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调研报告:中国制造的转型样本5篇

时间:2019-05-14 04:5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东莞调研报告:中国制造的转型样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东莞调研报告:中国制造的转型样本》。

第一篇:东莞调研报告:中国制造的转型样本

东莞调研报告:中国制造的转型样本

大企业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引进高端设备,更新工艺流程;中小企业不断被兼并收购,成为大企业的代工厂,没有被吸纳到大企业产业链条上的则大批搬迁或倒闭。王延春|文

东莞走在中国产业转型的最前沿,被视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缩影。东莞尽管面临着全球需求疲软、中国经济减速、产能严重过剩的重重压力,但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已初露曙光。机器换人、设备更新、互联网应用、商事制度改革等技术面和制度面的革新,激发了制造企业的创新热情。

业界专家均表示,经济低迷、压力叠加的时刻,也许正是催生技术革命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期。

东莞已经站在了转型的风口,正经历着一个“痛并快乐”的蝶变之旅。

机器换人+大鱼吃小鱼从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开始,经历七年的“腾笼换鸟”,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已走入深水区,制造企业出现明显分化:那些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转型企业,已经从工业1.0走过2.0达到3.0,进行了几轮升级迈向中高端;一部分企业这两年受成本等综合压力难以支撑,开始转型求生;一部分有国际市场的代工企业外迁中国中西部或东南亚、非洲等地,寻求低成本洼地;一些挣扎在微薄利润边缘的企业无力转型已经倒闭;仍有一部分企业在各种因素夹击下依然纠结,“不转会死,搞不好会不会转死”,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转型升级的能力。东莞上世纪80年代主要承接香港纺织、制鞋箱包、玩具等传统制造业;90年代,台湾及日韩IT制造业大举进入,东莞逐渐形成以代加工为主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并成就了“东莞塞车,世界制造告急”的制造工厂地位。然而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让“东莞制造”从30年欢愉之梦中惊醒,欧美订单萎缩,人工成本攀升,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没有市场渠道,成为“东莞制造”之痛。

思略特大中华区总裁徐沪初表示,2008年暴发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积累的潜在产能过剩压力逐渐显现,然而随后的“四万亿”经济刺激,使产业错过了一次较好的转型升级契机。如今制造业企业面对的转型空间更为逼仄。

关停或外迁企业大多是当年从台湾、香港等地转来的,以服装、纺织、鞋帽、家具等传统加工贸易为主,也有部分电子代加工企业。东莞1万多家外资企业,每年都有从事低端代工生产的外资企业关停或搬迁。2015年,台资企业万士达、联胜关闭东莞工厂,为三星代工的东莞普光相继停产。然而,在这些企业关停的背后,一场技术革命和制造业革新也正在进行。以石碣镇为例,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采取机器换人、引进技术等方式就地升级。东莞石碣镇被称为“中国电子产业名镇”,云集着一批电子企业。2015年机器换人和机械装备自动化在这个镇蔚然成风。走进五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器轰鸣的车间,墙上贴着“机器换人”的前后对比表,改造前产量7200支/天,改造后11.7万支/天;合格率改造前90.2%、改造后98.5%,提升了8.3%。电脑控制的机器手在有序地摆动,偌大车间工人很少。该公司董事长蔡志浩指着一排控制电脑说,“过去这些活全靠手工操作,员工容易打伤手,眼睛也容易疲劳。”他计划继续改造工艺流程,将来要搞类似丰田汽车那样的组装车间,机器自动作业,几乎无人操作。

这家生产高端多层电路板、HDI手机板、柔性电路板等产品的企业1993年创办,拥有梅州、深圳、东莞三大生产基地,5家子公司,员工6000多人。从2008年金融风暴开始,这家企业就开始转型升级,以高品质和新工艺的开发,控制成本走出了金融危机。2010年投资10亿元成立东莞市五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定位为手机HDI电路板高端产品,实现了整体升级。最近三年,五株投入了十几亿元引进最新设备,替换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蔡志浩算了一笔账,人工总成本每人每月大概是5000元左右,两班倒一个岗位就是1万元,一年就是10多万元;而购买或改造一套设备需投资30万至50万元,差不多三年多可收回成本。蔡志浩说,“我微信朋友圈的很多同行都是早期一起从作坊开始打拼起来的,经过几轮爬坡转型,一些无力投资技改的退出去了。”

在制造行业,有品牌、有市场,或者有资本实力上规模的大企业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引进高端设备,更新工艺流程,活得不错;没有资金和社会资源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的中小企业则被同行大企业兼并收购,沦为品牌企业的附庸,成为它们的代工厂。成为产业链条上的代工厂还算幸运,那些没有被吸纳到产业链条上的中小企业则只能搬迁或倒闭。“市场就那么大,小企业被挤死了,目前行业寡头经济的趋势值得关注。”蔡志浩说。

在生产着全球30%羊毛衫的小镇——东莞大朗镇,传统织机在几年前纷纷改为半自动织机,最近两年又多改为电脑织机。记者看到车间里每个工人可以操控七八台电脑,每台电脑可操控近十台织机。自动化控制设备改造了工艺流程,也让私人定制的小批量羊毛衫销量很好。

东莞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东莞已有六成工业企业进行了“机器换人”,2014年东莞启动“机器换人”计划,总投资超过62亿元,减少用工约4万人;2015年1月-11月,东莞全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额204.4亿元,同比增长114.5%。2015年预计东莞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47.0%、36.0%。

