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关于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元宝山街道工委书记 白书强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现就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模糊。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权利下放等原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职能超载、负担较重。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能与社区重复,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和服务居民的职能,由于缺少完成任务的职权、条件和经费,造成了街道权责不统一,看得见、管不了现象突出。
二是社区行政化现象明显。区职能部门过多地向街道下达工作任务,街道只能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导致社区偏重行政职能,使社区成为了各部门的综合“下设机构”,无限小的权力承担着无限大的责任,过重的行政化负担,削弱了社区自治服务职能。
三是社区“两委两会”服务职能弱化。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由于缺少专业人才,能够融入社区的正式组织少,导致社区居民活动形式单一,多以文体活动为主,缺少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生态环保等公益慈善类服务组织和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幼教、老年健康、美体健身等社会领域类服务组织。同时,各社会组织均为纯民间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只能通过社区经费投入,社区帮建单位支持开展活动。社区共建理事会受调协机制、激励机制、督考机制不完善,以及各成员单位参与热情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组织开展活动不多,对居民需求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一些合理诉求解决进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属于区级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直接转嫁给社区负责,使社区成为责任的集中地、矛盾的聚集地,也降低了群众的认可度。
二、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针对现有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精简街道机构、分流工作人员、下沉服务职能,将更多的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到社区,着力构建起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新体系。
一是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职能。将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沉到社区,街道主要行使统筹规划、资源协调、监督管理、指导服务和综合治理的职能。对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开具相关证明等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法无授权即废止、主责部门承担主业”原则,规范基层重要事务运转,切实为社区减负,向社区还权。对于因工作需要确需由社区参与的活动,由社区帮建主管区级领导审批同意,方可按程序进入,主责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对于依法开展的行政执法检查,必须由主责单位牵头,社区配合,发动群众参与监督。
二是整合优化街道组织机构。减少街道领导职数,将班子成员下沉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将街道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强的部分机关干部分流充实下沉到各社区任副职(原编制、职级和工资待遇不变),配强社区工作力量。街道各科室归并相近职能,综合设臵党群工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服务管理机构和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扁平化的政务服务运行机制,为居民和驻区单位提供便捷服务。
三是完善社区“两委两会”职能。设立专门机构或明确1个部门专门管理社会组织,加大扶持培育公益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力度。建议成立“社会组织管理科”,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出台社区办公用房使用管理标准。对于社区办公用房出租给社会组织的,租金收入上缴区财政后,按比例返还至社区,调动社区管理国有资产的积极性。对于社区办公用房免费提供社会组织使用的,允许社会组织通过为居民开展各项免费的公益活动等方式反哺社区。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按职责权限,将区直部门纳入网格,设臵联络员,定岗明责,分担社区行政管理事务,切实发挥社区共建理事会作用。
第二篇:街道社区:“四化”管理模式_推进社会服务创新
道社区:“四化”管理模式 推进社会服务创新
2011年09月13日15:33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增强服务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管理目标,山东省东平街道各社区立足实际,构建组织化、功能化、服务化、功能化“四化”模式创新服务社会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组织化为保障,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10个城市社区党支部共建立了76个党小组,选拔了320多名优秀党员担任楼院服务管理信息员,使党组织的设置更具科学性,党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做到了小区有人管理、楼栋有人招呼。结合居“两委”换届工作,通过公推直选选优配强了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一大批党性觉悟高、文化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组织观念强、宗旨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三高三强”党员充实到了社区“两委”班子中,为加强社会管理、增强服务水平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了三务公开、党内民主等制度。每年由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依法民主治居,党员群众高度参与社区管理工作。
以功能化为抓手,统筹社会管理资源。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窗口、拓宽服务渠道,方便群众办事。在赤脸店、尹范村等社区设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将居民文化生活、就业服务、民政低保、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项目整合成数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全街道10个城市社区的活动阵地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 1
