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恒创优质 屹满农心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由于各地区环境及种植措施差异,此方案仅供参考
一、地块选择及要求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以韭菜、葱、蒜等作物为好,也可选择禾谷类作物(如谷子、麦类、玉米等)或芹菜、胡萝卜、萝卜等,不宜选择茄科以及十字花科作物(例如茄科有:茄子、番茄、辣椒等。十字花科有:白菜、甘蓝等)。
二、用脱毒优质种薯
选用脱毒优质种薯是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选择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齐全,具备组培扩繁能力规模较大的种薯企业更有把握。
三、种薯处理
1.精选种薯
在选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还必须对种薯进行精选,才能保证增产。严格淘汰病烂薯(只要种薯发生腐烂,则该种薯任何部分均不可用于播种),有条件可以结合催芽进行种薯挑选,催出芽条细弱的薯块要淘汰掉。
2.种薯切块
在播前2-3天进行,切种要求薯块切面平滑,切成立块,每块必保一个芽并尽可能多带薯肉,充分利用顶芽优势,由种薯脐部开始螺旋向上切块,切至顶部将顶芽一分为二,切块重量不得小于30克,呼伦贝尔恒屹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市九恒源薯业有限公司
恒创优质 屹满农心
60-80g的种薯纵切两半,使两块种子都具有优势顶芽。50g以下整薯播种。
3.种薯催芽
通过催芽可以汰除病薯,播种后缩短出苗时间,减少植株感病的机率。催芽需要在室内将种薯平铺(厚度不宜超过三层)、温度保持在15-17℃,并经常轻轻翻动,使薯芽均匀见光,直至将薯芽催成短粗的绿色或紫绿色的状芽后播种,该过程一般需要5-7天。催芽可采用切种后或整薯催芽两种方式。切种后催芽要保证通风,既要防止湿度过大,薯块腐烂,又要防止湿度过低,薯块萎蔫。
4.切刀消毒(非常重要!!!)
切薯块时,淘汰烂薯,一旦误切病薯,淘汰掉病薯,并必须要对切刀进行消毒,避免切刀传病。消毒方法:用75%的酒精消毒,浓度过高或过低的酒精都起不到消毒作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或来苏尔溶液浸泡5-10分钟。
5.种薯药剂处理
春季播种时,通过薯块拌种可预防病害侵染。特别是播种时地温低,湿度大,出苗期延长,薯块更易感染病害,更应对薯块进行药剂处理。
药剂处理方法:1斤适乐时加200克中生霉素兑水6.5-7斤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在1000斤薯块上效果最好。若采购不到适乐时,也可采用滑石粉:甲基托布津:中生菌素按8.5:1:0.5的比例混拌均匀,呼伦贝尔恒屹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市九恒源薯业有限公司
恒创优质 屹满农心
混好药剂同种薯按1:65-100的比例混拌均匀也可取得一定效果。
四、播种
1.播种时间
当10cm土层稳定通过7-8℃时,是马铃薯适宜播种期。当然还要参照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播期。
2.播种方法
起垄播种,垄距70-80cm,株距25-20cm,开沟8-10cm,沟内撒施复合肥并搂平,若有地下害虫危害,可结合施肥施入1%敌百虫粉剂4kg/亩或3%呋喃丹颗粒剂2kg/亩(杀虫剂也可在合垄前均匀撒施在播后薯块之间),此外播种后,合垄前在播种沟内喷施中生菌素40g/亩+阿米西达45-80ml/亩可进一步预防马铃薯生长中前期的真细菌类病害。特别是在播种时地温较低时,强烈建议使用(若阿米西达实在买不到,可用百菌清300-400克/亩代替,但效果较差)。合垄厚度以合垄压实后,垄面距薯块表面高度12-15厘米为宜。
五、科学施肥
肥料应用是增产增收的关键,马铃薯是喜肥作物,每生产1000kg块茎约需N:5kg,P:2kg,K:11kg。根据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合理配方施肥至关重要。马铃薯种植田应尽可能多的施入有机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化肥的施用,在保障氮肥、磷肥供给的同时增施钾肥。推荐使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
六、田间管理
呼伦贝尔恒屹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市九恒源薯业有限公司
恒创优质 屹满农心
1.水分管理
马铃薯是喜水肥作物,生育期内充足的水分供应是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播种时土壤墒情差,应于播种前浇水,播种后出苗期内一般不浇水,浇水会降低地温,提高土壤湿度,易造成薯块腐烂,导致缺苗断垄。出苗后,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持续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含量(出苗至结薯期为最大持水量的65-70%,薯块膨大期为80-85%),浇水时切忌大水漫灌,不得漫过垄顶,勤浇水,马铃薯膨大期是水分临界期,这段时间缺水将严重影响产量。此外在收获前15-20天内应停止灌水。
2.病害防治
晚疫病的症状: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先是淡绿色,以后变为褐色,病斑有黄绿色边缘,气候潮湿时叶背病斑边缘可见白色霉状物。气候适宜病斑将很快扩展到整株整片。晚疫病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因其发病流行速度快,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严重,而列为马铃薯第一病害,在所有马铃薯的种植地区都有发生。一般在马铃薯齐苗后,出现连续3天以上的阴雨,或大雾天气就容易造成病害的发生和扩散。晚疫病应以防为主,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早防早治。发病前期预防晚疫病可用大生可湿性粉剂120克-150克/亩,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施。如果田间发现晚疫病病株,首先要把病株拔除,同时必须装入塑料袋内密封带出薯田并掩埋,同时立即使用呼伦贝尔恒屹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市九恒源薯业有限公司
恒创优质 屹满农心
金雷多米尔锰锌(100-150克/亩)、杀毒矾(120-150克/亩)、科佳(35-70克/亩)、银法利(75-80毫升/亩)、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120克-150克/亩)、抑快净(120-150克/亩)、玛贺(100克/亩)等内吸性药剂全田喷药,此后每隔5-7天喷施一次,直至病害扩散得到控制,喷药时各种药剂应在各次喷药中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晚疫病防治喷药时,一定要注意喷药的均匀和周到,使叶片背面和正面都能喷到药液。环腐病、黑胫病防治:
环腐病、黑胫病都是细菌性病害,环腐病表现为叶片从边缘向叶脉黄化萎蔫,薯块维管束变黑,挤压有菌脓出现。黑胫病表现为植株黄化,顶端叶片卷曲并变红,茎基部变黑腐烂。
环腐病、黑胫病防治需要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远离薯田处理,并在病穴撒施石灰(酸性土壤)。在发病初期可使用中生菌素灌根防治(注意:灌根容易出现使用浓度过大,发生药害)。
七、适时收获:
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收获。
