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山东省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依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二条 省林业局、省财政厅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以下简称推广示范项目)的实施工作。各市林业局、财政局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本地区、本单位推广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
第三章 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三条 每年度省林业局会同省财政厅根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结合山东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的实际,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第四条 各市林业局、财政局、省直有关单位,根据指南要求,组织本地方、本单位推广计划项目的申报。
第五条 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所依托的技术成果必须已通过鉴定或验收(或评审),技术成熟、适用,应用范围广、辐射力强、成果无权属异议。
(二)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有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形成地区产业优势,提升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水平,对社会、环境、资源没有危害。
(三)申报单位必须是承担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任务的林业技术推广站(中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林业专业合作社、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等单位或组织,并且具备实施项目所需的技术基础条件。
第六条 项目申报应提供如下材料:
(一)《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申报书》(见附1)。
(二)所应用技术成果的《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证书》,或其他相应的评价材料(如评估报告、专利证书、法定的专门机构出具的审查报告或证明、测试分析报告等)。
(三)其他相关文件(如各级土地应用证明、各类许可证及有关必须具备的证书等)。
上述技术资料和有关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等必须说明来源,申报材料、文件必须装订整齐,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第七条 各市林业局、财政局和省直有关单位作为项目申报的组织单位,根据当年项目申报指南,负责对本地方、本单位管理业务范围的项目进行初步审查,以正式文件上报省林业局并抄送省财政厅。
第八条 省林业局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各地方、各单位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通过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林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年度计划。当年未安排科技推广资金的项目滚动至下一年度,可直接作为下一年度备选项目。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报国家林业局评审和批复立项。其他推广示范项目,由省林业局会同财政厅负责项目的批复立项。项目的申报单位对项目的真实性负责,评审和批复立项单位,对项目的合规性负责。
第九条 凡列入当年推广计划的项目由委托单位(甲方)、保证单位(乙方)和承担单位(丙方)三方共同签订《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合同》(见附2),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其中跨区域重点推广技术项目,国家林业局为项目委托单位(甲方),省林业局为保证单位(乙方),项目申报单位为承担单位(丙方)。其他类推广技术项目中省林业局为项目委托单位(甲方),承担单位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为保证单位(乙方),项目申报单位为承担单位(丙方)。
第四章 项目管理与监督 第十条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省林业局、财政厅对项目全程实行项目监督和绩效考评管理。各项目保证单位要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项目实施期间最少现场检查一次),按照绩效评价的要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于每年2月底前报省林业局。项目承担单位要自觉接受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绩效评价结果由省林业局统一公布,并作为验收和新建续建项目的依据。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不得擅自变更或调整项目实施任务、地点、规模和技术指标等合同内容,确需变更或调整的,由项目保证单位审查后向省林业局提出书面申请,由省林业局(其中跨区域项目报国家林业局批准,下同)根据实际情况审核批复。
第十二条 项目执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对项目造成较大影响的,承担单位应及时上报项目保证单位,及时取证并书面报告省林业局,由省林业局或国家林业局做出变更或中止撤项的决定。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实施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的经费来源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地方配套或项目承担单位自筹等途径。第十四条 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国家财政拨款主要用于与项目有关的试验费、检测费、仪器设备费、劳务费、差旅费、资料信息费、培训费等。任何部门、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截留、滞留、挪用项目资金,不得擅自改变项目经费支出方向。
第十五条 对挪用、挤占、截留、改变资金用途等违反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单位,将停止项目实施,追回项目资金并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于违规使用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取消其下一年度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申报资格。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丙方)必须按期完成项目,并在项目完成后的三个月内提出验收申请。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向项目保证单位提出延期申请,保证单位审核同意并上报省林业局,由省林业局批准后执行。
第十七条 申请项目验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验收申请表》(见附3)。
(二)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三)项目合同复印件。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五)技术推广应用的有关证明材料等。项目承担单位将以上材料报送项目保证单位(乙方);由项目保证单位(乙方)审核确认后,以正式文件上报省林业局(甲方),其中跨区域项目转报国家林业局。
