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生态工程报告
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分析与看法
2015年4月出台的“水十条”里面对农村的水污染治理提出“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以及“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要求,对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处理以及河道治理都提出了明确整治要求。对于农村水污染的治理,我觉得现阶段的开展进度以及管理效果是不乐观的。
第一,农村污水排放的不确定性。农村污水处理的一大难点就在于管理的难度大。在农村没有像城镇一样的规划布局,居民的住房、养殖、种植区域相互交错,零散分布,而污水的排放渠道大部分是年代久远,有些是直接将污水排放至就近河道里面,有些是将污水由各点输送到面,直接导致面源污染。因此,在确定污水的排放源头方面的工作难度就已经很高了。并且,农村的排水渠道并没有区分雨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以及灌溉出水的不同,往往都是同一管道排放所有污水。各类污水的无序排放、排水管道的落后与分散造成了污水排放的不确定性,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普查与记录。
第二,污水集中的设施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在给排水管道的建设方面,相比城镇的市政管道系统,农村的污水收集排放系统的建设大多数还是停留在纸面上。要对农村污水进行处理,必先对农村污水进行集中,铺设污水管网。在广东,农村大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地势的条件差异使管网建设的难度增大,加上污水排放的分散性和污水总量小的特征,无论是铺设管网统一收集污水还是设置多个污水处理设施分开处理都是成本较高的。
第三,农村环境管理的难度高。在这方面,我觉得农村的环保意识相较城镇要比较淡薄,相关的环保技术的应用少,并且农村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落后,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增加了环境管理的难度。梅州某地的农村垃圾集中点的设置与完善的工作是在2009年左右才开始的,垃圾的分类意识方面的缺乏是普遍性的。在农村,对于秸秆和其他农作物肥料的处理还停留在焚烧堆肥的阶段,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尚未连接自来水管道或洁净水管道,生活用水的卫生状况堪忧。
尽管有一些治理难题存在,但农村的水污染治理是必需且势在必行的。我觉得在农村污水的处理方面,技术上已经有很多方法可供解决,也有一些环保公司专注于农村污水这一块的治理,重点在于推动农村污水的处理工作,产生需求,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加大对环保与环保政策的推广力度,只有农村居民的主动参与与支持,才能使农村的环境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基于农村环境现状以及环境管理问题,我觉得农村的污水排放和处理的整治、农村环境的改善需要的是“几步走”的政策规划,而不是“一步到位”!
第二篇:环境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基础综合实习》
——《生态工程学》
学号: 姓名: 专业:
实习时间:
实习成绩:
实习报 告
2012年10月19日——12月20日
目录
典型环境生态工程的调查与评价
一、实习目的-----------------------------3
二、环境生态工程的概念--------------3
三、环境生态工程的内容--------------3
四、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4
五、生物降解------------------------------6 环境生态工程设计调查和评价
六、污水土地处理系统------------------15
七、氧化塘-20
八、人工湿地------------------------------22
九、固体废物处理------------------------24
十、总结-----27
典型环境生态工程的调查与评价
一、实习的目的
本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工程学问题密切结合,让我们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生态工程学基础知识;在实习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我们的生态设计理念。
本实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易门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实地调研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查询、调查方案设计、野外实地调研记录、室内分析和总结等环节,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生态工程模式(生态园林、生态城市景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并对相应的生态工程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完成一份调研报告。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达到:
1.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生态工程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步骤,初步掌握其主要方法。
3.在调研报告的编写等方面得到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4.进一步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环境生态工程的概念
环境生态工程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为使受损生态系统恢
复,进行重建和保护的生态工程。运用生态控制论原理去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综合整治及人类的社会的综合发展是环境生态工程的核心。
三、环境生态工程的内容
(一)污染生态工程
1、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2、污水稳定塘处理系统
3、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
(二)湿地生态工程
四、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一)环境生态学的概念
环境生态学是研究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等,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所以,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学,也不同于只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或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
环境和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二)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
自然生态系统受到认为的外界干扰后,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和变化。环境生态学研究的问题包括: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内在的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如何影响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给类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物理、化学和生态学方法是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常用的三个最基本的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三者的结合,而生态学判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来自生态监测。实际上,生态监测就是利用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各组分对干扰效应的应答来分析环境变化的效应程度和范围,包括人为干扰下的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过程。
3、给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
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着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产生的生态效应也不同。环境生态学要研究给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及方式,给类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包括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措施。
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初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所依据环境问题的特