呼伦贝尔恒屹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市九恒源薯业有限公司
第二篇:《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种前的种薯处理
1、种薯出窖后首先进行挑选,要把坏、烂、病、伤、蔫块茎的种薯剔除。选择薯块整齐,符合本品种性状,薯皮光滑细腻柔嫩,皮色新鲜的幼壮龄薯,是苗壮、苗齐的基础。精挑细选很重要。
2、困种、晒种。把挑选好未打破休眠的种薯装在麻袋、网袋或用席帘等围起来,还可以堆放于空房子,温室和仓库等处,使温度保持在10-15℃,有散射阳光即可,经过15天左右,当芽眼刚刚萌动见到小白芽锥时,就可以切芽播种了,此称为困种。如量不大又有方便地方,可把种薯摊开为2-3层,摆放在光线充足的房间或日光温室内,温度保持在10-15℃,让阳光晒着,并经常翻动,当薯皮发绿,芽眼萌动时即可切块播种了,此为晒种。已打破休眠的种薯也可在切块播种前晒种1-3天,同时进行精挑细选。
3、切块
(1)块重以35-50g为宜,50g左右或低于50g的可整薯播种,60-100g左右的可以从顶部一分为二。
(2)大薯切块应先从脐部切开一刀,看薯块是否健康,如发现有病或颜色不正常应该淘汰掉,随即换刀。
(3)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自基部螺旋式往上切,每块要有1-2个芽眼,并不留薯楔子,顶芽与底芽最好分开存放和播种。
4、切刀消毒,每个切芽块人员必须有两把切芽刀,一个装消毒液的容器。切芽块时拿出一把刀,切块时最好一刀一蘸,另一把刀仍泡在消毒液中,每切完一个种薯换一次切刀,切到病块时应立即换刀,消毒液用药75%的医用酒精或0.5%-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4%来苏水或5%福尔马林(需做好个人防护)等。75%医用酒精为最佳。
5、拌种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拌种,都应在切块表面水分晾干后进行,拌种后更要晾透再进行催芽或播种(晾好晾透很重要)。
(1)干拌法,每亩用2kg滑石粉+100g进口甲托+72%农用链霉素14g混合均匀后,与芽块拌匀,放于阴凉处晾干,严禁暴晒和雨淋。
(2)湿拌法,百锐(35%噻虫嗪)20ml
+倍扑因(异菌脲)20ml+中生菌素20g+瑞培乐(微肥)3.5g+亿收(氨基酸肥)10ml+0.75-1kg水。喷雾处理150kg种薯,撒上滑石粉后晾透再装袋,待伤口愈合即可催芽或播种。
(3)宝路(11%精甲·咯·密)2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60ml,兑水0.75-1kg拌150kg种薯。
(4)适乐时(咯菌腈)10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60ml,兑水0.75-1kg拌150kg种薯。
6、催芽
种薯拌好后在晾好晾透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或人工播种的可进行播前催芽处理。催芽的好处,一是有利于苗全苗壮,二是播种后能提早7-10天出苗。
(1)干催,即把晾好的薯块装入打孔的纸箱或周转箱内,放置室内或棚内。温度掌握在15℃-20℃范围内,最高温度不要超过25℃,待芽长1-2cm时,即可播种,在播种前3天左右把温度适当降低。
(2)炕催,即把晾好的薯块放入在棚内或在院内准备好的炕池。池内用干净的河沙或土作苗床,可摆放薯块2-3层,土或沙要求的相对湿度在50%-55%左右,过干不利于芽的生长,过湿容易造成缺氧烂炕或芽细弱。每摆放一层薯块盖一层沙土,但不可过厚,能盖上薯块即可,最上一层沙土亦如此。当7-8天左右看到芽眼生芽或冒白锥时,再覆土1cm左右即可,当芽长1-2cm时,即可播种。播种前3天左右要将芽块出炕,放置于有散射光棚内作炼芽处理,增加芽块的适应性并防止播种时掉芽。此法要求温度在15℃-20℃之内,温度高容易造成高温缺氧。如夜间需做保温处理,塑料布不可直接贴至土面,要用草帘隔开。炕崔的关键点掌握,一是温度不超20℃,相对湿度不超60%,二是要特别注意通透性,以免造成高温缺氧。
7、沟施杀虫杀菌剂,每亩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100g-200g+甲霜恶霉灵50ml或嘧菌脂50ml+杀虫剂40%辛硫磷乳油50ml喷沟。
土壤消毒也可亩用40%恶霉·福美双(世宁)可湿性粉剂5kg与细砂或细土500kg制成毒土,或稀释成10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
二、播种及田间管理
当5-10cm土壤温度达到7℃左右时即可播种。做好播种前各项准备工作。土壤整平耙实,有条件的可亩施优质腐熟发酵好的农家肥1000-3000kg或生物有机菌肥80-120kg.1、马铃薯各生育期的特点及对温湿度和肥料的要求
(1)生育期
马铃薯生育期可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和成熟期。新收获的块茎即使处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休眠(1-4个月)才能发芽,这种现象称为休眠期。发芽期是从芽眼萌动,发芽到出苗,发芽期的长短,因品种特征特性,种薯生理年龄,贮藏条件,催芽处理和催芽状况,栽培季节和种植水平等不同,一般20-30天,生长的中心是生根、芽的伸长和匍匐茎的分化。幼苗期是从出苗到第6个叶或第8个叶展平,亦称团棵期,这个阶段历时15-20天,此期以根系茎叶生长为中心,同时伴随着匍匐茎的形成,伸长以及花芽的分化,这期间植株的总生长量不大,但却关系到以后的发芽结薯和产量的形成。发棵期是从团棵开始到主茎的茎叶的全部形成,即主茎的封顶叶(早熟品种一般为第12叶,中晚熟品种第16-18叶)展平,早熟品种第一花序开花并发生第一对顶生侧枝,晚熟品种第二花序开花从花序下发芽第二对侧枝,以及主茎上也发生部分侧枝,分枝叶也相继展平。早熟品种块茎可达直径3-4cm,达植株总干重的50%,此期经历约15-30天左右。结薯期即块茎膨大期,标志主茎生长完成,开始侧生茎叶生长,叶面积逐渐达到最大值。结薯期长短受品种,气候条件,栽培季节,病虫害和农艺措施影响,一般持续30-50天,80%的产量在此时形成。马铃薯与谷类作物不同,没有严格的成熟期,当50%的茎叶正常转黄时即进入成熟期,此时块茎极易从匍匐茎端脱落。
(2)温度
①发芽,休眠期后当温度达到5℃时,芽眼开始萌动,但极为缓慢;7℃时开始发芽,但速度较慢;当达到12℃左右,幼芽生长较快;最适宜温度为13-18℃,催芽的温度为15-20℃。当10厘米温度达到7℃时,幼芽即可生长,12℃以上即可顺利出苗,盖地膜可提高2-3℃。
②茎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6-22℃,日平均气温超过25℃,茎叶生长缓慢,超过35℃或低于7℃时,茎叶停止生长,零下1℃时幼苗易受冰害,零下3℃时植株全部冻死。
③块茎形成和膨大期温度,这个时期马铃薯对温度要求非常严格,要获得高产,白天适宜温度为18-20℃,夜间应不低于15℃,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生长。温度在15℃时,出苗7天后即可坐薯,在20℃以上出苗21天才能坐薯,且容易放箭。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0℃都会终止块茎的生长。
④弓棚种植的马铃薯,出苗后要掌握好温度的变化,棚内温度应掌握在白天不超过25℃,夜晚不低于10-12℃。白天在晴天时外温(东西棚)超过8℃,南北棚外温超过10℃时,即可通风,通风时先从棚的两头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开放腰(中间)风,直至全棚底部全部掀开,具体操作以棚内温度适宜为标准。至当地终霜期结束后可把棚膜全部撤掉,自然正常生长。
⑤冷害和冻害的预防,无论哪种模式种植马铃薯,早春(南方冬季)防低温冻害都很重要。弓棚种植可在棚外用草帘遮挡防范;露地种植可在寒流到来的晚上10点后,在地边外上风向用铁皮桶装上木屑加上废机油,进行烟熏增温;也可提前浇水增温。叶片有霜时,可在早晨太阳升起前用清水喷雾洗霜等措施。受冻后要及时喷施优质氨基酸叶面肥等措施,把冻害损失尽量降低。