身娱乐广场等设施场地,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加大对上争取和居集体投入力度。各社区建立了标准化的卫生服务中心,向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以服务化为宗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各社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李范村、虹桥等社区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跨越式的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后屯、赤脸店等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和生活困难家庭按月发放生活补助金,每年年底为全体居民发放春节福利,保障群众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在街道统一部署下,各社区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开展了帮思想、帮就业、帮解困,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的“三帮三送”帮扶活动,共举办技能培训班23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800余人次,介绍再就业520余人,安排公益岗位140多个。尹范村社区还开发建设了清河汽修城,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解决了居民就业问题,做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无闲人。同时,各社区还组织实施了“金秋助学活动”、“阳光救助工程”等助学、助残、扶贫、救助活动。
以平安化为目标,实施平安街道建设。成立矛盾排查调处委员会。采取定期排查、及时调解、集中调处的工作方法,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加强了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有效预防和化解了不稳定因素。部分社区还成立了法律咨询站,聘请专业律师为群众答疑解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备忘录,安排党员群众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扶,有效预防了重新犯罪。今年,各社区共投资近150万元安装了监控设备,实现社区实时监控全覆盖;部分社区还组建了社区党员
巡逻队,由居“两委”成员带队,昼夜巡逻,有效制止和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东组研)
第三篇:山东东平街道社区:“四化”管理模式 推进社会服务创新
山东东平街道社区:“四化”管理模式 推进社会服务创新 2011年09月13日15:3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增强服务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优化社会管理目标,山东省东平街道各社区立足实际,构建组织化、功能化、服务化、功能化“四化”模式创新服务社会管理,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组织化为保障,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在10个城市社区党支部共建立了76个党小组,选拔了320多名优秀党员担任楼院服务管理信息员,使党组织的设置更具科学性,党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做到了小区有人管理、楼栋有人招呼。结合居“两委”换届工作,通过公推直选选优配强了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一大批党性觉悟高、文化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组织观念强、宗旨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三高三强”党员充实到了社区“两委”班子中,为加强社会管理、增强服务水平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完善了三务公开、党内民主等制度。每年由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依法民主治居,党员群众高度参与社区管理工作。
以功能化为抓手,统筹社会管理资源。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窗口、拓宽服务渠道,方便群众办事。在赤脸店、尹范村等社区设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将居民文化生活、就业服务、民政低保、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等服务项目整合成数个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全街道10个城市社区的活动阵地均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并配套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
身娱乐广场等设施场地,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加大对上争取和居集体投入力度。各社区建立了标准化的卫生服务中心,向辖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以服务化为宗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各社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李范村、虹桥等社区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跨越式的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后屯、赤脸店等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和生活困难家庭按月发放生活补助金,每年年底为全体居民发放春节福利,保障群众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在街道统一部署下,各社区在下岗失业人员中开展了帮思想、帮就业、帮解困,送政策、送信息、送温暖的“三帮三送”帮扶活动,共举办技能培训班23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800余人次,介绍再就业520余人,安排公益岗位140多个。尹范村社区还开发建设了清河汽修城,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解决了居民就业问题,做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无闲人。同时,各社区还组织实施了“金秋助学活动”、“阳光救助工程”等助学、助残、扶贫、救助活动。
以平安化为目标,实施平安街道建设。成立矛盾排查调处委员会。采取定期排查、及时调解、集中调处的工作方法,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加强了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有效预防和化解了不稳定因素。部分社区还成立了法律咨询站,聘请专业律师为群众答疑解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建立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备忘录,安排党员群众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扶,有效预防了重新犯罪。今年,各社区共投资近150万元安装了监控设备,实现社区实时监控全覆盖;部分社区还组建了社区党员
巡逻队,由居“两委”成员带队,昼夜巡逻,有效制止和减少了治安案件的发生。(东组研)
第四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荐)
加强社区党的建设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湖北随州“五化”模式强党建
2011-11-5
随州市以服务社区群众为重点,以增强社区居民幸福感为目的,探索推行了以“组织设置网络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社区服务多元化,社区管理一体化,投入保障制度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工作模式,有力地服务和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形式,实现组织设置网络化
