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专家论坛

时间:2019-05-14 04:1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专家论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专家论坛》。

第一篇: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专家论坛

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专家论坛

会议简报

第三辑

“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专家论坛”主办

2009年9月26日

与会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

2009年9月26下午,参加和谐社区建设专家论坛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会议由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院长、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董长瑞教授主持。

泰山区民政局王瑞勇局长作“创新模式、打造品牌,强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再上新水平”的主题发言。王瑞勇局长从泰山区社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出出发,介绍了适合中小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1+4”社区建设泰山模式,详细阐述了“1+4”社区建设泰山模式产生背景、主体内容、实践优势。泰山区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以打造品牌,提升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水平为基本思路,通过建立社区党建品牌、社区文化品牌、社区服务品牌以及打造文化基础设施推进社区建设。以“健全机制,为和谐社区建设快速推进提供有力保障”为保障思路,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具体措施,即:建立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社工管理机制;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建立上下互评机制。通过统筹规划和大力推进,泰山区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获得了“全省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全省社区服务示范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社区建设卓有成效。王瑞勇局长期待泰山区发展成为山东省社区建设的试验田。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候风云教授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社区建设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社区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泰山区社区建设是山东省社区建设的先进代表,构建出了体系完备的、可持续的和值得大力推广的泰山模式。并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建兰教授强调,应该从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等社区建设的背景研究新时期社区建设问题。在社区建设目标方面任教授认为,最高目标是使居民的居住聚集区形成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首先解决生存需求、再解决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最终实现人的发展需求。在建立社区建设模式方面,任教授认为可以对泰山社区建设模式进一步进行细化、分类和提炼。比如农村城市化社区、典型城市模式等。重点围绕从社区形成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提炼。在政府职能方面,任教授认为政府着重完成公共资源的建设和分配,注重引导和扶持,让社区具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内在机制。任教授还就社区文化重建、社区建设的公众参与和社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葛金田教授认为,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并认为泰山区探索了一个社区发展好的路子,符合中国特色的新型社区发展模式。泰山区社区发展模式还可以进一步总结、发掘和提炼。葛教授认为社区发展应区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制约社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钱”和“人”两个因素。

山东经济学院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主任武忠哲教授从自己对烟台市、青岛市和泰安市等城市社区建设的研究出发,认为社区建设离不开政府,也离不开社会参与,需要多方配合。认为社区建设有三个重要因素,一是社区工作站的建立,二是社区自治的构建,三是社区建设融资渠道的建立。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冠军教授认为,泰山区社区建设的“1+4”模式是对泰山模式较为成功的总结。他认为,人的发展是社区建设的关键因素。泰山区将和谐思想、可持续思想科学思想融入模式构建中,值得借鉴。刘教授还强调高校研究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理论结合实践,是探索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式。山东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司强教授认为,社区建设是关系社会和谐和民生发展的关键问题,社区建设主要是要解决安居问题。社区建设既要考虑规范化问题,也应注重个性化发展。司强教授对社区的利益机制、协调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刘冰教授总结了泰山区社区建设的六个特色,认为社区的关键因素包括安全、基础服务、增值性的服务、精神诉求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处理好自制、居民参与、专业实施和政府引领的关系。

山东经济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庭东博士认为,对于村改居社区来说,社区建设应当注重社区意识的培养,包括社区意识的文化、教育和感化等方面。而政府需要在社区意识的培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也就和谐社区建设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第二篇:建设和谐社区

坚持“六好”标准建设和谐社区

我县紧紧围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目标,坚持“六好”标准建设和谐社区。

一是道德风尚好。以“全民素质工程”、“学转办促”等活动为抓手,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居民思想道德水平,使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抵制陈规陋习,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道德风尚。目前,全县有3个社区被县委命名为文明社区,12000户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二是社区管理好。完善社区治安、文教、家长学校等管理制度。加强社区管理督导,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作用,架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的桥梁。达到管委会对物业管理监督有力,社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完善。三是环境建设好。抓好社区环境综合治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动员组织广大居民保护环境,踊跃参与社区绿化活动。达到:净化、绿化、美化标准较高,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作用突出。目前,全县各社区都建立了小街小巷卫生保洁“四级联动”和流动红旗评比的长效机制。以党员、低保户为主体对城区内168条小街小巷实行保洁,并与有关部门配合硬化、绿化、美化小街小巷43条,城区环境卫生显著改观。

