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汇报(定):科学学科与学校特色和学校课程的整合
整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魅力所在
《科学》学科与学校特色和三级课程的整合
青岛开发区珠江路小学 2013年10月23日
珠江路小学始建于2006年,占地41亩,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建有地震科普馆、机器人室、科技探究室、七巧板室等24个专用教室。校园网、电视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设施配备齐全。现有38个教学班,2105名学生,103名教师。
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省科普示范基地、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七巧科技”系列活动科普示范学校、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十佳创新学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学习策略研究、山东省教研室“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和“培养小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实验学校等。学校已经创建为首批青岛市现代化学校。
课程观决定着教学观,并由此决定着教学改革的品质。如何调适课程的实施方式,开发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课程?这将是学校和教师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整合教学是将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有关联的内容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强调面向知识的同时,要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全面达成课程实施目标。
一、为什么以《科学》学科为切入点来研究整合教学? 1.基于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发展的定位。珠江路小学自2006年建校起,就定位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依托中国石油大、山科大和青岛理工大的独特地缘优势,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以科技教育为切入点,不是要把每个人培养成科学家,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科技教育为载体,着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孩子们带着对科技的好奇,学会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合作、动手实践等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好奇、观察、提出问题、大胆想象、乐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综合素养,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刚开始,我们以参加机器人等比赛为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逐渐发现,搞的太尖端,投资大,不一定每个孩子受益。
2.我们想到了《科学》学科的核心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学科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实现“人人都能学的科学”,体现“四位一体”的科学,即让学生具备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以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等都与我们打造学校科技特色的目标相吻合,学校特色需要课程来支撑。以《科学》学科为切入点,让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突出科技特色的学校课程,形成自助餐式学校课程,试着整合教学……成为我们的研究目标。
3.课时不够用,怎么办?
随着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丰富,我们都感觉课时不够分配。为了促进研究,学校开始尝试整合教学,并加入了 “青岛市课题协作体”,申报的课题研究方向是:课程实施与教学管理的《三级课程整合教学的研究》。相信在学习协作体校市实验小学、胶南实验小学、即墨德馨小学、城阳实验小学、平度南京路小学等的成功经验后,我们会有更快的进步。
二、如何整合实施
规划:制定课程实施规划方案→通读整合课程标准→研究需要整合的教材→对教材进行深解读和二次开发→分发整合提纲→分类整合教学。
实施:从三个方面推进实施。《科学》与国家课程的整合、《科学》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整合、《科学》与学校优势资源的整合--学校科技教育活动课程化。
整合:从四个方面去整合。内容整合、思想方法整合、师资整合、评价整合。
(一)立足三级课程,整体构建,完善现有课程体系。立足三级课程,探究国家课程的整合。(表格体现《语文》与《传统文化》,地方课程个性化蓝色的家园、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单元学科整合教学学校课程规划校本课程多元化特色化科学类课程:小牛顿国学类课程科技教育活动课程化
《安全教育》与《社会与生活》,《科学》与《综合实践》等的整合)。
(二)《科学》与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整合。1.对课程教材深解读、再认识。
《科学》与地方课程《海洋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有许多可以融会贯通之处。我们就上述国家和地方课程进行教材解读,列出所有教材知识点和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召开论证会,找出《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蓝色家园》与《科学》学科中关联密切、相互交叉的内容。
2.将教材内容重新整理、有机融合、二次开发。
我们将《科学》以及地方课程进行解读发现,不少教材内容虽然内容呈现形式与国家课程有所不同,但是知识点及课时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对于这些相关联的内容,我们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将其有机融合到国家课程中。如小学三年级《环境教育》第5课《小草微微笑》、第7课《笼中小鸟》与《科学》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虽然在内容上不完全重复,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存在重复和交叉之处,以学科补充材料的形式呈现,供相关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这样,教学内容被分配给优势学科,避免教学活动的交叉重复,节省了有关学科的教学时间,实现整合教学减时、增效的目的。
3.建立“一体多翼”的学校课程体系
经过调整、筛选、分析与完善,整合出“一体多翼”,适合我校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即以国家课程为主体,整合后的地方课程和自助餐式学校课程,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
