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水价改革实行“差别水价”和“阶梯式水价”政策促进节约用水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价改革实行“差别水价”和“阶梯式水价”
政策促进节约用水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全省各地缺水情况日益严重,地表水不断减少,地下水大幅下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
一、世界水平的二十五分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以“差别水价”和“阶梯式水价”为重点的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一、充分认识水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几年我省水价改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在全省各地开征了城市污水处理费,逐步提高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调整了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的价格水平,部分城市居民用水实行了“阶梯式水价”等,对促进节约用水,减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水价形成机制和水价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终端水价偏低,不利于提高用户节水意识;各类水价比价关系和计征方式不合理,不利于合理配置水资源;污水处理收费不到位,污水处理设施难以维持正常运转;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不能反映我省水资源紧缺状况;水利工程水价仍低于供水成本,致使工程老化失修;没有建立和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等等。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水价改革力度,促进节约用水,保护和优化配置水资源。
二、水价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水价改革的目标:全面征收水资源费,优化供水结构,提高“引黄入晋”工程供水量;工业和农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城市居民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建立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水型社会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
水价改革的原则:调整水价和理顺水价结构,按照不同用户的承受能力,建立多层次的供水价格体系,自备井水价高于城市公共供水和回用水价格,回用水价格高于污水处理成本和低于城市公共供水价格,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用水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关井压采”,调整供水结构,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治污力度,促进污水再生利用;有利于推进企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强化水价对供水单位的成本约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供水成本,发挥价格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加大改革力度,实行以“差别水价”和“阶梯式水价”为重点的水价政策
(一)调整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和标准,运用价格杠杆优化供水结构,遏制超采地下水的行为
1.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460号令)的规定,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对城市公共供水、水利工程供水等征收水资源费。对从事农业生产(不包括经营性林场、苗圃及养殖),以及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及水利工程供水企业直接或间接供居民生活用水取水的,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2.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并大幅度提高擅自超采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要综合考虑我省水资源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逐步使城市供水公共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自备水费高于自来水价格。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地区,应加大水资源费调整力度,以限制地下水过度开采,促进再生水的利用。对超采地下水的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水资源费标准按加一倍以上标准征收。
3.加大水资源费的征缴力度,努力提高征收率。水资源费征收难度大,征收率较低,欠缴、漏缴、甚至拒缴的问题非常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备井的“关井压采”工作。为此,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强化征收手段,制定各项配套办法,各级价格、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联合成立专门的征缴稽查机构,确保水资源费的足额征收。
4.加大水计量的监督管理力度,科学、公平、合理地征收水资源费。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大水计量的监督管理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用于贸易结算的民用小口径计量器具,实行安装前首次检定和周期检定制度,从技术上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维护社会公平。
(二)制定有利于节水的喷灌、滴灌等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政策
农业灌溉用水价格政策的制定,要在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同时,区别地下水和地表水供水水源,认真测算各种灌溉方式的用水量,制定各地农业用水定额,对用水量大的漫灌逐步实行差别水价,对管灌、喷灌、滴灌、渗灌等用水实行优惠的价格政策。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将农业灌溉用水纳入管理范围,合理核定到农户的最终水价,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提高水费管理透明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
(三)对工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
对我省的火力发电、钢铁、纺织、化工、造纸、酿酒、炼焦、洗煤等行业中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企业,或上述行业的企业中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部分,以及高污染企业用水实行“差别水价”,即:在现行水资源费、城市公共供水超定额、超计划用水加价的基础上,限制类企业或企业中限制类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及装备部分加一倍;淘汰类企业或企业中淘汰类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及装备部分加三倍;污染严重的企业在限制类、淘汰类水价的基础上加一倍。