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其他方法来改善和恢复恶化的环境质量,包括各种废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化的技术等,是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维护生物圈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并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这是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五、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通过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酶系活动分解有机物质的过程,生物降解一般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可能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有可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生物降解塑料
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纸”是一种典型的生物降解材料,而“合成塑料”则是典型的高分子材料。因此,生物降解塑料是兼有“纸”和“合成塑料”这两种
材料性质的高分子材料。发展现状和趋势
根据日本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会的资料,2002年日本生物降解塑料生产量约1万吨,2003年约2万吨,2005年约4万吨,到2010年预计达到10~20万吨左右。
根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资料,2001年的数字显示,欧盟可生物降解产品的消费量为2.5~3万吨,而传统聚合物的用量高达3500万吨。欧洲生物塑料协会预计2010年传统聚合物的用量将达到5500万吨,而生物降解塑料的用量届时会达到50~100万吨。可生物降解材料最终可能会占据10%的市场份额。在生物降解材料中原料采用可再生资源的比例将占到90%以上。
按照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我国2003年生物降解材料的用量约15000吨,其中不添加淀粉的生物降解聚合物约1000吨。2005年从事生物降解塑料的企业约30家,生产能力6万吨/年,实际生产约3万吨,国内市场需求约5万吨,国外进口1万吨,出口2万吨。预计2010年产能将达到25万吨左右。国内外政策
一些发达国家还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使用可降解一次性用具,如瑞典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试制马铃薯和玉米制的一次性快餐盒,韩国用法律强制性规定使用用糯米做的牙签等。欧洲制定了有关可生物降解堆肥塑料的标准EN13432《利于堆肥和生
物降解来回收的包装物试验和最终评价的要求》,而其他有关推进有机废弃物堆肥处理的政令在积极制订和准备中。美国政府从1996年起设置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鼓励发展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纽约州1989年开始禁止使用非生物降解蔬菜袋,对生产降解塑料的厂家给予补贴,并要求市民将可再生与不可再生垃圾分开,否则罚款500美元。
其他一些国家也采取了类似对策:印度已经立法禁止在奶制品行业使用塑料包装;南非法律已经全面禁止使用塑料包装袋。随着各国立法的发展,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包装材料可望日益普及。
在我国,随着对降解塑料理解的加深,已充分认识到这种材料及其产业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普及应用已是众望所归。我国人大于2004年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草案)》和《固废法(修订)》,鼓励再生生物质能的利用和降解塑料推广应用。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的40号文件中,也明确要鼓励生物降解塑料的使用和推广。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又启动了关于推广生物质生物降解材料发展的专项基金项目。
生物降解塑料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但是,目前尽管有关降解塑料的研究和报道较多,但许多具体问题不能解决,推广异常困难,前景不容乐观。原因是:一是
因为可降解塑料袋承重能力低,不能满足顾客多装东西和反复使用的要求;二是可降解塑料袋色泽暗淡发黄,透明度低,给人一种不够清洁和难看之感,用起来不放心;三是价格偏高,由于商家是免费赠送,所以成本难以接受。
又如,为解决EPS快餐饭盒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试图用纸饭盒或可降解塑料饭盒代替。但是由于存在下述原因,极难推广:一是EPS强度高、质轻、保温性好;二是纸饭盒价格是EPS的1.5~2.5倍;三是即使采用降解PP饭盒,其性能也比不上EPS。最近,我国有关部门要求使用植物纤维制作一次性餐具代替EPS。然而,由于在这种植物纤维餐具的成型过程中使用了高分子热溶胶,所以仍然存在处理问题及残留在植物纤维餐具中的农药含量控制问题。
因此,开发研究降解塑料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正面临五大难题。
第一是技术不够成熟,降解塑料制品的性能还无法完全满足各种消费需求。尽管市场上已有的生物降解塑料品种众多,但每种材料本身的机械和加工性能只在某一方面突出,综合性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目前国内在降解塑料制品加工研究方面的力量尚显薄弱,大部分企业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材料合成上,忽略了制品加工开发,一些生物降解塑料制成的餐饮用具在耐热、耐水及机械强度方面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较远。
第二是成本问题。生物降解塑料产品的价格目前尚难与石油基产品竞争,这就需要通过技术进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第三是缺乏有力的政策或法律法规支撑。在国外,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生物降解塑料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宏观政策支持也越来越多,但缺少细则,不利于生产型企业的发展。
第四是企业资金不足和融资难问题。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企业规模还不够大,而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回报周期又超出了预期设计,产生了企业资金不足和融资难问题。
第五是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生物降解塑料是新兴产业,许多材料及制品开发出来后,没有自己的产品标准,给贸易带来许多不便和纠纷。我国虽然早期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成立了生物质和生物降解塑料工作组,2008年国家标准委又成立了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塑料相关标准制定机构,但由于经费支持不够,相关工作进展缓慢。为此,与会专家建议,国家要在法律上明确生物降解塑料在现代循环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对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应用和发展采取补贴政策,在税收上细化优惠措施,并设立国家专项发展基金,引导各种资金进入,以推动降解塑料产业发展。
专家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协助企业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推
动成熟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积极开发廉价且来源广泛的原料,使用成熟技术和加工工艺;对微生物合成塑料,要积极寻找高效的菌种和低成本培养基,开发最佳发酵工艺和成型工艺设备,将生产成本降低;加强在生物降解塑料标准、测试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完善产品标准。
此外,从应用领域考虑,对不可回收的医用塑料制品、垃圾袋、堆肥袋、农药瓶、化妆品容器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可采取食用淀粉或无机矿物质填充的方法,开发高质量、价格更加低廉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建议
加快产品应用研发和产业化
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性能还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尽管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品种众多,但每种材料本身的机械和加工性能只是某一方面有突出的特性,综合性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一点将是制约其市场应用推广的瓶颈之一。在开发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同时,国内企业应该注意加快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型产品和用途的开发。由于,国外对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研发和生产应用相对较早,已经申请了许多专利,从而给国内企业开发新产品时,造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拿聚乳酸的专利来举例子,2005年,国外有关聚乳酸专利有1700多项,而我国公开的专利
只有145项,而其中还有一半以上是国外公司的专利。因此,国内企业应该加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开发。
加强制品加工开发研究
其次是目前国内从事制品加工研究的力量尚显薄弱,大部分企业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材料合成上,而忽略了制品加工开发,一些生物降解塑料做成的餐饮具在耐热、耐水及机械强度方面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较远,而这一点恰恰是生物降解塑料能否大规模市场化的关键。
