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届浙江教育考试院高考抽测生物卷(带解析)
2014届浙江教育考试院高考抽测生物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产生于线粒体外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B.植物体内的葡萄糖是植物细胞直接利用的能量载体 C.水体的pH影响藻类的细胞呼吸而不影响光合作用 D.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多少与植物的种类和发育阶段有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的生成,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的生成,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项错误;植物体内的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而直接利用的能量载体是ATP,B项错误;PH能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项错误;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多少与植物的种类及发育阶段有关,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 B.中期时着丝粒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 C.后期时染色体解凝聚成为染色质丝 D.末期时通过形成环沟进行胞质分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没有此变化,A项错误;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中央的赤道板,而纺缍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缍丝形成的,故也可说着丝粒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B项正确;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移向细胞的两极,染色体解凝聚成为染色质丝是末期的特点,C项错误;末期植物细胞通过细胞板形成细胞壁进行胞质分裂,而动物细胞在两极之间的“赤道”上向内凹陷,形成环沟进行胞质分裂,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下列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 B.神经系统中有支持(胶质)细胞 C.突触后膜受前一个神经元树突末梢的支配 D.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轴突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又称为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A项正确;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几百亿到上千亿个神经细胞以及为数更多的支持细胞(即胶质细胞)构成的,B项正确;突触后膜受前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C项错误;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A项错误;新物质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没有地理隔离,B项错误;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C项正确;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原因是该个体适应环境,这些个体繁殖会使控制此性状的基因频率上升,故当数量上恢复原规模后,基因频率已经发生改变,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5.啤酒生产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因此,制备麦芽过程中需降低其活性。下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PO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
B.相同温度时,pH 7.8的酶促反应产物比pH 8.4的少 C.在制备麦芽过程中应将反应条件控制在温度80℃、pH 8.4
D.高于90℃,若PPO发生热变性,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变性越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酶具专一性,PPO(多酚氧化酶)能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A项正确;根据图解,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PH为8.4时PPO活性最高,故此条件下酶促反应产物最多,B项正确;因为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的质量,故制备麦芽过程中需降低其活,而温度80℃、pH 8.4时酶活性最高,C项错误;温度可以酶变性失活,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变性越快,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6.植物被野生型农杆菌感染后会产生瘤状结构(类似愈伤组织),主要原因是农杆菌的Ti质粒中含有生长素合成基因、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和冠瘿碱合成基因。冠瘿碱是农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有机物质,而植物自身不能合成和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去除生长素合成基因,瘤状结构会生出许多根
B.去除冠瘿碱合成基因,农杆菌在被感染植物体内不能大量繁殖 C.去除生长素合成基因和细胞分裂素合成基因,不会产生明显的瘤状结构 D.为获得正常生长的转基因植物,应去除Ti质粒中的上述3种基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瘤状结构(类似愈伤组织)生根要受到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共同调节,如果去除生长素基因,则瘤状结构不会生根,A项错误;由于冠瘿碱是农杆菌生命活动必需的有机物质,故去除冠瘿碱合成基因农杆菌在被感染植物体内不能大量繁殖,B项正确;瘤状结构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调节,C项正确;获得转基因植物一般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如果植物含有这三种基因,将会使转基因植物长出瘤状结构,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节及转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二、综合题
1.(12分)某农场的农业生态工程简图如下:
请回答:
(1)在评价养殖效益时,除了人工投入等成本外,往往采用单位时间内饲料投入量和体重净增长量(可采用相关参数转换成干物质量)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体重净增长量为 生产量,该值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到饲养动物的能量。
(2)该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若在果园中同时种植蔬菜,属于 技术。图中的沼气工程是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增添了脱硫塔等设施,更加优化了 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3)在无人为因素干预下,养殖鱼类种群呈“S”形增长,若养鱼场中迁入捕食养殖鱼类幼体的乌鳢鱼,将使“S”形曲线中的 下降,通过生态系统的 调节,乌鳢鱼和养殖鱼类的数量将趋于相对平衡。
【答案】(12分)(1)次级 传递效率(每空1分)(2)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间种 洁净可再生(每空2分)(3)K值 自我(或负反馈)(每空2分)【解析】
试题分析:⑴由于饲养动物属于第二次的有机物质的生产,故体重的净增长量为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该值的大小取决于饲料到饲养动物能量的传递效率。
⑵由于该生态工程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再次利用,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在果园中同时种植蔬菜,属于典型的间种技术;在沼气池的基础上增添了脱硫塔等设施,能减少硫化物的释放,故优化了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⑶无人为因素干预下,鱼类种群自然生长成S型增长,如果迁入捕食养殖鱼类幼体的乌鳢鱼,将会使养殖鱼类的环境容纳量下降,即K值下降,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可使二者的数量趋于相对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14分)下面是烟草叶片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流程图:
请回答:
(1)酶解时,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混合液中,还需添加 来提高混合液的渗透压,以利于获得完整的原生质体。(2)获得原生质体后,可用 方法检测原生质体是否存活。然后将原生质体制成悬浮液,滴加在 上,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要判定原生质体是否已形成细胞壁,可用 方法鉴别。
(3)欲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得到愈伤组织,从培养基的成分考虑,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注意的主要方面有哪些?