高端设备和更新的工艺流程更使东莞形成的区域性产业集聚效应突出。

长安、塘厦、松山湖、大朗、虎门各镇产业聚集各具特色,区域内上下游合作的产业群优势更为明显。由于东莞制造业机器换人市场大,一些专门的机器人生产企业搬到东莞,针对不同的集群生产不同的机器人设备,研发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和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商约70家,机器人企业数已占全国总数的10%。如今松山湖已是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力量集聚区,这里寄望打造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公司今年还计划打造东莞第一家无人工厂。“机器换人”缓解东莞制造业企业用工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局面,这只是表象,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使工业服务业和工业互联网逐步渗透到工业体系,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经历着一场变革。如今制造业周期犹如过山车,传统程序被抛弃的速度越来越快。东莞一些企业开始向工艺设计、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下游延伸。

受访的一些业界专家表示,中国必须借全球产业转移之机,以中高端制造占据一席之地,嵌入全球产业链中,这是未来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而网络技术正在催生新的生产模式。目前,东莞有跨境电商企业4000家,超过7000万家制造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交易。德国技术嫁接中国制造景色宜人的松山湖南部国际总部区,道路宽阔,绿意盎然。两栋新楼拔地而起,正在建设的13栋楼就是中以产业园的一期工程。

据获悉,今年10月一期工程完成将对企业开放。该园区主要从以色列引进水处理技术应用和孵化水处理相关企业,帮助即将进驻的以色列企业更好对接国内市场。

这个由广东中以水处理环境科技创新园有限公司建设的环保与水处理产业园区,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水处理技术国际创新园”。园区规划面积380亩。目前已经有20多家合作企业签约。

“以色列的水处理技术全球一流,但他们的技术不一定适合中国需求,我们在园区进行改造,让它更接国内地气。”园区工作人员黄振强对《财经》记者表示。

在东莞,为了吸引国际先进技术,采取中外合作工业园区的方式,将国外技术与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业完备基础嫁接成为一种趋势。松山湖类似这样的园区大约有四五个。东莞与英国气候变化部的合作项目“中英低碳产业园”也将落地清溪镇。

东莞中德创新产业园是北京百年融投资集团、OHK中德创新合作中心、欧洲天鹅湖投资公司合作成立的园区,计划打造一个集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德国教育培训等的工业示范园区。东莞中德创新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伦对《财经》记者说:“我们的新产品将来都与行业龙头企业对接。”他的名片上打着一句话:“德国技术,中国制造。” 园区已将德国机器人开发团队60多个工程师引进中国,帮助企业量身定做;采用德国环保技术,引进饮用水过滤、海水淡化技术、城市污水净化项目以及德国物流装备4.0技术等。“希望中国强大的制造体系能够嫁接德国工业4.0。”东莞中德创新产业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袁柯灵表示。张友伦的想法是,将占德国企业总数90%、拥有发明专利80%的家族式中小企业作为合作重点,中方企业出资金、供土地、建厂房、购设备,德方企业出技术、出管理、出品牌,双方合作办企业、拓市场、创效益,打造出一条中德合作的制造业升级捷径。

“这些家族式中小企业看好东莞制造业链条完备,港口和交通便利,东莞制造业又处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前沿,相当于改革开放最前沿时期,营商环境相对不错,并且中国拥有庞大市场的潜力。”张友伦说,他们的目标是三年就将引进的德国技术孵化,同时在河南等地设立欧洲制造之窗,在欧洲收购企业,引进技术,在中国注册公司。

“更重要的是引进德国工程师来中国培训中国的工程师,培训技术人才。”目前园区已经派出几批技术人员到德国实习,并请德国专家到园区工作;将在园区建立培训学校,将技术标准与欧洲学校对接,按欧标培训的技术人才服务于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德国先进技术推广中心和德国先进装备国产化中心,高位嫁接德国管理、智力、品牌和技术,走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技术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30年或更长时间。而我们这种方式则是拿到了中树,大幅缩减了程序,这正是后发优势国家在技术进步上的优势所在。”张友伦说。

据东莞商务局透露,去年东莞在美国硅谷建立了一个以引进技术、人才为主的办事处,下一步还打算在欧洲建立类似的机构,中德、中以产业园这样的模式是一块探路石。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铁提醒,研究表明,企业对于外部技术的吸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已经具备的内部创新能力。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并购获得核心技术仍然是比较困难的。

对这一点,袁柯灵深有感触,“德国的技术轻易不给中国,有时候一个项目需要磨合十年或更久,才能获得德方的信任。德方工程师反复到中国考察,他们派来专业公司的人员进行尽职调查,最后才同意转让技术。如果磨合不深,他们只给你工业1.0、2.0的技术。”

不缺大学生、缺技工另一个趋势也在东莞呈现:机器人慢慢占领工厂,东莞制造业的人才结构开始嬗变——低技能、高危险的一线普工岗位需求降低,机械调试、维护和控制的技术性人才走俏。

东莞巨冈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光景表示,现在找高技能技工很头疼。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短期不能用,必须进行二次培训,在社会上招聘,大多数是农民工,只适应劳动密集型的流水线工种。高技能蓝领工人一时不好找。

在东莞,有近800万外来人口,他们被称为“新莞人”。他们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近些年,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东莞市启动了新莞人培训工程。在日本,蓝领工人收入甚至超过白领工人,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远远超过大学生,这也使蓝领工人有着不断钻研的动力。日本的普通学前和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对技术钻研的兴趣。因此,采访的许多专家建议,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还无法与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契合,中国的教育制度亟待改革,应引导和培养蓝领工人的精神和价值观。

据人社部统计,中国技工劳动者1.5亿,仅占城镇就业人员的39%,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19%;高级技能人才3762.4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5.2%,占就业人员总量不到5%。