4.将《科学》的方法与各学科整合
通过解读与教材研究发现,科学学科与地方课程教材《蓝色家园》、《环境教育》等学科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也存在许多相同之处。
例如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为“研究学校里的噪音问题”,《蓝色家园》研究性学习为“走进南极”、“海边足迹”,而《环境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为“追踪“限塑令””。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引导 5
学生把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以研究报告(也称为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掌握研究报告的写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环境教育》《蓝色家园》等课程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直接运用在其他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此外,各学科中的教学内容很多,但不凌乱,分为观察类、亲历类、开放类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5.课程形成特色,特色彰显文化
学校根据学生需求,结合课程实际,探索科学学科与校本课程实施中的有效整合。将节省下来的课时开设校本课程《小牛顿系列课程》,建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凸显学校科技特色的课程。
构建了“开放、多元”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个性化的“自助餐式”课程体系。
每个周五下午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开设的“小牛顿”拓展型系列科技课程:《宇宙漫游》《藏在石头里的故事》《小小航海家》《翱翔蓝天》《未来工程师》等十七门,这些课程涵盖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环境学、人体科学、机械工程学等十大领域。整套课程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把“做中学”这种朴素教育理念和模式引入到科技教育活动中,学生参与科技教育活动率100%,家长每学期预约讲学校课程一到 6
两次,学期末,学校家委会组织评选“学生最喜爱的客座讲师”活动。师生们在做中总结,在做中改进,最终聚焦到“课程”这一载体,以课程的形式得以落实。
(三)《科学》与学校优势资源的整合--学校科技教育活动课程化。
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校本课程。我校有两处最有优势的资源,可重点研发,有效整合。
一处是投资200万元的“地震科普体验馆”。地震科普体验馆分为地震成因、灾难现场、解密地震、穿越地震断裂带、震前防御等展区,是一个大量使用最先进高科技手段展示的综合性地震科普体验馆。在互动式展陈中,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提供各种寓教于乐的展示和体验项目,让学生亲历参与互动,感受地震的瞬间及其破坏惨烈的场景,了解和学习地震科普知识,是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普及性于一体的地震灾害研究基地和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指导者、评价者,将课堂教学与学校地震馆资源整合,以学生的自我发现、分析为主,教师不包揽、不包办。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同时,在这个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倾听、合作的科学素养。同时,地震馆的真实模拟,可以把简单的书本上的地震模拟实验变为了亲临地震场景,地震的自救知识等便可以从“纸上谈兵”成为“真枪实战”了。
经过初步探究,学校利用这一资源,分解出馆里现有资源和科学课可整合的课题,加以整合教学,一学期可整合出2节课,用于学校课程的教学。例如《科学》学科的《地球的构造》《地震》等2节课,与《安全教育》以及综合研究型学习整合。不再仅仅是参观活动,从科技活动走向科学校本课程。丰富的资源,完全可以支持我们开发有意义的校本课程,以适应、满足孩子多元发展的需要。
二是机器人室、探究室。
建校八年来,我校一直参与研究机器人系列活动,积淀了核心的老师、好的经验,建成了专门的机器人室和科技探究室。这些优势资源与科学等学校课程如何整合,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挖掘。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将会成为学习、生活、娱乐的好伙伴。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特点由最初在部分学生中开展机器人兴趣小组,发展为开设学校课程《智能机器人》,面向三至六年级学生开设。
《智能机器人》课程的学习充分展现了它的意义和优势。以梁璐老师执教的《小猫钓鱼》一课为例,这是学校课程《智能机器人》与《科学》课整合的尝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坚持科学的探究方法来解决学校课程智能机器人《小猫钓鱼》中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设计,动手操作,勇于解决遇到的困难,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研究 8
过程的科学性,通过记录量表完整的记录研究的过程。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校的机器人教学研讨也展现出了丰富的成果,在2012年的第十四届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赛上,获一金两银,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在2013年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13年APRC(亚太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国公开赛上,我校代表青岛市参赛,荣获4枚金牌,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的机器人篮球项目,我校代表队以两分钟投中28个球的绝对领先优势获得冠军。11月1日我们将再次代表中国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APRC)亚太青少年机器人国际赛。8月26日《青岛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
三、整合教学困惑和发展愿景。
困惑:每学期不断开发新的主题,积累了每个年级上册书的整合教学案例。但由于师资缺少专职教师、年轻教师,不是每个班的科学老师都能对整合教学理解透,还不够深入,整合的广度和效益还需要不断推进。
后续发展:敢于探究创新,多听专家指点,加大对学科整合的解读和坚守,加大学科整合的范围,加大对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内化。将研究从不断开发新内容转向深入研究“经典课例”,通过“经典课例”的研究来提升整合教学的理解与实施能力,进一步完善《学科整合教学实践》的研制。
没有一门课程可以孤立地学习-----大卫.吉纳.马丁。适当开展整合课程教学,是对分科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经历的补充。9
好的整合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从“知之”提升到“好之”和“乐之”的层面,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习变得有趣而又有效。
