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XX市XX区20年
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报告
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全球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头号杀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超过恶性肿瘤而跃居世界第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世界卫生报告,世界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口的30.3%。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之首。据卫生部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心脑血管病(193/10万,其中脑血管病113/10万、心血管病80/10万)。
目的随着社会环境 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为了解无锡崇安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 以便加强预防, 现对2011年心脑血管疾病资料进行分析。
工作简介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社会资源消耗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推动我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根据《XXXX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区卫生局组织专家技术组制定了《XX区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目前已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工作。辖区各医疗机构发现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每月报告一次,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覆盖率100%,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报告发-1-
病率不低于死亡率。
方法
全区一级以上医疗机构统一使用报告卡进行报告,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负责病例收集、登记、核对、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到疾控中心下发的报病卡后审核并确认;所属医院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所有新发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的发病、死亡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提供的20年常住人口数。
内容:
包括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出生日期、发病日期、诊断日期、诊断医院等。
质控与评价:
疾病诊断根据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进行,报告病种为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 未分型卒中 急性心肌梗塞 冠心病。
统计方法:
XXNI年,区疾控中心收集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和新农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20年心脑血管病例信息,20年至月共收集心脑血管病例信息XXX条,经过筛查、剔重外市县区的报告卡,属我区心脑血管病例信息XXX例。
信息分析
1、发病率:
20年共收集辖区心脑血管病例信息XXXX例,发病率XXX.XXX/10万;其中冠心病425例,占36.80%;脑卒中731例,占
63.20%。
2、死亡率:
20年XXX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898人,死亡率296.76 /10万。
发现与建议
我区心脑血管疾病报告起步较晚,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20区卫生局印发了《XXX区心脑血管疾病登记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心脑血管报告工作。根据疾控中心督导情况发现在心脑血管报告工作中我区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报告工作中加以改进。
1、报告病例信息的完整性有待加强,在报告病例信息中部分缺少出生日期、住址、联系电话、ICD编码等信息。
2、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吸烟、不合理膳食等,因此,要开展控制高血压的干预活动,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自己血压水平的知晓率与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正确治疗高血压病人,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今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 在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同时,对心脑血管病人要进行随访管理, 防治病情恶化,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知识是关键,首先要让广大群众普遍掌握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核心知识。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辖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二〇年月日
第二篇:2014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计划