市委以党组织在街道社区范围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动态延伸、全面覆盖为目标,不断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一是完善党组织架构。在街道层面实行“大工委”制,在社区层面实行“大党委”制,从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中推荐人选担任兼职委员,从而形成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各类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楼门党员中心户”的五级党组织架构。二是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按照地域相邻的原则,依托居民小区、巷道,按照2000人左右设置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单独建立党支部。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派驻党建联络员等多种办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新建132个党组织,全市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100%。同时,建立楼栋党小组9800多个,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居民小区的每个角落。三是健全党建协调议事机构。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吸纳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党员参会,定期组织研究社区党建工作重大事项,并依托联席会,积极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提高素质,实现队伍建设规范化
以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为核心,重点抓好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社区“两委”领导班子建设。拓宽民主选任渠道,通过“两票制”、公开选聘等方式,把熟悉社区建设、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党员及时选拔到社区领导岗位上来。坚持每两年将社区 “两委”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一次轮训,并实行定岗位目标、定工作报酬、定考核奖惩的“三定”管理。二是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出台《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选任、聘用、管理、培训等予以规范。先后公开招录社区工作人员430人,保证每个社区至少有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4名社区专职工作者、4名治安巡逻人员。三是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推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对居民党员实行“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对流动党员实行“共管”,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协管”,对下岗职工、复转军人和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实行 “接管”,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管理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示范作用。四是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每个社区招募志愿者骨干队伍80人以上,组建352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创业就业、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社区志愿者队伍的身影无处不在。完善体系,实现社区服务多元化
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功能作用,构建面向广大居民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街道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建立公共服务站,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使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站成为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站78个,专职工作人员410余人,为党员群众办理各类代理服务事项1.2万多件次,办结率达99%以上。二是完善物业服务体系。各街道办事处成立物业服务监督委员会,社区成立物业服务协调委员会,全面推行了“自主型、自助型和自管型”的“三自”物业服务模式,实现了物业服务全覆盖,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三是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以社会互助和落实优惠政策相配套的长效社会救助机制。为3800余户困难户和残疾人办理了生活救助,为6200名老年人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坚持开展爱心助学、助残、助困和大重病救助等活动,保证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六类需要就业再就业援助的8200余户家庭建立台账,开发公益性岗位2900多个,安置就业4700多人。健全机制,实现社区管理一体化
不断强化党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管理一体化。一是建立“四位一体”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四方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 “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小区存在的物业管理缺位、业主自治无序、社区自治水平不高等问题,促进了社区各方组织之间、居民和物业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的和谐互动。二是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凡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务,都必须由“两委会”先拿预案,提交全体党员大会通过,再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表决,然后付诸实施,由“两委会”干部按照分工落实,并定期向党员和居民代表大会报告执行情况,年终进行评议定奖惩。三是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街道建立综治维稳中心,社区建立综治维稳站,网格建立治安巡逻队,坚持群防群治,积极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楼栋”活动,初步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牵头,辖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治安及化解矛盾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做到矛盾纠纷联合化解、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及时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整合资源,实现投入保障制度化
