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渊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黄渊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进“五个基本”建设,更好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到2010年下半年,村级集体收入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聚精英、拓市场,创建专业合作社
黄渊村属近郊村,毗邻荆州市开发区,农业生产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前,由于,本村的蔬菜经营模式存在着散、乱、小的问题,农民对市场、销路等信息知之甚少,导致农业发展速度缓慢。
近年来,我们村涌现了一批以周永宏等人为代表的创业致富能手,通过创办绿康蔬菜专业合作社,将蔬菜产业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由种子研发、生产、加工到销售服务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条。2009-2010年,本村通过采取竞标等方式,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将土地承包出去,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最大空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也带动了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预计将在2010年底为村集体净增加2万元收入。
二、搞服务、保生产,增加集体收入
本村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具体服务项目。产前,有村“两委”班子及各小组联络员深入各农户,征求所需的种植品种、种子以及生产资料,采取分门别类到种子、农资、农膜生产厂家和经销部门进行集中订购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方便以及质量保障。同时,与商家协商,按照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销售给农户,从中获得部分差价,增加集体收入。产中,村“两委”将利用现有资源,为各农户提供农药、技术等,帮助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切实为老百姓搞好跟踪服务。产后,村“两委”将及时做好市场调查,引进和联系产品销售商贩到本村直接收货,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同时,可以从中提取中介费增加集体收入。预计到年底,村集体可净增加3-5万元的收入
三、节能耗、创效益,兴办蔬菜加工业
本村的农业产业主要是以蔬菜生产为主,每年产量可在几十万吨以上,但由于市场行情经常波动,在蔬菜生产销售过程中,部分产品出现滞销的现象,很多农户将蔬菜丢置、耕作、浪费,鉴于此情况,村“两委”重点围绕兴办蔬菜加工产业,把弃用的蔬菜实施转化,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
四、建制度、强管理,完善村级财务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二是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明确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凡是关系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如集体土地征占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干部报酬、企业改制、大额举债、大额开支等事项,都必须让群众知道,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第二篇:东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东方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东方村位于三塘铺镇南部,丘陵地貌,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60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60人、358户,共有党员40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人平收入大部分来自务工、经商,村民富裕程度出现两极分化情况。为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健全村级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集体收入
因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农田大量荒废,东方村水利设施便利,并有水溪河贯穿其中,农场农田均为优质水田。为集中整治耕地抛荒问题,并增加集体收入,东方村村支两委经研究提议,成立东方村农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经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农户以农田及现金形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通过购买机械设备,集中购买种子、耕种,将全村近400余亩农田承包耕作到位。另外,将村上闲置水塘进行集中鱼苗放养
三、成立东方村劳务队,解决闲置劳动力
一部分因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力因自身条件有限,就业方面随市场变化,无稳定收入来源。为此,东方村成立了以村支两委成员为首的东方村劳务队,通过争取项目,承包工程,将本村闲置劳动力按各人所长安排务工,这样,既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问题,增加其收入并兼顾家庭,也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第三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提案内容:村级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村容村貌整治、农村社保体系建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功能就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集体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却远落后于私营、个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远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随着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的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部分经济实力薄弱的村集体,已不堪重负,个别村集体不得不采取借、贷 甚至村干部私人垫资的方式,以维持工作的正常开展。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为此建议:
一要政府扶持。一方面对于资源相对贫乏,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村,区、镇两级政府不仅要提高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同时还要在税费的征收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另一方面,对于长期在相对欠发达地区工作的镇、村干部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干部为村集体创业致富的积极与能动性。
二要用好能人。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带头人很重要。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
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
