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08年第三季度不良资产监测分析报告(报4号)
关于2008年第三季度 不良资产监测分析的报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XX银监分局:
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的通知‣(银监发„2004‟7号)文件、•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求,现将我社2008年第三季度不良资产风险状况分析及提高资产质量、化解经营风险的主要措施分析监测报告如下:
一、资产风险总体状况
今年第三季度,我社认真贯彻落实信贷资产管理工作职责,防范信贷资产风险,切实加强农信社信贷资产管理工作,提高信贷资产营运能力及资产质量,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促进有效发展;大力调整结构,促进业务增长方式转变;强化风险控制,落实责任经营,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狠抓不良资
产清收盘活保全工作,强化基础管理,全社资产风险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我社将加大力度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通过法律手段进一步清收不良资产。
二、不良贷款管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至2008年9月末,全县各项贷款余额52223万元,其中不良贷款四级口径统计余额为8295万元,占各项贷款额15.88%,比上季度减少32万元,比年初减少197万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2.16个百分点;按五级口径统计不良贷款余额为8690万元,占各项贷款额的16.64%,比上季度减少162万元,比年初减少808万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3.53个百分点。
(二)不良贷款迁徙及清收转化情况
至9月底止,不良贷款余额8690万元,比年初减少808万元,报告期内新增不良贷款23万元,均为关注类向下迁徙。不良贷款累计减少832万元,其中采用现金收回474万元,转贷13万元,非重组上调345万元。
(三)新增不良贷款的内、外部原因分析
报告期内新形成不良贷款24万元,据调查了解其原因主要有: 内部原因:一是由于我县农信社的贷款户数多、金额小,部分信贷员缺乏科学管理办法,工作效率低,对贷后跟踪检查工作管理不够到位,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二是个别基层社对贷款资金投向定位不准,盲目投向市场波动较大的行业,造成贷款到期后,资金回笼难。三是贷款的风险预警意识不强,不能准确了解
贷款人的真实具体情况,未能做到预警期限内通知客户做好还款准备,以便贷款按时收回。
外部原因:一是由于农民缺乏文化、技术、市场风险意识等因素影响到其经营效益,盈利能力较差,再加上农业成本不断增加,造成还款资金来源单一不充足,直接导致该类贷款形成不良(主要为农村小额农贷)。二是部分农户借款已到期但因保证农业耕作正常的需要,将资金用于购买化肥农药、耕植工具等农业必需生产资料的影响,占用还款资金,形成逾期贷款。三是部分客户未做好市场调查,盲目投资,致使经营被动、亏损等局面,无力偿还借款本息。四是个别客户因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造成经营资金周转较大,占用还款资金,未能依时归还。
(四)不良贷款的清收措施
针对目前的不良贷款具体情况,特别是新增不良贷款,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明确责任。把清收不良贷款作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措施认真落实,并有针对性地制订清收方案,切实做到一户一策的清收策略,主要具体措施有如下方面:
1、从贷款源头抓起,严把贷前关。贷款发放严格执行•XX省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规范‣。通过规范贷款操作和进行贷款“新老划断”,并加强对新账贷款的风险管理,防范了新增不良贷款的产生。同时针对目前我县联社中小企业关联贷款多的情况,对辖内关联企业贷款进行整合,有效提高了贷款管理效率,避免因关联企业过度融资带来风险。
2、建立健全的奖罚机制。按照省联社信贷资产管理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责任追究规定‣、•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等级管理暂行规定‣等管理办法,完善奖罚机制,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机制。针对信贷人员实行管户信贷员工资绩效挂钩,通过加强对新账不良贷款及失时效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提高了信贷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清收不良贷款的主动性,有效地控制了新增不良贷款形成。
3、分类分级管理,加大力度清收党政机关人员不良贷款。在摸清不良贷款类型的基础上,分类分级管理,按照抵押、担保、信用贷款的次序,落实清收责任,制订有效清收措施,实行“一户一策,分类处臵”的办法。特别是把清收涉政贷款作为压降不良贷款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对现有涉政贷款进行清理造册,按照借款人实际情况,提出清收方案,并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调动公、检、法及工商等政府部门的力量,实行联合收贷。
4、正人先正已,大力清收内部职工家属不良贷款。严格按照•关于加大清收内部职工贷款力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执行,对内部职工欠款未在规定期限内归还的实行“停职、停薪、停岗”,待归还欠款后,再申请上岗。
5、拓宽渠道,实行多种方法清收。对有抵押品但借款人无偿还债务能力的,通过借贷双方协议以物抵债及向社会拍卖抵押品所得的方式抵债;当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时,则通过法律诉讼形式收回、保全信贷资产。另外还采取了上门促收、通知促收、曝光促收等措施进行清收。
6、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进行联合清收。2007年我社通过
与当地法院协商合作,将部分不良贷款进行打包法院清收,压降效果较好,至2008年9月通过打包清收的方式共收回不良贷款本金26.5094万元。
三、抵债资产管理情况
(一)基本情况
至2008年9月末,累计辖区信用社接收2002年以后的抵债资产有7户,金额1333万元,估计现行市场值835万元,预计损失额占比达37.36%。其中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变现处臵的抵债资产有1户,金额40万元,变现净收入27万元,变现率为67.5%。其余8户抵债资产金额万元短期难于变现,以出租方式的抵债资产有2户,闲臵抵债资产5户。
(二)抵债资产的接收情况
至2008年9月末,以双方协商取得的抵债资产有4户,抵债金额1031万元;以法院裁决取得的抵债资产有3户,抵债金额302万元。其中已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有3户,抵债金额949万元;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有6户,抵债金额384万元,未过户的原因是过户办证费用较高。这些抵债资产的接收手续均合法合规,不存在争议,所接收的抵债资产均能按照审批权限分别上报县联社或梅州市办审批。
(三)抵债资产的处置情况
2002年以来,我社已采取措施变现的抵债资产有2户,抵债金额52万元,变现净收入37万元,损失金额15万元,损失率为28.85%。该宗抵债资产是通过双方协商后,按抵债资产管
理办法的变现处臵操作程序进行办理,处臵方案并报县联社审定、审批,处臵手续合法合规,符合“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该宗抵债资产的处臵实现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农信社的利益。目前,短期难于变现采用出租方式的抵债资产有2户,租金收入均能按有关规定管理。
(四)置换贷款的管理情况
目前我社仍有已臵换贷款余额5860万元,08年第三季度清收臵换贷款33万元,现金清收33万元,累计收回438万元,清收处臵率为7.47%。
