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
哈尔滨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
(1999年5月27日哈尔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
过,1999年10月20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保护中小学校用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中小学校用地的保护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中小学校用地,是指中小学校现有用地和规划用地。
第四条 本条例由市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市规划、土地、教育、建设、开发、房产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具体实施本条例。
第二章
第五条 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优先、优惠的原则,实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
第六条 中小学校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中小学校规划确定的规划用地,控制期限为五年。
第七条 经批准的中小学校规划,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准擅自更改。确需更改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配建中小学校:
(一)每2万人口区域内配建36班规模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或者分别配建相应规模的中小学校;
(二)每1万人口区域内配建25班规模的小学。
第九条 中小学校的生均用地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新区开发建设的中小学校,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5.1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2.6平方米;
(二)旧城区改造建设的中小学校,中学生均用地不低于10.8平方米,小学生均用地不低于9.4平方米。
现有旧城区中小学校的生均用地未达到用地标准的,在相邻地段改造时,应当达到本条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审批新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规划时,涉及中小学校用地的,应当执行中小学校规划和中小学校配建标准、生均用地标准,并征得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十一条 新区开发和旧城区成片改造,应当按照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监督建设单位做到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未按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或者配套建设的中小学校未按期交付使用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开发建设项目不予竣工验收,不予办理房屋产权登记,不予办理新的建设用地手续。
第十二条 在旧城区开发建设中,对规划确定的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需要拆除的建筑物、设施,由开发建设单位一并拆迁,净地划拨给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中小学校用地。
本条前款具体拆迁范围和安置方案,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 实施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可以采取用地置换方式就近易地新建或者就地合并新建,具体方案需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侵占中小学校用地或者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不准在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建设非教学建筑。
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以及旧城区改造确需占用中小学校现有用地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不低于占用面积在学校相邻地段予以补还或者就近重建。
第十五条 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中小学校园规划,确定用地功能,加强中小学校用地管理。
中小学校不准以任何方式降低生均用地标准。
第十六条 以行政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中小学校的用地,不准出租、转让、抵押、外借。
第十七条 社会力量兴办的中小学校终止办学时,应当到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终止办学手续,并到市有关部门办理用地变更等手续。
第十八条 企事业单位兴办中小学校移交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时,应当按照原学校土地使用证确定的面积一次性移交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侵占中小学校用地、改变中小学校用地性质或者在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兴建与教学无关的建筑的,由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退还用地、拆除违法建筑。
(二)将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以出租、转让、抵押、外借等名义作非教学使用,或者社会力量兴办的中小学校终止办学未办理用地变更手续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条 违反本条例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或者中小学校负责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三条 罚款使用的票据和罚款的处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
第二十四条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中小学校用地保护管理,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
银川市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规划和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的规划和保护,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镇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包括教育教学用地、运动场地、学生生活设施用地、绿化用地和劳动实习基地等。
第三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市、县(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所属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的保护进行监督。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建设、城管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保护工作。
第二章 规划用地的保护 第四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应当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优先、优惠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
第五条 市、县(市)规划主管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编制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专业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因城镇建设确需更改的,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规划主管部门在确定新设置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前,应当征求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六条 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新区、开发区及住宅小区规划和城市旧区改造方案时,应当按照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专业规划的规定规划设置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
第七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应当满足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并与工业区和有污染的建设项目之间保持相应的距离。
第八条 城市建设应当保证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按照下列规定配建中小学校、幼儿园:
(一)每一万人口区域内设立十二个班规模的幼儿园一所;
(二)每一万人口区域内设立二十四班级规模的小学一所;
(三)每二万人口区域内设立三十六个班级规模的中学一所。第九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生均用地定额标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幼儿园每生用地高于十五平方米;
(二)完全小学每生用地高于二十二平方米;
(三)初级中学每生用地高于二十五平方米;
(四)高级中学每生用地高于三十五平方米。
规划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时,应当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寄宿制学校以及因用地形状不规则而无法满足总平面布局要求的学校,应当适当增加用地面积。
