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路线图,强调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新表述新观念,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
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十年来,我们党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注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力地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伴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文明观念越来越强,对良好生态和生存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极少数地方急于抓经济建设,用高投入、低产出、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去建设物质文明,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恶化。要改善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福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中国,美在科学发展。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发展,但也不能以保护环境为名不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要把发展作为基本手段,通过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支持生态型产业发展。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节约并循环使用资源,以良性循环来创造社会财富,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证。
美丽中国,美在生态优良。“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这是美丽中国的直观体现。马克思指出,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或者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是人为了能够宴乐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粮。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是美丽中国得以实现和展现的物质载体。水是生态之基,要进一步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进行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努力提高水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和保护水平;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水,积极防治和预防水污染,使水资源保护工作法制化、制度化。树是生态之要,要科学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进一步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为美丽中国营造绿色屏障。
美丽中国,美在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最为重要。北宋哲学家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写道:“有像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意思是说只要有一种事物、一种现象,必定有与之相对的事物和现象,两者免不了有矛盾、有斗争,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求“和”。人类与自然免不了有矛盾,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仇必和而解”,对立和斗争不应以一方消灭另一方作为最终的结局,而是应相辅相成、协调配合,趋向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我们要建设的美丽中国就是这样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基本宗旨的生态伦理形态。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做自然中的一员,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彻底改变那种认为自然界是一种可以任意索取和利用的对象,而没有把它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基础和生命源泉的错误态度和行为,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为建设美丽中国打牢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美丽中国,美在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为了改善当代人的生态和生存环境,更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一位哲学家指出,我们虽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后代人的利益需求,但我们可以从当代人的利益和需求中推导一二,即首先我们为后代人开发可以替代的能源作出真诚的努力,其次我们有义务保护自然资源,再次是我们欠下了后代人获得幸福的机会,所以我们应当尽量补偿。为此,我们要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正所谓“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为后代人留下环境资源和财富,为后代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条件和空间,使美丽中国实现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
第二篇:谈到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
谈到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刚刚走出人民大会堂的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农民余晓兰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个人认为,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有的地方政府领导为了出“成绩”,盲目追求地方GDP增长,随着污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会,把污染企业引进来,不惜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给广大群众的生活造成了较坏的影响,这是不对的,也是和国家的发展背道而驰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局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同时包括: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以摈弃。我个人认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党结合我国国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结果,森林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森林面积由1992年的1.34亿公顷增加到目前的1.95亿公顷,净增近62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由1992年的13.92%增加到20.36%,净增6.44个百分点。国家林业部门表示,今后将继续应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同时地方政府应严格对招商引资企业把好准入关,推动经
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不是发展生态文明,就不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呢?答案当然不是,城里人对农村景致和新鲜空气情有独钟,农村经济的发展尚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农业,让生活节奏较快城里人到农村去当“农民”,体会休闲的乡村生活,带动乡村旅游消费,从而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不仅山要绿起来,人也要富起来!我们既要把祖国建设的富裕,也要把祖国建设的美丽;既要大力发展经济,也要提高生活质量。
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增强全民族生态文明意识的突破口,生态文明观念能否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长期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只重掠夺不注重保护,只讲当前不顾未来,不尊重自然,不爱护生态环境,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威胁。因此,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做好以
下几个方面:
一是调整利益关系,转变发展观念。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按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增强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同感,从而使人们自觉地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大力发展绿色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仅造福一方,还要造福子孙,造福后代。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特别是在广大西部地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一方面,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在维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以往的发展模式强调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战略重点,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工业文明的主要特征,最终导致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走出一条低污染、低能耗和高效率的工业化路子?首先,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创新是关键。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素质和发展能力的关键。其次,要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加快信息化进程,通过结构调整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
环境保护事业获得坚实的经济保障。
三是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只有与生态法制的规范作用相结合,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在解决生态问题时,需要人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以生态道德来规范和约束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切活动。为此,必须制定和实施生态道德规范,同时,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完善生态立法,规范生态执法,严格生态司法。不顾质量和效益,一味地、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总量,短期内会带来经济的繁荣,但是这种牺牲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势必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发展的失衡。因此,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必须创新管理体制,规范环境保护行为,甚至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
体系
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和本质特征,也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
要求。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自然恢复为主”意味着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要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
位。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第三篇:十八大报告解读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大报告解读】生态文明建设 顶层设计的三
大亮点
2012年11月13日 07:4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王景福