(3)水份
马铃薯植株中约有90%的水分,块茎中有75%-80%的水份。分阶段,发芽期土壤相对湿度要求50%-60%为宜,幼苗期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60-70%,低于40%茎叶生长不良。发棵期为70%-80%。结薯期应及时供给水份,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最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为80%-85%左右,以后至成熟期逐渐降低含水量,收获时土壤相对湿度降至50%左右。
膜下滴灌是目前马铃薯生产节水高效、提高肥料利用率、提升产量的较佳模式。但应注意水肥的管理,特别是水分把握很重要。
(4)肥料
一般每生产1000kg马铃薯块茎约需氮素5kg,磷(PO)2kg,钾(KO)11kg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5:2,因此适量增施钾肥很有必要。中等地力水平且有机肥相对不足,目标产量在亩产4000kg地块,需亩施生物有机菌肥或商品有机肥100-200kg,硫酸钾复合肥(氮磷钾的比例约为15:10:20或15:12:18)150kg,硫酸锌1.2kg,硼砂1kg。提倡测土配方,均衡营养,提升品质,保护环境,按照目标产量和土壤营养状况针对性用肥。
施肥方法:北方喷灌圈不覆盖地膜的可分次施肥,底肥可偏施磷肥,有利于生根壮根。如硫酸钾复合肥13-17-15亩施75kg,生物有机菌肥或抗重茬生物肥80kg,硝酸钙镁15kg。第一次中耕亩施3×15硫酸钾复合肥40kg,第二次中耕亩施高钾复合肥(如15-10-25)40kg。在盛花期用两次高钾型微量元素氨基酸冲施肥及结合植保喷施优质叶面肥。
有滴灌条件的底肥可亩施13-17-15硫酸钾复合肥50-75kg,其余肥料的补充可用液体肥或水溶肥随滴灌施进。
地膜覆盖无滴灌条件的,可把用肥总量分两次施用,即播前旋耙地时撒施一半,播种时施用一半。种肥同播应注意一是总量不超100kg,二是尽量不用含氮高于15%的复合肥及BB肥、硝态氮肥,以防烧根烧苗,三是肥料离芽块要有5公分以上的距离。
2、马铃薯种植密度,深度及除草剂的使用
马铃薯种植密度大小应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生育期、气候条件、地力、施肥水平和栽培季节等情况确定。原则上应该参考品种说明定植密度,按以大小行的不同,计算亩株数。即用亩平方面积(666.7㎡)除以株行距的乘积面积,如行距0.6m,株距0.27m,亩株数为4115株,行距1m,株距0.25m,(每垄2行)亩株数为5336株,可先按行距,再考虑是双行或单行再定株距。
播种深度依土壤不同,品种不同,适度掌握,北方地区一般播种深度15-18cm(包括中耕培土)但播种时可深开沟,浅覆土,开沟深度在12-13cm,把芽块播种在离地面10cm的地方,再覆土3-5cm,待出苗前即芽距地面5-6cm时,拖耕一次,把垄背拖2-4cm,起到压实,保温,保墒,灭草等作用,能促进根系发达和早出苗。再经过二次三次的中耕培土,达到理想深度。但像荷兰十五(中晚熟)永丰2号等匍匐茎相对较短,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的品种,可适当增加培土厚度,以防青头薯。永丰2号要求垄大肩宽培土厚,最终深度可达20cm(芽块到垄背)。中原二作区或土壤较黏重地块,覆土厚度(芽眼至垄顶)可在15cm左右。
马铃薯田草害按植物系统分主要有单子叶(如禾本科,莎草科)双子叶(阔叶、如菊科、十字花科,藜科,苋科,唇型科,旋花科等)按生活类型分主要有寄生性杂草(如列当,兔丝子等)和自生型杂草。除草剂的使用分苗前和苗后两类,播后苗前封闭杀灭有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除草通,菜草通,施田补)等,苗后可使用精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精奎禾灵(精禾草克)精恶唑禾草灵(威霸),砜嘧磺隆(宝成)等。应根据田间杂草情况选用。
3、马铃薯种植中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
(1)块茎畸型现象
如块茎顶端或侧面又结薯,哑铃状,葫芦状,串薯,在块茎上长出几个小块茎呈瘤状,裂出1条或多条沟,一头尖等畸型薯或称为二次生长薯或次生薯。畸型薯主要是块茎的生长条件发生变化等造成的,生长受到了抑制,暂停生长。如高温干旱,地温过高或严重缺水。后来,生长条件得到恢复,块茎也恢复了生长,这时进入块茎的有机营养,又重新开辟贮存场所,就形成了明显的二次生长,因而出现了畸形块薯,但品种之间也存在差异性。
(2)块茎空心现象
主要是其生长条件突然过于优越或使用膨大素不当造成的,块茎极度快速彭大,内部营养转化再利用,逐步使中间干物质越来越少,组织被吸收,从而在中间形成了空洞。可适当增加密度,缩小株距,减少缺苗率,在管理上保持田间水肥条件平稳,慎用膨大剂,增施钾肥等。
(3)块茎内部褐斑现象
一般为热坏死,在生长季节,炎热,干燥年份,在轻沙土,沙砾土,腐殖土或泥炭土里最为严重,缺少适宜的土壤水份,能同高温影响一样易诱发块茎内部的坏死。接近土壤的薯块,受害严重,是一种非侵染性病害。病薯不能再传播,要加强栽培管理,土壤施磷钙肥等农艺措施。
(4)匍匐茎放箭现象
马铃薯放箭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偏高和垄埂偏小,其次是过干或过湿。当匍匐茎发生遇到20℃以上温度时,尖端膨大(即坐薯)较慢,在匍匐茎不断伸长又不利于坐薯的条件,即可长出垄外,俗称放箭。此阶段的前期就应加强农艺措施和管理,使土壤保持相对有利的墒情,且氮肥不要过量。
(5)前茬药害残留现象
马铃薯是不耐重茬或忌重茬作物(如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等茄科作物)。前茬作物最佳为葱、蒜、韭,其次为粮、棉、油,块茎类作物茬口较差(如甜菜、山药、红薯等)。近年来由于农民使用灭草剂、控旺剂、膨大素(如绿磺隆、苯磺隆、锈去津 烟嘧磺隆及抑制剂多效唑、缩节胺、矮壮素,劣质膨大剂添加的赤霉素和其它调节剂不当等)用量偏多或劣质产品,给当季作物造成生长抑制、不发棵、纤细等。针对不同情况可喷施优质氨基酸、海藻酸、甲壳素类叶面肥调节,受到抑制的可添加芸台素内酯等,也可增施生物有机菌肥改良土壤或生物有机菌叶面喷施。但最好了解清楚前茬作物药剂使用情况,同时不乱用劣质叶面肥及膨大素等。
4、适时控旺促进早熟和增产
马铃薯控旺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只有适时、正确选对药品和叶面肥,才能有郊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使养分在马铃薯体内分配时,把向地下部分输送作为主攻目标,使块茎迅速膨大,以达到增产和早熟的目的。有效的控旺可以使马铃薯增产30%-40%。
(1)控旺时间:
控旺的最佳时间是马铃薯地上部分刚封垄时,站到地边一眼能看到3-5个花蕾或正开的花。不能过早最好也别过迟。过早,地上部分的茎叶还没有达到高产所需要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植株内也还没有积累到足够的有机物。当地下部分需要供应养分时,不能够迅速的向地下部分输送养分,致使养分供应不足而产量形成难以最大限度的完成。过晚,地上部分出现旺长趋势,消耗过多的光合产物,对地下部分的养分供应能力减弱,造成减产,且通透性受阻,容易诱发病害。
(2)控旺建议:
①每亩用水量约35kg,亩用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15-20g或金极冠(50%苯甲·丙环唑)15—20ml或戊唑醇或丙环唑15-20g,加优质氨基酸叶面肥50ML,(如好施得、阿卡迪安、全是福等),加磷酸二氢钾100g,如需灭花,磷酸二氢钾可加至200-250g。
②如秧稞过旺以上药品可加至30g或30ml/亩。
③7天后药品及氨基酸叶面肥可调换使用。磷酸二氢钾可按常量(100g/亩)使用,视长势可用至两到三次。
