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州航空港区2011年招聘教师教育基础知识专家押题试卷4
(四)教育基础知识
(满分100分时间 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 D.心理现象
2.“情急生智”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3.实验证明:学习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佳。A.50% B.100% C.150% D.200%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发展能力
D.教书育人
5.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控制 C.课堂管理
D.课堂气氛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复杂性 B.创造性 C.师范性 D.主体性
7.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心的是()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对学生听课的影响 C.后进生的感受
D.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8.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分析事物抓住其本质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过程是()A.抽象 B.概括 C.分析 D.综合
10.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1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A.同时对比 B.继时对比 C.适应
D.感受性
12.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形象特征会影响学生今后对老师的判断,这种现象是()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3.2007年12月1日,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实施,将原有的“五一”7天假期缩短为3天,增设的三个假期是()A.冬至节、端午节、七夕节 B.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C.清明节、元宵节、重阳节
D.祭灶节、母亲节、父亲节
14.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A.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B.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C.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D.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杂费
15.《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晶体智力 2.情绪记忆 3.教育行政体制 4.教育研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什么? 2.怎样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概念? 3.教学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当前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说明我们应树立什么教育理念。2.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一天,老师带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很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以致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从那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她一直以为蝴蝶结在头上),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1.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珍妮的行为。
2.结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师观和学生观,试对上述材料作出分析。
解析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C4.D5.C6.B7.D8.D9.A10.B11.C12.B13.B14.A15.B
二、名词解释
1.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它受后天经验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3.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4.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本质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
三、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根据《宪法》和《教育法》确定的。
2.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3.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学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失去任何一方,教学活动便不存在。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具有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多种形态。教学作为一种活动,一个过程,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第一个特征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第二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第三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应培养出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二是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四、论述题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主要由语文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等七种能力构成。这一理论为我国新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教学问题,应树立以下教育理念: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鼓励学生特殊才能的充分展示,强调个性教育;教学平等,尊重某一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挖掘其优势领域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右脑;建立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等。
2.(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包括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包括保护好奇心,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推测与假设训练、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头脑风暴法等。
五、材料分析题
1.珍妮的例子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观点。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有建设性,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美的方向发展。
2.珍妮的例子表明: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关注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第二篇:2019年保山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2019年保山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一、单选题
1、学生在学习遇到问题时向同学求教,该行为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集中思维
C.顺向思维 D.逆向思维
3、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4、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
A.南风效应 B.霍桑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 D.巴纳姆效应
5、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精神的是()。
A.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初中阶段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课程为主
D.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6、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中小学校和教职员工可以依法分别成为法律关系的()。
A.主体和主体
B.主体和客体
C.客体和客体
D.客体和主体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
A.在学校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B.所有教育机构中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
C.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D.其他教育工作者
8、下列选项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B.生活即教育 C.有教无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等,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A.生产性 B.科学性
C.民主性 D.商品性
10、提出“灵魂说”“自由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11、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的工作人员会越来越多地被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系统替代,人们开始思考未来该如何应对职业选择的压力,学校的教育教学该向何处走。这一现象较好地体现了生产力发展对()的制约作用。
A.人才培养规格 B.教学内容
C.教育发展规模 D.教育发展速度
1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教育工作要遵循的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3、教育目的存在多种价值取向,以下不属于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爱伦·凯 B.卢梭
C.帕克 D.斯普朗格
1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工作具有()。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5、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A.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和直接经验的真切感受
B.传承人类文明,让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C.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D.促进学生认知和整体性发展,并形成全面的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方法
16、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盲目追求教学进度。
A.课程标准 B.教学计划
C.家长 D.学生
