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报告

时间:2019-05-14 04:2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报告》。

第一篇: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二 碳钢和铸铁的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 的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分析碳纲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熟悉灰口铸铁中的石墨形态和基体组织的特征,了解浇铸及处理条件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4.识别淬火组织特征,并分析其性能特点,掌握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的形成条件和组织性能特点。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观察表2—1中的金相样品.2.几种基本组织的概念与特征见表2—2 3.XJB—1型、4X型、XJP—3A型和MG型金相显微镜数台 4.多媒体设备一套 5.金相组织照片两套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前应复习课本中有关部分,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2.熟悉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与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

3.认真聆听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注意事项等的讲解。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表2—1中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5.观察过程中,学会分析相、组织组成物及分析不同碳量的 铁碳合金的凝固过程、室温组织及形貌特点。

四、实验问题分析

2.根据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碳钢和铸铁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1)亚共析钢

含碳量在(0.0218—0.77)%之间的铁碳合金,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素体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珠光体的数量则相应的增加,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呈白色,珠光体呈暗黑色或层片状。

(2)过共析钢

含碳量在(0.77—2.11)%之间,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和网状二次渗碳体,含碳量越高,渗碳体网愈多、愈完整。当含碳量小于1.2%时,二次渗碳体呈不连续网状,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当含碳量大于或等于1.2%时,二次渗碳体呈连续网状,使强度、塑性、韧性显著降低,过共析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3—1.4)%,二次渗碳体网用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呈白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热腐蚀后,呈暗黑色。(3)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为4.3%,室温组织由单一的莱氏体组成,经腐蚀后,在显微镜下,变态莱氏体呈豹皮状,由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及共晶渗碳体组成,珠光体呈暗黑色的细条状及斑点状,二次渗碳体常与共晶渗碳体连成一片,不易分辨。呈亮白色。(4)灰口铸铁

由铁碳双重相图可知,铸铁凝固时碳可以以两种形式存在,即以渗碳体的形式Fe3C和石墨G的形式存在。碳大部分以渗碳体Fe3C形式存在的,因其断口呈白色。而称白口铸铁,如前所述,白口铸铁硬而脆,很少用做零件。而碳大部分以石墨形式存在的,因其断口呈灰色,而称灰口铸铁。

3.分析碳钢(任选一种成分)或白口铸铁(任选一种成分)凝固过程。

共晶白口铸铁[ w(C)=4.3%]平衡结晶过程:

合金在1点发生共晶反应, 由L转变为(高温)莱氏体Le[即(A+Fe3C)]。1¢~2点间, Le中的A不断析出Fe3CII。Fe3CII与共晶Fe3C相连, 在显微镜下无法分辨, 但此时的莱氏体由A+ Fe3CII+ Fe3C组成。由于Fe3CII的析出, 至2点时A的碳质量分数降为0.77%, 并发生共析反应转变为P;高温莱氏体Le转变成低温莱氏体Le¢(P+ Fe3CII+ Fe3C)。从2¢至3点组织不变化。所以室温平衡组织仍为Le¢, 由黑色条状或粒状P和白色Fe3C基体组成。

共晶白口铸铁的组织组成物全为Le¢, 而组成相还是F和Fe3C。

共晶白口铸铁室温平衡组织

典型铁碳合金在Fe-Fe3C相图中的位置 2

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报告

第二篇:工程光学基础实验报告格式及要求

《工程光学基础》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

一、报告内容

实验一:透镜基本性能测量

90分

1.实验目的 10分 2.透镜焦距测量原理(简述)10分 3.实验内容、结果及现象

70分 1)薄正透镜的成像

30分

按指导书上序号书写,要求画出实验光路并注明主要参数,如透镜焦距,以及相关距离等参数,并计算所求物理量,注明实验现象(正倒,虚实,放大缩小)。注意数据单位。图1-3,1-4,1-5及3个单透镜成像各5分,共30分。2)薄负透镜的成像

20分 要求同上。

图1-6,1-7,1-8,1-9各5分 3)透镜焦距的测量

20分

参照表1-1,选定一对玻罗板刻线,重复测量三次,注意数据单位(焦距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单位毫米)。15分

计算误差。

5分

实验二:干涉法测量空气折射率

90分

1.实验目的 10分 2.实验原理

10分

简述迈克尔逊干涉仪和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各5分)。3.实验内容

20分 根据实验室给定器件,基于迈尔孙干涉仪和马赫曾德干涉仪的工作原理进行测量空气折射率的光路设计,要求画出实际设计光路(各5分),并进行简要光路描述(各5分)。

