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件信息
2007年3月18日,晋城市城区西上庄苗匠联办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燃烧事故,造成2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56.15万元的严重后果。事故发生后,晋城市城区检察院同步介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省人民检察院和晋城市人民检察院的统一指挥下,以案件质量为基础,快速打击求实效,短短18天内,审结9案23人,其中8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案。及时、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高度统一。具体做法为:
一、同步介入、以快制胜,突出打击实效
在3月21日事故被发现后,根据上级院的指示,城区检察院确立“以快制胜”的指导思想,迅速派员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介入事故调查,并及时收集固定证据。
二、高度重视、一手督办,带动快速办案
“3・18”苗匠联办煤矿特大瓦斯燃烧事故发生后,城区检察院将与“3・18”事故有关的所有案件列为“一把手督办案件”。该院赵贵炉代检察长亲自部署,参与办案全过程。
三、打破建制、三环联动,真正提高效率
为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办结所有案件,城区检察院打破科室限制,实行人员统一调配,构建起“一把手总负责、分管检察长现场指挥、侦、捕、诉三环联动、通力协作”的特殊工作机制,抽调骨干力量组成“3・18”案件专案组,并明确了侦、捕、诉各环节的相应人员。四、四措并举、资源共享,实现事半功倍
一是对几个案件所需要的共性证据一次性取证供各案分别使用;二是对可能出现或某案中已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一次性提醒各案,避免因重复发生而延误案件进程;三是与公安机关随时联系,了解重大责任事故案所涉及到的与玩忽职守犯罪相关联的内容及可以作为辅证的证据,及时提取以备所需;四是及时召开侦、捕、诉联席会,让所有承办人参加,加深其对整个事故大背景的了解,确保所有职务犯罪案件的快速办理。
五、群策群力、五环把关,确保办成铁案
城区检察院充分发挥集团力量,群策群力,确保每个案件都定性准确、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无漏罪漏犯。第一环是在初查时就严格区分一般渎职行为和严重渎职行为,并采取不同处理;第二环是在侦查中按照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对所需证据进行分类;第三环是在审查逮捕和起诉阶段再严格按照犯罪构成,逐一审查证据情况;第四环是提起公诉后认真准备出庭预案;第五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即检委会把关。通过以上措施,晋城市城区检察院创造了建院以来自侦案件办理时间最短、案件质量最高、社会效果最好的纪录,为今后提高案件质量和办案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
第二篇:案件信息确认报告
案件信息确认报告
确认报告号:XX年XX期
签发人: 单位名称(盖章)
—————————————————————————
(案件信息应含以下内容:
一、公司名称、案发时间及案情概况。
二、涉及人员及情况。
三、涉案金额及风险情况。
四、已经或可能造成的影响。
五、本机构或公安司法机关已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据此情况,我单位认为此事件已构成案件,特此报告进行案件信息确认。承办部门:
主办人: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第三篇:崇阳县人民法院案件信息录入规则
崇阳县人民法院案件信息录入规则
讨论稿
为了规范案件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我院案件信息录入工作的长效管理,确保信息录入及时、准确、完整,真正实现案件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一章 基本要求
第一条 网上案件信息应按照案件流程的信息录入要求及时、准确、完整的录入,要与案件的实际运行同步进行。
第二条 案件信息录入按照层级管理的要求,严格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严禁越权操作。将账号借给他人(包括内勤、书记员)使用,系统视为责任人自行使用,有关责任自行承担。
第三条 各业务庭室根据工作职能承担相应的信息录入任务。立案庭负责立案信息的录入,审判庭、执行局负责立案后案件信息的录入。
第四条 派出法庭的案件信息由法庭自行录入。
第五条 立案、结案、审限等关系审判效率的信息一经录入不得变更。
第六条 审判庭对案件上诉情况进行信息录入后,方可将上诉案卷转交立案庭,否则立案庭不予接收移送。
第七条 案件信息录入人员对所录入信息要认真核实,及时纠正错误,确保案件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第二章 信息分类
第八条 立案庭录入案件起诉基本信息(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基本信息类、立案案由类、附加信息类)、诉讼费信息(立案标的、缓减免情况登记、诉讼费缴纳情况),诉前保全等信息应当录入。
第九条 审判庭审判员负责录入案件信息项目:
(1)补正完善立案信息。立案庭误填或漏填的应补填,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有变化的应进行修改,追加当事人的应当及时进行信息录入。
(2)审理流程信息,包括审判庭组成人员、管辖异议、诉讼保全、审限管理等信息。
(3)结案基本信息,包括结案案由、标的、方式及当庭、缺席判决情况。
(4)生成相关法律文书,包括各类裁定书、通知书、判决书、调解书等。调解和好、即时结清等未制作调解书的案件,应当在调解书模板中粘贴调解协议。
(5)审理中发生的诉讼费信息,指诉讼过程中补交的诉讼费、反诉费、诉讼保全费及其减免缓情况。立案庭已收取的不能再次填写。
第十条 要求审判人员录入的信息必须由审判人员录入,书记员不得代替操作。
第十一条 审判庭书记员负责案件信息录入项目:
送达、开庭、宣判、结案、上诉、二审结果、文书生效等流程信息,粘贴开庭笔录。
第十二条 执行庭执行人员负责案件信息录入项目:补正完善立案信息、案件执行信息、结案基本信息、案件执限管理信息、生成制作相关法律文书(执行笔录、执行通知书、裁定书、决定书、债权凭证等)。
第十三条 执结案件以输入诉讼费用正式票据号作为收回执行费依据。
第十四条 派出法庭每周到立案庭进行信息录入,并于每月15日前将当月案件信息登记完毕。
第十五条 审监庭再审案件、民二庭审查破产程序、立案庭所办督促程序及公示催告程序案件等,均分别按照刑事、民商、行政案件的要求填报。
第十六条 庭长工作:每日登录“庭长办案系统”,核对新收案件与纸质卷宗是否一致,并负责分案,对不属于本庭负责审理的案件,报分管院长决定是否进行退案。
根据授权确定案件适用程序、指定合议庭成员、撤销法庭预定。
根据授权审批法律文书,审批后转分管院长批准签发。
第十七条 分管院长工作:每日登陆“领导决策辅助分析系统”,对分管庭(局)的以下报批事项进行审查、批准。
(1)批准退案、变更承办人、延长审限;(2)批准结案;
(3)批准其它根据授权应当审批的事项。
第十八条 各业务庭设统计员一名,负责庭(局)内案件信息录入的监督检查,各统计员每月将本庭(局)生成的报表与实际收结案信息仔细核对,保证数据的准确、一致。发现问题及时向庭长报告,并督促和协助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必要时请求网络管理员帮助。
第十九条 档案管理员工作:档案管理员应登录“案件归档”系统对各庭室待归档的案件明细进行核对,完成案件归档。待归档的案件必须是已经过评查的案件,否则不予归档。
第三章 监督
第二十条 网络管理员对各庭(局)的案件录入情况实行总体监控和检查,内容包括:信息录入是否及时、准确、完整,结案是否超审限以及各审理阶段是否超限。
第二十一条 对于不属于影响审判效率的错误操作确需变更的,应由承办人填写《信息更改审批表》,经分管院长同意后,交由 网络管理员进行更改。
第二十二条 网络管理员对案件流程操作有指导和监督的义务。第二十三条 网络管理员要切实履行职责,不得滥用权力。第二十四条 研究室对电子卷宗按照以上规定进行抽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按月通报,并限期整改。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则由审管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实施细则
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开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食品药品案件信息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是指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食品(含食品添加剂)、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案件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相关信息。