不过,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东莞调研后表示,2亿多农民工不能一下子成为科技知识分子,中国制造业产业大军的主力军仍是农民工,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要有的,转型还不能操之过急。知识产权保护弱、融资难东莞厚街镇相关负责人说,厚街镇几家代工企业前几年选择“走出去”,不过,去年又搬迁回来了,因为这里有东莞经过30年形成的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在厚街造鞋、制家具,从皮革、钉子、设备、油漆、木材,一应俱全,更让企业感到政府服务意识较强,企业增资扩股,政府帮着跑手续。东莞的技术创新之所以在全国领先,更重要的是创新制度的红利释放。推行三年多的商事制度登记改革,持续激发出东莞市场主体的活力。

根据东莞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东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2.3万户,同比增长7.7%,总量突破71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5万户,同比增长20.4%,总量达到25.6万户。这两项指标均位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位。

东莞一些企业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由于普遍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企业对转型升级存在信心不足的情况,因此制度环境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晨风集团董事长尹国新曾直言,中国各级政府应该扭转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像德国一样以制造业为根基,致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让从事制造业的企业能看到未来。

吕铁亦表示,东南亚虽然具有低成本优势,但市场规模和要素供给有限;印度虽然同时具有市场优势和要素优势,但受制于体制掣肘和基础设施短缺,短期内还不能形成对中国制造业的替代。中国制造业的战略方向,在于发挥既有的市场规模优势和产业体系优势,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在良性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中国制造业自身的独特竞争能力。

基于经济史的比较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很可能在于模块化架构下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市场规模+产业体系+独特能力”是中国理想的三维竞争优势框架。当前,关键是通过体制建设形成第三个要素,即独特能力。

国务院参事汤敏等一些专家提出,在企业转型升级痛苦的过程中,东莞政府还亟待克服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等制度弱点。还应通过普惠性的政策降低绝大多数企业的运营成本,提升制造业行业的各类标准,严打假冒伪劣制造企业, 让创新者有力前进、山寨者寸步难行。

东莞的中小企业众多,中小企业从银行直接获得融资升级设备存在一定难度。广发银行东莞分行去年推出“机器换人技改前贷”,专项用于设备按揭贷款;推出“五金模具特色行业设备贷款”,专项用于支持东莞市重点行业设备抵押贷款;“机器换人技改后贷”,专项用于企业技改后经营性流动资金缺口补充;并申请支持东莞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的“智能装备企业贷”。同时东莞还采取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基金等资本运作方式帮助技术更新。

在融资租赁方面,东莞通过“省市共建专项资金”,来撬动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智能装备升级。广东省财政每年拨款1亿元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贴息补助,东莞市财政每年匹配1亿元主要用于设置融资风险池。东莞将通过融资租赁补贴、融资租赁风险补偿和融资租赁业务奖励等多项措施,推动中小企业设备升级。

从全国产融情况看,金融抑制以及创新激励机制缺位等现象普遍,制造业企业发展不仅面临高税费和整个生产与流通环节的高交易成本,而且深陷高额的贷款成本和无融资渠道的困局。

张友伦表示,目前最艰难的是融资,除了自有资金就是民间融资,但是由于中国经济低迷,民间融资萎缩,通道不畅,即便发私募基金,但基金一时看不到项目进来,也不愿意投,资金到项目落地之间的空当没办法跨越。希望金融部门能对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设计金融产品鼓励企业去国外并购高端制造业和高端科技企业。“寻找德国高科技企业并不难,难的是前期融资,资金不到位,好项目也难以引进。” 目前,私营企业没有资金实力搞研发,引进技术政策环境和融资渠道不通畅,国有企业有实力,但是按照中国技术研发的流程走,从立项、研发、临床试验到推广非常漫长,如今制造业周期犹如过山车,这样的程序无法匹配。

因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杰表示,“中国制造2025”最应该强调的是制度革命,而不单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也不光是财政补贴多少,而是制度和环境的营造。否则“中国制造2025”的前景只能是死路一条。同时张杰提出,产业生态链的整体转型升级是关键问题。大中小微企业如何协作,使整个产业链向中高端推进。企业单打独斗很难成功,只有月亮企业带领星星企业的整体配套,上下游链条协作提升才是出路。

中国制造业转型已经走到十字路口,企业在彷徨间寻找定位,政策上亟待营造转型升级的大氛围。如何度过转型爬坡期,让制造业成为托举中国经济最强的支柱,是摆在与制造业相关的企业和政府面前的共同课题。

第二篇:从深圳经济转型看“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调研报告

从深圳经济转型看“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

除此以外,四位成员共同完成了此次调查的选题,问卷调查以及对下沙制造业的考察,并由小组成员共同整理。

内容提要:

21世纪以来,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全球化也日趋成熟。中国作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如今已在全球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世界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中国制造”的名词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然而,在大批“中国制造”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调整和转型迫在眉睫,本文将以深圳经济转型为例,主要结合资源禀赋理论,从“中国制造”带来的影响分析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未来发展。

实践对象:下沙制造业者、高校大学生、老师等

实践时间:2011年11月12日-2011年11月27日

实践方式:问卷调查、考察

基本观点:

借鉴深圳的城市经济转型经验,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也应当有所转变。

首先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应该逐渐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过渡。其次,应当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实现东西部并行发展。西部地区目前主要任务是加大在科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为当地企业获取外资的溢出效应积极创造条件。同时,西部应发扬自身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营造一个较好的投资环境,降低物流、贸易成本,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最后,中国应整合制造业的整体格局,实现更加精细的贸易和分工。使得我国制造业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只有这样,中国的制造业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贸易中取得长远的发展。关键词:“中国制造”;制造业;经济转型;国际贸易