2014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计划
一、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发病例报告工作是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长期系统地对辖区内的心肌梗死和心脏性猝死、脑卒中(包括原发性脑实质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进行报告,有助于动态了解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病、死亡的变化规律,探索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为切实做好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特定2013工作计划:
二、开展培训:
为让中心所有医务人员了解、熟悉此项工作,确保正常有序的开展,上半年开展一次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报告的病种、报告对象与范围、报告方法与方式、责任报告人、报告流程等。
三、目标指标:
漏报率≤10%,报告信息完整率≥95%,报告信息准确率≥95%,报告及时率≥95%。
四、督查
慢病科要对所有报告卡进行质量核查,定期对各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督查,确保应报尽报。公卫一科
2014年1月10日
第三篇:2013年心脑血管事件监测分析报告
2013心脑血管疾病
监测分析报告
一、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性高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县自2000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在2009年启动了慢性病死因网络直报,积累了一定的数据资料,对我县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据我县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脑血管病发病率(140.81/10万)居我县总死因顺位第二位、心脏病(52.19/10万)居第四位,总的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居死因第二位。由此可见,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县除肿瘤外又一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保障居民的健康。
二、目的
为了分析评价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根据省市有关工作精神,我县近期启动了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我们收集整理了2013年全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病例信息,现将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1.人口资料:总人口采用县统计局2013年年末分性别、年龄别的户籍人口数。
2.病例来源:心脑血管疾病数据来源于我县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报告病例,报告覆盖率100%。
3.监测内容:收集了2013年我县户籍人口中在镇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心脑血管疾病病例的信息,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种、第几次发病、疾病诊断依据及诊断单位等。
4.诊断标准:心脑血管疾病系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所规定的病例,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以28天为期,按发病例次计算,发病28天后,又有急性发作则按又一新病例登记报告。陈旧性梗死,不作发病报告。
5.数据录入: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例均由县疾控中心慢病科统一进行ICD-10编码后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
6.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四、质量控制
全县镇区以上医疗单位报告覆盖率100%;县疾控中心慢病科对镇区以上医疗单位上报的心脑血管报告卡进行分类汇总,剔除重卡,保证登记表填写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及逻辑准确性,要求漏报率<2%;定期反馈给各个相关医疗单位,由他们进行随访登记,定期对各科室上报情况进行督查。
五、监测结果
(一)一般情况 1.性别、疾病类型构成
全县2013年共报心脑血管病例数有4039人,男性2117人,女性1922人,分别占52.4%、47.6%。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有627人,男性303人,女性324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7.50%、8.02%;脑血管疾病患者有3412人,男性1814人,女性1598人,所占总数比例分别为44.91%、39.56%(表1)。
280.88/10万;心血管发病627人,粗发病率52.19/10万;其中男性303人,女性324人,男性粗发病率47.91/10万,女性粗发病率56.95/10万(表2)。
表2 不同性别、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统计表 男
类型 人数(人)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合计 303 1814 2117 发病率(/10
万)47.91 286.84 334.76
人数(人)324 1598 1922
女
发病率(/10
万)56.95 280.88 337.83
人数(人)627 3412 4039
合计 发病率(/10
万)52.19 284.02 336.21
2.脑血管发病情况 2.1脑血管发病分类