4.实验结果

20分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表1-1记录条纹变化数,并根据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条纹变化所对应的空气折射率值(10分);绘制出空气压强与干涉条纹变化的关系曲线(5分)及空气折射率与压强的关系曲线(5分)。

5.思考题

30分(每题各10分)

实验三:衍射法测量光波波长

90分

1.实验目的10分 2.实验原理

20分 3.实验内容

20分

根据实验室给定器件基于夫琅和费衍射原理进行测量钠光波长光路设计(10分),并进行光路描述(10分)。

4.实验结果及分析

20分

按照实验指导书上表2-1记录数据,计算出钠光波长(10分);计算误差并分析(10分)。5.思考题

20分(每题各10分)

二、报告要求

每份实验报告各10分

(1)必须有封皮,封皮上要注明课程名称,班级,姓名,学号;

(2)报告必须手写。

注:三个实验的报告按顺序排好,沿左侧装订成一册。

第三篇: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

一、金属材料的硬度实验

一、实验类型

验证性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试验机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1、HB-3000型布氏硬度试验机;

2、H-100型洛低硬度试验机;

3、读数放大鏡;

四、实验内容:

金属的硬度可以认为是金属材料表面在接触应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硬度测量能够给出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数量概念。由于在金属表面以下不同深处材料所承受的应力和所发生的变形程度不同,因而硬度值可以综合地反映压痕附近局部体积内金属的弹性、微量塑变抗力、塑变强化能力以及大量形变抗力。硬度值越高,表明金属抵抗塑性变形能力越大,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就越困难。另外,硬度与其它机械性能(如强调指标b及塑性指标和)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硬度的大小对于机械零件或工具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具有决定性意义。

硬度的试验方法很多,在机械工业中广泛采用压入法来测定硬度,压入法又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压入法硬度试验的主要特点是:

(1)试验时应力状态最软(即最大切应力远远大于最大正应力),因而不论是塑性材料还是脆性材料均能发生塑性变形。

(2)金属的硬度与强调指标之间存在如下近似关系。

bKHB

(3)硬度值对材料的耐磨性、疲劳强度等性能也有定性的参考价值,通常硬度值高,这些性能也就好。在机械零件设计图纸上对机械性能的技术要求,往往只标注硬度值,其原因就在于此。

(4)硬度测定后由于仅在金属表面局部体系内产生很小压痕,并不损坏零件,因而适合于成品检验。(5)设备简单,操作迅速方便。

布氏硬度(HB):

(一)布氏硬度试验的基本原理

布氏硬度试验是施加一定大小的载荷P,将直径为D的钢球压入被测金属表面(如图1-1所示)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卸除载荷,根据钢球在金属表面上所压出的凹痕面积F凹求出平均应力值,以此作为硬度值的计量指标,并用符号HB表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

HBP/F凹

根据压痕面积和球面之比等于压痕深度h和钢球直径之比的几何关系,可知压痕部分的球面积为:

F凹Dh

(1-2)

由于测量压痕直径d要比测定压痕深度h容易,故可将(1-2)式中h改换为d来表示,这可根据图1-1(b)中Oab的关系求出:

12Dh12(D2)(2d2)2

h(DDd)2

2(1-3)

将式(1-2)和(1-3)代入式(1-1)即得:

HBPDh2PD(DDd)22

(1-4)

式中只有d是变数,故只需测出压痕直径d,根据已知D和P值就可计算出HB值。在实际测量时,可由测出之压痕直径d直接查表得到HB值。

(三)布氏硬度试验机的结构和操作

1、HB-3000型布氏硬度试验机的外形结构如图1-2所示。其主要部件及作用如下。

(1)机体与工作台:硬度机有铸铁机体,在机体前台面上安装了丝杠座,其中装有丝杠,丝杠上装立柱和工作台,可上下移动。

(2)杠杆机构:杠杆系统通过电动机可将载荷自动加在试样上。(3)压轴部分:用以保证工作时试样与压头中心对准。

(4)减速器部分:带动曲柄及曲柄连杆,在电机转动及反转时,将载荷加到压轴上或从压轴上卸除。(5)换向开关系统:是控制电机回转方向的装置,使加、卸载荷自动进行。

2、操作程序:

(1)将试样放在工作台上,顺时针转动手轮,使压头压向试样表面直至手轮对下面螺母产生相对运动为止。

(2)按动加载按钮,启动电动机,即开始加载荷。此时因紧压螺钉已拧松,圆盘并不转动,当红色指示灯闪亮时,迅速拧紧紧压螺钉,使圆盘转动。达到所要求的持续时间后,转动即自动停止。

(3)逆时针转动手轮降下工作台,取下试样用读数显微镜测出压痕直径d值,以此值查表即得HB值。洛氏硬度(HR):

(一)洛氏硬度试验的基本原理

洛氏硬度同布氏硬度一样也属于压入硬度法,但它不是测定压痕面积,而是根据压痕深度来确定硬度值指标。

洛氏硬度测定时,需要先后两次施加载荷(预载荷和主载荷),预加载荷的目的是使压头与试样表面接触良好,以保证测量结果准确。0-0位置为未加载荷时的压头位置,此时压入深度为h1,2-2位置为加上主载荷后的位置,此时压入深度为h2,h2包括由加载所引起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此时压头的实际压入深度为h3。洛氏硬度就是以主载荷所引起的残余压入深度(h=h3-h1)来表示。洛氏硬度的试验规范:

洛氏硬度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HRK(h3h1)0.002

(三)洛氏硬度试验机的结构和操作

1、H-100型杠杆式洛氏硬度试验机的结构如图1-4所示,其主要部分及作用如下:

(1)机体及工作台:试验机有坚固的铸铁机体,在机体前面安装有不同形状的工作台,通过手轮的转动,借助螺杆的上下移动而使工作台上升或下降。

(2)加载机构:由加载杠杆(横杆)及挂重架(纵杆)等组成,通过杠杆系统将载荷传至压头而压入试样,借扇形齿轮的转动可完成加载和卸载任务。

(3)千分表指示盘:通过刻度盘指示各种不同的硬度值(如图1-5所示)。

2、操作规程如下:

(1)根据试样预期硬度按表1-2确定压头和载荷,并装入试验机。

(2)将符合要求的试样放置在试样台上,顺时针转动手轮,使试样与压头缓慢接触,直至表盘小指针指到“0”为止,此时即已预加载荷10kgf。然后将表盘大指针调整至零点(HRA、HRC零点为0,HRB零点为30)。此时压头位置即为图1-3中的1-1位置。

(3)按动按钮,平稳地加上主载荷。当表盘中大指针反向旋转若干格并停止时,持续8~4秒(此时压头位置为图1-3中的2-2位置),再顺时针旋转摇柄,直至自锁为止,即卸除主载荷。此时大指针退回若干格,这说明弹性变形得到恢复,指针所指位置反映了压痕的实际深度(此时压头位置相当于图1-3中的3-3位置)。由表盘上可直接读出洛氏硬度值,HRA、HRC读外圈黑刻度,HRB读内圈红刻度。

(4)逆时针旋转手轮,取出试样,测试完毕。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分成两大组,分别进行布氏和洛氏硬度试验,并相互轮换。

2、在进行试验操作前必须事先阅读并弄清布氏和洛低硬度试验机的结构及注意事项。

3、按照规定的操作顺序测定试样的硬度值(HB和HRC)。

4、注意事项

1)试样两端要平行,表面应平整,若有油污或氧化皮,可用砂纸打磨,以免影响测试。2)圆柱形试样应放在带有“V”型槽的工作台上操作,以防试样滚动。3)加载时应细心操作,以免损坏压头。

4)加预载荷(10kgf)时若发现阻力太大,应停止加载,立即报告,检查原因。5)测完硬度值,卸掉载荷后,必须使压头完全离开试样后再取下试样。

6)金刚钻压头系贵重物件,质硬而脆,使用时要小心谨慎,严禁与试样或其它物件碰撞。

7)应根据硬度试验机使用范围,按规定合理选用不同的载荷和压头,超过使用范围将不能获得准确的硬度值。

实验二 金属相图的观察

一.实验类型

验证性

二.实验目的

了解金属相图在显微镜下的图形

三.实验内容 1.试样制备

要在金相显微镜下对金属的组织进行观察和摄影,必须制备平整、光亮、清洁、无划痕、并用适当的方法显示出真实组织的试样

(1)手工磨样

试样在金相砂纸上由粗到细磨制。磨样时用力均匀,待磨面上旧磨痕消失,新磨痕均匀一致时就更换细一号的砂纸,并且试样转90o再磨。一般磨制到4号(粒度800)砂纸即可。