加大人、财、物等各类资源下沉到社区并有效统筹的力度,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的资源支撑和保障体系。一是不断加大社区基础建设投入。坚持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基础设施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公共财政预算,近两年,市、区(市、县)两级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改善社区办公环境,使全市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超过580平方米,并按照有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场所、一个“有话就说”接待室、一个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一个商务中心、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二十二个一”的标准,大力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建设。二是着力提高办公经费和工作报酬。针对城市社区工作经费不足、工作者待遇不高的实际情况,市、区(市、县)出台意见,对社区工作经费投入、社区“两委”成员及社区专职工作者等方面的具体标准、经费来源和扶持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目前,全市“两委”成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平均工作报酬超过了2200元,有效调动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与杭州阿伯丁三维数字城市开发公司随州编筹处合作开发了集基本情况、党群、综治、计生、兵役、社保、民政等七个方面为一体的社区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一次收集、资源多方共享。
曾都“六进”活动暖民心
曾都区以社区大党委为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功能作用,深入开展文化服务进社区、事项办理进中心、物业管理进小区、治安巡逻进小巷、文明创建进楼栋、志愿服务进万家“六进”活动,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服务。
文化服务进社区。曾都区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并配备必要的文体娱乐器材和图书。建立文化辅导员进社区制度,每个社区选派一名群艺馆工作人员或舞蹈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进驻,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一社一品”文化品牌建设。全区共组建各类群众性文化团队83个,每年举办“周末大舞台”、“红歌大家唱”、“能工巧匠绝活比赛”和重要节日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
事项办理进中心。整合区、办事处各部门进入社区的工作和人员,在社区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劳动保障、民政优抚、计划生育、治安调解、文明创建等优质服务。规范办事流程,普遍实行首问负责、分户包片、委托代办等制度,使居民办理各项事务更加方便快捷。
物业管理进小区。在各办事处成立物业管理监督委员会,在社区成立物业管理协调委员会,对集中连片但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在社区居委会的主导下,成立业主委员会,招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对散居住户,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成立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按照非营利性模式,为居民提供物业管理服务,解决“老、旧、散”小区物业管理缺位的问题。全区共成立物业管理公司67家、物业管理服务中心36个,物业管理实现全覆盖。
治安巡逻进小巷。每个社区组建4-6人的专业治安巡逻队,配备治安巡逻车和必要的安防器材,坚持24小时巡逻制,并与公安机关信息联动、处置互动,在城区构建了“公安控面、巡逻队控线、保安队控点”的立体防控网络。
文明创建进楼栋。全面开展文明楼栋创建活动,把“十星级文明社区”创建延伸到楼栋,引导居民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每年组织一次区级特色文明楼栋评选,培育了“书画楼栋”、“美德楼栋”、“科普楼栋”、“环保楼栋”等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明楼栋;每两年进行一轮“文明庭院”、“文明楼栋”、“好邻里”、“好婆媳”、“十星老人”等评比活动,把楼栋打造成广大居民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阵地和学校。
志愿服务进万家。组织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上街、上门、挂牌、电话联系、设点和开展“志愿者服务周”活动,把服务范围覆盖到社区每个角落。坚持把流动服务和阵地服务相结合、特色服务和公益事业相结合,在社区设立购物配送、家政服务、法律援助、科普教育、环卫环保、爱心救助等各种服务站点430多个,以小组为单元开展活动,实现服务内容个性化、专业化、品牌化。广水
加强党建促和谐
广水市认真落实“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格局”的要求,以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完善功能布局、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程序,初步形成了组织健全、体系完备、社会和谐的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建好组织,构筑坚强堡垒。摸清党员底数。针对大批流动党员、下岗党员、离退休党员涌入社区的现状,实施“党员安家”工程,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书信沟通等形式对社区居民党员进行普查登记。健全组织结构。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组建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初步形成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干部保障制度。对社区干部实行聘用制,理顺劳动关系,建立合理的工资福利及增资制度,统一为社区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决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了社区党组织书记职责、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两票制”民主评议制度等各类制度,使社区党建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
开展活动,发挥党员作用。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员政治生日谈话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党员政治生日谈话活动,掌握党员思想动态,了解党员困难;以社区党员“先锋工程”活动为载体,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在职党员勇挑重担、积极工作,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多做贡献,个体经商党员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下岗失业党员立志创业,下岗不失志;以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载体,设置社会治安调解岗、公共设施维护岗、文明新风督导岗等岗位,组织无职党员成立治保会、调解会、党员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等,积极开展民事纠纷调解、维修抢险、卫生清洁、治安防范、医疗保健等一体化服务,维护社区稳定,帮助社区弱势群众解决困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全市有50多支志愿者队伍和文娱活动团体,给群众提供了多种服务和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区。