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在大班额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洛阳市洛宁县回族镇王西小学 刘梦君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新的学习方式之一。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完成教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合理协调以上三者的关系,才能实现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合作学习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让子女接受优质的教育成了每个家长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许多家长盲目择校,挤破头皮也要让孩子进所谓的一流学校,使得具有教育资源优势的城镇学校班级“人满为患”,出现大班额现象。我们学校的班级都是大班额制的班级(每班都超过60人)。怎样实行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呢?这是我们本课题组成员迫切要研究的课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可以这么说,未来谁会合作,谁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什么是合作中的学习?合作就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语文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合作的形式学习获得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发现,教师的主要职能是积极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去获得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该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
1.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 一个被学生接受、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和接受。古人对这一点很重视,《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颜氏家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见解,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要让其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2.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
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教学《鲸》一课时我先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一天,鱼类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运动会,各种各样的鱼都纷纷来参加比赛。并且顺利的通过了赛场大门。可鲸却被龙虾将军挡在了赛场的门外。鲸生气地说:“我是鲸鱼,为什么不能参加比赛?”鲸和龙虾将军发生了争吵,龙虾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龙虾将军说了什么理由说服鲸的呢?顿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教学《麻雀》时,课前讲一个故事:在09年地震中,一个学校某班的学生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别人都以为这些孩子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其中一个男孩的父亲却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于是不停地挖,几天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这个班的学生。这种父子间的深情为学生学习《麻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了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极大的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学生质疑的思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教师可以紧扣文章的写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按照常理课文应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可是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而写我的内心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中心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有效。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走走过场而已。自主学习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其次,自主学习时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思考。再次,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时,必须让学生动动笔,划下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批注,不明之处也作个记号,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如。我在教学《鲸》一课时,分组讨论汇报,其中一小组研究的问题是鲸的种类与食物。组员明确分工,组长就是老师的角色。组长说我们知道了鲸分两类:一类是须鲸,一类是齿鲸,它们有什么特点?请我们的孙丹说一下,我们还知道须鲸与齿鲸在吃食方面的不同。请我们组的杜峰读一下须鲸是怎样吃食的?请我们组的井豪怡读一下齿鲸是怎么吃食的。最后组长总结本段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我们组汇报完毕,谁有质疑,请提出来?学生积极投入问题研究中,学习兴趣浓厚。有的组在汇报鲸怎样呼吸的?组员小红用画图展示,出示鲸喷水图让学生判断鲸的种类。教师随机表演学生你也是个很有经验的渔民了。有组在汇报鲸是怎样睡觉的?组员上台演示六个同学围成一圈头朝里,尾巴朝外,好似鲸静静的浮在海面上。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学生质疑,鲸鱼为什么要头朝里尾朝外睡觉呢?学生积极思考后回答,为了保护自己,遇到危险可以四下散开,为了安全。教师夸学生你真是一个会看书的孩子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读懂了文章内容,说明鲸的警惕性很强。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出现争议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和学生共同合作、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应当注重它的实效性,要为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服务。
四、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等。其次,要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再次,要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议来深化理解。
总之,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具备一定前概念的基础下进行;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新的思考。合理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四部曲合作学习关注时机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理解并接受,要大班额环境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部曲——优化合作小组的组成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的努力。只有每个组员都为小组的利益着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小组才能出色完成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要认真考察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等,成员组合可灵活多样,有时每个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时每个小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二、二部曲——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在学生需要最迫切、教学过程最必要的时候,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产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1.重点、难点处。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疑问、争论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碰到学生对某一知识或问题迷惑不解,或双方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3.深化、拓展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如教完《居里夫人》一文后,我要求各小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搜集某一位科学家或名人的资料,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一张名人卡,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各组成员先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再精心挑选卡片所需的内容。绘画好的学生负责卡片的设计,写字好的负责卡片的书写,文学功底好的负责文字的润色,朗读好的 准备代表小组展示„„学生人人参与小组学习的过程,彼此优势互补,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这一次合作学习,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培养了学生集体注意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三、三部曲——明确合作学习的分工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以保证活动能有序开展。如内容是“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各小组就可 以事先进行分工:有的收集民族的名称,有的收集名族的聚居地,有的收集民族的民俗习惯„„然后在课上加以汇总。学生在课上就能获得更多的有关民族的信息,加深了对民族的了解,提高了合作的成效。四、四部曲——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担任着多重角色。