17、某教师在进行《磁铁》教学时,使用磁铁、回形针和硬币进行磁铁性质的演示。该教师遵循了()。
A.启发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8、某一测试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9、班主任吴老师发现近期班级成员学风涣散,在分别找了几个学生谈话之后,又召开了相关主题班会这一做法贯彻了()。
A.导向性原则
B.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C.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0、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教学计划组成部分的有()。
A.学科设置 B.学科开设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 D.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
2、直观教具的类型包括()。
A.语言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文字直观
3、下列属于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A.通识教育 B.心理健康教育
C.道德教育 D.思想教育
4、教师运用说服教育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A.有针对性 B.有感染性
C.讲究主观性 D.讲究艺术性
5、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A.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B.健全班级组织结构
C.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
D.明确班级工作计划
6、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编码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按照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方式以及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永久记忆
7、想象是对大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其功能包括()。
A.预见功能 B.补充功能
C.替代功能 D.协同功能
8、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不顾自己生命危险进行实验。在一次试验中,爆炸空前猛烈,浓烈的烟雾冲天。诺贝尔从烟雾中冲出,满脸鲜血淋漓,但他却发疯似地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属于()。
A.心境 B.激情
C.理智感 D.恐惧
9、关于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人必须具有一般能力和该活动需要的特殊能力
B.能力是通过行为来体现的,可以只通过考试成绩来判断学生能力的大小
C.不同类型能力在不同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强弱不同
D.模仿也是一种能力
1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综合创造原则
三、判断题
1、漫无目的地幻想也可以看作是问题解决。()
2、看到别人买了新款手机,自己也去买,这属于从众心理。()
3、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焦虑、敌意、人际敏感、职业倦怠等都是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5、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6、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7、我国的仲裁实行二裁终局制度。()
8、我国的教师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法定节日。()
9、《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10、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四、案例分析
1、在日常教学中,王老师不仅像有的老师那样关心那些能说会道、反应机灵的孩子,还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有时这些学生可能过于紧张回答不出问题,王老师就会让其先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没关系,以后经常锻炼锻炼就好了”。活动结束后,王老师还主动与学生交往,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并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寻找适宜的培养学生的方法。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2、小张是数学骨干教师,对业务精通,管理学生也非常强硬,有学生调皮便会用跑步来惩罚,有时甚至动手打学生。尽管他所带班的数学成绩不错,但学生和家长对其粗暴行为意见很大。小张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没有严师就带不出高徒,师生如父子,老师教训学生天经地义。请问:小张的行为错在哪里?教师该如何对待“问题学生”?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向同学求助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资源利用策略,利用的是社会性人力资源,即同学的帮助。
2、【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发散性思维是指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的。因此,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3、【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
4、【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这一效应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5、【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课程结构: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6、【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教育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方面。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自然人、法人和国家。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含物、行为和精神财富。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教育法律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中小学和教职员工都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
7、【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8、【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9、【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现代公民有接受学校教育和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等,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民主。
10、【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灵魂说。他把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的、动物的和理性的三个部分。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而且应使年青一代得到和谐发展,为将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
11、【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结构的变革,进而引起各级各类教育的比例关系以及其中的专业设置的比例关系的变化。同时,人才需求结构的变革,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不同的时代,生产力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有很大不同。题干表述的现象较好地体现了生产力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制约作用。
12、【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3、【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斯普朗格是文化本位论的代表。
14、【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体现:①因材施教;②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更新;③教育机智。
15、【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B、C、D.三项分别是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
16、【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具体可行,不得盲目追求教学进度。
17、【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教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属于直观性教学、题目中教师用磁铁、回形针和硬币进行磁铁性质的演示,说明该教师遵循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18、【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信度是指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19、【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辨证统一起来。吴老师找个别学生谈话,又开主题班会就体现了这一点。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指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实物、模型、语言的形象描写,使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形成清晰的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学生形成新概念,掌握规律奠定基础。20、【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学科活动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
二、多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A.B.D。解析:教学计划又称为课程计划,其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直观教具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三大类。
3、【育萃专家解析】B.C.D。解析: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品德修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我国学校德育不包括通识教育。
4、【育萃专家解析】A.B.D。解析:教师运用说服教育法应遵循的基本要求:①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②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③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5、【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包括有明确的共同目标、良好的集体典论和人际关系、健全的组织结构、严格的规章制度。其中,共同目标是导向,集体典论和人际关系是基础,组织结构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证。
6、【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根据编码、存储和提取方式以及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瞬时记忆(感觉记忆)。