第十八条 省林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和管理人员2—3人组成查定小组,对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进行现场查定,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组成验收委员会集中进行验收。验收专家委员会由5到7名专家组成。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以合同规定的建设内容、考核目标和应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及批准调整后确定的内容为依据,根据查定结果对项目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核查和综合评价。项目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绩效评价情况;合同执行情况及评价;资金落实及使用情况;组织管理工作情况;档案管理情况;取得的成果、效益、应用前景等。在推广过程中,技术有创新,需要进行成果鉴定(评审)的项目可与项目验收一并进行,成果鉴定(评审)按照国家有关科技项目鉴定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条 验收结论分为验收合格和验收不合格。对按期完成合同任务或基本完成合同任务的项目评定为验收合格;对没有按期完成合同任务,并且各项指标差距较大的项目评定为验收不合格。
第二十一条 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在一年内经整改完善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二次验收仍不合格的项目将予以通报,并取消该项目承担单位两年内申报推广计划项目的资格。
第二十二条 验收合格的项目,须填写《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验收证书》(见附4),由省林业局备案。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林业局负责解释。附:
1:《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申报书》 2:《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项目合同》 3:《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验收申请表》 4:《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项目验收证书》
第二篇: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总结报告封皮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
总结材料
项目名称:柿良种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合同编号:GTH[2011] 03号
承担单位:洛阳市洛龙区农林技术推广站 项目主持人:崔青娟
合作单位: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项目执行期:2011年6月—2013年12月 项目验收时间:2012年2月
目 录
一、项目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合同计划内容和考核指标............................2
三、合同计划任务完成情况..............................3
四、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3
五、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3
六、取得的成效........................................4
七、成果推广应用的有关证明材料........................5
八、现场查定意见......................................5 附:经费决算表格式....................................6
第三篇:关于2009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进展汇报[推荐]
关于“2009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跨区域核桃推广项目”的工作进展汇报
一、项目概况
项目承担单位—辽宁省良种核桃繁育中心(原为建昌县良种核桃敏育中心),承担着“核桃良种苗木繁育技术推广”项目,项目实施地在建昌县大屯镇大屯村,地理坐标为东径119°57′41″,北纬40°37′09″。
2009年我县把发展良种核桃做为全县主导产业,举全县之力,在“十二·五”期末,全县栽植良种核桃20万亩,竭力将建昌县打造成“东北核桃第一县”。同年7月成立建昌县良种核桃繁育中心(2011年更名为辽宁省良种核桃繁育中心),租地260亩建成良种核桃繁育基地。根据我县位于核桃发展北部边缘,生长期156天,芽接不能木质化,核桃冬季室内嫁接是最好的选择。当年整合资金1800多万元,建成嫁接室1栋660㎡,催醒室3栋2160㎡,恒温库1栋660㎡,内保温日光室36栋面积23760㎡,假植沟20条,共1400m。
2009年承担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核桃良种苗木繁育技术推广”项目。重点改造育苗大棚25个,达到年繁育苗能力20万株,开展技术培训,培训人员达到100人次。
推广的主要技术有:
1、核桃砧木苗培育技术;
2、接穗的采集与贮藏技术;
3、电热温床营建技术;
4、室内嫁接技术;
5、苗木移栽技术;
6、起苗及假植技术。
项目进度安排:
2009年进行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2010年完成日光温室等育苗设施建设,开展苗木繁育。2011年苗木繁育,推广培训,项目验收。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承担项目后,建昌县良种核桃繁育中心立即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田德森(中心主任),成员:梁正喜(生产技术部长、工程师),王海青(财会部长、会计师),毕立新(后勤部负责人)。
根据“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跨区域核桃推广项目”制定了建昌县良种核桃繁育中心的“核桃良种苗木繁育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建设的任务,建设时期、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细化了主要推广技术的具
体环节和各项管理内容,使之成为该项目建设的一部实施设计书。
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是我县科技支撑单位,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技术由经济林研究所的核桃专家负责培训,该所专家结合各个时期苗木生产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受到培训的人员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和生产技能得到充分提高,为该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建昌县良种核桃繁育中心的“核桃良种苗木繁育推广”项目在实施中示范作用突出,省、市各级相关部门进行考查参观,受到一致好评。2010年6月11日省委书记王珉到该中心视察,核桃良种苗木繁育,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10年月国家林业局吴坚总工程师一行到建昌县良种核桃繁育中心对核桃良种苗木繁育推广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项目进展情况
2009年购进建成辽宁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利产品—内保温日光温室31栋,自承担“核桃良种苗木繁育技术推广项目”后,本中心良种核桃苗木繁育基本达到工厂化,而31栋日光温室满足不了生产需要,2010年又购进60栋,现在已建成91栋内保温日光温室。面积60060㎡,达到年繁育100万株良种核桃成品苗的生产能力。