此方案所用药品均可防治“六月病”(早疫、炭疽、褐斑、叶枯等混发病害)对下茬作物无残留。
5、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合理轮作,避免重茬。
(2)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病叶,病株及时清理出田间销毁,减少田间病原菌基数。
(3)把好切块、消毒关。
(4)药剂拌种,减轻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危害,壮苗。湿拌效果优于干拌。
(5)宽行,大垄栽培,注重有机肥的使用,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注意温湿度,改善田间微环境,实行健身栽培。
(6)苗期近齐苗至5叶左右,用菲格(精甲·百菌清)5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50-60ml兑水30-40kg喷施(一亩地)。防止真细菌病害的发生。
(7)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要求,在病害预防中应采取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建议使用内吸传导性)配合使用的原则,建议在生长期再进行4次叶面喷药,分别在现蕾期喷施1次安泰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00g/亩)或大生(80%代森锰锌)100-150g/亩,结合使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可杀得3000(86.2%氢氧化铜)、中生菌素等,间隔10天;从块茎膨大期开始,连续3次轮换使用阿米西达、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抑快净(52.5%噁唑菌酮·霜脲氰)等,间隔10天。
如有连续48小时温度在10℃以上,相对湿度在80%以上气候情况发生,晴天后立即施药防治晚疫病,可用银法利(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或抑块净(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或德劲(47%烯酰吗啉·唑嘧菌胺)或晶玛(70%烯酰吗啉·霜脲氰)或福帅得(50%氟啶胺)等加克俊宝(春雷·丙森锌)或加瑞农(47%春雷·王铜)或丙森锌等喷施。如遇高温高湿或高温中间又下热雨,应注意早疫及“六月病”发生。如秧棵未封垄,可用异菌脲或嘧菌酯等防治,封垄后可用拿敌稳(肟菌酯·戊唑醇)或金极冠(50%苯甲·丙环唑)或戊唑醇或丙环唑等防治。
防治茎基腐病及混发病害(如黑痣、黑胫等),苗期可亩用甲托100g+30%恶霉灵40ml+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70ml+叶之素(叶面肥)30ml+有机硅(助剂)15ml兑水约35kg左右喷施。后期可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灌根和喷施,或亩用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100ml+80%三乙膦酸铝100g+30%恶霉灵50ml+优质氨基酸叶面肥50ml兑水约50kg喷施。有膜下滴灌条件的,可亩用加瑞农(47%春雷·王铜)300-500g,随滴灌浇水施入(注意前后半小时用清水,药剂用在中间时段)。
早春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回温慢、出苗迟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出苗后土壤过旱或过湿又使该病情加重。在播种及前期管理上应注意防范。
青枯病的防治可用硫酸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加瑞农(47%春雷·王铜)或加收米(进口春雷霉素)500倍液叶喷或灌根。
病虫害的喷施防治,药剂施到叶片背面效果更好。
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在播种前或机播时,每亩用10%吡虫啉湿拌剂200ml+水75kg,或70%噻虫嗪湿拌剂200ml+水75kg,或3%辛硫磷颗粒剂5kg+细土15kg,或2.5%氯氟氢菊酯水乳剂20ml+水75kg,进行毒土撒施或药液喷施。
蚜虫、茶黄螨、蓟马、二十八星瓢虫、豆芫菁等害虫可同时防治,选用0.9%-1.8%阿维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重点喷植株上部,尤其嫩叶背面和嫩茎。或每亩选用无公害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ml,20%氰戊菊酯乳油50ml、20%杀虫双乳油50ml4.5%高效氯氰菊酯30-50ml等喷雾防治。
—
END
—
第三篇:《秋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秋季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蔬菜,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秋季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其上市时间在11月份,品质好,色泽鲜,深受消费者欢迎。秋季马铃薯产量与春季马铃薯相仿,而经济效益比春季马铃薯高一倍以上,深受种植户的欢迎。
1、种子选择:选择品种是秋季马铃薯高产的关键。主要有东农303、缙云大洋种等,要求有本品种特性,表皮光鲜,大小适中、均匀,单个种薯在20—30克之间,无病斑、无畸形或虫孔的薯块作种薯,基本上用春薯作秋薯种用。
2、种子处理
春薯在5月份收获至秋季播种时间较短,往往还处于薯块休眠期,如果采用这种春薯直接播种,往往不能正常发芽出苗,或出苗推迟,不能齐苗,影响秋薯的生长,并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春薯作秋薯播种,在播前要进行催芽处理。一般采用以下方法催芽。
2.1激素处理法
播种前15天将种薯浸在浓度为5—lO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中10—15分钟,捞起后放在室内用湿眇催芽。用这种方法催芽的种子播种后,薯苗较细长,苗不齐,不粗壮,对产量有影响,一般不采用此法处理。
2.2 自然催芽法
播种前20天左右,在阴凉潮湿、通风凉爽避光的房子内,先在地上铺一层5厘米左右的湿砂,在砂上排放种薯,然后在种薯上再铺上湿砂,这样一层湿砂,一层种薯相间排放,厚度排放2—3层,最后用湿砂封顶,并在最上面盖上一层湿稻草,平时要保持较低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一直到种薯发芽。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省工的优点,而且所催的种薯播种后芽粗、苗壮,出苗整齐,不徒长,产量高。也可将种薯直接放在阴凉潮湿避光的房子内进行催芽,多数农户采用自然催芽法。
3、精细整地
秋季马铃薯的田块应选择耕作层深厚通气性好,并且附近要有水源在干旱时能够灌溉。田块应提早翻耕,尤其是土壤较粘的田块,应通过日晒、风化,使土壤疏松,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4、适期播种
秋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气候要求,播种过早温度较高,前期易受“秋老虎”高温危害,苗势生长弱、发病重、品质差、产量低;播种过迟,生长慢、苗小,后期易遭早霜冻害,提早成熟,产量也低。因此秋马铃薯要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及时早播,并尽量延长有效生育期,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秋季马铃薯的播种期在8月30日—9月10日之间,高山区可略提早。各地可进行播期试验,确定最佳播种期。
