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幸福洛阳

时间:2019-05-14 04: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幸福洛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幸福洛阳》。

第一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幸福洛阳

洛阳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将全面开展

2014年12月,洛阳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根据国家要求,洛阳要在‚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两个方面先行先试,总结形成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那么,洛阳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将如何开展,进城农民将获得哪些实惠,城市化建设融资和行政管理体制又将有哪些革新?

根据《洛阳市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洛阳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期为2015年至2017年。其间,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积极稳妥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统领,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比较优势和地区特色,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重点推进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及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等四个领域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建立健全符合洛阳实际、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重点任务一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以推行居住证为突破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公平享受城镇基本公 共服务。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与市民化挂钩的机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市民权利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

目标定位

到2017年,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向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开放;农业转移人口公平享有租用公租房的权利;约15万存量外来人口实现市民化。到2020年,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路径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满1年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农业转移人口,或是依法经营满1年的自营业者,本人及其配偶、子女和父母均可自愿在中心城区落户。全部放开中心城区以外县城和乡镇落户限制。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今年年底前,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要设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服务窗口,服务保障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社会保障、投诉受理等工作。

●住房保障。把持有本地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将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范围。今年全年将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38万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42万套。

●随迁子女教育。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向持有本地居住证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开放;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不受户籍限制,均可参加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入学报名和录取,并同等享受各类优惠政策。目前,今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已经结束,做到了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应入尽入。

●养老保险。农业转移人口可自主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医疗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可自主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农业转移人口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报销,方便农业转移人口异地就医和结算报销。

●社会救助。逐步将领取居住证且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社会救助待遇。今年,洛阳将启动社会救助平等待遇工作。

●就业创业服务。清理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户籍限制等不合理规定,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把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自主创业。2015年年底前,洛阳将选取有一定基础的县(市)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

路径二: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政府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市政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公共成本。

●企业要为员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等企业承担部分,并定期进行职工技能培训。

●个人要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公积金和公租房租金等个人承担部分,其中公租房租金作为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维护费用。

重点任务二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按照‚开源节流‛总要求,以发行城镇化建设项目债、政府债、鼓励公私合营(PPP)为重点,编制洛阳市城镇基础设施融资规划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建立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持续优化金融环境,有效降低城镇化建设成本和交易成本,建立起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目标定位

到2017年,投资体制改革取得成效,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完成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革;城镇化建设发债机制、政策性金融合作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深入推进,政府存量债务明显下降,透明、规范、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基本成形。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 善的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

路径一:推进以发行城镇化建设项目债为主导的地方投融资平台改革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专业化原则,通过注入国有资本金、国有企业股权等形式,成立新的城镇化投融资公司,作为城镇化建设项目债的发行主体,以及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城镇化项目建设的投融资平台。

●城镇化建设项目债主要用于涉及城镇化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项目。

●对试点发行的城镇化建设项目债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事后监管,建立债券发行的可持续保障机制,实现资产负债、投入产出、现金流‚三平衡‛,有效控制负债率,切实防范风险。

路径二:健全城镇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全市国有土地挂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等各类城镇化产品,均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发布,进行招投标等市场化交易,吸引全国范围具备资质的企业参与竞争。

路径三:深化公私合营(PPP)体制机制建设

●深入推动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编制《洛阳市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明确社会资 本参与各类公私合营(PPP)项目的资质、资金和运营门槛。在全省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中洛阳入围6个,8个签约项目中洛阳有5个。前不久,在洛阳推荐的17个项目中,有11个被纳入国家级项目库,在推广PPP模式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加强PPP项目的谋划运作。围绕提高城镇化项目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以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为重点,编制项目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向社会资本公开推介。2015年,嵩县和栾川将重点推进白云山、老君山、重渡沟等开展PPP项目合作,打造世界一流旅游产业园区。

●加强PPP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

路径四:深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机制建设

●发挥政策性金融在长期融资方面的优势,支持回报期限较长的城镇化建设项目。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镇化建设项目。

目前,洛阳已与国开行签订《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合作协议》,支持棚户区改造等城镇化项目建设。此外,洛阳还分别与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建设。

路径五:分步编制公开透明的政府资产负债表

●利用省政府举债向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省级代发地方债券资金。

●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分步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逐步建立起公开、公平、高效的新型政府资产负债管理机制。2015年,洛阳将启动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

路径六:完善市场开放、信用健全、监管有力的投融资环境

●鼓励跨地区金融合作,吸引其他地区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本为洛阳城镇化发展服务。加强与商业银行的金融合作,开发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积极争取省政府设立的各类基金,支持洛阳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与省投资机构合作设立洛阳产业投资子基金。目前,洛阳与省豫资公司联合成立了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的河洛新业投资股份公司,建立了城镇化发展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平台。

●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成覆盖政府、企业、居民的信用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对参与城镇化建设企业信用记录的便捷化查询;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完善城镇化投融资监管制度,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出现。

重点任务三 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基本权 益的前提下,规范和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探索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目标定位