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名单,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提出,省物价局下发执行限制类、淘汰类水价的企业名单。污染严重的企业名单,由省环保局提出,省物价局下发执行污染严重水价的企业名单。
(四)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
“阶梯式水价”是节约城市生活用水的有效手段。“阶梯式水价”计量分为三级:第一级水量基数,根据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原则制定,每人每月不超过3吨,执行基本水价;第二级水量基数,根据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原则制定;第三级水量基数,根据满足特殊用水需要的原则制定。具体用水量基数(按户或按人计量均可)、价格基数以及水价级差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提出意见,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和程序审批。
“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是实施“阶梯式水价”的前提,各地要加快这项工程的改造步伐。工程改造所需费用,由市、县人民政府、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和用水户按照一定比例分担,其中居民用户分担比例不得超过30%。已完成“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改造的居民用户,应当全部实行“阶梯式水价”。
(五)对其他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在定额范围内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超计划部分实行不同水价:超出定额和计划用水不足20%的水量部分,在原标准基础上加一倍征收;超出定额和计划20%及以上、不足40%的,加二倍征收;超出定额和计划40%及以上、不足60%的,加三倍征收;超出定额和计划60%及以上的,加四倍征收,并强行限供或停供。
具体用水定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同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六)大幅度提高高档洗浴、洗车等特殊行业用水价格
高档洗浴、洗车等行业是大量消耗水资源的特种行业,应当执行特殊的行业用水价格政策。各市人民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特种用水行业的范围和用水价格。
太原市特殊行业用水价格由现行的每立方米14元提高到50元以上,其他市、县不得低于30元,以促进特殊行业采用先进节水设备和技术,实现循环用水。
(七)对城市绿化、市政设施等公共设施用水按实际用量和水价收费
在2007年年底前,对城市市政、园林、绿化、消防等公共设施用水按实际用量和水价收费。
(八)制定鼓励使用再生水的价格政策
各市、县应当根据再生水企业的水处理能力、水质状况以及与水质相适应的用途,本着补偿成本、合理盈利、适当低于自来水价格的原则,确定再生水价格,并积极引导工业、洗车、市政设施、城市绿化等行业使用再生水。
同时,应当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尽快制定相关办法,强制部分行业使用再生水,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
(九)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
制定鼓励污水处理的价格政策,以促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费标准由现行的平均每立方米0.33元提高到0.70元左右。
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缴力度,所收的污水处理费要优先保障污水处理企业的正常运营,使污水处理企业能够补偿成本、合理盈利。同时,要尽快制定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处理量与经费挂钩的办法,促进污水处理企业正常运营。
(十)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
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水利工程的运行费用应当区别性质,分类补偿。用于防洪等社会公益性的各种费用开支,应当通过财政和征收的各种水利规费支付;用于供水等经营性的费用开支,应当逐步做到通过价格机制合理补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应当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类用户的承受能力,实行不同的水价政策。水利工程水价应当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以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营、维护,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
(十一)建立对供水企业的成本约束机制
对供水企业实施定期成本监审制度,建立多层次成本约束机制,促进供水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性水耗。在成本约束制度中,要审核确定供水企业的合理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构成;要严格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和《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核定企业人员数量,人均工资标准;要正确划分过度超前建设投资和正常投资成本的分担比例;要正确核定企业有效供水量;要合理核定自用水率和漏失率。通过成本核算,严格控制供水企业产销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增强供水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完善的能力,保障我省经济社会的用水需求。
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保证水价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推进水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同心协力搞好此项工作。价格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研究和综合协调,准确把握水价改革的力度和时机,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改革工作,并加大对水价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建设部门要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行业改革,加强对城市供排水行业及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的监督管理,加大城市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工作力度。水利部门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加强和规范水资源费的征收,积极推进供水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环保部门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做好污水排放的监测和执法监督工作。
(二)做好水价改革与节约用水宣传工作
要大力宣传水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使全省人民充分认识山西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水价改革对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建设“节水山西”、“绿色山西”以及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节水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对节约用水的先进典型要给予表彰,对严重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事件要及时处理并予以曝光。同时,跟踪了解社会动态,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对“差别水价”收入实行专款专用