【答案】(14分)(1)甘露醇(2分)
(2)红墨水染色 血细胞计数板 质壁分离(每空2分)
(3)营养物质的适当配比(3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适当配比(3分)【解析】
试题分析:⑴在获得植物原生质体时,需在0.5~0.6mol/L的甘露醇溶液环境(较高渗透压)下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处理实验材料,将细胞壁消化除去,获得球形的原生质体。⑵获得原生体后可用红墨水染色法检测,因为生活状态的原生质体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生质体不会被染上颜色,但如果原生质体死亡,由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原生质体会被染成红色;对原生质体进行显微计数,必须将原生质体制成的悬浮液滴加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可用质壁分离实验来检测原生质体是否已形成细胞壁。
⑶要将原生质体培养成愈伤组织,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注意营养物质的适当配比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适当配比。
考点:本题考查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18分)为提高某作物的耐盐性,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耐盐基因R导入受体细胞,经筛选和培养获得若干单拷贝(体细胞中只有1个耐盐基因)转基因耐盐植株,其中3株能在中盐浓度条件下开花结实。若对其中1株(甲)自交后代进行耐盐性检测,结果为耐高盐25株、耐中盐49株、不耐盐26株。请回答:
(1)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过程中,目的基因与质粒经相应的 切割,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通常根据质粒中设计的抗生素,在培养基中添加该种抗生素筛选转化细胞,再进行目的基因等的鉴定。
(2)甲自交后代中耐盐性状的分离比与单基因 遗传的性状分离比相同。由此推测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状是由核基因控制的,耐盐基因已整合到细胞核中的 上。该基因的转录产物经加工成为,再转移到 中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
(3)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甲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用R+表示有耐盐基因,R-表示无耐盐基因)。
【答案】(18分)(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重组质粒 抗性基因(每空2分)(2)不完全显性 染色体 成熟mRNA 细胞质(每空2分)(3)
评分细则:遗传图解共4分,其中符号(1分)、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1分)、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1分)、比例(1分)。【解析】
试题分析:⑴在转基因过程中,目的基因和质粒需用相应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获得黏性末端,再经DNA连接酶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通常根据质粒中设计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培养基中添加该种抗生素筛选转化细胞,再进行目的基因等的鉴定。
⑵根据题意(甲)自交后代耐高盐:耐中盐:不耐盐=1:2:1,与单基因(如用A/a表示)不完全显性遗传性状的分离比完全相同(即AA:Aa:aa=1:2:1);说明耐盐基因已整合到细胞核中的的染色体上,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对真核细胞来说,该基因转录的产物RNA由于含有内含子转录的部分,故需加工成为成熟的mRNA,再转移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中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
⑶根据题⑵甲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可推测出甲相当于杂合子,故甲的基因型为R+R-,其自交产生后代的遗传图解见答案,在写遗传图解时注意:符号、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比例。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分离定律的应用及遗传图解的写法,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第二篇: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解析高考“湖北卷”
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解析高考“湖北卷”
今年是湖北省高考自主命题第八年,也是现行高考模式的收官之年,明年将迎来课改后的首轮新高考。今年湖北卷确保考试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同时力求在传承中创新,试题平和朴实而富有灵动创意,理性回归学科测试本体,渐进渗透课改理念,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中学素质教育,有力发挥高考甄别选拔的测试功能。
数学:导向鲜明 新旧有效对接
百分取自教材例题习题
今年的数学试卷结构稳定,题型结构和各题分值与近几年基本一致,八大主干知识的重点内容接近全卷的90%,既保持稳中有变,常考常新,平淡之中见真功的特点,又坚持依纲靠本,源于、高于和激活课本的命题特色。试题的表述方式尽可能与教材保持一致,使考生有亲切感,更能发挥应有的水平。文理科试卷均有100分左右的题是取自教材的例题习题经加工改造而成的。
主干知识的考点仍注重基础加灵活。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对它的考查在文理科试卷中都占有较大比例。文理科卷中有大量题都直接考查函数与导数及其综合应用。对数列的考查,回避技巧性过强的递推数列,将重点放在基本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上。理科卷第19题取自课本例习题,立意时适度引申,考查基本数列的通性通法和基本量的思想。
新旧融合 有效对接
对不等式的考查力度较往年有所加大,除考查其作为工具的广泛应用性之外,还考查以不等式为结论的证明题(理科卷第21题)和恒成立问题(文科卷第20题),体现了考查学生潜能和贴近新课标的命题思路。
立体几何题型题量稳定,难度有所降低,考查最基本的线面位置关系及其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解析几何的比例比去年有所增加,难度略有提高,文理科试卷相同(理科卷20题、文科卷21题)的解答题,是由课本题整合加工形成的一个一般性结果,两问有机衔接,几何味道浓,主要考查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推理运算的能力,以及分类与整合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概率与统计试题题量适中,题型常规,难度适中,基本都是课本习题的改编,充分体现了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关注课本、跳出题海的命题指向。
