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某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
××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
与管理办法
为全面落实《××大学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规范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程序,深入推进我校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高层次人才引进要有利于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有利于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按“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聘约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 设岗学科研究方向及岗位职责
第二条 设岗学科及研究方向
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光通信技术、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禽类疾病检测和动物医学、敏感陶瓷与器件、政治学理论、高等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产业经济学、太平洋岛国研究、运河学研究等。
第三条 岗位职责
4.配偶随调并在校安排工作。
(三)引进的第三层次人才享受以下待遇
1.学校免费提供150 ㎡左右的住房一套,同时给予安家费100万元;
2.提供科研平台和科研启动费,理工类80万元,人文社科类30万元;
3.根据其工作目标和任务,提供年薪30-80万元; 4.配偶随调并在校安排工作。
(四)引进的科研创新团队享受以下待遇
团队带头人及成员除按照学校相应的引进人才标准兑现待遇外,学校可根据团队建设需要,提供科研平台、仪器设备等建设经费,确保团队工作条件。
第六条 引进人才的安家费在正式报到后,按服务期年限(八年)平均每月支付。
学校提供的住房供高层次人才免费居住,如高层次人才调离学校,住房由学校收回。
第七条 科研平台和科研启动费应由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项目的形式提出申请,学校组织专家小组论证后报学校审批,具体使用办法按学校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引进与考核
第八条 学校根据设置的具体岗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第九条 组织考察
(一)学院成立由院教授委员会和国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高层次人才考察小组,对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考察,确定人选。
(二)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相关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国内外同行专家组成的高层次人才工作专家委员会,对拟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评议,确定拟引进人选。
(三)形成人才引进方案,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审批。第十条 学校确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国家政策,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办理聘用、科研平台和科研启动费、住房等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 学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施目标管理。根据各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不同要求,学校与高层次人才签订《聊城大学高层次人才聘用协议书》,明确高层次人才的岗位工作目标及任务,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关学院负责。
第十二条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每一个聘期时间为四年,在聘期内实行聘约管理。在首任聘期内,由学校组织国内外同行专家依据《××大学高层次人才聘用协议书》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职责履行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科建设情况等进行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聘期届满考核。届满考核合格者,学校予以续聘;届满考核不合格者,学校予以解聘。
第二篇: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
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学院工作,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把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办成一流的、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基本原则
(一)德才兼备。高层次人才既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专业需要。高层次人才必须符合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三)效益最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发展。
(四)拓宽渠道。立足市内,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人才。
第二章
引进对象和条件
第三条 引进对象
(一)两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及以上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等。
(二)获得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五)或二等奖(个人排名前三),或市(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个人排名前二)等。
(三)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且紧缺(学院每年公布)的教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等高等院校认可的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博士研究生(具有学历、学位,下同);省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评审认定,行业认可的高级技师。
第四条 引进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遵守学院规章制度。
(二)适应我院专业建设的需要,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有指导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的技能,有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奉献的精神,身体健康。