课程建设是教育永恒的课题。落实课程理念,优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铸就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将成为我们永恒的追求。
第二篇:学校特色汇报材料
感恩立人见贤思齐
——徐坊学校“感恩教育”实践记录
徐坊学校地处“南州高士——徐孺子”的故里,以培养“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现代公民为目标。学校充分利用具有深厚传统经典文化底蕴的优势,把感恩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点来开展,让感恩教育进入我们的课堂,渗透孩子们的生活。
一、经营“感恩文化”
我们学校以弘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己任,重视细节,提升品味,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次活动都展示感恩教育的魅力。
1、学校在外部环境的布置上处处宣传感恩教育。围绕感恩文化主题,学校设计了文化墙、荣誉墙、励志墙、感恩墙四大板块,以直接、鲜明的方式展示了丰富的校园文化。例如:“感恩墙”选择了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文化墙”选择了诸子百家的介绍和百家至理名言等。
2.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这一载体对感恩教育进行了宣讲,对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施恩报恩等方面的问题在大会上作了解读,教育面涉及全体师生。各个班级利用班队会课进行小范围的交流,加深对感恩的认识。
3.学校经过筛选,将《感恩的心》作为感恩教育的主题曲。我校将《感恩的心》等一系列有关感恩教育的歌曲进行搜集整理并录制成光盘,每天在校园循环播放,使美妙的音乐化成教育的音符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二、践行“感恩教育”
在我们学校,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一次学校活动,一次班队会,一次大队会,你都要会品味出“感恩教育”的文化元素。
1.我校经常开展以“感恩社会的关爱”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学生经常到青云谱区残联、敬老院、南昌市启音学校、徐坊社区、妇联等地进行社会实践,从中孩子们切实感受到这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我们对这个社会同样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2.孩子们和老师们学习了《感恩的心》的手语操,并坚持每天全校师生一起做,形成了校园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3.学校十分重视在细节上对学生的点滴教育,在学校每周工作安排上最显眼的位
置,书写“每周一条校园文明用语”。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上下楼梯都能看到,为此,我校将这一形式进行拓展,将其组成一个系列,逐步成为养成教育。
三、打造“感恩生活”
感恩,不仅要宣传,要教育,更要让她付诸于行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感恩,在生活中有感恩,用行动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1.开展了以“感谢自然的赐予”为主题的活动,结合学生科技节活动的要求,深入领会“节约、创新、发展”的活动精神,引导学生绘画、动手制作及科学小论文的写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另外,我校还组织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调查发现身边浪费水电等资源的现象,注意收集家庭里的水费单、电费单、煤气使用单进行比对。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能源是有限的,节约资源、感谢自然的赐予应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才行。
2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 “庆三八”感恩活动。如:“妈妈,我想对你说”书信和“我的妈妈最美”演讲活动等,提高学生的书信写作能力和演讲表达能力同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提供平台,引导学生对父母感恩,进而激发他们勤奋学习,做一个心有感恩的人,一个珍惜拥有、关爱彼此的人。
3.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我校大队部先后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期,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感恩成长教育袋”、“手抄报”;组织了感恩卡制作比赛、“感恩他人”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每年清明节,带领学生进行网上祭奠;举行了“感谢有你”演讲比赛;“抗震救灾绘千米长卷”活动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对模糊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鲜活的情感认同,从而使感恩的感性认识强化,并把活动中产生的成功愉悦感升华为强烈的理性认识,升华为清晰的道德观念。
总之,多年的感恩教育已经是硕果累累。我们的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2010年7月,全市各县区感恩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南昌市各个县区的关工委领导多次莅临指导。
第三篇:东郊学校特色汇报材料
五育并举,以德治校
——东郊学校特色教育汇报材料
平定县石门口乡东郊小学,始建于解放初期,位于平定县城东南,307公路南面四公里处。学校旧址属一所祠堂。一九九一年村委投资20万元新修教学楼,占地面积6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72平方米,标准教室6个,3个教师办公室。
东郊小学是一所单轨六年制完全小学。现有教师9名,其中本科学历1人,专科学历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78%,是一支中青年教师结合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设有教学班6个,现有学生97名,其中残疾儿童3人,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都达到100%。学校现有电脑4台,打印机1台,录音机4台,实物展台一个,电视机2台,VCD、DVD等教学所用设备,并且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配备了多种体育器材,美术器材、音乐器材等,极大的方便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但由于学校场地有限,学生活动没有运动场。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校坚持以养成教育为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则。大胆创新,培养合格加特长和富有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我校教学成绩全联校名列前茅,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并多次受到县乡两级的奖励。1999被评为“县级德育示范校”。2000被评为“市级文明校”。2007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县级先进教育系统”。