7、【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功能:①预见功能;②补充功能;③替代功能;④调节功能。
8、【育萃专家解析】B.C。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由题干描述可知诺贝尔的表现属于激情和理智感。
9、【育萃专家解析】A.C.D。解析:对于A项来说,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能力。人要完成任何一种活动,都和这些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连。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条件。同时,不同的能力类型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体现,这就是能力类型的个别差异性。模仿是一种再造能力,与之对应的还有创造能力。
10、【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教育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三、判断题
1、【育萃专家解析】×。解析: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漫无目的地幻想是没有明确目的和指向的心理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2、【育萃专家解析】√。解析: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的行为。
3、【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抑郁、偏执、强迫症状、焦虑、敌意、人际敏感、职业倦怠等都是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不仅仅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5、【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而不仅仅包括行为规范。
6、【育萃专家解析】√
7、【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我国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做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也不能再就同一争议向法院起诉,同时也不能再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复议。当事人对裁决应当自动履行,否则对方当事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8、【育萃专家解析】×。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用以感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9、【育萃专家解析】√。
10、【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上课听讲是狭义的学校教育;师傅带徒弟是广义的社会教育;母鸡带小鸡不是教育现象。
四、案例分析
1、【育萃专家解析】
案例中,王老师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体现了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
首先,王老师不仅像有的老师那样关心那些能说会道、反应机灵的孩子,她还经常关注那些比较胆小、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体现了教师公正,做到了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王老师的行为是关爱学生的表现。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课后积极对学生进行辅导,体现了对学生因材施教。王老师还主动与学生交往,并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寻找适宜的培养方法,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
2、【育萃专家解析】
(1)小张的行为错在体罚学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妥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小张的行为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规定。
(2)对待“问题学生”,教师要做到:①关爱学生,使其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班级的温暖。教师有了爱生的情感,才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②要乐于倾听,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了解学生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迸发乐于好学的自觉性③保护学生的自尊。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要对学生不讽刺,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教师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善于扑捉他们的闪光。促使他们乐观向上、自信自强,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智力潜力。
第三篇:幼师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6
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6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第一所幼稚教育实验中心是()
A.燕子矶幼稚园B.南京鼓楼幼稚园C.湖北省立幼稚园D.河北幼稚园
2.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福禄贝尔D.裴斯泰洛齐
3.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与活动上属于()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C.注意稳定性D.注意转移
4.发展适宜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年龄适宜性,二是()A.个体适宜性B.性别适宜性C.个性适宜性D.身体适宜性
5.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
6.现代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B.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C.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D.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7.提倡教育要适合孩子的“敏感期”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 B.卢梭 C.福禄贝尔 D.杜威
8.陶行知批评20世纪初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幼儿教育机构存在()三大弊病。A.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B.城市病、外国病、富贵病C.读书病、外国病、花钱病D.城市病、读书病、外国病
9.学前幼儿美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儿童()A.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B.表现美的技能 C.鉴赏美的能力 D.评价美的能力
10.学前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教师与儿童的关系B.教师与家长的关系C.教师与教师的关系D.家长与儿童的关系
11.某中班一次美术活动“画熊猫”,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掌握画圆和椭圆的技能。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活动目标D.远期目标
12.与中小学相比,我国对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管理相对较松,幼儿教师的劳动具有()
A.无意性B.自主性C.随意性D.被动性
13.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应该以()A.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基础B.幼儿园现有条件为阈限C.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教材为基础D.幼儿家长要求为导向
14.对于初生~2、3个月的婴儿,应提供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
A.手工、绘画材料B.用手穿的大木珠 C.色彩鲜明的小球D.不倒翁,拨浪鼓
15.矫正幼儿口吃的主要方法是()A.密切关注B.严格要求其改正C.让幼儿多说话D.解除紧张
16.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学习是()
A.机械学习B.有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17.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被称为()
A.实体法B.程序法C.成文法D.不成文法
18.形式训练说的理论基础是()A.人本主义学说B.建构主义学说C.官能心理学D.行为主义学说
19.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第三阶段的特点是()
A.开始知道自己的性别B.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 C.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D.较灵活地认识性别角色
20.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昆体良D.夸美纽斯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学习类型2.家园合作3.角色游戏4.行动研究5.想象
第四篇:2019年昭通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2019年昭通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
一、单选题
1、一个人认为自己考试失败是因为试题太难太偏。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2、下列属于过度学习的复述策略是()。
A.把大块知识分成小单元学习
B.刚刚听完的课马上复习一遍
C.每次从头到尾看完一遍书就盖上回忆一下
D.考前临时抱佛脚
3、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倾向。
A.个体心理特征 B.群体心理特征
C.个体行为特征 D.群体行为特征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B.诊治学生的心理疾病
C.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
D.帮助学生树立有问题时求助的意识
5、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的能力、精力和体力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是()。
A.心理气氛 B.职业倦怠
C.人格取向 D.自居作用
6、学校教育实践中处理教育活动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是()。
A.教师职业标准
B.教师专业标准
C.教师职业道德
D.教师教育原则
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A.假定 B.处理
C.惩罚 D.制裁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的是()。
A.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B.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下刑事处罚的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D.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9、狭义的教育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
10、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手中。
A.印度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