正文: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全球化也日趋成熟。中国作为突出的发展中国家,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并成功加入了世贸,如今已在全球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世界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中国制造”的名词已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然而,经历过09年21世纪以来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机以及近来的欧债危机,全球金融环境的动荡让中国认识到:在大批“中国制造”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调整和转型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及时作出分析和判断。

二、“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

观察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变动的相关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工资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并不协调。在研究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时我们知道要素价格等化是要素禀赋理论的一个重要推论,其基本涵义是:随着自由贸易的发生,两国间产品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并将使得两国间要素的价格也趋于均等。即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从而两国的所有工人都能得到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都能得到同样的土地报酬率,所有的资本都能得到同样的收益率,而不论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和禀赋状况有任何差别。很显然,对于后进国家如果依照要素禀赋理论去安排本国的产业结构,并允许自由贸易,随着贸易的进行,本国的要素报酬将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要素报酬水平,这就意味着依照要素禀赋理论,后进国家的经济将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对于后进国家来讲,依照要素禀赋理论来发展本国的经济无疑是很好的理论参照。然而这一结论在现实中并没有出现,尤其是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出口贸易的深化,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工资水平差距反而在拉大。飞快增长的劳动生产率虽然带动着国民经济,但并不能在工资增长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实施了农业部门生产要素低价格和城镇职工低工资的政策,由此导致的资本与劳动力使用权的长期不公平交易是低工资的重要成因。基于对所谓“比较优势"的普遍认识,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延缓了劳动成本提高的速度供给过剩的劳动力市场、工会组织的虚设,进一步加剧劳资力量博弈的高度倾斜然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并没有促进工资水平的提高。事实上,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出口经济确实走在世界前端,但一定程度上,这只是量的增长而非质的进步,且这并未能给中国的低工资带来显著的改变。显然,低成本的劳动制造在中国出口战略的初期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将低成本的劳动力作为该阶段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也确实符合情理。但是,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贸易的日趋成熟,低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已逐渐削弱,调节出口战略及产业转型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他的“中国制造”不仅仅只影响中国的出口经济和劳动生产。“中国制造”与其背后的劳动力已对世界产生了微妙的改变。中国的低工资现象无疑为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对于相关行业就业的影响、挤压不可避免。它必然对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并不能就此说明这是导致发达国家失业率的直接原因。全球化的进程让一个国家更快的失去其比较优势,但正因如此,刺激了更多新兴行业的生成,由此产生了更多新岗位以接替旧的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多的资源用以提高科技和劳动效率。由于产业的转移,发达国家除了节省了劳动力成本与土地成本,同时在此基础上节省了福利成本;而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成本又将投入于国家福利的建设。由此,劳动密集型失业率的增长就只是表象,即使少部分人失去工作仍然可以在国家福利的回馈中获得补偿。最终,技术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仍然使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取得巨大飞跃。这恰好说明国际贸易中的双赢。

纵观国内国外,“中国制造”都是不可忽视的研究问题。它的影响不仅仅是全球范围的国际贸易,同时也为经济理论提供着实践参考,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我国在国际贸易结构上还存在的种种缺陷,产业发展的单一性也仍然是我国出口经济的局限。所以,我国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并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调整更符合实际的出口战略,为“中国制造”带来更长远的考虑和发展。

三、深圳制造业的问题及发展

回归现实,要谈中国的制造业,很多人会联想起“义乌小商品市场”或是“海宁皮革城”,会想起沿海地区尤其是长三角许多城市的发展。但相比之下,地处珠三角的深圳在经济转型上显得更为迫切,制造业对其的影响也更颇为深远。在此,将深圳当做分析例证对于本文来说更具现实意义。

首先回顾深圳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GDP总量从1979年1.96亿元,到2009年的8201.23亿元,30年间增长了4184倍,年均增长率26.81%。巨大而迅速地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繁荣。福田华强北的山寨电子产品和廉价配件,罗湖东门的小商品市场及批发城,各类低成本制造品的流通吸引了巨大的商机。无疑,制造业的发展对于这座城市的初期发展有着重大地推动效果。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成熟以及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劳动密集型

产业也使深圳经济的发展陷入瓶颈。与往年相比,深圳的年均增长率日趋下滑;与国内其他几个新兴城市相比,优势也日趋减弱。应该承认,和GDP增长速度相比,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稍显缓慢。从2002年开始,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就持续低于GDP增长率,GDP增长没有表现为居民收入水平的相应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6年以后在逐年减小,从1995年的65%降到2008年的30%;居民内部贫富差距也在拉大,基尼系数一直在增大。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土地成本逐渐增加。应当作为制造业比较优势的要素日趋丧失,深圳的“用工荒”等问题使得本土制造业更加雪上加霜。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的确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依靠低劳动力成本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反而会制约深圳产业转型及城市发展的进程。在这样的危机现状之下,深圳经济面临迫切的改革与转型。近年来,深圳不断提出经济转型和产业格局升级,并提出了“三位一补”和“双轮驱动”的发展方针。而深圳未来的经济发展重点在于产业转型和需求改进。

在产业选择上,深圳实现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从一般制造工业到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这是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深圳应抓住当前跨国公司高端制造、研发和现代服务业持续向中国转移的契机,着力解决过度依赖一般制造业的问题,推动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和“深圳营销”的延伸,努力扩大高端产业的比重,实现IT、互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微笑曲线”本土一体化。同时,积极发展金融业、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旅游业,形成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彻底改变“加工贸易基地”的产业形象。

在需求方面,深圳将实现外需市场和内需市场的“双轮驱动”。超高的外贸依存度反映出深圳的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以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能力,但同时也导致深圳工业经济受国际市场变动、汇率政策及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极大。不难预期,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结束后,中国近些年来出口约30%的持续高速增长将很难再现。中国正在快速成长为世界级的消费中心,深圳产业应对原有的市场定位作战略性的调整,适度减少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并支持主导产业和本土企业大力开拓日益扩大的内需市场。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强在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内外两个市场并重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随着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和进展,深圳的经济转型已有所进展。而深圳的转型经验无疑对我国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改革模板。