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其用地面积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的标准执行。
第十条 新开发住宅小区的,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的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并按照下列规定建设:
(一)成片开发的,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投入使用;
(二)分期开发的,应当预先留足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最迟在开发建设面积达到小区总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时,动工建设配套学校;
(三)零星开发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指定有关主管部门约定有关建设单位出资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或者在附近的学校增设校舍和场地。
按照上款规定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在土地挂牌出让时,应当将学校、幼儿园建设作为土地出让的条件之一。
第十一条 不得将预留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规划用地改作他用。因公共利益需要调整的,规划、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征求教育主管部门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因市政建设等确需临时占用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预留用地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临时用地期满后,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拆除;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由建设单位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章 现有用地的保护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对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进行地界确定,依法进行土地登记,核发证书。第十四条 新建、扩建、改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总平面规划,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查后,报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总平面规划和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或擅自改变用地性质。因城市建设确需占用中小学校、幼儿园现有用地的,拆迁人应当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和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标准,在相邻地段予以补还或重建。
拆迁中小学校、幼儿园校舍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优先就近重建,按原面积和用途归还产权,互不计价;因城市建设确需占用学校土地的,应当就近按原面积补还。
第十六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现有用地内不得兴建教工家属住宅和与教学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的,不得扩建、改建、翻建,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发展计划、规划、土地等主管部门逐步予以搬迁或拆除。
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围墙外倚建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第十七条 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学用房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不得出租、出借;本条例实施前已出租、出借的,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辖区政府逐步收回。
第十八条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周围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不得影响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规划的实施,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间距要求,不得妨碍教学用房采光、通风或者危害学校环境和师生身心健康。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周围一百米范围内,禁止规划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和垃圾转运站等产生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烟尘、废弃物的设施。本条例实施前已经设置的,由市、县(市)人民政府逐步予以搬迁或者拆除。
第十九条 严格控制拆迁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校舍和场地。因城市建设确需拆迁校舍场地的,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市或者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 对有权属争议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在争议解决前,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第二十一条 对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停办、合并、分立、搬迁,应当按照管理权限,经教育和规划主管部门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做好安置工作后方可实施。合并、分立、搬迁后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人均占地面积应当达到本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实施旧城区改造造成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人均用地面积达不到本条例规定标准的,市或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单位按本条例规定的标准增加其用地面积,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予以解决。
第二十三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对新建、扩建的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终止办学(园)时,按照公益性事业取得的土地,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破坏、非法转让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市、县(市)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清退,赔偿损失。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的,其责任人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由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教育主管部门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教育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
第三十条 教育、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主管部门中从事学校教育用地管理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学校用地遭受损害的,其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所指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包含公办和民办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用地。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13年月 日起施行。2003年6月1日起施行的《银川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条例》同时废止。
第三篇:南昌市城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规定修正案(2005年4月29日南昌市第十二
【发布单位】江西省南昌市
【发布文号】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1号 【发布日期】2005-05-27 【生效日期】2005-05-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江西省
南昌市城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规定修正案
(2005年4月29日南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5年5月27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1号)
一、第七条第二款中的“必须征得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修改为“应当征求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二、第九条第二款修改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确需在中小学校用地范围内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应当征得学校同意后,方可办理有关批准手续。”
《南昌市城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规定》根据本修正案作相应修改。