我校之所以取得这样显着的成绩,固然与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我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中,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和两史一情教育”。的确,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坚持以德治校,努力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
一、循序渐进抓“三爱”
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因此我们在办学中始终高举爱国主义这面旗帜,要求学生从进校第一天起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从小有爱国之心,明爱国之理,立报国之志,日后成为建国之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循序渐进地开展“爱我校、爱我村、爱我国”的“三爱”教育活动。
1、爱我校,我们首先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校史教育,使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学校,并从小事做起,节约学校的一滴水、一度电,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维护学校的荣誉。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爱我学校”主题班会。这一系列教育活动,加深了学生“爱我学校”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感到作为一个东郊学校学生的自豪和责任,从而激发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学校添光彩。
2、爱我村,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搜集“发展中的东郊”相关资料活动,参观工业区。参观前,由教师介绍每一参观点过去的情况;参观中,教师逐一介绍参观点今天的情况;参观后,我们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畅谈现代政策下我们东郊村的巨大变化。在这基础上,我们又组织进行“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东郊村人”的专栏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不仅为东郊现有的建设成就而自豪,而且懂得要为做一个合格的东郊人而努力。
3、爱我国,前两点只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和中途站,而“爱我国”才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归宿。
为此,我们利用“中华魂”等教育书刊,开展“爱我中华”教育活动,使学生知我中华之河山壮丽,赞我民族之勤劳伟大。然后,我们围绕着“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既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又了解中华民族遭欺凌、受压迫的屈辱史,由此意识到,要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振兴中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组织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立报国之志,努力学习本领,以便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与祖国一起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形成系列求实效
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做到“祖国在我心中”,我们根据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系列教育,力求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低年段层次的教育一年级,利用国旗这一形象直观的国家标志,开展“我爱五星红旗”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学生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懂得升旗礼仪等。二年级,引导学生通过访问父母,了解家庭及东郊村的今昔变化。中年段层次的教育三年级,用唱歌形式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众多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四年级,则结合校本课程《虎门销烟》这一章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大无畏精神和为维护祖国尊严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从而激发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民族英雄、爱国将士的崇敬之情。
高年段层次的教育我们结合语文、品德教学,在五、六年级开办了《可爱中华》系列讲座,使学生知国耻、明国情、爱中华、振学志。从而更加珍惜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的幸福生活,进一步意识到为振兴中华自己所应肩负的责任。
三、多种途径育美德
灵活多样的教育途径,是实现德育目标、促进德育内化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一改过去那种封闭、单一的教育方式,开拓出多种德育途径,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强化德育实效。
1、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要求所有教师都坚持教书育人,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把握好如下三个原则:一是源于教材。我们要求教师在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范围、角度、深度上,都应以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二是重于感染。要增强德育实效,除了进行正面说理外,还必须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使学生动情明理。据此,我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注意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加强教材内容的感染力。三是精于渗透。要做到自然渗透,教师就应认真备课,探索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艺术。
2、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