四是治安秩序好。坚持严格管理流动人口,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及时调节民事纠纷。目前,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全县组建社区治安巡逻队18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六级稳控网络,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基本上实现了小事解决在居民组、大事解决在社区、难事解决在办事处,社区治安秩序好。

五是文化活动好。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健康有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人、感召人、凝聚人。目前,办事处建立了文体协会,各社区建立了分会,以社区为单位组建了秧歌队、文艺宣传队等组织20多支。六是弱势群体帮扶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扶本辖区内鳏寡孤独及特困户的救助。各社区建立了下岗职工和低保户资料库,对低保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阳光操作,为城区内2211户贫困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先后帮扶156名下岗职工实现了成功就业。

第三篇:和谐社区建设

关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以鞍山市和谐社区建设为例

作者:汪庆参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

鞍山

114051)

摘要:本文通过对鞍山市4个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方面的实地调研与对调查报告的分析后发现,在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围绕着如何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体制改革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区

现状

建设发展

对策建议

引言:

自2004年秋,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和谐社会的理念,并将和谐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建设目标。和谐社会是由无数个和谐社区共同组成的,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在社区建设中引进和谐社区的理念和模式,对于实现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等社区建设目标具有重大作用,而社区组织的培育和有效运转则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谐社区是一个旨在追求经济消费适度、基层政治民主、社会管理多元、邻里关系和睦、居住环境和谐,并且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区域空间。1.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所谓和谐社区是以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社区硬件和以和谐社区文化的社区软件为基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社区。城市和谐社区是一种理想的社区发展模式,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元,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构建和谐社区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和谐社区建设是维护城市秩序稳定的重要措施

社区是居民群体的活动和聚居区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社区人口的流动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城市社区的人员主体构成也日趋复杂,主要由以下类别人员组成:城市固定居民和社会机关工作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老年人和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未成年人群体等。外来务工人员是社会主要的流动人口,同时也是社区的建设者和建设成果的享受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因此他们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的再就业需求和各种救助需求十分迫切,如何处理好相关问题是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思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可塑性,却对于新鲜事物缺乏认知和自制力,如果缺少必要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化问题。因此,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区安全稳定共同促进城市的和谐建设发展。

1.2、和谐社区的建设能够促进社区政治建设和文化发展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虽然基层居民的自治性组织,但在社区生活中还存在不民主、不文明的现象。在政治方面,社区居民表达自己意愿的管道还不够畅通,实现自我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基层民主建设有待完善。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才能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健全的社区民主制度,才能使居民群众在基层社会事务中切实当家作主,形成在党领导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健全社区各种组织。明确职责,形成民主协商机制。在精神文化方面,虽然居民总体上向往歌唱、舞蹈、棋类、书画等高雅艺术,一种艺术人文的教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发挥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只有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文明的业余文化活动,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3和谐社区建设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科学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谐社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区的建设发展必须依靠社区群众,社区群众既是我们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又是我们党在城市的监督者;他们既是推动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运动的主体,又是建设成果的享有者。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能够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促进城市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2.全国社区建设现状 2.1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对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从全国层面看,把“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内容,全国各地提出了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实际的和谐社区建设内容。建设自治型社区、促进自我管理的和谐,建设服务型社区、促进居民各类需求的和谐。和谐社区的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社区组织。按照社区构成要素划定社区,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和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服务。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优抚物件的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卫生。社区的医疗、保健、康复、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等。社区治安。社区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社区环境。社区的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社区文化。社区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教育、体育、科普等活动。

2.2政府对城乡社区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

构建和谐社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途径。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国家财政在城乡社区事务领域支出大幅度增加。

图1.2007年-2009年国家财政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鉴

2.3 社区建设投入不均衡

尽管国家财政近年来不断加大城乡社区事务投入力度,但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广大社区居民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仍需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与倾斜。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家财政在城乡社区事务投入方面在全国各地区的投入支出相差较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更进一步加大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差异。