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规划

借鉴深圳的城市经济转型经验,我国的制造业发展也应当有所转变。

首先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低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应该逐渐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过渡。我们看到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高端制造、研发服务业持续向新兴工业化地区转移的趋势很明显,中国应力争在产业高端化方面有重要突破,促进产业升级,由“中国制造”逐渐发展为“中国创造”,向着高端制造业不断迈进。

其次,应当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实现东西部并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制造业转移出现新的战略动向。研发环节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趋势在不断加强。当然,核心研发仍然留在跨国公司的总部,其地区总部或分部从事的主要是本地化的研发。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研发环节的转移加快了其技术的转移,同时也加强了对其投资企业的技术控制。相应地,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更多地采取了独资的形式,并购投资的增长也明显加快。尽管这一阶段外资对技术壁垒设限甚高,但溢出效应仍不可避免。内资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消化吸收外资的先进技术;东部地区在今后的外资引进工作中,应更加重视外资质量,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将最先进的技术引入中国。对于西部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还无法承接外资的溢出效应。在引进外资方面,应该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选择的引进,而不应该盲目地追求较高的技术水平。西部地区目前主要任务是加大在科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为当地企业获取外资的溢出效应积极创造条件。同时,西部应发扬自身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营造一个较好的投资环境,降低物流、贸易成本,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最后,中国应整合制造业的整体格局,实现更加精细的贸易和分工。使得我国制造业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只有这样,中国的制造业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贸易中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湖南:湖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7.[2]厉以宁.国际竞争和中国制造业的前景[R],2011.[3]经济转型:深圳的变与不变[N].深圳:深圳商报,2010.

第三篇:经济转型调研报告

要高度重视研究我市经济结构的转型问题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早已习惯了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来决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这就是人们通常讲的资源导向型的思维定式。但是,在当前市场日趋饱和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人们的认识越来越统一:一个地区和城市经济能长期发展什么或不适宜发展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产品是否有市场竞争优势和是否能支撑当地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不仅仅取决于当地资源多少。因此,在市场变化的推动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必须适时作出相应调整,作为资源型的地区和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还必须实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选择和发展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确保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随着山国电和一批大机焦项目的陆续建设,标志着XX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电煤焦化产业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我市作为一个县级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地质储量为60亿吨,是国家煤炭重点开发基地之一,其中炼焦煤储量约为5.7亿吨,枣庄市的煤炭资源和采洗煤能力90%以上都在XX境内。因此,这一不可争辩的独特优势,使我市成为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XX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了基础。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步确立了以煤电煤焦化等为主导产业的六大支柱产业,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质量飞速提高。在这六大支柱产业中,煤电、煤焦化产业独领风骚,主导作用十分明显,可以说,现阶段煤电、煤焦化产业的发展擎起了XX工业的半壁江山。突出特点是:

一是煤矿数量多,煤炭产量高。XX境内共有生产煤矿20余处,总设计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年。其中:国家统配煤矿5处,年设计生产能力600余万吨;区市属地方煤矿18处,年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以上。实际境内煤炭年生产能力可达到1810万吨。2003年,XX市属煤矿原煤产量达到22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勘探和投资力度,又相继开发建设了东大煤矿、锦丘煤矿、滨湖煤矿、金庄煤矿和滕东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可增加210万吨。

二是着力做好了煤电转化的文章。近年来,我市立足煤炭资源优势,确立了煤电转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电力已成为我市工业发展新的优势。相继建成了新源热电、亿源热电、华闻电厂、武所屯电厂、鲁化电厂等12家中小电厂,装机容量达到60.42万千瓦。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计划新建、扩建发电装机容量76.1万千瓦。近期,全市人民广泛关注的,总投资200亿元、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山国电发电厂项目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如果山国电项目建成后,我市电力总装机容量规模将达到376.52万千瓦。

三是煤焦化工业发展迅猛。XX的煤焦化工业主要是焦炭生产。焦炭生产是煤炭资源型城市通常采用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煤炭加工增值方式。由于环境污染的原因,我市已经关停了一批土法炼焦厂,目前在原有一座年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的机焦生产企业基础上,相继建成了瑞达焦化公司的年产40万吨捣固焦项目,盛隆焦化公司年产80万吨的捣固焦项目和世纪通泰公司年产40万吨的焦化项目,目前我市机焦总产量已达到175万吨。四是煤炭相关产业也得到有效发展。依托煤矿兴建了煤矸石热电厂、精洗煤厂等一批配套项目,除了发电和炼焦外,实行热电联产,达到了综合利用的目的。总投资10.2亿元的2×135MW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去年已经全面建成投产,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2.2亿元,同时大大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生产生活水平。

应该说,XX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有效尝试,做足做活了煤炭这篇大文章,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优势得到充分和有效发挥,特别是随着山国电这样一个国家级特大电力项目的上马和几个大型机焦项目的开工建设,这种粗放的煤电煤焦化产业初级阶段发展模式逐步走向成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其自身发展的要求,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煤电煤焦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这种模式的制约因素更加突显,研究我市经济结构的转型问题迫在眉睫。

作为XX这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粗放的煤电煤焦化产业发展模式有其合理性,而且也只能在这方面才能够有所作为。应该说,我市实施煤电煤焦化产业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了XX经济的大发展。但是,站在更长远的角度上去分析,我们会发现这种模式对XX来讲有它自身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一系列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方面:

一是煤炭这种资源是一次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型城市也会有资源枯竭的一天。就目前全国的煤炭生产供应情况看,据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预计,全国的煤炭生产供应能力将在2010年达到顶峰,随后开始逐年下降。作为XX也将面临这样的问题。虽然煤炭储量丰富,但是可开采的储量和时间毕竟有限,目前我市境内年开采能力达到1810万吨,随着几个新建矿井的开始生产,年开采能力可达到2000万吨,多数矿井在30年内将陆续报废。

二是作为XX虽然是一个煤炭资源型的城市,如果现阶段这种煤电煤焦化模式持续粗放发展下去,不长的时间内将会面临资源供应不足的风险。据测算,包括三国电在内的13家大中小电厂新建扩建完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76.52万千瓦,年消耗原煤估算约需1068万吨。4家机焦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为175万吨,按照1.7:1的煤焦比测算的话,年消耗原煤约300万吨。这样总计约需1400万吨原煤,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的境内1155万吨/年的设计生产能力。这还不包括生活用煤和其他生产用煤的消耗,也不包括枣庄境内的其他发电厂和焦化厂对我市煤炭的消耗。也就是说,XX的煤炭一吨也不往外运,全部用来发电和炼焦,也不一定够用。煤炭对电力和焦化企业供应的潜在风险是很大的,将来这两类企业的正常生产及生存必定会受到影响。近期我国多数地区出现的电荒,就是由于电煤供应不足造成的。三是运输力量相对不足的制约越来越严重。我市的交通运输基础比较好,具备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三种运输方式,但仅就电力和焦化生产企业所需煤炭的运输来说,运力明显不足。据铁路货场提供的资料,2003年我市铁路总运量是15383个车皮,200万吨,其中煤炭运量仅为6954个车皮,41万吨。公路方面,目前全市煤炭运输车辆共有2476辆,总吨位为19968吨,正常情况下,按照每天出车次数0.6次计算的话,全年煤炭的公路运量不到440万吨。水运方面,我市共有3个港口,设计总吞吐能力为400万吨,运送货物主要是煤炭,且全部是外运。就目前这个运输状况看,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

四是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市属山东省富水区,水利资源年平均总量6.53亿方,年平均水资源可用量4.1亿方,供水能力为16万方/天(包括正在建设中的羊庄水厂4万方/天的能力),实际每天供水能力7.7万方/天,供水能力利用率48.1%。随着一批电力、机焦企业的新建、扩建,水资源矛盾日益明显。仅山国电这一项目,日需供水20万立方米,相当于目前城区供水的两倍多,部分水源需从湖水、库水、江水(南水北调)调配解决。总的来说,这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目前暂时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潜在的压力却是不可忽视的。这就迫使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正视现实,着眼长远,认真分析现阶段我市这种煤电煤焦化产业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和将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未雨绸缪,尽快着手研究经济转型问题,选择和发展符合我市实际的接续产业或替代产业。

三、以市场为导向,选准经济结构转型的突破口,努力实现XX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搞好我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应该坚持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加快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导向型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在现有煤电煤焦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抓住当前能源行业经济效益好的有利时机,努力培植和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后续和接替产业。在具体工作中,建议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键环节:

(一)认真研究分析经济结构转型问题,并纳入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资源型城市到底应该发展什么接续产业?专家认为,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一是根据国家对城市的功能定位进行发展,并给予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推动。例如抚顺市就是在国家的支持下,由过去的煤炭城市变成了现在的石化城市。二是利用当地特有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如煤炭城市可利用塌陷区发展养鱼业、花卉种植业、旅游业等。三是资源型城市发展什么产业完全应由市场去决定。因此,应该按照这个思路,组织有关专家进一步对我市的经济转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大企业,积极打造多元化产业集群。

从XX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牢固树立制造业立市的思想,努力提高现代制造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在做大做强传统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玻璃制品、机电及纺织服装等现代制造业聚集带,拉长现有产业链条,不断优化我市的产业结构。依托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参与配套链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链生产配套区域。一是以鲁南水泥公司为龙头,东郭水泥、凤凰水泥、力华防水建材等企业为依托,形成以水泥、防水卷材、新型墙体等系列产品生产的新型建材聚集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做好我市的建材工业发展规划,搞好水泥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争取新上旋窑生产线,逐步淘汰立窑落后生产工艺,提高水泥产业的规模效益。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新型建筑砖材、板材、管材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以盈泰食品、春藤食品为龙头,益康集团、东谷面粉、恒仁淀粉为依托,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聚集带。充分发挥我市农畜产品量大质优的优势,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引导更多的企业投资农、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逐步实现肉类产品由生食向熟食的转变,不断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突出龙头企业的骨干作用,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打造生态型循环产业链。三是突出金州玻璃的龙头作用,建立以信诚玻璃、耀鸿玻璃、丰华玻璃、金盛玻璃、金浩玻璃、雄狮建筑装饰公司为依托的玻璃制品产业聚集带。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进一步扩大浮法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的生产能力,开发研制超白、超薄、玻璃及玻璃器皿等新产品,提高玻璃制品的生产工艺水平,形成玻璃生产的规模优势。四是发挥兖矿鲁化的带动效应,培植壮大瑞达化工、拓博氨基塑料制品、凤凰化肥等企业的规模,形成化工产业聚集带。在巩固200万吨煤焦化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利用煤焦化生产的副产品,向精细化工行业延伸。重点解决好焦炉气的应用转化及煤焦油、粗苯类化学品的回收和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五是建立以鲁南机床为龙头,威达机床、腾达不锈钢、鲁南同锐、XX机床厂为依托的机电产业聚集带。继续整合壮大机电产业,引导同类型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协作配套,充分利用机床行业的产业聚集效应,带动我市的机械加工、铸造、模具等行业发展。通过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快研发步伐,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不断提高机床行业的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六是依托我市传统纺织资源,积极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培植以祥源制衣、恒仁纺纱、联成纺织服装、华棉纺织等企业为骨干的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带。纺织行业要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嫁接改造,拉长染织、服装链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服装产业要快速膨胀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逐步向品牌服装方向发展。