(三)引进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般不超过40周岁,其余引进人才一般在35周岁以下。能力水平突出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三章
引进程序
第五条 各系部在每年3月25日前,根据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申报下一年的需求计划,经人事处初审,院长办公会审
定后,下达招聘计划。
第六条 学院人才引进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对拟引进人员进行面试考核,对其思想政治表现、教学科研水平、工作能力、身体状况等进行综合考察,提出是否引进的意见并将书面考核情况报院长办公会审定。
第七条 经院长办公会议审定后,人力资源管理处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第四章
引进人才的待遇
第八条 享受待遇基本原则
引进人才在享受待遇时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不重复享受;非学院急需专业或属于照顾性质的高级职称、高学历人员不享受上述待遇。对于特殊专业急需引进的人才,其待遇和年龄等问题另行商定。对第三条第(一)、(二)项的高层次人才,其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等待遇可酌情增加。
第九条 工资奖金
(一)工资,以入校时的学历、学位或专业技术职务比照学院同条件人员确定国家统发工资,到校后按学院和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对引进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其专业技术职务为中级及以下者,除国家统发工资外,其它待遇按副教授同等对待。
(二)奖金,按《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关于印发<分配办法>等相关制度的通知》(〔2008〕10号)和《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2008〕3号)执行。
第十条 福利
学院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付安家费或提供一套只有使用权的住房。对夫妻双方均为高层次人才的,按一人的标准执行,安家费按其服务期限,分月逐步发给,其安家费按照最高标准的1.2倍享受或学院提供一套更高标准的住房。在学院工作满120个月,并完成相应专业技术工作任务后,住房归个人所有。具体标准如下:
(一)既具有博士学位,又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住房标准为160-180M,安家费15万元。
(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住房标准为140-160M,安家费10万元。
(三)博士研究生住房标准为120-140 M,安家费8万元。
(四)学院专业紧缺的副教授住房标准为90-120 M,安家费5万元。
第十一条 科研启动经费
对承担重大课题的高层次人才可配备工作电脑一台和相应的科研助手,组建专门的研究室或实验室。科研启动经费标准如下:
(一)教授每人3万元。
(二)博士研究生每人2万元。
(三)副教授每人1.5万元。
若自带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主持人),学院除给予上述科研启动经费外,另根据科研项目的级别分别予以资助,省部级2万元、国家级4万元。
2222
第十二条 进修培训
优先安排高层次人才到国内外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会议。
第十三条 职称评聘
按照河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优先推荐高层次人才申报晋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评审通过后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四条 配偶安置
(一)从校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配偶若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级以上职称且所学专业或所从事工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所需的,一般可随调,如配偶不符合学院调入人员要求,可协商解决其配偶工作问题。如不能在学院安置则推荐至相关单位。其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入学,可由学院出面联系条件较好的学院就读,但子女入学赞助费由本人承担。
(二)学院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晋升为教授职务或获得博士学位后),其配偶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坚持工作,可申请调入学院。
第十五条 其他
以聘用方式(柔性引进)来我校工作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学历人才,可按照本暂行办法执行外,具体工作任务和待遇也可面议。
第五章
引进人才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六条 服务期限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均从取得高层次人才资格起,服务期限为96个月(含寒暑假),96个月内不得提出调离申请。
第十七条 工作职责
(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应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高职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参加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及其它实践性教学活动;积极承担院系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在服务期内承担两门及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或者每年至少带1-2名其专业方向的有学院正式事业编制的研究人员一起从事研究工作。
(三)每年至少在校内作四次学术讲座。
(四)了解前沿性学术动态,掌握相应专业研究进展情况,积极参加系部组织的教育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工作;积极争取课题立项,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工作;做好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在96个月服务期内,副教授、博士研究生至少以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完成下列5项任务中的2项,正高职称者则需完成3项。对第三条第(一)、(二)项的高层次人才,其应完成的教学、科研工作,另行制定相应协议约定。
1.主持完成国家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一门或省部级高职高专精品课程二门。
2.主编出版较高水平的专著或译著1部。3.作为主持人,完成省部级立项课题1项。
4.作为负责人,在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确认有较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
5.获省部级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6.独立或作为主要作者发表8-10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其中,普通核心刊物2篇,权威核心刊物1篇。
每学年末,由科研处牵头,教务处和人力资源管理处配合,对高层次人才(含学院自行培养享受科研支持经费的人才)在服务期限内职责履行进行考核,对未履行职责的高层次人才,将停止其申报各项科研项目。