到2017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率力争达到100%,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产权清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有序、分配合理的农村产权制度。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产权管理体系。

路径一: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有偿流转制度

●在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空置宅基地使用权以及房屋所有权可进入交易平台进行流转,形成产权清晰、保护严格、农民自愿、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产权流转制度。目前,洛阳已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年底前,偃师市、孟津县、栾川县要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6年年底前,洛阳要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路径二: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长效机制

●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激励机制。对在城镇已购置商品房或愿意进城镇定居,并自愿退宅且以后不再申请新宅基地的农民,采取货币补偿、置换或城镇购房补贴等方式协商收回空闲宅基地。

●健全退出农村宅基地的处置和利用机制。退出的农村 宅基地应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符合相对集中连片、宜农用途等条件的,可根据规定复垦为耕地或其他农用地,复垦后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筹有偿利用。

重点任务四 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有序推动行政区划调整,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形成行政区划、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目标定位

到2017年,通过对行政区划的适当调整,建立起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的行政区划格局和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现代城镇体系。到2020年,形成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

●启动撤县设市申报工作,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着力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小城市,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吸引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试点期内,优先支持伊川县开展撤县设市申报工作。

●推动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提升辐射带动能力。适当增加中心城区的辖区范围,将与中心城区联系紧密的部分 乡镇纳入中心城区。开展市辖区优化整合工作,将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发展动力相对薄弱的市辖区进行适当调整,优化整合洛北城区发展空间。

●开展撤乡建镇工作,带动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立足优势,建设一批独具影响力、辐射力的文化名镇、旅游名镇、商贸大镇等。支持重点建制镇,争取进入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选取部分重点镇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建设,赋予部分县级管理职能。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幸福洛阳

洛阳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动员推进会指出,必须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发展目标,努力实现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相互渗透、一体发展。为深入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为洛阳科学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营造舆论氛围,洛阳日报今起开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幸福洛阳》栏目,将推出系列评论和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一发动全身 蹄疾而步稳

一论科学推进洛阳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承载着洛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百姓对幸福 生活的期待。近年,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都有了明显提升。

肩负着国家试点的重任,承载着帝都复兴的希望,托举着700万河洛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洛阳的重大考题。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动员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陈雪枫明确指出,洛阳正在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既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又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发动全身‛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我们今天所强调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也涉及城镇布局、产业升级、生态发展、历史传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内容,更与户籍制度、社保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事项息息相关,确实是‚抓住一点,突破全局‛的切入口。

一个城市要跨越发展,必须始终‚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正确‛。当前,稳增长、保态势压力加大,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如果偏离了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个轨道,经济发展就少了一个强大引擎,转型升级就少了一个有效抓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少了一条重要途径,区 域协调发展就少了一个有力支撑。如此,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开放创新城、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将怎样打造?副中心的定位又将如何实现?

放眼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度最高、创新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然而,与我国东部地区高达62.2%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比,中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8.5%、44.8%。

国内城市的发展轨迹,透露出这样一条清晰可循的脉络,那就是大凡活力强、发展好的地方,城镇化水平就高出一筹;同样,城镇化水平高的区域,也会因为获得更大的内生动力,从而登上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看回洛阳。截至2014年,洛阳城镇化率达到51%,高于全省平均值5.8个百分点,在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和多元化可持续投融资机制等方面也进行过有效探索,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但更应看到,洛阳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省内也低于郑州、鹤壁、焦作等城市,更不用说和已达到88.8%的厦门、达到69.8%的宁波、达到68.5%的大连比了。

尤其是,洛阳在推进城镇化方面真正带有改革性、突破性的工作尚无重大进展。比如,高楼大厦起来了,产业支撑 跟不上;城市空间拉大了,科学规划跟不上;农业人口转移了,公共服务跟不上;试点政策赋予了,改革思路跟不上,等等,这些更值得警醒。

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成熟的推进模式可以遵循,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赋予洛阳试点城市重任的初衷。也正因此,我们更应该抢抓机遇、勇于担当、迅速行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对于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难题,一个一个破题,一个一个克服,确保积极稳妥、科学推进,做到‚蹄疾而步稳‛。

新型城镇化,要全方位打好‚组合拳‛,实现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相互渗透,一体发展。必须在强化产业支撑上下功夫,力求有城有产、产城互动;必须在推进人的城镇化上下功夫,注重以人为本、造福百姓;必须在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上下功夫,既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提升公共服务;必须在彰显洛阳特色优势上下功夫,让城市融入自然、留住记忆、充满智慧;必须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以敢闯敢试的改革魄力与举措破解人、地、钱等要素瓶颈难题。

今年,是洛阳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集中攻坚、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冲锋号既已吹响,我们的责任感、紧迫感、执行力、行动力就要跟上来!(洛平)

在强化产业支撑上下功夫

—— 二论科学推进洛阳新型城镇化建设

作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推进洛阳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全方位打好‚组合拳‛,而重中之重的一‚拳‛,就是要在强化产业支撑上下功夫。市委书记陈雪枫强调,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有城无产、有城无市必然导致有城无业、有城无人,城市最终变成‚空城‛‚睡城‛。

一针见血!

