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调节居民收入差距(5篇)

时间:2019-05-14 04: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调节居民收入差距》。

第一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调节居民收入差距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调节居民收入差距

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积极调节收入分配,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

2009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元,同比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3元,同比增长8.1%。另一方面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有所提高。全省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提高110元,惠及234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省5519万人。出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意见,制定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实施办法,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保障了144万城市低保对象、172.5万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仍然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一方面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近3:1,创历史以来新高;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武汉等经济发达地区与恩施等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均衡;部门、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金融、电力等部分垄断部门或行业收入过高。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2009年为例,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4.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20.1%,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分别增长9.2%和8.1%。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不公不仅直接有损社会公平、影响社会和谐,而且它是引发诸多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更深的层次看,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将使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从而影响到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无论是着眼经济发展、还是追求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应是我省“十二五”规划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结合我省发展实际,我建议:“十二五”期间我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当“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两项原则,实现三个结合,推进四项改革”。即: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我省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相结合,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制度、垄断行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个人所得税制度、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四项改革,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一、紧紧围绕“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的目标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让全体社会成员生活得更有尊严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精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整体上提高我省人民生活水平,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始终把握“两项原则”,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第一,坚持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初次分配既要讲求效率,也要顾及公平,以免加大再分配调节的难度;再分配过程要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缓解因市场主体不到位、市场客体不完整、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管理滞后等带来的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的矛盾和部分居民暂时生活困难的状况。

第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加强政府对企业工资的调控和指导,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应当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三、努力实现“三个结合”,为逐步缩小“三大收入差距”提供现实途径

目前,我省居民收入差距主要来自于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必须从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行业差距入手,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

第一,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一个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与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是高度反向相关的: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而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越低,则城乡发展和收入差距越大。因此,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当与我省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以全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为契机,抓紧编制湖北省城镇化和村庄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我省城镇体系。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在抓好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同时,逐步形成“宜荆荆”(宜昌、荆州、荆门)、“襄十随”(襄樊、十堰、随州)等新的城市群。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深入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加快生态家园建设。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市场网络将城乡要素进行配置和组合。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关键。我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当与推进“两圈一带”战略相结合。一是要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全力支持武汉市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武汉城市圈科学发展、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综合能力,为形成中部经济重要增长极、培育长江中游城市群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步伐。坚持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核心、旅游为引擎,以资源整合和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抓紧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总体规划,促进鄂西地区经济发展。三是要加快推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以港口、航道和船型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步伐,明确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建立融资平台,以产业支撑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第三,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产业发展是基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当与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一是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兴省”战略。落实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使“湖北制造”在拉动内需中发挥更大作用。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产业投资,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策划、储备并启动一批重点技改项目,以投资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集聚式、集约式发展。二是要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发挥湖北科技优势,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重大项目投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三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咨询、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

四、深入推进“四项改革”,为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供制度性保障

第一,深化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制度改革。一是要规范政府分配行为,明确政府对收入分配调控职责。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二是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收入分配立法进程,引导各地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加大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并尽力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工资的行为。三是要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工资增长机制。四是要改革现行转移支付方式,建立规范透明的新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第二,深化垄断行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一是要结合垄断行业的改革和重组,加快垄断行业内部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垄断行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逐步与劳动力市场价格接轨。二是要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强化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经营者收入增长的约束作用,改进工效挂钩的办法,规范职工个人收入列支渠道。三是要完善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外部监督机制,严格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和职务消费。四是要加快建立公务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地区附加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形成统分结合、调控有力的工资收入分配管理体制。五是要全面改革现行事业单位体制,建立和健全符合事业单位工作特点和各类专业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工资分配制度。第三,深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一是要加快立法步伐,以统一的法规来约束和规范全社会及其成员的收入分配行为,重点应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对于过高收入,除了运用个人所得税外,还应尽早开征遗产赠予税、物业税、特别消费税等进行调节。二是要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建立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和交叉稽核制度,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个人收入的全员全额管理和对高收入者的重点管理。三是要加快研究实施全省城镇建设税费改革,进一步完善消费税制度。四是要加快建立个人收入信息系统和个人征信系统,并实现信息共享。

第四,深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全面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并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全省统筹;不断拓宽养老保险范围,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二是要改革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理确定个人负担医疗费用的比例,逐步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年最高支付限额和住院报销比例,改进异地就医管理,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三是要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对促进再就业和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社会保障援助的作用。四是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各级政府资金投入,提高保障标准。五是要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省政协委员、省农工党副主委、湖北经济学院教授