第六章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管理
第十八条 辞职辞退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到学院报到或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取得相应资格时,须与学院签订《引进高层次人才协议书》。高层次人才在服务期内因个人原因终止协议,要求调离、辞职或出国的,按协议退回相关费用。
第十九条 科研经费的管理
科研经费由高层次人才本人提出申请,填写《洛阳科技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专项资助(科研经费)申请表》,并提交经费使用计划。经所在教研室、系部同意,科研处审核后,报院长办公会审批。科研经费不得用于招待、申请本人科研编制等支出。科研经费使用结束后,申请者需做出书面总结,并填写《洛阳科技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专项资助(科研经费)使用总结报告》,经所在教研室、系部签署意见,交科研处审核后存档。学院根据其上报材料及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者,学院将继续资助,对经费使用不当者,学院将做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条 日常管理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用人部门负责日常管理,学院人才引进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考核标准,定期(原则上按)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根据个人表现、贡献大小等给出不同的考核等次,高层次人才按考核结果享受有关待遇。考核结果合格及以上的,享受本办法和协议中规定的有关待遇;考核结果不合格的,不享受有关待遇。96个月服务期内完不成学院规定岗位职责的,须延长服务期直到完成规定的岗位职责为止。服务期延长部分不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生活补助费和优先安排国内外进修等待遇。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学院将根据人才市场供需情况和具体实际,按学年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对学院送培的高层次人才,可参照本暂行管理办法执行。现已享受的待遇不得重复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第二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管理处负责解释。
第三篇:三明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
三明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学科队伍梯队建设,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根据省市有关政策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高层次人才,是指从海内外引进,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能满足我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具有教授职务或博士学位的各类优秀人才。
第三条 高层次人才引进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和学科建设需要,统筹兼顾、确保急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重在使用、合同管理。
第四条 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在校党委领导下,由人事处组织落实。特殊人才引进还须经校学术委员会,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学科专家论证和评审。
第二章 引进人才的条件和类别
第五条 引进人才的基本素质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事业心与责任感,善于团结协作,身心健康。
第六条 引进人才的类别及条件
(一)高层次领军人才
第一层次: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
-1-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具有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第二层次: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选,获省科学技术奖等相当省部级奖项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排名前两位);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技术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人才,福建省高等学校领军人才资助人选及具有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二)学科带头人
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原则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教授级高工,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省级优秀专家,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近5年来以主持人身份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以上者;或以主持人身份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或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以上者;中国专利优秀奖(须为发明专利第一完成人);省专利奖金奖(须为专利发明人及设计人)及具有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三)学术骨干
1.第一层次:专业符合学校发展要求,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
2.第二层次:专业符合学校发展要求,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博士,读博期间取得一定学术成果。
(1)社会科学类博士在本学科一类(级)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 SSCI/A&HCI 检索1篇,或被CSSCI全文收录不少于4篇;自然科学类博士在中国科学院界定的JCR-SCI分区Ⅰ区或Ⅱ区刊源上发表本领域学术论文1篇,或在全国一级学会、中科院所属的科研院所主办的学报(被CSCD最新核心版收录)上发表论文不少于3篇(含被SCI、SSCI或EI收录论文)。
(2)博士论文获得省部级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及以上级别的。
(3)列入学校当年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目录的博士。(4)海外留学回国的博士。
3.第三层次:学科专业符合学校要求的(非紧缺)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博士。
(四)高技能人才