这些年,伴随各地城镇化的飞速发展,‚空城‛‚睡城‛乃至‚死城‛频频见诸媒体。不管是产业转型升级没及时跟上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还是一些求大求快盲目扩张的新兴城市,都遭遇了一个共同的‚坎儿‛:‚城‛起来了,‚产‛没跟上,‚人‛自然也没跟上。

要说这些城市绝对没产业,也不尽然,总还有房地产业嘛,但仅仅依靠房地产业,没有其他实体经济的支撑,没有过硬的主导产业,没有吸引力和吸纳力更强的二产、三产,一时繁荣过后,难免‚烟花易冷‛。正如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的那样,‚没有实业、产业的支撑,光建房子,聚不到人气‛。相反,如果坚持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那 会是另一番风景——

晋江,全国县域综合实力十强县(市),福建县域经济排头兵,以‚产城一体、融合发展‛为理念,优化产业布局,拓展企业扩张升级平台,产城同步、互促互荣,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的‚晋江模式‛。

临颍,我省中部县城,地上无山、地下无矿,却用短短5年时间建成名企云集、规模庞大、种类齐全、链条完整的休闲食品产业基地。得益于主导产业的快速集聚,临颍县城区面积由14平方公里扩充至2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4万增至24万。

即墨,位于山东青岛北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其‚中国针织名城‛称号。这里建起万亩服装基地,整合了企业、产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成就了一个‚城镇化+产业化‛的‚即墨模式‛。

…………

我们今天所致力的新型城镇化,存在巨大的探索空间,也许将有很多种模式出现,但纵观那些已然风生水起的地方,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真正运用了产业对城市的支撑力,并且把这种支撑力做到强大而持久。

今天的洛阳,正确处理好产城关系尤其事关重大。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依托,‚洛阳要跨越发展就要有产业支撑,否则只能维持现状而不能做大‛。对 洛阳来说,在强化产业支撑上下功夫,必须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发展布局要优化。

推动产城融合、良性互动,按照资源禀赋条件和城镇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坚持组团式发展,加快形成新城与老城紧密融合、县城与市区组团发展、乡村与城镇协调建设、城建与产业相互促进的格局。中心城区要大力发展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白领型‛产业,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苗木、花卉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市区周边的城市组团,重点发展为中心城区配套服务、链接发展的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以商务、物流为主的新兴服务业和高效观光农业;山区县城和中心镇,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劳动密集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产业,以商贸物流、观光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和生态农业。

主导产业要突出。

科学谋划我市的主导产业,打造支撑城市发展的‚七梁八柱‛。要依托我市装备制造业基础,以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发展集约化为方向,扎实开展开放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谋划发展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石化煤化两化融合、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尽快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服务业的就业容纳器作用,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繁荣服务业结合起来,把完善生活性服务业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工业服务业等,推动全市服务业提质增效;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稳妥推动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牡丹产业等现代特色高效农业,不断提升农业效益。

服务企业要给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力军。要持续打造‚使投资者成功赚钱是最大的环境,是检验企业服务成效的唯一标准‛这一品牌,坚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就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包容企业家,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企业、个个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真正为企业发展、企业家成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使洛阳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产业落地生根的福地。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洛阳,要用产城融合的实效描绘又新又美的画卷!(洛平)

在推进人的城镇化上下功夫 ——三论科学推进洛阳新型城镇化建设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今天,站在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洛阳将如何思考‚城‛与‚人‛的关系、将如何谋划‚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近日召开的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动员推进会指明了方向——

‚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目的不在于转移了多少人、修了多少路、架了多少桥、盖了多少楼,而是要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生中,注重提升转移人口质量,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实现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言以蔽之,科学推进洛阳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推进人的城镇化上下功夫。

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是对新型城镇化本质的准确把握。

从世界范围看,城镇化推进200年多来,城市越来越主导着世界的经济命脉,而且正朝着生态型、人文型、智慧型和宜居型方向发展,也就是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其主体是人,其根本目的是人,其最终检验标尺当然也应是人。尤其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产业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房子的城镇化,更是人的城镇化,其成果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和环境的改善上。

然而,在不少地方,土地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空 城计‛频频上演,‚兴城不兴业,见物不见人‛‚有城无市‛等现象不断出现;城市公共福利门槛抬高,使得不少人‚身在城市,脚在农村‛,‚城里的月光‛迟迟不能把安居乐业梦照亮……这些都明显违背了城镇化规律,这样的老路也不能再走下去了。

正因如此,中央才一再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明确提出‚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强调‚推进人的城镇化‛,源于对洛阳惠民发展的深入洞察。

2014年,我市城镇化率达51%,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数据似乎还不错。‚硬币的另一面‛却是:我市当前二元结构突出,城乡差距较大,全市仍有37.6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压力很大;即便在中心城区和县城,也仍有近40万农业转移人口尚未真正融入城市,没有完全享受到城镇居民待遇,处于‚半城镇化‛状态。

新型城镇化不只是城镇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同时也是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过程,最终要能够使更多有条件的农民不仅进入城市安家落户,并且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而‚37.6万‛‚40万‛等数字时刻都在警醒我们,如果不在推进人的城镇化上 下功夫,我们的新型城镇化‚组合拳‛就可能‚打偏‛!