图2.2009年全国各地区城乡社区社区事务支出(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鉴

3.鞍山市和谐社区建设

鞍山市现辖1市、2县、4个城区。现有39个街道办事处,300个区,城市人口145.6万人。目前,全市城乡社区服务用房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社区达60个,初步形成了具有鞍山特色的精品社区集群。铁东区和立山区分别被评为国家和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4个街道8个社区分别评为国家和省级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4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达标。3.1加大投入,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鞍山市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破解制约社区发展的难题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不断改善社区用房条件。累计多渠道投入社区环境改造和社区用房建设资金6亿多元,其中社区用房资金2.67亿元。社区”一站四室“平均面积由2003年末的160平方米,提高到510平方米。2005年,在辽宁省率先实现社区”一站四室“,平均400平以上,全面达标。二是全力打造高标准示范社区。2007年以来,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在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中统筹安排社区用房建设,并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进行推进。各级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对56个社区进行了改造,发展为拥有社区公共服务大厅,老年人活动站、卫生医疗保健站、未成年人活动站,以及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培训和志愿者活动室、扶贫救助室、司法调解室、档案室和警务室的”一厅三站六室“,室内总面积提升到1000平方米以上。室外建有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和居务公开栏和宣传栏的”一场两栏“。

三是积极推进社区建设五项工程。2009年鞍山市实施了 ”一街一园“、”一社一场“、”社区裸露地面全覆盖“、”社区封闭管理“和”街巷路改造“城区建设五项工程,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出行更加方便。四是高起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2007年以来,鞍山市全面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市政府投入500万元,县(区)以下投入3000余万元,以打造高标准示范社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海城市、千山区成为全国、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台安、岫岩各有一个以上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乡(镇),每个乡(镇)均有一个以上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全市300多个村实现达标,占总数的40%以上,且打造了10个千平以上的农村高标准示范社区,千山区率先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达标全覆盖。

3.2深化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

鞍山市不断完善和优化社区运行体制机制,为社区发展营造宽松环境,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创新了社区工作者选用机制。2005年,采取选聘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697名社区工作助理,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2008年,全市社区居委会成员全部实现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吸纳了户籍民警、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兼职副主任,共同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2009年,公开招聘680名社区统计员;面向退役士兵,招聘了200名社区治安协管员。69名社区公共营养师、公共卫生师、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上岗后,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四师“进社区。创新了社区志愿服务注册模式,构建了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注册登记社区志愿者14万人,占总人口10%。二是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体制。为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鞍山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的意见》(鞍政办发〔2005〕45号),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职责、聘任条件、人员管理、考核、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全市349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2007年在全市推行了社区”错时工作法“,打破了”朝九晚五“的行政化倾向,社区干部实行错时为居民服务。

三是确定社区经费增长机制。2008年以来,社区干部补贴标准实现连续3年的增长。目前社区工作者工资补贴标准为社区主任每月1400元,其他人员每月1200元,并享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从2009年1月起,将每个社区的办公经费由原来的每年2万元调整为4万元。

四是推行社区工作准入机制。2009年,鞍山市在铁东区成功试点了社区准入机制,通过将社区工作科学细化分类,建立申请、审批制度,初步建立起了政策到位、程序规范、监督严格的社区准入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社区职责范围,形成了各单位、部门、街道办事处依法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关系,2009年起在鞍山市全面推行。

3.3满足居民需求,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

近年来,鞍山市各社区把围绕民需、解决民难做为社区服务工作的突破口,开展了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社区居民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社区就业保障体系。全市社区全部成立了劳动保障站,社区失业人员和就业援助的对象登记率达到100%。并结合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6912户,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市已有252个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占总数的83%。

二是建立社区社会救助体系。全市共建立经常性捐助站点和扶贫超市318个。通过采取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和驻社区单位与贫困户结对子等形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铁东区推广了街道、社区捐助、驻街企业支援、居民资助、贫困户奉献的慈善互助救助模式,将传统的社区救助模式市场化、社区化,并建立了针对优抚对象、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贫困户等各项长效的社会救助机制。

三是全力开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市政府把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作为高标准示范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在每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内,规划建设社区老年人活动站150平方米,实现娱乐、服务、健身、学习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铁东区还为1000余户孤寡、空巢、低保老人安装了电子呼叫系统,实现对老年人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