第四条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准确、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协调机制。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涉及其他机关的,应当与有关机关进行协商、确认,保证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准确一致。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全国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第七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公开本部门查办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组织制定本部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建立信息公开协调机制;
(二)负责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的内部审核和信息发布、信息维护工作;
(三)监督、指导和考核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
第八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难以确定是否涉及商业秘密,是否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及虽然涉及商业秘密但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进行研判,研判意见可以作为信息公开的参考依据。
第三章案件信息公开
第九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适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向社会主动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
第十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向社会主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罚决定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行政处罚案件名称、处罚决定书文号;
(二)被处罚的自然人姓名、被处罚的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编号)、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
(三)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主要事实;
(四)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五)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名称和日期。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不予公开:
(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
(二)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公开的信息。
对涉及商业秘密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的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可以主动公开,并应当将公开理由告知权利人。
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不予公开的,须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十二条主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时,应该隐去以下信息:
(一)自然人的肖像、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通信方式、出生日期、银行账号、健康状况、财产状况等个人隐私信息;
(二)本细则第十条第(二)项规定以外的自然人姓名;
(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银行账号;
(四)未成年人的姓名等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信息;
(五)产品的生产配方、工艺流程、购销价格及客户名称等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隐去的涉及个人隐私等信息。
第十三条对可能涉及国家秘密的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等规定进行审查,必要时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审查确定。
第十四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书。因特殊情形需要延长期限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至20个工作日。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移送司法机关的,应当与司法机关协商,决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的时间。
第十五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本部门政府网站设立专栏或者同级政府网站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可以同时以公告栏、新闻发布会、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查询的方式公开。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途径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期限一般为5年。法律法规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办理。
申请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含有以下内容的,应当不予公开:
(一)本细则第十一条规定的内容;
(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信息以及处于调查、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公开的信息。
申请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含本细则第十二条规定的内容的,应当隐去相关信息后公开。
第十八条自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变更或者撤销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已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予以更新或者撤除。
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期限已届满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届满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已公开的信息撤除。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其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不准确的,应当及时更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不准确的,可以以书面形式申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更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更正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处理,并将结果告知申请人。
第四章监督考核
第十九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上级食品药品监管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把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列入食品药品综合考评体系中,每年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按照考核要求进行通报。
第二十一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或者通报地方政府;情节严重的,可以建议地方政府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存在弄虚作假、故意重大遗漏的;