核桃良种苗木繁育上我中心根据主要技术内容,采取技术改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苗木繁育能力,提高愈合率和
苗木质量。
1、核桃砧木苗培育种子处理,常规采取沟内散沙藏和冷水浸泡日晒处理方法,贮藏中种子易烂,现在我中心采取将冷水浸泡5天核桃种子,接种沙1:4装袋,堆贮在假植沟内,上盖20cm细沙,于翌年4月5日播种,出苗率提高20-30%,一级苗提高到90%以上。
2、接穗的采集与贮藏。核桃接穗通常在秋季落叶前采集,这样接穗营养贮存不充足。冬季核桃休眠期采集接穗,营养贮藏充足,芽比较饱满,有利于愈伤组织产生和培育成壮苗。接穗贮藏以往都贮藏在土冷窑中,温度不易控制,现在采用恒温库贮藏,温度控制在1-5℃最佳休眠状态,并套塑料袋保湿,接穗不失水,不萌动。
3、温床建设和室内温度调控。常规室内嫁接室温采用暧气增温,温床用地热线增温和控温仪调控,室温不稳定,床温不好调控。现在室温采用中央空调床,温采用地热调控,使室温、床温都控制在最佳温度,保证了核桃嫁接体的愈合。
4、室内嫁接。采用技术,三人一组连续作业,每组每天嫁接2700-3000株,提高了嫁接温度和嫁接质量。
5、苗木移栽。愈合嫁接体萌发后就要移栽到日光温室内生长,由于日光温室1月份气温和地温偏低,不利于核桃苗生根和生长,我中心采取低温沙藏嫁接体,使之在1-5℃的温沙内贮藏,萌动的嫁接体处于休眠状态,当日光温室内
温度和地温适宜核桃苗生长时移栽,提高苗木的生长量。
6、起苗和假植。起苗时间推迟,一般日光温室起苗在10月下旬,内保温日光温室在11月上旬延长苗木生长期,日光温室内起苗采取侧沟起苗,保证了苗木主侧根的完好性。砧木采取机起苗,主侧根和苗木完好率达到98%以上。
砧木假植在-5—5℃日光温室内(前期放风,后期关闭棚膜),砧木处于最佳休眠状态中,嫁接时砧木苗不易受冻害,核桃嫁接苗假植在假植沟内,待翌年出苗栽植。
技术培训。省经济林研究所专家举办3次培训班,受培训人员150多人次,通过培训技术人员掌握了冬季核桃室内嫁接的全套技术,岗前练兵3天,达到熟练嫁接的生产技能,使之在苗木繁育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发放技术资料1000多册。
(三)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期中国家资金8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万元。
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技术咨询费 10万元;
2、日光温室改造费和小型仪器设备购置费35万元;
3、砧木苗嫁接苗培育费45万元;
4、技术培训费、资料费10万元;
本项目基本按照合同规定使用资金,没有挪占等现象。
(四)项目成效
1、经济效益。该项目实施期间开展核桃室内嫁接新品种苗木125.4万株,出成品苗100万株以上,按每株10元,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盈利500万元以上,可建3万多亩核桃丰产园,5年后产核桃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
2、社会效益。每年提供50万株以上核桃嫁接苗木,为本地区良种核桃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基础。本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为本地群众提供大量劳动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投入运行后通过提供苗木和果实,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直接增加本地区人民经济收入,同时带动运输、销售、餐饮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和谐社会发展。
3、生态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即促进了核桃产业发展,增加植被覆盖率,又能改善建昌县生态脆弱环境。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下步工作
国家林业局已经进行了现场查定,年底将进行验收。
我中心将建好档案,图片、影相资料,继续管理好苗木,帐目完备,迎接国家林业局验收。
辽宁省良种核桃繁育中心
第四篇:2014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改革,加强规范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以下简称林业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补贴、森林公安、国有林场改革等方面的补助资金。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三条每年12月31日前,由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下达下一林业工作任务计划,具体包括:下一造林、森林抚育及良种生产繁育计划,湿地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支持重点内容,林业贴息贷款建议计划,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立项指南等。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下达的林业工作任务计划和有关要求,结合本省林业建设、保护和恢复工作任务,于每年3月31日之前联合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送林业补助资金申请文件。申请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任务或计划、申请林业补助资金数额、上林业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总结和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具体内容详见附件。第五条国家林业局根据各省资金申请文件、林业工作任务计划等,统筹研究和提出各省林业补助资金分配建议,并于4月30日前将林业补助资金分配建议函报财政部。
第六条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各省资金申请文件、国家林业局的资金分配建议函、上林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确定林业补助资金分配方案,并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复预算后三个月内,按照预算级次下达资金。第七条林业补助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
第八条林业补助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和范围分配使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九条林业补助资金的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林业补助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第十条各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要建立健全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制度,严格实行预算决算管理。
第三章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第十一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第十二条国家级公益林是指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214号)区划界定的公益林林地。
第十三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根据国家级公益林权属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包括管护补助支出和公共管护支出两部分。