四是开展社区卫生医疗保健服务。鞍山市依托高标准示范社区,新建和改建一批社区卫生保健站,使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保健站达到57个,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五是丰富社区文化服务。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全市每个社区都建有一处2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文体活动场所和图书室,在高标准示范社区,图书室面积达到15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期刊20多种,同时还配有1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并与图书馆联网,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社区还成立多种文体类协会,经常组织居民开展活动。

六是社区早餐和”三表“收费进社区。去年以来,在全市社区大力推进”社区早餐工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营养、卫生的早餐。统一在社区安装一卡通缴费机,实现煤、水、电、房、通讯等收费进社区。

4.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尽管鞍山市不断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但与一些沿海城市的先进社区相比,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上级组织的要求和广大社区居民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仍需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与倾斜。通过对鞍山市九处社区、解放社区、钢城社区、果园社区、馨园社区的社区居民做了500份的问卷调查发现鞍山市在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仍有很多方面有待加强。

4.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项目有待加强

鞍山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虽然目前以建成60余个高标准的社区,但是这只是相当于鞍山市社区总量的20%。

表1.您对于所在社区的服务设施满意吗?(%)

项目 健身运动设施

菜市场 社区卫生站 便民超市 文化活动室 再就业服务

4.2

表2.您是否经常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满意 76 64 62 82 72 58

不满意 17 28 25 7 9 32

不清楚 7 8 13 11 19 10

4.3

5.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INl.人民日报,2005-06-27.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INl.人民日报,2007-10-25.

【3】李学举:建设和谐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N】.中国 社会报.2005-08—29.

【4】唐忠新:和谐社区建设读本【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5】陆学艺: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咖.光明日报,2009—12-07.

第四篇: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各方面,努力将其建成在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方面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如果公民与政府处于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甚至相互对立的状态,纵使人际环境再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程度较高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因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这样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过程,我认为建和和谐社会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到: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3,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的关系。和谐社区建设是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目标应是:建设和谐社区具体目标:民主法治健全。具体措施应包括:全面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使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能够依法当家作主;基本社保均衡。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更多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公共服务完善。进一步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社区五大服务网络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社会安全稳

定。不断健全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使社区安定祥和,社会秩序井然,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切实搞好绿化美化、垃圾与污水处理,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使群众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邻里互助友爱。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其实和谐还代表着人人对其他人都有关爱。

关于在建设和谐社区成功经验方面我查看了一些资料,我认为宁波市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这样联络邻里情:社区工作者根据私家车多的特点,成立了宁波市首家“顺风车站”,一支有28辆私家车组成的爱心车队,每天早上顺路的时候,免费搭载那些需要帮助的邻居。居民间从素不相识到相互沟通;这样搞社区活动:社工打算搞社区的青少年协会,报名时社区里的孩子参与人数也很少,社工就发邀请函给孩子们,孩子们拿到邀请函很新鲜,都来了。社区趁机又推出了家长学校、宠物协会等一系列社区活动,在居民中知晓率与参与率都很高;这样缓解停车难:海光新都社区“停车难”问题曾经很突出,为此,华兴社区连开了好几次全体住户大会,征求住户意见,然后在绿地铺“草坪砖”,停车、绿化兼顾,再与交警部门协商,在海光新都门口的断头马路两边划出停车位,这样一下子增加了100多个车位,缓解了停车难。因此,只要每个人怀揣着建设和谐小区的愿望,我们一定能克服每一个困难。

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设和存在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一是建设管理办法滞后,社区工作关系不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法律的依据,致使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突出。由于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加之有些政府部门对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性质认识不清、工作作风不深入。三是社区单位和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程度不高。四是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自治水平较低。社区管理方面,侧重抓行政性的管理,发动群众开展社区自治管理还比较少,服务对象不广,面向老年人、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服务比较多,面向一般居民,尤其是青壮年的服务比较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够;五是社区基本设施建设发展不够平衡,部分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场所有待于改善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满足社区居委会办公和开展活动。

建设和谐社区,对社区建设要求更高,涉及面更广,工作难度大、任务更重。根据我办社区建设存在的现状,特别是针对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今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创建工作。1构建坚强的社区领导体系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同样,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也要看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因为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变革的第一线。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关系重大。