脑血管病例包括蛛网膜下出血(I60)、脑出血(I61)、脑梗死(I63)、脑卒中(I64)。2013年全县上报的脑血管病例3412人中,蛛网膜下出血85例,占2.49%;脑出血1060例,占31.07%;脑梗死2264例,占66.35%;脑卒中3例,占0.09%。从发病构成看,脑梗死、脑出血占总脑血管发病的97.42%,说明还有一些轻型病例可能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没有就诊或没有被重视造成一定程度的漏报。而由于诊断水平和调查员水平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分类的信息偏倚(表3)。
2.4诊断级别
2013年全县上报脑血管病例中,省市级的诊断单位占1.61%;县级诊断占97.71%;镇级诊断占0.38%;村级诊断占0.29%(图2)。
图2 脑血管发病诊断级别构成村级镇级县级省市级
3.心血管发病情况 3.1心血管发病分类
心血管发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2013年全县上报的心血管病例627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614人,心脏性猝死13人(表4)。
表4 2012年心血管病发病分类
类型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
合计
发病数(人)
614 13 627
构成(%)97.9 2.1 100
发病率/10万
51.1 1.1 52.2 3.2心血管按月份发病情况
由图3可见,2013年全县心血管疾病高发月份在6月份,高达0.67/10万,最低发病率在3月和12月份,为0.17/10万。
图3 2013年心血管病发病率6.005.00发病率(/10万)4.003.002.001.000.00123456月份789101112发病率
3.3心血管发病诊断依据
全县2013年心血管疾病发病627例患者中,经CT诊断的有320例、临床+理化(生化)诊断的有119例、心电图诊断的有183例、临床及病史诊断的有5例,分别占51.0%、19.0%、29.2%、0.8%。
3.4诊断级别
2013年全县上报心血管病例中,市级的诊断单位占3.5%;县级诊断占90.3%;镇级诊断占1.1%;村级及其他的诊断占5.1%(图4)。
图4 心血管发病诊断级别构成村级镇级县级省市级
4.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全县2013年上报的心脑血管疾病中,在2013年内因该病死亡的例数有2318例,粗死亡率为192.95/10万。其中因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有1691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有627人,粗死亡率分别为140.81/10万、52.19/10万(表5)。
表5 2013年全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
死因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猝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 脑梗死 未分类脑卒中
合计
死亡数(人)构成(%)死亡率(/10万)
614 2 682 1004 3 2318
26.5 0.6 0.1 29.4 43.3 0.1 100
51.11 1.08 0.17 56.77 83.57 0.25 192.95
顺位 3 4 6 2 1 5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心血管疾病死亡随着年龄的增加则保持持续上升,在85~岁年龄组达最高峰;脑血管疾病死亡随年龄的升高而升高,75~岁年龄
5.主要发现和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县死亡率高,位于居民全死因的第二位,严重危害我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我县必须进行干预的疾病,而这两类疾病的共同致病因素都与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有关。从上述结果看,我县的心脑血管疾病与遗传以及生活方式等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我县加强针对这些致病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尤为重要。
另外,在我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是做好疾病预警的一项重要措施;做好辖区内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健康教育、35岁首诊测血压、慢性病人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登记技术、诊疗技术、规范随访技术对疾病的群防群控以及发展转归有着积极有效地作用。
6.下一步工作计划
(1)总结经验,继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为了分析评价我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和预防控制效果、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严格根据省、市卫生部门相关要求,继续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并逐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制度。
(2)加强人员培训,熟练心脑血管疾病报告流程。为了让所有医务人员了解心脑血管疾病工作,确保此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对各单位慢病医生多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专题培训,让医务人员加深熟悉该项工作并能熟练掌握上报流程,提高报告信息完整率、报告信息准确率和报告及时率,减少漏报率。
第四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其机理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运动能直接影响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如增加侧支循环的血流量,改善心输出量等,二是锻炼能影响发病危险因素,如肥胖、血压或血液脂蛋白成分的浓度等,发挥间接防治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这个作用首先是在高度训练的运动员中发现的。研究发现,进行不同运动强度的人,其血脂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据Rotkis等研究结果,90名跑步者分3组,每周各跑13、27和58里,各组HDL-C均值分别为47、53和60mg/dl;19名未跑步者的HDL-C平均为34mg/dl;马拉松运动员存在异常高的血HDL-C浓度,这些都说明运动可提高血HDL-C水平,但某些运动方式却对HDL-C无明显影响。Steim的研究结果显示能达到最高心率的75%~85%的运动量可显著提高血HDL-C水平,Ballantyne等证实中等强度的运动即能提高HDL-C水平,这一点对不能作剧烈运动的心血管病患者是很重要的。运动锻炼提高血HDL-C水平的可能机制是①能提高甘油三脂水解的关键酶—脂蛋白脂酶的水平,②卵磷脂胆固醇酞基转移酶活性增强,③肝脂酶活性下降。此外,锻炼对血脂的影响还有性别差异,有人发现女性在适度运动后尚未见到与男性同样的HDL-C的变化,目前对此尚无合理的解释。但总的来说,专业或业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这一点已经是医学界的共识。