总书记去年在河南调研时强调要着力打好的‚四张牌‛,其中之一就是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作为河南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洛阳必须吃透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努力‚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要有序推进人口转移。

本着优先解决存量的原则,有序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要优先把进城务工人员稳定下来,使他们真正在城镇扎根落户;另一方面,要结合城中村改造,建立起规范统一的城市管理体制,把生活在城市规划区或产业集聚区内的农民纳入城市人口一体化管理。要充分尊重这部分群众的意愿,让他们自主选择,不能‚被落户‛‚被上楼‛;要通过制度保障同步跟进,让他们真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过得好,在城镇安居乐业,获得归属感、增强幸福感。

要着力优化人口结构。

拥有怎样的人口结构,决定着城市的现在,更关系着城市的未来。要紧紧围绕建设‚白领城市‛的目标,积极借鉴深圳、成都等城市的经验做法,大力实施‚河洛英才计划‛,加快引进和培育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和培育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发意识、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家,最大 限度地降低高校毕业生等落户城镇的门槛,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发展环境、良好的发展平台、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活力在洛阳充分迸发、智慧在洛阳充分涌流、才华在洛阳充分施展、价值在洛阳充分实现!

要积极营造融入环境。

新型城镇化不只是简单把人转移进来,更重要的是让农村转移人口不断适应城市生活,全方位融入城市发展。要着力提高转移人口能力素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扶持力度,让每一名转移人员都有接受技能培训的机会、掌握一技之长,让每一名有创业意愿、具备创业条件的转移人员都能够得到帮扶、成功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培养转移人员的文明素养,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将转移人口纳入社区统一管理,引导其参与社区管理决策和服务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融入度。‚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新型城镇化对造福人民群众有着‚乘数效应‛,洛阳,要实实在在做好这个乘法!(洛平)

在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上下功夫 ——四论科学推进洛阳新型城镇化建设

新型城镇化,将推动一个城市的发展再上台阶,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根基,高楼大厦终究盖不高、盖 不好。

着眼于此,市委书记陈雪枫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动员推进会上强调,要在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上下功夫,按照‚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的总体要求,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使城镇化程度与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相匹配。

一个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包含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它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基础,是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们之间协调发展、同步推进,才能促进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实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

但是,如果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速度超出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这在其他地方已有表现——

比如,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多,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还有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

比如,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 弱,这些都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

比如,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一些现行的城乡分割式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以及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固化着并不合理的城乡利益格局,制约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阻碍着城乡发展一体化。

…………

这,都是前车之鉴,洛阳不能蹈其覆辙。

必须承认,从我市来看,中心城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仍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县城和小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些县区城镇建设用地粗放,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必须看到,当前,我市仍有5390万平方米旧城、城中村、棚户区未进行征迁改造,涉及居民19.5万户60.3万人,今年前8个月仅完成全年计划的42.8%。特别是由于征迁不到位,一些城市综合体项目进展缓慢、矛盾丛生,城市形象受损、发展迟滞,政府公信力下降,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

必须正视,近年,洛阳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明显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广大农村仍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有着巨大的反差。这与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还不相称,与开放招 商、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的要求还不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短板。

作为国家试点,洛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走出一条‚新洛阳模式‛示范道路,必须在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上下功夫,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真正提升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功夫,当然要下到‚点子‛上——

要着力扩容提质。

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叶青院长讲过,洛阳市区如果进行科学改造,可以释放出30%的用地空间。可见,在保持现有城市建成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我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立足旧城改造,坚持集约节约,按照‚应纳尽纳、应改必改,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的原则,大力推进实施城市征迁改造三年行动方案,不断优化我市发展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要强化基础支撑。

着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城市‚井‛字加‚外环‛快速路网系统,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增强航空、铁路、公路的对外通达能力;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深化与深圳光启研究院、沪江网合作为契机,加快推进光 子产品应用、‚云端号‛落地、光纤入户建设和‚蚂蚁雄兵计划‛等,建设智能化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广覆盖、易使用、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加强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供热管网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天然气、煤层气入洛管线及县县通燃气管网建设,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能源支撑。

要完善公共服务。

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着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高质量实施‚美丽园丁‛教育基金洛阳教育培训项目,加快建设北大公学洛阳国际学校、北师大洛阳附属学校等重点教育项目,带动洛阳教育水平上台阶、大变样;在全面深化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三医联动‛破除‚以药补医‛的同时,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行业,优先支持发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引进一批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国内高端医疗服务机构。

说到底,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相当于通过整合优化实现对城镇空间的再造,是新型城镇化的‚里子‛。只有搞好这个‚里子‛,才能撑起洛阳未来发展的‚面子‛!(洛平)

在彰显特色优势上下功夫

——五论科学推进洛阳新型城镇化建设

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要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不能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洛阳的突破口是什么?或者说,洛阳该如何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和趋势,找准自己的发力点,既持续回答好‚洛阳之所以为洛阳‛的发展命题,又出色完成好国家试点城市应有的引领使命?