符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要求,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技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从事本职业(工种)满15年,掌握精深专门知识,操作技能精湛,能够在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问题,专业技术水准在所从事的领域中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获得省突出贡献技师、高级技师表彰,省(行业)级技术能手称号以上荣誉的技术技能突出人才。
第七条 少数特殊学科、紧缺急需专业、或有标志性重要成果的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条件可适当放宽,由校人事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引进人才类型及相关待
-3-遇。
第八条 引进海内外的领军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才一议”模式,按照双方协商签订的协议执行。
第九条 紧缺(特殊)学科或专业随学科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每年向社会公布1次。
第三章 引进人才的形式和待遇
第十条 全职引进的人才,除享受学校同级同类人员待遇外,还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高层次领军人才 1.第一层次
(1)安家费30万、购房补贴70-90万元(人民币,下同);(2)科研资助费(需提交课题申请报告,下同):自然科学类100-200万元;社会科学类30-60万元;
(3)可随调配偶或子女1名,符合入编条件者(入编条件:其配偶或女子原属机关事业单位的;或引进人才本身具有博士学位、正高职称的,且其配偶和子女第一学历为大专及以上的,下同)可予以正式入编,不符合入编条件者予以校内聘用;
(4)根据工作需要提供组建团队所需要基本场所,配备1-2名助手。
3.第二层次
(1)安家费20万、购房补贴40-60万元;
(2)科研资助费:自然科学类40-80万元,社会科学类-4-
15-30万元;
(3)可随调配偶或子女1名,符合入编条件者可予以正式入编,不符合入编条件者予以校内聘用;
(4)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基本实验场所,配备助手1名。
(二)学科带头人
(1)安家费15万、购房补贴35万元;
(2)科研资助费:自然科学类15万元,社会科学类10万元;
(3)可随调配偶,符合入编条件者可予以正式入编,不符合入编条件者予以校内聘用。
(三)学术骨干 1.第一层次:
(1)安家费10万、购房补贴20万元;
(2)科研资助费:自然科学类10万元,社会科学类6万元;
(3)可随调配偶,符合入编条件者可予以正式入编,不符合入编条件者予以校内聘用。
2.第二层次:
(1)安家费8万、购房补贴17万元;
(2)科研资助费:自然科学类6万元,社会科学类3万元;
3.第三层次:
(1)安家费5万、购房补贴10万元;
(2)科研资助费:自然科学类6万元,社会科学类3万元。
(四)高技能人才
(1)安家费5万、购房补贴5万元;
(2)科研资助费:自然科学类4万元,社会科学类2万元。
第十条 引进人才(含海外)依照三明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设臵与聘用管理有关规定,确定并聘任其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并享受相应待遇。引进的博士享受校内副教授同等的津贴和绩效等相关待遇。
第十一条 引进人才入编后,可参加三明学院“重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评审,通过评审且被聘用者,除享受第九条待遇外,还可享受相应的工作责任津贴。
第十二条 对特别优秀的引进人才,可不受自身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校工作年限、单位岗位数限制,根据聘任条件和岗位需要,由所在学院考核推荐,并将成果送相关专家鉴定,校专业技术聘任委员会研究评议后予以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三条 柔性引进的人才,指通过双聘、合同管理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讲座教授等形式引进,人事关系不转入我校,以科研合作、技术攻关、学术交流等形式,定期来校开展工作,其具体工作方式和待遇按照聘用协议协商确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
第十四条 国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闽江学者”讲座教授等待遇按照有关省厅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国外引进人才在聘用手续办理后一次性给予-6-
国际差旅费、搬家费补助3万元(以家庭为单位,单人减半,下同);省外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及以上人才一次性给予国内差旅费、搬家费补助1万元,其他按实际报销差旅费,不含搬家等费用。
第四章 引进人才的程序
第十六条 应聘者向用人单位提交申报材料
(一)应聘者填写《三明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申报表》,提供个人资料。具体包括:本人简历、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具有海外学历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正式《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职称证书或聘书和重要社会兼职等材料复印件。
(二)提供能代表其学术水平的代表性成果。具体包括:论著目录(论文目录应包括作者排名、是否通讯作者、题目、杂志或会议名称,著作目录应包括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和本人执笔内容)及论文被收录和引用的检索证明和主要代表性论著;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清单(包括项目名称、起止时间、研究内容、本人作用、项目来源和经费);重要获奖情况(包括奖项名称、级别、、本人排名和获奖证书)。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组织考核
用人单位要对照引进条件,认真选才,对应聘者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应聘者的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科教能力、引领水平、身体状况及家庭情况等,并召开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提出拟引进意见。
第十八条 学校审批
(一)人事处负责汇总各单位推荐人选并进行复核,确认
-7-后提交校学术委员会或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学科专家评审,提出建议人选。
(二)提交校党委会研究,确定引进人才、引进层次类别及其待遇等事宜。
第十九条 签约
(一)全职引进人才由学校、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签订聘用合同;柔性引进人才由学校、用人单位与引进人才签订岗位聘用协议,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和目标。
(二)按照有关政策办理引进人才的人事接收与调转手续。
第五章 引进人才待遇的落实与保障
第二十条 引进人才落实责任部门:
(一)安家费、购房补贴:由人事处牵头,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协助落实。安家费、购房补贴一次性以借款的方式发放。
引进人才在学校房源许可情况下,原则上租住由学校提供的校内周转过渡房,过渡期限不超过2年,过渡期间的房租及租住事项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如夫妻均由异地迁入,子女上学需要住在市区,且学校无法提供市区周转过渡房的,由本人自行承租,学校一次性提供租房补贴12000元(年),过渡期限不超过2年。