心血管病患者理想的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性练习、娱乐性运动、放松性练习、职业性运动、医疗体操以及中国传统的锻炼方法(如气功等)。有氧运动是冠心病患者的主要锻炼方法。常用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山、滑雪以及气功中的动功。运动强度应控制在50%-80%最大吸氧量(VO2max)或60%-90%最大心率(HRmax)范围之内。每次锻炼的时间至少15分钟,每周3次以上。一般而言,中、低强度运动最适合于冠心病患者。
力量性练习对患者进行缓慢的肌肉的收缩练习;娱乐性运动包括各种棋牌类活动和交谊舞等,但应避免任何有竞争性的活动,以免产生过强的心血管应激;放松性运动包括腹式呼吸锻炼、放松术以及气功(以静功为主)等。
这些运动都比较温和,适合冠心病人的实际身体心理条件,通过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降低血压、甘油三酯和体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糖耐量,以及调节心理状态(减轻压抑和焦虑)等方式起作用。
很多专家认为,心脑血管病人最好的运动之一是步行,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步行运动的保健处方,即“三、五、七”运动法。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每次坚持30分钟。“五”:是指每星期要运动5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太快心功能容易超负荷。这样才能保持有氧代谢。当然,每
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不能千篇一律。若身体素质好,有运动基础,可到190左右;若身体素质差,年龄加心率约等于150次即可,不然会产生无氧代谢。
适量运动的方式包括快步行走、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自行车、跳绳、扭秧歌、跳健身舞和滑冰等等。适量运动的速度总的原则是取低中速度,以量化为计,步行时速6.4千米(即每分钟100米—110米)为适度,老弱者,步行时速4千米(即每钟60米—70米)为宜。
运动量太轻只能起到安慰作用,不能改善心血管功能。病人可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病情等不同情况逐步增加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锻炼的时间可从15分钟逐渐增加,身体状况差的老年病人可采用间歇运动方法,即运动2~3分钟休息2~3分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合理运动是心脑血管病康复的一个方面,药物治疗是更重要的方面,所以心脑血管病人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的同时一定要坚持服药。
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一定要先以适应性运动为主,从低强度开始,掌握强度的方法为,以安静时的脉搏数为1,初始训练不论是快走还是慢跑脉搏频率控制在1:2.2—1.4之间,提高阶段可控制在1:1.5左右。
为了使运动锻炼的形式多样化可采用各种轻松的球类、舞蹈、无急剧发力和跳跃的拳术等。所有活动中都要精神放松、情绪愉快,动作要有节律,不用力使劲,呼吸要自然,不闭气。如有弯腰动作,则注意不要长时间使头低于心脏的位置。运动应与休息交替进行,避免过劳。
第五篇: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巴中山源健康文化管理中心
心脑血管疾病的养生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药费用高,是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疾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我们要应用养生保健的方法,做到未病先防,防止该疾病的发生。如若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则加强病后调养,防止疾病复发,不引发严重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1、精神情志养生保健
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变与性格和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精神养身至关重要。
1.1存善念、吐善言、行善事、结善缘
养生贵在养得,自古有“仁者寿,德者仁”的说法。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做善事后,大脑会分泌一种称为“内啡肽”的物质。在内啡肽的作用下,让人处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1.2 心情好,一天笑三笑
调动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消除紧张、恐惧、焦虑、郁闷等情绪引起的心理障碍,对于调治心脑血管疾病十分重要。一天笑三笑,活心又护肝。开怀大笑时,加速血液流动,增强心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使大脑清晰,心脏跳动有力,还能降脂、减肥。开怀大笑时,使面肌运动,胸肌伸展,胸廓扩展,肺活量增大,腹肌收缩,身体得到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开怀大笑时,大脑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天然镇痛剂,缓解关节、头、背、胸等部位的疼痛,并使人产生快感,全身舒畅,烦恼一扫空。
1.3性格平和