教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合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控,要促使学生与本小组同学充分交流,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也可与老师交流,还可通过电脑或其他媒体交流,使之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学会合作技能,如:会倾听,不随便 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别人作进一步的解释;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在小组学习困难时,老师还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小组讨论,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教给学生一些探究、发现的方法,不断将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
五、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4、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同时,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小组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导学的作用,并要适时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教学中“唱”好合作学习“四部曲”,教学过程必将更趋完美。
[参考书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合作学习简论》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中国教育学刊》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理化生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主题的确定及分析)
南戴河中学 理化生教研组
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认为:“学习中有两种东西是最重要的,一是信心,二是与人合作。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所谓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指的就是学会合作。”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但是,在合作学习等问题上,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偏差,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当前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成员,随意拼凑。
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把几张桌子凑在一起,让学生讨论几分钟就是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技能,甚至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冲突,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缺乏必要的训练和默契;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相互了解、信任并进行清晰正确的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通过协商解决矛盾。同时,小组人员往往过多,六、七个学生为一组,影响探究与交流的效果。在这种表面的合作讨论中,学生很难有实实在在的体验与感悟,这 样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
2.合作之前、缺乏指导。
有些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乏必要的指导,简单提出要求后,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也不理解将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同样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无法迅速、正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不管难易,滥用讨论。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考虑有没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一概套用小组合作学习,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合作学习,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精神。使一些没思维容量,甚至根本就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充斥其中,使学生丧失了参与讨论的兴趣,浪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事倍功半。这样的合作学习,只会削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4.毫无准备,匆忙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时间,匆忙展开讨论。结果造成许多学生坐享其成、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份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大组交流时,用部分优等生的意见代表全组意见。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5.走马观花,缺乏调控。
当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巡视与调控,即使巡视也是走马观花。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的教师只注意了师生之间的交往,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时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偏离课堂学习内容,教师不知如何引领;有的教师在学生交流时,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有些教师对学生之间不会倾听、课堂过于喧哗等现象,缺乏必要的调控技能,使合作学习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6.优生表现,众人旁观。
当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些性格开朗、交际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获得较多的参与机会,而性格内向、腼腆拘谨的学生经常成为课堂上的“看客”。同时,一些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由于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条件,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则相反,因为基础较差,往往落在后面,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理化生教研组确定以“小组合作学习在理化生教 学中的有效性探究”为教研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理化生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研究计划)
南戴河中学 理化生教研组
国外著名的合作学习研究专家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有5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2)面对面的相互促进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彼此的成绩。(3)个人责任。要求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能力。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社会交流技能,进行高质量的合作。根据国内某些专家的研究,在这4个要素中,有两个要素是关键的:积极互赖和个人责任。为此,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合理搭配,组建好每一个学习小组。
首先,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作详细了解,然后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一般以四人一组为好,四人中配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后进生。优生担任组长,以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赛活动,负责组织、协调本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其次,必须安排好内向或成绩差的学生所处的合作环境,否则他们将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最终降低学习效果。再次,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的角色位置,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最后,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细心观察学生的动态,适时进行组际成员调整。
·
2.精心设计适合子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理化生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上。精心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与关键。
(1)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挑战性,且学生独立解决时比较困难。
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都能很快地得到结果,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若某一个问题,不管留出多长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也不能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同样没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至少这个问题对个人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独立解决起来比较困难,而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同时,在一堂课上,教师应不断用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与保持学生探究与合作的欲望。
(2)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或在解题策略、结论上存在争议。