(五)抵债资产的日常管理状况
通过检查辖区有抵债资产的信用社,基本上能按照•XX省农村信用社以物抵债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到对每宗接收的抵债资产落实管理责任人,实行兼职方式管理,并按管理办法建立抵债资产台账和卡片账,对抵债资产的来源、名称、数量、存放地点、抵偿贷款情况等进行登记造册,对抵债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及时掌握抵债资产实物形态及价值形态的变化情况。
(六)抵债资产的处置思路、计划
从防范和控制抵债资产风险方面考虑,我社制定了抵债资产的处臵思路:尽可能减少损失,提高处臵收益。并结合抵债资产的基本情况及市场价格,提出处臵计划:(1)预计2年内处臵的,密切留意当地的市场行情、市场需求情况,按以物抵债管理办法的处臵程序,积极进行变现处臵;(2)预计较长时间才能变现处臵的,要求管理责任人对抵债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该维
护的尽可能采取措施进行维护,维持抵债资产现状,确保抵债资产的完整;(3)为避免资产贬值、提高处臵透明度和处臵效率,减少处臵损失,以保障合法权益,近期拟制订方案对我社5项房产类抵债资产进行公开拍卖。
四、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
(一)今年,我社信贷工作紧紧围绕省联社、市办和本社年初制订的信贷工作意见,主要在信贷管理制度建设和业务发展两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根据省联社出台的一系列的信贷管理规范性文件和我社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及补充,完善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操作管理办法‣,使全社信贷业务有了一个全面的、明确的规范指引。二是建立具体业务品种的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先后制定和下发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员信贷管理考核办法‣、•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等级管理暂行规定‣、•XX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这些规章制度的制订和完善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防范信贷操作风险,实现信贷业务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从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了信贷风险。
(二)加大对不良资产实行制度管理的执行力度。我社按照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及时得到整改,降低了不良资产再损失的风险。
五、存在问题
(一)不良资产存量大,清收压降工作难度大,特别是以臵换的不良资产清收进展缓慢,历史包袱仍然很重。
(二)由于过户费用高,大部分接收的抵债资产未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三)接受抵债资产时价值偏高,抵债资产现行市场值小于账面值,造成一定损失,且抵债资产变现难,维护费用、处臵费用大。同时抵债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维护也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四)法院执行难的问题无改善,影响我社有效维护债权。
六、建议
从支持农村合作金融事业,保持当地稳定的金融环境方面考虑,希望政府部门能督促各级国土、房管、税务等职能部门执行•关于加大力度支持农村信用社清收处臵不良资产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简化有关手续,并给予优惠政策,减轻农信社的负担。
二○○八年十月十五日
第二篇:2011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2011年第三季度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分析报告
一、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
1.第三季度全院出院人数165人,上报医院感染病例4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伤口感染2例,医院感染病发率为2.4%;
2.漏报监测骨一科出院病历41份,无漏报发生。
二、手术部位感染(切口感染)监测
第三季度共上报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25份,不符合监测要求的2例(急诊手术2例)。
1.I类切口手术10例,无一例切口感染;
2.I类切口手术≤2h共11例,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5例,占45%;
3.术后抗菌药物应用4日以内的占15例,4日以上的4例。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监测
第三季度出院患者中留置尿管者共11人,无泌尿系感染。
四、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
第三季度出院患者165人,抗菌药物使用人数85人,使用率30%,三联及以上使用人数4人,使用率2.4%。
五、存在问题
1.医院感染发病率较上季度有所下降,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减少;
2.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
六、改进措施
1.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管理,病区内加强通风换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注意佩戴口罩;
2.医院人员注意加强卫生管理,感冒的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接触患者;
3.各科室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尤其是手术科室;
院感办2011年10月9号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
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信用社持续、审慎、有效监管,促进农村信用社完善内控制度,提高资产质量,防范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农村信用社监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及其各级派出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监测和考核。
第三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按照本办法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不良资产是指按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等确定的标准和程序划分的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
第五条 不良资产监测考核报告的数据和资料主要来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信息系统、银监会要求的其他统计报表、农村信用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及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所掌握的情况。
第二章 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
第六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按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按季进行考核。