今年的数学试题,在关注社会热点、强调应用意识、引入数学史料、创设开放情境、体现大众数学、拓展数学视野、考查探究能力等多方面不失时机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为实现与2012年新课程卷的自然对接,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意识地对接新课程的大众数学思想,融入新课标教材选修3-1《数学史选讲》的素材。
纵观全卷,试题的选材立意与时俱进,实际应用背景和数学文化凸显得淋漓尽致。文科卷第15题的地震问题,理科卷第10题的核辐射问题,理科卷第12题和文科卷第13题的食品安全问题,理科卷第17题和文科卷第19题的交通堵塞问题等,既兼顾了新旧教材内容的结合,又让考生在丰富多彩的试题背景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工具性和实用性,体验数学的建模思想、应用价值和人文精神。
英语:注重基础 着力内容创新
难易适中 利于选拔人才
试卷考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命题贴近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全卷实义词覆盖量为1128个(重复出现的词算一个),约占我省“补充说明”词汇表的35.3%,较去年有进一步提高。除了上述词汇,试卷还涉及运用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构成的词汇,适于检验考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真实能力。
试卷注重对课本的覆盖,如“词汇知识运用”部分的考点,涵盖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和连词等,“完成句子”部分涉及时态、语态、分词、不定式、倒装、祈使语气的条件句等,考查的都是教材中的常见用法。
今年英语试卷的高难、中难、低难试题比例合理,布局科学,以良好的区分度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有效参照。
试卷中,“听力”的前5题有意降低难度,以方便考生更快进入考试状态。多项选择按照词类排列试题,和往年同类试题相比总体平和。阅读理解选用的五篇文章,分别为记叙文、科普类说明文、新闻评论、书评和科技说明文,难度呈坡型上升。
另外,试题把常规词汇和语法知识放在全新的语言情境中呈现给考生;《补充说明》词汇表附录中单词的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等在试卷中也都有所涉及。这样的命题方式突破了“题海”的桎梏,能检验出考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真实能力,有利于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层级。
开拓视野 构建文化意识
试卷的选材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完形填空篇章讲述的是因战争丧失一条腿的残疾女子玛佳,身残志坚,最终克服困难实现与海豚共舞的励志故事;阅读理解的五篇文章主题分别为诚信、狼嚎的意义、垃圾处理、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观以及智能手机的支付功能,主旨涉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从正面唤起考生的人文意识。
试卷的另一特点是题材具有国际视野,充满时代气息,所涉及的多项事件都是新近的热门话题,且语言地道,语料真实,表达准确、规范。
虽然今年的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保持一致,但在内容上进一步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短文写作要求考生结合校园生活的一个事例,谈谈与人合作的话题,充分体现了“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语文:精心建构 稳中开拓创新
稳:选材立足语文本体
语文卷从三个方面保持试卷总体稳定。一是在试卷的板块结构、考点分布和题型配置上,确保与2010年基本一致;二是试题编拟的语言表述规范严密,指向具体明确,符合测量学的要求;三是精心调控选文和设题的难度,确保难度稳定。
文言文阅读选用西汉文学家刘向上汉成帝疏。经命题者精心删改排除疑难、疏通文脉,添加标题注释、归并古今字以扫除阅读障碍,使文本难易适度;科技文阅读选用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文章论述生动有力且层次分明,能够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
试卷注重基础考查,立足语文本体。加强试题与中学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远离题海,务本求实。第22题“为感动心灵的课文人物撰写颁奖词”,设计新颖别致,在检测考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也检测考生对课文人物的熟悉和理解程度。
新:渐进渗透课改理念
试卷还从能力立意,渐进渗透课改理念,全面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全卷覆盖了考纲规定的A、B、C、D、E五个能力层级,兼顾了难易不同的考查。科技文阅读第6题考查概念理解,第7题考查文意理解,第8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推断,第9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概括,同样是考理解,却由浅入深、有易有难。
新课程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散文阅读试题的设计,力求把“三维目标”考查融为一体。《才子赵树理》出自大家手笔,行文如流:状人则白描勾画,惟妙惟肖;叙事则干净利索,简洁畅达。四个小题,第16题由“题眼”切入,要求归纳作品对赵树理“才气”的描写;第17题要求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和人物特征;第18题要求体会作品细节描写的效果;第19题指向最后一段,要求把握该段大意及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四题相关,可全面检测考生赏析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第20题“为校园内公共场所写一条禁烟提示语”,贴近学生实际,关注时代热点。第21题图文转换以宜万铁路的开通为背景推导结论和原因,彰显了湖北卷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第4、5题考查语病和标点,选用语料涉及信息技术、抗震救灾、汉绣风格、网络社区和书窗夜读,内容鲜活,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诗词鉴赏今年的选材和题型有新意。选用的两首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意境有别,情趣各异。题型由常见的两小题变为三小题,即填空题、结构分析题和审美鉴赏题,综合检测考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考查也有新意。用“刘诗优美,苏诗壮美”提示考生,引导考生去品味江南那水墨丹青般的柔美景致,去体验江南那“雨过潮平”、电驰雷鸣的壮观景象,可谓匠心独运。
奇:“旧书”意蕴深厚
以“旧书”为作文题,不给材料,不出引言,就一个意蕴深厚的题目,审题没有干扰,行文没有羁绊,给考生叙事怀人、议人论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都有他的旧书。一部旧书,会打开青春学子尘封的记忆,引发温馨的回忆和深入的思考。“旧书”可实写也可虚写。过往的一切,无论个人的还是社会的,无论事大事小,都可比作一部旧书。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引导青少年远离现代社会的“喧哗与骚动”,守一方静土,珍惜旧书,热爱新书,专心读书——这,正是“旧书”的寓意所在,也应是青年一代应有的文化担当!
