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忆读书》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忆读书》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忆读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忆读书》。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中的第一课。依据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单元要求、本课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及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梳理记叙的顺序。现在重点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提取文章的要点,并通过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其中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提炼并体会中心句的能力;
3.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1.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2.品味语言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品评入手,去感受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具: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温故知新切入)我们小学学习过冰心的作品《寄小读者》,其中包含了冰心怎样的思想呢?(对青少年一代的关心热爱)。冰心此种思想亦可表现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忆读书》之中。请你明确告诉我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谈,读书好,要我们学会读书。“忆”说明本章的哪些信息?叙述以往的经历。冰心写作时89岁老人,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用原文回答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课标依据:“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二、走进课文,提炼要点 1.结合作品内容深入体会理解此中心句,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并在充分思索的基础上,相互交流。
2.请学生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方面结合作品自由谈:
(1)“读书好”即读书的优点,(此点学生从作品之中可以较容易地找出)
①(受到感动)得到享受 ②丰富知识 ③写作方面知识 ④做人处世道理
(2)“多读书”即让学生谈冰心读书的特点:
①数量多 ②内容广博,(体裁上)有小说、诗歌;(时间地域上)有中、外、古作品
此处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缺少现代的作品,可让学生从作品(12段)中找出依据并体会冰心读书观(学生在文中圈出冰心读过哪些书)
⑶读好书:分析:是不是“读书好”就是什么书都不加选择地去读呢?冰心读书的标准是什么呢?(请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在冰心的心里什么样的是好书?并稍作概括。(作者的评价标准是自己几年 的阅读经历的总结)那么,她对读过的《水浒传》又是怎样看待的?
一方面:充分肯定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之处;另一方面,明确指出了作品的不足。
三、品味语言,感受真情
请大家默读第七段,在文中勾画出能表现自己这种态度的词语。(课后习题的落实)学生读相关段落,并互相交流。
通过作者对《水浒传》的态度,你们受到哪些启示呢?学生回答:全面的看待一部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作者几十年阅读经历的总结,也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一些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你能从其它段落中找出依据吗?学生再走进课文,勾画词语。
课标依据:“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四、辨析结构,深入理解
以上,我们知道了作者的读书经验,那么三个方面的顺序可否颠倒?学生自由谈:
(1)结构方面三者同前文内容相照应(2)内容方面,前二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总结:学生思考作者意图、编者意图。课标依据:“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布置作业:制定读书计划。
课标依据:“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板书设计:板书略
说教法:
1、激趣法:本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非常多,所以通过知识小竞赛帮助学生整理相关文学常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朗读法:结合初中学生理解能力局限性的实际,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并借助突破口的设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3、圈画法:在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用圈画帮助阅读。
4、讨论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
说学法指导:
1、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朗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2、借助指导批画,提高学生筛选、概括和感悟能力
3、借助多媒体齐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说本课亮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标》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适当开展探究、资料收集、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以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因此,在讲冰心《忆读书》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去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名著的主要内容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改过去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学生被动地听记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好习惯。另外,在学生预习、查资料期间,他们会发现很多疑点,然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讨论,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学生在开发利用课外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发展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1《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
《忆读书》
《忆读书》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忆读书》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学习本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文章要点,有效而透彻地理解全文,积累分析文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教师范读、领读课文,明确朗读的要领。
2.研读文本,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归纳“读书好”的四个方面。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收集关于冰心的资料:(1)照片,(2)生平,(3)关于读书的寄语。
2.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范读的语调、语速及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或让学生聆听录音,跟读、学读。)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在本文中,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请概括出她读书的体会。
(2)作者重点叙写的是哪一方面的体会?
4.研读课文。
(1)作者是通过描写“多读书”的往事说明“读书好”的。请将作者所读的书进行归类,说说作者最喜欢读哪类书,这些书的“好”体现在哪些方面。(初步学习使用圈点法,了解什么是概括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读好书”的方法有哪些。
(3)说说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理解。
(4)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以“思考与练习”第三题为例,学习鉴赏语言的表达效果。
五、拓展延伸
1.请学生根据冰心所说的“读书好”的四个方面,联系实际谈谈还有哪些其他方面。
2.阅读冰心的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橘灯》等,模仿制作读书卡片。
摘自《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忆读书》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忆读书》。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五年级下学期“书”单元中冰心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它不同于平时看到的理论性的说教,而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处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全文娓娓道来之语,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二、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理清记叙的顺序,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三)领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体会。
三、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的中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渗透在作者读书经历的回忆中,只有通过对事件的准确把握才能深刻领会,所以了解作者不同阶段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而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领会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教法:
1、激趣法:本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非常多,所以通过知识小竞赛帮助学生整理相关文学常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朗读法:结合五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局限性的实际,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并借助突破口的设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3、圈画法:在朗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用圈画帮助阅读。
4、讨论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交流,相互补充完善,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其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学法指导:
1、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借助朗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2、借助指导朗读(批画),提高学生筛选、概括和感悟能力
3、借助多媒体齐读,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六、本课亮点: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新课标》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适当开展探究、资料收集、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以发展学生各种基本能力。因此,在讲冰心《忆读书》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去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名著的主要内容及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一改过去由教师介绍作家作品,学生被动地听记的局面,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获取信息的好习惯。另外,在学生预习、查资料期间,他们会发现很多疑点,然后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间的讨论,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学生在开发利用课外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又发展了能力,增强了自信心。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忆读书》
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课文内容分析
