税收外,原则上一切规费全免。同时,县政府对镇(街道)、村(居)修建性详细规划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补助。
(四)创新建设模式,灵活推动社区建设。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不断加快推进建设进程。一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民营企业、工商
贸易、餐饮服务等行业,吸纳人口向镇驻地集中。孔村镇驻地中心社区,依托快速壮大的炭素产业和商贸服务业,规划占地517亩、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的社区,吸纳集聚周边村庄人口1万多人。二是与主导产业拓展提升相结合。依托特色品牌基地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孝直镇汇东片区依托无公害蔬菜基地,将21个村合并为3个新型农村社区,节约用地5300多亩。三是与重点项目和滩区迁建工程相结合。借助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把沿黄13个滩区村、2500户,集中整合到7个社区。同时,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同步搞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建设,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五)突出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循序渐进、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扎实做好群众基础工作。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单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民意,宜合则合、宜搬则搬、宜改则改、宜建则建,不搞一刀切、行政命令和大拆大建。坚持民事民决,社区建设什么样式的房子、由谁来建、什么时候建,农民群众自己说了算,真正把中央的惠民工程变成农民群众自觉自发的行动,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村并村、村并城、村并镇、村并企、旧村提升等多种模式。由于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最大限度地尊重群众意愿,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大成效。
(六)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村社区。在农村新型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挖掘地域特色,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玫瑰镇以构建“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多元化投入,高效能管理,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展示形象、承接旅游、充满玫瑰特色的小城镇在县城西南的翠屏山下崛起。又如孝直镇以“孝为先、人为本、和为贵”的孝直文化为载体,打造了极具内涵的特色驻地社区。
三、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崭新课题,现在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第一,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是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弥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维持正常运转资金缺口。二是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群众不很富裕,主要靠农民群众自身筹集解决困难很大。三是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置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而土地净收益补助则要等到土地招拍挂之后才能支付。同时,新型社区建设方缺乏主动筹资的精神,对县里社区建设投融资平台过度依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第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户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习惯,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产生活成本相对于新型社区较低,再加上入住社区后生产设备存放的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众对于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第三,社区建设及配套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已建设的社区现状看,存在社区规划层次较低、样式较单
一、整体规模较小的问题,不利于将来社区发展,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初衷有一定差距。在建社区把重点放在楼房建设上,水、电、路、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建轻管”,入住户服务管理的缺位影响了群众积极性。
四、加快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组织形式,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领导,充实调整现有的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一支业务熟、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社区建设队伍,具体负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政策拟定、措施落实、施工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强化联席会议、一事一议制度和社区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尽量减免各种规费,集中办理各种手续,简化办事程序。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镇(街道)、村(居)委会、农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的具体责任,形成“政府统筹推进、部门协调配合、镇(街道)、村(居)积极运作、农民参与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突破常规推动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各种宣传载体,对社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在规划建设、创新内容、建设标准、运作模式等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对社区建设实施全程监督,让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因地制宜发动群众,“钱不够的不用慌,可帮你联系银行,也可攒攒钱再迁;想不通的不用慌,想通了再迁;意见不一致的不用慌,商议好再迁”。在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速度。
(三)强化资金统筹,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确以县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资金统筹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项目。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投资公司这个平台,专门经营增减挂富余指标,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多种途径,争取社会资金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财力支持,推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将城乡土地增减挂钩、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部门涉农资金捆绑使用,按照“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不改变投资管理渠道,在发改委、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借助土地投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强化县级政府整合作用,集中投放,综合使用,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资金利用整体效益。
(四)狠抓质量安全,提升整体建设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必须自始至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运作、高质量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继续严把施工图审查、招标、监理、质监与安监等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于新型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作用,对在建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手续、监理、节能方面的全面检查,切实搞好建筑质量监理和工程验收,确保社区建设质量安全。
(五)制定产业规划,促进农民就业。农户入住社区后,虽然生活开支有所增加,但相对完善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他们从繁重的家务和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一是制定产业规划,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集约种植、养殖。二是引导好各种农村协会组织在社区中的衔接,为农副产品的外销搭建好平台。三是有针对性地引进劳动密集型、适于松散管理、分散经营或生产的企业,为家庭妇女和居家留守人员经营生产提供更多机会,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六)加强社区管理,深入探索农村服务社区化的有效形式。推进农村服务社区化,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际、分类指导、科学谋划的原则,推进硬件建设再提高,软件建设上水平。进一步加强完善新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原有制度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并对成功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加以借鉴,构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社区服务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推进支部服务社会化、党员服务具体化,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切实以“富民、便民、亲民、安民”为目标,保障社区农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区居民一样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务。
第五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称中心村建设,指的是以区域位置和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点为中心,聚集周围一些自然村,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