1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12、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生产力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要把意识形态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
A.自学 B.训练
C.培训 D.教育
13、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的比较实验,证明了()因素对人的发展有关键影响。
A.遗传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14、“活到老,学到老”体现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B.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C.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
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15、教师专业的发展不包括()。
A.专业精神 B.专业内容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16、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
17、关于课程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资源
B.课程资源越多越好
C.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
D.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
18、马老师上课时常常先给学生呈现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并提供相关线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再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此教学方式属于()。
A.认知学徒制 B.程序教学
C.抛锚式教学 D.随机通达教学
19、高达私拿了文具店一只钢笔,同学将此事告诉了老师老师问高达:“这是第几次了?”高达:“第三次。”老师问:“为什么改不了?’‘高达:“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忍不住”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重点对其。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 B.情感认识
C.意志认识 D.行动认识
20、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学习策略中组织策略的有()。
A.列提纲 B.利用图形 C.利用表格 D.画线
2、知识的巩固主要是通过哪些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A.记忆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3、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是()。
A.目的性 B.流畅性 C.序列性 D.变通性 E.独特性
4、学生在课堂中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破坏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时,教师可采取的措施有()。
A.运用积极的言语调控
B.合理运用惩罚
C.运用非言语手段调控
D.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当某学生处于抑郁状态时,较好的疏导方法有()。
A.语言暗示法 B.请人疏导法
C.环境调节法 D.自我表达法
6、课文《掌声》写的是残疾小女孩小英获得同学们给她的两次掌声后,从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人。课文语言朴实,但却包含充沛的情感。教师让学生朗读体悟后,问学生:“你是如何理解这个故事的?”对学生的说法,教师没有给固定的答案。从自主学习的角度分析,上述案例说明()。
A.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可以淡化
B.自主学习中学生被期待形成自己的知识
C.自主学习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D.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和评价
7、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等,除此之外下列哪些方法比较有效?()
A.教师间相互交流
B.穿着得体,注意外在形象
C.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D.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8、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按照()的要求,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A.面向现代化 B.面向市场化
C.面向世界 D.面向未来
9、校风是学校()文化的统一体。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地方文化
10、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的人物有()。
A.华生 B.高尔顿
C.洛克 D.斯金纳
三、判断题
1、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2、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3、我国的仲裁实行二裁终局制度。()
4、我国的教师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法定节日。()
5、《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生在教学楼进行教学活动和晚自习时,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疏散时间和楼道上下顺序,同时安排人员巡查,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6、上课听讲、师傅带徒弟、母鸡带小鸡都是教育现象。()
7、杜威的教育观点主要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
8、文化对教育既有推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内发论的观点。()
10、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四、案例分析
1、近年来,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现象频繁出现,教育主管部门屡禁不止。张老师是某县重点中学语文老师,两年前货款买了一套商品房。为了还货,张老师利用双休及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在租用的房间内,招收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飞李老师是该县重点小学有名望的数学老师。她班上一些家长本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现考上重点中学的愿望,请求李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辅导。为了满足家长需要,李老师利用双休及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在家里为部分学生集中开展有偿补课活动。
张老师和李老师的行为在老师中引起了广泛议论:有老师认为,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适当开展一些有偿家教,补贴家用也是无可非议的;有老师认为,应家长要求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活动,主观上不存在过错;也有老师认为,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从事应试教育活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这是师德缺失的表现;还有老师认为,教师开展有偿家教是另一种课外辅导活动形式,只是在实施中应该按照学校课外活动的要求开展活动,不应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事件曝光后,教育主管部门重申严禁一切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并分别给予张老师和李老师相应的行政处分。请依据素质教育理论,阐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2、升国旗仪式后,少先队部下发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的倡议。回教室途中,班主任刘老师听到本班有位同学在嘀咕:“献爱心,献爱心,想必又要我们捐款了。”一旁的几位同学也在低声议论着。
下午的班会课上,刘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有关残疾儿童的纪录片,并围绕“有何感想”和“我们能做什么?”进行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A.同学说:“我们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可怜我去帮过他,但是我要上学做作业,只能偶尔帮帮他。”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言:“我们可以省下自己的零花钱,更多地帮助他们。”“众人拾柴火焰高!”“捐物捐款只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才是关键!”“我们可以给他们写信送贺卡”……刘老师总结时分享了自己很喜欢的一句话-“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德育规律?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任务难度属于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试题太难太偏属于任务难度的维度,因此该归因是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2、【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C项每次看完书就回忆,这样,多次看完就会回忆多次,符合过度学习的定义。
3、【育萃专家解析】A。解析: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倾向。
4、【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根据《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心理疾病不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5、【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此题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因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的状态。
6、【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的反映。
7、【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必定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
8、【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9、【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0、【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把人分成四种等级。首先是婆罗门,为僧侣祭司,应该受到最优良的教育;其次是刹帝利,为军事贵族,这两个种姓是天然的统治者;再次是吠舍,仅能从事农工商业;最低等级的是首陀罗,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识字读经被认为是违反了神的旨意,可能被处死。婆罗门教的教条是教育指导思想;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11、【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题干中的话就出自这本书。
