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合集)

时间:2019-05-14 04:2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

第一篇:XX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

XX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

www.xiexiebang.com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1]

摘要: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主要是学习古代记叙散文,本单元所选的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第二单元主要包括《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课文。...【编者按】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主要是学习古代记叙散文,本单元所选的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学习本单元需要注意反复朗读,细心体会。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通假字】、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一词多义】

、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

(4)动刀甚微(轻微)

(5)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3、辞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

(3)《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4、鄙

(1)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3)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4)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

【古今词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词类活用】

、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2、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3、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4、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

5、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6、意动用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2、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敢以(之)烦执事

3、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文言实词、虚词】

、而

(1)夜缒而出(而,修饰连词)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而、顺承连词)

(3)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顺承),(4)朝济而夕设版焉(而,表转折,连词)

2、以

(1)敢以(之)烦执事(以、介词、用、拿)

(2)越国以鄙远(以、表顺承连词)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

3、之

(1)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的标志)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

(4)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

4、焉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不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为什么)

【重点句翻译】、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2、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3、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

4、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图,考虑,图谋。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6、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9、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

【文学知识】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5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烛之武,郑国大夫。

5荆轲刺秦王

【课文简介】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抒发了对荆轲的赞美。

【通假字】、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2、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yuè,喜欢,高兴)

3、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4、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xiànɡ),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n。

9、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一词多义】、见

(1)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2)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

2、诚

(1)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3、顾

(1)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

(2)顾笑武阳:回头

(3)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

4、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2)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3)为变徵之声:发出

5、说

(1)说尽心中无限事(讲述,谈说)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

(3)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4)秦王必说见臣(喜欢,高兴)

(5)《师说》(古代一种文体)

(6)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古今词义】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故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0、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词类活用】、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左右既前(同上。)

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7、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8、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9、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0、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3、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特殊句式】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3、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3、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往)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5、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倒装句

(1)常痛于骨髓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文言实词、虚词】

、发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

(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3)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

(1)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

(3)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

(4)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5)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6)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7)故人具鸡黍老,旧

3、诚

(1)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4、度

(1)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

(2)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5、顾

(1)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2)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6.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2)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3)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4)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6)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7.而

(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重点句翻译】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3)人不敢与忤视

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文学知识】

、战国策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填人名)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是一部(填体裁)史书。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载了各国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2、背景材料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侍奉……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鸿门宴

【课文简介】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项羽和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本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代鸿门宴的由来;第二部分是写鸿门宴上的斗争;第三部分是叙述鸿门宴后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壁而范增破斗;刘邦至军诛杀曹无伤。作者通过这次宴会的全过程,生动的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应攻伐而有“妇人之仁”。

【通假字】

.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一词多义】

、为

(1)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4)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5)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6)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7)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2、故

(1)故听之连词,所以)

(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3、辞

(1)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2)未辞也(告辞,辞别)

(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4、幸

(1)妇女无所幸(宠幸)

(2)故幸来告良(幸而)

【古今词义】、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词类活用】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2、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如彘肩上

3、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4、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5、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文言实词、虚词】

.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若若入前为寿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讵能若是乎

7.然沛公默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不然,籍何以至此

8.于向,对:贪于财货

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

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

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处理对付:为之奈何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1.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2.且将:若属皆且为所虏

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况且:且焉置土石?

【固定结构】

无所: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有用来……的。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表反问。如“何辞为?”

【重点句翻译】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刘邦)现在进了关,没有掠取财物,没有宠幸妇女,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这个时候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从(刘邦)一起死。”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5.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6.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全部报告给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鱼肉,为什么告辞呢?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文学知识】

、时代背景

楚汉之争简介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与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司马迁简介(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人(现在陕西韩城南)。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监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大江遍及南北。初任郎中,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公元前104年,曾与唐度、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制定“太初历”。

约在公元前103年,开始撰写《史记》,其时因替李广孙大将军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太史公书》,即《史记》。

2、《史记》简介

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共130篇,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篇,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共526500字。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鸿门宴人物注释

(1)范增(前277一前204)项羽谋士.居鄛(今安徽桐城南)人。秦末农民战争时,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属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他曾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而离去,途中病死。

(2)张良(?一前186)汉初大臣。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王未中。传说他逃亡至下那(今江苏唯宁北)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任韩司徒。后韩王成为项羽所杀,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

4、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

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5、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秋毫无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责备小的过错。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让:责备。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XX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

XX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

www.xiexiebang.com 第一单元现代诗新[1]

摘要: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主要选择了现代新诗的学习,包括《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三首现代新诗。