在价格部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9号令核实成本、核准企业新增合理支出和收益的基础上,对“差别水价”收入由企业设立专项账户,价格、财政、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使用,主要用于供水工程建设、管网和“一户一表”改造等项开支。
(四)科学制订水价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各级价格及有关主管部门,在充分考虑水价改革对社会稳定,特别是对普通群众日常生活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工程供水等不同情况,尽快制定各类水价改革的具体实施细则和各项配套办法。列入价格听证目录的,要严格按程序进行听证,实行科学决策,尤其要执行好对弱势群体的价格优惠政策和各项补贴措施,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确保节水型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七年九月十二日
第二篇:发改委: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 实施阶梯式水价
发改委: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 实施阶
梯式水价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10月14日 14:02 中国经济时报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环境与房地产价格管理处处长倪弘13日表示,目前推进我国水价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充分体现当前我国水资源状况,以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在此基础上,要试行水价成本公开,通过水价调整实施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水价改革。
具体而言,一是综合考虑水资源状况以及各地的承受能力,合理制定各类水资源的征收标准,充分反映不同地区水资源的稀缺程度。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限制地下水过量开采与超量取用水,支持低消耗用水,鼓励中水回用,促进水资源节约,同时兼顾社会承受能力。
二是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全面建设污水处理收费制度。扩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范围,根据污水排放标准与处理内容适时调整污水处理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继续完善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监督机制,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利用。同时,研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补偿问题,制定综合性优惠政策,合理确定征收价格。
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价格管理。随着取水成本的上升以及水质标准要求的提高,无论管网建设还是人力财力都导致供水成本不断上升,目前我国水厂供水亏损面达到40%,这不利于企业发展和水务安全。
因此,当前要深化供水运行机制改革,促进供水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提高供水质量,在降低供水成本的同时实施成本公开。在完善听证制度的基础上,适度调整城市公共供水价格,全面推进工商业同水同价,继续完善非经营性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积极推进抄表到户。
她表示,要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拓展投融资渠道,切实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同时还要考虑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
第三篇:深化水价改革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施意见(定稿)
深化水价改革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施意见
我市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水价改革,防治水污染,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做好水务工作、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加强节约用水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有关节约用水的规
定,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1、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并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今后新、改、扩建项目,先向水务部门报送节水措施方案,经审查同意后,项目主管部门才批准建设,项目完工后,对节水设施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否则供水企业不予供水。
2、大力推广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在批准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水许可时,以生产工艺达到省规定的取水定额要求为标准;对新建居民生活用水、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水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投入使用。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现有非节水型器具改造,对现有居民住宅供水计量设施全部实行户表外移改造,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供水企业和用户承担,对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照“供水计量设施户外设置”的要求进行建设。
3、调整农业结构,建设节水型高效农业。推广抗旱,优质农作物品种,推广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农艺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高效节水农业配套技术,农业用水逐步实行计量管理,总量控制,实行节奖超罚的制度,适时开征农业水资源费,由工程节水向制度节水转变。
4、启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突出抓好水权分配,定额制定、结构调整、计量监测和制度建设,通过用水制度改革,建立与用水指标控制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大力开展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
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1、严格限制自备井的开采和使用。我市已被省政府划定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今后除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确需取水的,不再审批开凿新的自备井,市区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要于2006年底前全部关停;对于公共供水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自备井,安装监控设施,实行定额限量开采,适时关停。