三要加强培训。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政治方面,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村干部的头脑,提高其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的水平,增强他们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政策法律方面,要让村干部全面正确及时地理解和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提高政策水平,增强法律意识,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和运用政策法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经济方面,学习结构调整、市场经济、金融、城建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方面,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使他们树立科学管理是第一位的理念。
四要挖掘优势。采取不同的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立足优势,立足资源、区位,选准路子,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成立服务组织,开发信息经济,建立村级信息网络,积极收集信息,开展有偿服务,寻找与本地种、养植特色相适应的公司或加工企业,形成利益联合体,村里提取相应的服务费用。围绕特色农产品兴办交易市场或流通公司,建成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开展产、购、销一条龙服务,在服务农民中赢利,增加集体收入。
五要借助外力。要争取政策扶持。由公共财政开支的项目,要实事求是核清种类和金额,依据客观、真实和准确的理由积极争取财政给予资金扶持。争取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种植业无偿补助项目,以及国家或省的优惠政策,争取国家无偿资金。要争取外力支持。充分利用区直经济实力强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与村级结成帮扶对子,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则,开展扶持工作。
第四篇:慈化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沮漳河畔富水常流
——远安县花林寺镇慈化村
慈化村位于花林寺镇东部,地势平坦,水源广阔,全村版图面积8.6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00户,常住人口935人,党员38人。村集体水产养殖面积7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50%来自水产业。近年来,该村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依托优质水资源、做活“水文章”,大力发展村级经济。
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优质服务。自全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慈化村确立“创新思路谋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为活动主题,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多次的研究与讨论,决定发掘本村水域面积大、生态环境优、交通便捷的优势,确定“典型示范带动,发展壮大水产业”的工作思路,把水产业作为壮大村级经济的“一号工程”来抓。为了真正将思路变成出路,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部分党员自掏腰包搞规划,将规划好的养鱼池200亩,通过公开承包的方式发包给党员熊智勇等人,并负责联系镇农村公益综合服务中心为承包方作好立体养殖和生态养殖等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同时,村“两委”还积极争取花林寺公路收费站的支持,为该村养殖户提供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过路费、降低运输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确保道路畅通等。
抓住惠农机遇,助推水产业发展。“有了财政贴息的好政策,政府为我办理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增强了我恢复生产的信心,现在又收到贴息资金,增进了我创业创收的决心。”该村1组水产养殖户孙传尧在拿到救灾贴息资金之后,高兴得合不拢嘴。近年来,该村紧抓各项惠农政策,做
好基础建设、服务养殖户、壮大村级经济:一方面,该村在整合低丘岗改造、一事一议等涉农资金,用于完善水、电、路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争取贴息贷款政策的支持,该村积极争取“三万”活动驻村单位县农村合作银行在贷款授信、贴息贷款、贷款利率、贷款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并进村入户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和核灾工作,引导受灾养殖户积极申请贷款,推动该村养殖业的加速发展;另一方面,该村盘活闲置资产,把水库、河滩承包给有能力的大户经营管理,每年可收取承包、服务费用,使得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从而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发展后劲。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一方面,村“两委”班子通过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培训,强化村“两委”班子民主理财意识和发展意识,形成一支乐于奉献,善于干事创业的队伍建设,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健全村级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使得该村“两委”班子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领头雁”,得到了群众认可和好评。
截至目前,仅水产养殖一项,该村就取得了4.7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库2座(200亩),年发包收入4000元;精养鱼池15口(200亩),年发包收入28000元;河滩开发150亩,年发包收入15000元。
第五篇:北寨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发挥区位优势 引 项目 壮大集体经济富群众 ——北寨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材料 北寨村 属移民后靠村,位于官厅湖东岸,距县城27公里,紧邻官厅湖,官康公路从村边穿过,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全 村 现有农户1 57 户,4 21 口人,党员25名,耕地1080亩。截至 2011年底,北寨村集体积累资金达184万元,固定资产115.6万元。其中,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855 元。
一、找准症结,明确思路。多少年来,北寨村 土地贫瘠,种植品种单一,村民靠天吃饭,农民人均收入较低。村级办公场所破旧,办公条件简陋。村 里 都是土路,一到春秋两季 多风天气,到处都是土。夏天一下雨,路就没法走。2006年,新一任党支部班子上任以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和群众代表会,问计于民,寻求致富良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闲散土地资源优势,立足村子 紧邻官厅湖,官康公路从村边穿过,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的优势,村里决定将低产田及荒地进行开发,推向市场,积极招商引资,以项目来带动集体经济增长。
二、立足实际,招商引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北寨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请进来”招商、中介招商、政府协助招商等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