【编者按】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将与以往有所不同。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共5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内容分为: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著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阅读欣赏”是教材的主体,可分为4个单元,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目前,对高中语文必修部分的基础知识的总结,可分为: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写人记事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七个部分。

沁园春长沙

【课文简介】

《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字音】

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î)挥斥方遒(qiú)

漫(màn)江携(xiã)来浪遏(â)飞舟

【多音字】

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汗水可汗遒劲劲头

【相近字】

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

【字词解释】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

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粪土:把„视为粪土,意动用法。

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近义词辨析】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寥廓:(天空)高远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

新诗: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佳句欣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

【课文简介】

《雨巷》是戴望舒的一首象征诗,表现了五四运动中激昂飞腾的理想同大革命失败的现实脱节的悲剧感,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将大革命失败时的那份忧郁浪漫化,诗中描写的一切,悠长寂寥的雨巷,彳亍丁香一样的姑娘都可在现实中找到其象征意义。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诗歌记载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字音】

彷(páng)徨寂寥(liáo)彳亍(chìchù)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

青荇(xǐng)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斑斓(lán)笙(shēng)箫

【多音字】

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

【相近字】

彷徨惶然惋惜哀婉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

颓圮祭祀杞人忧天

【字词解释】

彳亍:走走停停的样子。

太息:叹息。

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青荇: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根生长在水底。

【近义词辨析】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徜徉: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文学常识】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诗人。著作有《戴望舒诗全编》。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康桥,现在译作“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这里留学。著作有《徐志摩诗全编》

新月派诗人:新月派是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3大堰河——我的保姆

【课文简介】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艾青诗选》,是一首叙事性很强的抒情长诗,塑造了大堰河这一特定的形象,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字音】

困箕(jī)青苔(tái)荆棘(jí)火钵(bō)忸(niǔ)怩麦糟(zāo)炖(dùn)肉

凌侮(wǔ)叱(chì)骂

【多音字】

瓦菲菲薄泥巴拘泥漂泊湖泊青苔舌苔

【相近字】

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

【字词解释】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分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冬米:即糯米,也叫江米。

典押:典和当。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天伦叙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近义词辨析】

养育:抚养和教育。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人教版)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

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1]

4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一词多义】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2、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敢以(之)烦执事

3、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文言实词、虚词】

1、而

(1)夜缒而出(而,修饰连词)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深奥,微妙)(轻微)

(5)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3)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3、辞

(1)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言辞,词句)兮辞》(一种文体)

4、鄙

(1)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3)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4)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

【古今词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

今义:妻子。

【词类活用】

1、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2、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3、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4、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

5、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6、意动用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界)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而、顺承连词)4)动刀甚微

(3)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顺承),(4)朝济而夕设版焉(而,表转折,连词)

2、以

(1)敢以(之)烦执事(以、介词、用、拿)

(2)越国以鄙远(以、表顺承连词)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

3、之

(1)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的标志)(3)《归去来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

(4)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

4、焉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不译)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为什么)

【重点句翻译】

1、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2、共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3、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指晋国)增加土地呢?

4、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图,考虑,图谋。

5、朝济而夕设版焉: 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6、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以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是到不了这个地步的。

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他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9、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

【文学知识】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5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5荆轲刺秦王

【课文简介】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王》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抒发了对荆轲的赞美。

【通假字】

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2、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yuè,喜欢,高兴)

3、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4、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n。

9、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0、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一词多义】

1、见

(1)见陵之耻:被(表被动)

(2)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召见

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

0、秦王购之金千斤

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3、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4、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5、左右既前(同上。)

8、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xiànɡ),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2、诚

(1)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

(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实在3、顾

(1)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

(2)顾笑武阳:回头

(3)将军宜枉驾顾之:回来

4、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表被动)

(2)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3)为变徵之声:发出

5、说

(1)说尽心中无限事(讲述,谈说)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3)范增说项羽 曰(劝说,说服)

(4)秦王必说见臣(喜欢,高兴)

(5)《师说》(古代一种文体)

(6)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古今词义】

1、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故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

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

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6、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

7、使以闻大王(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8、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

9、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10、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1、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12、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

13、乃欲以生劫之(形容词作状语,活着。)【特殊句式】

1、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

3、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3、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2)欲与(之)俱(往)(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5、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倒装句(1)常痛于骨髓(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文言实词、虚词】

1、发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打开(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3)发尽上指冠头发

2、故

(1)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3)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4)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5)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

(6)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7)故人具鸡黍老,旧

3、诚

(1)诚能得樊将军首如果真的(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的确,确实

4、度

(1)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计

(2)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

5、顾

(1)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2)荆轲顾笑武阳回头

(3)大行不顾细谨顾忌,考虑

6.为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

(2)为之奈何对付,处理

(3)乃为装遣荆轲准备

(4)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

(5)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为

(6)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发出

7.而

来,而为留待因而,表因果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折

(4)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

(5)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重点句翻译】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子啊!