对此,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动员推进会给出了清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洛阳有4000年建城史,大自然的‘恩赐’与造化、先民先辈的智慧与汗水,缔造了洛阳良好的山水生态、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秀的创新基因,这些都是洛阳城市的独特品格和鲜明特色,更是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大优势‛,故而,洛阳必须‚在彰显洛阳特色优势上下功夫‛。

特色就是发展力,优势就是竞争力。

何谓特色?何谓优势?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绝。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正在推进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城镇化,彰‚特‛显‚优‛已经成为各地的共识与行动。

就拿河南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新郑市、禹州市为例。新郑是举世闻名的‚黄帝故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非常 注重发挥这一优势的助推作用,精心打造黄帝故里景区扩建等文化精品工程;禹州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夏禹文化、钧瓷文化、中医药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也就主打‚夏都、钧都、药都‛三张名片。

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方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起笔破题时,如果能用足特色、发挥优势,就能亮点纷呈、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近两年,洛阳作为中部城市,之所以能吸引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投资创业、安家落户,与我们努力抓好生态城市建设、生态优势越来越明显有很大关系。最近,《奔跑吧兄弟》专程来洛录制节目,看中的也正是洛阳的历史文化深厚、城市特色鲜明。

彰‚特‛显‚优‛,洛阳迈出了步伐,也取得了成绩,但我们无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向哪里提升?怎么来提升?

从世界范围看,城镇化推进200年来,城市正在朝着生态型、人文型、智慧型和宜居型方向发展。洛阳推进新型城镇化,尤其离不开‚生态‛‚文化‛‚科技‛等关键词。也就是说,要更好地推动生态、文化、科技等与城建深度融合,进一步彰显城市特色和内涵,将洛阳建成宜居宜业的品质之 城!

要让城市融入自然。

坚定不移建设生态城市,持续做好山、水、气、绿四篇文章,真正把洛阳建设成为青山常在、碧水长流、鲜花常开、空气常新的山水森林城市;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坚持保护优先与重拳治理相结合,加强城市过境水系、周边湿地生态系统、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推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提高城市绿容率、绿视率,着力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加快推进伊洛河水生态文明示范区、故县水库引水、华夏文明第一河、‚三个百(公)里‛生态廊道、隋唐洛阳城万亩森林公园、林业生态圈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让城市更加生机勃勃,让人民更加神清气爽;借助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平台,充分学习借鉴欧洲先进城市发展经验,引入欧盟的技术服务与支持,建设一批试点示范项目,不断提升我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打造中西部地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样板。

要让城市留住记忆。

洛阳5000多年的文明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留下了无数让世人惊叹和景仰的历史文化遗产。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坚持文化与城市融合、保护与开发并重、现代文明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决不能因为浮躁、无知而给未来留下败笔和遗憾;要让城市成为历史记忆的存储器,使城市里的每条街道、每座桥梁、每个建筑都具有文化内涵,都可以记载洛阳的历史、讲述洛阳的故事、彰显洛阳的文化;要大力推动老城历史文化街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正平坊文化创意园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叫响‚世界圣城、丝路起点、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四张名片,不断提升洛阳文化的软实力。

要让城市充满智慧。

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安全、民生、环保、交通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以科技为引领实现‚智慧‛管理。要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构建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投诉受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云平台、行政审批服务平台等项目前期工作,真正靠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管出效益、管出文明、管出形象;要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特别是要加快与深圳光启研究院的合作,抓紧落地一批对接项目,以颠覆式创新助力洛阳跨越式发展。特色彰,动力足;优势显,步伐快。洛阳的新型城镇化,大有潜质,更大有前景!

第二篇: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来源:郑州日报

05:39:33

时间:2012-02-17

[ 大 中

浏览次数:

小 ]

1047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摘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探索走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益实践,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尝试,也是河南这样一个中部省份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

核心提示

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昨日召开,市委书记吴天君作了题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 切实担当起“挑大梁、走前头”的责任使命》的讲话,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对今年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本报对讲话精神做整理解读,敬请关注。

重大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的责任担当。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对中国现阶段发展特征的清醒认识和把握,是对河南特殊省情的清醒认识和把握,也是对郑州客观基础条件的清醒认识和把握。2011年,郑州市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7.1%,进入到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施郑州都市区战略、建设“一区两城”的必然要求。必须站位全国看郑州,郑州要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要建成名副其实的“一区两城”,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历史性任务、全局性举措、紧迫性工作、根本性要求,以新型城镇化六个切入点为抓手,抢抓机遇,积极作为。