2、贯彻水资源论证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项目取水先期进行水资源论证,论证通过后方能由项目主管部门立项。调整我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切实做到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确保用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使用再生水,微咸水,汛期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优先利用浅层地下水,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综合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善水环境
1、根据《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现有入河排污口进行登记,建立入河排污口管理档案。此后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合理设置。
2、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区、机关事业及商业服务业等再生水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设施,都必须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没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在用大型公建工程,也要完善再生水配套设施。
3、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要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提供资金支持。
4、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要按照“先排水管网、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原则,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在新城区建设时,必须建设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系;对现有城区,要在城市道路建设的改造的同时,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和完善,提高污水收水率。
四、深化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
1、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价格,不仅包括供水合理成本和利润,还要包括户表改造费用、居住区供水管网改造等费用。2005年生活用水价格为3元/立方米(含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下同)。2010年每立方米达到4.5元左右。
2、合理确定非传统水源的供水价格。再生水价格以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原则,结合水质、用途等情况,按城市供水价格的一定比例确定。要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进展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
3、积极推行“阶梯式水价(含水资源费)”电力、钢铁、石油石纺织,造纸、啤酒、酒精七个高耗
水行业,从2006年起实施“定额用水”和“阶梯式水价(水资源费)。”水价分三级。级差为1:2:10。工业用水的第一级含量,按《××省用水定额》确定,第二、三级水量为超出基本水量10(含)和10以上的水量。
五、加强水资源费征管和使用
1、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征收水资源费是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
。全市范围内使用自备井(农村生活和农业用水除外)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水资源费(含南水北调基金)主要用于水资源管理、节约、保护工作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2、加强取水的科学管理工作,全面推动水资源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智能水表等科技含量高的计量设施安装工作,所有自备井都要安装计量设施,实现水资源计量,收费和管理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障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水资源管理、水价改革和节约用水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施难度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保责任到位、政策到位。落实建设项目节水措施“三同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审批、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征收、节水工艺和节水器具的推广都需要有法律、法规做保障。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我市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形成共建节约型社会的合力。
××市人民政府
第四篇:深化水价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如何深化水价改革,加快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节约用水,保障水资源平衡,是当前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课题。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深化水价改革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以节水和合理配臵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我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形成机制。
一、水资源现状及供水体系
(一)我市水资源现状:慈溪地处东南沿海,属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三者并重,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60 立方米,分别为宁波市的三分之
一、浙江省的四分之
一、全国的五分之一。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主要受梅雨和台风的控制,降雨的年际变化较大。同时,我市地下水资源缺乏,又多为咸水和微咸水。更为严重的是,我市水污染问题严重,河网水质恶化,水环境质量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二)我市目前供水体系:我市现有15 座水厂。其中,市自来水总公司所辖有4 座水厂(白沙、鸣山、新城、城西水厂),全部属于国有企业,下设9 个给水站(隶属于镇和街道政府管理), 日供水能力为15 万吨,现有生产、管理从业人员331 人,供水区域面积为293平方公里,用水人口为48.9 万人(常住 人口);市东南部地区有11 座水厂,其中镇政府管理的镇级集体制水企业9 家,股份制制水企业2 家(即师桥自来水厂和逍林自来水厂)。
二、水价改革现状及成效