(3)人不敢与忤视

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4)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文学知识】

1、战国策 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6鸿门宴

【课文简介】

《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项羽和刘邦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本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交代鸿门宴的由来;第二部分是写鸿门宴上的斗争;第三部分是叙述鸿门宴后余事,包括刘邦逃席,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壁而范增破斗;刘邦至军诛杀曹无伤。作者通过这次宴会的全过程,生动的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应攻伐而有“妇人之仁”。

【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一词多义】

(1)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2)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3)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4)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5)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6)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7)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1)故听之连词,所以)

(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2)其人居远未

8.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

1、为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又称《国策》,12、故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填人名)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

(2)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订的,是一部(填体裁)史书。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3)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

13、辞

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载了各国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

(1)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2)未辞也(告辞,辞别)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原书没有

(3)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2、背景材料

14、幸

(1)妇女无所幸(宠幸)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2)故幸来告良(幸而)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

【古今词义】 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使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悉反诸侯之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

古义:意外的变故。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

今义:副词,很。的。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侍奉„„以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3、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4、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5、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2、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如彘肩上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2)沛公欲王于关中。(3)具告之以事。(4)良曰:“长于臣。”(5)得复见将军于此。【文言实词、虚词】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5.去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6.若若入前为寿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讵能若是乎

7.然沛公默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不然,籍何以至此 8.于向,对:贪于财货 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于此。9.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 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处理对付:为之奈何 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 11.之

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12.且

将:若属皆且为所虏

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况且:且焉置土石?

【固定结构】

无所: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大江遍及南北。初任郎中,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公元前104年,曾与唐度、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制定“太初历”。

约在公元前103年,开始撰写《史记》,其时因替李广孙大将军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入狱遭宫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太史公书》,即《史记》。

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

12、《史记》简介

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有用来„„的。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表反问。如“何辞为?”

【重点句翻译】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在小处。

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共130篇,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篇,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共526500字。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

13、鸿门宴人物注释

(刘邦)现在进了关,没有掠取财物,没有宠幸妇女,这说明他的志向不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

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张良这个时候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

(1)范增(前277一前204)项羽谋士.居鄛(今安徽桐城南)人。秦末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农民战争时,劝项梁立楚王族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巨鹿,楚怀王派宋义、项从(刘邦)一起死。” 3.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属项羽,为其主要谋士,被尊为亚父。他曾劝项羽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其权力,他忿而离去,途中病死。良曰:“长于臣。”

(2)张良(?一前186)汉初大臣。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人。祖与父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等五世之相.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王未中。传说他逃亡至下那(今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江苏唯宁北)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任韩司徒。后韩王成为项羽所杀,复归刘邦,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

5.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为所虏。

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14、古代“座次”问题: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

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6.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左”

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3)室内:西为宾、长、贵;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全部报告给项羽,趁机说:

东为主、幼、贱。

“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左为贵,右为轻。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是菜刀

西——北——南——东 和砧板,我们正是鱼肉,为什么告辞呢?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文学知识】

1、时代背景

楚汉之争简介

5、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秋毫无犯:秋毫,秋天鸟兽新长的毛;原指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以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主身份召开戏西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刘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与项羽抗

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在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项羽突围至乌江自刎。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有大礼节的人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不责备小的过错。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让:责备。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争”的序幕。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

司马迁简介(前145---前90)。字子长,夏阳人(现在陕西韩城南)。西 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

刑,后发奋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监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可用作作文素材)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精品学习网编辑了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第1节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 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

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身修养。

(5)忘记与铭记——《短新闻两篇》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 所遭受的灾难在另一个国度也同样上演着。纳粹在西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惨剧。走进奥斯维辛,我们会用明亮的双眸审视纳粹德国的“杰作”,用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该忘记的一定要忘记,不该忘记的要铭记在心。(6)弱势与强暴——《包身工》

60年前,在上海,有一群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女孩被人骗到上海日本纱厂当女工,从此阳光永远和她们绝缘,陪伴她们的是无尽的黑夜与屈辱。到了现代社会,虽然包身工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同样的管理工人的手段还在个别地方零星存在着。我们常常用“现代包身工”来指代这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工人。生活总是这样,总有一些污秽妨碍我们对鲜花的赞美。大家不必灰心失望,只要正义在我心,生活将永远阳光灿烂。第二节

(1)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 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亦可从“人生的智慧”角度运用此素材:

有智慧的人,是成功的人。他虽然也会遇到困难和矛盾,但是他可以利用智慧化解矛盾。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我们的追求和向往。智慧的人不是孤单的,是需要互助的。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各自还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智慧,我给你一个智慧,我们彼此就赢得了双倍的智慧。班固曰:“智者,智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世,见微者也。”意思是所谓智慧就是知道一切,对听到的事有独到见解,能从一件小事推知大的道理。曾国藩说:“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变成愚诈。”意思是说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因为有了智慧没有翅膀的人类飞得更高。(2)忠义的力量——《荆轲刺秦王》

何谓忠义?忠就是对自己上级的真诚,忠心就是对自己的主子忠心。古代比如对皇帝是叫忠心,因为皇帝是天下共主。现在比如说对国家、对自己公司都叫忠心。岳飞的“还我山河”是一种忠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忠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忠义。陆游说:“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忠义”是个好东西,也脆弱于它是个好东西——它像凯歌一样振奋人心,可以激发出人心底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抗击一切东西。所以这最单纯、最原始、最“直”的忠义如果遇到迂回的 利用就是残忍,就是消亡……

亦可从“义”“勇”“责任”等角度运用此素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大义凛然,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这则素材可用于“生命的价值”“正义”“勇气”“顺应潮流”“责任”等相关的作文中,由于材料感情强烈,运用时既可正面赞颂荆轲的“义”“勇”,也可以论证人应顺应历史的潮流,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等。

(3)性格的重要性——《鸿门宴》

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人们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刘邦、项羽的两种极端性格,决定了成功和悲惨的两种不同命运。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骨秉直而落了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丧失骨格的人曲意奉迎而鸡犬升天!历史给了“性格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传说是虚幻的,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需要切实的努力。

现在是不是感觉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的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可用作作文素材)

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精品学习网编辑了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欢迎参考!第1节

(1)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

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2)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

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3)优美与诗意——《囚绿记》

“绿”是无法被囚禁的,优美与诗意同样如此。对于“优美”与“诗意”的理解是不是只有优美的生活环境、美好的人际关系、自由放飞的心灵呢?其实不尽然!对事业、学业的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追求本身就具有优美的诗意。所以,不管是欢乐还是痛苦,不管是成功还是 失意,都可以是有诗意的,生活都可以是优美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关键是我们要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个过程,这样,我们就能获得优美而诗意的生活。

(4)跨越与提高——《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胡适先生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跨越与提高。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诞生的那一刻起,上天注定我们一生坎坎坷坷,有一条曲折漫长的成长之路。而我们,注定要微笑地面对那一次次的考验,选择逃避,便是死路一条。跨越门槛,一次的失足,两次的绊倒,三次的望而却步,我们在成功面前徘徊,在黑暗中摸索着通往成功的大门。终于,我们走了进去,回头望望,跨越门槛之路只有一步之遥。那一步,叫做勇气。

(5)梦想与追求——《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用他的人格,用他的精神,用他的生命,在感召和激励着众多的黑人兄弟去为自由、公正、平等而战。整个演讲词,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与不屈的精神。更有意义的是他的精神在不断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着自己的理想不懈努力,奋勇拼搏。愿同学们也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早日成材,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第2节

(1)坚贞与反抗——《诗经·氓》、《孔雀东南飞(并序)》

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娶,又到遭受虐 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的感悟。人自然是智者,是哲人,是老师,留心观察大自然,你会满载而归,猛然顿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自然与人生;意志与目标;治学态度;人生感悟。的痛苦与悲哀,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的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的无可奈何,但她对爱情与婚姻的忠贞又表现了坚决的抗议和“不思其反”的决心。应是人性纯美的最早体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2)追求与坚守——《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3)追求与本真——《短歌行》

短歌不短,意蕴深长。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 情。

(4)离苦与乡愁——《采薇》、《涉江采芙蓉》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5)生与死——《兰亭集序》

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本文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的,人的生命到了尽头都是要死的。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文笔洗练,文风纯正,发人深醒,令人回味。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生与死;人生意义;自然与心灵;生活态度。(6)悲伤与旷达——《赤壁赋》 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7)自然与人生——《游褒禅山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了“学者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中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第五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三一轮巩固——必修一第二单元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班级:姓名: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实词】

1、贰

①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2、鄙(边 境 界 封 疆 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 “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许,左右)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何许人,何处人)

4、阙

①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②què 城楼城阙。③quē 侵损,削减。(本文:阙秦)④quē 通“缺”

5、微

①没有(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 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

6、敝

①坏,破旧。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敝帚自珍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使„„疲敝