编者按:昨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外语等三门考卷亮相,本报特邀三镇省示范高中名师,对所涉共七科的考题进行了点评。
英语:生活气息很浓
英语卷的总体难度与去年持平,试卷选材和结构以及难易程度方面都很能体现平稳过渡的特点。试卷的难度适中,生活气息很浓,让考生很容易找到亲近感。这一点在英语听力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其中谈到搬家、室友、乐器、住旅店和零花钱,这些熟悉的话题让考生基本上能够听得懂。
卷中的词汇量也比较适中,选择题中的选项多涉及到高三的词汇,是高三考生经常会使用和复习的。完形填空选用的是一篇记叙文,让考生在看一个故事的时候能够较轻松地完成词汇的填写。阅读理解的词汇量与去年高考相当,约1900字左右,其中的A篇和C篇的篇幅较长,但涉及的生词不多。题干中的选项都比较常规,难度并不是很大。阅读理解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速度、技巧。
在英语试卷中,最能拉开考生距离的通常是主观题。试卷中的完成句子不难,成绩好的学生几乎可拿满分,中等以上学生得分应该偏高。考生之间要拉开距离就在写作部分。和去年一样,今年的作文属于开放性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校园生活中的事例,谈谈与人合作。虽然话题可能在意料之外,但在课本中都涉及过,学生的团队合作也不乏例子,应该有可写的内容。但如果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差一点的,就可能“肚里有货说不出来”。(整理:记者肖丽琼 通讯员林中卉 实习生樊元元)
物理:计算题打破出题常规
今年的理综全国卷物理试题出得很有水平,特别是三道大题打破了常规出题模式,反映出了今后的高考命题的趋势。物理试题难度总体与去年基本相当,压轴题比去年难度略低,虽然是全国卷,但是也能和今年我省高中课改前最后一届高考平稳过渡的主题相契合。此外,从考生走出考场后的反应来看,多数学生都认为物理试卷做得比较顺手。
在选择题中,第18题提到了“第一激发态”,很多学生对这一概念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如果说起“n=2的能级”这一概念,考生们或许就明白了。这题很可能成为考生们的一个拦路虎。
此外,计算题的非常规出题方式也大大出乎老师们的预料。在计算题中,历年的物理第一道计算题通常是考查力学和运动学,但今年的全国卷却考查的是电磁感应考点。此外,第25题也非常规地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考点。这两道题都没有落入以往出题模式的窠臼中。因为考点的转变,虽比去年难度有所提高,但考查的也都是物理中的主干知识。这样出题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地区老师研究出题者的思路押题,也能反映出将来物理命题的一种趋势。
化学:实验题得分机会更多
2011年理综化学卷的难度与去年高考难度相当。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验题难点的处理上,出题者给了考生更多的得分机会,令试题显得更为人性化。
在化学试题中,实验题一直是考生们的难点,今年也不例外。从考生们出考场后的反应来看,理综第29题的第二问确实考倒了不少考生。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最适合”与“简易”,其中简易还打了重点符号,考生很容易强调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为了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反而选了相对复杂的装置。
此外,在考查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点的同时,试题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选择题的第13题难度并不大,考生只需看清题干,分析各选项中哪项是概念错误就可以找出正确的答案。有的审题能力强的学生只读完题目就有了答案,但有的成绩好的学生却没有仔细分析题目的意思,而是花了5分钟来进行计算,十分可惜。
以往的实验题通常为一个整体,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导致整道题零分。值得庆幸的是,今年的出题者打破了这一常规,将实验题分解成了若干小问,且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即使这一问没有选对,也不会对后面的两问造成太大的影响。(整理:记者肖丽琼 通讯员林中卉 实习生樊元元)
生物:不回避高频考点
理综生物试题与往年比,难度稳中有降。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也不回避历年的高考热点知识。试题紧扣中学教材,十分重视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哪怕是前几年反复考查的内容。例如细胞的分化、植物的新陈代谢、免疫调节、遗传和生态的知识。这些全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是平时教学和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历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今年仍然出现。其中,第31题以酶的知识为载体,考查实验设计思路,第33题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知识为载体,考查实验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新陈代谢和遗传的知识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在今年的试题中仍占很大的比例,新陈代谢考了33分,占45.8%,遗传考了10分,占14%,生态考了17分,占23.6%。
此外,试题对考生的审题、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第31题从未经检疫的外来物种要考虑到带有微生物,进一步才能答出寄生关系。第32题表格数字中隐含能量传递效率。第34题的基因型Bb在男女中表现型不一样、题目描述的表现型包括性别,所以写基因型时需要写上性别等。(整理:记者肖丽琼 实习生樊元元 通讯员林中卉)
地理:难度平和 图片唱“主角”
试题总体上比较平和,没有出现难度稍大的地球运动部分内容。但与去年相比,总体难度并没有降低,有些看似简单的试题,其中却暗藏陷阱,考生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失分。
试题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火山、工业区位、农业区位、交通、气象与气候等方面,这些都是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内容。试题一共有8幅插图,其中区域地图4幅,等值线和坐标统计图各1幅,景观图2幅。用图片唱起“主角”,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今年是传统教材的最后一次高考,此次地理高考试题有着浓浓“课改味”。如36题从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递进到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最后引出有关发展黄麻纺织工业有利条件的讨论。其实,这就是一个小型课题,与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学习相呼应。这需要考生掌握孟加拉湾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知识,来分析有关影响黄麻生产与相关麻纺织工业方面的具体问题。
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如冰岛火山、我国高铁是今年高考备考中的热点。两大热点同时出现在一份试卷上,这在过去是比较少见的。(整理:记者郭会桥 通讯员吴小平)
政治:难度持平但拿高分不易
与去年高考相比,文综政治部分难度基本持平。试题体现文科“大融合”特点,如“第6题到底是政治题,还是地理题?”许多考生感到疑惑,其实体现了高考试题改革的趋势——打破“学科壁垒”。