第七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建立不良资产监测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进行监测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并报上级监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各级监管机构要实施直接重点监测:
(一)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排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二)连续三个月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不减反增,以及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降反升的地区或机构。
(三)当年新增不良贷款和新增不良非信贷资产居前三名的地区或机构。
第九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一)建立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明确不良资产考核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
(二)从纵比、横比两方面对被考核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及管理的进步度作出考核评价。
(三)建立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按风险分类对不良资产进行考核。
(四)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作为重要事项纳入法人机构综合考评体系,并作为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将不良资产考核结果及时向被考核单位通报,并提出相应的内控管理和风险化解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
第十条 不良资产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资产质量指标和贷款迁徙率指标(具体计算公式见附件)。资产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比例变化、不良贷款变化额、新发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余额、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不良贷款收现率、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不良非信贷资产比例变化、不良非信贷资产变化额。贷款迁徙率指标主要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迁徙率和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新发放贷款余额为2007年1月1日以后发放的贷款余额。
第三章 不良资产分析
第十一条 各级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情况要持续关注,按月对不良贷款、按季对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作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并形成分析报告,对风险状况严重和变化明显的要重点说明。不良资产分析包括不良贷款分析和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及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建议等。
第十二条 不良贷款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和年初比较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对重大变动和异常情况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地区分布情况。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的地区分布情况分析。
(三)行业分布情况。各行业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比例情况分析。对国家宏观调控产业进行适当关注。
(四)投向情况。主要是对企事业单位(包括企事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及集体合作组织)、自然人一般农户(包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银行卡、住房按揭、汽车、自然人其他户、贴现及承兑汇票垫款等贷款投向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作出必要的分析。
(五)直接监测对象情况。确定为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情况分析。
(六)迁徙和清收转化情况。分析各类贷款形态之间的迁徙转化情况,重点分析向下迁徙的原因以及现金清收、贷款核销、以物抵债等清收处置情况。
对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的清收情况作出专门说明,包括清收进度、清收费用、债务人资料、台账管理等。
(七)新增不良贷款情况。主要是2007年1月1日以后新发放贷款的质量情况和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重点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年新形成的不良贷款情况要作专门说明。
(八)对不良贷款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加强不良贷款管理或监管的措施和意见。第十三条 非信贷资产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本期非信贷资产余额,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和比例、预计损失余额及比例,与上期及年初比较变化情况。特别是投资、待处理抵债资产、应收款等的变化情况。本期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动较大的,应进行重点分析。
(二)结构分析。不良非信贷资产的地区分布、主要非信贷不良资产项目余额前10名地区情况。
(三)清收、处置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
(四)新发生不良非信贷资产原因分析,特别是内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典型案例。
(五)不良非信贷资产及预计损失变化趋势的预测,继续抓好非信贷资产管理或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第四章 监管措施与责任
第十四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根据农村信用社风险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辖内不良资产变化情况的汇报,同时向被考核对象通报不良贷款考核结果,并进行风险提示。第十五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在监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检查或实地调查,对确定的辖内重点直接监测对象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对不良资产总体情况及变动趋势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加强监管的意见和措施。
第十六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和完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办法,包括明确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及工作制度、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办法和不良资产管理责任制等,并报当地监管机构备案。
