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队会》校本课程纲要(大全)
《班队会》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班队会
2、开发教师:各班班主任
3、教学材料:
4、课程类型:
5、授课时间:1年
6、课时:每学期16课时
7、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开发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并将在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班队会发展提供了新时空,构筑了新平台。
新课改为班队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让班队会在学校中的存在与发展获得课程体系和教育法规的保障。以班队会活动为切入点,开发少先队活动课程,将德育与综合实践课程有机整合,拓宽了德育教育渠道,改变了传统的德育教育说教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性情,培养良好品质,必将有利与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也是德育工作开展的主 要阵地,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 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 认识、开展教育,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重要作用。通过体验式的主题班会,学生们在体验中、互动中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理解了他人,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形成自尊 自爱、自立自强、承受压力、开拓创新的心理品质。
(二)课程目标:
1、在书法学习中,使他们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
2、指导学生写出一笔漂亮的字,对其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社会交际起到深远的影响。
3、通过书法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
4、让学生直接接触书法,接触中国文化艺术之美,传承祖国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学生。2.走进父母,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堵塞小学生。3.感恩,永恒之光,时刻心存感恩,培养责任心。4.回眸历史,向烈士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安全系着你我他,掌握安全知识,必要时候学会自救及救人。6.安全在我心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7.诚实信用是人生的试金石,懂得诚信。8.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树立环保意识。9.文明礼仪在校园,做文明人,做文明事。10.正确面对考试,关注心理健康。
11.生命的意义,真爱生命,世界因你而精彩。
(四)课程实施建议:
1、确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
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自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主题的确定与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决不能搞活经济形式,走过场。
2、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
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主题的确定必须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练、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3、不拘一格,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主题班会可以有如下一 些形式:(1)主题报告会;(2)演讲和竞赛;(3)座谈和辩论;(4)野外活动;(5)社会调查成果汇报;(6)文艺表演;(7)技术操作,实物交流;(8)经验介绍。
班队会的形式是丰富多彩,不能搞一种死板的模式。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满足他们求知、增长才干、抒发思想感情、关心时事政治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受到教育和锻炼。需要强调的是,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制裁发挥最佳效果和最富教育意义的形式,以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智慧的启迪,人生道路的选择发生影响。
4、要善于深化主题的巩固成果。班主任除认真考虑主题班会的 选题、组织形式外,还要认真考虑主题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巩固,怎 样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搞好主题班会的总结,并在 总结中善于“借题发挥”,点到实质,“举一反三”,以教育多数学生。同时还要搞好“追踪教育”,以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
(五)课程评价:
1.将班级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实际、学校特色相结合。
2.将德育教育中的常规教育、规则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相结合。
3.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拓展相结合,形成了不同年级的主题班会体系,使主题班会更加系列化、主题化、科学化。
小学
2015年3月1日
第二篇:班队会课程
勇于担当
设计人 史亚萌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孩子们能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培养自己敢于担当的气魄和舍我其谁的勇毅之心,不计较得失,不推卸责任,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和国家富裕的使命。
活动准备:
教师制定活动方案,制定游戏规则,准备4面不同颜色的令旗和两只乒乓球。学生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设计情景,走近“担当”
(一)玩游戏“将军令”并分享活动感悟
活动规则:学生到前面站成一排。教师手里有五面令旗,每面令旗的颜色不同,不同颜色的令旗代表不同的指令,绿色的令旗代表向前跨一步,红色的令旗代表向原地不动,粉色的令旗代表高举双手,黄色的令旗代表向后退一步。当教师任意举起一面令旗时,学生要立刻做出相应的动作。做错的人走出来,面向大家鞠躬道歉,而且要大声地说“对不起。我做错了。”(若途中有的同学做错了却没有勇气站出来承认错误,那么教师就请一名同学来举令旗,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接受指令。当同学举起令旗时,教师故意做错,之后教师要坦然走出来,深深鞠躬,真诚地说:“对不起,我做错了”以此给学生鼓励)
教师:在这个游戏中,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你们面对自
己的错误坦然地走出来并鞠躬道歉的勇气,令老师敬佩。请同学们分享游戏后的感受。
提问: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在同学们分享完自己通过活动的感受之后,教师做总结。小结: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深刻。“人无完人,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从这个游戏中,老师看到学生们敢于承认错误的美好品质,这就是人们所推崇的勇于担当的行为。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勇于担当”。