(2)抛光

本实验采用机械抛光的方法。PG-2金相制样抛光机

在专用的抛光机上进行,抛光织物(如呢料、金丝绒等)固定在抛光盘上,洒以抛光粉悬浮液,试样轻压于旋转的抛光盘上。靠嵌于抛光织物中的抛光粉的磨削作用和滚压作用,得到平整、光亮无划痕的磨面。

(3)化学浸蚀

试样在浸蚀剂作用下,组织中电位低的部分为阳极,电位高的部分为阴极,低电位处于溶解较快而呈现凹陷从而显示出组织特征。碳钢常用3~4%硝酸酒精溶液浸蚀。

2.观察金相显微组织

制好的试样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使用显微镜时,动作轻、速度慢,由低倍到高倍进行观察,结合试样热处理工艺,观察与分析组织。

选择能说明组织特征的典型视场,确定合适的放大倍数及图象采集。

第四篇: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年 月 日

工程材料实验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 碳钢的热处理 ● 金相试样的制备

●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 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 常用工程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一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2)金相显微镜的构造

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与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工程材料实验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各种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3)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三 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加热温度的选择 2)保温时间的确定 3)冷却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四 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2)学会金相试样的制备技术。

工程材料实验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取样 2)镶样 3)磨制 4)抛光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观察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钢冷却时所得到的各种组织组成物的形态 2)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六 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的原理、构造。2)学会三种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洛氏硬度实验原理 2)布氏硬度试验原理 3)显微硬度计的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七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工程材料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硬度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测量热处理试样的硬度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八 常用工程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几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铸铁和金属陶瓷及纤维增强树脂的显微组织。

2)分析这些材料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教学内容

1)几种常用合金钢的显微组织 2)铸铁的显微组织

3)几种常用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 4)金属陶瓷及纤维增强树脂的显微组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第五篇: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格式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2-4 实验者:袁鹏 学号:12041425 张航 学号:12041426 刘彤 学号:12043210 一 实验目的

1、区别和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0)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 三 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四 实验步骤:

8、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9、进行热处理。

10、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

(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

(2)观察并绘制显微组织。

五 实验报告

图片分析

图1 工业纯铁╳100 图3 珠光体+铁素体╳100 图5 珠光体+铁素体╳100 2 工业纯铁╳400 图4 珠光体+铁素体╳400 图6 珠光体+铁素体╳400 图

图7 亚共析钢╳100 图8 亚共析钢╳400 图9 共析钢╳100 图10 共析钢体╳400 图11 过共析钢╳100 图12过共析钢 ╳ 400 图13亚共晶白口铸 ╳100 图14亚共晶白口铸铁╳400篇二: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工程管理 班级: 实验指导教师: 实验项目: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训练 实验起止时间:

自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6月27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专业综合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同时结合本次实验训练的具体要求提高学生对建筑材料相关知识及其应用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丰富和扩大专业知识领域。2.通过本次实训,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3.实际动手操作提升同学们的专业能力。

二、实验时间

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6月27日

三、实验地点

沈阳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实验内容

(一)、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仪器:水泥净浆搅拌机

(1:升降杆 2:搅拌碗 3:线控板)

基本步骤:

step1、称取500g水泥,量取142.5ml水 step2、润湿锅壁及叶片,先倒水,后5~10分钟倒入水泥。打开搅拌机,先低速120s,停15s,然后变速120s,最后停止。step3、拌合结束,将水泥装入锥模,插捣振动排气泡,固定试锥。调零,进行测定。待停止下沉、或下沉30秒以上,进行读数s,单位是mm.计算公式:

p=33.4-0.185s(%)

纪实:

这是我们今天接触的第一次实验,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我们开始了实验。实验很简单就是测试混凝土的加水量。原理是用过测试杯的读数来计算和对比混凝土加水量。相关图表:

(二)、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仪器:水泥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试模、量筒等。