第十七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制定明确的不良资产控制目标,包括、季度和当年新增控制目标以及分机构控制目标,并将控制目标报送当地监管机构,经监管机构认可后作为双方考核的依据。
第十八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将辖内不良资产、季度及当年新增控制目标落实到部门和人员,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综合考核体系。
第十九条 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按期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和分析,及时报送监测、考核和分析报告及有关数据,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原因分析全面深入、趋势判断合理科学、措施切实有效。
第二十条 各级监管机构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及各级联社在不良资产情况出现重大变动时,及时报告当地监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对辖内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机构和地区,各级监管机构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一)凡辖内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上(含)且余额上升、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超过2%以上(含)以及被监管机构列为重点直接监测的地区或机构,所在地监管机构负责人须定期约见该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明确管理责任。
(二)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但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上升,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或年内新增贷款(不含贴现)不良率在1%-2%的,所在地监管机构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被监测机构主要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落实降低不良资产余额和比例的措施和责任。必要时,由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质询谈话,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并明确管理责任。
(三)凡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在25%或不良资产20%以内,不良贷款余额或不良资产余额下降,但不良贷款的结构呈现向下迁徙的,所在地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听取地区行业管理机构或被监测机构分管负责人关于不良资产状况及风险化解情况的汇报,督促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第二十二条 监管质询谈话要做好记录,整理成谈话纪要,印发被监测机构,并抄送其上级管理部门督促落实。
第二十三条 对新增不良贷款,特别是当年形成的不良贷款,监管机构应直接或责成被监测机构逐笔查明原因,落实责任,被监测机构要予以整改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将结果报当地监管机构。
第二十四条 各省会城市所在地银监局要认真审阅省级联社报送的不良资产分析报告,并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形成独立、审慎的辖内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分析报告,分别于季后20日内、年后30日内报送银监会。
第二十五条 凡不按本办法要求及时监测、考核分析不良资产和上报不良资产分析和考核报告的监管部门,上级机构将对其通报批评;对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或由于监管不力造成辖内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恶化的,由上级监管机构负责人约见下级监管机构负责人谈话,落实监管问责。
第二十六条 农村信用社和各级联社要根据监管部门关于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本机构或本地区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和分析的工作制度,明确工作部门和岗位人员,报当地监管部门备案。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资料、报告和作专题汇报,接受监管咨询并落实各项监管要求和措施。
第二十七条 凡不按监管部门要求对不良资产进行监测、考核,不及时准确报送有关数据及报告的农村信用社和各级管理部门,监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银监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考核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2.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迁徙情况分析表、农村信用社不良非信贷资产分析表
第四篇:2016银行第三季度存款分析报告
2016银行第三季度存款分析报告
第三季度存款分析报告
为了响应市联社“奋斗90天,突破50个亿”的口号目标,我社在联社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信用社的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社实际,以存款营销为重点,以增加存款增量为中心,以强化管理为保障,以增收多盈为目标,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真抓实干行为实现我社存款持续增长,经营效益再创新高,现将第三季度的存款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各项存款持续增长,存款总额达到 亿元
截止9月末,各项存款余额 亿元,较年初净增 万元,较上个季度净增 元,完成计划任务的 %.本社仅仅围绕“全员总揽,扩张总额”的思路,抢抓时机,主要通过电话预约,现场揽存等服务手段,促使我社存款上新的台阶。从结构上分析:我社的储蓄存款余额为 元,较前两个季度增长 元,占存款总额的 %,单位存款余额为 元,较年初净增 元,占存款总额的 %;分析其原因:从各项存款运行的趋势来看,一是我社存款的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二是储蓄存款比重大,对公存款占比小。我社的存款总额之所以呈现这个趋势发展,主要是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地理位置增强信用社对市场的吸引力;而是充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资金组织效率;三是房地产,流通企业的短期存款较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存款增涨的困难比较大。
截止第三季度末,我社实现各项收入 元,其中利息收入 元。各项营业支出 元。其中营业费用 元,费用率为 %.今后的工作思路措施
1、从我社的存款结构上看,对公短期存款存在不稳定因素,存款增涨存在较大困难,所以我们今后必须加大对公存款的营销力度,优化存款结构。
2、改变服务方式,通过加强与储户的感情沟通,增加到期存款的留存率。
3、合理分配储蓄存款任务,努力做好组织资金工作。
4、加强对活期等低成本资金的揽存力度,降低组资成本。
第五篇:2010年第三季度信访工作分析报告
泸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第三季度
信访工作分析报告