5、合理密植
秋马铃薯在栽培上由于前期受高温抑制,后期又受早霜寒潮的影响,大田生育期明显缩短,整个生育期仅75天左右,比春马铃薯生育期要短30天左右,导致单株生长弱,单株产量低。因此要夺取秋马铃薯高产,必须增加种植密度。最佳密度为6000—6500株/亩。如果再增加密度,则种薯成本增加,增产不增收,如果碰上多雨年份,有可能出现群体生长过旺,反而导致减产。
6、科学施肥
秋马铃薯由于其生育期较短,前期高温出苗快,后期低温生长慢,因此,在施肥上应该掌握重基肥,早追肥,促使前期有足够的营养生长量,搭好丰产苗架。每亩的具体施肥要求:基肥:栏肥2000一2500公斤,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苗肥:在齐苗后施尿素lO公斤,看苗补施膨大肥,以钾肥为主,封行后施根外追肥。
7、降温防冻
秋马铃薯播种出苗时温度较高,此时重点要做好降温保湿工作,播种后要用稻草或麦秆等覆盖垄面,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出苗后要结合施肥及时中耕、除草、培土,同时要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干旱时,要及时灌沟水,让其渗透田块后再排水,不得漫灌。封行后,在lO月底至11月初,有条件的可搭简易塑料大棚,防止后期受冻,搭大棚后,秋马铃薯的生长期可延长1个多月至12月下旬。根据试验调查,延长生育期产量可提高一倍。有条件的农户也可将秋马铃薯种在大棚内。
8、科学防病
秋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如遇多雨天气,则易大发生。可在薯苗封行前用500—600倍80%农备,或者500倍64%杀毒矾,或者用600—800倍72%克露液,每隔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
END
—
第四篇: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新)
马铃薯良种栽培技术
马铃薯良种栽培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土壤培肥与平整、种薯优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中耕培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
1.基本技术操作规程
(1)500米内不种高代马铃薯、其它茄科、“十字”花科作物。
(2)播前种薯催芽。
(3)30-50克小薯整薯直播,50克以上块茎切种,单块重25-30克,每块带1-2个芽眼,刀具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4)播种:10㎝地温稳定达到适宜马铃薯生长时,为适宜播种期,深度为9㎝-10㎝。
(5)播种密度:早熟品种667平方米5000-5500株,中,晚熟品种3000-4500株。
(6)施肥,按设计产量N,P,K配方施肥。
(7)田间管理:全生育期中耕一次,培土两次;田间土壤持水量60%-70%,现蕾期667平方米追尿素10-15公斤;去杂去劣现蕾至盛花期,两次拨除混杂植株与块茎。
(8)病虫害防治:晚疫病,蚜虫的综合防治:出苗后40天每隔7天喷杀虫剂和杀菌剂。
(9)种薯贮藏期间管理:预贮,收获后先在风干种子库预贮7-10天;
保管,最适贮藏温度3℃,湿度70%,通风,窖内清洁卫生,防冻害。
2.一级脱毒马铃薯生产
(1)基地选择:选择海拔2200m,风大,四周500m以内无桃、柳树等蚜虫寄主植物的地势作原种生产基地,地质要求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土壤pH值5.5—6.0。前茬玉米。
(2)精选种薯:选择具备原品种的典型特性的种薯,薯块完整,薯型规整,无病虫、无冻伤、无破损;对带菌种薯,进行消毒处理后,再摊开于通风处晾干;为了提高繁殖系数需对150克左右的种薯进行切块播种;催芽:如果种薯在播种前还处于休眠状态,进行催芽处理;架藏散光炼芽:如果种藏期长,种薯已萌动,为了在萌芽后控制芽条徒长,减少种薯养分、水分消耗,采用架藏散光炼芽法。
(3)整地施肥:实行多犁多耙,深耕20㎝以上,使土壤细碎平整。开好中沟、边沟;施足底肥,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左右作底肥。视土壤肥力及苗期长势情况适当追肥。
(4)播种:适期早播(雨水前后播种),播种深度15㎝左右。
(5)种植密度:净作,中晚熟品种3000—3500株/亩。早熟品种3500-4500株/亩。套作:中晚熟品种2000-2500株/亩,早熟品种2500-3000株/亩,以一套一较好。
(6)田间管理
苗期:齐苗后深中耕8-10㎝,除草、松土,施齐苗肥。亩用尿素2-3公斤、硫酸钾10公斤兑水浇淋。忌用猪粪水,防蚂蚁。干时浇水促出苗、苗齐。
块茎形成期:浅中耕松土、除草,覆土起垄,以增加结薯层次。视苗情用1-2公斤尿素对水浇淋。
块茎膨大期:用1%过磷酸钙或硫酸钾根外追肥,用量为100公斤/亩。根外追肥均匀,防止漏喷。
(7)病虫害防治:选用健康薯块播种、开好排水沟、清除田间杂草、剔出田间中心发病植株等农业防治措施为主。在病虫为害超过经济阈值时再进行化学防治。
(8)收获:大部分茎叶枯黄脱落,块茎颜色变深,块茎易于脱落时进行。选晴天挖出块茎,晾干水气后收藏,尽量减少破损。
(9)贮藏:收获后先在风干种子库预贮7-10天;最适贮藏温度3℃,湿度70%,通风,窖内清洁卫生,防冻害。
(10)种薯精选加工及包装
种薯销售或进入大田前,进行再次的精选,严格剔除病薯、烂薯,以重量在50-150克之间的种薯为主;统一包装袋,定量包装,并附品种说明标签等。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威芋5号:属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95.3天。叶淡绿色,茎绿带褐,花白色,薯块扁圆形,芽眼深数目中等,表皮光滑,黄皮黄肉,薯块大小中等,薯块整齐度中等,大中薯率77.5%,食味中等,较抗晚疫病。
(一)马铃薯抗旱抗病增产增效集成技术要点
1.品种及地块选择:选用我市主栽品种威芋5号原种。选择地势平坦、地面平整、前茬一致、肥力中等一致、排灌方便、不受建筑物、林木、林带等遮荫影响,前作不是马铃薯、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茄科作物的地块作示范地。
2.种薯处理:在马铃薯播种前1~2天进行种薯处理,可用多菌灵+甲霜灵锰锌等杀菌剂500~800倍稀释液,均匀喷洒在种薯薯块上,自然晾干后再行播种。
3.整薯播种:选择粒重50-60g的整薯播种,有利于出苗和提高抗旱能力。
4.种植密度:株行距30cm×60cm。单行平播起垄。
5.播种期:根据气候状况,适期早播。
6.抗旱播种:每窝用水量在1.5-2.0kg。(视土壤墒情而定,如播时墒情较好,就没有必要浇水。)
7.播种深度:15-20cm。
8.基肥:每亩施用农家肥(圈肥)1500kg、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5kg、普钙60kg、硫酸钾15kg。
9.覆土高度:20-25cm。
10.抗旱保水剂应用:安信农林保水剂:每亩用量3kg。也可以选用保定科翰98高效抗旱保水剂、云清牌高效保水剂等,但要注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对照区不做处理。
11.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用病毒A兑水600-800倍喷杀。马铃薯疫病一是施用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在出苗率达95%时,要及时喷施保护性药,即: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药量175~225克;或70%安泰生,每亩每次用药量150~200克;二是及时施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当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每亩每次用25%甲霜灵或50%代森锰锌800倍液,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交替使用。马铃薯蚜虫用蚜虱净或大功臣1500倍液喷杀。地老虎用5%抑太保乳油2000-2500倍液或40.7%毒死蜱乳油100-150ML加水40-75公斤喷洒地面。