长期以来,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城市供水一直是实行福利性的低水价,这种不合理的水价严重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有效配臵,同时也加剧了水环境污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市水价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水利工程供水成本基本得到补偿,城市供水价格基本完成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转变,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逐年加大,阶梯式计量水价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已在部分区域试行,节水型水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实践表明,水价改革在水资源配臵、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有所提高。我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沿革基本上与其他城市一致,先后经历了无偿供水、低标准水价、成本水价和商品水价四个阶段。经过多次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有所提高,水管单位的成本得到部分或全部补充。目前,向水库取水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为0.16 元/立方米,向河网取水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为0.11元/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二)自来水供水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过近十年的水价改革,我市供水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市自来水总公司供水范围来看,目前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到户水价分别为3.75元/立方米(含污水处理费0.40 元/立方米)、4.10 元2 /立方米(含污水处理费0.65 元/立方米),与1 999 年的1.50 元/立方米、1.70 元/立方米相比,分别提高了1.40 元/立方米、2.40 元/立方米,提幅分别为93.3 %、141 %。从目前我市11 个镇水厂供水范围来看,居民生活用水到户水价基本在1.90----2.70 元/立方米之间(含污水处理费0.10 元/立方米),工商企业用水到户水价基本在2.80 一3.30 元/立方米之间;根据目前水厂的供水成本,绝大部分镇水厂的供水价格达到了保本微利的水平。
(三)逐步推行差别水价政策。在水价改革中,针对我市水资源紧缺现状,我们始终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臵,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差别水价政策。一是实行分类水价。根据省物价局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居民生活用水、非经营性用水、经营性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基础上,将经营性用水划分为高污染工业用水和一般工商业用水两类。按照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从紧控制、非居民生活用水体现经济利益的原则,对不同类别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政策。二是试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通过对我市2006 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调查,2007 年上半年我市对桥头、龙山、范市水厂供水范围内的已完成一户一表改造的居民生活用水实施了阶梯式计量水价试点。三是逐步推行非居民生活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在探索居民生活用水节水型价格约束机制的同时,对非居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价格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办法。上述价格改革措施的实施,提高了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四)着力开征污水处理收费,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根据省物价局《 关于加快落实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的通知》(浙价商 3 [ 2005]16 号)和省物价局、建设厅、财政厅、环境保护局《 关于进一步加快落实城镇污水处理收费制度的补充通知》(浙价商[2005 ] 149 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已在市自来水总公司及9 个镇级水厂供水范围内的用水户开征污水处理费。根据省物价局浙价商[2005] 16 号的要求,浒山城区的污水处理费平均标准应于2005 年底前调整到不低于每立方米0.80 元。目前,浒山城区污水处理费平均标准已达每立方米0.85 元,超过省物价局规定的低限收费标准。优先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保障了我市污水处理设施的顺利建设。
三、现行水价机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尽管我市水价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目前水价机制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市水价形成机制还不够完善,不利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各类水价比价关系和计征方式不够合理,不利于合理配臵水资源;终端水价仍然偏低,不符合价值规律,不利于提高用户节水意识。
(一)供水价格约束机制不完善。一是市自来水总公司所辖供水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仍实行不区分用水量的计量水价。由于用水多少与用水价格高低没有直接挂钩,造成提价额太低对居民消费水量起不到制约功能,提价太高对中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形成很大压力的局面,难以将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居民用水需求的层次性有机结合起来。二是阶梯式计量水价的基本水量太高。在桥头等镇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中,我局规定的基本水量为每月每户13 立方米。从桥头镇实际执行情况看,2006 年4 一6 月期间,每月每户在13 立方米及以下的为2556 户,4 占91.9 %。由此来看,第一级的用户比例仍然偏高,直接影响到阶梯式计量水价的节水效果。三是差别水价实施范围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我市现行的差别水价主要体现在污水处理费上,因处于试行阶段,污水处理费的差价又较小。而且,至今尚未对高水耗、高能耗企业实行制约性的差别水价政策,不利于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原水价格补偿机制不充分。一是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偏低。近期,我们对我市所属的杜湖等四个水库运行成本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杜湖、上林湖、梅湖、邵吞等水库2005、2006 年平均供水成本分别为0.251 元/立方米、0.285 元/立方米、0.285 元/立方米、0.399元/立方米,加权平均供水成本为0.285 元/立方米。由此可见,我市2004 年制定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明显偏低,其成本难以得到充分补偿。二是原水价格中的水环境保护和整治费用水平太低,只能应付水源地保护区域的日常环境保护,难以满足整治的需要。三是原水价格尚未涵盖水源保护区域因保护生态环境、放弃发展机会的价值补偿,造成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也增加了水资源调度的难度。