(二)科研资助费:由人事处牵头,科研处、计划财务处协助落实。科研启动费纳入学校科研项目管理,有科研项目才有启动费,无相关科研项目,不发放科研启动费,具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科研经费从报到之日起资助,一般不超过3-8-
年)。
(三)助手:由人事处牵头,用人单位协助落实。第二十一条 引进人才符合当年《福建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被确认为我省引进人才的,还可按规定向省财政申领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每人每月800元,享受5年。引进人才符合当年三明市相关高层次人才补贴政策的,另可享受博士300元/月,教授200元/月,“市管拔尖人才” 500元/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0元生活津贴(不重复享受)。
第二十二条 若夫妻双方均为我校的引进人才,双方的安家费、购房补贴按上述条件标准全额领取。
第二十三条 科研资助费、购房补贴及安家费按引进人才报到时确定的类别予以兑现,今后不再因本人的职务、职称等变动而调整。
第二十四条 学校帮助协调引进人才的子女入学问题。第二十五条 安家费、购房补贴等均为税前金额,按照国家规定,其个人所得税由学校计划财务处代扣代缴。
第六章 引进人才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实行以学校为主导、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两级管理机制,按照《协议》规定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对全职引进人才进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 根据《三明学院教师服务期限及违约责任暂行规定》有关规定,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聘约管理,服务期为8年。若约定服务期未满,个人申请调动、辞职等(包括因
-9-考核不合格辞聘),应按照所签订协议的有关规定予以退还全部优惠待遇。其配偶属于照顾性调入(聘用)的,应同时调离,同时履行相应的违约责任,缴纳违约金每年3万元。特聘教授按聘约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年限不少于8年,学校依据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及双方协商签订的引进协议进行目标管理,并进行中期(第4年)考核和期满(第8年)考核。中期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敦促其以书面形式陈述理由及今后具体改进措施和工作计划,并暂停享受引进相关待遇;期满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用。柔性引进人才考核主要考核履行《协议》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第二十九条 学校设立“人才引进贡献奖”,对于成功引荐第一至三类人才的单位或个人,分别予以以下奖励。(1)高层次领军人物第一层面:10000元、第二层面6000元;(2)学科带头人2000元;(3)学术骨干第一层面:1500元、第二或三层面1000元;(6)高技能人才:1000元。
第三十条 引进人才工作严格按照人事调配规定执行,发现弄虚作假的,取消一切引进待遇,并作辞退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为鼓励年青教师进修,校内培养博士毕业后回校工作并与学校签定在岗服务八年协议的,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8万元。
第三十二条 引进人才需要提供近期经县级以上医院体检的健康证明。
第三十三条 引进人才与原单位之间产生的合同、经济纠纷等,均由本人负责解决。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起施行。原《三明学院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暂行规定》(明院办[2010]18号)同时废止。本办法执行前与学校签订相关协议的,仍按原协议执行。原有人才政策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走人才强国之路
——我国人才工作八年回首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人才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实施《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制定实施《人才规划》,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整体部署,既是立足国内发展需要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后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2003年以来,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稳步推进。
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途径,摆在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采取多种方式,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这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坚持围绕中心工作谋划思路,这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改
革创新,这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大投入力度,这是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的保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004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党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2006年全国两会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要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坚决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牢牢抓住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工资收入分配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2009年全国共录用公务员13万余人,中国评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8万人,今年我国将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3月底召开的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着力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力争经过5年努力,在重点任务上取得明显成效;经过10年努力,确保新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要认真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促进新疆与东中部地区协调发展。