脾气暴躁、性格乖戾(li)、情绪激动是引起血压波动的重要诱因。因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理智的控制情感的发作,不动怒,不动恼,以淡散容人之心看待世事风云,远离是非尘嚣之境,即使遇有不平之事也要制心忍性,尽量克制忿恨,以免酿成意外之祸。
1.4娱乐适中
为了调畅情志,和悦精神,要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均可益人心智,怡神养性,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治。尤其是音乐、书法、绘画及养花养鸟养鱼等活动,动中有静,以静为主,最是陶冶性情,解郁制怒,大有裨益。
2、生活起居养生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所以生活方式的调整,起居饮食的调理,不良习惯的纠正是本病的基本保健。2.1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是保证血压在内的一切生理活动正常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因此再去起床、吃饭、锻炼、用脑、学习、午睡、休闲、大便、就寝等均应定时,形成准点的生物钟。
心脑血管病人必须养成晨起或早餐后排便的习惯,心脑血管病死亡总数中的1/2与排便有关,如厕时用力排便,导致心梗、脑梗突发。有便秘的病人要定时到马桶上坐一坐,但不能和排便较劲。排不出来千万不要勉强,以防意外。2.2居室静雅
居室内外栽花种树,环境整齐美观,可使人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情绪,缓解疲劳而使血压趋于稳定。声学研究证明大于85dB的噪音能对人的神经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噪声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居室环境以淡绿色为主,灯光以柔和的白炽光为宜,窗帘以淡蓝色为佳。2.3睡眠有度
研究发现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血压降低,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睡前走步,以略感疲劳为度;二是睡前热水泡脚,边洗边搓按压涌泉穴;三是愉快平静入睡;四是睡前喝牛奶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提供合成对睡眠有利的五胫色胺的原料;五是睡前不喝咖啡、浓茶等兴奋中枢神经之物,不看惊险刺激的电视电影
小说等;六是晚饭宜少、宜食、宜消化的食物;七是养成定时就寝的好习惯,最好在22点左右上床,此时最易入睡;八是调适睡姿,最佳的睡眠体位是右侧卧位,因老年人舌根和咽喉部软组织松弛,不宜仰卧而眠,因此部位易堵塞呼吸道而致呼吸困难、机体缺氧;九是养成午睡的习惯,时间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以躺着睡为好,不能靠着沙发午睡或伏案而睡。2.4限制体重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大于24者为肥胖症。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体重减少10%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左心室肥厚得到改善。减轻体重可采取限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运动量,戒酒、限盐等方式。2.5穿着宽松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穿着以“三松”为要:裤带宜松,研究表明因病人有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过分勒紧裤带会增加相应部位血液流动阻力,间接引起心脏负荷加大,血压升高;衣领宜松,不宜穿高领服装和系领带,高领和领带容易刺激颈动脉,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使血压和心率骤降,造成脑供血不足而晕厥;穿鞋宜松,多穿布鞋,鞋带过紧同样会使相应部位血流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2.6注意生活细节 2.6.1季节
秋冬寒冷季节因血管收缩,血液粘稠,要格外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冬至等重要节气,以及农历每月十五前后,因为节气影响和月项运动的变化,容易致血管内外压强差变大,血压波动,使心脑血管发生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
清晨6—9时由于血压的晨将现象,是心脑血管患者的危险时刻,猝死多发生于此时,要注意不要急躁、紧张、生气、过度用力、急赶车、运动等。
餐后1小时血压下降,易致昏厥、心绞痛甚至死亡,故本病患者进餐应适可而止,避免暴饮暴食。2.6.2起床、沐浴等
心脑血管病人晨醒后不要急于起床,可赖床五分钟,待心率、血压、呼吸、内分泌 功能等较为平稳后再慢慢起床。起床要遵循三个“半分钟”,即坐起后停半分钟,双腿垂于床半分钟,站起后在床前站立半分钟。实践证明赖床5分钟和三个“半分钟”,有利于心脑血管病人的康复。
沐浴水温冷热适度以35度左右为宜;不宜饭后立即洗浴,洗浴动作不宜过快过猛;入浴时间不宜过长;酒后或过度疲劳时不宜入浴,不到公共浴室去洗浴。2.6.3戒烟限酒忌浓茶
心脑血管病人应戒烟,烟草中含尼古丁和微量元素镉较多,吸入过多会刺激心脏和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研究发现吸一支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0-25mmHg.长期大量吸烟引起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同时吸烟还可影响血糖血脂代谢,促使血栓现成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人最好戒酒。我国的人群调查发现酒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发病率成正比。可以适量饮用绿茶。忌用辛辣和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等。
3、食疗药膳养生保健
饮食调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可减少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减少并发症。本病的饮食要坚持合理结构,粗粮素食为主、饥饱适中、清淡饮食等原则。人均每日摄盐量不超过6克,老年人应该控制在4克。钾每日摄入量应在90毫摩尔,钙每日需摄入800毫克。膳食中尽量减少动物性脂肪,多选用植物油,植物油中的亚油酸对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防止高血压有一