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平均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管护补助支出4.75元,公共管护支出0.25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5元,其中管护补助支出14.75元,公共管护支出0.25元。
第十四条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支出,用于国有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森工企业等国有单位管护国家级公益林的劳务补助等支出。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测算审核管理成本,合理确定国有单位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人员数量、管护劳务补助标准。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补助支出,用于集体和个人的经济补偿和管护国家级公益林的劳务补助等支出。
公共管护支出主要用于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开展国家级公益林监督检查和评价监测等方面的支出。
第十五条财政部根据各省、国家林业局报送的国家级公益林征占用等资源变化情况,相应调整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的预算。
第十六条林业主管部门应与承担管护任务的国有单位、集体和个人签订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合同。国有单位、集体和个人应按照管护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根据管护合同履行情况领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第四章林业补贴
第十七条林业补贴是指用于林木良种培育、造林和森林抚育,湿地、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与保护,林业防灾减灾,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林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支出。
第十八条林木良种培育、造林和森林抚育补贴具体支出内容是:
(一)林木良种培育补贴。包括良种繁育补贴和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良种繁育补贴主要用于对良种生产、采集、处理、检验、贮藏等方面的人工费、材料费、简易设施设备购置和维护费,以及调查设计、技术支撑、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等管理费用和必要的设备购置费用的补贴;补贴对象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补贴标准:种子园、种质资源库每亩补贴600元,采穗圃每亩补贴300元,母树林、试验林每亩补贴100元。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主要用于对因使用良种,采用组织培养、轻型基质、无纺布和穴盘容器育苗、幼化处理等先进技术培育的良种苗木所增加成本的补贴;补贴对象为国有育苗单位;补贴标准:除有特殊要求的良种苗木外,每株良种苗木平均补贴0.2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树种苗木的补贴标准。
(二)造林补贴。对国有林场、农民和林业职工(含林区人员,下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造林主体在宜林荒山荒地、沙荒地、迹地、低产低效林地进行人工造林、更新和改造,面积不小于1亩的给予适当的补贴。造林补贴包括造林直接补贴和间接费用补贴。
直接补贴是指对造林主体造林所需费用的补贴,补贴标准为:人工营造,乔木林和木本油料林每亩补贴200元,灌木林每亩补贴120元(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陕西、山西等省灌木林每亩补贴200元),水果、木本药材等其他林木、竹林每亩补贴100元;迹地人工更新、低产低效林改造每亩补贴100元。间接费用补贴是指对享受造林补贴的县、局、场林业部门(以下简称县级林业部门)组织开展造林有关作业设计、技术指导所需费用的补贴。
享受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营造的乔木林,造林后10年内不准主伐。
(三)森林抚育补贴。对承担森林抚育任务的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林业职工和农民等给予适当的补贴。森林抚育对象为国有林中的幼龄林和中龄林,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林中的幼龄林和中龄林。一级国家级公益林不纳入森林抚育范围。
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亩100元。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范围内的国有林森林抚育补贴标准为平均每亩120元。森林抚育补贴用于森林抚育有关费用支出,包括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直接支出主要用于间伐、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修枝、除草、割灌、清理运输采伐剩余物、修建简易作业道路等生产作业的劳务用工和机械燃油等。间接支出主要用于作业设计、技术指导等。第十九条湿地、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与保护补贴,根据湿地、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的重要性、建设内容、任务量、地方财力状况、保护成绩等因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湿地补贴主要用于湿地保护与恢复、退耕还湿试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湿地保护奖励等相关支出。其中,湿地保护与恢复支出指用于林业系统管理的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相关支出,主要包括监测监控设施维护和设备购置支出、退化湿地恢复支出和湿地所在保护管理机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需的劳务费等;退耕还湿试点支出指用于国际重要湿地和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及其周边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的相关支出;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支出指用于对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湿地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造成损失给予的补偿支出;湿地保护奖励支出指用于经考核确认对湿地保护成绩突出的县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奖励支出。
(二)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贴主要用于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特种救护、保护设施设备购置和维护,专项调查和监测,宣传教育,以及保护管理机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需的劳务补贴等支出。
(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贴主要用于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和因保护生态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实施封禁保护的补贴支出。范围包括:固沙压沙等生态修复与治理,管护站点和必要的配套设施修建和维护,必要的巡护和小型监测监控设施设备购置,巡护道路维护、围栏、界碑界桩和警示标牌修建,保护管理机构聘用临时管护人员所需的劳务费等支出。