活动二:联系实际,认识“担当”
诠释“担当”的含义并让学生自由讲诉生活中担当的经历。教师:谁能说说何为“担当”?(同学相互说出自己理解“担当”的含义)
教师:同学们理解得比较准确。词典里对:“担当”一词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其实“担当”一词还有更为丰富的含义,请看大屏幕:
担当: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挑战困难;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道义而承担责任。
教师:大家要注意一点,担当的前提是为道义而承担责任。那么生活中你有过担当的经历吗?试举一例跟大家分享。
同学们勇于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
小结:通过听大家的讲诉自己担当的经历,我为你们拥有敢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而感到自豪。担当不一定是要去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到担当。下面,我们再来
玩一个小游戏,叫“传球比赛”。
活动三:付诸实践,勇于“担当”
(一)玩游戏“传球比赛” 多媒体展示活动规则:
1.请参加游戏的学生分成A、B两个组,各站一边。要求A、B两个组的人数相同
2.A、B两组各出一位队长,队长要自告奋勇,不能推选。3.比赛内容是传球,教师分给两队队长一个乒乓球,当老师说开始时,队长迅速将乒乓球交给自己队的第一个队员,但是队员必须用手背接球,然后依次迅速传给下边的每一个队员,每一个队员都需要用手背接球,球在哪个队员手里掉落,哪个队员便将其捡起来,继续往下传。
4.比赛时间是一分钟。球从手上掉下一次扣一分,违规一次扣一分。当比赛时间到时,传多少人次加多少分。最后总分积累少的一组判输
5.各组分别找一名同学监督计分。
6.输的一组,队长要向另一对鞠躬说:“祝贺你们取得成功!”然后回到自己队伍前大声说:“我们尽力了,虽败犹荣。”整队鼓掌。
教师:“有没有信心战胜对手?如果失败,愿不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责任?”同学们回答并开始游戏。
(二)游戏后的感受
教师:在这个游戏中,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好。你们面对自
己的错误坦然地走出来并鞠躬道歉的勇气,令老师敬佩。请同学们分享游戏后的感受。
同学们积极发言,两名队员说出了自己游戏中的经验和感悟,两名队长谈感受。
活动四:总结活动,发扬“担当”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优秀民族。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王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周恩来“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他们都是敢于担当的人,为社会为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敢于担当,才能升华生命的意义,敢于担当才能创造精彩的人生,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第三篇:校本课程纲要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解释,但“理想”的解释或许可以表述如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他们自己学校的学程或教学单元。”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开发课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实用性为目的
童谣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内容主要来自于学生自创的佳谣,在整个课题过程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内容是学生喜欢的,有实效的,并探索出一条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径。在琅琅上口的童谣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洗涤。当学生创作的童谣再回到学生的手中,他们诵读,传阅,再创作,育人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化。
(二)体现以生为本
课题的开发取材于学生生活实际,都是些学生喜欢乐见的东西,丰富有趣,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接受实际,不仅不会当成一种负担,相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活泼校园的气氛,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创作的过程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对生活的再认识,新童谣来源于学生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不失为一条创新思路。
(三)贯彻学生主体性
课题主体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只是组织、指导和调控,解决一些学生不能解决难题,保证了课题有序、有效性。除了确保学生主体性,更重要是使用中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学生既是开发者,又是享受者。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以学生这个主体服务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这给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全新的创意。
(四)突出课程的持续发展
课题坚持生成发展观,做到无形无本是前提,有形有本不定型。童谣内容上涉及安全、卫生、礼仪等各方面,每月确定一个主题,随着征集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开辟新的主题,不断补充丰富已有主题的内容,开发挖潜促使新的目标和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促使课题动态发展,滚动前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创编童谣的基本知识,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初步掌握学习、观察和探究身边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并且将这种观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道德,指导他们的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可细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传唱童谣,儿歌获得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2、亲近、欣赏和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感知周边环境,以及日常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掌握简单的良好行为规范。
(二)提高目标:
1、了解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哪些行为规范,发现身边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习惯;感受各行行为习惯或规范对人们生活和学习产生的影响;通过观察加以总结。
2、在认真观察、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创编童谣,掌握创编童谣的技巧,并通过传唱童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体验目标:
1、学会观察,了解周围的人和事,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激发观察生活的兴趣和动机。并且能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开展创编和传唱童谣的活动。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
(一)童谣教学活动的研究
设计和开展童谣诵读和童谣创作指导活动,使学生认识了解童谣,初步掌握童谣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在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三)开展童谣操的创编
创编童谣操,使学在日常的做操过程中,内化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本童谣选编创作
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逐步积累童谣素材,形成富有特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童谣集。
(五)加速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文学素养,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和整合能力的研究型师资队伍。
四、教学建议
1、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生活环境,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不良现象。
3、根据搜集的资料,尝试用童谣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总结。
4、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5、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发现环境问题、行为习惯问题等。
6、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汇集童谣创编成果。
7、围绕发现的重点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结果、设想解决办法并通过童谣形式进行叙述。
8、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在校园、社区展示童谣创编成果
9、教师每学期按要求撰写校本课程教案、计划。
10、任课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12、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五、课程的实施
(一)第一轮:课题研究 第一阶段:第一轮实验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童谣收集活动;
继续充实整理图书室的书籍,建立了童谣书籍专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共同收集童谣,在收集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和认识童谣,对童谣产生兴趣。
2.童谣朗读活动
教师对收集到的童谣进行分类整理,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童谣的诵读活动。在诵读积累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童谣,感知童谣的语言、韵律、特点、内容、形式,为创作童谣打下基础。(1)保证时间,每天的早读为童谣的诵读时间,加强检查,给予保证。(2)保证数量,每周背诵两首童谣。(3)建立童谣诵读记录本,首先建立班级童谣记录本,每个教学班有专用记录本由专人负责。此外,中高年级学生每人一个专用记录本,抄录童谣,积累童谣。
3、在诵读的基础上开展童谣创作
(1)建立由教师、学生、家长全员参与的立体创作队伍
(2)全面展开童谣创作指导课的教研,编写出高质量的童谣创作指导课教案。(3)上好童谣指导课,为学生每周开设一节童谣课,采取游戏、节目等多种方式,将新式童谣传教给学生。
开展四个一活动,一月一个大主题一周一个小主题,一周一小结,每班一周出一版童谣专刊手抄报,一月整理一本班级童谣。引导学生进行新童谣的创作。
(4)使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如和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结合,开辟“童谣快报”栏目,激发学生的投稿热情;童谣创作和班级评比挂钩机制,每周评出童谣创作优胜班,和每周童谣新星;举行各种形式的童谣发布会,班级发布会,个人发布会;评选童谣创作新星和童谣创作优秀家庭;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5)做好童谣的收集整理,每周编写的童谣,由教师负责收集整理,择优汇集成册。
4、推广传唱童谣
课内传唱童谣,如学习习惯、文明礼仪方面的童谣;课间游戏传唱童谣:同学们将童谣编排成皮筋舞、跳绳操等课间游戏,在课间进行活动。
5、督促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
(1)配合学校大队部设立的红领巾监督岗,班级中也配有相应的检查人员,随时检查,建立值日班长制,设有班日志,《学生园地》上开辟“表扬栏”等。
(2)、审核评定。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教育训练后,即开始考核评定,考评工作做得细而实,针对争章的细则,哪几条小队长评,哪几条由老师评,哪几条由家长评,事先均安排好,要求大家评得公平合理,最后由中队委审核通过。
(3)、表彰。
表彰是对学生鼓励的一种手段,表彰形式多样,我们采用的是颁发小红旗的形式,每争一面旗,将它展示在教室墙上的活动阵地上。达标争旗活动使全体队员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心,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而产生一股奋发向上的合力。同时,大队部每月还进行一次优秀中队的评比,只要达标都能评上。
6、成果收集
(1)挑选一批学生创编的优秀童谣汇编成《福田小学行为习惯新童谣》(2)创作丰富的学生自编个人童谣集
这一轮的研究中学生创作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教师研究初步整理出相应资料。把学生创作的童谣优秀成果装订成册,编成使用教材,分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边使用,边创作,边共悟,并由学生带入家庭和社会。
(二)、课程开发持续滚动的开发研究(1)、第一轮童谣集的使用研究
对于第一轮已编写成册的童谣使用教材,怎样使用好,发挥其最大效应,力求跳出学科教材的使用形式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调查和研究。形式可以诵读比赛,小报展览,节目表演,开主题班队会等。
(2)、已有主题的在创作再研究
对原有的主题进行第二次的创作,提炼出更优秀的童谣作品。(3)新的童谣主题的再确定,再创作
根据季节变化的不同,重大节日文化传统,学校阶段性工作重点,学校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等,确定新的创作主题,进行新内容童谣的创作。
(4)、形成以旧带新以新促旧的循环体系
原有主题的再创作,新的主题的确定又促进了原有主题的深化,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创作体系,使整个内容纵横深化发展。
(三)、第二轮开发研究成果的总结(1)、将首轮开发成果整理归类
对首轮开发成果进行整理归类,对使用中的新童谣,新主题创作的童谣整理成册。
(2)、对子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归类,交流小结
由各子课题研究组的成员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资料,归类小结,将结果整理成册。
(3)、举办成果论证和展示活动(4)、研究成果编撰印刷修订成册出版
六、课程的评价:
1、教导处具体负责课程的阶段检查。
2、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4、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国家要求方式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第四篇: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校本课程纲要