第三季度,我局信访维稳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信访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构筑大信访格局,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更好地为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无任何越级上访的人和事。现将我局第三季度信访维稳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1、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努力推进信访工作一把手工程。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和窗口,今年我局从讲政治、讲宗旨、讲稳定的高度来认识重视信访工作,把信访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继续深化和落实以“一把手工程”为龙头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推行主要领导公开接待上访群众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密切和改善干群关系。
2、进一步加强信访排查预测力度,把握稳定大局。坚持重大情况及时报送制度,每月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形势分析报告制度。重视在发生信访稳定问题的源头和部位发展、培养维稳治安信息员,及时收集掌握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动态性的情报信息,努力掌握稳定处置工作的主动权。
高度重视初信、初访的处理,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和萌芽状态,坚决杜绝矛盾上交和推诿、拖延、扯皮现象,切实提高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加大对不安定因素的分析和预测,建立健全常规排查月报制,及时掌握信访动态,灵通信息主动超前解决问题,发现信访苗头和重要情况,特别是群体性集体上访苗头,要及时报告并积极研究对策及采取措施,防止矛盾的扩大和激化,做到就地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
3、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重点关注,把矛盾处置在萌芽状态。一是做到对容易发生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的底数摸查清楚。
二是建立主要负责人、具体责任人包保制度。把排查出来的问题责任到人,跟踪服务保障,主动上门协调。
三是严格实行报告制度。做到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不夸大缩小,不隐瞒事实真相,做好记录,并按时向上报告。
二、2010年第三季度信访工作主要形势分析
第三季度来,我局将始终以信访安全稳定为大局,以“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为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不断提高发现、控制、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本系统内部无任何矛盾纠纷,无上访行为。在第三季度,我们主要围绕国庆期间的稳定信访工作,不断强化管理意识,突出管理重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另外,还将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积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严厉打击违法销售、使用假劣药品的单位和个人,确保双节期间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药品。
三、第四季度的主要监控措施
1、要不断完善工作机理,切实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2、群体性上访事件,在处理上也应把握五个环节,即调解、控制、查处、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和保持长期稳定。
3、突发事件,要把握好应急、控制、调查、调处和善后五个环节。突发事件发生之前,要制定出详细的应急和处置预案;事件发生过程之中,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事态稳定和控制之后,要详细地调查事情发生的原因,做好矛盾的调处和化解工作。最后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留下隐患。
4、讲求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第一,要超前工作。抓安全稳定工作一定要积极主动,不要被动地应付。工作主动,就能发现一些前瞻性、苗头性的问题,把一些问题解决在比较低的层次内,就有可能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占据有利位置,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全局干部职工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超前工作,主动解决矛盾而不回避矛盾,切实把各种已经显现的或潜在的矛盾隐患解决在初期。
第二,要善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维护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局党组书记一定要善于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全面、详细的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情况,做到对重点情况、特殊情况和特殊人员的情况心中有数。现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在发生之前有种种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调查研究,善于了解和发现问题,善于从一些的蛛丝马迹中掌握事态变化。
第三,要确保信息畅通。信息对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十分重要。信息畅通了就可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发生的安全稳定问题,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一方面要密切掌握事态发展,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县维稳、安全领导小组反映有关情况,以便为正确处理问题赢得时间,争得先机。
第四,要敢于直面矛盾。工作中出现矛盾很正常,关键要正视矛盾,直面矛盾进而解决矛盾。安全稳定工作越回避矛盾就越麻烦。回避和掩盖矛盾,只能是一时的风平浪静,留下的是更大的隐患和危险,因为矛盾终究是要解决的。如果领导干部不敢直面矛盾,不敢解决问题,那就证明工作不称职。因此,对于矛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不回避,敢于直面,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第五,要敢于负责。敢于承担责任,不仅是每个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也是领导干部人品的集中体现。在安全稳定工作上,我们必须站在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以主人翁的姿态,树立坚定的责任意识。要坚决克服不敢抓、不敢管,怕担风险、怕担责任的软弱涣散现象,特别是在发生了群体性矛盾时,主要领导一定要敢于负责,靠前指挥,靠前做工作,想方设法把工作干好。
总之,第三季度我局维稳信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在第四季度我们将进一步理清思路,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把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稳定工作做好,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O一O年九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