开放性问题解法多样,结果不唯一,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时,当学生面临这类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全面,使得问题解决无处着手或进行不下去,即使提出一个解决策略,也可能因不同学生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的不同而思路不完全相同。这时,他们迫切需要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擅,有争议的问题会越辩越明,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开放性问题在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有效教学理论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状况,强调教师要有效益意识。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教师应对合作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包括合作前的准备、合作中的参与、合作后的汇报几个环节。首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要有一定的组织准备,如教师应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展开,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等,并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第二,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当成学习团体中的一员,观察合作小组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他们在合作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发现学生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第三,在合作后的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虚心倾听伙伴的发言,尤其要认真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合理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
4.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1)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而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合作意识缺失的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鼓励性评价手段,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合作的必要、合作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在小组活动中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干。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各组学生的活动,发现小组合作中出现的教师期待的好的行为,及时表扬;每次活动结束后,应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教师对全班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得到鼓励与精神的支持,使其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2)使学生学会必要的合作技能
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分享他人的成果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特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等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通过反思、协商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处处存在分享。在提出问题时,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让大家分享,同时分享别人的问题;在讨论方法时,相互分享各自的思路、策略等;探究结束后,对小组合作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整个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进行分享。
第四篇: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总结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七四》班班主任:郝良伟
近几周县局提出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经过两周的实践探究,我感觉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不是趋于形式化,而是落实到实处,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的建立不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而是对学生纪律、卫生、学习,品德等为了共同的集体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共同体。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不仅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也要重视小组的成员——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获得的发展,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在合作中,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活动,而是在学生互动中,使他们成为主角,而教师由主角转为配角。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能力,从中发现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同时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且使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把班级六十四名同学组成八个学习小组,每组八人,其中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学生搭配,分为四个层次,使各组总分基本相同,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下设成绩较好的两个学生为小组长,组内设置记录员,其余学生由组长分配任务,如:分管本组的纪律和卫生等,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八人前后坐,便于讨论问题,展开活动。
(二)组名的创建,每个小组创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组名和组规,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竟争的氛围,同时让他们自己制定组规来要求规范本组成员的行为,对于本组成员表现不好的学生小组长进行处罚,如:上周和本周我们班一共要求五个学生请家长,向家长汇报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这都是小组集体决定的,班主任不参与。
(三)小组活动,课堂上小组讨论,前面向后一转就可进行,很方便,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讨论,还可以下位置讨论,背诵可以互相提问,互相检查,还可以开展守纪比赛。
(四)组长职责
1、小组成绩第一名的学生为本组的学习委员,是小组学习带头人,分管本组的学习任务,带领小组成员开展一切学习活动。如:每天检查本小组成员的作业;检查本小组成员背书情况;等等,同时每天向老师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
2、其他两位组长一位分管本组的纪律,时时提醒本组成员的一切情况;另一个组长专门记录其他小组的违纪情况。
(五)个人学习评价
分三项:
1、课堂学习,按照发言情况,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奖分
2、平时作业,按等级给分,不按时交作业一次扣1分,抄袭作业一次扣1分
3、考试成绩,按照每门学科的名次进行排名,把每科成绩排名得分相加再化成百分制给予奖励。
(六)个人操行评价
分四块,纪律、卫生、分管、表扬,基础分100分 纪律表现
1、上课讲话或者自言自语一次扣1分,上课吃东西或喝水一次扣1分,上课随意插嘴一次扣1分,上课睡觉一次扣1分,上课看课外书籍一次扣1分,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作业一次扣1分,上课顶撞老师一次扣5分,上课无故下位、随意换座位一次扣1分,上课起哄一次扣2分。
2、课间疯赶打闹一次扣1分,骂人说粗话一次扣1分,做不安全的游戏一次扣1分,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男欺女,打架斗殴一次扣5-10分。
3、上操集会做到“快、齐、静”,受到学校表扬,每人加1分,收到学校批评,每人扣1分,个人讲话一次,扣1分,不按顺序站队一次扣1分。
4、迟到一次扣1分,早退旷课一次扣1分。
5、进餐不排队,抢饭,讲话不听劝阻一次扣1分。
6、午休讲话一次扣2分,不请假无故不午休一次扣3分,下位或进进出出一次扣2分,午休不睡或做作业一次扣1分。
7、放学不及时回家一次扣3分,放学途中或在校内吸烟一次扣5分,拉帮结派或勾结校外不三不四人员惹是生非或打架斗殴一次扣10-20分,打牌赌博一次扣5-10分。
8、住读生就寝迟到讲话或者吃东西一次扣1分,不在本寝室就寝一次扣2分,不请假私自外出上网或者回家或到同学家留宿一次扣5-10分。
9、带手机到校一次扣2分,说是道非,不利于团结一次扣1分,顶撞班干部,不服从管教或者安排一次扣3分,自己的事不做强迫别人做事一次扣1分,男女交往不得体一次扣5-10分,不经允许拿别人东西一次扣3分,偷别人东西一次扣5-10分,有敲诈勒索现象一次扣10-15分。卫生表现
1不注重个人卫生和仪表,留长发一次扣1分,染发烫发或留奇形怪状发型一次扣1分,佩戴首饰一次扣1分,穿奇装异服一次扣1分。2不按规定系好卫生袋,一次扣1分,滥丢滥扔一次扣1分。3清洁值日生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次扣1分。分管工作
每天按时到位,不按时扣1分,没做扣1.5分。
表扬,个人操行受到老师表扬的一次加1分,受到学校表扬一次加2分。
(七)总评 每周一评比
每周日进行总评,把本班成员的 课堂表现
作业
各科测试
行为规范
总扣分情况后三名的学生要求请家长。把本组成员的所有得分相加,评出小组名次在班会上公布,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小组和个人,并进行颁奖活动。同时采取星级奖励,增强小组和学生的荣誉感,增加他们的动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靖宇小学 邵长洁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指导小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给他们分好工显得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到6人为宜,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
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为什么10厘米=1分米等等,就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另外,还要探究恰当的合作时机,如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答案多样性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
四、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再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