完善垃圾回收处理体系
缺乏配套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也制约着产品进一步推广。所以一定要对降解塑料进行明确标识,再加以回收。能再利用的,收集后再进行成型加工成制品;对不能再利用的要考虑合理处理的办法。针对传统塑料添加淀粉等再生资源的降解塑料,可以采用热能回收的垃圾处理系统。对生物降解塑料,可着重考虑堆肥的处理办法。
加快制订相关政策和法规 1.专项资金支持
对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应用和发展采取补贴政策,包括中央 12
政府补贴和地方政府补贴。中央财政可通过科技攻关资金、贴息等进行补贴,如奥运一次性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示范和推广工作等。
国家可以考虑对利用生物质原料生产生物降解塑料的企业采用低息贷款政策、技术改造专项贷款、信用担保政策等来鼓励产业发展。2.税收政策
目前没有关于生物降解塑料的产品进口采用低税率的明文规定,为促进行业发展应该制定关税优惠税率。
为鼓励和扶持一些企业的发展,可以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减免优惠政策,如: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企业需要照顾和鼓励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定期减免和免税;二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减税免税的企业依照规定执行。
3.对传统塑料加强回收再利用,增收回收税
国外对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非常重视,如根据欧盟委员会修订过的指导性法律,欧盟成员国应在2008年至2015年间将本国包装垃圾的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其中玻璃包装再利用率达到60%,金属包装达到50%,塑料包装达到22.5%,木制包装达到15%。欧盟委员会指出,2001年,仅包装垃圾再利用一项就使欧盟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减少了0.6%,这表明提高包
装垃圾再利用率不但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对能源的消耗,节约建设焚烧处理场的费用,而且可以降低包装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是一个非常切实有效的措施。因此必须加强传统塑料强制回收工作。而对回收成本较高的一次性的塑料包装制品,加收10%~100%的回收税。对不能回收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规定必须使用可生物降解塑料。
对传统塑料一次性用品进行征税国外很早就有先例。2002年3月,爱尔兰政府开始征收塑料袋增值税,根据爱尔兰政府的规定,顾客在市场上购物时,每使用一个塑料袋将征收15欧分的税款。爱尔兰使用塑料袋的数量却是惊人的,每年免费发放给购物者的塑料袋高达12亿个,加起来重达1.4万吨。平摊下来,每人平均一年大约要消费325个塑料袋。塑料袋增值税生效后一个月内,塑料袋的消费就骤减90%以上。
4.适当限制某些传统塑料制作的一次性非降解包装产品
适当限制甚至分期分批禁止某些传统塑料制作的一次性非降解包装产品,如一次性垃圾袋、购物袋、日用品外包装、一次性快餐具、一次性塑料杯、一次性食品包装容器、一次性食品包装膜、一次性工业包装等。
5.分期分批推广降解塑料
按照行业生产能力和制品生产技术,逐步推进降解塑料的推广进度。在2010年以前,以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为主线,辅以淀粉
等天然材料共混传统塑料的产品,对这两类产品分别给予政策支持,但前者力度要大于后者。在2010年以后,全面推广生物降解塑料,对淀粉添加传统塑料类型制品不再享受优惠政策。
6.加强行业协会桥梁作用
加强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的行业桥梁作用,给与行业协会资金支持,利用行业协会加强对企业投资、生产方向、产品定位等的引导,促进行业内外交流,促进国内外交流和贸易,以及充分的政策调研和行业统计工作等
环境生态工程设计调查和评价
六、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概念及组成
土地处理系统是全年性的污水处理与利用的系统。它与季节性的污水灌溉不同,在作物非生长季节仍能对污水进行处理与储存,以防止对水环境的污染。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属于污水自然处理范畴。可以定义为: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处理城市污水及某些类型的工业废水,使水质得到根本的改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能够经济有效的净化污水,能够充分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强化农作物、牧草和林木生产、促进水产和畜产的发展,能够绿化大地,整治国土,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环境生态工程。
土地处理系统与传统的污水人工处理技术和污水灌溉农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坚持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方向,在实现废水资源化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把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控制问题放在首位,它在设计、运行和管理方面遵循生态学三大原则:整体优化、合理布局、循环再生。
在严格控制重点污染源的基础上,可通过降低费用、低能耗、的生态工程措施,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土地处理系统机理:
物理过滤:废水经土壤时,悬浮物被表层土壤团粒间的空隙过滤截留。
物理和化学吸附:土壤中的粘土矿物颗粒能吸附水中的中性分子,废水中的各种离子则因离子交换作用被置换吸附并固定在矿物晶格中。
络合反应和化学沉淀
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土壤中种类繁多的大量微生物,能与被截留、吸附的污染物一起形成生物膜,对有机物有很强的讲解能力。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中的4种主要处理工艺
(1)慢速渗滤系统
慢速渗滤系统将污水缓慢灌溉至种有农作物的土地表面,其主要利用了地表的土壤和植物根系对污水进行净化。与其他土地处理系统不同的是,慢速渗滤系统一般不往外排水,其投配的水量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一部分由于蒸发而散失,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慢速渗滤系统的设计水流方向需要与地块内地下水水流方向相同。慢速渗滤系统是一种将污水作为资源进行利用的系统,其在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时可以为地块种植的农作物提供营养,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同时,由于采用了慢速渗滤的设计,水力停留时间长,污水的处理效果非常好,且由于不往外排水,受场地坡度的限制较小。但慢速渗滤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首先,由于水力负荷小,处理相同量污水需要的土地量就较大,限制了其在地价较高的地区的应用。其次,渗滤系统的处理效率与场地种植的农作物有很大的关系,作物的营养需求及水量需求通常是设计该系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对该系统的处理能力起着限制性作用。
(2)快速渗滤系统
快速渗滤系统是一种将污水投配到具有良好渗滤性能的土壤中进行处理的方法。与其他渗滤系统不同的是,该渗滤系统对土壤的渗滤性要求较高,且污染物主要依靠渗滤过程去除。在渗滤的过程中除了发生着物理的过滤和沉淀作用以外,同时也发生着生物的氧化、硝化、反硝化等作用。快速渗滤系统在处理期间通常处于水淹、干化交替进行的过程中,干化期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土壤的好氧环境,这也可加强水往下渗透的效果。快速渗滤系统的优点如下:
首先,由于渗滤速度快,停留时间短,其相对占地面积较小,单位面积负荷高。其次,该渗滤系统对氨氮、有机物及悬浮物都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且整套系统投资省,管理简单,运行受季节性影响较小。但快速渗滤系统也存在一些缺点,其对场地土壤条件及水文条件较其他工艺要求较高,总氮的去除率低,同
时也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3)地表漫流系统
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控制于地表,使其在缓慢流动的过程中得到进化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与其他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相比,该系统需要在具有缓坡和低渗透性土壤的场地内运行,场地内常以种植牧草为主,由于水力停留时间短且土壤的渗透率低,污水由于蒸发和渗漏而损失的部分较少,大部分污水经过处理后汇入排水沟中。该种处理系统对土壤的渗透性要求较低,处理过程简单且对预处理要求低,适用于多种污水。经过其处理的污水可以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污水也适用于回用。但其容易受到气候和水量的影响,且对坡面设计的要求较高。(4)地下渗滤系统
地下渗滤系统是指利用预先的埋置将污水投配至一定深度的土层中,污水经过缓慢的渗滤作用得到净化。地下渗滤系统的特点在于其土层需要具有一定的构造和良好的渗透性,通常需要对场地进行人工改造。通过布水管的污水缓慢渗入周围的碎石和砂土层中,在土层中由于毛细管作用进行着扩散,同时土壤中的过滤、吸附以及一些生物作用对污水起到了净化作用。
其作用与慢速渗滤系统类似,同样具有水力停留时间长、处理效果好的特点,运行简单稳定,氮磷去除率高。且由于是采用地下布水的设计,不会影响地面的景观,可与原本的绿化和生态景观相结合,具有更强的适用性。缺点在于工程建设较复杂,较其他几种系统需要更多的前期投资,且对前处理要求较高,负荷较小,否则容易造成土壤堵塞。