第二十条林业防灾减灾补贴根据损失程度、防灾减灾任务量、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分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森林防火补贴指用于预防和对突发性的重特大森林火灾扑救等相关支出的补贴,包括开设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购置扑救工具和器械、物资设备等支出,租用交通运输工具支出以及重点国有林区防火道路建设支出等。补贴对象为承担森林防火任务的基层林业单位。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贴指用于对危害森林、林木、种苗正常生长,造成重大灾害的病、虫、鼠(兔)和有害植物的预防和治理等相关支出的补贴。支出范围包括:购置药剂、药械、工具的开支,除害处理的人工费补贴,治理区发生检疫检验的材料费、小型器具费等。补贴对象为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的基层林业单位。
(三)林业生产救灾补贴指用于支持林业系统遭受洪涝、干旱、雪灾、冻害、冰雹、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之后开展林业生产恢复等相关支出的补贴。补贴范围包括:受灾林地、林木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地的清理;灾后林木的补植补造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生境地的恢复;因灾损毁的林业相关设施修复和设备购置。补贴对象为因灾受损并承担林业生产救灾任务的基层林业单位。
第二十一条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贴是指用于对全国林业生态建设或林业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先进、成熟、有效的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等相关支出的补贴。补贴对象为承担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任务的林业技术推广站(中心)、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国有森工企业、国有林场和国有苗圃等单位和组织。支出范围主要包括林木新品种繁育、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示范、与科技推广和示范项目相关的简易基础设施建设、必需的专用材料及小型仪器设备购置、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下达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立项指南,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负责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的评审和批复立项等工作。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根据各省林业补助资金申请文件、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评审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结合当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确定对各省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贴金额,并切块到省。各省当年评审通过但未安排补贴的项目,可滚动至下一继续申请。
第二十二条林业贷款贴息补贴(以下简称贴息补贴)是指中央财政对各类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下同)发放的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给予一定期限和比例的利息补贴。
(一)中央财政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林业贷款予以贴息:林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立足于当地林业资源开发、带动林区、沙区经济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经济林以及有利于改善沙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种植业贷款项目;国有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为保护森林资源,缓解经济压力开展的多种经营贷款项目,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贷款项目;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从事的营造林、林业资源开发和林产品加工贷款项目。
(二)对各省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3%。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5%。
(三)林业贷款期限3年以上(含3年)的,贴息期限为3年;林业贷款期限不足3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对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小额贷款,适当延长贴息期限。贷款期限5年以上(含5年)的,贴息期限为5年;贷款期限不足5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小额贷款是指贴息内(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累计额30万元以下的营造林贷款。
(四)贴息补贴采取分年据实贴息的办法(上一1月1日至12月31日的林业贷款贴息)。对贴息内贷款期限1年以上的林业贷款,按全年计算贴息;对贴息内贷款期限不足1年的林业贷款,按贷款实际月数计算贴息。
(五)林业龙头企业、国有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的贴息贷款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林业主管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逐级审核申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农户和林业职工小额贷款项目,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含国有森工企业,下同)统一汇总,并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作为申报单位,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逐级审核申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
(六)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本省申报贴息补贴的贷款及其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审核,对其真实性、合规性负责,确定应向中央财政申请的贴息补贴额,并向财政部报送林业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同时抄报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根据各省林业补助资金申请文件和林业贷款项目落实情况,确定贴息补贴额,并切块到省。第五章森林公安补助
第二十三条森林公安补助主要是用于森林公安机关办案(业务)经费和业务装备经费开支的补助。森林公安补助根据警力、地方财力状况、业务工作量、装备需求、森林资源管理等因素分配。
第二十四条森林公安办案(业务)经费、业务装备经费由中央、省级和省以下同级财政分区域按保障责任负担。森林公安补助对中西部地区的县级森林公安机关和省级直属的重点国有林区森林公安机关,以及维稳任务重、经济困难地区的地(市)森林公安机关予以重点补助;对东部地区县级森林公安机关予以奖励性补助。按照政法经费保障要求,省级财政部门应在做好本级森林公安经费保障的同时,依照不低于本省公安机关的标准安排省级森林公安转移支付资金。