红旗小学语文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语文同生活的联系,语文同美的建构,那么怎样让学生们体会到语文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形态,而在生活里,在一切美的体验里呢?我们向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发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一、目标的确定
1、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2、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拥有表达的自信,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际,讲究文明修养。
3、学生学会自主地参与实践,善于合作形成查找资料应用资料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收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学生热爱阅读,能在有个性的读书学习活动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较丰富的文学积累。
二、内容与实施
目前,我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了阅读、写作、表演(课本剧、演讲)、语文小常识四类:
1、阅读:主要推荐《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篇目,及适宜儿童的阅读书目,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扩大语言积累。
2、写作:主要开展多种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写作,提高应用语文的能力。
3、表演:具有更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空间,使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4、语文小常识:从学生的趣味性入手,让学生品尝多种文学美味。如:对联知识、歇后语、成语接龙、名胜提联、文人小故事等。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比赛,教师记分,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是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实施;是否认真写好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红旗小学数学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为了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的了解,在数学特长和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开设数学校本课程。
一、目标
1、获得重要的数学知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
2、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与实施
1、奥数:
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实践与综合应用:
通过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提高学生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形式:①操作与制作②游戏与竞赛③实际测量④观察与调查⑤小课题研究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学习的结果和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测试、竞赛。
2、对教师的评价:
①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反思、专题总结书写情况。②听课、评课。③教学质量监测。
红旗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
一、目标
1、不断加强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2、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内容
1、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
2、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三、课程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3、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
4、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与合作。
(二)对教师的评价:
1、听课,评课。
2、及时做好校本总结工作。红旗小学艺术类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1、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音乐、美术、书法、陶艺等实践活动中体验、感知唱歌、画画、写字、捏制工艺品的艺术魅力与特点。
2、学生养成动手实际操作能力。
3、学生逐步形成节奏感、音乐情操、审美情趣、宏扬个性。
4、学生逐渐养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修养。
二、内容与实施
1、音乐:以大合唱为训练形式,通过选取适合的曲目,在训练合唱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合唱水平,培养生动的音乐感悟能力和合作能力。
2、美术:通过多种少儿趣味画的实践活动,体验、感知吹画、版画、剪纸等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书法:包括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修身养性,陶冶学生儒雅之情,感受中国汉字的神韵。
4、陶艺: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捏制各种小工艺品,让学生品尝独特的审美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通过比赛,常规性作品,教师记分,评定等级进行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是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认真实施,是否认真写好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红旗小学体育学科校本课程纲要
为了增进学生对体育的活动兴趣,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挥学生的特长。特开设校本课程。
一、目标
1、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意识,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展示自我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通过体育活动获得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3、通过体育活动,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增强健康意识。
4、引导学生在学与练过程中,体验参加不同活动时紧张与愉快、兴奋的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的心理感受。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意志品质。