基本原则

把握 “三个关键”:一是坚持“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统筹城乡发展理念。“一个主体”,即中心城市,要促进中心城区的现代化。“两个载体”,依托县城和镇区,依托原有产业布局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和农民创业园,将其打造成为农民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载体、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产业转移的载体、城市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载体;把包括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各类新型社区打造成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二是要着力完成“四个合理”的工作任务。即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就业结构。三是确保实现“四个城市化”的工作目标,就是实现全市农民的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

坚持七种理念:一是坚持抓基层、打基础、项目推动发展的理念,用项目搭建载体、抓好落实。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发展的理念,科学编制“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三是坚持以交通为先导的城镇开发理念,依据城镇综合交通规划和承载的交通、人口流量编制产业、人口和公共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四是坚持“运营城市”的理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社会化运作的多元化城市经营模式。五是坚持做环境平台、促产业集聚发展的理念。六是坚持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服务群众的理念,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七是强化开放创新双驱动的理念,解放思想、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把握四条原则:一是确保耕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粮食不减产。二是从根本上维护农民的权益,不以农民放弃土地为身份转换、享受城市政策、城市公共服务的条件,让群众利益在新型城镇化推进中有保障、得实惠。三是坚持群众自愿,组织引导群众,以完善的规划、优美的环境、宽松的就业平台和优惠的安居政策,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四是坚持“三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统筹兼顾,协调并进。

战略部署

坚持规划先行。一要以《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新“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二要围绕《新“三化”协调发展空间布局规划》,进一步修订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实现资源共享、集约节约土地。三要组织编制群众认可、美观实用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

抓住六个切入点,实施重点工作带动:

一是加快交通道路建设。构筑“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郑州都市区交通体系。域外枢纽,就是要加快航空、铁路、公路枢纽建设,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域内畅通,就是要重点推进“两环十五放射”、十条市域快速通道、十五个环城高速出入市口和“三横四纵”城市景观道路建设,以及连接县城(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镇区)乃至新型农村社区的路网建设。

二是加快生态廊道建设。加快中心城区连接“六城十组团”的快速通道建设,打造生态廊道和水系景观;加快形成围绕道路建设、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布局的生态林业体系,围绕城市组团布局挖掘利用开发水系,形成涵盖水环境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的生态水系。

三是加快“四类社区”建设。各县(市)区、管委会要认真落实我市“四类社区”建设相关指导意见。城中村改造要把政府主导试点村改造作为着力点,强力推进老城区整街坊连片改造,打造精品特色街区。加快推进已经市政府批准的99个城中村特别是69个遗留问题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要对单宗地块面积小,难以独立安置、开发的项目,可与周边项目统一改造,今年要完成17个遗留项目;合村并城要坚持“典型引路、先抓试点、逐步推开”,凡属城市规划区、组团规划区、产业集聚区周边3公里以内的村庄,都要纳入到合村并城范围。今年要抓好59个合村并城试点;新型农村社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30个建设试点工作,为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拓展空间。

四是加快城市组团起步区建设。各城市组团要至少建设3~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行政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休闲中心和健身中心,打造郑州市次中心。按照宜居宜业原则,以高于中心城区的标准建设外围城市组团,吸引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员外迁。

五是中心城区功能提升。推进“六旧六新”12个重点片区的更新改造和建设,“六旧”,就是在中心城区和高新区改造提升六大片区:内环线区域,包括二七广场商业中心、商城遗址、火车站区域;东风路以南、中州大道以西、金水路以北、文化路以东区域;医学院—碧沙岗区域;西流湖区域;惠济会议休闲中心区域;高新区IT科技产业区。“六新”,就是在郑州新区建设六大片区:龙湖区域、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域、龙子湖区域、白沙组团区域、航空港区域和经开区行政商贸服务区。加快“畅通郑州”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整治提升活动。

六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档次,围绕郑州都市区建设,对全市产业集聚区进行分类排队,优化资源配置,力争更多园区升格为省级产业集聚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完善产业集聚区功能,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合村并城、新型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落实“突出一个特色、注重两个结合”的发展思路。“一个特色”,即主导产业占70%以上、其他30%用于引进高科技项目;“两个结合”,即结合新的城市组团建设、结合合村并城发展主导产业。要按照主城区、卫星城(产业集聚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依托区位、资源和产业基础进行产业布局。每个卫星城、产业集聚区、城市组团原则上只确定一个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壮大集群,形成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产业链条,使每个层次都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研究制定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政策机制。在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宅基地管理等方面探索制订政策措施,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研究制订土地供给、税收、人才引进、生产用电同城同价等方面的具体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投入机制,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不以农民放弃承包地、宅基地为前提,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就近入住县城、镇区转为城镇居民。