[推荐朋友] [打印本稿] [字号 大 中 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注重节约资源,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5年来,举国上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近半数的省份积极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创建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喜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下大力气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很有远见、很有深意的重大战略举措。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选择这样一个宏大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就是针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状况。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明显,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要尽快消除生态环境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转方式、调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制度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应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搞好制度建设。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源头上抓起。在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始终没有突破50%。第二产业消耗了全国70%的能源资源,而重化工又消耗了这70%中的70%。加上一些地方和行业“三高一低”的粗放式生产方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危机。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两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资源节约了,有利于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社会,资源的产出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我们必须节水、节地、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一要改革干部考评制度,坚决摒弃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代之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评标准,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的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要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健全并严格执行资源环境法律法规。三要强化公民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如今,我们已经取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作者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秘书长)(责任编辑:梁靖雪)
第四篇:十八大报告原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本段简介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十八大报告原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编辑本段重要地位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编辑本段重大意义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编辑本段严峻形势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
编辑本段思想理念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我们要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
编辑本段本质特征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
编辑本段政策方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编辑本段途径方式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编辑本段重要目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十八大报告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指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强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编辑本段战略任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八大报告第八部分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一是优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节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保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建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编辑本段根本目的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编辑本段各省情况
山东
2012年,山东财政筹集资金近30亿元,大力支持实施造林绿化、生态能源、资源修复、面源治污和乡村文明五大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筹集资金7.25亿元,在荒山区、风沙区和平原区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奖补和农村中小学校园绿化,全省新增造林面积200万亩以上;对2046万亩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进行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林木良种补贴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150万亩林地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努力提高林木资源质量。
实施生态能源工程。筹集资金2.06亿元,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全省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31万户;在25个县开展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示范县建设,区域化推动农作物秸秆、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支持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着力打造农业生态和农村能源建设的新样板。
实施资源修复工程。筹集资金3.72亿元,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范围由6个县扩大到13个沂蒙革命老区县,支持省级重点风沙区水土保持项目实 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8.5平方公里;启动小清河调水补源工程,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稳步推进湿地公园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逐步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实施面源治污工程。筹集资金2.94亿元,继续在所有农业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扩大土壤有机质提 升补贴范围,指导农民科学用肥,降低施肥不当造成的环境破坏;全面实施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减少动物疫病传播和面源污染;支持开展农产品标准 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减少农业违禁品使用和废弃物随意排放,促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乡村文明工程。筹集资金13.56亿元,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着力推进山丘区找水打井,全省新增解决460万农村居民和40万农村学校师生的 饮水安全问题;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建”方式,扎实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鼓励各地依托资源、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科学实施,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
第五篇:建筑行业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会议已经圆满结束,举国上下掀起一片学习十八大的热潮,沸沸扬扬,红红火火,我们公司党支部也不例外,项目党支部召开了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会议,xx项目全体党员参加了此次会议。通过项目书记刘xx在会上对十八大报告主要内容的讲解,让我对十八大的主体和纲领有了进一步理解。
在接下来几天,我利用下班时间学习了十八大报告的有关内容。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里讲到了十二个大问题。第一是对过去五年成绩和十年工作的基本总结;第二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第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第四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五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六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第七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第八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九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十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第十一是继续促进人类和平和和谐发展的崇高事业;第十二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这十二点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很多方面还要认真学习,其中我重点关注了第八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中讲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这次大会报告提出的新理念。美丽不光是外在的美,不仅仅是城市建设的时尚漂亮,人们的富裕,内在美更重要,人内心的善良正义,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都是内在的。“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也不是美丽中国。”做到内外兼美,才是真美。
而十八大报告的内容中最让我关注的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内容。
作为一名建筑行业单位的员工,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自然是比较上心的。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近年来,由于各种环境问题的日益显著,世界各国对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重视,我国当然也不例外。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思想和政策作为指导,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并不显著,也没有在基层得到很好的开展。但十八大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大会同意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做出阐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通过学习十八大中生态文明方面的内容,使我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更大的信心,也让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抱有更大的期望。我也将继续关注我党今后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并将坚决拥护。
十八大关乎国家的发展,也关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每个人都应该关注。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报告内容,继续谦虚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同时也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