12.收获:大部分茎叶枯黄脱落、块茎颜色变深易于脱落时进行收获。选晴天挖出块茎、晾干薯块后收藏。
(二)马铃薯晚疫病综合治理技术
1.品种选择:在播种前对种薯进行仔细检查,选用健康薯块,严格剔除病薯、烂薯等缺陷薯。
2.种薯处理:整薯播种,每粒种薯在50-70克。播种前用58%甲霜灵·锰锌90g,加水2.5kg,均匀喷洒在种薯上,避光晾2小时以上,待药液吸收后播种。
3.种植密度:行距60cm,株距30cm。
4.播种期:根据气候状况,适期早播。
5.播种前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作为示范田。播种时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同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6.种植方式采取单行垄作,在其生育期内,进行2次中耕培土,培土厚度为20-25cm。苗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7.中心病株处理:在晚疫病发生期进行田间植株观察,当发现中心病株时,将病株立即拔除,并带出田外深埋,同时对中心病株周围50cm范围内植株施药保护,每7天施一次,连续施3次。
8.农药用量
每亩次分别使用687.5g/升银法利悬浮剂75毫升、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0g、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200g,兑水50kg均匀喷雾,三种农药交替使用。
9.农药施用方法:在晚疫病发生前约10
d施第1次药,中心病株出现时施第2
次药,隔7~10
d
后再施第3
次药,共施3次;对喷药后8小时内下雨的地块,待雨停且露水干后及时进行补喷。
(三)马铃薯枯萎病集成技术
1.品种及地块选择:示范(在生产中选择枯萎病抗病品种)选用枯萎病易感品种“费乌瑞它”脱毒原原种。选择上季枯萎病发病严重的地块(生产中选择无枯萎病发病历史的田块,或4年以上的没有种植马铃薯或茄科作物的平坦、肥沃、通气透水性能好的田块,经过水旱或绿肥等等轮作的田块尤佳。)
2.种薯处理:在马铃薯播种前进行种薯处理,处理药剂选用上一年试验筛选出的防治效果较好的72%杜邦克露600倍液,均匀喷洒在种薯薯块上,自然晾干后再行播种。
3.整薯播种:选择粒重60±5g的整薯播种。
4.种植密度:株行距30cm×60cm。单行平播起垄。
5.播种期:根据气候状况,适期早播
6.播种深度:15-20cm。
7.基肥:每亩施用农家肥(圈肥)1500kg、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5kg、普钙60kg、硫酸钾15kg。
8.覆土高度:20-25cm。
9.病虫害防治:今年普遍晚疫病发生较为严重,虫害普遍没有发生。
10.收获:大部分茎叶枯黄脱落、块茎颜色变深易于脱落时进行收获。选晴天挖出块茎、晾干薯块后收藏。
(四)马铃薯干腐病集成技术
1.品种及地块选择:示范(在生产中选择干腐病抗病品种)选用干腐病易感品种“费乌瑞它”脱毒原原种。
2.田间管理: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收获期雾喷72%甲霜灵锰锌600倍液。待大部分茎叶枯黄脱落、块茎颜色变深易于脱落时进行收获。选晴天挖出薯块、并严格剔除有机械损伤的薯块,雾喷72%的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晾干后入库。
3.储藏条件:马铃薯入库前对库房采用甲醛熏蒸,撒生石灰、雾喷杀菌剂等方式消毒。库房应适当通风,避光;温度控制在6~8℃;相对湿度为70±5%。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
1.马铃薯软腐病:由几种欧文氏菌单独或混合侵染,为害贮藏期马铃薯块茎的一种细菌病害。遍布全世界马铃薯产区,每年不同程度的发生,是欧、美国家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年份减产3%-5%,常与干腐病复合感染,引起较大损失。
1.1为害症状:软腐病一般发生在生长后期收获之前的块茎上及储藏的块茎上。被侵染的块茎,气孔轻微凹陷,棕色或褐色,周围呈水浸状。在干燥条件下,病斑变硬、变干,坏死组织凹陷。发展到腐烂时,软腐组织呈湿的奶油色或棕褐色,其上有软的颗粒状物。被侵染组织和健康组织界限明显,病斑边缘有褐色或黑色的色素。腐烂早期无气味,二次侵染后有臭气、黏液、黏稠物质。
1.2传播途径:软腐病是细菌性病害,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变种和黑胫病欧氏杆菌变种是软腐病的常见病原。这两种病原属厌气细菌,易在水中传播。软腐病的侵染循环与黑胫病相似。一般易从其他病斑进入,形成二次侵染、复合侵染。早前被感染的母株,可通过匍匐茎侵染子代块茎。温暖和高湿及缺氧有利于块茎软腐。地温在20℃-25℃或在25℃以上,收获的块茎会高度感病。通气不良、田里积水、水洗后块茎上有水膜造成的厌气环境,利于病害发生发展。施氮肥多也提高感病性。
1.3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减少田间初侵染和再侵染源;避免大水漫灌;喷洒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2.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由致病疫霉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它蔓延快,多发生在开花后,故称“晚疫病”防治方法为利用抗病品种。
2.1为害症状: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2.2传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翌年主要侵染源。
2.3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霸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38%恶霜菌酯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8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3.干腐病:茄病镰孢侵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
3.1为害症状:茄病镰孢侵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开始时薯块表皮局部颜色发暗、变褐色,以后发病部略微凹陷,逐渐形成褶叠,呈同心环文状皱缩;后期薯块内部变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3.2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或土壤中越冬。多系弱寄生菌,从伤口或芽眼侵入。
3.3防治方法:将奥力-克霉止按300-500倍液稀释,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5-7天喷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3天喷施一次;施药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重要防治时期: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窖内保持通风干燥,窖温控制在1-4℃,发现病烂薯及时汰除。