试题有了“新旧课程”转化的衔接味道,既考查重点知识,也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和社会参与的公民意识。如背景材料运用了“国务院公开财政预算”、“金砖国家”会议、“建党90周年”等问题,鼓励考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试题还涉及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如企业经营、物价民生、环境生态、科学前沿、民主权利、党建与民族、内政与外交等,突出一定的理论深度。
试题不回避热点,也适当考“冷点”。“国内物价”、“用工荒”等,这些都是特别热的事件或话题,但命题也适当考“冷点”。如民族专题是今年许多学校复习中不很重视的“冷点”,但高考题第38题围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考查,力度是近年最大的一次。
客观题难度不大,除第31题有理论难度外,其余各题都比较基础。第39题对综合能力考查力度大,多数考生想答好此题不易,这将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主观题想拿高分不容易。
在课改高考前,此套试题有探路的味道。试题涉及“农业的‘菜贱伤农’”、延安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出路、党组织的新闻发言人等,考生既要立足生活,又要运用知识,试题有开放性,单靠书本知识很难拿高分。(整理:记者郭会桥 通讯员吴小平)
历史:难度略降 重视“新情景”
与去年高考卷相比,今年文综历史卷难度略有降低,更重视“新情景”材料的运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文综试题,仍保持了“考重点知识”、体现“课改味”的趋势。
今年高考,历史卷难度略有降低。如第12题文化常识关于经史子集的分类问题,在高三调考中已出现过。客观题第37、39题材料阅读难度降低,考生容易读懂。
试题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已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今年高考历史试题,主观题和客观题都是以材料形式呈现,有课外文献、地图、数据等多种材料。考生既要读懂,也要会用相关知识分析。面对这些题目,死记硬背是无济于事的。
试题“课改味”更浓了,试题设计以文明史为核心。如第14题考查美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对晚清知识分子的影响。另外,历史试题命题不回避社会热点,如第37题以民本思想为切入点,既考先秦民本思想的内涵,也将早期维新派与革命派民本思想进行对比,进而提出古代与近代“民本思想”的关系。此题立意高、跨度大,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难度也颇大。
第三篇:湖北: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1年高考湖北卷
湖北: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1年高考湖北卷
2011年06月09日 14:05 来源:楚天都市报
今年是湖北省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自主命题第8年,也是现行高考模式的收官之年,明年将迎来课改后的首轮新高考。今年湖北卷继续贯彻“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传承七年来命题积累的经验和特色,同时力求在传承中创新,试题平和朴实而富有创意,渐进渗透课改理念,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有力发挥高考甄别选拔的功能。
语文
精心建构彰显人文情怀
精心建构,保持试卷总体稳定
稳定是保证试卷质量、考生正常发挥和高考平稳过渡的前提。命题者精心建构,从三个方面保持试卷总体稳定。
一是试卷的板块结构、考点分布和题型配置上,与去年基本一致。二是试题编拟的语言,表述规范严密,指向具体明确。三是精心调控选文和设题的难度,确保难度稳定。文言文阅读选用西汉文学家刘向上汉成帝疏。文章说理透彻,被古人誉为“西京第一书疏”。命题者精心删改以排除疑难、疏通文脉,添加标题注释、归并古今字,使文本难易适度。科技文阅读选用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文章将中国建筑特殊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比作“文法”,论述生动有力、层次分明,能够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命题者按文章递进层次布置考点,有利于考生答题。
注重基础,积极引导中学教学
注重基础考查是湖北卷的优良传统,今年得以发扬光大。
第一大题五个小题落实考纲的五个考点;每小题中的四个选项,各有对应知识点,不交叉、不重复。如第2小题考查字形,四个选项依次考查音同而别、形近而别、义近而别、音同形近而别的错别字。又如文言文考查中的第13题,三个句子翻译,涉及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倒装、成分省略等。对考纲知识点的全面覆盖,既能增强试题的测试功能,也能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
能力立意,渐进渗透课改理念
能力的检测力求全面而有层次,湖北卷兼顾了难易不同的考查。科技文阅读第6题考查概念理解,第7题考查文意理解,第8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推断,第9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概括,同样是考理解,却由浅入深,有易有难。
新课程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散文阅读试题的设计,力求把“三维目标”考查融为一体。《才子赵树理》出自大家手笔:状人则白描勾画,惟妙惟肖;叙事则干净利索,简洁畅达。四小题,第16题由“题眼”切入,要求归纳作品对赵树理“才气”的描写;第17题要求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和人物特征;第18题要求体会作品细节描写的效果;第19题要求把握最后一段大意及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四题相关,全面检测考生赏析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第20题“为校园内公共场所写一条禁烟提示语”,关注时代热点。第21题以宜万铁路的开通为背景推导结论和原因,彰显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开拓创新,彰显博大人文情怀
稳定,是为了传承;传承,又必须创新。湖北卷一直致力于在传承中开拓创新,寻求新的思路和创意。
试题编拟以丰厚的审美意蕴彰显人文情怀。古诗词鉴赏今选用的两首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意境有别,情趣各异。题型由常见的两小题变为三小题,即填空题、结构分析题和审美鉴赏题,综合检测考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考查,用“刘诗优美,苏诗壮美”提示考生,可谓匠心独运。
作文题“旧书”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意。不给材料,不出引言,就一个意蕴深厚的题目,审题没有干扰,行文没有羁绊,给考生叙事怀人、议人论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一部旧书,会打开青春学子尘封的记忆,引发温馨的回忆和深入的思考。他或许会想起爷爷留下的《菜根谭》,想起扉页上爷爷用毛笔工整书写的“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她或许会想起箱底那本《红楼梦》,想起那年暑假躲进“红楼”,伴着林妹妹流了多少眼泪……“旧书”可实写也可虚写,过往的一切都可比作一部旧书。翻开这部旧书,或回顾人生经历,或审视“旧我”,或鉴往知来,或怀想美好的岁月……翻过这部旧书,或书写人生新的篇章,或展望明天,或塑造“新我”……那些文化积淀和生活积累较为深厚的考生,自能如鱼得水,一展才华。引导青少年远离现代社会的“喧哗与骚动”,守一方静土,珍惜旧书,热爱新书,专心读书——这,正是“旧书”寓意所在,也应是青年一代应有的文化担当!