七、氧化塘
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
构筑物的总称。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优点:
(1)能充分利用地形,结构简单,建设费用低。
(2)可实现污水资源化和污水回收及再用,实现水循环,既节省了水资源,又获得了经济收益。
(3)处理能耗低,运行维护方便,成本低。
(4)美化环境,形成生态景观。(5)污泥产量少。
(6)能承受污水水量大范围的波动,其适应能力和抗冲击和能力强。
缺点:
(1)占地面积过于多。
(2)气候对稳定塘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3)若设计或运行管理不当,则会造成二次污染
应用:稳定塘除了用于处理中小城镇的生活污水之外,还被广泛用来处理各种工业废水,此外,由于稳定塘可以构成复合生态系统,而且塘底的污泥可以用作高效肥料,所以稳定塘在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等行业的污水处理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人少地多,氧化塘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八、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
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2)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3)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优点 :
①建造和运行费用便宜;②易于维护,技术含量低;③可进行有效可靠的废水处理;④可缓冲对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⑤可提供和间接提供效益,如水产、畜产、造纸原料、建材、绿化、野生动物栖息、娱乐和教育。
缺点:
①占地面积大;②易受病虫害影响;
③生物和水力复杂性加大了对其处理机制、工艺动力学和影响因素的
应用:人工湿地以其建设运营成本低、去污能力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组合多样化等优势,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褐煤热解、油砂废水、矿山废水、奶品加工、食品工业、造纸废水、烃类废水和垃圾场渗滤液净化处理等方面,但应用人工湿地对农田污水灌溉前的净化处理的报道却少见。
九、固体废物处理
固体废物的概述:
固体废物一般指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以及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等。固体废物是指物质在某一利用过程中或在某一方面没有利用价值,而绝非在一切过程或一切方面无利用价值。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固体废物按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无机废物;按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按形状可分为:固体状(颗粒状、粉状、块状),泥状。通常根据某来源将其划分为矿生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城市垃圾与污水处理厂固体污泥等。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通过(地下水和地表水),气和土壤形成化学物质型和病原体型污染。固体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侵占土地,不断需求堆放场地,堆放场地离市区越来越远,污染土壤、水体及大气,污染源不断增加;影响环境卫生。
固体废物的处理:
固体废物的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来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运输、储存、利用或处置的型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等,作为回收固体废物中有价值物质的重要手段。
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有害成分而使其达
到无害化包括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和化学溶出等。经化学处理产生富含毒性成分的残渣,还需解读处理或安全处置。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使其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
热处理: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包括焚化、热解以及焙烧、烧结等。
固化处理:采用固话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起来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从而能较安全的运输和处理,主要处理对象是危险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处置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处置方法分为;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海洋处置包括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陆地处理包括土地耕作、土地填埋和深井灌注等。
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技术政策包括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发展方向最终实现资源化。
减量化:通过便宜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减小其容积。包括源头:通过改革工艺,产品设计或改变社会消耗结构和废物发生机制来减少固体废物的发生量;末端:通过压缩、打包、焚烧和处理利用来减容。
资源化:通过各种方法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组分和能源,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加速资源循环,保护环境。
无害化: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的。如垃圾焚烧、卫生填埋、堆肥、粪便的厌氧发酵、有害废物的热处理和解毒处理等。
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模式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与资源化,是地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而运用生态环境工程技术处理固体废物,又是实现固体废物无害化和资源化 的重要手段。目前,这一技术的研究与运用主要集中在农业废弃污染物,城市垃圾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等。
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态工程目前已经具有多种模式,但通常可概括为四种方式:
(1)肥料化,指通过直接利用或加工利用的方式,将固体废物转化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
(2)饲料化,将固体废物转化为养殖业所必须的饲料。(3)原料替代化,利用固体废弃物可替代部分生产活动中的宝贵资源。如利用米糠、蔗渣等可代替木材生产木腐性食用菌。
(4)能源化,即利用工业废物生产沼气,其发酵残余物又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
固体废物资源化的生态工程,往往具有资源多层次综合利用的特色,以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取得理想的效益。
在固体废弃物处理生态工程当中,生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一方面可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的固体废物的潜在价值转变为现实价值,同时又是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与无害化的基本手段,可以肯定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特别是新型工程菌的开发运用将在固体废物处理生态工程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固体废物的肥料化饲料化处理最终都将导致其进入食物链,因此对于其长期运用的生态效应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对固体废物原料的选择,运用范围以及运用数量均制定严格的控制标准。
十、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实习的日子我们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一根警醒自己的惰性、使自己始终保持自强不息良好心态.我觉得收获真是非常的大。可能使我从家两点一式的生活所致,还有我
对社会的渴望了解。
最后我的感谢我的老师对我的教导,让我有颇多的收货,谢谢你,老师!
参考文献:白晓慧.《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第三篇:生态工程实习报告
《基础综合实习》
——《生态工程学》
实习报 告
学号:XX 姓名:XX 专业:环境科学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7日——21日
实习成绩:
XX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2012年12月
目录