3.4田间防控要领: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4.马铃薯疮痂病:危害马铃署块茎,通常病斑虽然仅限于皮层,但被害薯块质量和产量仍可降低,不耐贮藏,且病薯外观不雅,商品品级大为下降,招致一定的经济损失。
4.1为害症状:马铃薯块茎表面先产生褐色小点,扩大后形成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块。因产生大量木栓化细胞致表面粗糙,后期中央稍凹陷或凸起虽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于皮部,不深入薯内,别于粉痂病。
4.2传播途径: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或在病薯上越冬。块茎生长的早期表皮木栓化之前,病菌从皮孔或伤口侵入后染病,当块茎表面木栓化后,侵入则较困难。病薯长出的植株极易发病,健薯播入带菌土壤中也能发病。适合该病发生的温度为25—30℃,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发病重,pH5.2以下很少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白色薄皮品种易感病,褐色厚皮品种较抗病。
4.3发病因素:病菌在病薯和土壤中越冬。病菌从薯块皮孔及伤口侵入,开始在薯块表面生褐色小斑点,以后扩大或合并成褐色病斑。病斑中央凹入,边缘凸起,表面显著粗糙.呈疮痂状。在中性或微碱性砂土中容易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条件下发病较重。
4.4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薯,一定不要从病区调种。播前用40%福尔马林120倍液浸种4分钟;多施有机肥或绿肥,可抑制发病;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选择保水好的菜地种植,结薯期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预防用药:《细截》3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发病初期:《细截》50ml+《青枯立克》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发病中后期:《细截》50ml+
25%叶枯唑20—25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5.马铃薯黑痣病:立枯丝核菌病、茎基腐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
5.1为害症状: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在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子发黄,茎基部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cm。成熟块茎表面形成大小形状不规则的、坚硬的、土壤颗粒状的黑褐色或暗褐色的菌核。
5.2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避免重迎茬;适时晚播和浅播,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间,减少病菌的侵染;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入生石灰等消毒;药剂拌种,栽种时薯块用多菌灵等内吸性杀菌剂稀释液浸种或2.5%适乐时、3.5%满适金等药剂稀释后拌种;垄沟药剂喷雾,用25%的阿米西达(Amistar)悬浮剂等,在种薯播种到垄沟后马上进行沟内喷药,使药物均匀喷到土壤和芽块上,然后覆土;进行土壤消毒,用土壤消毒剂PCNB(五氯硝基苯)混合在种植带上,可降低该病害的发生。
7.马铃薯块茎蛾:又称马铃薯麦蛾、烟潜叶蛾等;属鳞翅目麦蛾科。国内分布于14个省(区),以云、贵、川等省受害较重。
7.1是世界性重要害虫,也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之一。最嗜寄主为烟草,其次为马铃薯和茄子,也危害番茄、辣椒、曼陀罗、枸杞、龙葵、酸浆等茄科植物。是最重要的马铃薯仓储害虫,广泛分布在温暖、干旱的马铃薯地区。此虫能严重危害田间和仓贮的马铃薯。在田间危害茎、叶片、嫩尖和叶芽,被害嫩尖、叶芽往往枯死,幼苗受害严重时会枯死。幼虫可潜食于叶片之内蛀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呈半透明状。其田间危害可使产量减产20%-30%。在马铃薯贮存期危害薯块更为严重,在4个月左右的马铃薯储藏期中为害率可达100%,以幼虫蛀食马铃薯块茎和芽。
7.2
传播途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是通过其寄主植物如马铃薯、种烟、种苗及未经烤制的烟叶等的调运,也可随交通工具、包装物、运载工具等传播。成虫可借风力扩散。
7.3控制方法:
(1)认真执行检疫制度,不从有虫区调进马铃薯。已发生块茎蛾地区。
(2)通过采用适当的农业措施,特别是避免马铃薯和烟草相邻种植,可压低或减免为害。
(3)生物防治:有研究证明,利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科)防治马铃薯块茎蛾有良好效果,每块茎蛾幼虫上的致病体120个以上时,3天内可使该幼虫死亡率达97.8%,从每蛾幼虫产生的有侵染力线虫的幼虫数最高达1.3万-1.7万个。
(4)药剂处理种薯。对有虫的种薯,用溴甲烷或二硫化碳熏蒸,也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25%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种薯,晾干后再贮存。
(5)及时培土。在田间勿让薯块露出表土,以免被成虫产卵。
(6)药剂防治:在成虫盛发期可喷洒10%赛波凯乳油2000倍液或0.12%天力E号可湿性粉剂1000一1500倍液。
—
END
—
第五篇:《紫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紫色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紫色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强,用途十分广泛。据测定,每100
g茎块含蛋白质2.30
g、脂肪0.10
g、碳水化合物16.50
g、钙11.00
mg、铁1.20
mg、磷64.00
mg、钾342.00
mg、镁22.90
mg、胡萝卜素0.01
mg、硫胺素0.10
mg、核黄素0.03
mg、烟酸0.40
mg、抗血坏酸16.00
mg及花青素100.00
mg。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富含花青素,含量高达42.80
mg/kg,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增强体质、抗癌、美容和防止高血压等多种保健作用。因此,紫色马铃薯既可以作配菜.又可以作特色菜肴,还是很好的提取花青素的加工原料。目前紫色马铃薯在国内栽培面积尚小,市场价格每l
kg
6~8元,相当于普通马铃薯的6~8倍,一般667
mz产量约2
500
kg,经济效益超过1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备受广大农民关注。天津市静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8年3月首次引进“黑美人”紫色马铃薯品种,综合实施科学栽培并获得成功.