数学
导向鲜明新旧有效对接
立足教材,导向鲜明
今年的数学试卷的题型结构与近几年基本一致,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略加延伸而不盲目拔高。文理科试卷均有100分左右的题,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加工改造而成的。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理科卷第2、3、6、10、17、21题,文科卷第3、6、9、19、20题,都直接考查函数与导数及其综合应用;理科卷第8、15、18、20题,文科卷第21题,都是以函数思想立意,蕴含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对数列的考查,回避技巧性过强的递推数列,将重点放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上。对不等式的考查力度较往年有所加大,除考查其作为工具的应用性之外,还考查以不等式为结论的证明题(理科卷第21题)和恒成立问题(文科卷第20题)。立体几何题型题量稳定,难度有所
降低,考查最基本的线面位置关系及其空间想象和推理论证能力,理科卷第18题的第(Ⅱ)问在动态变化中考查合情推理意识;理科卷第14题与解析几何交汇,考查应变能力。解析几何的比例比去年有所增加,难度略有提高,文理科试卷(理科卷20题、文科卷21题)的解答题,主考查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推理运算能力,及分类、整合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概率与统计试题题量适中,难度适中,基本都是课本习题的改编,充分体现了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关注课本、跳出题海的命题指向。
新旧融合,有效对接
今年的数学试题,在关注社会热点、强调应用意识、引入数学史料、创设开放情境、体现大众数学、拓展数学视野、考查探究能力等多方面不失时机地渗透新课程理念,为实现与明年新课程卷的自然对接,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纵观全卷,试题的选材立意与时俱进,文科卷第15题的地震问题,理科卷第10题的核辐射问题,理科卷第12题和文科卷第13题的食品安全问
题,理科卷第17题和文科卷第19题的交通堵塞问题等,题型多样,题量分值加大,既兼顾了新旧教材内容的结合,又让考生在丰富多彩的试题背景中,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工具性和实用性。
为了与新课程卷接轨,今年的数学试卷,一方面采用多元化、多途径、开放式的设问方式,全面检测考生观察、试验、联想、猜测、类比、探究等思维品质。如理科卷第19题以考生熟悉的等差、等比数列知识为基础,采用是否成立的方式设问;文科卷第20题以函数、导数和方程根的分布知识为载体,采用恒成立的方式设问,多视角地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对接新课程的大众数学思想,如理科卷第13题和文科卷第9题取材于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的“竹九节”问题,文科卷第7题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估算体积问题。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在知能并重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英语
注重基础着力内容创新
依纲据本,侧重夯实基础
今年英语试卷命题贴近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全卷实义词覆盖量为1128个,约占我省“补充说明”词汇表的35.3%,较去年有进一步提高。此外,试卷还涉及运用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构成的词汇,适于检验考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试卷注重对课本的覆盖,如“词汇知识运用”部分的考点,涵盖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和连词等,“完成句子”部分涉及时态、语态、分词、不定式、倒装、祈使语气的条件句等,考查的都是教材中的常见用法。此外,“多项选择”部分的第22题题干和“短文写作”的英文提示语,均直接摘自高三教材。
难易适中,利于选拔人才
今年英语试卷的试题难度比例合理,布局科学,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有效参照。
试卷中,“听力”的前5题有意降低难度,以便考生更快进入状态。“多项选择”按照词类排列试题,和往年同类试题相比总体平和。“完形填空”选材注重上下文联系,有着较好的区分度。“阅读理解”选用的五篇文章,分别为记叙文、科普类说明文、新闻评论、书评和科技说明文,难度呈坡型上升,试题以细节理解推断题为主,适量穿插意图态度、主旨大意、词(句)义推断等中高难度的题目。
开拓视野,构建文化意识
试卷的选材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完形填空”讲述的是因战争而残疾的玛佳,身残志坚,克服困难与海豚共舞的励志故事;“阅读理解”的主题分别为诚信、狼嚎的意义、垃圾处理、不同的世界观以及智能手机的支付功能,主旨涉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试卷的另一特点是题材具有国际视野,充满时代气息,所涉及的多项事件都是新近的热门话题。例如,“听力”的最后一篇独白,是英国伦敦某旅行社的导游词;“阅读理解”C篇是有关英国爱丁堡政府建立垃圾焚烧厂的报道;与此主题类似的新闻多次出现在今年5月的《楚天都市报》上。
全面考查,实现平稳过渡
试卷内容进一步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短文写作”要求考生结合校园生活的事例,谈谈与人合作的话题。这是在“考试大纲”范围内,针对“课标”提出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和“关注情感态度的发展”的理念,对考生学习情况的显性考查。考生只有达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的要求,才会有在校园生活中与他人合作的经历,才能举出真实生动的事例,流露真情实感,运用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技巧,写出高质量的作文。通讯员沈考
第四篇:2014年高考生物北京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A、蓝藻有拟核,酵母菌有细胞核,故A选项错误;
B、蓝藻和酵母菌均能进行有氧呼吸,故B选项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C选项错误;
D、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不能,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解:A、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故A选项错误;
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故B选项错误;
C、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故C选项错误;
D、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解:A、图中看出,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
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故
A选项正确;
B、图中看出,人工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
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说
明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故B选
项正确;
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不含载体蛋白,故C选项错误;
D、图中看出,分子量越小,人工膜对其的通透性越强,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时因为兔康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病毒和兔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解: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故A选项正确;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故选项B正确;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从这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原因是该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5、在25 0C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用菲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解: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在正常室温下就可以完成,故A选项正确;
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故B选项错误;
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需要保持在大鼠的正常体温37℃-39℃,故C选项错误;
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需要加热使琼脂熔化,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二、作答题
29、(18分)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_________通过的情况下,起到________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___________(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2数据显示,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_________作用,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_________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____.(5)从图2中,B组(或C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_______倍、IAA单独处理的_______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出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______的量较高。
解;(1)激素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
(2)由题意知,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进行无菌培养,因此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气体通过的情况下,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培养液污染培养物;由于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因此应将IAA加在茎芽尖端,不能加在培养液中.
(3)分析图2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的离体茎芽的生长较快,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
(4)植物伸长生长与细胞数量增加和细胞长度增加有关;如果药物完全抑制DNA复制后,细胞分裂不能进行,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54%的抑制作用是细胞不能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的结果,46%的促进作用则是促进细胞伸长的结果,因此该事实说明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分裂和促进细胞伸长.
(5)分析图2中的B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9,GA3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2.5,IAA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0.5,因此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6 倍、IAA单独处理的18倍(C组中,两种激素联合使用促进作用是GA3单独使用的(10.0-4.0)/(6.0-4.0)=3倍,是IAA单独使用的(14.0-4.0)/(4.1-4.0)=60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调关系.