一、实习日程安排............................................................................3二、实习目的和要求........................................................................3三、实习前的准备............................................................................4四、实习内容....................................................................................4五、实习步骤....................................................................................4六、调研报告....................................................................................5七、主要参考资料..........................................................................11
一、实习日程安排
2012年12月17日:指导老师示范讲解
根据本班学生各自的2个调研题目,给学生提供一些基础资料。教师讲解一个实例示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
2012年12月18日:资料搜集
学生根据实习内容,查找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制定出相应的调查方案和调研提纲;同时教师安排第三天野外调查及实习报告事宜。
2012年12月19日:野外调查
教师带领学生根据制定的调查方案,对所选的一种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参观、调查和分析,要求学生了解该模式的设计原则、思路,并对该模式的结构和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2012年12月20日:继续野外调查
2012年12月21日:室内分析总结,学生根据所搜集的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撰写实习报告。同时,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该组的调查研究情况。
二、实习目的和要求
本实习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中的生态工程学问题密切结合,让学生加深理解已学过的生态工程学基础知识;在实习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生态设计理念。
本实习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XX县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的实地调研工作,包括相关资料的查询、调查方案设计、野外实地调研记录、室内分析和总结等环节,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相关生态工程模式(生态园林、生态城市景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并对相应的生态工程模式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完成一份调研报告。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达到:
1.初步学会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了解生态工程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基本步骤,初步掌握其主要方法。
3.在调研报告的编写等方面得到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4.进一步树立生态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实习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及选题,提出实习指导意见。内容包括:实习的目的和任务,调研对象、内容和方法,调研报告的编写要求,时间安排,注意事项和参考文献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研究的专题和区域,熟悉和收集相关研究专题与区域的基本资料,编写调研提纲。
四、实习内容
1.XX大学生态绿化工程调查与评价。
2.典型环境生态工程的调查与评价,以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例。
五、实习步骤
1.确定调研的生态工程模式类型
主要内容包括该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设计的原则、理念以及技术路线,以及对该生态工程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2.确定研究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所选定的实习内容,明确该选题要求,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图片,收集积累调研资料(数据表格、图片、文字资料等),调研资料应整理归类。资料收集途径如下:
(1)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农业、环保、园林、统计局等)和研究机构,获取研究专题的资料。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如统计年鉴、地方志、期刊、学报等。(3)通过图书馆的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文章和研究成果。
3.实地考察
对所选典型生态工程模式进行实地调查,现场查勘,获取第一手资料,做好实习调查记录。
六、调研报告
1.XX大学绿化生态工程调查与评价
1.1XX大学概况
XX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部。昆明市区坐落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市中心海拔1891m,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年均气温14.5℃,最热月(-L月)的平均气温19.7℃,最冷月(一月)的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无霜期达230d,年降水量为1075mm,最集中的降水季节是6~8月的雨季,干湿季分明。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年平均相对湿度74%。常年以西南季风为主,平均风速2.2m/s,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能见度良好,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故有“春城”美誉。目前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高等林业本科院校,全国4所林业大学之一。校园为“全省绿化优秀高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1.2校园绿化规划原则
自然优先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整体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1.3绿化情况
实地调查掌握XX大学植物种植情况、体量大小、生长状况、空间分布、建筑和道路排水及表 5
面反射率等相关数据。XX大学绿化面积广阔,为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树木种类繁多,据资料显示,XX大学校园内共有园林植物167种。分属于73个科,106个属。常绿82种,落叶63种;乔木85种,灌木82种;常绿乔木44种,落叶乔木41种;常绿灌木38种,落叶灌木23种。以木兰科(14种5个属)、蔷薇科(15种13个属)、豆科(13种10个属)、柏科(10种5个属)为主。
XX学院教学区四块主要园林绿地总的碳储存量为162.36t,2006年当年碳吸收总量为3.43t,释放氧气9.14t,清除大气污染物211.72kg。XX学院教学区四块主要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所得数据表明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并不完全与绿地覆盖率成正比。XX学院教学区的绿地系统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对改善校园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果后期能够开展及时有效地养护管理,将有助于发挥其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1.4绿化功能划分评价
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XX大学的绿化按照分区的不同分别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分为教学区,生活区。
教学区的绿化以乔木、灌木、草地的高低层次设计出不同形态的景观设计,配以樱花、玉兰花等树木,突出了景观生态的设计理念,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优美安静的环境。前门绿化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在道路两侧起到遮荫效果,以及主教学楼前的小树林,可以隔离尘土,调节温度、空气湿度。东门树木以桉树等高大乔木为主,可以阻挡三环尘土,吸收汽车尾气,隔离噪音,使校园环境不受外界所污染。乔灌草结合较好,高大树木的冠幅覆盖会对低矮乔、灌木的采光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植物的综合生长环境条件只能达到中等水平。
生活区的绿化根据已有树木再以常绿乔、6
灌木为主,可为学生生活学习提供了安静卫生的环境。植物种类丰富,乔灌草结构搭配基本合理,又是学生宿舍区域,因此较好的绿化对于改善同学们的生活环境和调节心情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可以阻挡过多的灰尘进入宿舍,提高空气质量,能较好地吸收和分解城市空气中有如S02、03、CO、NOx等各种有害气体;通过枝叶阻滞尘埃、分泌杀菌素类物质减少城市范围内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等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各种成分,同时可以遮挡部分阳光,可以起到遮荫、降温的作用。