基本步骤: step1:成型前,在试模内刷机油,漏斗中倒入标准砂 step2:称取450g水泥,标准砂1350g,225ml水

step3:水泥搅拌,先低速30s,第二个30s内加砂,快速30s,停拌90s,快速60s,最后停止。step4:固定试模,将胶砂分两次装入(每次一半),各振60下,取下,用直尺把胶砂刮平。

step5:养护24h后拆模,投入20±1℃水中继续养护3d、28d.(三)、混凝土试块抗折实验

仪器:抗折测试仪

(1:归零挨扭 2:度数尺 3:主尺 4:构件固定卡 5:构建固定盘 6:电源开关)

基本步骤:

step1:调节度数尺使其归零。step2:旋转松开固定盘,在固定卡中放入测试试块。step3:旋转拧紧固定盘,按下电源开始实验。step4:当试块断裂时,进行读数。

注意事项:

1、构件受折面应该取养护面的光滑侧面。

2、构件养护时间越长,抗折能力越强。

3、三个构件为一组取平均值,一次实验取三组为佳。

4、如果一组中一个构件的强度低于或高于该组平均值15%以上,视为无效数据,一组中若存在两个或以上无效数据则该组作废。

计算公式: rf=1.5ffl/b3 其中rf-----抗折强度(mpa)l-------圆柱间距离(mm)本实验取l=100mm b-------正方形截面边长(mm)本实验取 b=40mm ff------荷载 n mpa=n/mm 2 纪实:

今天我们在城建学院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构件抗折实验。原理很简单,就是当构件发生断裂时进行读数,我们可以得到两个读数,一个是荷载一个是抗折强度,我们用荷载进行计算抗折强篇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格式

土木工程材料(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班级 组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一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一、水泥胶砂试件的成型与养护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评定: 4.分析与讨论:

实验

二、水泥安定性检验(雷氏法)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 1 4.分析与讨论

实验三 砂、石筛分析实验

一、砂的筛分析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二、石子的筛分析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评定: 2 4.分析与讨论

实验

四、砂的视密度(表观密度)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4.分析与讨论:

实验

五、石子的视密度(表观密度)实验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评定: 4.分析与讨论:

实验

六、普通混凝土绿色高性能化配合比设计实验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1.设计条件:包括(1)砼的设计强度等级,施工要求坍落度;(2)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3)砂子的品种、粗细程度、颗粒级配;(4)石子的品种、最大粒径、颗粒级配;(5)外加剂的品种、掺量;(6)掺合料的品种、掺量等。3 2.计算初步配合比

二、混凝土的试配与调整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与结果: 1.主要仪器设备: 2.主要实验步骤: 4 3.实验记录与结果: 4.分析与讨论:

作图法确定w/c(fcu,-c/w图):

实验

七、新型绿色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实验

一、砂浆配合比的计算 1.设计条件:包括(1)砂浆的品种、设计强度等级,施工要求和易性;(2)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3)砂子的品种、粗细程度、堆积密度、含水率;(4)掺合料等。2.计算配合比 5篇四: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及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

实验指导书

主编 工程材料教研室

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9.8 前言

材料、信息和能源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且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以材料为标志的。材料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又是理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可培养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还可激发同学的学习激情和创新精神,练就过硬本领,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通过《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掌握各种工程材料和热成形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各类材料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材料成形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强化材料的主要技术途径,了解新近发展的各类新型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各种先进的材料成形技术,初步具备根据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材料和毛坯成形方法及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然而,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实验环节也非常重要,在颜银标主任的提议和组织下,我教研室老师结合当前工程材料的最新发展、机械类本科生的教学特点以及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共同编写了本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具体分工如下:实验

1、实验2李友荣执笔,实验3徐跃编写,实验

4、实验5及实验1和实验2的插图由朱和国完成。

由于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敬请指正!

工程材料教研室

目录 实验1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 3实验2 钢的热处理 7实验3 金属零件失效及原因分析

实验4 工程材料的选材分析 实验5 常见工程材料的组织观察 12 15 17 实验1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铁碳合金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了解铁碳合金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1)用放大倍数为400-600倍的显微镜观察下列成分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了解其形态。2)绘出上述观察的各成分铁碳合金的组织示意图。3)分析铁碳合金成分与组织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主要是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所谓平衡状态是指合金中一切相的变化都是按状态图进行。这种状态只有在极缓慢的冷却时才可能达到。c%wt.图1 fe-碳平衡相图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可以根据fe-碳平衡相图(图1)进行分析。从相图可知,所有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组织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所组成。由于含碳量的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的相对数量、形态及分布是不一样的,从而构成了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

图2 工业纯铁组织 200× 图3 20钢的显微组织200× 组织:f 组织:f(白块)+p(黑块)篇五: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__参考.模板