(二)在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过程中违反规定收取费用或者牟取利益的。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细则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细则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本细则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市工商信息通报、案件移交制度
扶余县工商局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
信息通报制度
为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关于做好将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评工作的意见》(综治办[2010]44号)、《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松原市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的意见》(松政办发﹝2010﹞25号)、《扶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扶余县人民政府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扶政办明﹝2010﹞44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主要职责
(一)对县局决定的事项进行任务分解,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并将落实情况定期向县局报告,同时抄告本级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每半年向本级联席会议、上级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一次本行政区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内容包括:本地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总体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对策和建议等。报告时间为每年7月15日前和下年1月15日前。
(三)要每月将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各地、各部门工作经验、存在问题报上级局。
二、具体要求
(一)要每月定期将本部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本级政府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内容包括:当月本地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开展情况,接受投诉、举报、上级批转督办件及处理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的工作成效、存在的问题等。报告时间为下月15日前。
(二)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信箱等多种方式,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收集、整理、通报有关信息。
(三)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联系,开展宣传教育,发布提示、警示,营造全社会共同打击无证无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信息共享、密切协作的原则。对无证无照经营进行查处时,发现涉及其他职能部门监管职责范围的违法行为,自发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涉嫌违法事项抄告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自收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抄告单位反馈受理情况;20个工作日内,向抄告单位反馈查处情况。
扶余县工商局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
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制度
一、本局及下属分局在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中,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标准的案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要求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严禁以罚代刑。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案人员在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涉及的金额、违法行为的情节、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立即书面报告,报经办案机构和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审核签署意见后,呈报局长或分管局长。
办案机构和法制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当自接到书面报告之日起2日内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分管局长应当自接到书面报告之日起2日内进行审定,并签署意见;局长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书面报告之日起3日内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三、局长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批准移送的,办案机构在24小时内填写《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决定不移送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
四、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将《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连同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涉案物品清单及其他
涉嫌犯罪的材料一并移交公安机关,接受移送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的回执上签字。《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副本送同级人民检察院一份。
五、对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移送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将涉案物品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理交接手续。
六、对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案件,移送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为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自接到不予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请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复议,也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七、对公安机关最终决定不予立案的案件和公安机关依照《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移送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案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作出处理。
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依法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不移送、以行政处罚代替移送、或者不按规定移送的,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徇私枉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