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三到五年,基本形成“域外枢纽、域内畅通”的道路交通体系,塑造畅通、整洁、有序的省会形象和生态宜居、繁华现代、畅通有序的城市形态。

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县城组团—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配套的现代城镇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工有序、资源配置优化、公共服务均等、环境优美舒适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山水融合、森林环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构建“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生态功能区和连绵带。

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广覆盖、高标准的民生保障体系,让省会人民生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努力建设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区。

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权责明晰、分级负责的领导机制。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和分级负责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高质高效的项目运作机制。市里已经成立了工作推进机构,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设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抓好落实。

加强督促检查,建立主动作为、高效推进的落实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分片包干制度。切实落实好重点工作推进例会制度。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加强绩效监察,建立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把新型城镇化六项重点工作纳入效能监察、督查考核体系,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效能监察工作机制,尽快出台奖惩考核办法。成立效能监察工作考核组,严格兑现奖惩。

加强舆论引导,形成支持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大力宣传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工作举措、工作成效和先进典型,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

敢于担当,务实重做,加快转变领导方式。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加快转变领导方式,紧盯目标不动摇,加快发展不松劲,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新型城镇化

丰富内涵

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有过重要论述:一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二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进一步阐述,就是要“发挥三个作用,形成一个格局”,即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城镇的承载承接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显著特征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集中体现为“六个新”,即“新”在涵盖农村,从农村着手推进城镇化;“新”在不牺牲农业和环境;“新”在农民可以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新”在不再区分农民市民身份,都是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新型职工;“新”在农民和市民享受一样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新”在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期的初级党校学习,我的心境自然澎湃而又亢奋。其实,无论是谁,这种难得的熏陶刚过,思想上和认识上都会大有一吐为快的强烈之欲望。这对深刻理解中国***始终是一个最先进的党、最伟大的党,始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楷模,也始终是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等等,以及正确选择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将“三个代表”写入了新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界定,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而奋斗终生。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组织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坚定信念,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行动。

再次,我懂得了入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听了几位优秀学生党员的入党经历,学到了我们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要求入党。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作风,时时刻刻,用党的标准提醒自己,什么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要积极同违背党标准的做斗争。入党的过程,便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便是升华自己的过程。

当然,我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由巨大的反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 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员,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员。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的提高。

汇报人:***

2012年3月31日

【1】 【2】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第三篇:某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某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东西两城相拥发展、城乡山海有机串联,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5%,高出全国5.8个百分点。

一、坚持“三个原则”统筹谋划,构建全域一体的城镇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以建设现代化宜业宜居的港口城市为目标定位,编制全市新型城镇化规划。坚持融合东西两城和贯通南北山海并举,深入实施“1+10”“4+4”计划,即布局一个集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社会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城市新区,规划“十大城市区片”,并根据全市组团发展、板块对接的特点,科学划分东城、西城、南山、东海“城市四大组团”和“四大经济板块”,实现城镇空间和功能的最佳配置。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核心,把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市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和踊跃配合,努力把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变为群众受益不断增长、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的过程。坚持多方参与。实行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条腿走路、多元化投入,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多点突破、全面开花。

二、坚持“三个带动”因势利导,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新模式。

一是城市组团带动。**城市发展呈现出东城、西城、南山、东海“四大组团”鼎足而立,每个城市组团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逐步融合。**市按照“拓展规模、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提升品位”的理念,通过优化产业布局、集聚生产要素、推动资源整合,加大建设力度,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项目,引导周边村庄逐步向组团集中。目前,共实施整村改造项目43个,惠及村庄71个,群众2.4万户,“四大组团”共承载全市城乡7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企业和90%以上的生产力。二是经济板块带动。发挥高新园、诸由工业集中区、度假区、裕龙石化产业园等四大优势经济板块作用,通过板块的整体提升拉动,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由乡变城。目前,高新园板块企业带动区内13个村实现由农村向城镇的跨越;诸由工业集中区板块坚持农村新型社区与特色产业园区同步推进,实现村庄整体搬迁进社区,节余土地指标用于企业发展;度假区板块建成福海、福苑两处社区,8个村、2000户群众成建制实现城镇化;裕龙石化产业园借助山东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业项目,带动周边村庄及群众步入城镇化。三是乡村振兴带动。大力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规范流转引导,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规范土地流转,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姻”农业企业,积极引入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特色小镇。通过乡村振兴示范片和美丽乡村示范片同步推进,聚合城乡资本、人才、文化、生态等资源要素,有效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全市共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2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示范村23个,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72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8万元。