湖南文理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水泥细度试验

姓名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试验日期

2009.04.01 页数(第1页)试验目的:学会并掌握水泥细度的检验方法。

试验仪器:负压筛、天平等。

试验步骤:

(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仪析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

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

恢复正常。

试验计算与结果: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f?rs w?100% 式中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 r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 g ; w—水泥试验的质量,g。

结果精确至0.1%。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水泥细度试验 姓名年级试验日期页数 由以上公式可得:f?rs w?100%=1.7125?100%?6.8% 结论:所测水泥的细度为6.8%。

第2页)(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姓名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试验日期

2009.04.03 页数(第1页)试验目的:为测定水泥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全性实验提供标准稠度用水

量。

试验仪器:标准稠度测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量水器,天平等。试验步骤:

(1)称水泥试样500g,水142.5 ml(精确至0.5ml)。

(2)水泥净浆用搅拌机,搅拌用具先用湿布擦抹。将水泥试样

倒入搅拌锅内并将锅锁紧在固定架座上。

(3)拌和时,搬动手柄,在将有试样的锅开至搅拌位置,拧紧

定位螺丝。开关置于自动档,其他开关置于停。

(4)接通电源,启动数控器自动档,机器开动,同时徐徐加入

拌和水。机器自动完成慢搅120秒,停10秒后报警5秒,快搅120秒程序动作后自动停止。

(5)断开电源,松开定位螺钉,搬动手柄下降搅拌锅,拌和结

束。

(6)用小刀刮下搅拌叶上净浆,转动卸下拌锅,一次性将净浆装

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振动多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姓名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试验日期

2009.04.03 页数(第2页)后迅速倒入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桨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开,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的深度,s=25.1mm。p=33.4-0.185s 试样计算与结果:

标准稠度用水量为p=33.4-0.185s=33.4-0.185×25.1=28.8%。结论: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8.8%。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

姓名 专业 土木工程

年级

试验日期

2009.04.05 页数(第1页)试验目的:测定水泥加水后至开始凝结(初凝)以及终凝所用的时间,用以评定水泥性质。

试验仪器:凝结时间测定仪、湿汽养护箱、水泥净浆搅拌机、天平、量水筒等。

试验步骤:

(1)测定前,将圆模放在稍稍涂上一层机油的玻璃上,在圆模

内侧稍稍涂上一层机油;调节凝结时间测定仪使试针接触

玻璃板时,指针对准标尺零点。

(2)称水泥试样500g,水142.5ml(精确至0.5ml)。

(3)水泥净浆用机械搅拌,搅拌用具先用湿布擦抹,将水泥试

样到入搅拌锅内并将锅锁紧在固定架架座上。

(4)拌和时,搬动手柄,先将装有试样的锅上升至搅拌位置拧

紧定位螺钉。开关置于自动档,其它开关置于自动停。(5)接通电源,启动数控器自动档机器开动,同时徐徐加入拌

和水,机器自动完成慢搅120秒,停10秒后报警5秒,慢搅120秒程序自动停止。

下载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材料基础实验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

    会计模拟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训练,通过手工操作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各......

    《疾病学基础》实验报告

    《疾病学基础》实验报告日期: 2020/6/16 班级:药学5班姓名:刘星麟学号:2019141009实验项目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及传染病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肾小球肾......

    软件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 实验报告 学院:XX学院 班级:XX 姓名: XX 学号:XX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 顺序表的操作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第 周 星 期 节......

    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篇一:电工基础实验报告电 工 学 实验报告 实训时间: 2012/3/26 指导老师: 班 级: 姓 名:学 号: 11 广州大学 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报告 no1 科目 电子电工技术班级 1 报告人:......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基础会计学原理实验专业财务管理年级2012级姓名学号日期 2013 年 6 月29 日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正确理解各种经济业务内容,掌握各种记账凭证的具体......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训练,通过手工操作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各种凭证、帐表的填制......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 1 会计凭证实验 (验证性) 时间 2011.05.6地点 B102 定义、意义、种类、 编制方法(2000字以上); 学习体会(1000字以上) 举一业务 画一张记帐凭证并编制记帐凭证 2......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汇总

    实验一:平面机构认知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目的:通过观察机械原理陈列柜,认知各种常见运动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认知各类常见机构分类、组成、运动特性及应用。加深对本课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