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哈尔滨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规定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哈政发法字〔2010〕3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哈尔滨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日
哈尔滨市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的管理,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用地上进行各项规划建设活动,涉及容积率管理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容积率是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地上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
第四条市城乡规划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定。
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城管行政执法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乡规划部门应当严格依据本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
国家、省、市重大公益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国企改制项目,受地块条件限制,确需提高容积率才能实施的,在其他技术指标符合法定要求的条件下,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在相应容积率指标的基础上提高10%至20%。
第六条公寓项目属居住用地上的,容积率指标应当按照住宅项目确定;属公共设施用地上的,应当按照公共建筑确定。
第七条同一建设项目中包括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应当按类别划分用地范围,分别确定容积率;住宅和公共建筑混合开发建设的,应当确定综合容积率。综合容积率的计算方法由市城乡规划部门确定。
第八条国有土地使用权一经出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规划条件确定的容积率。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所确定的容积率进行建设,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单位方可申请调整容积率:
(一)因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造成建设用地发展条件变化的;
(二)因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服务设施等公益性建设需要的;
(三)因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发生变化的。
第十条符合本规定第九条规定情形的建设项目,申请调整容积率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乡规划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
(二)城乡规划部门应当从建立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并组织专家对调整的必要性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三)在本市主要媒体上对规划调整内容进行公示,并采取多种形式征求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
(四)经专家论证、征求利害关系人意见后,城乡规划部门应当依法提出容积率调整建议并附论证、公示(听证)等相关材料报市政府批准;
(五)经市政府批准后,城乡规划部门方可办理后续规划审批,并及时将依法变更后的规划条件抄告国土资源等部门备案;
(六)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变更后的容积率办理补交土地出让收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手续。
涉及容积率调整的相关批准文件、调整理由、调整依据、规划方案以及专家论证意见、公示(听证)材料等应当按规定移交档案管理机构备查。
第十一条建设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容积率奖励:
(一)超过配建标准额外为城市配建停车泊位的;
(二)超过规定标准额外为城市提供公益性服务设施的;
(三)额外为城市无偿提供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供市民自由使用的广场或者绿地,并由建设单位负责日常维护管理的;
(四)城市重要景观节点的新建建筑或者现状建筑立面节能改造时,通过增设没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塔楼、坡屋面层或者立面装饰构件来体现哈尔滨建筑风貌和地域特色的。
第十二条容积率奖励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超过配建标准,额外为城市配建室内停车泊位(采用立体停车设施配建的停车泊位除外),并将额外配建的室内停车泊位所有权和使用权无偿移交市城市管理部门的,一个停车泊位可以奖励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二)超过配建标准,额外为城市建设立体停车楼,并将所有权和使用权无偿移交市城市管理部门的,立体停车楼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以奖励建筑面积6平方米;
(三)超过《哈尔滨市居住区公益性服务设施配建标准》,额外为城市提供公益性服务设施,并将所有权和使用权无偿移交市政府的,额外提供1平方米建筑面积可以奖励建筑面积4平方米;
(四)额外为城市无偿提供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供市民自由使用的广场或者绿地,并由建设单位负责日常维护管理的,每平方米广场或者绿地可以奖励建筑面积4平方米;
(五)城市重要景观节点的新建建筑或者现状建筑立面节能改造时,通过增设没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塔楼、坡屋面层或者立面装饰构件来体现哈尔滨建筑风貌和地域特色的,每平方米塔楼面积可以奖励建筑面积6平方米,每平方米坡屋面层面积可以奖励建筑面积4平方米。
各项奖励面积的总和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0%。
第十三条城乡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时,应当根据本规定第十二条有关规定实施建筑面积和容积率奖励。奖励标准和奖励内容应当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建设单位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在符合本规定有关建筑面积和容积率奖励的条件下,申请建筑面积和容积率奖励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条规定履行相应调整程序。
第十四条实施容积率奖励新增的建筑面积由城乡规划部门负责核实。
城乡规划部门在审核中发现实施容积率奖励的建设项目违反相关国家标准或者侵害相邻权人合法权益的,应当告知建设单位改正。
第十五条城乡规划部门应当将经核实的新增奖励建筑面积抄告国土资源等相关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相关费用。
第十六条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公安交通、城管行政执法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加强对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及时依法制止和处理违反本规定的建设行为。
民政部门及各区政府配合完成公益性服务设施的验收和交接工作。
第十七条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审批建设项目、怠于履行监管职责或者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从严问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2010年12月15日起施行。
第五篇: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保护耕地、节约用地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如今在这个世界上,高楼大厦、工厂等一些其他建筑物,都占据了很好的耕地。我们生活在一片美丽祥和、可爱迷人的一片国土上,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宝物。这里有波澜壮阔的大海,峰峦雄伟的大山,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人类发扬了历史文明,得到了地球上的资源。我们人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要靠土地获取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土地资源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住宅用地土地供应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5.5%,普通商品房土地供应总量同比增长76.3%,经济适用房土地供应总量同比增长166%。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当然还不止这些,工厂的增加,人数的增加……论人数,中国是个大国,论资源,中国则是穷国。
可是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五”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我国累计补充耕地2140万亩,平均每年约428万亩,大于同期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面积,建设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成规模的基本农田。全国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土地整理还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据对国家土地整理示范区的调查,土地整理后植被覆盖率增加2.4个百分点,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宣传、贯彻土地管理法,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