12、【育萃专家解析】D。解析: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的创新通过教育直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13、【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中,格墓尔提出了成熟势力说。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两个因素:成熟与学习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成熟的关系较多,而与学习的关系较少。学习只是促进成熟,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同卵双生子的爬梯实验研究证实了他的理论。
14、【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了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
15、【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的发展。
16、【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的课程。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17、【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课程资源的结构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18、【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抛描式教学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问题的基础上,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步骤。题千中马老师采用的方式就是抛描式教学。认知学徒制是指将传统学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认知技能,即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学习者通过参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和社会交互,进行某一领域的学习。程序教学是指依靠教学机器和程序教材,呈现学习程序,包括 问题的显示、学生的反映和将反映的正误情况反馈给学生的过程等,是学习者进行个别学习的方法。随机通达教学是指对于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下,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学习,以此达到获得高级知识的目标。
19、【育萃专家解析】C。解析: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积极调节自己的活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题中学生管不住自己恰恰就是道德意志不坚定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重点对学生的意志认识进行教育。20、【育萃专家解析】B。解析:彼得·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二、多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型图、网络关系图等)、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等。画线属于复述策略。
2、【育萃专家解析】A.B.C.D。解析:知识巩固是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持久记忆。它包括识记(记忆)、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其中,识记与保持是再认和重现的前提,再认与重现是识记与保持的结果。
3、【育萃专家解析】B.D.E解析: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育萃专家解析】A.B.C.D。解析: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有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合理运用惩罚;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5、【育萃专家解析】A.B.C.D。解析:当他人处于抑郁状态时,语言暗示法、请人疏导法、环境调节法、自我表达法都是比较好的疏导方法,以独处反思来化解抑郁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会加重抑郁状态。
6、【育萃专家解析】B.C.D。解析:在自主学习的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被削弱、淡化。
7、【育萃专家解析】A.D。解析: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和策略要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要做到以下几个一方面:①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②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③虚心向他入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④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力。
8、【育萃专家解析】A.C.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9、【育萃专家解析】A.B.C。解析: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易消散。
10、【育萃专家解析】A.C.D。解析:A项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B项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者。C项洛克提出“白板说”,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D项斯金纳认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于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这也是强调外界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三、判断题
1、【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而不仅仅包括行为规范。
2、【育萃专家解析】√
3、【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我国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做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即使当事人对裁决不服,也不能再就同一争议向法院起诉,同时也不能再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复议。当事人对裁决应当自动履行,否则对方当事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育萃专家解析】×。解析: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用以感谢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5、【育萃专家解析】√。
6、【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现象,动物界不存在教育。上课听讲是狭义的学校教育;师傅带徒弟是广义的社会教育;母鸡带小鸡不是教育现象。
7、【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杜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的教育观点。
8、【育萃专家解析】√。解析: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于教育既有推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9、【育萃专家解析】×。解析: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的观点。
10、【育萃专家解析】√。解析: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四、案例分析
1、【育萃专家解析】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的不同。素质教育是使每个学生开发潜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是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通过考试和选拔为目的。
(2)教育对象不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多数学生,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
(3)教育内容不同。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则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常常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等,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试而教,为了考试而学。
2、【育萃专家解析】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矛盾的积极转化与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的统一。刘老师的行为,遵循了以下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即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即品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刘老师给同学们观看纪录片,有利于学生形成道德认识;让学生讨论“有何感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讨论“我们能做什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提高。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刘老师没有灌输给学生相应的德育思想,而是通过呈现情境,由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这完成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能够促进学生对外部道德要求的内化,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的积极结果。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一开始,有同学把献爱心等同于捐款,并产生不满情绪。后来,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集体的影响下,大家纷纷能够转变观念,把献爱心的形式多样化,并且道德认识呈现积极倾向。这体现了刘老师能够合理运用学生之间的活动和交往,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思想的积极转变。(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过程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也就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象,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反 复中逐步前进。刘老师没有对学生不正确的道德认识立马纠正,而是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促进学生品德认识的逐步提高。
第五篇: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为期两天的第二十三届非洲联盟(非盟)首脑会议于2014年6月27日在赤道几内亚首都马拉博闭幕。本届会议主题是()
A.“促进非洲区内贸易” B.“农业和粮食安全”
C.“泛非主义与非洲复兴”D.“促进非洲内部贸易”
2.学校文化的缩影是()
A.学生文化 B.校园文化 C.教师文化 D.环境文化
3.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评价模式是()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B.目标评价模式C.CSE评价模式D.CIPP评价模式
4.“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
5.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D.分化概念
6.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A.创新能力的培养B.读写能力的培养C.听说能力的培养D.交往能力的培养
7.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材B.课程标准C.课程D.教育方针