摘要: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机制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禀赋原因特别是个人努力的程度与结果。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应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第一,清理和完善政策,为收入分配公平提供前提条件;第二,规范高收入者的收入;第三,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第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比例。

关键词:收入差距,目标体系,政策选择

目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进入过大区间,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一、廓清居民收入差距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在居民收入差距认识问题上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是认为我国的收入差距都是不合理的。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机制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人禀赋原因特别是个人努力的程度与结果。因此,我们不能把高收入者获得的收入都看成是不合理收入,并把由此形成的收入差距都看成是不合理差距。应该看到,我国大多数高收入者获得的收入是合法收入,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结果,目前的收入差距中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既然如此,政策的着力点就不是要缩小合理差距,而是要缩小不合理差距,重点是解决少数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得非法收入而造成的收入差距问题。

二是认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收入的均等化。少数人仍然留恋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希望能够实现收入的完全均等,把共同富裕与收入均等画等号,把平均主义与公平画等号,把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完全归咎于改革,认为是改革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如果不改革、不搞市场经济就不会产生贫富不均。其基本主张就是不要改革,不要开放,不要发展,企望回到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笔者认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不是要实现居民收入均等化,而是要通过努力把过大的收入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实现公平分配和共同富裕。所谓公平分配,就是等量贡献获得等量报酬,但公平分配也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如同样的收入会因家庭人口不同导致不同的人均收入。所谓共同富裕有两层含义:一是富裕,邓小平多次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二是共同,邓小平同时强调,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的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他说,“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1]:“如果导致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2]。

三是企望一朝一夕就能够把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这种观点主观愿望是好的,也反映了缩小收入差距的迫切心情。但是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企望于一朝一夕就把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区间是不现实的。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本身具有扩张收入差距的作用;每个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人与人之间的收入也必然存在差距;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规律性,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将长期存在。因此,缩小收入差距要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既不能无所作为,也不能急躁冒进,否则就不会收到良好效果。

四是把缩小收入差距的目标仅仅理解为简单地缩小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是我们的目标,但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收入差距的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价水平、生活成本均有巨大差异,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农村居民拥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收入,不可能让所有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拥有与发达地区一样的收入。目标在于实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值化、欠发达地区居民与发达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等值化。

二、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目标体系

缩小收入差距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收入差距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既然如此,就应该有一个大体的时间表,有一个目标,这样才能给人们以信心,让人们看到希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设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把5年左右时间作为一个短期目标,把5~10年作为一个中期目标,把10~20年作为一个长期目标。

从短期目标来看,就是从2010年到2015年要实现的目标。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把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降下来,并略微有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2009年的3.33倍缩小至3.0~3.3倍;各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4.77倍缩小到4.5倍以内,细分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15.93倍缩小到15倍以内。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居民的名义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2.33倍缩小到2.2倍以内;农村居民的名义收入差距由2008年的4.22倍缩小至4倍以内。

从中期目标来看,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再用5年的时间,也就是从2015年到2020年,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控制在2.5倍以内,各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3.5倍以内,细分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10倍以内。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城镇居民的名义收入差距控制在2倍以内,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的名义收入差距控制在3倍以内。

从长期目标即从2020年到2030年要实现的目标来看,这一时期要实现收入差距的明显缩小,无论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等都要控制在合理区间,全国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回到0.3~0.4的合理区间,城乡收入差距控制在2倍以内,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3倍以内,细分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在5~8倍,不同省区市之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1.5倍以内,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控制在2倍以内。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与普通劳动者均可以按贡献获得报酬。

三、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应坚持“六结合”的基本原则:

一是把缩小收入差距与深化教育制度、金融制度、税收制度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收入差距问题不只是收入问题,而是与其他一系列相关制度联系在一起的,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缩小收入差距。

二是把缩小收入差距与缓解贫困结合起来。要缩小收入差距,不是要劫富济贫,高收入者的合法收入合法财产必须保护,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这一前提下,就需要把缓解贫困的工作作为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只要低收入者的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加,收入差距自然就会缩小。

三是把缩小收入差距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不是要把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下来,而是要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

四是把缩小收入差距与促进公平和提高效率结合起来。收入分配问题的实质也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既有因分配不公产生的,也有因效率不高产生的。所以,要缩小收入差距,就需要把促进公平和提高效率结合起来。

五是把缩小收入差距与增加全民族的人力资本投资结合起来。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同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的基本的因素,要缩小收入差距还需要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改变收入差距扩大的内生因素。

六是把缩小收入差距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缩小收入差距需要不断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政府对市场失灵领域的干预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