2太湖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1太湖概况
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与浙江省相连,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地处平原地区,是一个浅水湖,太湖水位较稳定,平均水深1.94米,至深处2.6米,正常水位3公尺时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蓄水27.2亿立方米。
太湖现有鱼类107种,由于受自然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致使洄游和半洄游性鱼类及沿岸带产卵的定居性鱼类资源数量减少,而湖泊敞水性低龄鱼种群数量在人为繁殖保护措施下逐步增加,形成目前以刀齐鱼、银鱼等为主体和年变幅较大的太湖鱼类资源格局。
2.2太湖流域农村污水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周边自然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也迫在眉睫。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农村生活区内小型加工业、服务业以及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综合性污水,其中以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为主。家庭生活设施是生活污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不同生活设施对生活污水的质量和数量影响也有很大不同。根据用水设施的不同,生活污水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厕所污水、厨房污水、生活 7
洗涤污水和其他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无有毒有害物质,但是村民生活作息规律相似造成排水呈现较强的波动性,早、中、晚均出现高峰时段,而白天其他时段以及夜晚水量则很小。伴随水量的波动,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波动也大。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重而道远,面临许多政策和技术问题,可喜的是人们已越来越多地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本工程立足于太湖流域农村的具体情况,对农村治污工作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该工程设计进水水质如下:COD=400mg/L, BOD5=200mg/L, SS=250mg/L, NH3-N=30mg/L, TN=40mg/L, TP=3.0mg/L, pH=6-9。
2.3工程概况 2.3.1工程概述
太湖流域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根据进水水量小、水量与水质波动大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生物处理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达到了污水治理和美化环境的双重目的。2.3.2工程背景
随着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发展,城镇水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农村水污染的问题则逐渐凸现出来。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成为保护农村地下水和周边水体环境、全面减少太湖纳污量的一项重要环节。
因农村地区经济水平、产业格局以及居住布局与城市不同,不宜采用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水量小、分散性强等特点,分片区收集,建立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工程。2.3.3工程试点
宜兴市杨巷镇某村居民为180户,常住人口为580人,该村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先进村,经济水平和村民生活水平较好。污水主要为村民生活排水,均接自各户化粪池,处理规模为60m3/d。该项目于2009年11月建成。
2.4 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工程涉及生态学、生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原理众多。孙铁珩,周启星等提出污水生态工程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学手段。8
把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地上,利用土壤一植物一微生物复合系统的物理、化学等特征对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加以回收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污染物进行净化的工艺技术。是污水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法。
2.5工艺选择
农村地区经济力量相对薄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因此,工艺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投资小、运行费用少、能耗低、维护管理简单方便以及处理效果好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的处理工艺。根据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水平和经济水平,采用的工艺应简单易懂、操作维护方便、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
该工程污水可生化性较好,B/C可达到0.4-0.5,无毒物,结合景观要求,设计通过生物/生态的方式进行治理。主体生物工艺采用技术成熟可靠的A/O工艺,其中O段分两级接触氧化,该流程不仅能高效降解COD等有机污染物,而且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通常采用的生态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壤渗滤等。A/O生物法处理的设计出水水质为一级B标准,后续生态处理负荷低,因此采用两级表流人工湿地/自然塘组合式生态处理技术,以起到进一步脱氮除磷、净化水质的作用。
2.6工程设计
该工程污水处理系统为全埋地式,其中调节池、初沉池和缺氧生化池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体化处理设备采用碳钢结构。2.6.1调节池
前段设置粗格栅井,格栅间隙为20mm,用以去除来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格栅上部预留清渣口,人工定期清渣。一方面起到初沉池的作用,使污水中粒径较小的无机和有机 9
颗粒沉降下来;另一方面起到了调节水量和布水的作用。污水先经过格栅处理,去除树枝、塑料等较大杂质;然后自流进入缺氧池,将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设计停留时间为4.8h,有效水深为1.5m,L×W=3.2m×2.5m。2.6.2竖流式初沉池
污水中含有大量粗格栅无法去除的细小颗粒物,这些物质在后续工艺池体中随时间推移而最终导致沉淀物大量淤积,考虑池体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故选用竖流式初沉池。初沉池平面尺寸为2.5m×2.5m,有效水深为1.35m,采用静压气提装置排泥,由电磁阀控制进气,间歇运行,6h排泥1次,每次5min。污泥排入污泥池(污泥池集成于一体化设备中)。2.6.3缺氧生化池
A段缺氧生化池接受O段接触氧化池回流的硝化液,利用初沉池来水的碳源完成反硝化脱氮,池底布置的曝气系统可实现微量曝气,达到搅拌和微充氧的目的。该工程有调节池和缺氧池两级提升。缺氧生化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8.1h,池体尺寸为3.7m×2.5m×2.2m。2.6.4一体化处理设备
一体化处理设备是本工程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场所,采用碳钢结构,直径为2.8m,L=6.0m,内部依次集成了接触氧化池(一级接触池,二级接触池)、二沉池、污泥池以及清水池。该工艺有池容小、对水质适应性强、耐冲击、不会产生污泥膨胀、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接触氧化池中采用弹性立体填料,易于挂膜。二沉池为竖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0m3/(m2·h),沉淀时间>2h,排泥采用空气气提至污泥池,与初沉污泥一并由市政环卫车定期抽吸外运。3.6.5设备间
设备间采用轻钢结构,占地面积为3.4m2,设于调节池上方,内置回转式鼓风机2台和污水处理系统控制柜等。鼓风机每4h交替使用,单台Q=0.85m3/min,P=0.3MPa,N=1.1KW。3.6.6表流人工湿地/自然塘
经生物法处理后,尾水污染物浓度大大降低,负荷也相应降 10
低,因此选用投资少、操作运行简单、运行费用低的表流人工湿地。表流人工湿地共分两级,总面积为755m2,有效水深为0.4m,底层铺垫300mm厚压实粘土层,上层为400mm厚种植土层,两级湿地之间用过水堰隔开,水流由堰上堆放的石块缝隙间溢流到下一级。表流湿地内种植有香蒲、醉鱼草、水葱、茨实、芦苇、梭鱼草、千屈菜、荇菜、水生鸢尾、藻类,并根据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有机组合。农村生活污水没有规范的集中排放设施,因此常受农田灌溉排水影响,使其具有相对浓度较低、水量大的特点。
为了给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综合生态塘进行了人工清淤,放养了泥鳅、田螺等,这些水生动物可吞食湿地中的底泥,间接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茂盛的水生植物以及生长在其中的鱼、青蛙、蛇及水鸟等构成了一个良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较好,维护费用低和投资低的特点,无需污泥处理就可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性。