《忆 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 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 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教学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式: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例如: 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 1 .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朗读文章,遇到生字生词可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约 7 分钟)引导学生先分组分任务讨论学习课后的字词积累,然后每组自由进行交流学习。
1、给下列的字注音:
宴、凯、笸箩、丢、催促、凑、罡、煞、堆砌、寇
2、词语解析: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风花雪月 无病而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问题抢答。(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1(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
设计说明: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①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②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三)师生座谈
设计说明:(因为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课堂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来布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陈述自己的见解,也有利于在开学之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亲近感)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附课堂发言实例:
学生 1 :看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后,我也有了自己看法。我想说一说小时候看的第一本连环画《三国演义》,刚一看马上就被里面的英雄人物吸引了,关羽、诸葛 亮……。我最佩服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三气周瑜,借东风大败曹操,真是让人佩服不已,从那以后,我就经常看历史故事,对我国的历史也就略有了解。
学生 2 :我也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只有自己体会。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 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多美的描写呀!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 3 :就是,多读书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上小学时,妈妈经常给我买各种书籍,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小学生作文》,各种报纸杂志,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快的提高。五年级时,我的作文还获得全国小学生征文比赛优秀奖呢。
……
师:我以冰心先生的话来结束这节课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作业
1.拟定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2.课下准备一下,向同学介绍你看过的一本喜欢的书:,(可在口语文际课上进行交流,以学生语言组织、表述的情况及班内其他要求借阅的多少来打分)。
第四篇:《忆读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
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样女作家冰心也是如此。通过上节课我们对《忆读
书》的学习,谁能说一说《忆读书》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课
文主要写了作者一生地读书体会,向我们介绍了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感受冰心的读书心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老师:说的非常好!概括的很完整。
二.教学过程
老师:上节课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分别是:
1~11自然段,12自然段,13~14自然段。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的?在文中画出表
明顺序的词语。
(7岁时,同时,到我11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2.作者在一生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非常宝贵的读书经验,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学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冰心的读书心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读一读3到10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读了那些书?举例说明作者是怎
样读这些书的?
学生:《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学生:《水浒传》让那个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学生:《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
亡盛衰的滋味。
学生:《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三.分析课文
精读课文3~10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切身体会“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请同学们结合书中内容,总结作者认为读书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任务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
美的享受。(板书: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老师:同学们谁能用作者举得例子说明一下?
同学:(举例说明:《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那个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
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作者用了举例说明的写作方法,写出了读书好的体会
精读第6自然段,体会读书有什么好处
学生:(2)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板书: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精读7~10自然段,体会读书有什么好处?
学生:(3)读书能扩大知识面。(板书: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精读11自然段,体会读书有什么好处?
学生:(4)读书有助余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板书:读书有助余提高人的品德修
养)
设计意图:知道并了解作者对“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2.读书有很多的好处,作者告诉我们不但要知道读书的好处,还要多读
书,文中的那些句子体现了作者读得书多?
学生: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7岁时,开始自己读《三国演义》。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老师:我们一起来朗读文中体现作者读得数多得句子。
精读课文12~14自然段
3.作者关于读好书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文中的话——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
比。“不比部知道,一逼吓一跳。”
同学们齐读读好书的体会这一段
学生:自己的话——要学会挑选,会比较的去读书。
四.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写法
老师: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再来看看课题------忆读书,只是再说作者回忆自己
读书吗?
老师: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写的板书再回顾课文,本文在叙述作者回忆从小时候到
中年以后读书的过程,不仅仅回忆读过什么书,还通过自己看的书举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通过叙述作者的读书体会使文章更有条理,内容集中,主题更鲜明。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老师相信这一刻一定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同时书中还有快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1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我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的最大的快乐!” 提高升华:作者一生总结读书的经验“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点明文中主旨)
老师: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也是文章的主旨段,用心体会。
五.知识拓展
同学们讨论,说一说怎样的书才是好书?你都读过哪些好书,他们给你带来怎样的快乐?
第五篇:忆读书
《忆读书》教学设计
冯庄小学
宋明华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深情告诫少年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津津有味、气愤填胸”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感悟作者的读书体会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否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3.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文章的表达顺序。教学难点: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教学方法:
自读文章,梳理内容→联系实际,理解内容→激情朗读,升华情感→联系实际,深化感悟。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冰心资料、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课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大意,并画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读通课文。
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较深入地体会;并能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2、正音释义
笸箩 天罡 地煞 无聊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勉勉强强 不能自已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思考: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集体交流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五、针对课文中出现的作家和作品进行初步了解。
六、课内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2.查找关于对作家冰心的介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今天,我们来深入体会。
二、深入学习课文,感知内容
1、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
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3、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红楼梦》中的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类等。
在介绍相关作品时加紧对课文的深层探讨,如:
1、“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勉勉强强”“写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满”之意。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2.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
3、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不重复。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感。
4、通过学习,你了解到冰心奶奶哪些读书方法?
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读书才会成为一种乐趣。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
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
板书设计
忆读书
(记叙文)
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1)能感染人、陶冶人
1.读书好
(2)能扩大知识面
(3)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
(4)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3.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教后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内容。我看到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