(三)供水价格涨价压力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先后实施了姚江应急引水工程和汤浦水库引水工程建设。我市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每年可向汤浦水库取得7200 万立方米水资源,为我市供水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从汤浦水库引水,建设了全长64KM 的输水管道和日供20 万吨的水厂。随着引水等供水工程陆续运行,折旧费用、财务费用等供水成本将呈现急 5 剧上升态势,从而带来超前的涨价压力,给我市疏导水价矛盾增加难度。
(四)管理体制不合理。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我市供水管理体制不甚合理。在供水中,既有中西部地区的市自来水总公司供水,又有东南部地区的独立镇级水厂供水,还有中部地区的股份制企业供水。在市自来水总公司供水区域内,既有总公司直接管理的用水户,又存在相对独立的给水站转供的用水户。由于各供水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不同,造成制水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人员工资福利不同,员工人数相差悬殊,管网漏损率差异较大以及对制水设备、管网的投入不同。而且,水价形成缺乏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我市12 家自来水厂基本上是隶属于建设局或镇政府的国有(集体)垄断企业,即使是股份制水厂,也是由相关镇政府投资共建,供水企业的人事任命和投资计划基本上由政府决定,企业经营运行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到目前为止,政府定价一般以供水企业个别成本为主要依据,水价调整也基本上以解决企业亏损为目的,个别水厂水价调整甚至赶不上供水企业成本上升。这种状况造成了企业缺乏成本控制的内在动力,不利于供水行业健康发展。
四、水价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根据我市水资源短缺实际情况,“十一五”水价改革总体目标:以节水和合理配臵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建立充分体现和应对我市水资源短缺状况的水价机制。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设想是:
----2008 年上半年,适当上调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力争使6 水管单位保本微利。同时,对自备水取水用户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基础上,附加污水处理费。
----在目前桥头、龙山等镇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试点的基础上,对试点方案继续加以完善,到2008 年上半年,市自来水总公司供水范围内和东部有条件的镇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到2010 年,全市所有居民生活用水全部实施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
----争取在2008 年上半年,所有集镇全部开征污水处理费,其中城区污水处理费调整到省规定的1.20 元/立方米。----2008 年上半年,结合市自来水总公司水价调整之际,对中高层住宅和以总表计量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实行趸售水价政策,理顺城市供水企业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争取在2009 年初,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促进再生水资源开发和利用。
通过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水价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使供水单位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良性循环。
为使水价改革能够积极、稳妥、顺利地推进,应当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调整水价与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相结合;二是水价制定与完善价格构成相结合;三是合理利用水资源与防治水污染相结合;四是水务行业良性发展与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相结合;五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与供水单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
五、深化水价改革的对策建议
当前,水价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产 7 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手段,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统筹谋划,进一步深化水价改革工作。
(一)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调整水价标准。水价调整事关政府、供水企业、个人三方利益。在当前的市场价格形势下,按照积极、稳妥、渐进的方针,综合考虑成本变动情况和用户的承受能力,分步调整水价标准。一是逐步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照《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规定,根据当地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和供水成本变动情况,分步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在2 008 年底之前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调整到保本水平,确保水利工程供水正常运行;力争在2010 年底之前达到保本微利水平,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顺利实施。二是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要综合考虑上游水价和供水企业成本变动情况,兼顾用户承受能力,统筹安排,适时适度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力争到2010 年之前将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到保本水平。当前,应当着重研究解决境外引水带来的高成本问题,增加的费用由政府、供水企业和用户共同承担。首先,通过调整水价来解决一部分;其次,自来水作为准公共产品,政府应当对境外引水的部分工程费用予以转移支付,以体现政府对民生的关怀;再次,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减少漏损等有效措施,降低经营成本。三是优先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根据省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浙政发[ 2 007]134 号)和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积极运用价格杠杆促进我省环境保护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7]47号)有关要求,尽快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力争在2010 年底之前将8 县(市)、区以上政府所在地的污水处理费标准调整到保本微利水平,其他区域的污水处理费调整到保本水平,确保水环境保护的需要。