张伯苓先生说过:“研究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在以德治校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美育的陶冶功能,努力营造一个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3、加强德育过程的实践性、自主权和主导性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学生只有通过实践获得情感体验,才能将社会规范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德育过程的实践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去加深感受、获得认识。我们还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还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参观地点、对象的确定,提问内容要点的拟定,对大量素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都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
此外,我们还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班级常规教育工作,开展德育评价实验等途径,提高了德育实效。由于坚持以德治校、全面育人,我校校风良好。
第四篇:学校特色建设汇报材料
西区第四小学学校特色建设汇报材料
一、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
1、学校概况。西区第四小学位于大亚湾西区塘布村,创建于1947年,校园占地面积74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384平方米。现有专用课室6个,教学辅助功能室6间。现有专任教师10人,7个教学班(包括学前班),学生390人。
2、学校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学生逐年增加,班额过大;二是学校教师严重缺编,师资力量较薄弱,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较为落后;三是生源大多是流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存在不稳定性,学习的动机不明确,家长大多比较放任,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四是现代化教学设施老化严重;五是学校的文化特色不鲜明。
3、学校办学优势。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学校特色建设发展基本思路
学校定位:通过“田园教育,绿色成长”特色建设,为新农村孩子建造发展的精神家园,培养快乐生活、勇于探索的梦想少年。培养“有梦想,会探究;能生存,会合作”新农村娃,实现生态育人、素质育人、眼界育人。以“田园教育” 1
理念,促进新农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一所特色鲜明的新农村优质学校。
办学理念:良好习惯
美好人生
办学目标:建特色学校、塑新型教师、育健全人才
三、学校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学校管理
依靠全体教职员工,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突出“服务意识”,以服务教育教学为宗旨,重视精细化管理,激发全体教师的学校主人翁精神,齐心协力创建和谐校园。
(二)办学条件完善
1、校舍改造
(1)对学校进行整体绿化美化,使校园到处都能洋溢着浓郁的田园文化氛围。
(2)整体创设校园文化艺术设施,使学生随时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环境文化
新校建成后,结合学校养成教育的主题,做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栏杆、宣传窗等艺术设计;
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3、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田园育人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阳光体育、规范学生行为。
(三)德育工作
总体目标:推进学生阅读习惯、劳动习惯、体育运动习惯、不扔能捡的习惯、主动大声打招呼的习惯。五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实践课的优势,以“田园育人”为总主题,设置各年级的小活动主题,强化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养成教育逐渐形成学校特色。
实施措施:(1)切实重视晨会课、班队课的教育作用,制定完善的制度,保证教育质量。
(2)开设《礼仪》课程,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的内化教育,大多数学生能做到文明礼貌、尊师守纪
(3)抓好少先队大队(中队)活动,建立相应的活动制度,保证大队(中队)活动正常化,真正使队员在大队(中队)活动中有乐趣,增才干。健全大队工作机制,成立各种部门,对小干部进行培养,使之能独立工作。
(4)把学校“五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并有机地深入到家庭、社会,开展父母孩子同养成活动。
(5)以“绿色田园”为主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以绿色植物种植为主题,各自在综合实践教师的带领下,开辟各班的综合实践基地。让爱劳动成为习惯。
(6)开展“好书天天读,好诗日日诵”活动。可以写心得、记笔记、写“博客”,坚持读书笔记的展评活动。
(四)师资队伍
总体目标:
通过不断加强师德教风建设、教学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等形式,突出“成长意识”,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造就一支学习型、智慧型、科研型、复合型、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队伍。
(五)教学工作
1、建章立制,依法治教
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副校长主管教学,教导处实施教科管理,教研组落实教学任务,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制。
2、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树立全新的质量观和人才观,以课程改革为抓手,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结合农村学校的特点,以“田园育人”为主题,积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制订学校活动计划,加强活动过程管理、落实活动评价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
(2)树立新的育人目标、探索科学的教和学的方法。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角色转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一致的教学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
(3)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力。
(4)搭建课外活动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树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理念,积极搭建课外活动平台,给