【重点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却,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哪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何,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何,哪里)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此,代佚之狐的建议(烛之武)许之——代词,这件事 不患人不之知——代词,他

②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做全句的主语 邻之厚,(乃)君之薄也——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一作主语,一作宾语,省略判断词谓语“乃”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无义 莲之爱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太子及宾客知此事者——“者”与“之”都是定语后置标志 ⑥公子驾车之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君(到,前往 ⑦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词类活用】

①晋军(于)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同下文“秦军”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增强实力,削弱实力 ④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 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名词作状语;封,名词作动词,疆界。【通假字】

①今老已,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②共其乏困共通供,提供,供给 ③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④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智慧,明智 【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④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主人)【文言句式】

①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③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④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⑤(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 ⑥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

⑦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 ⑧(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⑨子亦有(何)不利焉 省略句

《荆轲刺秦王》

【重点虚词】 〖因〗

①趁机: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②趁机:不如因善遇之。

③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④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⑤趁机:沛公如厕,因招樊哙出 ⑥顺着,凭借: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⑦沿袭、继承:蒙故业,因遗策 ⑧借助,依仗:因人之力而弊之

⑨根据,依据:因人施教

⑩又„引导,通过:因宾客至相如门 〖乃〗

①于是:乃遂私见樊於期。乃遂收樊於期之首,②才:臣乃得以报太子。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就、于是:乃请荆卿曰樊於期乃前曰。乃为装遣荆轲。④至:乃今得闻教。⑤竟然:而乃以手共搏之 ⑥你的:家祭无忘告乃翁 ⑦乃尔:这样 〖为〗

①替: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成为:皆为龙虎,成五采。

③替、做,谋划:谁为大王为此计。

④敬酒,祝: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⑤对,对付:君王为人不忍 ⑥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⑦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疑问语气词,呢,何辞为? ⑨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⑩作为,当作:军中无以为乐。

【通假字】

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 ②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

③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双手托着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惊

⑤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⑥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⑦秦武阳奉地图函奉通捧 ⑧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

⑨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露出 ⑩秦武阳色变振恐振通震(11)乃朝服,设九宾宾通傧,傧相

【古今异义】

①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痛哭流泪今义:流鼻涕

②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今义:货币与物品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窘困无出路今义:贫穷困难 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用力掷今义:用手提起 ⑤进兵北略地古义:抢夺,夺取今义:简略,有一点

⑥顾计不知所出耳古义:但是,只是今义:看守,照顾

⑦愿足下更虑之古义:重新,改变今义:时间单位,更加

⑧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露出一只手臂今义:袒护一方 ⑨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卫士今义:中医

⑩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原谅今义:假托,托词

【词类活用】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作状,用匣子 ② 又前而为歌曰前——名作动,上前 ③ 乃朝服,设九宾 朝服——名作动,穿上朝服

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形容词意动,认为„迟 ⑤ 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使„知道,禀告 ⑥ 箕踞以骂曰 箕——名作状,像畚箕一样

⑦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动作名,信物 ⑧ 皆白衣冠以送之 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4、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5、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6、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7、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8、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鸿门宴》

【通假字】

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

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3.要─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座,座位:置之坐上。因击沛公鱼坐 8.不—否,不者,若属将为所虏【成语】

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古今异义词】

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5.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多义】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且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胜尽:刑人如恐不胜 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

6.之到: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11.间抄小路:道芷阳间行

暗中: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不可不语(告诉,动词)。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刑(处罚,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2.形容词用如动词〗

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3.使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让„„称王,使动)。臣活之(使„„活,使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意即带领,使动)交戟之卫士欲止(使„„止,使动)不内。〖4.名词作状语〗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何为─ 为何)

大王来何操?(何操─ 操何)沛公安在?(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亚父者,范增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将军战(省略“于”)河北 加彘肩(省略“于其”)【偏义复词】

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固定句式】

孰与:与„„相比,谁„„?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 为„„所:被„„,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 【古代的礼节】

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是最隆重的礼节。

2、跪:

下载XX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新课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5则范文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 古代抒情散文 文章摘要: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包含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范文大全]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第一单元qìn(沁)园春 分mì(泌) màn(漫)江 màn(谩)骂 百gě(舸) 寥kuò(......

    历史必修一 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5篇)

    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第一节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一列强侵华的原因(课本P24)【重点】 1、西方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五篇模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古代:西欧) 自查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特点、评价? 罗马法的形成发展历程、评价? 希腊的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 ①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 (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

    新课标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合集五篇)

    人的威严蕴藏在知识之中,因此,人有许多君主的金银无法买到,君主的武力不可征服内在的东西。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政治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