引进新品种
“黑美人”紫色马铃薯全生育期约93
d.属中早熟品种,耐旱、耐寒,适应性广,薯块耐储藏。抗早疫病、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和病毒病。其幼苗直立,深紫色.株丛繁茂,生长势强。一般株高约60.00
cm.主茎发达.茎粗1.37
cm,茎深紫色,横断面呈三棱形,分枝较少.叶柄紫色,花冠紫色,花瓣深紫色,薯块长椭圆形.表皮光滑,呈黑紫色,薯肉深紫色,品质好。结薯集中,单株结薯6~8个.单块质量120-300
g。
备耕
2.1地块选择
“黑美人”紫色马铃薯是须根作物.块茎膨大需要深厚、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壤耕层,因此,选择地势高燥,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质地疏松、深厚、肥沃的沙壤土种植是确保丰产的土壤基础。
2.2茬口安排
“黑美人”紫色马铃薯忌重茬和与烟草、茄子、辣椒、甘薯等茄科作物轮作,以小麦、玉米、大白菜、萝卜和大葱等作物为前茬较好。
2.3整地为实现“黑美人”紫色马铃薯高产优质.种植地冬前要进行深耕,一般耕深25-30
cm。早春进行精细整地,达到土壤细碎、没有大土块,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
2.4施足底肥“黑美人”紫色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每生产100
kg鲜薯需要氮素O.50
kg、磷素0.20kg、钾素0.95
kg,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一般为2:1:4。应以牛、羊、猪、鸡粪及绿肥、堆肥为主,辅以适量化肥。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和“黑美人”需肥规律确定施肥方案.结合整地,每667
mz施用腐熟有机肥3~5
ms、过磷酸钙80-100
kg、硫酸钾肥15-20
kg、尿素15
kg。
3种薯处理
3.1精选种薯在定植前20-30
d(本地区一般1月中旬前后).进行种薯精选,选择无病、无伤口、表皮光滑、皮色新鲜、芽眼多、大小均匀和符合品种特征的种薯,剔除畸形、龟裂、芽眼坏死、带有病斑的薯块I
2l。每667
m2需用种薯约120
kg。
3.2种薯切块催芽播种前催芽,可以促进早出苗,增加田间生长期限,提高产量。阳畦、地窖、温室大棚都可作为催芽场所。将经过筛选取得的种薯置于20℃避光环境中进行暖种催芽.当萌芽露出约0.5
em时切块,按芽眼排列顺序.从薯块尾部开始,按芽眼顺序螺旋形切割.最后将顶部一分为二.保证每个切块都带有l~2个顶部壮芽,切块要均匀,一般每块种薯重量保持约25
g,切块用的刀具要用75%的酒精进行严格消毒。
3.3药剂处理将切好的薯块放入0.01%的硼酸或500倍50%的多菌灵溶液中,浸泡5~10
min然后捞出沥水阴干。将阴干后的薯块移至温暖向阳处晒种3~5
d.保持约15℃温度.让幼芽绿化健壮。
4适时播种
4.1定植时期“黑美人”紫色马铃薯幼芽在气温超过5℃时就开始萌动。18℃时生长健壮、迅速。一般情况下.当10
cm地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天津地区适宜的陆地栽培模式定植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4月上旬.过早.幼苗易受冻害,过晚不能抢先上市,影响种植效益。
4.2高畦地膜覆盖双行栽培采用高畦地膜覆盖双行栽培.可提高地温3-5℃,提早定植期约15
d,同时为“黑美人”紫色马铃薯正常生长创造健康、疏松的环境,还有利于人工或机械收获。按照行距100
em做成高20cm,宽70
cm,中间略高的龟背畦,耙平后按每667
m2用乙草胺100-150
g对水40-50
kg喷雾,防治田问杂草:采用幅宽90
cm、厚0.008
mm的地膜覆盖,覆膜要严密.每隔2-3
m横压一条土带,防止大风揭膜。覆膜烤畦3-5
d后即可定植。
4.3合理密植“黑美人”紫色马铃薯宜稀植,采用双行栽培.行距40
em,株距33
cm,每667
m2留苗约4
000株.定植时依株行距大小用开孔器打8-10
cm深的定植孔.然后将种薯萌芽朝上摆放,并用细土封严膜孔。
田间管理
“黑美人”紫色马铃薯齐苗后只有约65
d的生长时间,因此,田间管理要突出一个“早”字。生产上应掌握前促后控的原则。技术管理要及时,早中耕、早追肥、早浇水。促根、促棵和促早发。开花后根据天气、土壤墒情、植株生长情况酌情追肥,小水勤浇,促棵攻薯,以薯控棵,达到协调生长.既要防止后期植株早衰,又要控制后期茎叶徒长。
5.1查苗补苗,中耕灭草定植后,保持土壤墒情及稳定地温.待幼苗出土后,及时查苗补苗,从播种至封垄前要进行3-4次膜间浅中耕,使土壤保持疏松,提高地温.同时消灭垄间杂草,培育田间壮苗。
5.2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田间齐苗后,为促进幼苗早发棵.可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视苗情长势,于团棵期至植株封垄前,结合灌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5-20
kg。
5.3摘除花蕾现蕾期薯块开始膨大,花期进入快速膨大期.此时应及时摘除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促进薯块发育。
5.4科学化控为防止植株徒长、倒伏,提高大中薯率.田问“黑美人”紫色马铃薯株高15~20
cm时用5%的多效唑15
g对水30
kg喷雾,效果很好。
5.5水分管理现蕾前,主要靠土壤墒情为植株提供水分.掌握不旱不浇;现蕾期,“黑美人”紫色马铃薯进入块茎膨大期.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隔约15
d浇1次水.灌水时注意不要让水漫过垄背造成土壤板结.以利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黑美人”紫色马铃薯生长后期应适当控水,收获前10
d停止浇水,防止因土壤过湿造成块茎发病降低耐储性。
6适时收获
“黑美人”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并逐渐枯萎.匍匐茎干缩易与块茎脱离是其成熟的标志,此时应及时收获避免地下害虫危害。收获时应尽量避开阴雨天气.选择晴天和低土壤湿度时进行,尽量避免机械损伤.提高商品性,采取田间分级包装,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7病虫害防治
“黑美人”紫色马铃薯生育期易发晚疫病和病毒病。防治晚疫病可用杜邦克露、农用链霉素或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3-4次叶面喷雾:开花期后用50%多菌灵或40%乙磷铝5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病毒病可用20%病毒A
5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800倍液喷雾。主要虫害是蛴螬、蝼蛄、地老虎、蚜虫和瓢虫,实行无公害防治技术.用频振式杀虫诱杀成虫,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5%敌百虫乳油500倍液喷雾或灌杀,防治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l
000倍液或用10%吡虫啉2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和二十八星瓢虫。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