2、以社区居委会建设为主体,构建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组织是政府和企业分离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载体,是开展社区自治管理的主体。健全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老年人协会、文休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增强整体合力。

3、以居民自治为主向,构建广泛的社区参与体系。社区参与是和

谐社区建设的生命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和谐就不可能实现。

4、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的,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开展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题。针对社区成员结构变化、需求多样的实际,坚持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开展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

5、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基,构建有序的社区管理体系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社区。社区管理包括政府部门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社区居委会的自治管理,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处治管理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6、以基本建设为保证,构建齐全的社区设施体系

7、以道德建设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共同理想基础;良好的社区道德风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区氛围和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整洁、恬静的生活环境。

和谐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应秉承以下几个原则:1,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2,以民主自治为方向,推进社区居民自治;3.以法制教育为基础,建设平安稳定的社区环境;4.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构筑良好的社区人文体系,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同时社区又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社会转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人祸,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既是对社区工作这些年在城市基层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来认识和把握社区工作的机遇,自觉地担当起构建和谐社区这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同时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社区服务。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设施,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便民服务热线实现了街道、居委会联网,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对残疾人保护,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很大,制定有地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治理违法生育现象,治理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可对垃圾分类处理,绝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

二、社区文化。有社区图书室,可满足社区人员的文化需求。

三、社区稳定。社区有警务室,治保组织健全,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

总之只要我们每个人怀揣着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就像一首歌写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08电子科学与技术<1>班 陈祖军 08206050101

第五篇: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区建设

刘申

摘要: 和谐社区建设是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本文以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为研究对象,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文化四个方面了解武汉市和谐社区,特别是多民族和谐社区的建设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和谐社区

社区管理

社区服务

社区环境

社区文化

一.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调查概况

1.武汉市易家墩万人1社区简介

(1)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地理位置

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位于武汉市硚口区解放大道44号。

(2)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人口

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人口常住人口约8600人,其中多为老年人,少数民族人口 较少。

(3)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经济

社区人口老年人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他们大多依靠养老保险,退休金等社会补助金生活,因此社区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

(4)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环境

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硬件设施完备。社区人民善良淳朴,对社区十分爱护,因此社区的环境干净整洁。

2.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调查过程

(1)社区管理

2011年7月16日,我来到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居委会进行本次调查。表明来意后,居委会很欣然的接受了调查。当我问及社区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居委会的李阿姨回答我说:武汉市实施了“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后。万人社区采取了“居民自治”,居委会的结构完整,各项办公都公开,居民可以参与其中,民意的表达和反映渠道很通畅。社区的管理很好的做到了“以人为本”,居民之间相处和睦,治安也基本达标。

当我问到社区中少数民族居民的相关问题时,李阿姨显得很镇定,并没有丝毫的异常之处。她回答我说:万人社区的少数民族居民数量较少,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是在日常工作上,这个群体并不具备特殊性,因为无论是什么民族,他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是易家墩万人社区的居民。听到这里,我不禁被李阿姨的强烈民族团结意识所震撼,鼓起掌来。她喝了口水,接着说:居委会会定期举办活动,考虑到少数民族群体,部分的活动是围绕少数民族文化展开的。居民都很乐意参与,少数民族的居民会为大家带来他们家乡的歌舞,居民们都很喜欢。活动的气氛很融洽,少数民族的居民会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①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10.1 / 3

(2)社区服务

之后,我又询问了李阿姨关于社区服务的问题。她告诉我:服务居民是万人社区的宗旨。近年来,武汉市大力加强了和谐社区建设,通过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很多社区都受益匪浅,易家墩万人社区也不例外。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帮助的支持下,万人社区建成了新的图书室和体育锻炼场所。同时,万人社区建立了新的社区服务模式,新增了“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志愿者小组”,服务变得更加方便贴心。随着网络的普及,万人社区加入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提升了社区2服务的档次与水平。居民们都很高兴看到新的服务体系,都纷纷踊跃报名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小组”。到今年,社区的服务体系基本定型,居民们也已经习惯了新的服务体系。当然,社区会积极探索更加完备与舒适的服务体系。

至于那些少数民族居民,李阿姨表示他们都受到特殊服务待遇,居委会会定期给他们送去福利,以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