8.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是()
A.道尔顿制B.班级授课制C.个别教学制D.复式教学
9.中学生最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人际焦虑B.睡眠焦虑C.考试焦虑D.恋爱焦虑
10.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社会实践活动B.科技活动C.学科活动D.文学艺术活动
11.实施义务教育()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
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与活动上,这属于()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
13.萌萌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是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她应该属于()的气质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4.教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身体状况B.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C.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身体状况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15.国家实行()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C.教师选举D.教师推荐
16.在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是()A.职业良心感B.职业责任感C.职业幸福感D.职业义务感
17.专著、论文属于()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18.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B.示范性C.长期性 D.连续性
19.我国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20.()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A.班级 B.班集体 C.班委会 D.班级群体
二、多项选择题
1.联想是因某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它分为()
A.接近联想 B.对比联想 C.相似联想 D.相反联想 E.因果联想
2.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表现有()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教育形式多样化
E.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B.鲍尔斯费尔德
C.库伯
D.斯皮诺 E.斯特菲
4.态度的成分主要包括()
A.认知成分 B.动机成分 C.情感成分 D.行为成分
E.意志成分
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E.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三、简答题
1.课程标准的意义有哪些?
2.简述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
3.简述道德意志的表现。
4.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5.什么是有意义学习?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行动研究法的优缺点。
2.试述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怎样的教育观?
(2)材料二中,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略。2.B【解析】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3.A【解析】略。
4.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洛克的《教育漫话》中的名言。
5.D【解析】略。6.A【解析】略。
7.C【解析】课程是教育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施工蓝图”。
8.C【解析】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
9.C【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10.C【解析】学科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学校应高度重视,分科组织落实。
11.D【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少年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2.B【解析】考查注意的分配的概念。
13.C【解析】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14.D【解析】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5.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
16.B【解析】职业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应负责任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17.A【解析】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是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
18.A【解析】教育机智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特点的体现之一。
19.A【解析】经济手段是我国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行政手段、文化手段则是辅助手段。
20.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集体的概念。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解析】联想可分为: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和因果联想。
2.ABCE【解析】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在:(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2)“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3.BC【解析】冯·格拉塞斯费尔德和斯特菲是激进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鲍尔斯费尔德和库伯是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斯皮诺是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
4.ACD【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5.ABCDE【解析】略。
三、简答题
1.(1)在国家层面上,课程标准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
(2)在学校教育层面上,课程标准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
(3)在教材层面上,课程标准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
(4)在教学层面上,课程标准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
2.(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2)先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3)让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5)善于利用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3.(1)控制和调节个人的愿望;(2)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3)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4)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
4.(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1)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包括:①客观条件,是指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②主观条件,是指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四、论述题
1.(1)行动研究法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2)①优点在于:方法灵活,能适时做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②缺点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
2.(1)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自我调适的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和态度改变、归因训练、加强身体锻炼等。具体做法:①观念改变;②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③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2)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①学校积极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教育课,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调适心理的方法;②学校组织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④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杜绝教师伤害事件的发生。
(3)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具体做法:①学校积极与家长配合,通过班会等形式,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针对问题进行积极交流;②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为家长提供支持,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提出建议;③国家采取切实措施,重视优化学校周边环境,打击不良媒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侵蚀,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案例分析题
(1)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鸦雀无声的课堂中,学生“口不能言”,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这样,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失。
②课堂管理过程的实质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而不是让学生安静、驯服地遵守课堂纪律。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不仅能维持课堂秩序,而且能增进教学效果;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③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喜欢学习、学习得更好比让学生安静更重要。
(2)叶圣陶先生一语道破了教师主导的教师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他能够引导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落实教师主导的教师观,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①启迪学生做人;②引导学生学会学习;③激励学生学会思考;④指导学生开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