5、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去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识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内容与实施
1、田径 :主要通过跑(短、中、长)、跳(高、远)、投(铅球、铁饼)项目活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技能和运动规则。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2、篮球:是小学球类教材的重要内容。通过脚步动作、传接球、运球、投篮、抢球、打球、断球的基本技术和技能,使学生逐步掌握篮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发展速度、灵敏、力量和弹跳的身体素质,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等意志和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
3、足球:是 学校球类教学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踢球、接球、运球、头球、抢截球、掷界外球和守门技术等。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和爱好。促进身体发展,掌握基本技术,获得足球技能,培养勇敢、果断、团结友爱的精神。
4、象棋:是国家体委规定体育竞技项目,也是广大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通过象棋招术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钻研创新的精神。
三、评价
1、通过测验检查学生身体素质情况;通过比赛检查学生掌握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和获得的基本技能。
2、检查教学计划、备课、总结。
第五篇: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生命的奇迹》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生命的奇迹 开 发 者:张荣霞
教学材料:创编+改编+选编 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授课时间:一个月
授课对象:高一或高二年级学生
一、课程开发背景
生命是一个奇迹!这种感受在我听到宝宝第一声啼哭时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内心。作为一名生物教学工作者,我一直有个强烈的愿望,用直观的图像和生动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感悟。
我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把生物科学知识教育和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什么是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基于对生命的正确认识,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的生命观。而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之珍贵,珍爱生命包括自己的他人的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的生命;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感悟生命意义和价值,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系统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认识生命的诞生和个体的发育过程,包括人类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卵形成、胚胎发育、胚后发育(略讲);动物的生殖方式、个体发育;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生殖细胞的形成、种子的形成、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为必修二基因传递规律的学习奠定基础。简略介绍关于进化的几种学说,了解进化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命的感悟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之珍贵,珍爱生命包括自己的他人的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的生命;尊重生命的个体差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感悟生命意义和价值,养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学会感恩,感谢赋予我们的生命的父母,为我们提供良好环境的人。
三、课程内容
教材共分四个主题,分别为:人的生命如何诞生、动物的生命如何诞生、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地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每个主题分别有2-3课时,共10-12课时。
生命的奇迹主题及课程内容目录: 专题一:生命的奇迹之人类篇 第1课 生殖细胞的形成
第2课 受精卵形成及胚胎发育 专题二 生命的奇迹之动物篇 第1课 动物的生殖方式
第2课 动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 第3课 动物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专题三 生命的奇迹之植物篇 第1课 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2课 开花与传粉 第3课 种子与果实的形成 第4课 种子的萌发和植株发育 专题四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第1课 生命史的三个阶段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 第2课 生物进化的历程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任课教师 生物组教师
(二)课程安排
可以集中安排在一个月也可以每周一节
(三)教学方法
1、视听 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视听材料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阅读 包括教材、相关链接、课外阅读等实现知识目标。
3、讨论 对事先布置的题目或有关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或作出回答。这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对话过程。
4、课下活动 写感想或小品文,与家长交流等。
(四)场地
班级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五、课程评价建议
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课程评价
(一)学生的评价。
作为活动课程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表现、试卷、小论文等进行评价,从前后对比中分析学生知识的学习情况、生命意识的形成情况。
(二)课程本身的评价。
1、课程本身评价的范围。
课程的预期目标是否实现;课程是否适合学生和学校的需要;课时安排是否恰当;所用教学方法是否合适;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否恰当。
2、课程本身评价的主体。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等。
3、课程本身评价的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的呈现方式,建议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座谈法、教师反思法等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