第二十五条森林公安补助主要用于市级以下森林公安机关,省级财政部门可预留不超过中央森林公安资金的10%,专项用于省级森林公安机关承办公安部、国家林业局部署的重大任务,直接侦办和督办重特大案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组织民警教育培训、处置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装备共建或其他特殊原因所需经费补助等。第二十六条森林公安补助使用范围包括森林公安办案(业务)经费和森林公安业务装备经费。其中森林公安办案(业务)经费用于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侦办查处、森林资源保护、林区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禁种铲毒、民警教育培训等直接支出;森林公安业务装备经费用于森林公安机关购置指挥通信、刑侦技术、执法勤务(含警用交通工具)、信息化建设、处置突发事件、派出所和监管场所所需的各类警用业务装备的支出。第六章国有林场改革补助 第二十七条国有林场改革补助是指用于支持国有林场改革的一次性补助支出。
第二十八条国有林场改革补助主要用于补缴国有林场拖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国有林场分离场办学校和医院等社会职能费用、先行自主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省奖励补助等。中央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补缴国有林场拖欠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有结余的,可用于林场缴纳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以及其他与改革相关的支出。
第二十九条国有林场改革补助按照国有林场职工人数(包括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和林地面积两个因素分配,其中:每名职工补助2万元,每亩林地补助1.15元。第七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林业补助资金的申请、分配、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各类违法违规以及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第三十一条按第三十条规定追回的林业补助资金,由财政部商国家林业局用于对林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规范、成效显著的省进行奖励。
第三十二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林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追踪问效,适时组织开展绩效监督。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
用于军事管理区的林业补助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办法,由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和基建营房部,根据本办法制定管理实施细则,并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林业局直属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相关补助支出列入中央部门预算。
第三十四条林业补助资金相关补助补贴标准因政策需要进行调整的,按照调整后的标准执行。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381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2〕505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290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湿地保护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423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5〕44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生产救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10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森林公安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447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9〕289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农〔2009〕291号)同时废止,《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边境草原森林防火隔离带补助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农〔2002〕70号)中有关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补助的内容同时废止。附件
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申请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
一、上有关情况
(一)上林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总结。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2.林业补贴 3.森林公安补助 4.国有林场改革补助
(二)中央财政支持的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三)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及资源变化情况。
(四)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成灾情况、预防和治理成效,林业自然灾害损失情况。
(五)中央财政已支持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进展及完成情况等。
(六)林业贴息贷款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
二、本有关计划及情况
(一)本计划完成的造林和森林抚育以及良种生产、育苗任务。
(二)本有害生物防治方案。
(三)本计划实施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任务。
(四)本计划支持的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五)申报中央财政贴息的上林业贷款项目落实情况。
(六)森林公安补助分配使用计划。
第五篇: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财农[2009]291号
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以下简称贴息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林业贷款是指各类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和小额贷款公司,下同)发放的符合本办法贴息条件的贷款。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贴息资金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对林业贷款给予一定期限和比例的利息补贴。
第二章 贴息对象与贴息范围
第四条 中央财政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林业贷款予以贴息:
(一)林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立足于当地林业资源开发、带动林区、沙区经济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
(二)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经济林以及有利于改善沙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种植业贷款项目。
(三)国有林场(苗圃)、集体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为保护森林资源,缓解经济压力开展的多种经营贷款项目,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四)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从事的营造林、林业资源开发和林产品加工贷款项目。
第三章 贴息率与贴息期限
第五条 对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下同)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3%;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林业集团公司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贴息率为5%。
第六条 林业贷款期限3年以上(含)的,贴息期限为3年;林业贷款期限不足3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
对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小额贷款,适当延长贴息期限。贷款期限5年以上(含)的,贴息期限为5年;贷款期限不足5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小额贷款是指在贴息内(上年10月1日至当年9月30日,下同)累计额小于30万元(含)的营造林贷款。
第七条 贴息资金采取分年据实贴息的办法。对贴息内贷款期限1年以上(含)的林业贷款,按全年计算贴息;对贴息内贷款期限不足1年的林业贷款,按贷款实际月数计算贴息。
第四章 贴息项目计划的申报与管理
第八条 林业龙头企业、国有林场(苗圃)、集体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的贴息贷款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林业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逐级审核申报,由省级林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
第九条 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小额贷款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国有森工企业)统一汇总,并以县级林业部门(国有森工企业)作为申报单位,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逐级审核申报,由省级林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
第十条 省级林业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省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计划的申请。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省级林业部门于每年12月31日之前,向国家林业局报送下林业贴息贷款计划申请报告和《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计划备案表》(附表1)。
第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根据各省上报的林业贴息贷款计划申请报告和备案项目、上一贴息林业贴息贷款计划落实和贷款项目管理等情况,提出本贴息各地林业贴息贷款计划方案,经财政部同意后予以下达。
第五章 贴息资金的审核与拨付
第十二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林业部门具体负责对申报贴息资金项目的贷款落实及其实施情况等进行审核,确定本省应向中央财政申请的贴息资金额,并于每年10月31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本贴息贴息资金申请报告和《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项目备案表》(附表2),并抄送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负责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和中国林业集团公司申报贴息资金项目的贷款落实及其实施情况等进行审核,确定应向中央财政申请的贴息资金额,并于每年10月31日之前,向财政部报送本贴息贴息资金申请报告和《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项目备案表》。
第十三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贷款项目比照第四条第(三)项执行;贴息率比照中央单位执行;贷款计划和贴息资金的申请按照第十条和第十二条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财政部根据省级财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林业局的贴息资金申请报告和林业贷款项目落实情况,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林业贴息贷款建议计划和贴息建议,审核确定贴息资金,及时下达预算文件,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支付资金。
第六章 贴息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地方财政和林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贴息资金的监督管理,层层负责,严格审查,确保贴息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并对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实行公告、公示制度。
第十六条 省级财政和林业部门于每年3月31日之前向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报告上林业贷款贴息项目的效益情况和贴息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填报《林业贴息贷款项目效益情况表》(附表3)。
第十七条 贴息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违反贴息资金使用规定,滞留、截留、挪用贴息资金,以及采用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贴息资金的单位和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八条 省级财政和林业部门要根据本办法联合制定本省实施细则,明确林业贷款贴息项目申报条件、申报程序、检查核实、效益评价和审核标准等,落实贷款项目监管主体和贴息资金申报材料审核与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责任等,并上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留存的档案资料包括:贷款经办行签章的借款合同、借款凭证复印件以及项目实施总体情况报告等。林业小额贷款需要留存林农和林业职工的身份证复印件、有效的贷款证明材料及付息凭证。留存材料一般保留不少于5年。
第十九条 地方财政可比照本办法制定相应的财政贴息政策和管理规定,所需贴息资金由当地财政预算安排。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0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规定》(财农[2005]45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