对口援疆是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重大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新疆作为受援地,一定要积极主动做好与援疆省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工作,把整体规划、实施步骤、具体项目、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援疆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伟业。我们相信,随着《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将更加广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全党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一个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人人都能作贡献的大好局面必将形成,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第五篇:重庆工商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及管理办法
重庆工商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及管理办法
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及管理办法
(2013年10月29日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我校“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顺利实现,加快学校“转型升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将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使人才引进工作为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人才引进必须服从学校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需要,着力引进学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高层次、高水平的领军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紧缺的学术骨干。
第三条人才引进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既要考察引进人才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又要考察其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
第一章引进条件
第四条引进高层次人才分为高级专家和博士。高级专家人才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国内公认的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一流专家; 第二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第三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第四类:优秀教授。博士人才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杰出博士; 第二类:优秀博士;
第三类:教学科研急需的博士; 第四类:符合基本引进条件的博士。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其他不能归入各类的高层次人才,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定其引进类别。
第五条引进高级专家中的第二类人才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第三类人才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第四类人才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引进博士中第一、二类人才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第三、四类人才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第六条引进博士须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相关科研成果,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基本要求是:
1、按第一类人才引进的,原则上须发表C类及以上期刊论文5篇(其中A类论文至少1篇);
2、按第二类人才引进的,原则上须发表C类及以上期刊论文4篇(其中B1类论文至少1篇);
3、按第三、四类人才引进的,原则上须发表C类及以上期刊论文3篇;
4、若不符合上述条件,可综合其他科研成果认定学术水平;
5、教学效果突出的,可适当降低科研条件,按第四类人才引进;
6、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特殊学科专业人才科研条件根据具体情况认定。引进人才以上科研成果类别根据学校科研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认定。
学校以引进博士在校长办公会讨论之前已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作为认定具体引进类别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引进待遇
第七条引进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根据《重庆工商大学引进高级专家优惠待遇》(附件1)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特别情况可面议。引进博士根据《重庆工商大学引进博士优惠待遇》(附件2)享受相应的优惠待遇。
第八条学校鼓励引进的各类人才积极申报重庆市“两江学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引进海外人才国家“千人计划”、重庆“百人计划”,以及其他人才项目计划,并积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
第九条对可选择优惠购房的博士,若不选择优惠购房,则追加安家费10万元。第十条引进高级专家可考虑安排配偶工作,引进博士原则上不安排配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确需安排的,引进待遇可作适当调整。
第十一条引进人才安家费按总计金额在5年内按月平均发放。房屋产权证暂由学校保管,服务期满后交给本人。
第十二条科研启动费按学校科研启动费管理办法执行,科研启动费项目立项支付60%,结题支付40%。
第十三条未取得正高职称的博士,如成果达到我校晋升校内正高职称要求,经学校按相关程序确认后,校内岗位津贴可享受校内正高待遇。未取得副教授职称的博士,校内岗位津贴可按副教授标准执行1年;如成果达到我校晋升校内副高职称要求,经学校按相关程序确认后,校内岗位津贴可享受校内副高待遇。
第十四条配偶双方皆为引进人才的,除住房待遇就高外,其他待遇分别享受。第十五条学校积极协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等问题。
第十六条引进人才是单职工的,与学校签订5年服务合同;是双职工的,与学校签订8年服务合同。
第十七条引进的第二、三、四类博士原则上须以非事业编制方式先聘用半年——1年。优惠购房、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引进待遇须录用为正式事业编制后方予以兑现。
第十八条引进博士可报销一次来校考察及来校报到硬卧火车票。
第十九条符合重庆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的人员,除享受学校引进人才优惠待遇外,由学校向重庆市有关部门申报,经审查批准后享受有关待遇。
第三章引进考核程序
第二十条应聘人员根据学校公布的招聘计划向各用人单位提出申请,填写《重庆工商大学应聘人员信息表》,同时递交详细应聘材料(含电子材料和各类资格材料、各类成果材料复印件)。