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体系

第一,清理和完善政策,为收入分配公平提供前提条件。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制定了许多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策,如城乡户籍制度等。改革开放之后,也制定了许多与当时条件相适应的政策,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有的政策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也形成了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前提条件。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就需要清理不合时宜的政策。主要包括:要消除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政策,特别是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二元社会福利政策,以不分城乡的居住证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城乡居民只有居住地点的差异,没有身份高下之别;要消除不平等的就业政策等。

第二,规范高收入者的收入。一是从行业来看,重点是打破垄断,解决部分垄断行业收入过高问题。解决垄断行业存在的分配问题,需要从深化垄断行业体制改革即打破垄断入手。从我国行业之间存在过大收入差距来看,主要在于行业垄断。我国各行业职工收入水平基本上与竞争程度成反比,即竞争程度越高,职工收入越低;与垄断程度成正比,即垄断程度越高,职工收入越高。因此,解决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需要釜底抽薪,打破行业垄断。我们不能固守传统的对垄断行业存在理由的认识,凡是关系不到国家安全的行业都可以引入竞争。石油、金融、保险、证券、电力、航空等都可以放开经营。二是从所有制来看,应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审计和税收稽查力度,重点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少数企业偷税漏税等非法收入问题。三是从部门和行业内部来看,要将隐性收入显性化、显性收入规范化。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需要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隐性收入显性化、显性收入规范化。所谓隐性收入显性化,就是要取消实物分配,代之以货币分配;所谓显性收入规范化,就是在职工的收入中,应该包括哪些项目,同一行业或部门要有统一规定,而不能随意设置收入或福利项目。可以按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来统一。对于公车消费,主要是通过货币化来解决;对于公费旅游,要杜绝;对于公款请客,要严格限定标准。四是从调节个人的高收入来看,要建立个人收入及纳税档案,实行个人漏税追缴制度和偷税惩罚制度。调节居民的过高收入主要是通过税收的方式,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要让个人所得税调节的重点从以中低收入者为主,转向以中高收入者特别是高收入者为主。适时提高纳税的起征点,由目前的月收入2000元提高到5000~8000元,这样就可以使更多的中低收入者免缴个人所得税。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实行有差别的纳税起征点。要建立个人收入和纳税档案。要考虑家庭人口及其他负担情况,实行差别化税率。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家庭为单元申报个人所得税,这样更公平合理。实行个人全面申报,家庭综合缴纳。对于个人偷漏税者要给予严厉惩罚,除了经济上给予补缴税款和罚款之外,要进行个人信誉不良记录,这一记录可以分为若干档次,如果达到了个人信誉不良记录的一定程度,个人贷款等各项活动就要受到限制。从资本衍生收入来看,要完善创业环境,鼓励合法高收入者进行投资。

第三,提高低收入者收入。(1)完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健康体魄,增加低收入者对收入差距的社会承受能力。在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建议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者发放消费券。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4007万,城市依靠各种低保生活的人口大约有2000万,共计6000多万,如果每人每年按照2000元发放,全国需要1200亿元。如果再为8000万低收入者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全国为800亿元。二者相加也就是2000亿元,只占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的不到3%,未来随着财政收入的进一步增加,这一比例会进一步降低。发放消费券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让全国所有人口的收入水平全部进入国际贫困线以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可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带动企业扩大再生产,增加就业,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劳动者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一是延长免费义务教育的年限,由9年制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制。二是改革教育内容。我国的教育内容长期以来以任职教育和应试教育为主,虽然有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一面,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是改革教育制度。可以尝试初中进行分班教育,即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普通教育内容,初中三年级则根据情况进行分班,一部分学生可以继续接受普通教育,考高中;另一部分学生则转为职业教育,用一年时间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为就业做准备。高中亦如此。要继续改革完善高考制度。从短期来看,要进一步完善高考内容,尽可能考出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从长远来看,要不断地创造条件,取消统一高考制度,实行大学自主招生。四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五是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特别是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3)解决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问题。要创新政府投资和经营模式。贫困地区可以采取政府投资、企业经营或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投资等多种方式。(4)化解农村资金短缺的问题。一是创新我国的金融制度,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组织,满足农村融资需求。要允许和鼓励非国有的金融组织来承担这一任务,大力发展民间金融组织。当然,发展民间金融组织,需要通过完善法律和相关政策规范其服务。二是创新融资模式。推行“银行+公司+村组+农户”四位一体的融资模式。这一模式的内涵是:由银行为公司提供资金,公司即龙头企业将资金提供给村组,由村组提供给农民。村组对农户的信用起担保作用,这一“担保”并不是财产担保而是信誉担保。如果发生恶意拖欠或不偿还贷款,村组将按照村规停止对其提供的一切服务。公司还要为农户提供标准化生产所需要的种子、农药、化肥和田间管理等技术服务以及为村组提供合理的报酬等。这一模式使银行、企业、村级组织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当然,这一模式有其适用范围,适用于能够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地区,农业龙头企业需要农户提供大量标准化农产品。一般农产品或者一般的农产品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不宜采取这一模式。