(3)社区环境

接着,在我的要求下,李阿姨带我游览了万人社区。第一感觉就是这个社区好大,好干净。李阿姨介绍说万人社区的保洁都是通过“三包”,清洁工作由居民自己负责。居民就是社区的主人,这里的每一位居民都很爱护自己居住的社区。居民自觉加上志愿者的帮助,万人社区一直都很整洁。这也是居委会引以为傲的。同时,在政府的扶持下,万人社区新进了一大批全新的器材,将万人社区的硬件条件提升了一个档次。万人社区又向实现和谐社区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社区治安良好,从未发生什么重大的认为灾害。

另外,李阿姨提到,社区建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定期有专业律师来社区进行法律问题的解答。居民可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

(4)社区文化

李阿姨带我游览社区时,指着位于社区西侧的一座建筑说,那是我们社区的图书馆,今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图书馆补充了大量的书籍。走进图书馆,那种安静的氛围一点也不输给学校的自习室。大人和孩子都在专心阅读,为了避免打扰到他们,李阿姨只带着我在图书馆的藏书室里转了一圈。李阿姨说,自从图书馆增加了书目后,很多的孩子都在闲暇时跑去阅读,不像以前成群结队的在社区乱窜,嬉戏疯闹,影响到了社区形象。现在社区居民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

当我再次提及少数民族话题时,李阿姨说他们早就考虑到了。图书馆专门设立了民族学的专栏,这样可以让社区居民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有益于增进民族团结以及社区的和睦。

二.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调查感受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上我们党的议事日程。

近年来,武汉市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通过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践中,武汉市立足于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维护和发展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立足于社区的全面协调发展,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普惠”到广大居民群众;立足于促进城市基层社会协调与稳定,畅通社情民意的表达和反映渠道;立足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基层社会的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宗旨。

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社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

②金炳镐.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民族理论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5).2 / 3

多方投入的社区财力筹集机制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

扩大社区民主提升社区自治功能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向。

建设和谐社区,因做到以下几点:

全面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使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能够依法当家作主;基本社保均衡。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更多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公共服务完善。

进一步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社区五大服务网络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社会安全稳定。

不断健全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使社区安定祥和,社会秩序井然,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

切实搞好绿化美化、垃圾与污水处理,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使群众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邻里互助友爱。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

但是究其根源,我认为建设和谐社区只需要做到“和谐”二字即可。我所理解的“和谐”,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其实做到这点需要做的正好是什么都不做。没有人的干预,无欲无为,这才是和谐。当然,这是我过于乌托邦的空想。在当今社会,没有人干预,“和谐”是很难实现的。

既然需要管理,我认为只需要做到人性化即可。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但是就如歌里所唱的那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民天。”

*致谢 十分感谢武汉市易家墩万人社区居委会李阿姨的热情接待和真诚配合

*[作者简介] 刘申,10065100,计算机科学学院,10级软件工程,指导老师 王奎正

/ 3

下载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专家论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和谐社区建设专家论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各方面,努力将其建成在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方面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它是市场经济的......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和 谐 社 区 建 设 调 查 报 告 和谐社区建设调查报告 一、目的与意义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 来的协调,完整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

    和谐社区建设材料

    西南街道办事处 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报告 重民生促和谐 全面推进社区和谐建设 西南街道办事处自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以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

    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汇报

    建设和谐社区工作汇报 ***地处**西部,全街总人口万,共有城市社区4个。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和谐社区建设放在和谐**大局中去考量,以抓社区就是抓和谐的理念,按照“抓点带......

    和谐社区建设自查报告

    河滨社区和谐社区建设自查报告 河滨社区东起共青团东路北二巷,西至中心路,南起共青团东路,北至人民东路,面积约为0.27平方公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21家,楼房75座,住户3005户10235人......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2007-02-06 09:51:17扎实开展共建活动着力打造和谐社区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市、县领导......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扎实开展共建活动着力打造和谐社区建设各位领导、同志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向市、县领导莅临我镇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向社区结对共建单位......

    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风荷社区位于**市**新区繁华地域,是国家级小康住宅示范区,占地面积74万㎡,总建筑面积62万㎡,绿化面积达到35%以上,整体环境优美怡人,由风荷苑、丹桂苑、蕙兰苑等8个物业小区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