(三)积极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进一步做好电力焦化企业规划的调研论证。拉长资源产业链条,是指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价值,增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情况下,煤炭资源型城市采用的发展模式有以下两种:一是开采、洗选、发电、高耗能产业模式;二是开采、洗选、发电、炼焦、化工模式。作为XX来讲,目前粗放的建电厂、上机焦的“煤电煤焦化”的阶段性发展模式应该告一段落。从XX的基础资源条件看,电力和机焦生产即将达到的规模,基本趋于饱和。同时确立适当提高我市电力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电力项目原则上不再进行新的中小项目布点,严格控制新上单机30万千瓦机组规模以下的项目;机焦产业要严格控制新上年产40万吨以下生产规模的项目。对事关我市全局的重大项目,要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认真研究分析市场供求状况,正确引导投资方向。

(四)完善和提高现有的煤电煤焦化产业,不断拓宽资源开发领域。切实加强这两类生产企业的管理,降低能耗,压缩成本,提高效益。在现有条件下,积极探索煤电煤焦化重组联合的经营模式,减少市场风险。在提高主体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加快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开发利用煤炭的伴生、共生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搞好矸石、尾矿、粉煤灰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第四篇: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高桥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所谓“转型”就是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全面的转型升级应该包括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空间和产业布局优化为核心的城市转型,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和以克服经济、城市、社会转型的体制性障碍为核心的体制转型。在四位一体的全面转型当中,经济转型升级处于一个非常基础的地位,而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又处在一个非常核心的地位。

一.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方面

高桥镇位于桐乡市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在历代高桥人的辛勤建设下,全镇综合实力迅速壮大,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工业经济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产品、初级产品简单加工到形成了以包装、皮革、建筑、轻纺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1亿元,同比增长22%;镇财政可支配收入9075万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54.8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完成工业增加值9.9亿元,同比增长13%。全年新增规模企业8家,总数达到82家。规模企业全年实现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42.8%。6个千万元以上重大生产性项目进展顺利,全镇工业投资总额达到3.7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2.4∶72∶15.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农业经济发展方面,高桥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5%。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组建特色农业基地3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家,全年签订订单农业2.6万亩;组建特色农业基地3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00亩。

2006-2010年 高桥地区工农业产值

(二)项目建设方面

全镇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精力抓项目、集中力量上项目。重点引进具有高经济带动效应的项目,着力发展清洁工业、生物电子等新兴产业。全年新增规模企业8家,总数达到82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1家,规模企业全年实现产值55亿元,同比增长42.8%。6个千万元以上重大生产性项目进展顺利,全镇工业投资总额达到3.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5.7%。中肯生物并购项目顺利实施,帝斯曼-中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我镇第一家联姻“世界500强”的合资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新增科技型企业3家,组建企业技术中心3个,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61人;启动专利示范镇创建,申请专利65项,授权55项。去年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0个,引进合同外资1535万美元,实到外资1696万美元,引进市外内资2.9亿元。在谈项目达到25个,其中服务类项目7个,新兴产业类项目16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占到总数的50%以上,项目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城乡建设方面

按照“人口集聚、土地集中、资源集约”的总体要求,编制了“1+6”村镇布局规划。其中“1”特指新市镇(南日新社区),主要包括迎丰、越丰、范桥、高桥4个集聚点;“6”特指农村型新社区,包括落晚、楼下谷、亭桥、骑塘、漕泾、骑力6个集聚点。2010年累计征收新市镇、新社区土地1018

亩,南日社区、落晚社区2个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成效初显,亭桥、漕泾、骑力等农村型新社区加快推进,农户集聚任务圆满完成。村庄整治工作深入实施,3个整治提升村、2个省级待整治村顺利通过验收,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共修筑村镇道路18公里,新建改建桥梁9座,城乡发展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生态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制约

尽管“十五”期间全镇节能减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所成效,但是传统的高污染与高耗能行业的存在仍然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全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加之大批新项目陆续上马,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另外土地这一稀缺资源也是制约我镇今后如何转型的因素。怎样合理流转当前有限的土地资源,并且把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是迫切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全镇工业总体上仍然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模式,发展方式并没有实现根本的转变。从科技创新能力来看,在全镇工业企业中,研发投入不足,研发能力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我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核心技术掌握的少,综合竞争力不强。

(三)产业结构层次偏低

一是产业整体上层次偏低,产业集中度低,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产业合作关联度不高,资源利用深度不够,高附加值、深加工的中高端企业少;有不少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甚至是效益低、污染重的企业。二是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劳动力占用多,技术层次低,适应市场能力弱,效益不高,缺乏发展后劲,技术操作要求低的如农副产品加工业。多数产品消耗能源、原材料高,生产工艺距环境保护的要求差距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大,产业结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产品等新兴产业和反映现代工业水平产业所占份额很小。这些现状将对于今后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增加地区综合竞争力产生负面效应

(四)第三产层次普遍不高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把工业的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使我区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工业的推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大超过了第三产业。加之由于各种客观因素造成了我镇第三产发展相对滞后,影响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综合发展能力。而且目前全镇的三产大多数是传统的餐饮、批发零售业等,主要是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而较高层次的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这不仅影响第三产业的做大做强和优化升级,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二产业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有企业生产发展需要,也制约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