定作用。每天烹调油的用量不超过25克,减少糖和甜食的摄入。防止食物过甜、过咸、过腻。3.1“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
中国营养协会建议,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饮食可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两句话。一是每天1袋奶,二是每天250克碳水化合物;三是每日3份高蛋白食品(每份相当于50克瘦肉、100克豆腐、一个鸡蛋、25克黄豆、100克鱼虾或100克鸡鸭,有肾损害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四是四句话,即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五是每日500克蔬菜水果(400克蔬菜,100克水果)。红指红葡萄酒每日饮用50-100毫升(红葡萄酒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黄指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黄色蔬菜;绿指绿茶(茶多酚有抗氧化自由基、抗动脉硬化和防癌作用);白指燕麦粉和燕麦片(有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黑指黑木耳(有显著的抗血凝、抗血小板聚集和降胆固醇的作用)。3.2药膳
中医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众多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膳食疗方,近几十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又发展了针对性强的药膳方。
三红汤:枸杞子10克,山楂10克,红枣10枚煮水代茶饮。有降脂、抗凝作用。
芝麻核桃粉:黑芝麻2000克,核桃粉300克,红糖50克,研末,每日两次,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有滋补肾阴肾阳,润燥减压作用。
天麻橘皮饮:天麻10克,鲜橘皮20克,水煎代茶饮,有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作用。
菊楂决明饮:菊花10克,生山楂、草决明各15克,三药同煎,去渣取汁,调入适量冰糖,代茶饮。有清肝熄风、活血化瘀,顺畅通便作用。
陈皮山楂钩藤茶:陈皮、山楂、钩藤各10克,乌龙茶5克,泡茶饮,有化痰降脂、降压减肥作用。
参七炖鸡:人参6克,三七粉3克,鸡肉25克,水200毫升,放入瓦盅,隔水炖熟,油
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本病气虚血瘀病人。
白果核桃粥:白果12颗,核桃30克,大米40克,水适量,煲粥,油盐调味食用。有降脂作用。
4、按摩推拿养生保健
用拇指和中指握住腕关节,旋转搓动,按压腕关节处的太渊、大陵、神门穴,可每天做几次,每次5—6分钟,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作用。
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可按摩降压沟,百会穴、曲池穴10-20分钟,可起到平肝熄风降低血压的作用。
冠心病急剧发作时,按摩内关、合谷、曲池、人中、璮中穴可作为急救手段,有打通心包经、疏通任督二脉的作用。按摩至阳穴,能迅速缓解心绞痛,起效时间多在5—10秒,有效作用时间能持续20分钟。预防按压3-6分钟可预防心绞痛发作。
推拿可使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血管顺应性增强。增强心脏泵血功能,增加每博输出量,减少耗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5、运动气功养生保健
运动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缓解紧张情绪,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自觉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血脂、血糖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减少药物用量,巩固治疗效果。
本病的运动养生保健应遵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以静为主”的原则,一般以户外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气功锻炼等节奏慢、运动量小、竞争不激烈上网项目为宜,并以自己运动后不觉疲倦为度。每次运动要达到30分钟,每周运动5次以上。
在本病的运动养生中,慢速长跑和大步走锻炼可获得满意效果。5.1慢速跑
不同的跑速对心脑血管的刺激是不同的,慢速跑对心脏的刺激比较温和。在跑步中步幅要小,主要是主动降低肌肉在每跑一步的用力强度,目的是尽可能延长跑步时间。步幅小但动作要平衡。跑程要长一点,以便将身体中的血糖消耗掉,同时还能消耗掉身体内蓄积的多余能量。这钟主动的消耗是降低血糖、血脂、缓解血压的最好方法。慢速跑要循序渐进。可以先走一段,然后在慢条斯理的跑一段,这样交替进行,最后慢慢的缩短走的时间,加大跑步的时间,直至过渡到—跑30分钟。如果你一口气可坚持30-50分钟,你的心脏健康状况非常好。5.2大步走
大步走也是锻炼心脏功能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大步走是在健步走的过程中,加大步幅的一种锻炼方法。旨在加大健步走的运动量,促进全身多部位参加活动。步幅在有氧健身健步走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步走的动作要求如下:(1)迈腿时要适当抬高腿的高度,把脚往远处放;(2)抬腿时加强后腿的蹬地力量;(3)注意双臂的摆动,双臂最好摆到与肩同高的位臵,而且不要甩,要有控制的摆动。5.3五禽戏
五禽戏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创制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相传是东汉华佗所创。现代研究认为五禽戏是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通过对人体形、意、气的调节,可改善人的精神状态,调节老年人的免疫平衡能力。五禽戏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对稳定血压,巩固远期疗效有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