(6)A组数据未显示处GA3和IAA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内源IAA浓度较高.
30、(16分)
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植株丙(aa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_经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
(2)a基因是通过将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_____种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① 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____________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
色体交换。
② 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
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
③ 本实验选用b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C
和R基因位点间________,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_____的交换频率,可确定A基因的功能。
解:(1)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2)引物Ⅰ和Ⅲ延伸的方向向左,引物Ⅱ引物延伸的方向向右,引物组合只能是Ⅰ和Ⅱ,或Ⅱ和Ⅲ.扩增T-DNA插入位置,应该是扩增包括T-DNA和两侧A基因片段.故选引物Ⅱ和Ⅲ.
(3)由于P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因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单独考虑B、b基因,F1基因型为Bb,自交得F2相关基因分离比为BB:Bb:bb(花粉粒不分离)=1:2:1,故花粉粒不分离植株所占比例为1/
4(4)①甲乙杂交得F1代,其基因型为AACBb、AARBb、ACaBb、ARaBb,丙1号染色体组成为aRaC 故其亲代基因型为ACaBb、ARaBb,且父母本都需发生交叉互换.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花粉1号染色体基因组成为a、aCR、aC、aR.分别为仅有红光、仅有蓝光、同时发红光和蓝光(发紫光)、不发荧光.
③b基因纯合突变体由于花粉粒不分离,便于数据统计.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A基因对于基因交换频率的影响,故需通过AA与aa个体对比来分析.
31、(16分)
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
(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_______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_________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
(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___________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
入机体,_____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____________。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______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__________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_________________。
解:(1)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该疫苗时,获取目的基因后,需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再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
(2)HPV外壳蛋白L1基因表达产生的L1蛋白作为疫苗,人体接种该疫苗后,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旦HPV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3)由表中数据可知,B1组和A1组的自变量为是否感染HPV,结果B1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A1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
(4)B2组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的作用主要是诱导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不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体内HPV.
(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预防宫颈癌.
一、选择题:
1、B2、D3、C4、C5、A
二、29题:⑴信息;⑵气体、防止污染、茎芽尖端;⑶促进;⑷细胞长度、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⑸3-6(3)、18(60)、协作;⑹内源IAA
30题:⑴四分体、同源;⑵Ⅱ和Ⅲ;⑶2、25% ;⑷①父本和母本、②蓝色、红色、蓝和红叠加色、无色;③交换与否和交换次数
31题:⑴载体、氨基酸;⑵L1蛋白、记忆(B)细胞、吸附宿(寄)主细胞;⑶A1;⑷细胞免疫; ⑸预防;
第五篇: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1年高考湖北卷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1年高考湖北卷
今年是湖北省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自主命题第8年,也是现行高考模式的收官之年,明年将迎来课改后的首轮新高考。今年湖北卷继续贯彻“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传承七年来命题积累的经验和特色,同时力求在传承中创新,试题平和朴实而富有创意,渐进渗透课改理念,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有力发挥高考甄别选拔的功能。语文:精心建构彰显人文情怀
精心建构,保持试卷总体稳定
稳定是保证试卷质量、考生正常发挥和高考平稳过渡的前提。命题者精心建构,从三个方面保持试卷总体稳定。
一是试卷的板块结构、考点分布和题型配置上,与去年基本一致。二是试题编拟的语言,表述规范严密,指向具体明确。三是精心调控选文和设题的难度,确保难度稳定。文言文阅读选用西汉文学家刘向上汉成帝疏。文章说理透彻,被古人誉为“西京第一书疏”。命题者精心删改以排除疑难、疏通文脉,添加标题注释、归并古今字,使文本难易适度。科技文阅读选用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文章将中国建筑特殊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比作“文法”,论述生动有力、层次分明,能够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命题者按文章递进层次布置考点,有利于考生答题。
注重基础,积极引导中学教学
注重基础考查是湖北卷的优良传统,今年得以发扬光大。
第一大题五个小题落实考纲的五个考点;每小题中的四个选项,各有对应知识点,不交叉、不重复。如第2小题考查字形,四个选项依次考查音同而别、形近而别、义近而别、音同形近而别的错别字。又如文言文考查中的第13题,三个句子翻译,涉及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倒装、成分省略等。对考纲知识点的全面覆盖,既能增强试题的测试功能,也能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
能力立意,渐进渗透课改理念
能力的检测力求全面而有层次,湖北卷兼顾了难易不同的考查。科技文阅读第6题考查概念理解,第7题考查文意理解,第8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推断,第9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概括,同样是考理解,却由浅入深,有易有难。
新课程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散文阅读试题的设计,力求把“三维目标”考查融为一体。《才子赵树理》出自大家手笔:状人则白描勾画,惟妙惟肖;叙事则干净利索,简洁畅达。四小题,第16题由“题眼”切入,要求归纳作品对赵树理“才气”的描写;第17题要求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和人物特征;第18题要求体会作品细节描写的效果;第19题要求把握最后一段大意及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四题相关,全面检测考生赏析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第20题“为校园内公共场所写一条禁烟提示语”,关注时代热点。第21题以宜万铁路的开通为背景推导结论和原因,彰显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开拓创新,彰显博大人文情怀
稳定,是为了传承;传承,又必须创新。湖北卷一直致力于在传承中开拓创新,寻求新的思路和创意。
试题编拟以丰厚的审美意蕴彰显人文情怀。古诗词鉴赏今选用的两首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意境有别,情趣各异。题型由常见的两小题变为三小题,即填空题、结构分析题和审美鉴赏题,综合检测考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考查,用“刘诗优美,苏诗壮美”提示考生,可谓匠心独运。
作文题“旧书”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意。不给材料,不出引言,就一个意蕴深厚的题目,审题没有干扰,行文没有羁绊,给考生叙事怀人、议人论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一部旧书,会打开青春学子尘封的记忆,引发温馨的回忆和深入的思考。他或许会想起爷爷留下的《菜根谭》,想起扉页上爷爷用毛笔工整书写的“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她或许会想起箱底那本《红楼梦》,想起那年暑假躲进“红楼”,伴着林妹妹流了多少眼泪……“旧书”可实写也可虚写,过往的一切都可比作一部旧书。翻开这部旧书,或回顾人生经历,或审视“旧我”,或鉴往知来,或怀想美好的岁月……翻过这部旧书,或书写人生新的篇章,或展望明天,或塑造“新我”……那些文化积淀和生活积累较为深厚的考生,自能如鱼得水,一展才华。引导青少年远离现代社会的“喧哗与骚动”,守一方静土,珍惜旧书,热爱新书,专心读书——这,正是“旧书”寓意所在,也应是青年一代应有的文化担当!