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5)建立促进教师,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一是制订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树立评价不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主要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处理好三维目标之关系;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不同学段有所侧重;关注评价主体多元化,采取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和家长评价,在互动评价中求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贴星星互赏评价、喜报互动评价、表扬信激励评价和档案袋评价。
二是完善“教师考核评价表”,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即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共事能力,计划与反思能力。致力于对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的提高。
(六)教科研工作
突出“科研意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方向,发挥教科研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功能。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健全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培养一支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以实施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追求“有效教学”为主线,认真开展课题研究,突出方法和过程,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第五篇:学校特色创建汇报材料
学校特色创建汇报材料
各位导,同仁:
大家上午好!听听各位同仁的汇报,我感到大家都比我们做的工作多,成绩也比我们显著,收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我觉得没有什么成绩汇报,只有抱着学习的态度,向大家多征求宝贵意见的态度,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探索和做法,说的不当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我们以“规范管理、智慧教育、特色办学”的思想统领教育的各项工作,我们的理念是“发展必须创新,创新形成特色,特色彰显内涵”。用理念激发学习,用学习丰富智慧,用智慧点燃创新,用创新形成特色,用特色推动发展。
我们围绕“智慧教育双十行动”,开展了“人人有课题目,校校有项目,全员创特色”的实践研究活动。
我们全校确定了28个研究课题,张校长的合作学习研究,赵校长的学生辍学研究,徐老师的自主管理研究,刘老师的后勤管理研究,赵老师的快乐体育研究。经过现年来的努力,目前在我区初步彰显出了7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以磁涧小学为主的全校的“快乐体育校本研究”在全校铺开。理念是“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增智、我幸福”,实现校校有项目,人人有器材,快乐体育进课间,进课堂,进家庭。目前我们已结集“快乐体育丛书”三集。一是快乐体育项目36种,二是快乐体育智慧,三是快乐体育的教学、比赛及艺术研究。我们去年6月20日承办了全县快乐体育现场会,今年5月30又成功举办了快乐体育节。
二是以初中为龙头,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研究”,在全校中小学展开,全校小学实行统一集体备课,共享智慧。理念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课前实施有效的预习,课堂上实施“老师少讲,学生自学,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我展示、我精彩”的教学策略,达到的效果是“自我约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培养出不仅有高分数,还要有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学生。目前在全县小有名气。很多学校去听课学习,去年6月18日召开全县研讨会,韩局长、游局长去年12月20日到初中调研,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这不仅是教学改革,实际是教育改革,有很强的实践意义。目前在初中、寒鸦、磁小已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备课管理、评价管理、课堂模式、教学反思”等规范体系,初中正在印制“合作学习智慧”一书。
三是以寒鸦为龙头的“自主管理模式”研究在全校展开。理念是“让校长闲下来,不管老师,让老师闲下来,不管学生,我的事情我来管,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我能行、我能成功”,目前初见成效,学生的团队意识、自觉意识、主体意识增强了,寒鸦小学连续两年在演讲赛中都取得了好成绩,一个是去年迎奥运演讲代表县到洛阳演讲获一等奖,一个是今年在县“爱我中华读书活动”演讲中获一等奖。学校形成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局面,特别是学生卫生意识了有很大提高,我们在寒鸦学校举办快乐体育节,实现了零垃圾的目标,从前到后500我名师生没有一个人丢弃一片纸屑、一微乎其微料袋。
我校的“书香校园”开展的有声有色,他们的口号是“争读万卷课外书,品尝百味智慧果,每年平均阅读20本课外书”,做法是,读书,写体会、演讲比赛。增加了阅读量,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我校的三品教育。他们的中心词是:让学生认知爱的力量,使感恩、尊重、勤俭等行动成为一种习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他们的做法是做好事,献爱心,做家务劳动,帮助同学、帮助路人、学生家长写爱心体会等。
我们为了展示创新成果,彰显学校特色,推动创建工作的向前发展,于5月23日召开了“学校特色“展示会,展示会上,各学校展示了自己的特色,做了典型发言汇报,起到到相互感染、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我们还通过会议,对今后的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创建工作进行展望,提出了新的思路,就是“创建特色,必须创新,创新必须学习”,用读书丰富思想、点燃智慧、转变观念、增加方法、增强素质,怡情养性。我们准备在洛新局成立中心读书会,带动读书活动的开展,目前正在准备之中,已经有了读书章程、读书宣言、读书倡议书,建起了中心读书会博客。我们准备在暑假期间举行启动仪式。
虽然在智慧教育、特色办学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探索,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任重道远,只是万里长征开了个头。要形成鲜明的特色,形成特色学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决心在教育局“规范管理、智慧教育、特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集中大家聪明才智,不断创新,继续前进,把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洛新教育添彩,为新安教育贡献我们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