3.6.7景观构筑
为营造美丽的公园场景,人工湿地水岸线呈曲线婉转变化,将生态和景观设计纳入到湿地系统,是该污水处理工程的一个新思路,水面收放自如,自然驳岸,四周配以小块休憩场地,绿地坡度优美自然,环水铺修鹅卵石小径,按照“红、黄、绿”三种颜色协调搭配、植物高低错落有致的设计原则,对湿地周边进行了绿化,从远处看去给人以美的享受。另外,预留了供人们活动的场所,供人们活动观赏。
路旁则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地栽种各种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球类、灌木等植物,如榉树、水杉、垂柳、桂花、红花继木球、鸡爪槭、迎春、夹竹桃等。污水处理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达到了治污和美化环境的双重目的。
七、主要参考资料
1.白晓慧.《生态工程原理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盛连喜、许嘉巍、刘惠清,《实用生态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钦佩、安树青、颜京松,《生态工程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杨京平主编,《生态工程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4.李维炯等,《农业生态工程基础》,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
5.(美)劳爱乐, 耿勇编著,《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6.郭迎庆,黄翔峰,张玉先,等.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选择[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
7.王世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8.刘超翔,胡洪营,张健人工复合生态床处理低浓度农村污水[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 2002(07)9.孙文娴.杨海真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进展[期刊论文]-净水技术-2007(01)10.程璞,李多松,张雁秋城市小区分散式生态污水处理[期刊论文]-能源环境保护-2004(06)11.孙铁珩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体系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水土保持研究-2004(03)
第四篇:生态工程
邵阳市TXB
邵阳市TXB
邵阳市TXB
邵阳市TXB
邵阳市TXB
邵阳市TXB
第五篇:生态工程
第4章 生态工程
一、选择题
1. 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常
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时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2. 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下列关
于这一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保护蛇是为了()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
3. 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4. 珊瑚虫与藻类共生,提高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其原理是()
A.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5. 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属于()
A.点源污染B.非点源污染C.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D.二者都不是 6. 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
A.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B.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 C.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 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
7. 《四千年的农民》一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
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
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改变了土壤酸碱性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 8. 下列哪项生态系统对于蓄洪防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B.湿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9. 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
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 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 10.“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①温度失调②CO2含量增高③02含量减少④生物群落不全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退耕还林还草”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措施()
A.小流域综合治理B.城市环境工程
C.草原生态恢复工程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12.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其主导作用体现在()
A.城市的一切设施是人制造的B.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支配作用 C.消费者主要是人类D.城市中动物、植物不多,分解者功能不强,人是主要种群
13.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包括()
①阳光②淡水③道路④动物⑤植物⑥房屋⑦商场⑧微生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④⑤⑧ 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⑦⑧
14.据统计表明,进人21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
消失,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A.自然灾害B.动物病害
C.天敌过多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5.经过十年努力,我国西北防护林带已经初步建立,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其重
要意义是()
A.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B.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建立了畜牧业的生产基地 D.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6.生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后,就会破坏生态工程的哪一原理()
A.整体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D.工程学原理 17.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
A.多获取农产品B.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C.使粮食增产D.减少环境污染
18.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19.无废料生产体系是指()
A.废料一产品B.原料一产品一废料一产品 C.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D.原料一产品一废料 20.下列哪种为清洁能源()
A.石油B.煤C.木柴D.风能
21.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
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人该湖。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2.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 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清洁生产工艺 C.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的源头
23.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并大量发展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采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⑨进行自然保护的惟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①③④⑤⑦B.①②④⑧⑩ C.①⑤⑥⑦⑨D.①②⑤⑦⑨