第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提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比例。除了要不断提高劳动者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形成劳动者报酬决定的集体协商谈判机制外,更重要的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战略。将长期以来的以外需拉动为主转变为内外需共同拉动的双轮驱动战略,改变通过低廉的生产要素价格特别是廉价劳动力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通过提高劳动力价格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将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将不加选择地引进外资为主转变为强调引进资本要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将以量取胜战略转变为以增加附加值和创造品牌为主的战略。

第二篇: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既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公平的问题,这已严重挫伤了广大劳动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地区、行业、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剧了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的不稳定性。因而,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改革方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公平,努力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要努力实现“两个同步”,不断提高“两个比重”,切实保障要素投入者的公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这“两个同步”和“两个比重”都是更多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就业是增加劳动收入的先决条件,各级政府要为劳动者创造平等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提供良好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发展环境;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

3、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落实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强化监管措施,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度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保护存款人权益。严格规范银行收费行为。丰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基金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拓宽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

4、加大再分配力度,增加政府转移性支出,有效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再分配的功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失灵,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增加经济社会发展的凝聚力。我们必须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要增加对落后地区及农村居民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阶层的支持力度

5、集中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支出,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力支持。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十二五”期间中央和地方机构编制总量只减不增,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

6、加大促进教育公平力度,加强个人所得税调节,改革完善房地产税等,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健全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第三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摘要:分配制度改革是确保人民生活水平能够不断提高的制度保障,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缺少效率的分配制度下生产力得不到优先发展,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社会不能以最小的投入生产出最大的产出,收入“蛋糕”不能做大,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改善与提高;另一方面,在缺少公平的分配制度下,即使经济能够增长,增长的结果也只能施惠于一部分人,无法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从而造成收入差距过大而两极分化严重,不但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关键词先富共富公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置度改革。为此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就是“先富”与“共富”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先富”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提出来的一项政策,就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要发展生产力,就不能搞平均主义,因为平均主义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1】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2】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先富”政策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先富”并不是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导致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3】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4】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允许一部分人生活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地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向前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毋庸讳言,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也拉大了收入差距。不论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是城镇内部、乡村内部,收入差距都扩大了。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这些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产生和扩大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会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对贫富差距问题要有科学认识。任何收入分配公平都是一种动态的相对公平,不可能是一种静态的绝对公平。要实行一种绝对的公平,就必然要抹杀劳动者之间、行业部门之间的事实差异。不问效率高低,不分贡献大小,一律实行无差别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最大的弊端在于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收入分配的公平,最终导致共同贫穷。历史告诉我们,平均主义行不通。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一方面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真正做到“鞭打慢牛,鼓励和保护先进”,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尽管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是必要的,但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突破合理的度,就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违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对收入差距问题,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树立一种“合理差距论”的公平观,承认差距存在的客观事实,保持一定的合理差距是有利的,反对“差距有害论”和“差距有益论”两个极端。

参考文献

【1】来源:《求是》 作者:周隆滨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5页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1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

第四篇: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3 年 03 月 29 日 10 时 17 分

来源:国研室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从就业政策、工资制度和公共资源分享机制入手,完善初次分配机 制

1、以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完善 就业政策。完善公共事业单位的招聘制度,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 公开招聘。支持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 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税费减免政策,以及对岗位培训、社会保险、技能鉴定、公益性岗位的补贴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 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的就业。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健全 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认证体系,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认证和各项收费标准。

2、提低限高,完善工资、薪酬制度。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 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规范企业 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 工资标准。积极稳妥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依法 保障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对部分过高收入行业 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严格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建立与企业领导人分类管理相适应、选任方式 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制度,推广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缩小国有企 业内部分配中相对过大的差距,高管人员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 增幅。对上市公司和非国有金融企业的高管人员薪酬,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 构,发挥董事会、薪酬委员会和股东大会在抑制畸高薪酬方面的作用。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 比较制度,完善科学合理的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调整优化工资结构,降低

津贴补贴所占比例,提高基本工资占比;抓紧研究地区附加津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制度。

3、健全国有资本和公共资源的收益分享机制。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合理分配和使用国有资本收 益,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出让及其收益分配机制
,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 环境补偿机制,以及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