第五篇:东莞经济调研

从依存度看东莞转型 作为一个高依存度的,兼具外向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于一体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推动下,东莞因其廉价的劳动力、毗邻广州、深圳、香港等一线大都市,加之廉价的地价、丰富的资源等。东莞占尽人缘和地缘的优势,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迅速崛起的一颗闪耀的明珠。

据统计,东莞21世纪初,其对外依存度之高、吸引外资能力之强,一度占据全国外资总额的60%以上。这源于改革初期,东莞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东莞曾诞生我国首家对外来料加工企业,并创新出“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众多外资企业的进驻,成就东莞的经济繁荣,外资企业占了本地的80%,逐步推动东莞形成了外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

外资企业的大量进驻吸引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大批外来人员流入东莞,积聚了一批雄厚的廉价劳动力,为东莞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随着各地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崭露头角,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人力资源的制度维护力度也逐渐加强,各地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越来越接近,东莞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逐渐下滑,外来人员逐渐回流或者北上。人力资本的提高,使得“民工潮”逐渐降温,东莞的外来务工人员人数降幅逐年攀升。加之东莞人对于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之深,且土地的利用率低下,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长期积弊越发显现,成为东莞转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愈演愈烈,逐渐向东莞蔓延而来,以“制造业”著称的东莞,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订单量不断下降的现象,进而企业倒闭,产房空臵率走高。东莞外资经济比重虽高,但层次较低,东莞外资企业销售网络大多在外国,对国内市场的重视程度和开发力度都不足。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发生根本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加工贸易利润空间急剧萎缩,使得东莞经济的疲软之景越发明显。

转型成为挽救东莞颓势的不二法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东莞的对外严重的技术依赖和资本依赖,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转型之说已被提上议程,无奈当时社会和时局问题局限,转型效果甚微。到了21世纪,转型之说再度被提上议程,此次因东莞经济发展问题逐渐显现,推动东莞转型甚嚣尘上,而且由于位处东南沿海,珠三角经济区中心地带,东莞转型的成败对于同属高对外依存度的相邻城市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成为广东省双转型的主要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东莞发展中出现的技术、土地、资源、环境的高依存度,城镇化推进中各地区生产专业性、技术性不强、各类型的生产企业分布较零散、劳动力素质较低等问题,东莞双转型、“腾笼换鸟”已然成为莞邑大地的热门话题。一个对外依存度如此高的城市,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其双转型成效如何,成为笔者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东莞作为“广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试点城市,以搭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服务平台等九大举措,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组织形态由部分非法人机构、中小外资企业为主向有法人资格的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为主转型;技术形态由贴牌生产为主向自

主研发设计和自主品牌为主转型;市场形态由国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转型;实现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四个升级”。

东莞的转型升级,“转型”是第一步,据网上数据显示,目前自2008年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与此同时,还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

——2007 年到 2010 年,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 37.4%提高到 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 27.4%提高到 30%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从 31.9%提高到 36.2%。先进制造业的支柱地位更加巩固。

——与 2007 年相比,2010 年全市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2%,每万元生产总值耗电下降 17.6%,每亿元生产总值消耗土地下降 25.5%,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生产总值增长 34.4%,东莞城市环境质量考核排名从全省第九位上升到第二位。

据以上数据显示,在历经几年努力,东莞企业的组织形态正走向规范化,合理化路径,逐步向法人企业和国内企业转变,有从外源型经济向内外源并举之势。在东莞整体经济结构中,不断降低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比重,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过渡。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对土地的规划力度和利用效率。

同时,针对东莞缺乏自主品牌,积极推动本土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并推出一系列激励和催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优惠政策,齐抓教育和科学研究,加大对引进高新技术人才的投入力度,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配臵,致力于实现向技术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此,以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代表,在东莞大地上,增加了许多科学研究中心。

据调查显示,全市外资企业新增研发中心(机构)239 家、地区总部 3 个,新增拥有自主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 521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 10 家增加到 43 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4 件、中国名牌产品 18 个。

由此可见,东莞的自主品牌建设已步上“征途”,同时吸引国内大型知名品牌落户东莞,成立研发中心和产品制造中心,以期在孵化自主品牌和培养大中型企业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的技术整合能力,优化利用资源。在东莞,转型之景已不再是“零落的几朵小花”,而是“花开满园”的争奇斗艳,在市内发展环境相对自由,鼓励发展、鼓励创新之景下,亦有“东莞转型”逐渐步入“深水区”这一说法,在“转型”的风帆一路高歌,如何“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真正实现东莞经济腾飞,建成多个国内国际知名品牌,经济模式更加精益,这是东莞现在所要考虑的问题,转型相较于升级而言,犹如母鸡生蛋,而如何孵化,培养出更加优良的品种,使得东莞更加平稳快速地再建东莞新奇迹的关键还在于升级!

下载东莞调研报告:中国制造的转型样本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莞调研报告:中国制造的转型样本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关 键 词】智能制造装备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前景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

    中国轴承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关 键 词】轴承制造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轴承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

    2017-2022年中国再制造产业深度调研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

    关于***公司转型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公司转型的专题调研报告**城投公司党支部书记**地方政府投融资***,是由地方政府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公司,主要承担政府授权范围内的......

    2020区工业经济转型调研报告

    2020区工业经济转型调研报告范文X月XX日至XX日,XX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到XX市XX区,对XX区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XX家不同类型企业,与......

    我国煤炭转型调研报告

    山西是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易开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工业发生了翻天覆......

    伊金霍洛旗民营企业转型调研报告

    伊金霍洛旗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思考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是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伊金霍洛旗是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

    全市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2012年11~12月,市委督查组牵头开展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情况督查调研活动,并形成《关于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情况的督查调研报告》(见附件)。2013年1月2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