24.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
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这说明该工程()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 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平衡 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
25.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A.酸雨B.温室效应 C.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D.臭氧减少,臭氧层出现空洞 26.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投人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投人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投人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投人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27.(多选)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包括()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动调节能力
D.几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
28.(多选)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C.应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29.(多选)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防风固沙、护岸固堤B.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起重要作用
C.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D.在一定范围内消除污染
30.(多选)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采取的战略和保护措施的三个层次是指()
A. 基因B.细胞C.生态系统D.物种31.(多选)下列关于生态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D.在生态系统中增加有害生物的天敌种群,可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 32.(多选)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是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B.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为主导思想 C.以高投人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生态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二、非选择题
1.如图是处于平稳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大鱼
甲壳类
小鱼
淡水虾
水蚤
水藻
水绵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
(2)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A.海鸟B.水绵
C.水藻D.腐生细菌、真菌
(5)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数目__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___。
(6)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鸟每增加1千克,需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_______________千克。
(7)若此生态系统中的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哪一项会随着发生()A.水藻大量增多B.小鱼的数目增多 C.海鸟的数目减少D.甲壳类的数目增加
(8)图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不同规模的蝗虫灾害,严重之时,当地的农作物、牧草全都被毁坏,当地政府和农牧民通常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来杀灭蝗虫,2000年夏季发生虫害时,北方某地却邀请来一批养鸭户,把几十万只鸭放养在虫害严重的草原与农田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请以上述实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分析,在上述简便的食物链中,鸭子属于第_____营养级,属于_________消费者。蝗虫与放养在当地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___关系。
(2)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角度上看,临时把鸭子放到草上的措施,干预了草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目的是使能量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农药灭虫,尽管逐年增加使用农药的浓度,但并没有将蝗虫灭尽,原因之一是通过生存斗争,蝗虫的抗药性__________,这是长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利用鸭子消灭蝗虫,除了经济上的良好效益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9年,有好事者从英国带了24只家兔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动物园中,后来一场大火烧毁了兔笼,幸存的家兔窜入荒野。现在澳大利亚有野生兔子40亿只,它们与绵羊争饲料,产重破坏了草原,给澳大利亚畜枚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材料二1999年在我国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为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随参展物种传入我国,检疫人员运用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来狙击生物入侵。美国众议院于1995年通过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美国政府也正为此酝酿着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1)兔在澳大利亚属于____________,因其在澳大利亚没有经过漫长的________过程,故兔子在澳洲没有天敌,加之澳洲干燥的气候和丰富的青草,使得野兔能大量繁殖。
(2)野兔的大量繁殖,也是一种生态失衡,因为它严重地破坏了澳大利亚原有的稳定______________结构。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控制野兔的数量,采用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种方法,你认为最能效、最安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应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外来物种的引入,不但要看眼前的经济效益,更应认真评估______________效益。同时,交通的发达和贸易的频繁,为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必须加强边检部门的_____________工作。
4.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农田生态系统有两个突出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一是蛙类数量的大量减少;其二是鼠害泛滥,虫害频繁,请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类现象体现了生态工程_______________原理的作用,告诫人类要善待自然。
(2)臭氧层的破坏对蛙个体发育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蛙数量减少的人为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尝试“引蛇灭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法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3.A4.C5.C6.A7.B8.B9.D10.C11.C12.B13.B14.D15.B16.C17.B18.B19.C20.D21.B22.D23.B24.B25.D26.B27.ABC28.BCD29.ACD30.ACD31.ABC32.ABD
二、非选择题 1.(1)3
(2)水藻、水绵,水藻、水绵固定的太阳能(3)海鸟、小鱼、淡水虾,竞争,捕食(4)D
(5)增多,减少,减少
(6)水藻→甲壳类→海鸟25(7)A(8)生物因素
2.(1)三,次级,竞争(2)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增强,自然选择
(4)不污染环境,保护其他生物 3.(1)外来物种,相互选择(2)群落,生物防治
(3)生物入侵,生态,生物入侵,检疫 4.(1)协调与平衡
(2)臭氧层的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增多,易诱发变异,而变异一般对蛙的生存是有害的(3)人类对蛙的过度捕杀,大量使用农药(4)不污染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