二、以改革财税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健全再分配机制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降低行政成本,将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 民生。公共财政要加大对“三农”、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扶贫开发等方面投入,加大对中 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和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财力支持。

2、完善税收制度。加快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 善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和处罚措施,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征收 范围,建立健全个人收入双向申报制度和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取 消对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免征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 策。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合理提高税负水平。开展遗产税研究和试点工作。调整部分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将部分高档娱乐消费和高档奢侈消费品纳入 征收范围。

3、千方百计增加城乡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收入。要帮助城市就业困 难人员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使其获得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健全城乡 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同时,要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农业补贴制度,稳步提高重点粮食 品种最低收购价,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和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努力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适度规模经营,允许 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对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促进产销对接和农超对接,使农民合理分享农 产品加工、流通增值收益。改革征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等权 益,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4、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推进 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健全城镇居民和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 常调整机制。

5、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筹资和待遇水平,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报销支付比例的差 距。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现统筹区 域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6、加

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救助,大力扶持社会慈善事业发展。加大 保障性住房供给,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满足困难家 庭基本需求。逐步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和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和其 他困境儿童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积极培育 慈善组织,简化有关审批程序,落实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举办医院、学校、养老服务等公益事业。

三、加强收入分配领域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1、加快收入分配相关领域立法。研究出台社会救助、慈善事业、扶贫 开发、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工资集体协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上缴、财政转移支付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土地管理与征收补偿、矿产 资源管理、税收征管、房产税等方面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财产登记制度。

2、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拖欠工资问题突 出的领域、容易发生拖欠的行业、发生过恶意拖欠行为的企业纳入重点监控 范围,完善工资保证金缴纳办法、劳动争议处理和打击恶意欠薪的相关制度,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3、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严格规范党政机关各种津贴补贴和奖金发放 行为,加强事业单位创收管理,规范科研课题和研发项目经费管理使用,严 格执行公务招待费审批、核算等制度规定。严格控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

管人员职务消费。

4、严格规范非税收入。继续推进费改税,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事业性 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保留的收 费项目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

5、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在重点领域强化监督管理,坚持堵住非法收 入的重要源头。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逃税、内幕交易、操纵市场、骗贷 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严厉查处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行为,深入治理商业贿 赂,加强反洗钱工作,以及对非法收入外逃的监控和堵截。

6、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干部如实报 告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的规定。加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工作,规范领导干部离职、辞职或退(离)休后的个人从业行为,严格按照 有关规定办理兼职任职审批事项。

7、健全现代支付和收入监测体系。推进薪酬支付工资化、货币化、电 子化,加快现代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落实金融账户实名制,推广

持卡消费,规范现金管理,减少公务领域的现金使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收入信 息监测系统。


第五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一个基础性环节。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方针是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目标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来,逐步明确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已基本形成,但在经济活力显着激发的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部署社会建设时,鲜明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所谓初次分配,一般是指生产成果在劳动、资本、资源(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之间,按贡献份额进行分配的过程;再分配是指国家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各类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的过程。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应有利于调动经济活动参与者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也应相对公平地保证所有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特别在再分配环节上实行更加注重公平的政策举措,来补充初次分配中可能因生产要素占有不公平所导致的“短板”,形成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效机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任务是形成制度完善、调控有效、比例合理、关系协调的收入分配格局,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完善初次分配机制方面,要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

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其中,政府将在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等方面,发挥积极的监督指导作用,更好保护劳动所得。继续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健全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配套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升。同时要依法保障技术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应得份额,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保证劳动以外的其他要素分配制度的规范运行。在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方面,要强化政府责任,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工具,减轻中低收入者税负,加大对高收入者税收调节力度,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大幅提高居民转移性收入,重点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倾斜,确保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重视信息监测等方式,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做到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加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劳有所得,是极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直接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我们既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要多方并举、多管齐下,又要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下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调节居民收入差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调节居民收入差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作者:张新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收 入差距也在逐渐拉大甚至悬殊,已成为困扰中国改革......

    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五篇模版)

    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国务院转发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改革

    据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22日消息,国务院日前批转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意见》要求,深入推......

    深化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最终版)

    深化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工分配机制 深化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依法管理、市......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收......

    发达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做法

    发达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做法、启示及其政策建议 相关词条:发达国家, 收入分配, 启示, 做法, 建议 摘要: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了税收调节、......

    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草案) 为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按照“打破干部工人界限、用工权限......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2013年02月05日 20:15 中国政府网我有话说(7人参与)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205/201514511683.shtml 国务院批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