数学:导向鲜明新旧有效对接
立足教材,导向鲜明
今年的数学试卷的题型结构与近几年基本一致,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略加延伸而不盲目拔高。文理科试卷均有100分左右的题,是由教材的例题习题加工改造而成的。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理科卷第2、3、6、10、17、21题,文科卷第3、6、9、19、20题,都直接考查函数与导数及其综合应用;理科卷第8、15、18、20题,文科卷第21题,都是以函数思想立意,蕴含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对数列的考查,回避技巧性过强的递推数列,将重点放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上。对不等式的考查力度较往年有所加大,除考查其作为工具的应用性之外,还考查以不等式为结论的证明题(理科卷第21题)和恒成立问题(文科卷第20题)。立体几何题型题量稳定,难度有所降低,考查最基本的线面位置关系及其空间想象和推理论证能力,理科卷第18题的第(Ⅱ)问在动态变化中考查合情推理意识;理科卷第14题与解析几何交汇,考查应变能力。解析几何的比例比去年有所增加,难度略有提高,文理科试卷(理科卷20题、文科卷21题)的解答题,主考查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推理运算能力,及分类、整合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概率与统计试题题量适中,难度适中,基本都是课本习题的改编,充分体现了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关注课本、跳出题海的命题指向。
新旧融合,有效对接
今年的数学试题,在关注社会热点、强调应用意识、引入数学史料、创设开放情境、体现大众数学、拓展数学视野、考查探究能力等多方面不失时机地渗透新课程理念,为实现与 明年新课程卷的自然对接,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纵观全卷,试题的选材立意与时俱进,文科卷第15题的地震问题,理科卷第10题的核辐射问题,理科卷第12题和文科卷第13题的食品安全问题,理科卷第17题和文科卷第19题的交通堵塞问题等,题型多样,题量分值加大,既兼顾了新旧教材内容的结合,又让考生在丰富多彩的试题背景中,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工具性和实用性。
为了与新课程卷接轨,今年的数学试卷,一方面采用多元化、多途径、开放式的设问方式,全面检测考生观察、试验、联想、猜测、类比、探究等思维品质。如理科卷第19题以考生熟悉的等差、等比数列知识为基础,采用是否成立的方式设问;文科卷第20题以函数、导数和方程根的分布知识为载体,采用恒成立的方式设问,多视角地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对接新课程的大众数学思想,如理科卷第13题和文科卷第9题取材于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的“竹九节”问题,文科卷第7题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估算体积问题。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在知能并重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英语:注重基础着力内容创新
依纲据本,侧重夯实基础
今年英语试卷命题贴近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全卷实义词覆盖量为1128个,约占我省“补充说明”词汇表的35.3%,较去年有进一步提高。此外,试卷还涉及运用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构成的词汇,适于检验考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试卷注重对课本的覆盖,如“词汇知识运用”部分的考点,涵盖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和连词等,“完成句子”部分涉及时态、语态、分词、不定式、倒装、祈使语气的条件句等,考查的都是教材中的常见用法。此外,“多项选择”部分的第22题题干和“短文写作”的英文提示语,均直接摘自高三教材。
难易适中,利于选拔人才
今年英语试卷的试题难度比例合理,布局科学,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有效参照。试卷中,“听力”的前5题有意降低难度,以便考生更快进入状态。“多项选择”按照词类排列试题,和往年同类试题相比总体平和。“完形填空”选材注重上下文联系,有着较好的区分度。“阅读理解”选用的五篇文章,分别为记叙文、科普类说明文、新闻评论、书评和科技说明文,难度呈坡型上升,试题以细节理解推断题为主,适量穿插意图态度、主旨大意、词(句)义推断等中高难度的题目。
开拓视野,构建文化意识
试卷的选材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完形填空”讲述的是因战争而残疾的玛佳,身残志坚,克服困难与海豚共舞的励志故事;“阅读理解”的主题分别为诚信、狼嚎的意义、垃圾处理、不同的世界观以及智能手机的支付功能,主旨涉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试卷的另一特点是题材具有国际视野,充满时代气息,所涉及的多项事件都是新近的热门话题。例如,“听力”的最后一篇独白,是英国伦敦某旅行社的导游词;“阅读理解”C篇是有关英国爱丁堡政府建立垃圾焚烧厂的报道;与此主题类似的新闻多次出现在今年5月的《楚天都市报》上。
全面考查,实现平稳过渡
试卷内容进一步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短文写作”要求考生结合校园生活的事例,谈谈与人合作的话题。这是在“考试大纲”范围内,针对“课标”提出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和“关注情感态度的发展”的理念,对考生学习情况的显性考查。考生只有达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的要求,才会有在校园生活中与他人合作的经历,才能举出真实生动的事例,流露真情实感,运用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技巧,写出高质量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