第二十一条用人单位对应聘材料(含真实性)进行审查,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同意考核,并将初步意见向应聘人员反馈,并报人事处备案。第二十二条用人单位要及时通知应聘人员参加考核。由用人单位的院长、书记、分管教学的副院长、相关系部主任、相关专业教师、相关督导专家、教务处、人事处工作人员组成考核小组,对应聘人员进行全面考核,用人单位考核小组人员不得少于5人。
用人单位的考核一般包括:
1、通过面谈,深入交流,了解应聘人员的相关情况;
2、通过试讲,考察应聘人员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了解其教学水平;
3、通过双语教学,了解应聘人员的双语教学能力;
4、通过学术专家委员会对学术成果的鉴定,了解应聘人员的科研水平。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通过全面深入细致考核后,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对应聘人员教学水平、双语授课能力、科研水平、心理健康、思想素质等作出综合认定,填写《重庆工商大学引进人才教学考核听课记录表》、《重庆工商大学应聘人员考核表》、《重庆工商大学应聘人员考核情况汇总表》等有关内容并由党政负责人签字盖章,连同应聘人员所有材料交人事处。
第二十四条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等学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成员,根据用人单位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情况以及应聘人员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对应聘人员进一步考察,同时进行背景调查,人才引进工作小组综合意见后将拟同意引进人员报校长办公会研究。
第二十五条 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引进的人员,人事处根据校长办公会决定办理签约、调动等手续。
第二十六条 对于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学校通过引进人才快捷程序,由学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成员、分管校领导、校长讨论并签署意见后执行,事后向校长办公会通报。
第四章聘后考核及管理
第二十七条引进人才应积极履行学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公共服务等职责,为学校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学校应尽可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和配套措施。
第二十八条引进高级专家根据协议内容进行考核管理;引进博士来校工作的前6年作为引进人才考核期,每年进行常规考核,满3年进行一次中期考核,满6年进行全面期终考核。学校根据考核结果执行有关引进待遇。
依照本章规定执行的待遇不影响学校科研配套或奖励等其他有关待遇的执行。第二十九条学校根据科研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设定引进博士在考核期内的两类科研考核标准。不能归入相应类别的科研成果,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
第Ⅰ类: 1、1篇A3类论文(独立或排名第一); 2、1项发明专利授权(独立或排名第一); 3、1部学术专著(独立或排名第一,且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4、主持省部级重点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
5、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或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三);或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排名前二);或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排名第一)。
第Ⅱ类 1、1篇A2及以上层次论文(独立或排名第一); 2、1部学校指定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
3、主持省部级重大及以上项目、国家级重点及以上项目;
4、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排名前十);或成果获得省部级一等奖(排名前二);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排名第一)。
第三十条引进博士来校工作3年内完成前条第Ⅰ类成果之一的,追加科研启动费1.5万元,完成第Ⅱ类成果之一的,追加科研启动费3万元,可累计。3年工作期满,根据成果完成情况一次性追加科研启动费。
因教学效果突出而降低科研条件按博士第四类人才引进的,须补足引进要求的基本科研条件后,超过的科研成果方能申请追加待遇。
在职培养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3年内完成前条规定科研成果的,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引进博士属于下列情况的,经学校审核批准,扣减相应引进待遇。
1、第一、二类博士来校工作3年内完成科研成果不符合第Ⅰ类任一条件的,扣减安家费3万元。
2、引进博士在引进人才考核期内,每年完成科研工作量须不低于其所在相应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量定额,当年未完成的,暂缓发放当年安家费;6年内完成相应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量定额合计标准120%的,按照追加或扣减后的实际标准发放安家费。
第三十二条引进博士来校工作6年内未完成相应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量定额合计标准的,学校可解聘。经本人申请,所在学院坚持续聘的,其所有待遇由学校和所在学院分别承担一半。
第三十三条引进博士中期考核、期终考核程序为:
1、引进博士在聘期满3年、6年时分别提交工作总结,填写《重庆工商大学引进人才中期(期终)考核表》并提供相关详细支撑材料。
2、用人部门对引进博士进行中期3年、期终6年履职情况综合鉴定。
3、教务处、科研处对引进博士教学、科研情况进行认定。
4、人事处对引进博士履职情况及是否追加或扣减引进有关待遇提出意见。
5、校长办公会审定。
6、人事处根据校长办公会决定执行有关引进待遇。第三十四条引进人才属于特殊学科专业的,或是教学名师及其他各类应用型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待遇、聘后考核标准等有关事项另行商定。
第三十五条引进博士在非事业编制期内,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教学效果良好,无教学事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公开发表较高水平学术成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态度积极的前提下,可申请录用为学校正式事业编制人员。
附则
第三十六条人才引进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对不按要求和程序办理的,应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的行为,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经2013年10月29日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自2013年10月29日起施行。自2013年10月29日后来校报到工作和在职培养获得博士学位回校工作的人员均适用本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