三、坚持“三个支撑”夯基垒石,塑造内外兼修的城市新肌理。

一是完善城乡功能,强化公共服务支撑。以“城乡一体”为目标,围绕“七网”建设,大力实施城市路网、水网、热网、气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推动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王屋水库增容、“西热东进”“东热西输”等重大工程,开展棚户区、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实现城市功能再造、空间重塑。目前,全市“六横六纵”公路网络主框架已形成,村村实现通油路;城镇供水普及率99.97%、燃气普及率100%、集中供热普及率8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00%、污水处理率97.28%。2021年,投入12亿元改善提升城乡基础配套设施,完成11个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任务。二是活用各类政策,强化政策资金支撑。紧跟政策步伐和引导方向,利用上级政策和补助,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城区内的社区项目,土地出让的政府收益部分全部返还,目前基础设施配套返还12.1亿元;对农村的社区项目,折合每亩土地补助28万元,农村社区共补助6.9亿元,有效调动了村级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全面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国企央企参与,努力构建起多元化的融资格局。目前,已成立城市开发经营等3个市政府融资平台,共融资100亿元用于城镇化建设。三是聚焦普惠性民生事项,强化社会保障支撑。按照全方位保障、多角度发力的原则,不断强化就业、教育、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21年,全市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累计救助困难群众3177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962.2万元。全面落实关于应对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各项政策,为1656户企业发放政策补贴4338万元、惠及人员8.7万人。

第四篇: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政协平舆县委员会

(一)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一是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科学、管理不到位,违章违规建设较多等突出问题,政府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文件,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做出严格规定,对相关职能部门明确权利和责任,杜绝建设的随意性,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管理的规范性。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加快城镇扩容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模式,降低户口准入门槛。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就可以入籍落户。广泛吸纳外来人口和本地农民来城镇投资创业,让他们在子女入学、参军、就医、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使他们“住得下、留得住、富得起”,为城镇发展聚集财气、增添人气。

(二)坚持科学规划,严格规范管理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准确定位、规范管理。一是城镇总体规划要高起点。要站在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构建总体框架,提高县城人口总量和综合承载能力。二是建设规划要高标准。在商业布局、建筑群体、生态景观、灯光夜景,道路交通等立体规划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将悠久的 1

县域文化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做到美化、亮化、宣传于一体。三是城镇管理要高效能。要严格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模式审批管理,切实增强规划的执行力,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对城区内违章违规建筑,要加大查处力度,能拆除的坚决拆除,无法拆除的从重处罚,“叫停”自然建房,制止违规建房。对职能部门权责不清、配合不力等现象责令整改。对城镇执法难、管理难问题,要充分发挥城市综合执法部门的作用,变集中整治为规划管理执法工作的常态化,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三)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城镇化水平

城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因此,要树立抓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目前,我们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依托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城镇化。要逐步调整工业结构,注重发展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低能耗产业,为农村人口进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二是依托城区扩容建设。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开发建设一些与现代文化相匹配的多功能住宅小区,彰显地方特色,增强城市吸引力。三是降低土地价格,吸引具备条件的农民进城购房,增加城镇人口,提高城镇化率水平。

(四)注重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品位

创新发展思路,多方筹措资金,加快项目建设,优化发展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城西修

建文化体育场馆、大型会场、档次高规模大的宾馆,提高举办大型会议、承办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能力。二是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在城区建设好客运站点、农贸市场,城区主要路段配齐环卫设施和公厕,搞好道路、供排水、绿化和环境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三是加强文化休闲设施建设。建设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搞好生态公园的保护开发和延伸,展示广场文化的主题,提升城市休闲文化品位。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央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03-17北京晨报(北京)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这部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的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将产生怎样的作用?这部规划有哪些亮点?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关键词:指导性

文件内容: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加剧了土地粗放利用,浪费了大量耕地资源,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等财政金融风险;一些城市“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

专家解读

“这是一部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强,意义深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说。

他说,为了避免走弯路,这份文件认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关键词:以人为本

文件内容: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在徐洪才看来,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文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着墨很多,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他说。

谈到规划强调城镇化必须和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时,他说:城镇化不能孤军深入,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发展就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就会出现“睡城”、“鬼城”和底特律现象;农业是基础,农业现代化事关粮食安全。信息化则关系到城镇化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词:发展动力

专家解读

世界银行前副行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多次表示,美国的高科技与中国的城镇化是拉动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对此,徐洪才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世界也是一大机遇。

徐洪才说,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大、中小城市建设将需要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及电力、燃气、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创造大量投资需求和就业机会。

他说,同时,亿万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关键词:量力而行

文件内容:我国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类城镇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并向全社会公布,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预期和选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词:生态文明

文件内容: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专家解读

中国社科院城市和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建议,各地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时要避免“伪低碳”:一些城市计划建超高层大楼,但把每吨水从地面提升到几百米高的楼层,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是虚假的集约、低碳。真正的低碳城市应该是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

下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幸福洛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幸福洛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一、 新型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概念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伴随......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如何推进城镇化发展 兽医学院 陈嘉琪 201330730502 我国城镇化的历史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其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生......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规划纲要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提高社会主义新......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范文模版]

    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 近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规划》明确了未来一......

    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稿

    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汇报提纲 xx市位于 省 处,现辖 县 市 区和 , 全市有 个建制镇、 个乡、 个街道办事处、 个行政村、 个自然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 。近年来,xx市积极......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市、农村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

    一季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一季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区“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