(二)逐步完善节水型价格约束机制。一是加快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在下一次调整水价时,拟在城区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在乡镇推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当地水资源供求情况,合理核定或调整各级水量基数。在确保基本生活用水的同时,适当拉大各级水量间的差价,促进节约用水。二是加大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实施力度。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完善节水管理机构,充实管理机构力量,加大对非居民用户计划用水管理力度,力争在2008 年底之前全面实施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根据浙江省和宁波市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制定我市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加价水费标准按《 宁波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对用水单位实行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的通知》(甬政办发[ 2002] 146 号)有关规定执行。三是积极推行差别水价政策。要合理确定一般工商业与水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工业的污水处理费比价关系,并逐步扩大两者之间的价差。对高能耗、高水耗行业的限制类、淘汰类工业企业,尽快实行差别水价政策,在一般工商业类用水价格基础上,分别提高城市供水价格标准。高能耗、高水耗行业的限制类、淘汰类工业企业名单由当地经济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四是制定季节性水价预案。在干旱时期水资源异常紧缺的情况下,经政府同意,并报价格管理权限部门批准,实行临时性的季节性水价政策,以缓 9 解水资源的季节性矛盾。
(三)逐步健全原水价格构成。当前应当尽快研究完善原水价格构成,逐步体现水资源治理成本和水资源价值因素。一是在原水价格中,应当单独考虑水源地保护区域的整治与保护费用,并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提高水源地保护区域的整治与保护费用标准,以满足水源地保护区域整治与保护的需要。二是逐步使原水价格涵盖水源地保护区域因保护生态环境、放弃发展机会的价值补偿。补偿标准应当根据水源地的区位条件和边际效用、水资源的质量以及水资源开发政策导向等因素合理制定,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专项用于水源地保护区域的补偿性经济补助,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四)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一种水资源优化配臵手段,不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且有助于保护水环境。为此,我们要以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为原则,结合再生水水质、用途等情况,与城市供水价格保持适当差价,鼓励和引导再生水的广泛应用。对再生水用电实行优惠电价,免征污水处理费,并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扶持政策,降低再生水生产和使用成本。同时,可适时制定办法,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强制部分行业使用再生水。另外,要加强宣传力度,推进节水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一水多用,提高用水效率。
(五)建立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体制。世界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是符合水的客观规律,克服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危机,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避免公用基础设施重复、浪费建设的先进管理模式。从行政层面上来说,成立水务10 管理机构,作为政府管理涉水事务的主管部门,对涉水行政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和全面监督;在水务市场经营层面上看,根据市场运作的机制,鼓励、扶植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组建水源建设、供水、污水处理为一体的水务企业。
(六)建立健全水价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 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有关规定,制定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实施办法,健全价格管理制度,完善成本约束机制,促进各相关企业加强企业内部成本核算,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供水成本约束机制,明确人员、工资、材料、能耗等行业标准。在水价构成中,各企业的工资费用按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引水、制水、供水各环节的水损按供水规模分别确定;利润暂按成本利润率计算,在2010 年底之前控制在8 %以内。对城市绿化、市政基础设施等公共设施用水,应当尽快实行计量计价制度。
第五篇:建立科学水价体系,推进水价改革-
建立科学水价体系,推进水价改革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的形势十分严峻,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将日益严重。推进水价改革,简历科学的水价体系,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我国水价改革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例如很多城市通过召开水价听证会对水价进行调整。但在水价改革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应该保持它的公益性的特点,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将水这种公共资源作为谋取垄断利润的工具。但是,面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目前我国的水价标准较低,不能反映水资源的价值和稀缺程度,导致水资源被严重浪费。因此,我国对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科学的水价格体系,做到既不影响人们的基本生活,又能改变因低水价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的现状,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的水价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各地方政府可从实际出发,在统筹考虑流域水资源及用水情况的前提下,按照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原则,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规范水价调整机制。
二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水价体系。目前我国水价总体水平较低,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要从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出发,统筹考虑,在适当调整水价标准的同时,将污水处理费调整到合适水平。同时,要不断细化水价调整的对象,将水资源的收费名目、价格等作更加明确的划分,实现水资源收费的正规化管理。例如在工业用水户实施阶梯水价,并不断将该水价标准推广。
三是要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特别是要保障居民基本用水。水价政策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作为特殊商品,还具有公益性,因此,水价不能超过居民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必须得到保障。因此,提高水资源收费标准,必须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实行区别对待。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完善的水价体系,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