着力推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除了对失业职工和无业人员自谋职业尽可能地提供就业信息和资金援助外,还通过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再就业。健全和完善社区综治网络。坚持每月对社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发现矛盾纠纷,都由专班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力争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尽心尽力为居民谋福利。除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区保障以外,有条件的社区还对老弱病残的居民进行生活补助。通过依托社区服务站、社区劳动保障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家政服务公司等各种形式,为社区单位、下岗失业人员以及社会特殊群体提供周到服务,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拥护。社区点击 飞来土社区:
网格管理奏谐音
曾都区飞来土社区按照“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服务进网格”的要求,依托居民小区、巷道、庭院,结合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按照300-500户设置一个网格,将社区管辖地域划分成7个网格状的管理单元,建立了“办事处(管委会)-社区-管理小区-楼栋”四级纵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管理实行“一格三员”制,即每个网格安排一位管理员、每个楼栋推选一名协管员、城区办事处或包片干部担任指导员。网格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都能迅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来处理,让网格的工作更有效率。
网格化管理构建了社区管理的 “经纬网”,社区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飞来土社区实现了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可以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群众诉求,从而努力做到把服务带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草店子社区:
筑牢综治安全网
曾都区草店子社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员成分复杂,过去一直是治安事件发生较频繁的地方。针对实际情况,2002年草店子社区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社区治安巡逻队,配备了专用的治安巡逻车,坚持24小时不间断的巡逻,加强了夜间巡逻,有效地维护了草店子辖区内的治安秩序。
草店子社区还在辖区内开展了“十户联防,门栋关照”活动,社区居民自发的组织起义务治安巡逻,做到群防群治。辖区单位企业,除每年签订治安工作责任制外,还配备了灭火器,安装了防盗门、电子监控探头等,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社区治安得到了明显好转。草店子社区被湖北省综治委授予“安全文明社区”,连续6年被评为随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马家榨社区:
志愿服务暖人心
曾都区马家榨社区10个志愿者服务分队400余人常年为社区居民无偿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服务对象涵盖社区青少年、老人、家庭和残障人士,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
由社区爱好文艺或有文艺特长的退休人员组成的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组建了社区腰鼓队、舞狮队和彩船队三个民间文艺团队,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服务活动,并开展文明礼仪宣讲活动;由老党员、退休人员组成的保洁家政志愿服务队,主要开展以居家保洁帮助、托老托幼帮扶、家庭厨艺帮办、家庭看护关照、社区物业代办等为内容的家政服务;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内共设置38个安保巡防点,每天定人定岗采取设卡和步巡相结合方式巡逻;由退休医生、社区卫生室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保健志愿服务队,经常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讲座、医务咨询及义诊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免费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困难户开展发放药品等服务活动。
北湖社区:构建“服务型”党组织
广水市广水街道办事处北湖社区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关键,全力构建“服务性”党组织,形成邻里和睦、环境优美、安定祥和的和谐社区。
该社区党总支与社区居委会干部交叉任职,分工负责,将社区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每名干部身上。同时,根据居民分布,将社区划为7片,实行社区班子成员包片负责制,并依托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开展社区与辖区单位共驻共建、共兴共荣活动,整合辖区单位资源,积极服务社区居民。强化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责任,将居民小组、小区、单位、楼栋划分为“党员责任区”,明确党员责任人,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目前,该社区已建立了5个社区服务室,7个社区服务站,10多个社区服务网点,形成了网络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五篇: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钟君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这表明在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不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策并举,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造工程,需要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13亿人口的大国,历史和现实
革以后,社会管理是否可以市场化?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在社会领域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社会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正面的;而在另一些领域则是负面的,无节制地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公益事业领域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难免走偏方向。社会生活比经济生活复杂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市场机制,还有法律的、伦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机制,让这些机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就必须创造综合的机制系统。
总之,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
QZZN精品呈献http://bbs.qzzn.com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